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常实用)教学内容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常实用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常实用常见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物理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原理和联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计算公式。
在物理学中,相遇问题通常描述了两个物体相向而行,在某一时刻相遇的情况。
而追及问题则描述了一个物体在追赶另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追上的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相遇问题。
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物体A 的速度为vA,物体B的速度为vB。
如果物体A和物体B在t=0时刻起点相遇,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它们的相遇时间t:t = d / (vA + vB)其中,d表示A和B的起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基于一个简单的假设,即A和B在相遇之前一直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追及问题。
同样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物体A的速度为vA,物体B的速度为vB。
如果物体A从t=0时刻起开始追击物体B,并在t时刻追上B,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追及时间t:t = d / (vA - vB)同样,d表示A和B的起点之间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的情况。
如果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那么A将永远无法追上B。
除了计算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公式来计算物体在相遇或追及时的位置和速度。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A和B的初始位置以及它们的速度,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它们在相遇或追及时的位置:xA = xA0 + vAtxB = xB0 + vBt其中,xA0和xB0表示A和B的初始位置,xA和xB表示它们在相遇或追及时的位置。
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它们在相遇或追及时的速度:vA' = vA - vBvB' = vB - vA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在相遇或追及时的各种运动属性。
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物理学中的基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公式来解决它们。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42追及相遇问题
3.追及问题分析 (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 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 (2)通过对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 体运动位移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 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 (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 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 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 距离等。 (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 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函数 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求解等。
问题1:速度相等vA=vB(相对速度为零) 临界条件的应用.
如果两物体能追上,则转化为一个相遇问题,考虑 两物体间的时空联系. 掌握求解追及问题四种方法中的物理方法和图象 求解(常用于分析)的两种方法,另两种(数学求极 值和相对运动的方法)了解.
例1、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 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 运动,乙车以v2=4m/s的速度,a2=1m/s2的加速度作 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 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解法一: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 两车运动时间为t1,两车速度为v
例题3、一列客车以v1的速度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在同一轨道 上有列货车正在以v2匀速前进,且v2<v1货车车尾与客车头距 离为S,客车立即刹车,作匀减速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原速度前进。 求客车的加速度符合什么条件时,客车与货车不会相撞?
解一. 设客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时,刚好能撞上货车,所 用时间为t,则
汽
2v自 1 2 v自T aT t 4s 2 a
1 2 s汽 aT =24 m 2
《追及相遇问题》课件
验证:验证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如速度、加速度、时间等是否合理
物理模型法
● 追及相遇问题的定义: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最终相遇的问题。 ● 物理模型法的基本步骤: a. 确定研究对象:确定追及相遇问题的两个物体。 b. 建立物理模型:根据题目要求,建立追及相遇问
碰撞问题
火车相撞:火车在行驶过程 中,两列火车发生碰撞
飞机相撞:飞机在飞行过程 中,两架飞机发生碰撞
汽车追尾:汽车在行驶过程 中,后车与前车发生碰撞
船舶碰撞:船舶在航行过程 中,两艘船舶发生碰撞
追及相遇问题的实例解 析
追及问题实例解析
实例1: 汽车追及 问题
实例2: 火车追及 问题
实例3: 飞机追及 问题
0 4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个参数,通常用v表示
0 时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s=vt,其中s是距 5 离,v是速度,t是时间
0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关系容易混淆, 6 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加速度和初速度的理解不够深入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方向无关
● 物理模型法的优缺点: a. 优点:能够直观地描述追及相遇问题,便于理解和求解。 b. 缺点: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对于复杂的 追及相遇问题,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物理模型。 • a. 优点:能够直观地描述追及相遇问题,便于理解和求解。 • b. 缺点: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对于复杂的追及相遇问题,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物理模型。
实例4: 船舶追及 问题
实例5: 跑步追及 问题
实例6: 自行车追 及问题
(完整)第六讲相遇问题教案
四年级奥数教案第六讲行程问题(一)——相遇问题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讲涉及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关系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按照运动方向来分,可分为反向运动(相向相遇和反向相离),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这一讲我们先学习行程问题中一典型问题——反向运动问题,即在同一道路上的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反的运动问题。
