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合集下载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称常常用于对长辈、上级、神明等尊敬的对象,而谦称则用于自谦、对晚辈、下级表示尊重等场合。

以下是一些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敬称:
1. 大人:对于地位高、有权势的人的尊称,例如官员、贵族等。

2. 大师:对于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或者高僧的尊称。

3. 大仙:对于神明或者道家修行者的尊称。

4. 恭敬不如从命:对于皇帝的尊称,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

谦称:
1. 末将:指自己是将军的晚辈,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2. 不才:表示自己不够才学、能力不高,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3. 愚蠢:表示自己的智慧不够,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4. 鄙人:表示自己地位低微,常常用于向上级或者贵族表示尊重的场合。

以上是古代的一些敬称和谦称的举例,这些词语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称呼,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文化观念和礼仪规范的体现。

- 1 -。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是古人在交往和表达中使用的一种礼貌用语,旨在传达尊敬和谦逊之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一、敬辞1.敬称:古代在称呼他人时,常常使用尊敬的称谓,如“礼部尚书”、“卿”、“君子”等。

这些称谓都是古代对于社会地位高的人或有特殊身份人群的尊称。

2.以字称:在书信、文章、对话中,常常用对方的字号代替实际的姓名或称谓,以显示尊重。

比如,以“子”称呼对方,如“某某之子”,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3.免字:在古代,有时人们也会免去对方的名字或姓氏直接称呼他,这种方式表达了一种谦虚的态度。

比如,一个普通百姓对待地位较高的人时,会称呼对方“君”。

4.避讳:敬辞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避讳。

避讳是指在言行上谨慎,特别是在提到对方的名字时,使用委婉的方式,避免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古人认为直呼对方的名字会犯忌讳,所以常用“某某”代替对方的真实姓名。

5.称谓间接化: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一些间接的称谓方式表达对对方的尊敬。

比如,一个人可以称呼对方的兄弟或父亲之名来显示对对方的敬重。

二、谦辞1.躬亲:谦辞是古人为避免显得过于自夸,表达自己的谦逊和谦虚。

例如,古人常常会以自己的名义向对方问好时说“卑下之体,送亲安好”,以示自己的低调和谦恭。

2.自伐:自伐是古人用来表达谦虚的一种方式。

在谦辞中,古人常用“微贱之躯”、“拙见”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地位或能力,显示自己的谦逊。

3.间接化:在古代,为了表达自己的谦逊,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言语。

比如,古人谈到自己的成就时,会称其为“微功”、“草菅人命”等。

4.貌尚:古代社会有一种风气,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外貌描述得十分平凡,以显示自己的谦虚。

比如,一个人可以自谦“盛唐之时,妾貌平平”。

总之,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是古人在交往和表达中使用的一种礼貌语言。

通过使用这些敬辞与谦辞,人们可以传递出对对方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这些语言在古代的尊卑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古代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一)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代部分谦称和敬词

古代部分谦称和敬词

古代谦称和敬词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有所差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谦称和敬词:
1. 谦称:
- 晚辈:指自己对长辈的谦称,表示自己地位低下。

- 贫道:道士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己地位卑微。

- 弟子:对师长或长辈的谦称,表示自己是学生或下属。

- 鄙人: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己地位低下。

- 愚人: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己愚笨无知。

- 不才: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己能力有限。

2. 敬词:
- 先生:对有学问或地位较高的男性的尊称。

- 夫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

- 大人:对地位高或年长者的尊称。

- 公子:对地位高或家世显赫的男子的尊称。

- 娘子:对已婚女性或对女性的尊称。

- 卿卿:对情侣之间的尊称,表示亲密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谦称和敬词使用也受到性别、年龄、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具体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文言文表示敬词

文言文表示敬词

文言文表示敬词1. 文言文中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敬称:称呼对方家人——令尊令堂(去世称令先君)、令兄/弟/姐/妹、令郎/公子、令爱/千金、尊夫人;称呼对方——君、公、足下、阁下等;称呼对方相关的事物——华诞(生日)、大作/华章(作品)、府上(家)等等谦称:称呼自己家人——家父家母(去世的称先父先母)、家兄/弟/姐/妹、犬子、小女、拙荆/山妻;称呼自己——在下、不才、某、小子、学生等;称呼自己的东西——贱降、拙作、寒舍/蓬荜等等敬称与谦称指代的内容基本上按顺序一一对应,只是举例而已,其他的还有很多,仅供参考2. 写一句有敬辞词的文言文表示敬辞的文言文句:1、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2、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从之于国也》请:表示请求某人允许自己做某事的敬辞。

