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透过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看课程标准-精选word文档 (3页)
(详细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细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而制定的。
本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科学探究、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1.1 课程结构调整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层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化需求。
1.2 课程内容更新新课程标准更新了部分物理知识和概念,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和问题,使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1.3 核心素养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伦理等方面,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1.4 教学方法创新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技能。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具体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推理、预测等方法。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尊重科学伦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三、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3.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2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测验等多种形式。
3.3 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应不断更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四、总结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资料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围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容,明确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第一部分: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要求•知道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
例如,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思辨来判断是非的,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列举有关史实,说明实验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容标准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能说出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能判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知道理想模型是突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研究物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标准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能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例如:会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或其他实验方法测量和记录运动物体的时间、位移变化情况,并能依据实验数据推断该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区分路程与位移,会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位移大小。
例如:会正确计算物体做往返运动时的路程和位移。
•理解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并能用其定量分析物体运动问题。
•理解加速度,能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
例如:会用该定义式计算a、vt、v0、t和(vt-v0)。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例如,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和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起的作用。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课时分配建议第1单元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学时)2 时间和位移(2学时)第2单元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学时)4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学时)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学时)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教材分析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地、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节知识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2)质点的教学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提出的第一个理想模型。
我们对质点概念的形成,以及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其教学要求是初步的。
学生对科学思维方法也只能是有所认识,要求不能太高。
教科书对质点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有以下考虑:①物理概念、规律是对一定的物理模型来说的,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
②质点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质点模型的过程;为此,教材通过实例说明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分析困难的原因,并逐步指出建立质点概念的必要性,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科学思维的方法。
教学中要进一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如放映录像:鸟的飞行,流水、瀑布,羽毛下落……·详细描述物体运动有什么困难?·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演示羽毛下落。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质点概念。
要明确质点概念的确切内容和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同时,要明确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①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参照物,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对学生列举的典型例子教师应充分肯定,同时结合教科书中的图1.1-4加以分析。
透过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看课程标准
透过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看课程标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突出了实践,重申了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重视发挥物理课程在科学修养、感情态度、社会价值观等领域的教育功能,此中尤其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学生遇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育学生的察看和实验能力、思想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现了“进一步提升科学修养,知足全体学生的平生发展需求”为根本的培育目标,与过去的一味追求使学生获取系统、严实、正确的物理知识观点对比较,能够说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编写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物理实验教材,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表现得酣畅淋漓。
一、采纳模块教课──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60~70年月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模块技术组合课程模式)和加拿大的CBE(能力教育系统)。
这类课程从工业生产中将功能有关的部件组合在一同成为“模块”的做法获取启迪,将内在逻辑联系密切、学习方式要乞降教课目的邻近的教课内容整合在一同,组成小型化的模块课程。
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瞄准特定的教课目的,内容相对完好,评论要求明确。
模块与模块之间有必定的连接关系,可第1 页以方便地进行组合。
课程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课程构造上的多层次,使模块课程表现出综合、开放、灵巧的特点,能够涵盖更为宽泛的主题,打破学科的界线壁垒,灵巧地进行组合,能够为学习者供给更多的选择。
新高中物理课程将高中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三个系列共12个模块,各系列模块的基本状况和特点以下。
物理1、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是全部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学物理的中心内容,使学生经历一些科学研究活动,初步认识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领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选修模块的学习做准备。
选修1系列包含两个模块,重视于物理学与社会的互相关系和互相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点,侧重物理学与平时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交融,重申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高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高中物理新课标是指导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一起深入解读一下高中物理新课标。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观念是指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科学思维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科学态度与责任强调学生要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能够严谨认真地对待科学研究,同时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公式。
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标进行了优化和整合。
增加了一些现代物理学的内容,如量子物理、相对论等,使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学的前沿发展。
同时,对传统的经典物理内容也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组织,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例如,在电磁学部分,将电场、磁场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相互作用的本质。
新课标还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性评价则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新课标强调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而且,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
2020年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一、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范文大全(精选5篇)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范文大全(精选5篇)高中物理新课标大家看了没,这段时间老师们都参加新课标标准的培训,那么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范文大全(精选5篇)”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范文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
内容、方法、场所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此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美育情境,降压减负,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美课堂美育环境创设,需要通过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1、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根基,每个测量、测定中研究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无不给学生留下真实感。
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越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用具,教学效果越显著。
2、直观教学。
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可采用挂图、放映幻灯片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直观感。
