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乌头碱配伍甘草次酸抗心肌缺血及抗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甘草次酸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及机制的研究

甘草次酸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及机制的研究

心 律 失 常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复 杂 而 危 险 的 心 血 管 疾 病 或 并 发
症 , 造 成 患 者 死 亡 的重 要 原 因 之 一 , 其 在 心 肌 缺 血 、 肌 梗 是 尤 心
死 或 心 力 衰 竭 时 , 律 失 常 的 发 生 率 、 亡 率 更 高 。凶 此 心 律 失 心 死 常 仍 然 是 世 界 范 围 内 的研 究 热 点 。 东汉张仲景在《 伤寒 论 》 中提 出 : 伤 寒 脉结 代 , 动 悸 , 甘 “ 心 炙

究 表 明 , 草 次 酸 对 乌 头 碱 、 化 钡 、 仿 、 状 动 脉 结 扎 等 多 甘 氯 氯 冠
氧 损 伤 造 成 的 心 肌 细 胞 乳 酸 脱 氢 酶 ( D 外 漏 。苏 德 淳 等 L H)
种 原 因引 起 的心 律 失常 均 有 治 疗 作 用 。
谢世 荣 等 通 过静 脉 注射 乌头 碱 2 g k 氯化 钡 2mg k , 一 0 / g、 /g
入 细胞 内 的速 率 降 低 , 作 电 位 幅 值 减 小 , 动传 导 减 慢 , 至 动 冲 甚
发 生 单 向 阻滞 , 而 引 起 折 返 性 心 律 失 常 E 。甘 草 次 酸 可 减 少 进 1 4 Z 冠 状 动脉 结扎 诱 发 的 缺 血 性 心 律 失 常 , 推 测 其 可 能 通 过 阻 断 可
草汤 主之 ”。多 年来 , 甘 草 汤 广 泛 用 于 治 疗 心 律 失 常 , 有 一 炙 并 定 的 临床 疗 效 一 。甘 草 次 酸 是 炙 甘 草 汤 君 药 炙 甘 草 的有 效 活 性 成 分 , 年 来 , 内外 学 者 在 动 物 和 细 胞 水 平 进 行 的 实 验 研 究 近 国 表 明, 甘草 次 酸 具 有 抗 炎 ] 调 节 免 疫 、 肝 毒 、 溃 疡 [ 、 抗 抗 6 、 抗 病 毒 、 心 律失 常 ’ 、 癌 等 多方 面 的 药 理 作 用 。 本 文 抗 抗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19 肖劲松,章军建,黄朝云,等. 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68例.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33.20 陈微,赵树华,许淑芬,等. 百合地黄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17-418.21 赖群清. 自拟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分析. 广西医学,2005,27(8):1281-1282.22 张秀荣,赵鸿运. 舒神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山西中医,2002,22(3):35.23 洪杰斐,李君良. 郁星菖志汤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对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04-2505.24 周晓卿. 越鞠丸加味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3):18-19.25 任德启. 调神通络汤配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45例. 陕西中医,2004,10(25):879-880.26 李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5):57-58. 27 谌剑飞,梁浩荣,宋颖.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8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78-179.28 刘志顺,刘军. 调理髓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7,17(9):543-544.29 申鹏飞,孔莉,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2005,25(1):11-12.30 蒋振亚,何林娜,彭力群,等. 针刺天谷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中国针灸,2002,22(1):30.31 龙浩文,谭佩珍,冯建宏,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73-174.32 荣琦,金泽,蒋希成,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2005,3(21):36-37. 33 杨秋霞. 疏肝解郁化瘀汤辅加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05,18(8):27-28.(收稿日期:2005-12-18)(本文编辑:樊红雨)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杨学伟崇卓郭云良四逆汤是《伤寒论》的急救要方,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

附子心脏毒性及配伍减毒增效机制研究进展

附子心脏毒性及配伍减毒增效机制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conite-induced cardiotoxicity and mechanism of attenuation and synergy of compatibility
JIANG Bo, CHANG Jingjing, ZHANG Chunlei, JIN Xing, XU Jingya, LI Baolo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Haerbin 150040, Chain
Abstract: Aconite is from Aconitum carmichaeli, the main toxic reactions of aconite are cardiotoxicity and neurotoxicity, among which the hea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organs. At presen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aconite-induced cardiotoxicity is caused by the direct or indirect action of diester diterpenoid alkaloids on the heart, and the toxic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Ca2+overload, lipid peroxidation, cell apoptosis and increased vagus nerve excitabi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atibility of aconite with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n play a role in attenuation and synergy by influencing the metabolic in vivo, de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a2+ overload, antioxidative stress, anti-apoptotic.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ardiotoxicity of aconite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f attenuation and synergy of compati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in recent year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and clinical safe medication of aconite. Key words: SLConitQ;Aconitum carmichaeli\ cardiotoxicity; compatibilit; attenuation and synergy; mechanism

