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吐血啊)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点梳理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点梳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决策的规律。
它关注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并通过运用各种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
一、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用于测量和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活动。
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等指标。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测算: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主要是通过统计不同行业的产出来计算GDP;收入法则是通过计算各类收入,如工资、利润等来计算GDP;支出法是通过计算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额来计算GDP。
二、宏观经济运行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计算年度增长率来衡量,常用的指标有实际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储蓄贬值、投资回报率下降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指标,它指的是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的人数与总劳动力人口之比。
失业率的高低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高失业率将导致消费需求下降、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率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以促进就业创造。
三、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实施。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
它的目标通常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等。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经济学宏观经济重点考点整理
经济学宏观经济重点考点整理如下是无标题、小节及小标题的1500字关于经济学宏观经济重点考点整理的文章: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它关注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宏观经济学的重点考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宏观经济学的重点考点的整理。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国家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在计算GDP时,需要考虑消耗、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
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需求与供给、比较优势与协作、收入与支出、储蓄与投资、特定产品市场均衡等。
需求与供给原理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需要掌握市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基本性质。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掌握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方法是很关键的。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活动中正常的周期性波动,它包括经济周期和经济震荡等。
掌握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经济波动是重要的考点。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考察的另外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通货膨胀率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重要的考点。
失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中没有就业的人数,掌握失业的原因和分类方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失业是重要的考点。
五、货币与银行体系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交换媒介,了解货币的特性和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是宏观经济学考察的重点。
银行体系是货币的发行和管理的组织和机制,了解银行体系的组成和功能是重要的考点。
六、国际经济与国际收支国际经济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投资理论等是重要的考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第一篇: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十二章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是不重复出售、不转卖、不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如①消费品,军工品;②库存产品;③进出口产品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原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程度越大,用GDP做测量收入的重要性也越大。
5.GDP缺陷:①由于GDP指标只核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因此,闲暇增加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改善难以在GDP指标中反映出来,②国民收入统计中没有包括未通过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所以很难准确全面的反映一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指标往往是低谷的,③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反映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④国民收入指标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活动的福利状况⑤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同内国民收入指标难以精确的进行比较,不能精确的反映不同国家竞价发展的实际情况。
6.7GDP核算方法:①支出法:GDP=C+I+G+(X-M)(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②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③生产法:GDP =Σ(某部门总Σ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Σ该部门增加值8投资分为净投资和重置投资。
9.净投资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
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
10.两部门均衡表达式C+I=Y=C+S,I=S1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十三: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3.4.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MPC=△c/△y;平均消费倾向APC是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M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6.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s=y-cc=α+βys=-α+(1-βy)7.社会消费函数条件:①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越向下移动②政府税收政策实行个人累进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会向上移动③公司未分配利润中所占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中所占比例越大,社会消费曲线越向下移动8.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y=(α+i)/(1-β),可见,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量,就可得均衡的国民收入。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节国内⽣产总值(GDP)⼀、GDP的含义GDP是指⼀定时期内在⼀国(或地区)境内⽣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GDP。
第三,GDP是⼀国(或地区)范围内⽣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法、⽀出法增值法:从⽣产⾓度衡量GDP的⼀种⽅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法:⽤要素收⼊即企业⽣产成本核算GDP的⼀种⽅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的收⼊。
包括:汽车零售商⽀付给销售⼈员和技⼯的⼯资、租⾦、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资、租⾦、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流中。
GDP =⼯资+利息+利润+租⾦+间接税和企业转移⽀付+折旧⽀出法:通过衡量在⼀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出来核算GDP的⼀种⽅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GDP=C+I+G+NX⼀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出被称为消费⽀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部分:耐⽤品消费⽀出:购买⼩汽车、电视机等⾮耐⽤品消费⽀出:购买⾷品、服装等劳务消费⽀出:医疗、教育、旅游等⽀出企业部门的⽀出称为投资⽀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定时期(如⼀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章⼀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就是什么”得问题,建⽴逻辑框架对经济⾏为与现象进⾏分析与解释,推导出得命题要能⽤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就是什么得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为应该就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得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种相对静⽌、稳定不变得状态)得条件、机制与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状态得条件与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得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产总值(GDP)与国民⽣产总值(GNP)⽐较:(1)GDP就是某⼀时期内(衡量期得长度通常为⼀年)在⼀国境内为市场⽣产得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得货币价值得总与。
(2)国民⽣产总值(GNP):⼀国居民拥有得⽣产要素在某⼀时期内为市场⽣产得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得货币价值得总与。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就是净要素⽀付,即本国居民拥有得⽣产要素在国外使⽤所获得得报酬(⼯资、利息、股息等)-国外⽣产要素在本国使⽤所获得得报酬。
(4)GNP⽐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国居民拥有得⽣产要素所获得得报酬)得变动,并且,⼀个国家居民得福利⽔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不就是GDP上。
7、名义价值:⽤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得产品与服务得价值量.8、实际价值:⽤基期货币价值衡量得产品与服务得价值量,它就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得价值量。
9、流量:⼀定时期内得增量,如GDP、GNP、NDP、收⼊、投资与折旧。
10、存量:某⼀时点上得累积量,如财富与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得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得价值。
⼆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得运⾏,主要内容就是经济活动整体⽔平(总收⼊、失业率、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等)得决定. 2、宏观经济学得研究⽅法就是什么?总量分析⽅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平(总收⼊、失业率、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等)得决定、变动与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总体产出的增长,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增加投资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增长。
2. 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以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经济稳定。
3. 失业: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就业率和减少结构性失业。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的功能、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5. 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以及全球经济的互动和影响。
6. 政府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税收和支出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7.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周期的波动,研究经济衰退和复苏的原因和机制。
这些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领域,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的走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和运行规律。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物价、货币政策等与整个经济体有关的重要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几个重点领域进行论述。
