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估计

合集下载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审计人员需要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报表中的错误对其决策的影响,如果这个错误的金额和性质足够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者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那么,此业务就是重要的。

但是,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时候,除了以上基准之外,还需要根据审计人员本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特定环境。

这是由于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同一公司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得出的结论可能会相差甚多,而不同的公司面临不同的环境,即使是同一公司,由于所处的时间段不同,其情况也会有所变化。

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原因。

这就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举措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那么,其可信赖程度就会比较高,审计人员在初步评估的时候就会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点,以此来缩小凭证抽查的范围,节约审计成本。

综上所述,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时,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金额及各项目的相互关系、金额波动幅度这些因素。

之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合理地选用合适的判断基础,并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计算方法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从而初步确定审计的范围、性质、时间。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而固定比率的百分比一般参考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以及营业收入的0.5%-1%;变动比率的变动百分比一般根据资产总额或者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

具体的百分比需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

如果同一时期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一样,那么,审计人员应该考虑不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其最低者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财务报表还未编制完成,那么,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其中财务报表推算年度财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财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要符合审计目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要区别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财务收支的性质和金额、收支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趋势等。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确定基数和比例进行计算的过程,重要性水平是基数和比例的乘积,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数据计算:(1)对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预算单位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按收入或支出总额的0.5%--2%确定;(2)对于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可按资产总额的0.5%--1%确定,或者按流动资产或净资产的1%--2%确定,也可按营业收入的0.5%--1%确定,还可按净利润的5%--10%确定。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可能的报表使用者:主要使用者是财政部门,次要使用者是主要投资者、媒体和社会公众。

2、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财务信息或报表项目: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主要使用者财政部门(1)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2)支出总额(3)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距(4)决算情况(5)合规性(6)舞弊发生(7)项目试运行情况次要使用者主要投资者(1)资金管理情况(2)决算情况(3)支出总额(4)合规合法性(5)项目试运行情况;媒体(1)合规性(2)决算一般公众合规性3、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敏感性:非常敏感。

4、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因为报表主要使用者和次要使用者最关心的项目信息均包括支出的合规性,支出指标也相对稳定,故选择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考虑到项目建设单位为非盈利性单位,决定采用固定比率法,按照常规的以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财务报表审计要合理使用重要性水平指南

财务报表审计要合理使用重要性水平指南

财务报表审计要合理使用重要性水平指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财务报表审计结果的需求也日趋强烈,重要性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在于估计财务报表的可容忍误差、确定审计范围、评价已知误差和可能误差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重要性概念概述(一)重要性概念重要性有多种定义,国际审计标准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如果信息被遗漏或误报,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信息就是重要信息”。

重要性水平取决所遗漏、误报项目或差错金额的大小,而后者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审计时的具体情况加以判断。

在具体实务工作中,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数量或金额临界点而不是信息有用性所必须具有的质的特征.经济决策是指理性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的判断和决策。

报表使用者依赖财务报表进行经济决策,前提条件是他了解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至少是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理性的报表使用者应该知道财务报表所提示的是一定会计准则和惯例下的经济活动的近似估计而非精确计量;财务报表数据既有按历史成本原则核算形成的会计数据,又有按现值方法计算的估计值,还有根据未来对现行会计记录的影响所做的调整.(二)影响重要性水平的主要因素为了确定重要性水平,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审计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审计风险很大,审计人员必须相应调低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不仅仅是一个金额概念,披露要求、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等也是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该考虑的内容。

例如,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与制造企业的同类报表差别很大.有时,为了查找数额虽小但性质严重的问题,审计人员可能会按低于常规的重要性水平,对某些账户或交易实施详细审查。

(三)确定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或意义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在于估计财务报表的可容忍误差、确定审计范围、评价已知误差和可能误差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应实施充分、必要的财务报表审计程序,以保证在财务报表的存在重大误差的情况下发现它们。

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_审计原理与实务_[共3页]

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_审计原理与实务_[共3页]

审计原理与实务高,就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随着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转变为抽样审计,审计重要性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运用得越来越频繁。

审计重要性是指:(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审计重要性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财务报表中包含的错报能否影响特定财务报表使用者在特定情况下对财务报表全面反映公允性的整体理解。

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做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财务报表使用者。

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

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做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基础上评估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76 —。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

计算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有:
1. 识别重要性指标:识别审计重要性的指标包括风险、影响、成本、绩效、监督、监管和外部观点。