3、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4、(1)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2)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谨:表示恭敬语气的副词,“谨诺”相当于“遵命”。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鸿门宴》足下:对他人的尊称。

6、毅曰:“敬闻命矣。

”------《柳毅传》敬:恭敬的意思3. 文言文表达致谢的词语有哪些一、称谢1、解释:称谢,指道谢;对…表示感谢。

2、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3、译文:皇帝为之感动,改变表情,用手扶车前的横木,表达感谢。

二、拜谢1、解释:表示深切的谢意。

2、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壮士。

赐之巵酒!’则与斗巵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译文:项羽说:“壮士。

赐予他美酒!”于是给他一斗美酒。

哙拜谢,站起来把酒喝完。

三、酬谢1、解释:酬谢,指用金钱礼物、财物酒席等表示谢意,谢礼。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代文化常识系列)古代文化常识(三)_谦称、敬称、贱称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代文化常识系列)古代文化常识(三)_谦称、敬称、贱称

古代文化常识(三)-谦称、敬称、贱称一、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称自己父亲:家父、家尊、家严等;称自己的母亲:家母、家慈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它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二、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贤、仁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对方父亲的称呼。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称呼。

令阃:对对方妻子的称呼。

令兄:对对方兄长的称呼。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称呼。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尊敬称谓
1. 大人:用于对身份崇高、地位高的人表示尊敬,如官员、贵
族等。

2. 大人之名:用于对高级官员或地位显赫的人表示尊敬。

3. 太守:用于对地方行政长官表示尊敬。

4. 都督:用于对统领军队、掌握一方武权的将领表示尊敬。

5. 公子:用于对家世显赫、出身尊贵的人表示尊敬。

6.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表示尊敬,特别是身份地位高的女性。

7. 敬称:用于对长辈、学者、名人等表示敬重。

谦称
1. 小人:用于对自己表示谦虚,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自己的低调。

2. 谦谦君子:用于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秀品质表示谦虚。

3. 愚兄愚弟:用于对同辈或好友表示谦让。

4. 敢问尊姓大名:用于对陌生人表示恭敬,表达对对方身份的重视。

5. 公子台:用于对同辈或朋友表示谦逊。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这些称谓和称呼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表达尊重和彼此间礼节的作用。

虽然现代社会使用的称谓方式有所变化,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节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观。

古代称呼礼仪常识「」

古代称呼礼仪常识「」

古代称呼礼仪常识「」古代称呼礼仪常识汇总「推荐」古代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特别注重称呼。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古代称呼常识汇总,欢迎阅读。

一、人的称谓:(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二、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三、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在古代社会,人们重视礼仪,敬称和谦称的运用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1. 敬称:大人、贵人、尊者、王爷、天子、圣上等。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地位高、尊贵的人物,表示尊重和敬仰。

2. 谦称:小人、贱民、愚民、草民等。

这些谦称用于称呼地位低、卑微的人物,表示自谦和尊重对方。

3. 敬称:先生、老师、师傅、夫子等。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有学问、有经验、有成就的人,表示尊重和敬仰。

4. 谦称:小弟、小子、徒弟等。

这些谦称用于称呼自己地位低、学问浅薄的人,表示自谦和尊重对方。

5. 敬称:公主、千金、贵妃、皇后等。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女性地位高、尊贵的人物,表示尊重和敬仰。

6. 谦称:小女子、妾身、娘子等。

这些谦称用于称呼女性地位低、卑微的人物,表示自谦和尊重对方。

在古代社会,敬称和谦称的运用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敬称和谦称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但是它们仍然是礼仪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保持并传承这一传统。

- 1 -。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尊长者自称:在上7、晚辈自称:在下8、老人自称:老朽、老夫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社交礼仪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归纳整理

社交礼仪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归纳整理

社交礼仪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归纳整理一、介绍在古代社交场合中,人们注重使用适当的敬辞与谦辞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本文将就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进行归纳整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社交礼仪。

二、敬辞敬辞是表达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常见的敬辞包括:1. 尊称:古代社交中,人们常以尊称来称呼长辈、上级或地位高的人,例如:“令堂”(母亲)、“大人”(父亲)、“叔叔”、“伯伯”、“大哥”等。