甘草次酸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次酸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次酸的功效与作用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是从甘草中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甘草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中草药,在中医传统药方中常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而甘草次酸则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甘草次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 抗炎作用甘草次酸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包括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肝炎等。

研究发现,甘草次酸能够抑制多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甘草次酸还能够抑制一些炎症介质的生成,如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6(IL-6)等。

这些作用使得甘草次酸可以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

2. 抗病毒作用甘草次酸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特别是对于病毒的复制和扩散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次酸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甘草次酸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包括直接抑制病毒的RNA或DNA合成、抑制病毒的蛋白质合成等。

3. 抗肿瘤作用甘草次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甘草次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甘草次酸还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

这些作用使得甘草次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

4. 保护肝脏作用甘草次酸具有明显的保护肝脏作用。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容易受到各种毒性物质的侵害。

研究发现,甘草次酸能够减轻肝脏损伤,抑制肝脏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此外,甘草次酸还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高肝脏的功能。

这些作用使得甘草次酸可以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5. 抗过敏作用甘草次酸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于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常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研究发现,甘草次酸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减少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此外,甘草次酸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过敏反应。

抗心肌缺血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抗心肌缺血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抗心肌缺血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明磊;卢丹;刘金平;李平亚
【期刊名称】《人参研究》
【年(卷),期】2010(022)003
【摘要】对近5年来国内外抗心肌缺血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证实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如黄酮、生物碱、皂昔、糖昔、酚类可能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很可能会为心肌缺血的防治、特别是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明磊;卢丹;刘金平;李平亚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作用概述 [J], 王新月;张倩;张永和
2.人参皂苷抗心肌缺血中医病机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俞婷; 高崎; 朱国琴
3.小脑顶核电刺激抗心肌缺血研究进展 [J], 张恒;张润峰
4.双苯吡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潘美崧;王知斌;孙延平;杨炳友;匡海学
5.天然药物有效组分抗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J], 阿卜杜柯尤木·吐尔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化学、体内过程和代谢组学的甘草解毒作用研究概况

基于化学、体内过程和代谢组学的甘草解毒作用研究概况

基于化学、体内过程和代谢组学的甘草解毒作用研究概况王志琪;张序晴;王尚尧;陈燕盈;彭兰;李赛;曾嵘【摘要】甘草是一味可以解百毒、调和诸药的中药.通过研究甘草对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及其体内变化过程的影响和甘草对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作用来探索其配伍减毒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甘草与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配伍规律.主要从化学、药动学和代谢组学3个方面介绍了甘草减缓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9)001【总页数】6页(P132-137)【关键词】甘草;化学;超分子化学;体内过程;代谢组学;解毒;减毒【作者】王志琪;张序晴;王尚尧;陈燕盈;彭兰;李赛;曾嵘【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甘草(Glycyrrhizae Radix)是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其性甘、味平,具有“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1]。

甘草在各类方剂中使用频次高,素有“十方九草”之说。

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甘草与毒性中药/毒性成分之间的经典化学反应和超分子化学研究,及其对毒性中药/毒性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和代谢组学的研究。

1 甘草以化学为基础的解毒作用已有的甘草解毒作用研究常与其化学成分密切关联。

四逆汤现代研究

四逆汤现代研究

四逆汤现代研究作者:孙修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23-01【摘要】四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为急救之方药,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由附子、炙甘草、干姜组成。

自仲景创该方以来的近两千年间,历代众医家均以传统的汤剂形式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等药理作用[1-3]。

而该方的君药为附子,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此类生物碱属于双酯类生物碱,毒性极大。

酯类生物碱分子中的酯键是产生毒性的关键部位,在水中加热易水解,首先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进一步反应产生乌头原碱,两类水解产物毒性极小,但仍有药理活性。

【关键词】四逆汤生物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 四逆汤的化学成分研究现代对四逆汤在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四逆汤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动物免疫调节、心肌缺血、低氧、降低实验性高血压、保护肠黏膜及脑缺血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附子是四逆汤的君药,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乌头生物碱外,还有醇胺、脂类及多糖等。

生物碱是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5]。

乌头生物碱包括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DDA)、脂类生物碱,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煎煮后C18位酯基水解生成单酯型生物碱(MDA),其毒性有明显降低。

MDA进一步水解生成相应的醇胺,其毒性降低更明显,药效却没有明显减弱。

甘草酸又称甘草甜素,为甘草的代表性成分之一,具有保肝、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6]。