它包括相遇问题和相背问题.所谓相遇问题,指的是上述两个物体以不同的点作为起点作反向运动的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以同一点作为起点作背向运动的问题。
在解决反向运动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题意,要抓住速度和,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来分析;(2)对较复杂的反向运动问题,要借助直观图来帮助理解题意;(3)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假设,设数的思考方法;(4)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意,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会借助线段图直观的解决各种复杂的相遇问题,为学好行程问题打下基础.解题技巧:要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相向、相背、同向、同时、相遇、相遇又相距、相距等,从重点语句中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终找到解题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掌握简单的相遇问题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相遇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教学难点:利用公式求简单的相遇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行程问题当中的相遇问题,它属于反向运动中的一种,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例子来给大家讲叙怎样解决相遇问题。
例子:小明和小强家相距2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小强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问:他们经过多少时间相遇?师:这道题目就是典型的相遇问题.已知路程、两人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而且题目中还有相遇问题常见的关键字:相向而行。
即可判断是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基本公式资料
相遇问题基本公式资料相遇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涉及到两个物体在不同的速度下移动,求它们相遇的时间或位置。
这个问题在解析几何、初等代数和物理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我们需要确定两个物体的运动方程,然后通过解方程求解相遇时间或位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相遇问题及其基本公式:1.匀速相遇问题:当两个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或位置。
设物体A的速度为v1,物体B的速度为v2,它们的初始位置分别为x1和x2,相遇时间为t,相遇位置为x。
则有以下公式: v1 * t + x1 = v2 * t + x2 (物体A和物体B在相遇时的位置相等) v1 * t = v2 * t + (x2 - x1) v1 * t - v2 * t = x2 - x1 (t * (v1 - v2)) = (x2 - x1) t = (x2 - x1) / (v1 - v2)2.加速度相遇问题:当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下加速运动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或位置。
设物体A的初速度为v1,物体B的初速度为v2,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它们的初始位置分别为x1和x2,相遇时间为t,相遇位置为x。
则有以下公式: 1/2 * a1 * t^2 + v1 * t + x1 = 1/2 * a2 * t^2 + v2 * t + x2 (物体A和物体B在相遇时的位置相等) 1/2 * (a1 - a2) * t^2 + (v1 - v2) * t + (x1 - x2) = 0这是一个二次方程,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求解得到相遇时间t,然后带入任一物体的运动方程计算相遇位置x。
3.圆周运动相遇问题:当两个物体在同一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或位置。
设物体A的半径为r1,物体B的半径为r2,它们的角速度分别为ω1和ω2,它们的初始位置角度分别为θ1和θ2,相遇时间为t,相遇位置角度为θ。
(完整版)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与追及问题一、学习目标1. 理解相遇与追及的运动模型,掌握相遇与追及这两种情况下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2.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二、主要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3.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4. 能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结合图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三、例题选讲例1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每小时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遇.例2甲车在乙车前200千米,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与60千米.问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例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例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一辆卡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两车在途中距A地60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两车继续前进,卡车到达B地,摩托车到达A地后都立即返回,两车又在途中距B地3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7甲、乙、丙三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40米.如果甲、乙、丙赛跑的速度都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远?例8小明步行上学,每分行75米,小明离家12分后,爸爸骑单车去追,每分行375米.问爸爸出发多少分后能追上小明?例9解放军某部快艇追击敌舰,追到A岛时,敌舰已逃离该岛15分钟,已测出敌舰每分钟行驶1000米,解放军快艇每分钟行驶1360米,在距离敌舰600米处可开炮射击.问解放军快艇从A岛出发经过多少分钟就可以开炮射击敌舰?例10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相背而行,乙跑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已知甲跑一周需6分钟,那么乙跑一周需要多少分钟?例11两名运动员在湖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跑250米,乙每分跑200米,两人同时从两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两人相遇?例12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她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点出发,跑了6分,那么,这段时间内,两人共迎面相遇了多少次?巩固练习:1、甲、乙两站相距980千米,两列火车由两站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两车经10小时能相遇?2、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紧紧追赶,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几小时后乙车可追上甲车?3、早晨6时,有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360千米的甲、乙两城相对开出,中途相遇,这期间,货车停车一次60分钟,客车停车两次各30分钟,已知货车每小时行42千米,客车每小时行78千米,问两车在几点钟相遇?4、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从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在上午9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到正午12点,两车恰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都从上午8时由两地相向开出,速度不变,到上午10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5、骑单车从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呢?6、某人由甲地去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摩托车行了12小时,再换骑自行车行9小时,恰好到达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自行车行了21小时,再换骑摩托车行8小时,也恰好到达乙地.