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与创新思维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方法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方法摘要:一题多解的数学解题形式多变,教师在执教时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及剖析相同的数理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
一题多解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教学数学新课标强调“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许多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以解决常见问题为例,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来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灵活变通,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提升自身对数学问题一题多解的能力。
一、引导打破固化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数字运算、数学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这些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一题多解往往反映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发展的水平。
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解训练,,既要激发学生多解思维,延伸学生思维广深度,深化新知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敢于求异,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舒适区和瓶颈,树立创新意识,摆脱过去一贯的思维模式。
例如:以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为学生展示了有关长方体的物品,并提出问题:“倘若这个长方体少了一个底面,请大家想一下这个面的面积公式?若前部少了一面,那个面的面积公式又如何呢?若个底面少了,那个底面的面积公式又如何呢?个底面被删除,此时实际只需要什么?哪个物体只需要个面?通过讨论,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个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少了个底面,实际仅需要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就是只需要个面。
以此为基础,通过实物与教学工具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还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多思多解决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建立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建立一个适合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是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还要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四、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提倡多种解题方法。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习惯,有些学生喜欢用图像的方式解题,有些学生偏好用符号的方式解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不同的解题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除了老师的指导,家长、社会等方面也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摘要】本文讨论了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在背景介绍了该教学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研究意义探讨了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正文部分首先定义了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其优点和教学方法,并给出了实践案例以及评价与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指出其潜在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同时要注意如何平衡学生的探究和知识的传授,以更好地发挥这种教学策略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教学分析,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定义与特点,优点,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评价与展望,教学策略,潜在挑战,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题多解”是指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定义与特点、优点、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评价与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数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引入“一题多解”的概念,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一、创新思维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创新思维是指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找到新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成功的学科。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获得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例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学习低年级数学时,学生也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学习使用手指来计算加减法,学习使用图形来理解几何知识等等。
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参与度和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故事、实例、问题等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设计一个游戏来教学数学,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新的思考模式和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数学体验数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数学理论、数值运算、几何形状、图形分析等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如游戏、班级竞赛、数学喇叭、数学访谈等。
这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应用性,并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引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理解问题,分解问题,交流问题,并尝试用绘图、寻找规律等方式等,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是多面向的,让学生在发现一个问题时更容易发现新的和常见的解决方法,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 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关注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数学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几何形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变化的形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形状的属性和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观察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团队合作,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合作,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多看书、多思考,并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并树立学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摘要:一题多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形成较强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一题多解;课堂教学;培养创造;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正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数学中的解题,是学习数学、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
通过解题实践,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但是过多、盲目的解题,不仅不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反而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兴趣降低,窒息学生的智慧;只有通过对典型例题和解题方法的挖掘,才能使知识不断向横、纵两个方向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发现欲和创造欲,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选好一道例题,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讲的活动,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
利用多角度去看一道题,强化思维的连贯性,知识的衔接,能够全面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活学活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思维的广阔性是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它是指善于全面地观察问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寻求解题的方法,使解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延伸到数学的各个分支,力求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进行典型例题的剖析,一题多解,无疑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多种应变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为了养成学生广范围、多角度、突破常规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道平面几何问题,而我们却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给于证明。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当今教育模式下,通常我们数学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标准题目”和“标准答案”来解决问题,这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并沿着定向发展,导致千人一面,这种单一、刻板的思维严重地束缚着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打破禁锢。
想要锻炼思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以多侧面、多角度地去探索问题中的本质,这样有利于弄清知识脉络和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实行的背景下,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一题多解式和一题多变式的教学形式也不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而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最广泛,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兴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具有独特优势。
一、“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一个题目能否得到解决的确非常的重要,但是去探求不同于别人的新解法,才是学习上梦寐以求的乐事。
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与所创造出的欢乐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研究一题多解是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
那么所谓的“一题多解”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很容易看出就是指一题多解训练,对同一问题的结论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不断通过指引和启迪学生从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和解答问题。
为了能充分解释一题多解在培养小学生思维方面的应用,将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来详细的介绍“一题多解”。
例1:计划修一条长120米的水渠,前5天修了这条水渠的20%,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这道题先启发学生求工作效率,即从“工作量÷工作时间”来思考:解法(1):120÷(120×20%÷5)-5 ;解法(2):(120-120×20%)÷(120×20%÷5);这道题也还可以从分数的意义直接进行解答:解法(3):1÷(20%÷5)-5 ;解法(4):(1-20%)÷(20%÷5);解法(5) 5÷20%-5例2:李老师带了若干元去买书。
小学数学奇思妙想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奇思妙想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奇思妙想: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思维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学科。
然而,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科目,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
然而,事实上,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思维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思维,并提供一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问题拓展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拓展是指在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深入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例如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然后,老师可以考虑更复杂的情况,例如计算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面积。
通过这样的问题拓展,学生将被鼓励思考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法。
二、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另一种方法。