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

方剂中,甘草所含甘草次酸能与附子中的生物碱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是对抗附子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成分,而且能够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增强组织用氧能力。

功能性食品中甘草次酸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功能性食品中甘草次酸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功能性食品中甘草次酸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学号11720565 姓名沈泉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一.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豆科植物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伤寒论》的110个处方中有74个用到它。

我国古代医学家喻称甘草为“国老”,日本医学家喻称甘草为“东药”。

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肿瘤、抗溃疡和抗变态反应作用。

甘草酸类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已比较清楚,该类药物经胃酸水解或经肝中葡萄糖醛酸酶分解为甘草次酸(GA),再在肝肠循环中经肠内菌作用部分生成3-表-甘草次酸及少量的3-脱氢甘草次酸而起药理活性。

故甘草酸类药物实质上是甘草次酸发挥药理功效。

但是临床上应用该药常伴有假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患者长期用药后出现水肿、湿疹、低血钾、等现象),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为了消除或降低其副作用,国内外科学家从甘草次酸的母体结构入手,进行大量的化学修饰和结构改造,合成了许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结构各异的甘草次酸衍生物,并且对其做了不同的药理活性研究。

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甘草次酸、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二.甘草次酸的抗肿瘤作用GA的抗肿瘤作用表现为对肿瘤的起始、促进和发展3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GA可通过多种机制对人类肝细胞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直肠癌、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GA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分化逆转,使由成年人原发性肝癌建株的BEL-7402细胞增殖速度下降,核质比例显著减小,甲胎蛋白分泌量和1-谷氨酰转肽酶比活性明显下降,鸟氨基甲酰转移酶、酪氨酸酮戊二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3种分化酶的比活性显著升高。

18b-G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增殖抑制,用50~250 u mol/L浓度梯度的18b-GA处理MCF-7细胞24 h,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从100u mol/L 18b-GA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