问:全程骑摩托车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7、兄妹两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了带课本,立即沿原路返回去取,行至离校门口180米处与妹妹相遇,他们家离学校多少米?8、兄妹两人在周长30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饶水池而行.哥哥每分钟走13米,妹妹每分钟走12米.他们第5次相遇时,哥哥共走了多长的路?课后作业:1.甲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学校,乙比甲晚4小时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多少小时可追上甲?2.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小张家到公园有多少米?3.父亲和儿子都在某厂工作,他们从家里出发步行到工厂,父亲用40分钟,儿子用30分钟.如果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离家,问儿子用多少分钟可赶上父亲?4.解放军某部小分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到某地执行任务,途中休息30分后继续前进,在出发5.5小时后,通讯员骑摩托车以56千米的速度追赶他们。
《追及与相遇问题》 知识清单
《追及与相遇问题》知识清单一、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念追及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速度快的物体追赶速度慢的物体的过程。
而相遇问题,则是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最终在某一时刻在同一位置相遇的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追及与相遇问题的例子随处可见。
比如警察追捕罪犯、汽车超车、两艘船在海上相向行驶最终相遇等等。
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1、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这是追及问题中最基本的公式。
速度差指的是两个物体速度的差值,追及时间是从开始追及到追上所用的时间,路程差则是开始追及时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2、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相遇问题中,速度和是两个物体速度相加的结果,相遇时间是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总路程就是两个物体一开始相距的距离。
三、追及问题的常见类型1、同地不同时出发比如A 物体先出发一段时间t1,B 物体后出发去追A 物体。
这时,A 物体先走的路程就是 vA×t1,然后两者的路程差就是这个值,再根据速度差来计算追及时间。
2、同时不同地出发A、B 两物体同时出发,但出发地点不同,两者之间存在初始距离 s。
这时,路程差就是这个初始距离 s,同样根据速度差来计算追及时间。
四、相遇问题的常见类型1、相向而行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面对面地相向而行,最终相遇。
2、同向而行且中途相遇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比如 A、B 两物体同向而行,A 物体速度较慢在前,B 物体速度较快在后,在一段时间后 B 追上 A 并超过,然后又在前方的某一点相遇。
五、解决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关键步骤1、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是追及问题还是相遇问题,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初始条件等。
2、选择合适的公式根据题目类型和已知条件,选择相应的追及或相遇公式。
3、画出示意图有时候,通过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列方程求解将已知量和未知量代入公式,列出方程,然后求解方程得到答案。
四下 相遇、追及问题 教案+练习
3、小红和小明分别从西村和东村同时向西而行,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小红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2小时后小明追上小红,求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5小时后,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在甲乙两地的中点处火车追上汽车,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小云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从家去商店买东西,5分钟后,小英去追小云,结果在离家600米的地方追上小云,小英的速度是多少?
6、一队中学生到某地进行军事训练,他们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前进,走了6小时后,学校派秦老师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追赶学生队伍,传达学校通知。秦老师几小时可追上队伍?追上时队伍已经行了多少路?
20、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追及题型
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8千米的西城和东城向东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
9、王明从甲村去乙村,每小时行4千米,他出发2小时后,李立从乙村出发去甲村,每小时行5千米,又经过3小时二人相遇,甲乙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10、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条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甲队每天开凿4米,乙队每天开凿3米,21天完工,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1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237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教学内容
追及与相遇问题(20张PPT)
• 追及与相遇问题概述 • 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 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 • 练习题与解析
目录
Part
01
追及与相遇问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追及与相遇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或 在不同路径上运动,其中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或两者相遇的问题。
01
02
03
确定追及条件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是 追及的临界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列出两物体的 位移方程,并找出时间关 系。
求解方程
解方程求出两物体的位移 和时间,判断是否追上。
Part
03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直线上的相遇问题
确定参考系
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系,以便简 化问题。
检验解的合理性
根据实际情况检验解的合理性, 确保答案符合实际情况。
特点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速度、时间、距离等基本概念,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和公式进行求解。
问题背景与重要性
问题背景
追及与相遇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交通、物流、航 天等领域。这类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为实际问题的 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重要性