2. 评估风险:评估可能出现的实质性差错的可能性和影响,以找出关键审计问题。

3. 分析影响:在进行实施之前,应识别及估计对主体的影响。

4. 考虑成本:在考虑实施某项审计之前应考虑其成本是否合理。

5. 考核绩效:通过考核实施审计后是否能带来好处来评估其绩效。

6. 了解监督/监管要求:遵循内部及外部监督/监管要求也是必要的一步。

7. 应用外部保证人意见:通过尊重来源于其他法律法规、中国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的外部保证人意见来丰富决策依据。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XX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01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意义
02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03
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
04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评价与改进
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定义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报、 漏报的严重程度进行的科学判断和量化评估。
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措施
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确 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强化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错报风险,从而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审计 重要性水平。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从 而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 水平有助于确定 适当的审计程序, 降低审计风险。
确定审计重要性 水平有助于提高 审计报告的质量 和可靠性。
降低审计风险
添加项标题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添加项标题
通过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师可以关注高风险领域,减少不 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持续关注
定期评估:审计师应定期评估被 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水平,以确保 其始终与企业的风险和规模相匹 配。
沟通与协作:审计师应与被审计 单位管理层保持密切沟通,共同 探讨如何改进审计重要性水平, 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添加标题

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研究摘要: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审计的计划、执行和报告等过程,同时,审计过程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决定着注册会计师将要承担的审计风险程度。

本文主要探析了重要性水平如何影响审计风险以及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关键词: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影响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不同的机构或文件对审计重要性各有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我国社会审计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指出,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定”。

由上来看,这些定义大同小异。

可以确定的是在理解审计重要性时应从三点出发:一是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来说的;二是重要性的概念是站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的;三是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考虑被审单位的具体环境,且不同的被审单位因环境不同确定重要性的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分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

审计学——重要性水平

审计学——重要性水平
小组小
(晦涩难懂版本)
《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 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 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 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个临界值
举例说明:当某账户一重要性水平确定为30万元时 >=30万元的错报或漏报项目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 人的判断或决策,注册会计师必须执行有关的审计程序查出这些 错漏报项目。 <30万元的错漏报项目则相反,它们不会影响到报 表使用人的判断和决策,注册会计师将不必执行程序来查出这些 项目。
和重要性相关的几个概念
1
审计成本。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成本成反比。 2 检查风险。 重要性水平与检查风险成反比。 3 审计风险。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举个例子: 当重要性水平30万(核查>=30万的项目) 然而当重要性水平20万(核查>=20万的项目)
重要性的两个层次
会计报表层:即总体重要性水平:财务报表的
累积错报或漏报金额超过这个层次的重要性水 平,便又可能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 各类交易/账户层次:即总体重要性水平在各 个账户交易的分配。
重要性水平在各账户的分配影 响因素:
金额大小

一般情况下,金额越大,则重要性越重要,重要 性水平分配越大。(即金额大的账户关注度更 高,不容易出错,)
注意点:
1、重要性水平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2、重要性水平为报表的使用者而言。 3、重要性水平不等于重要账户。 4、容易错的项目应当将重要性水平放低, 而不容易出错的项目重要性水平可以略 高

确定审计项目重要性水平考虑的因素

确定审计项目重要性水平考虑的因素

像这样金额虽小但性质严重的错 弊仍然是重要的。一般说来 ,
从I 生质方面看 , 考虑 以下错弊 : 应 1 在舞弊行为而涉嫌违法甚至犯罪 的错弊。 存 这类错 弊往 往 反映了被审计的政府财政部 门管 理层 ,及 内部相关财 政资 金 的管 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诚信 度的高低 ,即使是小金 额形
财政收支审计 中也离不开重要性 原则的运用 ,我们设计 的审
计程序应 当能保证审计人员查 出重大金额 的错弊 ,只有 这样
这一项错报使该市财政收入 由增长趋势变 为下降趋势 ,给政 府 、潜在的投资者及其他 财政信息 的使用人 提供了扭 曲财政 状况的信息 , 足以引起财政信息使用 人改变决策 , 这样 的错报
如果影 响财政收益的趋势 , 的错弊也是重要 的。如在某县 这样
地税 系统征管审计中发现 ,地 税局征收 的教 育费附加收入 中 有 1 万元未及时上缴 国库 ,而 是存在地税局 自行开设 的账户 0
中 ,虽然该县是一个财政大县 ,0 1万元 的错弊似乎不重 要 , 但
弊未达到规定 的最低金额 , 是不予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的。在
才能真正体现审计监督 的力量 , 以维护 国有 资产的所有权 , 保
障国民经济和社会 的健康发展 。 但也要看到 ,在许 多情 况下某项错弊从量上看 可能并不
金额虽小 , 却不能说不重要。
( ) 二 考虑重要性 和审计风险 的关 系。在财政审计 中审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要 , 从性质上看却是重要的。如某县级财政部 门本应将上级 财政预算安排 的农村义 务教育专项补助支 出10 0万元 , 四次 分 全部拨 付给县辖农村 中小 学 , 在审计 中发现 , 在每季度 但 该局 拨付 资金时都要截 留下一万元 , 某科 室 的小金库 , 存入 有关人 员 私分 , 共截 留资金4 万元 , 这一舞 弊金 额 占被 审项 目总金额