甘草次酸的研究与展望

甘草次酸的研究与展望

第26卷 第4期2005年8月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 F DAL I A N UN I V ERS I TYVo l.26 No.4 Aug.2005 甘草次酸的研究与展望谢世荣,赵 洁,刘 琳,黄彩云,胡海杰,李奕俊,张东英,姜德水,叶 洲(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3摘 要:本文综述了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与应用前景.表明了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其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关键词:甘草次酸;药理作用;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395(2005)0420085204Study and expect a ti on of Glycyrrheti c ac i dX I E Shi2r ong,Z HAO J ie,L I U lin,HUANG Cai2yun,HU Hai2jie,L I Yi2jun,ZHANG Dong2ying,J I A NG De2shui,YE Zhou(Medical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Abstract:The assay su mmarized the compositi on2effect relati onshi p,pha macol ogy acti on,mechanis m and app lyf oregr ound of Gta and derivati on.Thes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phar macol ogy acti on of extensive on Gta and deri2vatii on,they have vast foregr ound on derel opment and app licati on.Key words:Glycyrrhetic acid(Gta);phar macol ogical acti on;app ly f oregr ound甘草(G Lycyrrhiza)为豆科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甘草次酸[1]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祛痰、止咳、通经脉、利气血、调和诸药等功效,为临床广泛应用[2].近年来各国学者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对甘草有效成分-甘草次酸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寻找高效低毒的新的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近年来各国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构效关系、作用机制与开发应用前景等方面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1.1 对心脏和耗氧率的影响1.1.1 抗心律失常作用国内学者对甘草次酸的报道,分别用甘草次酸10mg/kg、20mg/kg能明显对抗乌头碱20μg/kg,Bacl22mg/kg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P>0.01).甘草次酸也能明显对抗Cacl22Ach (Cacl20.6%+Ach0.0025%)混合液10m l/kg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P>0.01).甘草次酸10mg/kg对大鼠心电图实验证明有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P>0.01)[3].这些结果表明了甘草次酸不仅对各种原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对Cacl22Ach 诱发的房性心律失常也有显著的对抗作用,说明甘草次酸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L 型钙通道,抑制L型钙离子内流有关.学者报道的全细胞膜片钳实验[4],记录不同浓度甘草次酸对单一大鼠心室肌细胞IC a2L,甘草次酸浓度分别为0.1,1,10μmo1/L时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I Ca2L,分别使I Ca2L3收稿日期:2005205218; 修订日期:2005207218作者简介:谢世荣(1951-),女,教授186 大连大学学报第26卷从给药前的(2.30±0.29)n A 降至(1.96±0.34),(1.37±0.24),(0.66±0.20)nA (与对照组,均P <0.05);甘草次酸0.1,1,10μmo1/L 也可抑制L 型钙离子I -V 曲线,使I -V 曲线上移,但峰值电流不变.这种作用可以解释为甘草次酸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1.1.2 抗缺氧作用 18β-甘草次酸钠20mg/kg,i p,可使低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由12.0m in 延至15.8m in;整体耗氧率从6.8%降至3.6%;血液pH 值从7.18升至7.36(P <0.01),改善代谢性酸中毒;血氧分压从6.59kPa 降至5.52kPa,增强组织用氧能力[5]1.2 抗炎、抗免疫作用1.2.1 抗炎作用 研究认为甘草次酸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结核菌素反应、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将它试用于各种皮肤病的治疗,通过许多临床试验,确证了其抗炎的有效性.如32氨基2112脱氧甘草次酸对各类动物的无菌性关节炎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活性.甘草次酸衍生物的抗炎作用与其对蛋白激酶的影响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它们能和蛋白激酶结合,进而抑制蛋白激酶与ATP结合,最终抑制了多肽磷酸化反应有关[7].1.2.2 抗免疫作用 I noue 等人用2,4,62三硝基氯苯诱发小鼠耳廓第四型变态反应模型,同样具有抗免疫作用.通过观察甘草次酸对大鼠新生血管化角膜模型行穿透性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的影响,最终发现甘草次酸可以抑制T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增殖,并能强化地塞米松的效果从而发挥抗免疫的特性[8].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抑制脂氧酶和环氧酶,进而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产生抗过敏作用[9].1.3 镇痛作用 腹腔注射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实验中,用甘草次酸、112脱氧甘草萜醇及其衍生物c 、d 和b,灌胃小鼠,可产生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机理除与减少腹腔渗出液有关外,甘草次酸还能够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而镇痛.甘草次酸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亦有抑制作用,减少下腹疼痛.研究发现甘草次酸可能是通过抑制子宫肌组织P LA 2(磷脂酶A 2)的活性而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受阻,降低子宫肌组织前列腺素水平,缓解子宫肌的痉挛收缩,而产生镇痛作用[10].1.4 抗溃疡作用 Revers 是第一个研究甘草的抗溃疡作用[11].这一研究大大推进了欧洲在这方面的研究,由甘草次酸制备新药的试验.De mande 研究发现3-乙酰基-18β-甘草次酸及其铝盐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疗效明显.消化性溃疡是由于对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粘膜自身的防御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这些具有保护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粘膜屏障,粘液-重碳酸盐,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PGE 2,表皮生长因子等[12].32氧2乙酰211脱氧甘草次酸铝可明显增加胃内游离粘液及胃壁粘液量,促进胃壁胃粘膜的PGE 2的合成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抗溃疡作用[11]1.5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盐皮质激素样作用[13]: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多种动物均有促进钠、水潴留和排钾增加等作用,与去氧皮质酮的作用相似.