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二章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
学习目标:
• 掌握:常用的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和操作技术。 • 熟悉:康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
体围度测量的方法。
• 了解:康复姿势评定的内容。
概述:
• 人体形态的正常与否对于功能的行使有着重要的意义。 • 形态评定包括:姿势、形态、体重等。 ✓四肢和躯干的测量是制订辅助产品的依据; ✓体重的测量是了解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之一。
• 小腿残端长: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 肢末端的距离。
(二)肢体围度的测量
1. 四肢围度的测量
• 上臂围度:分别取肘关节用力屈曲和肘关节伸展两种体位,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的围度。
• 前臂围度:将前臂放在体侧自然下垂,分别测量前臂近侧 端最大膨隆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 大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测髌骨上方10cm 处或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取6、8、10、12cm处的围 度。因此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部位。
一、姿势评定
• 重心线——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想象中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 姿势的形成——全身的韧带和肌肉收缩相互牵拉,使全身的重力均
衡的分布在负重面上,维持一定的姿势。
• 姿势评定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人体重心线是否异常。 ✓侧面观——膝过伸、骨盆前倾、胸腰弯曲异常等; ✓后面观——脊柱侧偏、髋部股内收、外展等; ✓前面观——足部足趾情况、膝部髌骨位置异常等。
• 小腿围度:体位同上。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 方最细处的围度。
2. 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
• 残肢断端的测量是为了判断断端的浮肿状态和判定与假肢接受腔的合适程度。尽量做 到每周测量一次。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教 学 设 计医学 系 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 2014-2015 学年 2学期 康复1401、1402班 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 任课教师:苏德那木 课次 4 学时 2 年 月 日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教学内容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教学目标1、掌握反射的过称、反射评定的方法2、了解反射发育具有的特点和反射发育评定的重要性 重点反射的过称、反射评定的方法 难点反射发育具有的特点和反射发育评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启发式教学 讲授法 板书结合多媒体 课堂教学进程一、反射 二、反射弧 三、反射发育的特点 四、反射评定的意义课后分析反射:机体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对各种刺激不随意运动的应答反应。
反射的出现,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是人类一切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随意运动的基础。
反射弧:感觉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一切反射都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即从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神经中枢整合。
反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性:正常的反射发育的时间大体分为4种情况:出生即有且终生存在,如:吞咽反射、牵张反射等;出生即有切短期存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出生以后形成且短期存在,如:紧张性颈反射、阳性支持反应;出生以后形成且长期存在,如:翻正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平衡反应。
2)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破坏。
教 学 设 计医学 系 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 2014-2015 学年 2学期 康复1401、1402班 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 任课教师:苏德那木 课次 5 学时 2 年 月 日 一、脊髓水平 教学内容 第二章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教学目标1、掌握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反射的评定方法。
重点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反射的评定方法 难点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反射的评定方法 教学方法理实一体 启发式教学 讲授法 板书结合多媒体 课堂教学进程一、脊髓水平 (一)屈肌收缩反射 (二)伸肌伸张反射 (三)交叉性伸展反射 二、脑干水平 (一)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三)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四)联合反应 (五)阳性支持反应 (六)阴性支持反应课后分析(一)屈肌收缩反射检查体位:仰卧位,头部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反射的分类
人体的反射一般分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的分类: 按生理功能分: 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反
射 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 按反射弧的通路分类: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
按反射弧在中枢的部位分:脊髓反射、脑干反射、 皮质
49
浅反射:由皮肤或粘膜的刺激引起,反射由 身体同侧的屈肌收缩组成。
人体反射和 人体形态学测量
Reflex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1
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
2
3
主要内容:
掌握发育性反射和反应的分类 掌握评定方法 熟悉记录与分析
4
什么是发育性反射和反应?
