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一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第⼀章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論第⼀節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學科の名稱⼀個學科の名稱應該是該學科の內容和學科本質特點の反映。

⽬前在國內,教授外國⼈學漢語の學科⼀般稱為“對外漢語教學”,但也有⼀些不同の名稱和看法。

1、對外漢語教學2、漢語教學3、漢語作為第⼆語⾔教學4、對外漢語教育(學)5、對外漢語⼆、學科の性質對外漢語教學是由“對外”、“漢語”、“教學”三個關鍵詞組成の。

⾸先,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

其次,對外漢語教學是⼀種第⼆語⾔の教學再次,對外漢語教學是漢語作為第⼆語⾔の教學最後,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の第⼆語⾔教學總之,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の⼀種,是針對外國⼈把漢語作為第⼆語⾔の教學。

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の本質屬性,也充分說明了對外漢語教學從學科隸屬上應該屬於應⽤語⾔學。

三、學科の特點(⼀)對外漢語教學是⼀⾨獨⽴の學科1、具有明確の研究⽬標和研究對象。

研究如何針對外國⼈把漢語作為第⼆語⾔進⾏教學の規律、原則、⽅法,包括研究“教什麼”、“怎樣教”、“⽤什麼技術⼿段教”、“如何學”等內容,如“作為第⼆語⾔或外語の漢語研究”、“漢語習得與認知研究”、“現代技術⼿段在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中之應⽤研究”等都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の主要課題。

2、具有完備の學科理論體系基礎理論:語⾔理論、語⾔學習理論、⽂化理論、教育理論等;教學理論: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教學結構及其各構件之間の相互關系,教學類型和課程設計,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等各教學環節の理論,有關課程の特點和規律,不同語⾔要素教學の特點和規律,⾔語技能和⾔語交際技能訓練の特點和規律等。

3、具有准確の學科定位: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の⼀種,是應⽤語⾔學の⼀個分⽀學科,這已成為對外漢語學界⼤多數⼈の共識。

(趙⾦銘,2001)4、具有成熟の研究隊伍和豐碩の研究成果(⼆)對外漢語教學是⼀⾨綜合性、邊緣性學科趙⾦銘認為:“對外漢語教學,經過幾⼗年の發展,現在在業內基本形成共識:作為⼀⾨學科,對外漢語教學の理論基礎是語⾔學(包括⼼理語⾔學、社會語⾔學、⼈類語⾔學)理論、⼼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從根本上說,他是⼀⾨新興の邊緣交叉學科”。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五章、第六章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五章、第六章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我们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看成语言四要素。

为了使讨论的内容带有系统性,就需要首先对语言要素本身作一点介绍。

语言要素属于语言知识,对于系统地学过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读者来说,这些都不是新知识。

不过我们的介绍将完全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突出跟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有关的内容,并力求简明。

本书所说的“汉语”,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所以下面要讨论的汉语诸要素,都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要素。

这一点以后不再专门说明。

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一种系统。

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语音系统不同,所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最能代表汉语语音系统特点的是音节和音素,我们在这一节里重点介绍汉语的音节和音素并讨论语音教学的有关问题。

1 、音节汉语的音节是最小的语音表达单位。

我们用汉语说话,总是一个音节连着一个音节地说,至少要说一个音节,音节当中没有任何停顿。

例如, xuã(科学)是两个音节,说话的时候,在k ý和xuã之间可以有长短不等的停顿,但是在ký当中不能有任何停顿,在xuã当中也不能有任何停顿。

汉语的一个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和一个声调三部分组成。

声母就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全部由辅音充任;韵母就是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加鼻辅音充任。

有些音节只有韵母,没有声母,我们把这样的音节看成零声母音节。

汉语共有21 个声母、35 个韵母,这些声母和韵母根据一定的规则互相结合,共构成395 个不同的声韵组合。

这些声韵组合跟有关的声调结合,共构成1200 多个音节。

这也就是汉语的全部音节。

声调是指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汉语有4 个基本声调,分别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把它们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的名称一个学科的名称应该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目前在国内,教授外国人学汉语的学科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和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育(学)5、对外汉语二、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关键词组成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的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包括研究“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技术手段教”、“如何学”等内容,如“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之应用研究”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2、具有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等;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结构及其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类型和课程设计,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教学环节的理论,有关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不同语言要素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等。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已成为对外汉语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赵金铭,2001)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赵金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业内基本形成共识: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就是研究这四大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定义任何一项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由众多的教学人员分工合作。