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次酸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呈现糖皮质激素样作用.1.6 抗肿瘤作用1985年日本的Takiza wa [14]等研究发现,甘草次酸对鼠类皮肤瘤的增生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能使由成年人原发性肝癌建株的BEL -7402细胞增殖速度下降,核质比例显著减小,AFP (甲胎蛋白)分泌量和γ2GT (γ2谷氨酰转肽酶)比活性明显下降,OCT (鸟氨基甲酰转移酶)、T AT (酪氨酸2a 2酮戊二酸转氨酶)和ALP (碱性磷酸酶)三种分化酶的比活性显著升高,证明此药物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分化逆转[15].W ang 等研究表明:β2甘草次酸比α2甘草次酸更有效地抑制由苯并芘、22氨基芴和黄曲霉素B 1致沙门氏菌T A 98和T A 100的突变作用.由此可见甘草次酸不仅有抗突变、抑制致癌因子及辅助致癌因子作用,而且还可抑制实验性肿瘤的生长[15].1.7 抗胆碱酯酶作用甘草次酸在8mg/L 和40mg/L 对AchE 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在体外对AchE 的这种抑制作用在体内同样发生,从而表明它具有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胆碱能神经作用,由此可以解释甘草 第4期谢世荣等:甘草次酸的研究与展望87 的部分药理作用机制[17].1.8 提高内耳听觉功能有报道甘草次酸100mg/kg 给豚鼠肌肉注射,10m in 后,其短声引起的耳蜗微音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振幅增大,听神经动作电位反应阈值降低,这一实验表明表明甘草次酸具有提高豚鼠内耳听觉功能的作用,有可能是其直接作用内耳的结果[18].1.9 其他药理作用作用1.9.1 抗凝血作用Sakumot o 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具有抗凝血作用,可用于治疗血栓症[19].1.9.2 抗破伤风毒素作用 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琥珀酸酯对破伤风毒素具有体外中和作用,可用于抗破伤风的辅助治疗[18].2 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药理作用与其结构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C 3位上羟基被取代后抗炎、抗溃疡、抗病毒活性显著增加C 3和C 30位引入琥珀酸基团时,其镇痛、抗过敏、抗溃疡等作用增强;C 3和C 30位引入邻苯二甲酸基团时,上述药理作用更为显著,即在小剂量应用时,就有明显药理活性[20]. 甘草次酸11─位羟基脱去后,可以消除或减弱其副作用,增强药理活性;这是由于甘草次酸结构中碳环的11─氧的存在,可和某些甾体激素A 环3─氧在还原酶活性部位互相竟争,从而产生伪醛甾酮样副作用[20]. 甘草次酸同时或分别于C 23、C 28等位上加一个羟基后,形成的衍生物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增生活性.3 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于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人们在将3位羟基和30位羟基上分别交叉或同时改变为不同的其它基因,从而合成出更多的甘草次酸衍生物,以供医学界作为药物进行筛选[19].3.1 改造化学结构,降低毒副反应 为了降低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副作用,人们对甘草次酸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如去掉11-位羟基就可以消除不良的伪醛甾酮样副作用,同时又提高了它的抗溃疡、抗炎和抗变态活性;11-脱氧甘草次酸和11-脱氧甘草萜醇的衍生物可望成为明显减轻或消除伪固酮增多症而药理活性高效的新一代甘草制剂[19].3.2 调和诸药作用 甘草及其主要成分甘草次酸与诸药相互结合,制成甘草次酸的衍生物,达到既能保持或提高原有药效又能消除原来药物的副作用[19].3.3 肿瘤的治疗 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对动物皮肤瘤增生的抑制剂,其衍生物3-氧-1,2,4-苯三酰甘草次酸三钠对动物的肉芽瘤有着明显的抑制效果[16].可望在人类对癌症的斗争中,可以合成更多有效的药物来抗肿瘤.3.4 爱滋病的治疗 爱滋病是当今各国极为关注的疾病,日本学者熊谷朗研究证明甘草甙有破坏血管内爱滋病毒的作用,Hatano 也报导了甘草具有抗爱滋病毒的作用,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作为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其中有可能会成为治疗爱滋病的新药[19]. 大连大学学报第26卷883.5 食品、化妆品、日用化学品领域的应用 M iyoshi报道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可用于天然防腐剂、天然增色剂和天然增稠剂.Takada制作了含甘草次酸的防晒霜,可用来治疗晒斑引起的炎症;Fukushi等研究发现牙膏中含有甘草次酸时可抑制口腔疾病.由此可见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化学品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甘草次酸烟酰盐可用来治疗烫伤、湿疹和太阳晒斑. 以上综述对深入了解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有帮助,这些新发现对临床的开发与应用显现出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1]胡志厚.甘草酸类药物的研究及应用[J].药学学报,1988;23(7):5532560.[2]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67.[3]谢世荣.甘草次酸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J].医药导报,2004,23(3):1412142.[4]谢世荣.甘草次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电流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5,24(8):93295.[5]葛明珠.18β-甘草次酸钠抗缺氧机理的初步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7(4):2972816.[6]朱任之.甘草次酸钠口给药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6):1212123.[7]Y ANO S,HARADA M,WAT ANABE K,et al.Antiulcer activies Of glycyrrhetinic acid derivatives I n experi m ental gastric le2si on models[J].Che m Phar mBull,1989;37(9):250022504.[8]李红.甘草次酸抑制大鼠新生血管化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12(1).[9]I N OUE H,S A I T O H,K O S H I HARA Y,M UROT A S.I nhibit ory ef2fect of glycyrrhetinic acid dervatives on li poxygenase andp r o staglandin synthetase[J].Che m P har m B ull,1986;34(2):8972901.[10]王玲.甘草及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20(1):27228.[11]ROVERS,F.E.Ned.Effect of antiulcer of Glycyrrhetic acid[J].Tijdschr Geneesk,90,1946,(12):135.[12]张玉林.3-氧-乙酰-11-脱氧甘草次酸铝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机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0,17(1):6.[13]黄正良,崔祝梅.中药药理[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14.[14]T AKI Z AWA HAUO,et al.Effect of antineop lastic of Glycyrrhetic acid[J].Kyot o2furitsu I ka Da2ga kuzasshi,1985,94(10):99921004.[15]黄炜.18β-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2):93.[16]WANG ZY,AG AR WAL R,ZHOU ZC,et al.I nhibiti on of mutagenicity in Sal m onekka typhi m uriu m and skin fu m or initia2ting and tu m or p r omoting activities in SE NC AR m ice by glycyrrhetinic acid:comparis on of18αand18β2ster ois omers[J].Carcinogenesis,1991;12(2):1872192.[17]张泽林,吴丹.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J].中草药,1990;21(2):21223.[18]董维嘉,陈继生.甘草次酸对内耳听觉功能的影响[J].中草药,1989;20(11):27228.[19]彭子模.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医药学报,1998,1:34.[20]T AK AHASH I K,SH I B AT A S,Y ANOS,et al.Che m icalModificati on of glycyrrhetinic acid in relati on t o the B i ol ogicalAcitiv2ities Che m Phar m Bull,1980,28(11):344923452.。