追及与相遇问题在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 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素材。
行星运动中的追及与相遇
卫星轨道
天体碰撞
人造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需要 考虑其他卫星或物体的影响,避免追 及和碰撞。
在宇宙中,天体之间的碰撞是相对罕 见的,但仍然需要关注小行星、彗星 等对地球的潜在威胁。
行星探测器
探测器在飞往行星的过程中,需要进 行精确的轨道设计和计算,确保能够 成功追及目标行星。
小升初行程问题专项训练之相遇问题 追及问题
小升初行程问题专项训练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小升初行程问题专项训练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在小促销开始时遇到并跟进行程问题的特殊培训一、基本公式:1.距离=速度×时间2、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3、追及问题:相差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二、行程问题(一)-----相遇问题例题:1.老李和老刘同时从两地出发。
老李每分钟走8米。
老刘骑自行车的速度是老李的三倍。
五分钟后,他们见面了。
这两个地方相距多少米?2.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王辉和李明骑车从相距9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王辉每分钟行200米,李明每分钟行250米,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距2700米?(分析各种情况)3.客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
客车每小时行驶44公里,货车每小时行驶52公里。
两车会合后,继续以原速度前进,到达两地后立即返回。
当他们第二次见面时,货车比客车多行驶60公里。
这两个地方相距多少公里?4.小冬从甲地向乙地走,小青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各自到达终点后,又迅速返回,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地40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15米处,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5.a村和B村相距6公里。
小张和小王分别从a村和B村出发,在两个村之间来回走动(到达另一个村后立即返回)。
两人在起飞40分钟后首次见面。
到达a村后,小王回来了,在离a村2公里的地方第二次见面。
小张和小王的速度有多快?6.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
他们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
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有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7.两辆车a和B同时从东和西出发。
A每小时行驶56公里,B每小时行驶48公里。
这两辆车在距离两地中点32公里处会合。
问:东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8.甲、乙两地相距15千米,小聪和小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小时后在离中点0.5千米处相遇,求小聪和小明的速度。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常实用)
小学常用公式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题目】一游泳池道长1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从泳道的两端同时下水做往返训练15分钟,甲每分钟游81米,乙每分钟游89米。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常实用)
小学常用公式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植树问题1 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全长=间隔长×(棵数-1)间隔长=全长÷(棵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全长=间隔长×棵数间隔长=全长÷棵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全长=间隔长×(棵数+1)间隔长=全长÷(棵数+1)2 双边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也有三种情形:参考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注意要除以2。
3 环形或叫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全长=间隔长×棵数间隔长=全长÷棵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题目】一游泳池道长1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从泳道的两端同时下水做往返训练15分钟,甲每分钟游81米,乙每分钟游89米。
(完整版)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完整版)
相遇追及问题一、考点、热点回顾一、追及问题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类型图象说明匀加速追匀速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匀速追匀减速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匀加速追匀减速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①若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匀速追匀加速②若Δx<x0,则不能追及,此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x0-Δx③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匀减速追匀加速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②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③t2-t0=t0-t1;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二、相遇问题这一类: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第二类: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求解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等.利用这些临界条件常能简化解题过程.(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相遇问题分为追及相遇和相向运动相遇两种情形,其主要条件是两物体在相遇处的位置坐标相同.(1)列出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方程、注意两个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2)利用两物体相遇时必处在同一位置,寻找两物体位移间的关系. (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4)与追及中的解题方法相同.二、典型例题【例1】物体A 、B 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 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B 以2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 、B 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 【解析一】 物理分析法A 做 υA =10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B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开始一小段时间内,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它们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当B 的速度加速到大于A 的速度后,它们间的距离又逐渐变小;A 、B 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υA =υB . ① 设两物体经历时间t 相距最远,则υA =at ② 把已知数据代入①②两式联立得t =5 s 在时间t 内,A 、B 两物体前进的距离分别为 s A =υA t =10×5 m=50 ms B =12at 2=12×2×52m =25 mA 、B 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 Δs m =s A -s B =50 m -25 m =25 m 【解析二】 相对运动法因为本题求解的是A 、B 间的最大距离,所以可利用相对运动求解.