它既要受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就必须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

上面所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对象、执教者、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条件等。

教学措施包括班级的划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确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配备的计划.教学设备的使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规定,等等,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能够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以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过程。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精品课件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精品课件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 2.教学原则理论: (1)教学原则的基本性质:时代性、实践 性、理论性、针对性、层次性 (2)教学原则的层次体系:A.常规教学原 则;B.非常规教学原则:B-1上位教学原则 (大原则)/B-2中位教学原则(亚原则) /B-3下位教学原则(微原则) (3)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教学 原则的一般性质和教学原则体系的构成框 架是确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以及建 立教学原则体系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 理论基础
• 一、学科理论基础研究概述: 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 础为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 化学。哲学是这五门学科的重中之重,而 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也同样为理论基 础。
• 二、学科理论基础的地位和范围: (一)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和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不能 单独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它们中的任何一门 学科、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单独全面支撑起对外 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 (二)学科理论基础的范围和理据: 1.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2.语言学是该学科核心性的理论基础; 3.教育学是该学科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4.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5 .文化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4)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 原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原则二: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 则; 原则三: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 框架的原则; 3.中国传统教学观:(1)教在前、学在后, 教为主、学为次;(2)中国传统教育中的 学习观认为,读书学习是重要的、高尚的, 但读书学习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必须 要吃苦。
(三)跨文化教学理论: 1.文化教学的地位:掌握目的语所赖以 生存的文化,进而形成文化适应能力是目 的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体现; 2.文化教学的内容:第二语言教学中文 化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与语言本身与 语言交际相关的所谓知识文化; 3.文化教学的原则:语言教学的同时必 须教授的是所谓的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 教学原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 养目标来决定。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pt(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pt(1)

一.教育学的指导作用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 殊性:
教育学中的教育本质、方针、目的等指导语 本质、方针、目的 本质 言教学。 教育的本质---培养人, 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 语言教学的目的---通过传授有关文化知识, 训练、培养语言能力,发展学习者的智力。
二.教学论的指导作用 教学论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检查等对对外汉语教 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 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enius)---直观性、自觉性、系 统性、巩固性、量力性五大教学原则。 2. 教学过程的模式 (1) 传授式 (2)活动式 活动式 (3) 发现式 (4) 发展式
一.大脑与言语活动: 右半球---形象思维,如形象、知觉、空间等。 左半球---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和计算 能力。 语言习得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临界期) ---伦尼伯格(E.Lenneberg)。 二. 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记忆保持的状态与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2. 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识记(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义 与无意义)、保持、再认和重现---联想:类似、对比、 接近、关联联想等。 3. 遗忘与记忆
第三章
二.课程设置 1. 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 (1)语言要素 (2)言语技能 (3)言语交际技能 (4)相关文化知识 2. 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 (1)汉语技能课:综合技能课(精读课)、专项 技能课(听、说、读、写课)。 (2)汉语言知识课: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 识课。 (3)中国文化知识课: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 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 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内/国外,学 科任务与性质。 二. 学科理论基础 —— 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 三. 本学科理论与教学----总体设计、课程设置与大 纲研制;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四.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 介语研究 五. 对外汉语教材问题。 注意: 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内容 与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目录初印说明《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者按绪论第一章语言第—节什么是语言第二节语言与文化第二章语言学习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第二节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第三节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第四节中介语和汉语中介语研究第三章语言教学第—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第三节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第四节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第一节总体设计第二节教材编写第三节课堂教学第四节语言测试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第二节词汇和词汇教学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第四节汉字和汉字教学第六章言语技能训练第一节听力训练第二节口头表达训练第三节阅读训练第四节笔头表达训练初印说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是作者1991年在北京语言学院讲课的讲稿,曾以打印稿发给学生作为教材。