乌头类药对实验研究进展_却翎

乌头类药对实验研究进展_却翎

182第13卷 第10期 2011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0 Oct . ,20115 展 望分清五淋丸取自传统古代验方之精华,既能清热利湿以治热淋,又能清热凉血以治血淋,为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的常用中成药。

自从使用木通代替关木通入药后,其用药安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目前关于分清五淋丸治疗淋证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说明对分清五淋丸的全面研究有待加深;而分清五淋丸一方组成药味较多,但其含量测定标准仅有其中大黄1味,质量标准研究内容尚不完善,为了能够在临床治疗中更加安全地使用该药,对其质量标准的提高和完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S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19-720.[ 2 ] 雷荣辉,吴纯启,廖明阳.马兜铃酸致突变及致癌性研究进展[ J ]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 ( 2 ):114-117.[ 3 ] 王艳璇,姜洋. 马兜铃酸肾病致慢性肾功能衰竭28例分析[ J ]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 33 ):8268-8269.[ 4 ] 周娟娟,潘金火. 关木通研究进展[ J ] .医药导报,2009,28 ( 5 ):620-622.[ 5 ] 蒋艳伟,杨成,朱少华,等. 关木通中毒尸检一例[ J ] .法医学杂志,2007 ( 3 ):34-35.[ 6 ] 许友毅. 分清五淋丸渗黄原因剖析及工艺改进[ J ]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 ( 6 ):354-355.[ 7 ] 陈永林,赵华英. 分清五淋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J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38 ( 3 ):262-263.[ 8 ] 黄有霖,潘馨. 成方中黄连、黄柏的薄层鉴别的研究[ J ] .海峡药学,2003,15 ( 2 ):36-37.[ 9 ] 叶丛进,陈汉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清五淋丸中大黄素的含量[ J ]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 ( 9 ):46.[ 10 ] 杜学勤,刘焕蓉,邓并. HPLC 测定冷浸法提取中成药中的甘草酸含量[ J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 ( 1 ):48-51.[ 11 ]王晔,陈建启,周刚. RP-HPLC 测定分清五淋丸中齐墩果酸和常春藤皂苷元的含量[ J ] .中成药,2007,29 ( 6 ):923-924.乌头类中药是一类主要含有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中药,主要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而以乌头或附子为主药并配伍1~2味中药的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配伍形式,即乌头类药对,诸如附子甘草、附子干姜、乌头白芍等,这些配伍形式自汉代仲景创制以来,历经几千年的临床锤炼而沉淀至今,或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或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反药对),如乌头-半夏、乌头-贝母等,因而被历代临床医师遵为相须相使或相反的用药规则而铭记于心。

基于中药配伍理论探析附子甘草配伍相关性研究及进展

基于中药配伍理论探析附子甘草配伍相关性研究及进展

基于中药配伍理论探析附子甘草配伍相关性研究及进展王利勤;杨沛华;万海同;郭健【摘要】中药配伍是中医的特色,合理的配伍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从附子、甘草及附子与甘草的不同层面进行介绍,表明附子、甘草及附子与甘草的作用和特点;并从当今的相关研究中,探析附子与甘草配伍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并阐明中药配伍的意义,展望附子与甘草配伍的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8(020)005【总页数】6页(P666-671)【关键词】中药配伍;附子;甘草;研究【作者】王利勤;杨沛华;万海同;郭健【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330000;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赣州341000;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1中药是中医治病的关键,但由于中药方剂一般组成的药味很多,成分复杂,导致中药方剂研究受限。

而中药配伍的研究是中医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附子、甘草为中医经典配伍用药,两者均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中附子被列为下品,甘草列为上品。

据《中药方剂数据库》查询得,含附子或川乌、草乌(附子类)的方剂共10480条,其中同时含甘草的有10090条,可见,附子甘草配伍的常见性。

已经有一些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附子甘草配伍的作用及机制,本文就附子与甘草配伍的研究方法及意义,进一步阐述中药配伍的意义。

1 中药配伍的意义配伍用药是中医特色,其基本内容包含“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理论,正如《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杀者,有相反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而药对是配伍的中心,是临床常用的较固定的两味药配伍,也是方剂里最小的组方单位,即最精练的复方,又是组成复方的核心,可谓是药物之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1]。