选B 为参考系,则A 相对B 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分别是υ0=10 m/s 、υt =υA -υB =0、a =-2 m/s 2. 根据υt 2-υ0=2as .有0-102=2×(-2)×s AB 解得A、B 间的最大距离为s AB =25 m . 【解析三】 极值法物体A 、B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分别是s A =10t ,s B =12at 2=12×2×t 2 =t 5.则A 、B 间的距离Δs =10t -t 2,可见,Δs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Δs m =4×(-1)×0-1024×(-1) m =25 m【解析四】 图象法根据题意作出A 、B 两物体的υ-t 图象,如图1-5-1所示.由图可知,A 、B 再次相遇前它们之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υA =υB ,得t 1=5 s . A 、B 间距离的最大值数值上等于ΔOυA P 的面积,即Δs m =12×5×10 m=25 m .【答案】25 m【点拨】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按(解法一)中的思路分析.(2)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考系,然后找两物体的运动关系.(3)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碰;若△<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4)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 拓展如图1-5-2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υ-t 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 ( 〕A .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 末和4s 末B .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2s 末和6s 末C .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 末D .4s 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解析】从图象可知两图线相交点1s 末和4s 末是两物速度相等时刻,从0→2s,乙追赶甲到2s 末追上,从2s 开始是甲去追乙,在4s 末两物相距最远,到6s 末追上乙.故选B . 【答案】B【实战演练1】(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相遇问题公式大全
相遇问题公式大全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总结一下相遇问题的公式及解题方法。
一、直线相遇问题公式1. 等速直线相遇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分别为v1、v2,且v1>v2时,它们在相遇时,所经过的时间T和距离L之间的关系为:L = (v1+v2)T这是因为物体在相遇时走过的总路程是相同的,即v1T = v2(T+L),解得T = L/(v1+v2)。
2. 非等速直线相遇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非等速运动时,其相遇时间T和相遇点距离L的关系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表示:L = (v1*T + v2*T)/2这是因为两者相遇时,它们走过的总路程是相同的,即v1T = v2(T+L),解得L = (v1-v2)T/2。
3. 相遇后继续运动当两个物体相遇后,继续以不同速度运动时,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求解它们再次相遇的时间:t = L / (v1 - v2)这是因为两者相遇后,它们再次相遇的时间是由两者速度之差来确定的。
二、环形相遇问题公式1. 等速环形相遇当两个物体在环形轨道上等速运动时,它们相遇时所走过的圆周角为360°,于是可以得到以下公式:v1*t / r1 = v2*t / r2 = 360°其中,v1和v2分别是两者的速度,t是它们相遇的时间,r1和r2分别是它们在环形轨道上的半径。
2. 非等速环形相遇当两个物体在环形轨道上非等速运动时,它们相遇时所走过的圆周角不再是360°,可以根据两者运动速度和半径的不同,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
3. 同向环形相遇当两个物体在环形轨道上同向运动时,在相遇时,它们相对的角速度之差为360°,可以得到以下公式:(v1-v2)*t = 360°这是因为在同向运动时,两者相对的角速度之差等于360°。
以上就是相遇问题的相关公式及解题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在解决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理清题目要求,充分利用速度、时间、距离等关系进行求解,同时多做练习,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追及与相遇问题公式
追及与相遇问题公式摘要:一、问题的背景和定义1.追及问题的概念2.相遇问题的概念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公式1.追及问题的公式a.两人同向运动b.两人相向运动2.相遇问题的公式a.两人同向运动b.两人相向运动三、公式的应用和实例1.追及问题的应用和实例2.相遇问题的应用和实例四、结论1.追及与相遇问题公式的重要性2.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一、问题的背景和定义在日常生活和物理运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追及和相遇的问题。
追及问题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在追逐另一个人,需要求出追上时的时间、距离等参数。
相遇问题是指两个人在不同的起点出发,沿着同一路线相向而行,需要求出相遇时的时间、距离等参数。
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公式1.追及问题的公式a.两人同向运动追及问题的公式为:Δt = Δs / (v1 - v2),其中Δt 为追上所需时间,Δs 为两人之间的初始距离,v1 为速度较快者,v2 为速度较慢者。
b.两人相向运动追及问题的公式为:Δt = Δs / (v1 + v2),其中Δt 为追上所需时间,Δs 为两人之间的初始距离,v1 为速度较快者,v2 为速度较慢者。
2.相遇问题的公式a.两人同向运动相遇问题的公式为:Δt = Δs / (v1 - v2),其中Δt 为相遇所需时间,Δs 为两人之间的初始距离,v1 为速度较快者,v2 为速度较慢者。
b.两人相向运动相遇问题的公式为:Δt = Δs / (v1 + v2),其中Δt 为相遇所需时间,Δs 为两人之间的初始距离,v1 为速度较快者,v2 为速度较慢者。
三、公式的应用和实例1.追及问题的应用和实例例如,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跑步,小明以8m/s 的速度向小华跑去,小华以4m/s 的速度向前跑。
当小明开始跑时,两人之间的距离为20m。
请问小明追上小华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Δt = 20 / (8 - 4) = 10s。
所以,小明追上小华需要10 秒。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公式汇总_公式总结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公式汇总_公式总结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查字典数学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小学数学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这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公式,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起点到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3个全长,
此时甲走的路程也为第一次相遇地点的3倍。
画图可知,由3倍关系得到:A,B两岛的距离为700×3-400=1700米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
2010-06-08 12:00:20来源:网络资源进入论坛
之后再选取甲或者乙来研究有关路程的关系,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需要注意,不要把运动方向搞错了。
简单例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在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问(1)第二次迎面相遇后又经过多长时间甲、乙追及相遇?(2)相遇时距离中点多少千米?(3)50小时内,甲乙两车共迎面相遇多少次?