一、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与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总体规模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程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分析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源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而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状况。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分析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寻找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的最佳平衡点。
货币政策是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宏观经济学研究也着重探讨了货币供应、利率和就业的相互关系。
三、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又一个重点领域。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四、国际贸易与外汇市场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外汇市场是各国货币买卖的市场,也是国际贸易结算的重要工具。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的规律,为促进贸易平衡、保持汇率稳定、实现经济全球化提供理论支持。
总结: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和运行规律。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国际贸易与外汇市场等是宏观经济学重点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1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
国民生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
了解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2.2 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三大支出,它们是影响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重要因素。
消费是个人或家庭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投资是企业或个人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增加固定资产的行为,政府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深入理解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2.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了解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失业指的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出现的就业人数不足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手段,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3.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实现稳定和增长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标和调控工具,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基本概念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经济政策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产出1.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供应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
2. GDP与GDP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功能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下降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持续增长的现象,其驱动因素包括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在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如内外部冲击和制度变革等。
五、宏观经济学的政策调控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并探讨影响它们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本文将总结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要点。
一、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GDP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根据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来计算,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所得来计算,支出法则是根据最终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
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循环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内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等途径实现。
经济增长会引起经济循环,即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循环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经济最好的时期,衰退期是经济开始下滑的时期,萧条期是经济最差的时期,复苏期是经济开始恢复的时期。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需求性通胀和成本性通胀。
需求性通胀是由于需求超过供给而导致的物价上涨,成本性通胀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导致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减少消费和投资,增加经济不确定性等。
失业是指能够工作但没有就业机会的劳动力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常以劳动力参与率为分母计算。
失业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不稳定性,并对个体和家庭造成负面影响。
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政府开支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 流量与存量分析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 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
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
e.g:资本是存量
2 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 公共产品
概念:与私有物品相对,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政府提供,又称公共财产。
GDP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情况。=(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值/该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100%
P.S:一般CPI上涨大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上涨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膨胀。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
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
含义
3.3 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
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
4 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
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掌握消费函数曲线
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
4.2 国民收入决定论
3 国民收入的统计
3.1 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
两部门经济
假设:①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②所有收入花光,企业所得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要素。
对总产出核算即可用上半部分(总收入)也可用下半部分(总支出)
经济均衡: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看,总产出=C+ I;从总收入去向看,总产出=C+S.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经济学考研必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与经济政策分析
经济学考研必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与经济政策分析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和增长等问题。
下面我们将重点整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通常用于比较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影响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政策。
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
3. 短期经济波动短期经济波动是指经济在短期内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等,而经济波动的结果则会影响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等。
4. 外汇市场与汇率外汇市场是指进行国际货币交易的市场,其中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值。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基本面、政府政策和市场预期等。
5.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包含经济增长以及人口、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改善。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等)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学科。
下面我们将重点整理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1.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2. 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是常见的弹性概念。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寡头竞争等。
4. 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通过销售商品或服务而获得的超过成本的收入;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
5. 非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是指个体在经济决策中违背常规理性假设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行为、性能和结构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家收入等。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寻找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减少失业的政策手段。
二、关键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3. 通货膨胀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速度。
4.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之间的差额。
5. 财政赤字/盈余: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额。
三、总需求和总供给1. 总需求(AD):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消费者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影响。
2. 总供给(AS):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四、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3. 供给侧政策:旨在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潜在产出的政策,如减税、放松管制和提高劳动力技能。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包括扩张、顶峰、衰退和谷底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波动的原因,并寻找减轻周期波动的方法。
六、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七、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可能由需求拉动(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或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引起。
八、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潜力的持续增加。
它通常通过人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制度因素。
九、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考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经济增长、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内在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包括:1. 劳动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劳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增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2. 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和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市场均衡的出现取决于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