Development reflexes and reactions: 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体妊娠后期,婴儿出 生时和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陆续出现一些 脊髓、脑干、中脑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与人体的运动发育密切相关,只有在某一个 水平的反射出现后才能完成与之相适应的运 动动作。
另一侧的上肢屈曲,或屈曲张力增高。犹如“拉弓 射箭”或“击剑”姿势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在出生6个月以后仍存 在上述反射
20
21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 (检查者取坐位)
检查方法;使头部尽量前屈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
36
37
保护性伸展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是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时(一种位移刺激),为达 到稳定和支持身体的目的而作出的反应。当身体向支持面倾斜 时双上肢和双下肢伸展以支撑体重。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立位(降落伞反 应)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7.足弓异常: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及辅助结构按一定的空 间布阵排列、形成的抛物线结构。正常足有两条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由 跟骨、距骨、足舟骨、3 块楔骨和内侧 3 个跖骨构成。 外侧纵弓由跟骨、 骰骨和第 4、5跖骨构成,较低较短,整个外侧纵弓常接触地面,且与地面 的接触面积 比内侧纵弓大,为足弓的负重部分。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5.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侧方倾斜时,骨盆在冠状面偏向一侧。如骨盆 右侧方倾斜时,伴有左侧髓关节内收和右侧髋关节外展。在肌肉方面右侧 腰方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时,对侧髋内收肌紧,对侧髋外展肌力减弱。
6.骨盆旋转:重心线落在臀裂的一侧,可见内旋肌和屈髋肌软弱,这种 情况常发生于偏瘫的病人。
(4)手长:病人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 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身体长度测量
2.下肢长度测量 (1ຫໍສະໝຸດ 下肢长:病人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 医疗人员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外 踝的距离。 (2)大腿长:病人体位同上。医疗人员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2)高弓足:又称空凹足,可见内侧纵弓异常高,跟骨后旋,胫前、后 肌短缩,排长、短肌和外侧韧带拉长。此类病人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 跳运动。空凹足和扁平足一样也可以是低硬或可屈性的,临床上常用足印 法辅助诊断,包括画线法等。
身体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和钢卷尺,在测量前应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 的位置上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将两侧肢体测量 的结果进行比较。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04
视觉 调正 反射
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俯卧 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 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阳性反应在头部迷路调正反射出 现后不久出现,直至终生(如果迷路调正反射不 存在,那么视觉调正反射在各个位置上都将是 无效的),在此时间之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 反射发育迟缓。
03
头部迷路 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 口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2个月直到终生 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阴性反应 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大脑皮质水平
这些反应是由于大脑 皮质、基底神经节和 小脑相互之间有效作 用的结果。平衡反应 的成熟标志着运动发 育进入人类等两足动 物阶段,它们在肌力 正常时出现并提供身 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
01
仰卧位平衡反应
02
俯卧位平衡反应
03
坐位平衡反应
04
第一种跨步及跳跃反应
01
仰卧位平 衡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在斜板上,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将斜板斜向一侧。 阴性反应:头和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 保护反应( 在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反 应,但其他部位不发生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头和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 外展和伸直(平衡反应),斜板较低侧身体出 现保护性反应。 解释:出生后6个月直至终生出现阳性反应, 6个月后仍出现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 缓的一个征象。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
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人体反射检查文本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反射的定义: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临床意义:人体的反射是一切行为和功能活动产生的基础,其变化在临床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每个神经元都通过固定的脊髓节段及周围神经,故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为临床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依据。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碍。
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即从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神经中枢整合。
反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①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
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或超过了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视为病理现象。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反射的分类:人体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
①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而且不断得到完善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
②非条件反射:是同种属个体所有的、恒久存在的、先天遗传的初级神经反射活动。
(我们主要讨论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屈肌反射、角膜反射等.摄食反射:分泌反射、吸吮反射等。
姿势反射:调节骨骼肌紧张度,保持和纠正姿势的各种反射,如摔倒时,平衡功能保持等。
(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器反射:是位于身体浅层的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如触觉、痛觉反射等。
内感受器反射:是位于身体深层的感受器受到内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如肌肉受到牵张刺激发生的牵张反射,血压升高后引起血压下降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等。
(3)按反射弧方的通路分类单突触反射:是两个神经元,经一次突触联系所形成的反射,如腱反射等。
多突触反射:是多个神经元,经两个以上的突触联系完成的反射,如浅反射等。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
临床意义 ➢ 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检测体位 ➢ 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 ➢ 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阳性反应 ➢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3)胸脊柱后凸(驼背)