2. 尊称的姓氏:在称呼他人时,使用姓氏前加上尊称,如“张大人”。

3. 敬语:在言谈中使用恭敬的措辞,例如:“请问”、“恕我直言”、“在下有失”等,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4. 避讳:在古代社交中,有一些忌讳的称呼,人们会避免直接称呼对方,例如避免称呼辈分高的人的真实姓名或以虚称代替。

三、谦辞谦辞主要用于表达对自己的谦逊和客气。

以下是古代常见的谦辞方式:1. 自谦词:在自我介绍或表达自己优点时,常使用自谦的措辞,例如:“愚钝之才”、“草民一介”等。

2. 谦辞词:在接受他人帮助或赞扬时,常使用谦辞来表示谦逊和谢意,例如:“承蒙关照”、“微末之力”等。

3. 虚辞:为了不显得过于自负,有时候会使用虚辞来掩饰自己的真实能力或成就,例如:“岂敢当”、“尚且浅薄”等。

四、总结古代社交礼仪中的敬辞和谦辞是人们表达尊敬和谦逊的方式。

通过使用适当的敬辞和谦辞,人们能够在社交场合中展示出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敬辞和谦辞的形式可能有所改变,但其核心价值依然存在。

> 注意:以上内容整理自古代社交礼仪的常见实践,仅供参考。

具体使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进行灵活应用。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人的称谓1、【称呼方式】【直称姓名】【称字】【称号】【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官名】【兼称】2、【谦称】愚/ 鄙/ 卑/ 窃/ 臣/ 仆/ 孤/ 寡/ 妾/ 老衲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老朽、老夫、老拙家父、家母/ 寒舍、敝舍3、【敬称】圣驾、陛下殿下/ 麾下/ 阁下/ 明府【令、尊、贤】令如令尊/ 令堂/ 令郎尊如尊公、尊君、尊府/ 尊堂/ 尊驾称谓前面加“先”或“显”称谓前加“太”或“大”4、【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如《庖丁解牛》/“师襄”/“优孟”/ “汤琵琶”5、【年龄的称谓】襁褓/ 孩提/ 垂髫/ 黄口/ 总角/ 豆蔻/ 加笄/ 束发/ 弱冠/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译: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

官职任免翻译:出为万泉丞,再迁侍御史,累转黄门侍郎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举孝廉,拜守宫令,除亢父令。

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授中书侍良郎,封清水县男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译: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就。

(范式)译: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译: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上以城党罪,左迁城道州刺史。