所谓药对是指两药合用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效专其所长,或消除毒副作用以抑其所短,产生与原单味药各不相同的新作用[2]。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燕丽;孟凡佳;田园;刘鹏;张晓娟【摘要】甘草作为一种补益中草药,以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强大的药理作用而被广泛应用.炙法会影响甘草的化学成分组成,改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炙甘草及化学成分或者有效部位,具有抗抑郁、改善免疫功能、调节心律失常、抗肿瘤、抗炎等功效.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展望炙甘草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9(033)008【总页数】5页(P60-63,66)【关键词】炙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抗抑郁;研究进展【作者】张燕丽;孟凡佳;田园;刘鹏;张晓娟【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之称[1]。

甘草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补益中草药,其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cm,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目前,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等地,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甘草的分布,并且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从古至今,甘草广为药用,在《神农本草经》[2]中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医药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有言:“此药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

由于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又有“十方九草”之说[3]。

传统中医药中,甘草分为生甘草和炙甘草,生甘草性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等;大量研究表明炙法[4]会使甘草中的化学成分甘草总黄酮增加,以及其他的化学成分组成发生变化,会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产生影响。

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翟兴英;杨文博;李洋;李佳;曹浩时;李冰涛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24(55)6
【摘要】乌头类中药(川乌、附子和草乌等)被广泛地应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等。

然而此类中药有大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这些成分也是有效成分。

为了对乌头类中药潜在的毒副作用与药效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代谢产物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翟兴英;杨文博;李洋;李佳;曹浩时;李冰涛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水解产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机制研究
2.UPLC-MS/MS方法研究次乌头碱在大鼠肝微粒体CYP450中的体外代谢产物及代谢酶亚型
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药酒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4.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
5.苗药川乌配伍地榆前后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具有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确实的疗效。

本文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著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工业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

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 抗肿瘤作用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

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著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著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乌头碱中毒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乌头碱中毒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乌头碱中毒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王世红】,陈安宝,李芳2(1,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昆明65002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昆明650101)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乌头碱中毒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乌头类新型制剂、临床上安全使用乌头类中药以及减毒、解毒等提供依据°方法搜索并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明乌头碱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结果乌头碱有强忍的心脏毒性,乌头碱中毒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是多途径、多方面的,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缝隙连接蛋E Cx43、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乌头碱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线粒体、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缝隙连接蛋E Cx43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等机制导致心脏毒性°关键词:乌头碱;心律失常;心脏毒性;离子通道;作用机制DOI:10.3969/j.issn.1004-2407.2020.06.039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407(2020)06-0972-04mechanism of aconitine-induced arrhythmia ad­vancesResearch advances of cardiotoxicityWANG Shihong1,CHEN Anbao2",LI Fang2(1.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Fourth A f iliated Hospitalof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650021,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University,Kunming650101,China)Abstract: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cardiac toxicity in aconitine poisoning,and to develop new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onitine based on the toxicity reduction or detoxification,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 t of new prepara­tions of aconitum,the saf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aconitum in clinic,as well as the detoxification and detoxification.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both at domestic and abroad were searched and summariz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acon--t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Aconitine has strong cardiotoxicity.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onitine poisoning cardiotox-)ityismulti-)hanneland multi-fa)eted.Ithasdi f erente f e)tson mito)hondria,sodium)hannel,al)ium)hannel,potassium)han-nehgap junction protein Cx43,apoptosis,oxidative damage and so on.Aconitine leads to cardiac toxicity by affecting mitochondria,sodium channel?calcium channel potassium channel,gap junction protein Cx43,apoptosis induction and oxidative damageincardiomyocytes.Key words:aconitine;arrhythmia;cardiotoxicity;ion channel;mechanism of action乌头属(Aconitum)植物因其外形与乌鸦头相似而得名,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萇科中一类重要的有毒植物。

甘草次酸保肝功效的通路作用机制

甘草次酸保肝功效的通路作用机制

甘草次酸保肝功效的通路作用机制杨晓宇;苏秀兰【摘要】甘草的活性成分包括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和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而GA是甘草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GL的主要代谢产物,部分GL通过细菌在肠内代谢为GA.在许多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其具有多种药理学效果,例如抗炎、抗过敏、抗致癌、抗损伤和抗氧化特性以及肝脏保护.最近的研究表明,GA可以降低逆转录因子、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和环磷酰胺诱导的肝毒性,并且可以保护免受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已报道的GA的保肝作用机制主要归因于诱导抗氧化剂防御,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色素P450表达,本文将对GA在不同信号通路中发挥保肝作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年(卷),期】2019(028)001【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甘草次酸;肝保护;信号通路【作者】杨晓宇;苏秀兰【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属多年生草本,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中草药,其根和根茎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近2000年来广泛使用的传统药物之一[1, 2]。