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

但这句话有⼀个前提,就是假定另⼀个不变。

这⼀假定在05年王⽼师的精读精讲第106页已明确了,原⽂:重要性⽔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前提都是假定另⼀个不变.以前我⼀直没有正确理解这个前提。

但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实际是指:1.重要性⽔平与审计风险成反向(注意是反向不是反⽐!下同),但假定审计证据不变,这⾥的审计风险是估计的风险;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重要性⽔平不变,这⾥的审计风险是指实际的审计风险;3.重要性⽔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审计风险不变,为什么第⼀个审计风险是指评估的审计风险呢⽽第⼆个是实际的审计风险呢?因为审计⼯作是在评估重⼤错报风险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重要性⽔平;通过实施审计证据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这⾥的审计证据是指实质性测试的审计证据),来降低审计风险⾄可接受⽔平。

但这并不是说,是先确定重要性⽔平再确定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

在实务中,⼀般是重要性⽔平和审计证据同时确定。

这⼀思想也符合新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的精神,即先评估,再实施!假定很重要,如果假定不成⽴,则这个规律也不⼀定成⽴,⽐如:在以下关于重要性⽔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数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则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必然也呈反向关系B审计证据的数量与重要性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来降低审计的重要性⽔平C如果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呈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就不⼀定成⽴D审计证据的数量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来降低审计风险答案:ACD以前我认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也⼀定是呈反向变动关系的呀,C项说不⼀定明明是错的,怎么能⼊选?我的答案:AD但剑侠答复: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是以“审计证据的数量不变”为前提的,当审计证据数量发⽣变动时,这个规律就不适⽤了!当重要性⽔平较低时,如果充分扩⼤审计证据,则最终的审计风险也不⼀定.。

会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甲方案 乙方案
现金 700 1 7 2.8
应收账款 2100 1 21 25.2
存货 4200 1 42 70
固定资产 7000 1 70 42
总计பைடு நூலகம்14000 1 140 140
说明:
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性较大,故重要性水平要高些。
乙方案是对甲方案的修正。假定经审核存货的漏报的重要性金额定在70万元,现金和固定资产分别按比例降为2。8万元和42万元,应收账款略提高为25。20万元。对甲方案的修正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企业的内控管理的现状结合专业判断确定。
2。不分配方法。某一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1/6-1/3,假设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为90万元,确定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水平为这一金额的1/3,存货为1/5,应付账款为1/5。则各账户重要性水平金额的确定分别为:应收账款30万元(90万元×1/3);存货18万元(90万元×1/5);应付账款18万元(90万元×1/5)。经审计修正,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分别为应收账款23万元,存货27万元,应付账款16万元�
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表二:
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中较大的一项 百分比
(1)<250万元 4%
(2)<2500万元 2%
(3)<7500万元 1.5%
(4)<12500万元 1%
(5)>12500万元 0.7%
会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笔者就此谈点肤浅认识。