打印稿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匆匆革就的,文字粗糙,结构不够严密,内容详略不均,观点和表述也有前后不尽一致的情况,后来打算修改成书,并获批准列入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科研规划项目,书名定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在修改的过程中,(汉语学习)杂志刘明章主编表示愿先在该杂志连载,《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辑部得知后,建议不要舍近求远,便决定从1992年第2期开始仍以“讲义”的形式在《世界汉语教学,上连续发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广泛征求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再作一次系统修改。

1111996半第2期为止已发完前六章。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最近要求把在杂志上发表过的章节汇集成册,先在内部印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读参考书之一,因为时间紧迫,只能把原稿粗略地通读一遍,对文字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稍作加工,结构和内容未作任何变动。

拄原计划还有“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两章,将争取尽快完稿,并在今年最后两期载完。

借这次内部印行的机会,再一次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对书稿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一并修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主讲:张永斌2015年9月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课程编码:2210042214开课学院:人文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第5学期学分/周学时:2学分/2学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学科专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也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的主考课程。

它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讲授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熟悉教学法规,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为将来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在完成《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综合运用这些课程的知识来讲解和演示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将理解融会贯通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操练之中。

主要后续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法》、《普通话》等。

(二)课程目标1.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以便将来指导教学实践。

2.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全面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为将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3.除了教授和讨论有关的具体内容以外,本课程将贯穿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对一部分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4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7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4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4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10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7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应加强理论的讲授,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来才能进一步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赵金铭 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04
3.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讲义) 吕必松 (内部资料) 1996
4.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刘珣 田善继 冯惟钢 北京语言大学 1997
5. 语言教学原理
盛炎
重庆出版社 1990
2. 母语mother tongue与外语foreign language:
3.本族语native language与非本族语nonnative language:
4.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与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任务
怎么教
教什么
怎么学
二.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
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11.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Vivian Cook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课程主要内容
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内/国外,学 科任务与性质。
(1)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2) 学习者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影响着语言学习。
二.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言现象的科学(语言是什么)。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教授和学习语言规律的科学(怎么教和怎么学)。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 历史比较语言学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发现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析。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20世纪前半叶,以索绪尔的学说为基础,欧洲语言学出现了结构主义 思潮。三个学派: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哥本哈根符号学派、美国描写 语言学派。 3.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以乔姆斯基为首,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学 派,把语言学研究的触角伸向人类认知领域,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 4.功能主义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英国的韩礼德(M.Z.K.Halliday)继承与 发展了弗斯的理论,探讨语言的意义与功能,语言的使用,语言与社会 的关系等问题,创建了功能主义语言学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吕必松第三节课堂教学这一节要讲的课堂教学,是关于语言课的课堂教学的总论。

语言课有不同的课型,要进行各种语言要素的教学,要训练不同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不完全相同,不同的语言要素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言语技能的训练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这里不是讨论某一种具体课型的课堂教学,也不是讨论某一种语言要素的课堂教学方法或某一种言语技能的课堂训练方法,而是首先讨论语言课的课堂教学的一般问题。

关于语言课的课堂教学的各种具体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专门讨论。

1.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

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也是有计划地安排的,计划中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展示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操练,这种操练也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会一种言语现象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和巩固这样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大部分都要在课堂上完成。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

因为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包括交际性练习在内的言语操练。

组织和指导操练也包括对学生操练中出现的错误在适当的时候有重点地加以纠正,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

老师要创造一些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课外使用所学的语言。

例如,可举行讲演比赛、朗诵会,表演会,办学习园地,组织座谈会和参观访问等。

这些活动都叫做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活动,也可以看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所以当我们讲“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在这四个字后面加一个括弧,注明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约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第2章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第2章

第二章语言学习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这一章专门讨论语言学习,就是结合有关的语言学习理论,阐明我们对语言学习规律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作为讨论语言教学问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这两个术语是从英文的1anguage 1earning和1anguage acquisition 直译过来的,我们对这两个术语的解释跟英文原来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1.什么是语言学习每一个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至少会说一种语言,有的人因为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会说两种甚至多种语言。

这说明,凡是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具有获得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

但是具有获得语言的能力不等于就能获得语言,要获得语言就必须学习语言。

我们把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做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包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例如,人们学习第一语言首先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上学以后才在课堂上继续学习;学习第二语言有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但是多数人是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