3、激趣设疑。
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用弹弓研究动、势能转化,用青霉素瓶做大气压存在等实验。
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思考,随着教学展开而揭示谜底,学生能够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之中。
二、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感染美。
课本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
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信念;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用具体的事例和大量的图示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工作者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汉代砖刻图片、滑轮使用记载、明代发明的火龙、现代超导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物理教研组一、明确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区别要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就必须先弄清楚新课程标准与老大纲的区别。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大纲中,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知识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这样就削弱了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二是统一的硬性的学术要求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灵活性,创新性,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热情,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不良后果;三是教学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刚性的,具体的,这样将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此相反,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有:一是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突破了老大纲对课程资源相对狭隘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帮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是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内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层次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这一灵活的软性的学术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热情;三是新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是动态的弹性的,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正确理解物理新课程标准在弄清楚老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区别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把握新课程标准了。
首先,只要深读新课程标准,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课程标准失去了一个统一的纲。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它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也就是没有了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而只是提出了一个通过教学活动之后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因为,同一个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点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这就给我们物理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发挥个人教学特点的空间,也同时是对我们物理教师执教能力的一种挑战。
其次,我们应看到,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的探究与知识的传承是处于同等地位的。
这从它所倡导的科学探究即可看到。
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总体逻辑结构运动学: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力学: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力学二、教材分析(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二)内容标准1、运动学:①通过对物理史实的了解学习,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②建立质点模型,掌握物理学的探究思想;③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学的基本规律;④掌握公式法和图像法,能够进行基本公式推导。
2、相互作用与动力学规律:①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弹力中的弹性胡克定律,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②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a与 F、m 的关系;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单位制等;③重点掌握牛顿定律的应用,求解实际问题。
(三)内容结构及重难点整合走进物理课堂之前(赵凯华)体现:物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粒子)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无处不在。
意图:不要求学生懂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只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样例”;对高中物理课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体现:物理的严谨逻辑推理和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意图:物理学与思维观念;物理学的未来(物理具有梦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建立理想化模型;(2)学习质点的特点,知道它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思考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归纳总结;(3)了解选择参考系的意义,选择参考系的原则;(4)建立坐标系的物理意义,坐标系的种类及特点(直线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多维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1)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
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并明确抽象出了“坐标”的概念;(2)矢量和标量的教学不要“一次教完”,分开讲解,如果一次讲到位就少了一次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努力,进而“领悟”矢量相加的特殊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透过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看课程标准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突出了实践,强调了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重视发挥物理课程在科学素养、情感态度、社会价值观等领域的教育功能,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为根本的培养目标,与以往的一味追求使学生获得系统、严密、准确的物理知识观念相比较,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物理实验教材,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采用模块教学──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模式)和加拿大的CBE(能力教育体系)。
这种课程从工业生产中将功能相关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成为“模块”的做法得到启发,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小型化的模块课程。
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对准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相对完整,评价要求明确。
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关系,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
课程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课程结构上的多层次,使模块课程表现出综合、开放、灵活的特点,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打破学科的界限壁垒,灵活地进行组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新高中物理课程将高中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三个系列共12个模块,各系列模块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如下。
物理1、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使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选修模块的学习做准备。
选修1系列包括两个模块,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系列包括三个模块,比较注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
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包括5个模块,本系列各模块侧重让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
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
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高中物理课程采用“模块教学”,就使得新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
弹性,拓展了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课程间在深度和难度上
的差距,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是过去长期采用的
学科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配合新课程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保证新课程所追求的
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目标的实现。
二、知识体系的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与以往的物理教材相比,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较大的变动,就力
学部分而言,以前的教材都是先学习力,然后在讲解运动的描述有关知识;而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先学习运动的描述,再讲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我们
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力与运动状态变化存在着因果关系,前者是告诉学生原因在看结果,而后者却是使学生先认识现象,根据认知
规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想要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的需求。
此外在机械能一章,
也先从追寻守恒量入手引入能量的概念,然后再学习功的有关知识,与以前的
安排相比也更加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
三、实验的安排不同──充分体现科学探究
以往的教材都是将实验集中于教材的最后,而且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对
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丝毫作用。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实验穿插于课本
当中,都采用了实验探究在学习结论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
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就
采用了先安排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再单列一节课学习牛顿第二
定律的模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
此外,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
关系、动能定理等知识的学习中,也都采用了先实验探究,再理论学习的模式,充分突出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新课程理念。
除了实验探究外,理论探究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也有所体现。
如重力势能的学习,摒弃了以往直接给出重力势能定义和表达式的做法,采用了先从理论上探
究重力做功的特点,找出既与重力做功联系密切,由于势能特征相一致的具有
特殊意义物理量,然后再根据第一节中学习的知识将定义为物体的重力势能。
探究内容的增多,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交流合
作等科学素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阅读材料的变化──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