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

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

分析业务流程
了解公司的生产、销售、采购等业 务流程,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确定重要性水平
根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确定审计 重要性水平,即对财务报表中可能 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领域进行重 点关注。
审计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重大错报风险
经过评估,该公司存在一 定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入确认
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 的情况,可能导致财务报 表虚增或虚减。
影响因素分析
行业特点
经营规模
不同行业的被审计单位,其财务报表中的 重要项目和金额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审计 重要性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越大,其财务报表 中的重要项目和金额可能越多,因此审计 重要性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业务复杂程度
内部控制有效性
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复杂程度越高,其财务 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的风险可能越大,因 此审计重要性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公司背景介绍
01
02
03
公司规模
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企 业,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 销售网络。
业务范围
公司主要生产各类机械零 部件,并提供相关技术服 务。
财务状况
公司近年来经营状况良好 ,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 长。
审计重要性水平评估过程
确定审计目标
明确审计目的,如发现潜在的财 务风险、提高财务报表准确性等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不准确,可能导 致财务报表虚减。
审计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关联方交易
存在关联方交易,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或虚构交易的情况。
检查风险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如询问、观察、检查 相关文件等。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检查风险,主要原因如下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的基础知识回顾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第二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样重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集团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集团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三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第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第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集团项目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生命周期、行业及经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要素为基准,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关键性披露、重要预期及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业务,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总体要求是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集团项目组应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为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为了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因此,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因素分析及相关建议

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因素分析及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审计重要性水平会影响审计质量。因此,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时,审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财务报表的复杂性和特定风 险等因素,以确定一个合理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和实施具 体的审计程序时,也需要根据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来决定哪些细节需要重点审 查、哪些细节可以忽略不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审计质量并有效地利用审计资 源。
其次,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会影响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决策。如果审计 重要性水平过高,那么审计人员可能会更加谨慎地进行审计,从而可能会发现更 多的错报或漏报。相反,如果审计重要性水平过低,那么审计人员可能会更加放 松地进行审计,从而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
最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也会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如果审计人员确定 了过高的审计重要性水平,那么他们可能会在审计报告中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 从而可能误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相反,如果审计人员确定了过低的审计重要性 水平,那么他们可能会在审计报告中提供过多的信息,从而可能使财务报表的使 用者感到困惑。
公司应加强治理结构的调整,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 限,确保审计程序的有效实施。此外,还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 的监督和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审计工作。
3、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加强 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收集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在收 集证据时,应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性,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估错报和 漏报的风险。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外部专家的意见,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相关法规
在审计领域,中国《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法规对审计 重要性水平判断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号——重 要性》: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重要程度,这一重 要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刘光斌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