【题目】一游泳池道长1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从泳道的两端同时下水做往返训练15分钟,甲每分钟游81米,乙每分钟游89米。甲运动员一共从乙运动员身边经过了多少次?
【解答】从身边经过,包括迎面和追上两种情况。
能迎面相遇【(81+89)×15+100】÷200,取整是13次。
第一次追上用100÷(89-81)=12.5分钟,
参考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注意要除以2。
3环形或叫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二、复杂相遇追及问题。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比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多了一个运动对象,即一般我们能碰到的是三人相遇追及问题。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只是相对复杂点,关键是标准画图的能力能否清楚表明三者的运动状态。
(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即两个人在一段路程中同时同地或者同时异地反复相遇和追及,俗称反复折腾型问题。分为标准型(如已知两地距离和两者速度,求n次相遇或者追及点距特定地点的距离或者在规定时间内的相遇或追及次数)和纯周期问题(少见,如已知两者速度,求一个周期后,即两者都回到初始点时相遇、追及的次数)。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常实用)
小学常用公式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植树问题
1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三、火车问题。特点无非是涉及到车长,相对容易。小题型分为:
标准型解法固定,不能从路程入手,将会很繁,最好一开始就用求单位相遇、追及时间的方法,再求距离和次数就容易得多。如果用折线示意图只能大概有个感性认识,无法具体得出答案,除非是非考试时间仔细画标准尺寸图。
一般用到的时间公式是(只列举甲、乙从两端同时出发的情况,从同一端出发的情况少见,所以不赘述):
单程相遇时间:t单程相遇=s/(v甲+v乙)
(含义是说,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实际就是走了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根据上面的公式,甲乙走了2x2-1=3个全程,如果在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m米,那么第二次相遇时甲就走了3个m米)
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看一道例题。
湖中有A,B两岛,甲、乙二人都要在两岛间游一个来回。两人分别从A,B两岛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岛7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岛400米。问:两岛相距多远?
行程问题是小升初考试和小学四大杯赛四大题型之一(计算、数论、几何、行程)。具体题型变化多样,形成10多种题型,都有各自相对独特的解题方法。现根据四大杯赛的真题研究和主流教材将小题型总结如下,希望各位看过之后给予更加明确的分类。
一、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包括一人或者二人时(同时、异时)、地(同地、异地)、向(同向、相向)的时间和距离等条件混合出现的行程问题。在杯赛中大量出现,约占80%左右。建议熟练应用标准解法,即s=v×t结合标准画图(基本功)解答。由于只用到相遇追及的基本公式即可解决,并且要就题论题,所以无法展开,但这是考试中最常碰到的,希望高手做更为细致的分类。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Fra bibliotek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单程追及时间:t单程追及=s/(v甲-v乙)
第n次相遇时间:Tn= t单程相遇×(2n-1)
第m次追及时间:Tm= t单程追及×(2m-1)
限定时间内的相遇次数:N相遇次数=[ (Tn+ t单程相遇)/2 t单程相遇]
限定时间内的追及次数:M追及次数=[ (Tm+ t单程追及)/2 t单程追及]
注:[]是取整符号
间隔长=全长÷(棵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间隔长=全长÷(棵数+1)
2双边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也有三种情形:
以后每次追上需要12.5×2=25分钟,显然15分钟只能追上一次。
因此经过13+1=14次。
如果甲乙从A,B两点出发,甲乙第n次迎面相遇时,路程和为全长的2n-1倍,而此时甲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的2n-1倍(乙也是如此)。
总结:若两人走的一个全程中甲走1份M米,
两人走3个全程中甲就走3份M米。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