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要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进行,一般都要程度不同地学习语言规则,特别是语法规则,所以是有计划的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则是无计划的学习。

有—种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无意识的学习。

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语言因为要学习语言规则,所以是有意识的学习。

我们暂且不采用这样的说法,只区分有计划的学习和无计划的学习。

2.什么是语言习得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解释是:“习得”就是“学会”,“语言习得”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

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学习言语开始的,学会一种言语现象.例如学会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对这种言语现象的习得。

一种言语现象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和实际应用才能学会,只有学会了大量的言语现象,并且逐渐形成了用这种语言思维并能创造性地自由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才算习得了这种语言。

事实上,无论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学习一种言语现象,从学习到学会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三章、第四章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三章、第四章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三章语言教学第一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了解要做的事情的性质和特点。

而一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又总是在跟其它事物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所以只有通过跟其它事物的比较,才能对这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许多人不了解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不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又特别是不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把语言教学跟其他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混同起来,特别是跟语言学教学混同起来;把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混同起来,特别是跟对本族人的语文教学混同起来。

所以我们讨论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就要拿语言教学跟语言学教学作比较,拿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作比较,拿对外汉语教学跟其他第二语言教学作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把语言教学跟语言学教学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再把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区别开来,最后把对外汉语教学跟其它第二语言教学区别开来。

1.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后者属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他们之间的区别至少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中学生);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能力(对大学生和研究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等。

语言教学虽然也有不同的目的(我们在第二章列举了第二语言学习的5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即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目的、职业工具目的和其他目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就是教学目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和用语言进行交际。

也就是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无论是第一语言教学还是第二语言教学,都不能背离这样的目的。

有些地方的汉语教学,包括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不注重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198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语言学院研制汉语水平考试 (HSK),1990年。HSK通过鉴定,并正式实施。2002年, 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研制HSK (少儿)、北京大学研制HSK(商务)、首都师范大学研制 HSK(文秘)、上海师范大学研制HSK(旅游)。自考试 实施至今,HSK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共有 40余万人参加了考试。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4所大学开设了第一批对外 汉语教学专业。现全国有62所高等院校开设有对外汉语教学 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近4000人。
(三)语言教学的原则
①正确处理语言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 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 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 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 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④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 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 造性原则。
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a. 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 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 新的科学系统。 c. 引入了情境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 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 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 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共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就是研究这四大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定义任何一项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由众多的教学人员分工合作。

它既要受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就必须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

上面所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对象、执教者、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条件等。

教学措施包括班级的划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确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配备的计划.教学设备的使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规定,等等,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能够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以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过程。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g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g

4 .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词汇教学至少要涉及这样一些问题:词汇量的控制;词的选择;词义解释,主要的练习方式。

下面分别讨论这几个问题。

( 1 )关于词汇量的控制。

词汇量的控制就是决定教多少词。

词汇总量的无限性和常用词的有限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词汇量控制的必要性。

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中的所有的词,说这种语言的本族人不可能,其他人更不可能,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交际范围,在一定交际范围内常用词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也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词。

教多少词主要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等级水平,对听、说、读、写4 项言语技能是全面要求,还是只要求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

二是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即既定的教学对象学习多少时间。

前者是必要性,后者是可能性。

词汇量的决定不但要考虑必要性,而且要考虑可能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达到某一种等级水平需要掌握多少词。

假设我们把水平等级分为初、中、高3 个等级,这3 个等级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分别为2500 、5000 和8500 ,那么,每一个等级所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就属于必要性。

所谓可能性,就是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内能够掌握多少词。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而且要在课外学习,所以我们所说的学习时间,既包括课堂教学时间,也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

目前在词汇量的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测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丙能掌握多少词。

难以测定的原因是:对人们习得词的潜能以及学习和教学中的许多变因难以测定和控制,难以进行数量化处理。

学习和教学中的变因包括:对听、说、读、写4 项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是全面要求还是部分要求;学生课内练习的机会和课外学习的时间;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方法、技巧;语言环境。

学习汉语并不是只记住词就行了,除了词以外,还要学习语调、汉字、语法规则和有关的文化知识等,还要通过练习掌握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