×××坐累废,×××考被黜×××为时所抑。

坐匿珪奏不时上,左授安州都督。

上书乞骸骨/ 后以户部尚书致仕万泉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仪以本职领鲁王傅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高祖崩,摄司空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转运使以平权泸州事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参子窋代侯除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韩琦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太祖行奋武将军官职任免常见词举、察、起、征、辟、封、选、拜、授、拔、擢、除、陟、迁谪、黜、斥、夺、削、罢、窜、左迁、谪、废、逐、改、补、徙、转、出、致仕、致政、解官、归故里称病、告老、乞身、乞骸骨代、假、守、领、摄、行、权、判、署古行政区划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译划线句子)--2012年全国高考卷《宋史·萧燧传》解释: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一行政区,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着者之一”.“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着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如:“窃闻”“窃思”“窃以为”.“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本义为盗贼.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着作.“续貂”,也叫“狗尾续貂”.“貂不足,狗尾续.”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归还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礼貌地称作“璧还”.这一说法和《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有关.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恐给予璧而不得城,蔺相如愿意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后用“完璧归赵”比喻物归原主,简缩为“璧还”.请托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时,常会用到一个敬辞“鼎力”,比如“多蒙鼎力协助”.“鼎力”的“鼎”的意思是大.“鼎”,本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同时也是古代社会很重要的礼器,象征着王位和权力.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义项,含有明显的褒扬色彩,用来指称对方行为时,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鼎力”“鼎言”.外交场合常用的一个敬辞是“阁下”,如“总统阁下”“主席阁下”.“阁下”之称由来已久,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为了表达对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转呼其侍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尊称别人的妻子,最常见的称呼是“夫人”.“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诸侯的妻子称作“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的意味.形容别人的言论、教诲使自己获益匪浅,有一种说法叫“如聆梵音”.“梵”来自古印度的梵语,对应的词是brahma,意为清净.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发出的声音为“梵音”,亦泛指佛、菩萨的声音.《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由“佛”入“俗”,俗语中把别人的言论、教诲等比作“梵音”,是一种美誉.在祝贺别人搬家或者官职升迁时,常常会用到“乔迁”一词.“乔迁”语本《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义为高大的树木.后因以“乔迁”“迁乔”贺人迁居或升迁.在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照顾时,有一种礼貌的说法叫“垂青”.“垂青”一词中的敬意,来自“垂”字.垂,本谓挂下、悬挂,引申为伏、俯;用“垂”来称说对方的动作(比如“垂青”“垂问”“垂察”等),就隐含着对方的品德、学问等比自己高,对方施加于自己的动作是“上”对“下”的行为.“垂青”的“青”即青眼,与白眼相对而言.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表示对人尊重或喜爱;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现出眼白,表示轻蔑或憎恶.与人初次见面或结识时,为了表示礼貌,可以用敬辞“识荆”.“识荆”的“识”,义为认识;“荆”,指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荆州长史.语本唐代诗人李白的文章《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礼貌用语.某一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常被人们尊称为“鼻祖”,指某一事业或学问的首创者.“祖”,本指始祖、祖宗,比喻创始人.那么这里的“鼻”字怎么理解呢?这里的“鼻”和“祖”是同义语素.“鼻”,本指呼吸及嗅觉的器官,不过在汉语方言中,至少在汉代就有将其当作“创始、开端”义的用法.扬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敬辞,“尊兄”“尊亲”“尊夫人”等即是.“尊”的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酒必实于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古人饮酒,十分讲究礼仪,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酒席上,辈分、身份低的人向辈分、身份高的人敬酒,必定要举“尊”.敬酒这一动作和酒器“尊”之间的关联性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于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义,进一步抽象化,获得了敬辞的语用功能.旧时社交场合或书信往来,常会用到“台甫”“台驾”“台鉴”等词语.敬辞“台”,来源于星宿名.《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古代喜以星官象征人事,朝廷的最高官吏三公因而被称为“三台”.通过借代引申,中央政府的官署也有被称为“台”的,比如御史台.由称呼官署进而引申,用来指称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吏,如“抚台”“藩台”等.再后来,对没有官职的人也称其为“台”,如“兄台”“台端”等,是有意抬高对方身份的一种尊敬说法,这时“台”就虚化成了一个敬辞.“斧正”是用于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意谓对方动笔删改,有如巧匠运斤,能使原稿生色.这一词语的出现,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有关.“斧正”出自《庄子·徐无鬼》:楚国郢都有个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斧把粉削去.石便挥动斧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无损伤.后来用“斧正”喻指请人修改诗文,隐含着对方有匠石一样高超技艺的意思.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11、其它敬词: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着、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家”字族: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10、“见”字族: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古代的生活雅语: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协助说“费心”;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麻烦别人说“打扰”;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祝人健康说“保重”;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别”之雅语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笔”之雅语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文章韵味风格叫“文笔”,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读后感写的文字叫“随笔”,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请人书画的稿酬叫“润笔”,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好的文章或语句叫“成功之笔”.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稽迟:拖延、不及时;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瑕疵:微小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惠纳、笑纳:接受;卓夺:高明的决断;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内眷:指女眷;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高堂:(书)指父母;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合卺(jǐn):成婚;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之见:称自己浅陋的看法;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增长年岁;涂鸦: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托福: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更衣:婉辞,上厕所;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晋见:即进见.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觐见:(书)朝见(君主);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外舅:(书)岳父.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桂冠:光荣的称号。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尊长者自称:在上7、晚辈自称:在下8、老人自称:老朽、老夫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古代“尊称与敬称”大观

古代“尊称与敬称”大观

古代“尊称与敬称”大观古代“尊称与敬称”大观中国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古代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许多规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称呼,也免不了在谈话中涉及他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传统是对对方或他人的称呼上就是一个大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自己则使用“谦称”。

如:1、古代旧时使用尊称、谦称简介:君:尊称对方是才德出众的人。

君子:(1)同“君”。

(2)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明公:对位高权重的人的敬称。

老:对年岁大的人的尊称。

父老: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也作为对一般老者的尊称。

丈:尊称长者,也作平辈人之间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长者:尊称父兄、长兄,以有显贵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辈:(1)封建时代科举时同时考中进士的人互相尊称为先辈。