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数学概念,同时提供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数独游戏,要求学生用数字填充空白,同时满足每行、每列和每个九宫格内数字之和为固定值的条件。
通过解决这些数学游戏,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
实践探究是指将数学概念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数学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不同地块的面积,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学生将被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提问:“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才能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不同的方法,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想法,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学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共同研究一个问题,并找到多种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教学方法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求解某一物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公式。
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游戏、实验、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彼此学习,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 引入跨学科知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如自然科学、艺术等,使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贯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引入数学史与数学名人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名人的故事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环境2. 创设自由探究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创设自由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任务。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
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种情况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为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一题多解的教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明有5元的零花钱,他想用完这笔钱买一些巧克力和一些糖果,每个巧克力的价格是1元,每个糖果的价格是0.5元。
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买几个巧克力和几个糖果?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法。
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求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图示法,画出巧克力和糖果的组合图,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逆向思维,从5元的总金额开始逐步减去巧克力和糖果的价格,推断出最多可以购买的数量。
这些都是合理的解题思路,但最终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题多解的教学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一题多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异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促进他们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
一题多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解题方法得到认可,感到自己的思维得到尊重,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如何引导一题多解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一题多解的情况是一个关键问题。
教师需要尊重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能仅仅肯定一种解法,而忽视其他解法。
对于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多样性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学生总结不同解题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浅议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作用
浅议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作用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是指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正确的答案,其作用极为重要。
首先,一题多解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解题的能力。
一题多解通过提出不同的解法,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开放性,学会选择最佳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独立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一题多解能够实现教育的多元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让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习范畴。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范围并不多,但只要有了很多的解法,就会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新的思路,拓展学习的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为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一题多解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可以让学生在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实现教育多元化,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程中应大力开展“一题多解”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另外,在一题多解活动中,学校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不同解法,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系统讲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限制条件强的、自由探索的舞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最后,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的学习中心置于学生本身。
在学习一题多解的同时,学校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让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学校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多种类型的数学题目,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要注重帮助学生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去研究更多的数学问题,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解决一题多解题中,有更大的自主和创新,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校组织学生去动物园参观,每张门票 8 元,一个班级有 30 名学生,那么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很快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并且会积极思考如何计算出总价。
二、鼓励提问,培养质疑精神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有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 180 度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个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多种方法来求解。
让学生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启发的平台。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合作实践,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数学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探索新的解题方法以及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索和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校组织学生去动物园参观,每张门票 8 元,一个班级有 30 名学生,那么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会积极地思考如何计算。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通过玩“24 点”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计算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无论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还是对教师的讲解。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即使问题很简单或者不太恰当,也不能批评和嘲笑。
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问学生:除了教材中给出的计算方法,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形状有关系吗?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可以在课堂上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也可以建立一个“问题箱”,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投入箱中,教师定期进行解答。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尝试列出算式。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并有效培养数学思维成为了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一、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应该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也是数学应用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偏重计算和记忆,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得不到充分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提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并尝试多种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培养数学思维。
三、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使用一些数学软件和互动教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和生动。
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互动教具进行实例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手段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运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创造情境,营造学生乐于思考的氛围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初,应尽量营造出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时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要真正做到和蔼亲切,这样学生才乐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的张扬个性,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其次,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应给予他们期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这样学生会更大胆一点。
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
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索思维。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让学生自行发现科学道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概括出圆面积的意义。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中的应用-最新文档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中的应用引言:在数学教学中,常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创造性能力。
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尽可能用多种例外方法去解决同一道题,更严重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谓“一题多变”就是指一个题目反复变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一、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例外答案的思维过程,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等。
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例外的角度、例外的观点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例外解法求得相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熟练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广漠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严重教学手段。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的表现形式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创造能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即通过对习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换,而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研究。