(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

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

(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

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

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

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本文就此谈点认识.一,审计重要性的内涵《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三条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上述定义: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重要性实际上是指一种错误的程度,它是一个临界点,即报表中的错报和漏报是否会影响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临界点.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不产生影响,或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仍然可以认为财务报表是公允的.对重要性概念的理解.还应从重要性的性质和数量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从数量角度来看,重要性又称为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量化,是具体的数额限额,是指金额的大小,那么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考虑,通常情况下6000元的重要性水平要比3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3000元,则意味着低于3000元的错报是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3000元的错报.在有些情况下,有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重要的.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如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现金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等.对于某些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难以从数量上判断是否重要.应从性质上考虑其是否重要.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五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如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被审计单位监督机制的完善状况,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调整变化等,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具体环境.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对影响重要性各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西寿磊振食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的信息又来自各类交易,账户余额.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财务报表层次,账户余额和交易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的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是指某个报表账户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一)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于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的整体结论.在同一个年度,被审计单位可能有很多会计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年度的会计报表. 只能有一个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对于这一个年度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来说,能够接受会计信息错弊严重程度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因为所有报表上的会计信息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会计报表只是对同样的一些信息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归纳.反映了不同方面的信息而已,对于同样的信息不能规定不同的判断标准,因此注册会计师只需选择其中的一张报表即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和计算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确定出不同的重要性水平,但确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使用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计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公式为:重要性金额=判断基础×固定比率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的判断基础包括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 毛利,净利润等汇总性财务数据.并且在选择判断基准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 所有权性质等因素.还要考虑是否存在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一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O%,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一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一1%.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2,变动比率法,又称经验数据法.其原理是规模越大的组织或单位,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重要性水平的统计数据,制定出分层次的"比率" 和"基数",再按这些数据确定重要性水平.采用变动比率法时,一般是先选择会计报表中资产或营业收入总额较大者,然后查表找到报表所在的范围及重要性系数和基数,据此计算出重要性水平.这个变动的百分比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经验取得的,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适当进行修正.计算公式: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基数+某一比率×(被审计单位实际金额一下限)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也可选择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其他方法.只要审计人员能够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使用该种方法确定本豸弦食西的重要性水平是恰当的.这种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就是可以运用的.(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于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类交易或各账户余额,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验证各类交易各账户余额,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的整体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必须考虑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可容忍错报",也就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可容忍错报的确定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如何确定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取决予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以采用分配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办法确定,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方法单独确定.1,采用分配的方法采用分配的方法时,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账户.损益表一般不参加分配.因为一是所有损益表上账户记录的业务,几乎都能在资产和负债账户记录的业务范围内得到反映:二是损益表的账户一般情况下都要详查. 在审计实务中,由于资产负债表是注册会计师最注重审查的财务报表,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分解重要性水平更方便,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将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进行分配.在采用分配法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也不一定要等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因为错报有可能是高估.也有可能是低估,且高估,低估会相互抵消,如果出现抵消,项目的错误就不易达到最高可容忍错误的水平.事实上,资产负债表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究竟应该限定在什么样的范围之内.不同国家的不同审计机关对于审计实践的要求不同.规定也不同,有的甚至完全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判断.即使在要求"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应等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情况下,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所分配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事实上也是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两倍.因为在复式记账法下,一笔业务的错误记录,一定会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错报.2,不分配方法采用不分配的方法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务所的以往经验统一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比例关系,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直接运用.,三,在确定重要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选择恰当的样本,提高审计效率, 合理地保障审计质量,但是在确定审计重要性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缺陷.1,过度的依赖于数据和公式.绝大多数工作者都倾向于将审计重要性水平量化,于是在量化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公式和数据.从表面看来这些数据将重要性很直观的呈现出来, 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由于这些数据来自于公式.所以看上去似乎很科学,很准确.于是越来越多的审计人员逐渐忽略掉了重要性的另一关键要素就是审计重要性的性质,一味的追求数值上的准确性而忽略性质上的重要性;那么所计算出来的数据就失去了价值.同时这些数据本身也是存在缺陷的,公式的推出固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它只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 却很难考虑到事物的特殊性.另外公式中一些系数都是固定给出的,审计人员并没有仔细考察就代入公式中,而这些系数并不一定符合被审计单位当时的实际环境情况,由此所得的数据可靠性值得怀疑.可见,对于数据公式的依自寿墨铱食赖,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同时也会提高审计风险.事实上,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而且这一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除了考虑利用公式计算出来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业务性质的变化,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如果仅仅靠特定的比率计算重要性水平或因循环长年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难免产生"死数字",让舞弊者有机可乘.所以如何活学活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审计的结果,尤其是审计重要性.由于审计重要性的判断需要运用专业审计知识进行量化分析考核,并结合多种相关因素以及审计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所以在确定过程中更加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可是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判断力较差,在分析时漏掉了许多隐蔽且重要的因素,使得披露的信息不真实,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该考虑的因素众多舞弊案显示,常年接受审计的企业可能因为太了解注册会计师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而别有用心地设计有关会计造假的应对和规避措施.单位的会计人员长年对注册会计师们的观察和与他们博弈的经验.别有用心的舞弊分子不难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各个科目上所能容忍的最大误差,甚至可以知晓注册会计师们习惯的抽样起点金额.如果审计小组成员比较固定,舞弊者做到这一点就更容易了.所以必须灵活运用重要性水平.第一,舞弊者为规避重要性原则而设计的利润操纵一般来说每笔金额较小,但造假分录发生的频率较高,舞弊者试图通过"化整为零"使造假金额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小金额错报和漏报的累积,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是从性质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是不重要的,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必须从整体的角度予以考虑.如果企业每天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原本几百元的错漏报或漏报,全年累计起来,就有可能成为上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企业许多账户或交易均存在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所有的账户或交易累积起来,就有可能变成大金额的错报或漏报,这必然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予以充分的关注.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提高职业谨慎,如果在抽样过程中捕捉到一些"奇特"的分录,即便发生额不大,也应拓展审计程序,弄清其来龙去脉,以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第二,质与量相结合.由于审计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记录,所以在考虑重要性质的方面因素时,应以会计重要性为前提,结合企业的行业背景.确定重点审查的项目,然后再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计算出重要性水平的大致范围,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第三.经常轮换审计小组成员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重要性既然是一种专业判断,必然因人而异.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因此,事务所在派遣人员时.如果轮换不同的注册会计师负责某一具体项目的审计,就能产生较好的流动性,这不仅有助于克服审计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而造成的不必要失误,还可以增加发现问题, 自我补救的机会,避免长久地陷入思维定式的陷阱中.此外还可以使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李振食囝●储备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张鹏涛郑诺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粗放型的粮食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的手段,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粮食企业顺应这一发展要求的关键变革之一.为此.山东省粮食局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发了山东省省级储备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IS系统). 该系统将粮油进,销,存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并用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省级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MIS系统的管理维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MIS系统管理维护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一个硬件设备在经过制造,安装,调试,投入运行后,必须要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更换损耗零件,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同样道理,在一个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如果说建设阶段需要投入开发费用的话.运行阶段也必须有一定的运行维护投入.软件的应用不仅是一次单纯的购买行为,更是一段固定时期内的服务活动,相对于硬件而言,它在运行阶段的成本主要产生于人力的付出,而非生产资料的消耗.使用单位与其说购买了一套软件不如说购买了一项技术服务.这项服务的内容包括技术研发,日常运行咨询,版本升级,增加新功能,故障排除等.使用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关系不会因为一次购买而结束.只会随着应用的开展而不断加深,因此双方应该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由于维护内容的不确定性,开发单位在提供软件产品的时候,往往附带一个固定的免费维护期,超过该期限后,则采取固定年费或逐次付款的方式提供服务.因此,MIS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应该属于软件应用的固定支出,MIS系统绝不是次性建设,其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工作需要持续地投人人力,物力才能真正管好,用好.二,MIS系统管理维护需解决的问题一个软件产品在完成建设即开发阶段投入运行后,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才能顺利运行,特第四,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必须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一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 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开展后续教育,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二是经常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恪守审计规范,倡导敬业精神,不徇私情秉公执法.达到遏制审计风险的目的.除了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增加经验外,专门培养某一领域审计的专门人才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西本墨振食\。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要符合审计目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要区别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财务收支的性质和金额、收支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趋势等。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确定基数和比例进行计算的过程,重要性水平是基数和比例的乘积,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数据计算:(1)对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预算单位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按收入或支出总额的0.5%--2%确定;(2)对于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可按资产总额的0.5%--1%确定,或者按流动资产或净资产的1%--2%确定,也可按营业收入的0.5%--1%确定,还可按净利润的5%--10%确定。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可能的报表使用者:主要使用者是财政部门,次要使用者是主要投资者、媒体和社会公众。