由于甘草在调节草药性质和促进排毒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在具有一定毒性作用药物的应用中常将甘草加入减毒。

甘草次酸[3](glycyrrhetinic acid,GA)是甘草的主要成分,由甘草酸水解脱去糖酸链而形成。

GA具有抗过敏,抗病毒和抗炎活性;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并改善葡萄糖耐量;GA还可抑制原癌细胞的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

甘草次酸对多种致癌物诱导的实验动物恶性肿瘤均有抑制作用。

甘草次酸还具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对致癌性的病毒如肝炎病毒,EB病毒及艾滋病毒的感染均有抑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乌头碱配伍甘草次酸抗心肌缺血及抗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次乌头碱(Hypaconitine,HA)及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不同配伍比例在缺氧缺糖(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H9c2心肌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并建立大鼠慢性心衰模型,观察HA配伍GA对慢性心衰大鼠的抗心衰的相关作用及机制研究。

为探讨附子甘草配伍的基础理论提供依据,并为临床应用附子甘草配伍治疗心肌缺血及慢性心衰等心脏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HA、GA及阳性对照药地高辛对H9c2心肌细胞的最适作用浓度范围的研究:使用MTT法测OD值,根据细胞存活率公式测得各药物的非细胞毒性浓度范围。

(2)HA配伍GA对OGD模型下心肌细胞的抗炎及抗细胞凋亡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的研究:建立H9c2心肌细胞的OGD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高辛组(80μmol·L-1)、HA 组及 HA+GA 组:1:0.5 组、1:1 组、1:2 组(HA 为 120μmol·L-1,GA 分别为 60、120、240μmol·L-1),作用4h;观察各组H9c2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情况,并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CK的含量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caspase-3、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

(3)HA与GA的最佳配伍比例对OGD模型下H9c2心肌细胞的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分为模型组,HA组、GA组、HA+GA组、LY294002(LY)组,HA+GA+LY 组(HA 为 120μmol·L-1,GA 为120μmol·L-1,LY 为10μmol·L-1),作用 4h;再应用Hoechst33342染色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LDH、CK-MB及AST的含量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
亡率,并应用WestemBlot法检测Akt、p-Akt、caspase-9、Bax及Bcl-2蛋白水平的含量变化。

(4)HA配伍GA对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的研究:建立大鼠慢性心衰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地高辛(Digoxin)组、HA组、GA 组、HA+GA 组(HA 为 2.07mg/kg,GA 为 25mg/kg,地高辛为 lmg/kg);每日灌胃给药1次,一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改变,计算死亡率,应用心脏超声检测EF、FS等参数;应用电子秤测大鼠体重及心脏重量;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BNP及cTnI的含量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的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的Bax、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1)MTT实验结果显示:HA、GA及地高辛的非细胞毒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120μmol·L-1、0-240μmol·L-1 及 0-80μmol·L-1。

(2)HA配伍GA不同比例对H9c2心肌细胞的作用结果:细胞形态学以配伍组(1:1)改善最明显;同时配伍组(1:1)明显减少TNF-α、IL-1β及CK的含量;并且配伍组(1:1)极显著性地减少caspase-3、Fas及Fas-L蛋白表达。

(3)HA配伍GA(1:1)对OGD心肌细胞的作用结果:Hoechst33342染色显示配伍组较其它各组更明显地改善细胞核及染色质形态;透射电镜显示配伍组显著改善细胞膜,线粒体肿胀及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等现象;上清液的LDH、CK-MB及AST 含量变化,显示HA+GA配伍组明显减少其释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A+GA 配伍组能显著降低细胞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p-Akt/Akt 比值在HA+GA+LY组较HA+GA组显著下降;caspase-9及Bax含量在HA+GA+LY组较HA+GA组明显升高;Bcl-2蛋白含量在HA+GA+LY组较HA+GA组显著下降。

(4)HA+GA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改善最多,大鼠死亡率为15.56%;HA+GA组显著性降
低H/B比值;心脏超声结果显示HA+GA组可显著改善大鼠的心脏左心室重构的现象;配伍组显著降低血清BNP及cTnI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查结果均显示HA+GA组明显降低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显著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

结论(1)附子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HA配伍GA作用于H9c2心肌细胞的最佳比例为(1:1)。

(2)附子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HA及GA配伍对H9c2心肌细胞的OGD 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凋亡途径有关。

(3)附子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HA及GA配伍对OGD模型下的H9c2心肌细胞可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4)附子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HA及GA配伍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心衰过程中的心肌肥厚、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减弱等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