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漠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
三、在例题讲解中运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在例题讲解中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一道数学题,因思考的角度例外可得到多种例外的思路,广漠寻求多种解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变,对一道数学题或联想,可以得到一系列新的题目,积极开展多种变式题的求解,有助于增强学生面对新问题敢于联想分析予以解决的意识。
下面仅举一例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来说明:例:已知x、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围。
解答此题的方法比较多,下面给出几种多见的思想方法,以作示例。
解法一:(函数思想)由x+y=1得y=1-x,则由于x∈[0,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当x=时,x2+y2取最小值;当x=0或1时,x2+y2取最大值1。
浅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题目:浅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的任务,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培养创新思维。
然而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是书本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就都是正确,全盘接受,不再进行自己的、独立的、创新思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开始。
一、引导用一题多解,学生尝试与众不同的创新。
数学课上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通常我们会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
在这个画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图来表达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图,从而呈现出“一题多图”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数”。
第一个学习的数当然是“1”,那么对于这个“1”,我会提供大量的实物、形象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形象的理解。
当学生理解任务完成后,我就请学生画一画:“1”可以表示什么?最初的画图如果一个孩子画的是一个苹果,那么班上大部分学生就都会画一个苹果。
于是,我就鼓励学生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用“1”来表示,能不能画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慢慢的,图画中开始出现了新鲜的事物,对于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图画,我大力表扬,并且鼓励学生:“加油画出自己的“1”表示的事物。
“1”除了表示一个苹果,还能不能表示一筐苹果,还能不能表示的更多。
除了表示一个东西,还能不能表示其他的东西,请你认真思考,画出更多与众不同的图画。
”在我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思考,画什么用来表示“1”,而且还和别人不一样。
接下来的时间里,有的孩子画了一只铅笔,有的孩子画了一树苹果,还有的孩子画了一筐苹果﹍﹍在这么多“1”表示的实物中,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1. 引言1.1 一题多解教学的重要性一题多解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同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一题多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题多解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能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不拘一格地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一题多解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题多解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面对复杂问题时提供更多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一题多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重视。
1.2 教师的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
在一题多解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师需要具备灵活的教学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多种解题路径。
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一题多解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解题方法,是一题多解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发现不同的解题路径。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常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浅析如下:一题多解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的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
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你们的折法相同吗?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异中求同,从而揭示出分数的本质。
一、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实际练习。
一题多解训练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解题,而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就是只要求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用具体解答,让学生动脑动口。
三、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简便的解法。
在学生求得多种解题方法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比较,可以相互讨论,也允许相互争论,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训练,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目的要明确。
(2)要注意把握上这种课的时机。
(3)选题要得当,方法要灵活。
一题多变所谓“一题多变”就是指一个题目反复变换,使学生学会用联想旧知,联想同类,改变事情,改变问题中的条件或问题等等变题方法,从中悟出解题规律、方法。
通过“一题多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巩固数学知识,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水平》案例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
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水平,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动了学生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兴趣能够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
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教学情境:我问可爱的小同学们,我们上商店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
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
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
这个下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
我说,光有钱,理解钱还不行。
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买东西时才会不出错钱。
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
只要一个个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
否则,则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
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实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与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16-11-16T15:22:47.3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作者:刘迎春
[导读]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正处在小学教学的中间阶段,其知识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松江路小学116085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变化不止在于学生学习压力变小、学习的灵活性更高,更在于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小学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将其应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甚至是生活当中去,改变枯燥的学习现状,降低思维定势的影响。
从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发散思维即表现为一题多解能力,创新思维则表现为新解题思路的出现,这不得不使得老师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勤下功夫。
本文以培养小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题多解创新思维拓展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正处在小学教学的中间阶段,其知识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逐渐形成,这个时间段正是培养学生如何展开思路、如何获得更多解题方法的时机。
老师应当准确把握这个时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更加符合他们的计划和方案。
同时不能限制他们的思维,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去获得答案,而不是背诵答案。
另外,在应用题方面的教学,重视实用性,联系生活实际,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头脑风暴,获得更多的学习思路,构建更加清晰的学习体系。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一题多解”为教学目的,属于思维锻炼类教学,这类教学都需要以引导为主。
因为思维不是从老师那里学习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不断的练习获得的一种能力。
老师能够给学生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但是不能给学生每一道题目的思路,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本质所在。
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且在开始的几分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将班内学生分为几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提问不同的问题。
而且也通过学生的基本情况,来选择自己预备的教学方案。
之后不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旧知识的应用类学习,都要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想到自己前面。
经常性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积累学习信心的同时,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一题多解,具有很强的题目针对性,不是理论训练,而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个学生的思路毕竟有限,如果老师给提出建议,这又不是学生自己思考所得,总会缺乏一些“亲民性”,学生能够听懂,但是下次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让同等学习水平的学生通过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之间的知识基础是相似的,所以即使角度不同,彼此之间也是一点就通,自然而然能够产生更多的解题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彼此相互补充,更能激发更多的解题思路,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们讨论60÷3=____,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20×3=60,所以60÷3=20;有的学生说60是由3个20组成的,所以答案是20;还有的学生说把60看成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教师首先表扬学生们积极动脑思考,然后提出问题:谁的想法最简洁方便呢?当然是第三种,接下来再进行深入的教学内容学习。
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学生能够拥有多种学习思维,进而在自己的思考中反映出来,保证教学效率。
作为老师,要适当给学生一点“刺激”,让他们能够接受刺激,发挥更大的思考潜力。
三、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
一题多解也好,创新思维也罢,最初的表现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经常性地直接解决问题,给学生“正确答案”,而对学生一些看似比较麻烦或者是比较冷门的方法却置之一笑,其实这浪费了很大的教学财富。
一题多解,就是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老师对于这些“新”不能忽视,更不能否定,对则采用并且表扬,错则分析其思路也给予表扬。
只有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新事物的生成,才能实现思路创新、一题多解。
鼓励式的教学方法还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可以说“相信大家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再往前想一点就对了”、“这样想真是太好了”等等。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直观,所以老师也应该采用很直接的鼓励方法。
四、采用综合教学方法
一题多解或是创新思维都来自于一种创造力,而这种力量不是单靠数学这一门学科就足够的。
在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上,如果脱离了实际,那么问题的解决就没有意义。
特别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相关性方面,只有综合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看得多、看得远、想得多,自然收获的也多。
所以在数学知识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学科内容,既能够丰富数学的趣味性,也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科学性,从而形成连贯的逻辑思维体系,有助于一题多解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有助于他们基础的牢固和思维的发散性,是重要的学习品质,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冉蓉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与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5)。
[2]丁维海略论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