2、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财务信息或报表项目: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主要使用者财政部门(1)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2)支出总额(3)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距(4)决算情况(5)合规性(6)舞弊发生(7)项目试运行情况次要使用者主要投资者(1)资金管理情况(2)决算情况(3)支出总额(4)合规合法性(5)项目试运行情况;媒体(1)合规性(2)决算一般公众合规性3、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敏感性:非常敏感。

4、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因为报表主要使用者和次要使用者最关心的项目信息均包括支出的合规性,支出指标也相对稳定,故选择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考虑到项目建设单位为非盈利性单位,决定采用固定比率法,按照常规的以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审计准备-5重要性水平评估表

审计准备-5重要性水平评估表

表2-8 索引号:
(审计机关名称)
重要性水平评估表
审计期间_____
项目名称:
审计人员: 审计日期: 复核人员: 复核日期:
表2-8 填表说明:
1.报表项目:列出特定目的财务报表上金额大的或重要的项目
2.金额:填列被审计期末资金占用总额和各报表项目相应数额。

3.初步确定的重要性金额和比例:根据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备阶段了解到的各种情况及所作的分析,以金额或比例形式确定对全部科目或账户余额合适的重要性水平。

4.修订的重要性金额和比例:如果重要性水平因所实施的审计工作发生改变,填入修正后的重要性水平。

5.备注:说明修订重要性水平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门经理对总体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意见:
日 期 索引号 页次 总收入法 总资产法 B 2—10
客户: 项目:审计重要性水平估计 截止日或期间: 年份或项目 年 年 年 前三年平均 当年未审数 重要性比例 重要性水平(绝对值) (一)方法适用范围 说
签 名 编制人 复核人 税前利润法

总收
1、利润法用于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 2、收入法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3、置换收益),以确保正常水平。 (三)以上方法三者只用其一,不能三者同时使用。 (四)所有未调整不符事项金额总和不超过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五)应交税金不在重要性水平之内。 (六)重要性水平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主,适当参考前三年平均数。 (七)各帐户和各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1/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