➢ 它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图2-20),重心线位 于椎体之前,在肌肉方面可见牵拉胸部伸肌、肩胛 骨后缩肌、肋间肌、胸肌、背阔肌、前锯肌、肩胛 提肌、上斜方肌紧张。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前 倾疲劳、过度强调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 素有关。
(4)胸部畸形
➢ 常见的有胸部凹陷(前胸和胸骨凹陷)、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加)、胸部凸出(胸骨凸向前下方 )。
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 ➢ 出生后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持续终生。8个
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坐位平衡反应(sitting)
检测体位 ➢ 患者坐在椅子上。 诱发刺激 ➢ 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 ➢ 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
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检测体位 ➢ 患者取半仰卧位。 诱发刺激 ➢ 突然将头伸向后下方。 阳性反应 ➢ 上肢外展、伸直(或屈曲)、外旋,手指伸直和
外展。
临床意义
➢ 直到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 月后仍有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4个月 后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检测体位 ➢ 用手托住患者胸部,俯卧位置于空中。 诱发刺激 ➢ 主动地或被动地抬头。 阳性反应 ➢ 脊柱和下肢伸直(当头向腹侧屈曲时,脊柱和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 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 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 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考虑消化器官和膀 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结果的影响。
陆、躯干围度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 部的最粗部分。
5.腰臀比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腰臀比=腰围/臀围 。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 髁的距离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2.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康复评定技术》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
5.胸部畸形 (1)扁平胸 (2)圆柱胸 (3)鸡胸 (4)漏斗胸 (5)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8.膝过伸 9.膝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脊柱侧弯悬垂测量法
异常足弓
(三)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拇外翻 9.爪形趾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手长度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 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下肢长度测量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 间隙距离。
大腿长度测量
3.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小腿长度测量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足长度测量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下肢异常姿势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三)继发性功能障碍 (四)诱发疼痛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反射评定技术脑干水平反射(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壹、脑干水平反射
全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变化以 及体位变化(兴奋激活前庭系统)而发生变化。 事实上,脑干水平的反射几乎不产生运动,它 主要是通过调整肌张力对姿势产生影响,故又 将脑干水平的反射称为“调整反射”。
贰、脑干水平反射
一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后伸。 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两下肢
屈曲或屈肌的肌张力增高(+)(图11-10)。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贰、脑干水平反射
(四)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仰卧位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上、 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保持仰卧位。 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图11-11)。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贰、脑干水平反射
五、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俯卧位,头中立位,双上、下 肢伸展。
检查方法:保持俯卧位。
反应:四肢屈曲,屈肌张力增高;或不能完成头部 后仰,肩后伸,躯干及上、下肢伸展动作(+) (图11-12)。
叁、检查结果分析
脑干水平的反射在正常小儿出生时出现,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至6个月内阳性,6个月 之后阴性。仰卧位、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在出生后四个月内阳 性,4个月后阴性,阳性、阴性支持反应在出生后8个月内阳性, 8个月后阴性。
叁、检查结果分析
反射在该消失的月(年)龄消失为正常;如超过应当消失的月 (年)龄反射仍存在,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如脑瘫。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肢体偏瘫的成年患者月。
康复评定第二章讲解
7.惊吓反射
检查方法:任意体位,突然大声地喊叫或发出刺耳的 噪声。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终生保持。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它是肌肉张力 的调整反应,而不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运动反应。全 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变化而发生变化。
意义: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椎体束的病变均可 引起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即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均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 失。
(1)腹壁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呈膝立位以 使腹壁松弛。然后用尖端钝的针沿肋骨缘自上而下、 从外向内、按上、中、下三部分轻划腹壁皮肤。
3.平衡反应——②姿势固定
检查方法:被检者呈坐位、膝手卧位、跪位或站立位, 通过外力(检查者推患者躯干或将上肢向一侧牵拉) 或随意运动来改变重心与支持面的位置关系。 反应:推被检者时,头、躯干向受力侧屈曲,受力侧 上、下肢伸展、外展;对侧可见保护性伸展反应。牵 拉一侧上肢时,被牵拉肢体的对侧出现上述平衡反应 即躯干侧弯,上下肢伸展、外展。 出现时间:坐位,出生后7~8个月;膝手卧位,出生 后9~12个月;跪位,15个月;站立位,出生后 12~21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4.两栖动物反应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头置正中,两下肢伸直、两 上肢向头上伸直,将骨盆一侧抬起。 反应:骨盆抬起侧的上肢、髋、膝屈曲。 出现时间:出生后6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5.保护性伸展反应:是指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时,
为达到稳定和支持身体的目的而作出的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立位 (降落伞反应),被检者通过主动或被动地移动身体 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 反应:双上肢或双下肢伸展并外展以支持和保护身体 不摔倒。 出现时间:上肢,出生后4~6个月;下肢,出生后 6~9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完整版)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五、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方式和时间《康复评定技术》为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权重占80%,平时考核权重占20%,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