(2)对年长者的尊称。

(3)对京官的尊称。

先达:对前辈的尊称。

方家: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

老夫子:对老师或年长博学的人的尊称。

足下:犹如先生。

对人的尊称。

阁下:不论尊卑,皆可尊称对方阁下。

老师父:对僧侣的尊称。

老太太: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师傅:本指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或传授技艺的人,今也作对一般人的敬称。

同志:古人用称志同道合的人,今指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标奋斗的人,并引申为对一般人的通称。

姑娘:对年轻女子的通称。

鄙人:鄙陋之人。

谦称自己。

小生:旧时士子对自己的谦称。

小子:本指学生、晚辈、后作自谦之称。

小可:自谦之称。

学生:明清时读书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又称后学。

同学生:旧时同官之间自谦之称。

同官,又称侍生、侍第、晚学生、晚侍生、晚辈。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谦之称。

又;对人的蔑称。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2、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要用自称、对称、他称:例如,联:古人皆自称为联,后为皇帝自称。

我:自称。

台、吾、余、印均为自称。

咱:俗称自己。

其他自称还有:我等、我辈。

你:称对方,也称为侬。

(侬又作自称)。

而:你称对方等.......一、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词叫“敬辞”。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文言文你们的敬称

文言文你们的敬称

文言文你们的敬称1. 文言文中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敬称:称呼对方家人——令尊令堂(去世称令先君)、令兄/弟/姐/妹、令郎/公子、令爱/千金、尊夫人;称呼对方——君、公、足下、阁下等;称呼对方相关的事物——华诞(生日)、大作/华章(作品)、府上(家)等等谦称:称呼自己家人——家父家母(去世的称先父先母)、家兄/弟/姐/妹、犬子、小女、拙荆/山妻;称呼自己——在下、不才、某、小子、学生等;称呼自己的东西——贱降、拙作、寒舍/蓬荜等等敬称与谦称指代的内容基本上按顺序一一对应,只是举例而已,其他的还有很多,仅供参考2. 哪些文言文中有爱称,敬称,自称【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
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
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
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
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
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
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
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
对方的作品称“大作”;
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
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
女子自称“妾”、“奴”;
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
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
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
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
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

如《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我听说过诸侯大夫们,不是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均,不是担心贫穷而是担心不安分守己。

)句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古人说自己的姓称“贱姓”;住处称“敝乡”;年岁称“贱庚”;住宅称“寒舍”;自己的作品称“拙稿”;自己的观点称“拙见、愚意”等。

敬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

因此它们虽然都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代词“您”或“我”。

敬词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尊敬的修饰语,如“奉”和“辱”、“枉”、“惠”等。

“奉”所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但和对方有关),如“奉送”表示在赠送对方时十分恭敬。

“辱”、“枉”、“惠”等所修饰的动词,是对方的动作(但和自己有关)。

其中“辱”、“枉”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是降低了身份,受了屈辱,如“辱示”、“枉驾”等。

“惠”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表示了一片好意,如“惠赐”等。

当然这些都是客套话。

谦词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如“窃”、“伏”等。

“窃”、“伏”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如“窃闻”、“伏惟”,表示是自己“私下所说,私下认为”。

这些也都是客套话。

讳称:历代避讳的范围并无统一规定,但总的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就是说,凡是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都要考虑避讳。

尊者,主要指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及高官的名字;亲者,主要指直系亲属中的长辈,特别是父、祖的名字;贤者,主要指师长的名字。

避讳的方式较多,主要的是“改字法”,就是用同音字、同义字、近音字、近义字来代替应避讳之字。

例如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后,规定全国不得用“政”字及其同音字。

正月或改称为“端月”,或改读“正”音(zhēng)为“征”(zhèng),这种读正月之“正”音为“征”的习俗,一种保持了下来;又如西汉刘邦的妻子吕后名雉,因此不能用“雉”字而以野鸡代之;唐朝李世民登基后,“民”改为“人”,柳宗元《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人风”就是“民风”;为避晋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就被称做“明君”,以“明”代“昭”;《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为避讳,黛玉把“敏”字念作“密”,书写时少写一笔;还有古人的墓碑上经常撰写“先考某(姓)公讳某某(名)”,用一个“讳”字表示父亲的“名”是避讳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补充: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别人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己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宾客来到用“光临”归还物件叫“奉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