3. 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一种经济活动就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放弃的最有价值的其他选择。
4. 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产出的关系: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影响产出水平,要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来提高产出效率。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反映了经济总体产出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情况。
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包括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的增加等。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政府政策、科技进步、人口变动等。
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是经济波动,即经济周期中的波动性。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增长趋势之上的短期变化。
主要的经济波动有繁荣和衰退两个阶段。
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经济政策、技术变革、政治因素等。
研究经济波动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度增加或者商品需求过度增加引起。
通货膨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导致资金配置不合理、扭曲市场经济竞争等。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控制物价上涨等手段来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的现象。
失业情况的变化对于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 斯密,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 1936 年(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 40 年代— 60 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 70 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 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 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DP)× 100%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而且无膨胀;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潜在 GDP < 现实 GDP 时,经济膨胀。
潜在的GDP- 现实的 GDP=GDP 缺口。
GDP 的计算。
支出法: GDP=C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 +G (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 (出口 -进口)收入法: GDP= 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折旧NI (狭义的国民收入)=NDP- 间接税 +政府补贴 =工资收入 +净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利润 +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PI(个人收入)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股息(股东红利)或者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DPI=C+S+ 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性支付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 +进出口。
GDP 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 (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两部门: I=S三部门: I+G = S+T→ I = S+(T - 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四部门: I+NX=S+ ( 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练习:资本消耗补——356.4雇员酬金——1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 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的转移支付——374.5个人消费支出——1991.9计算: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1) NI=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2)国民生产净值 =NI+ 间接税 =2451.2+266.3=2717.5(3) GDP=NDP+ 折旧 =2717.5+356.4=3073.9(4) 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2451.2- 164.8- 253.9+374.5+105.1+64.4+66.4=2642.9 ( 5) DPI=PI -个人所得税 =2642.9- 402.1=2240.8( 6)个人储蓄 =DPI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3总需求( AD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的物价水平下,全社会的人们(所有的经济主体)对国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总量。
总需求实际是表示物价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成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AD=C+I+G+NX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进出口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①实际资产效应: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 上升→名义资产增加→当前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所以物价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
②跨期替代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P 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 →利率上升→当前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③开放经济效应:其他条件不变,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进口的增加和出口的下降→净出口下降→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④税收效应:物价水平 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 T ↑(个人所得税收自动上升)→实际 DPI ↓→消费 C↓→国民收入 Y ↓。
总供给( AS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物价水平下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反映物价水平与供给总量(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短期,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使总供给增加。
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均衡:短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短期均衡的三种均衡: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低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等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超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大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
长期内在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长期内,由于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会使企业利润变动,所以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无关;同时,在长期,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其总供给为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的总供给。
长期曲线移动的原因: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
由凯恩斯提出的、在物价水平一定、在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反映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4 凯恩斯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
MPC= C/ Y =dC/dY。
MPC 是消费曲线的斜率,0<MPC<1 ,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MPC 会越来越小。
平均消费倾向(APC ):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C=C/Y 。
平均消费倾向在图形上表示消费曲线上各点与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APC 会越来越小。
消费函数是表示收入与消费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C=C 0+C/Y其中 C——消费, C0——自主性消费, C’——边际消费倾向( MPC ), Y ——可支配收入, C0——自主性消费:是指与收入无关的消费, C’Y ——引致性消费:是指与收入相关的消费。
储蓄函数,收入与储蓄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可表示为S=Y-C=- C0+ (1-C/ ) Y= S0+S/Y( S——储蓄, S0——自主性储蓄(S0=-C0 ), S/——边际储蓄倾向(S/ = 1-C/),Y ——可支配收入,S0——自主性储蓄:是指与收入无关的储蓄,S/Y ——引致性储蓄:是指与收入相关的储蓄。
)边际储蓄倾向( MPS)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
MPS= S/Y =dS/dY ,MPS 是储蓄曲线的斜率。
0<MPS<1 ,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MPS 会越来越大。
平均储存倾向( 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 ,平均储蓄倾向在图形上表示储蓄曲线上各点与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
随着收入的增加,APS 会越来越大。
APC+APS=1 ;MPC+MPS=1 ; MPS>APS资本存量: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所存在的资本数量。
影响因素:投资,使资本存量增加;折旧,使减少。
影响投资的因素: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化;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成同方向变化。
托宾的 q 理论,认为宏观投资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相关,q = 股票的市场价值/ 资本的重置成本。
(资本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在市场上重新购买资本品支付的价格;股票的市场价值是指股票市场决定的资本价值。
)q 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投资的方法:企业的净投资取决于q 的大小,当 q>1 时,企业会进行新投资,当q<1 时,企业不会进行新投资。
托宾的 q 理论反映了资本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一样能够刺激投资;同时也时一种分析股票市场对实际经济作用的方法。
投资乘数 k1=△ Y/ △ I=1/1-C’Y=C+I=C+C’ Y+I=C +I/1-C ’两部门国民收入在已知消费函数、投资的情况下,其公式为:00三、四部门见手写~~~5央行对货币供给调节的三大手段:①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款的需要和清算而保留的现金。
它主要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构成;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最低准备金率。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②调整再贴现率。
(贴现,是指工商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作为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的贷款;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所得到的和自己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贷款。
其最长期限不超过 1 年;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
)提高再贴现率会降低货币供给量;降低再贴现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③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中央银行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会增加货币供给量,而卖出有价证券会减少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公众为满足各种需要而保持在手中的货币。
货币需求的种类:交易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国民收入,公式表示:m1 = kY (k大于0,为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投机需求,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m =-hr (h大于0,表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2M= m + m = kY -hr 预防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国民收入,公式并入教育需求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