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如期末一次考试不及格者,可允许参加一次补充考试,补考成绩及格者,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一律记为60分,补考成绩仍不足60分者,以补考的实际成绩记入该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
2.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考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
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既要有一定覆盖范围,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适当突出本课程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命题不应超出本标准考核知识点的范围,不应有偏题或怪题。
最后按8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3.平时考核本课程平时考核由课内实验,上课考勤,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等内容组成,满分100分,其中实验考核权重占本部分的50%,即50分;上课考勤占本部分30%,即30分;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占本部分20%,即20分。
其中上课考勤项中每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该项分数扣完为止。
最后以三项考核之和计算总分,按2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其它拓展资源1.教材:《康复评定技术》,王玉龙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七、说明本次教材大纲制订主要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康复医学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继康复治疗学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人体肋骨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 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 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其中 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 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 肋。
骨性标志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臀裂→双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 内侧中心。
2. 后面观
(一)正常姿势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一)正常姿势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 曲,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 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 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1)成人身高
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体重(千克)=身高(cm)-100(165cm以下) 体重(千克)=身高(cm)-105(166~175cm) 体重(千克)=身高(cm)-110(176~185cm)
在理想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超过理 想体重10%以上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
实训一,作业
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1. 眶下缘中点与两侧耳屏上缘处同一水平面。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2.左、右 髂前上棘 应处同一水平面。
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二、课程目的与要求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康复评定的方法第三节康复评定的内容第四节康复评定的实施“第一章总论”教学难点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第一章总论”教学重点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技术“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教学难点出现各种人体反射的正常时间“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教学重点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肌力评定技术第二节关节活动度评定技术第三节肌张力评定技术第四节感觉功能评定技术第五节协调功能评定技术第六节平衡功能评定技术第七节步态分析技术“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教学难点1.肌力评定2.肌张力评定“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教学重点1.肌力评定2.肌张力评定3.关节活动度评定技术4.平衡功能评定技术5.步态分析技术MMSE)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方式和时间《康复评定技术》为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权重占80%,平时考核权重占20%,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
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如期末一次考试不及格者,可允许参加一次补充考试,补考成绩及格者,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一律记为60分,补考成绩仍不足60分者,以补考的实际成绩记入该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
2.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考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
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既要有一定覆盖范围,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适当突出本课程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命题不应超出本标准考核知识点的范围,不应有偏题或怪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两栖动 物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俯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伸 直、两上肢向头上伸直。 诱发刺激:将骨盆一侧抬起。 阴性反应:上肢、髋、膝不出现屈曲。 阳性反应:骨盆抬起侧的上肢、髋、膝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6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 都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 示反射发育迟缓。
02
第一、二 种对称性 紧张性颈 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 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 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 缓。
05
01
不对称性 紧张性颈 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两侧肢体无反应。 阳性反应: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 肌张力增高;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 任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都是病理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 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3
头部迷路 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 口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2个月直到终生 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阴性反应 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反射的分类
条件反 射
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而 且不断得到完善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
非条件 反射
是同种属个体所有的、恒久存在的、先天遗传的初级 神经反射活动。 (我们主要讨论非条件反射)
反射发育的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脊髓 水平
脑干 水平
中脑 水平
大脑 水平
反射发 育特点
①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 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或超过了 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视为病理现象。
04
视觉 调正 反射
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俯卧 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 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阳性反应在头部迷路调正反射出 现后不久出现,直至终生(如果迷路调正反射不 存在,那么视觉调正反射在各个位置上都将是 无效的),在此时间之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 反射发育迟缓。
掌握:常用的神经反射 和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 和操作技术,并能根据 操作的结果判断其是否 存在发育障碍。
熟悉:脊髓水平常用的神经反 射,脑干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 中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和大 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的临床 意义。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 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体围 度测量的方法。 了解:神经反射发 育的规律。
02
俯卧位 平衡反 应
检测体位:病人俯卧位在斜板上,上下肢伸 直。 诱发刺激:将斜板斜向一侧。 阴性反应:头和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 伸展反应( 身体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出现阳性 反应,但其他部位不出现)。 阳性反应:头和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 外展、伸直(平衡反应),斜板较低的一侧肢 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并持续终生。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 反射发育迟缓的一个征象。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 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脊髓水平
01
屈肌收缩反射
脊髓反射是脑桥 下1/3的前庭外侧 核传导的运动反 射,受到刺激后 肢体肌肉出现完 全的屈曲或伸展 动作模式。
02
伸肌伸展反射
03
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
04
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
01
屈肌收 缩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 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 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3
坐位平衡 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坐在椅上。 诱发刺激:拉或使病人向一侧倾斜。 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 或保护性反应( 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 反应,其他部位没有)。 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 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 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0-12个月出现阳 性反应,并维持终生。12 个月后仍为阴性 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是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 伤所引起或下运动神经元 失去高位神经中枢抑制而 释放出的反射现象。
常 见 的 浅 反 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02
身体调 整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 直。 诱发刺激:主动地或被动地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段旋 转。 阳性反应:在骨盆和肩之间的躯干部分的旋 转,如先是头转,然后是肩,最后是骨盆。 临床意义:大约出生后6个月直到18个月出 现阳性反应,6个月后仍是阴性反应可能提 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
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临床 意义
反射 弧
人体的反射是一切行为和功能活动产生的基础,其变化在 临床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每个神经元都通过固定 的脊髓节段及周围神经,故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 系统损害的部位,为临床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依据。 添 加 标 题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 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碍。
02
伸肌伸 展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 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 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 缓。
其他常用的神经反射
角膜反射、 咽反射、 肛门反射
肱二头肌反 射、 跟腱反射、
巴宾斯基征 (Babinski) 奥本海姆 (Openheim)
病理反射
浅 反 射
深 反 射
是由身体表面部分的感 受器,如皮肤或黏膜的 刺激引起的同侧肌肉急 速收缩反应。
是刺激肌腱、骨膜 和关节内的本体感 受器所引起的反射。
03
仰、俯卧 位紧张性 迷路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 双上、下肢伸展,保持仰卧位。
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04
联合 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 诱发刺激:让病人用力抓一物体(偏瘫患者 用健侧手)。 阴性反应:在身体其他部位无反应或很少的 反应或很轻微的肌张力增高。 阳性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和(或) 身体其他部位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若阳性反应发生于伴有其他异常 反射的患者,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4
第二种 交叉伸 展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侧下肢 伸直。 诱发刺激:连续轻拍大腿内侧。 阴性反应:双侧下肢对刺激无反应。 阳性反应:对侧下肢内收、内旋和足跖屈 (呈典型的剪刀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2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脑干水平
01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脑干反射是通过从前 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 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 间的区域传导的、静 止的姿势反射,它影 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 既与头和身体在空中 的位置有关,也与头 同身体的位置关系有 关。
02
第一、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03
仰、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04
联合反应
阳性、阴性支持反应
反射名称 肱二头肌反射 膝腱反射
反应 叩击置于二头肌腱 上的检查者手指 叩击跟腱
检查方法 肘关节屈曲 足向跖面屈曲
常见的病理反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反射名称 角膜反射 咽反射 肛门反射
反应 闭眼睑 呕吐反应 外阔肌收缩
检查方法 轻触角膜 轻触咽后壁 轻划肛门附近
常 见 的 深 反 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康复评定技术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01
目的要求
目录
02
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03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04
习题训练
目的要求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反射名称 巴宾斯基征 奥本海姆征
反应 用针在足底外侧自 后向前划过 以拇指用力沿小腿 胫骨自上而下擦过
检查方法 拇趾背屈,其余各 趾扇形散开 拇趾背屈
注意 事项
1.检查中仔细观察被检查者对于刺激的反应。 2.检查时应采用标准姿势,以使评定准确。 3.检查时需要患者合作,肢体放松。 4.腱反射检查时叩诊锤叩击力量要均等。 5.深浅反射检查时,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 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 对称性则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因此, 检查时须左右侧对比、上下对比。如有差 别,常提示某一侧或某一部位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