1、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双语?请分别举例说明。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比如在中国,汉族的孩子出生以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外一种语言,在中国,汉族孩子入学以后还要学习英语、日语等别的国家的语言,也可能学习蒙语、藏语等本国其它民族的语言,这也就是他的第二语言。

2、第一语言和母语一样吗?第二语言和外语一样吗?请举例说明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对于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语言有可能是居住过的语言而不是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这两个概念完全等同起来。

第二语言不一定能就是外语;以国外移民为例,其子女入学后开始学习的第二语言可能是他的母语。

3、本族语和母语一样吗?非本族语和第二语言一样吗?请举例说明。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比如,对我国蒙族来说,蒙语是本族语,也是母语;汉语则是非本族语,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绝不能称作外语。

如果汉语是在掌握蒙语以后才学会的,就可以说是他的第二语言。

4、什么是目的语?目的语和第二语言如何区分?请举例说明。

目的语这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关于区分两者,首先先了解“第二语言”的含义,广义上说“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需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5、学科名称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7)第二语言教学(8)汉语国际教育(9)汉语国际推广(10)国际汉语教育(11)对外汉语教育学这11种名称你认为哪种最合适?为什么?我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一名称比较合适。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3037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总学时数: 32学时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面向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开设。

该课程理论性强,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和语言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教学课型和教学阶段等。

要求学生熟悉外语教学的理论发展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概念,具备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付诸研究的能力。

4.教学难点、重点重点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阶段的划分和具体课程的教学。

难点是具体课程的教学,如何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要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满足不同个体的要求。

5.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讲授中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的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外,以随堂听课、或课外给外国学生辅导汉语形式进行。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吕必松著.《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6月版参考书:1.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版2.赵金铭主编.《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11月版3.刘珣,田善继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4.陈昌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5.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6.程祯裕主编.《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7.张凯主编.《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版7.其他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严格按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编写,以“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为本大纲的教学体系,并注意运用“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成果”。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I(3)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I(3)

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成,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 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负责。领导小组的成立及其后所 做的大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
国家教委在1989年5月《关于印发<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纪 要>的通知》一文中明确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 民族的事业。”
师资队伍培养形成完整体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是中文系的毕业 生和外语系的一小部分毕业生。
60年代初采取了从中文系毕业生中挑选学生学习外语, 培养出国储备师资。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培养适合本学科需要的专门人才, 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首先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以后北京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学院和暨南大学也相继开设了这一专业。
1984年6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语言 教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1987年与1992年该校又先后成 立了“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和“中华文化研究所”。
1979年9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语言教学 与研究》(季刊)在北京语言学院正式出版,它的前身是原北语的同 名内部刊物。 1987 年9月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 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这两个刊物前者被列为我国中文核心期刊第四位,后者为第十 二位,均以其较高的学术质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7年11月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要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该标准是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述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师标准体系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一目录初印说明 (1)《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者按 (2)绪论 (3)第一章语言 (7)第―节什么是语言 (7)第二节语言与文化 (17)第二章语言学习 (27)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27)第二节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 ・(35)第三节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 (39)第四节中介语和汉语中介语研究 (49)第三章语言教学………………………………………………,(53)第―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53)第二节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 (59)第三节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 (66)第四节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72)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83)第一节总体设计 (83)第二节教材编写 (94)第三节课堂教学 (105)第四节语言测试 (115)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 (130)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 (130)第二节词汇和词汇教学 (143)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 (156)第四节汉字和汉字教学 (182)第六章言语技能训练 (193)第一节听力训练 (194)第二节口头表达训练 (201)第三节阅读训练 (210)第四节笔头表达训练 (218)初印说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是作者1991年在北京语言学院讲课的讲稿,曾以打印稿发给学生作为教材。

打印稿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匆匆革就的,文字粗糙,结构不够严密,内容详略不均,观点和表述也有前后不尽一致的情况,后来打算修改成书,并获批准列入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科研规划项目,书名定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在修改的过程中,(汉语学习)杂志刘明章主编表示愿先在该杂志连载,《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辑部得知后,建议不要舍近求远,便决定从1992年第2期开始仍以“讲义”的形式在《世界汉语教学,上连续发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广泛征求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再作一次系统修改。

1111996半第2期为止已发完前六章。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最近要求把在杂志上发表过的章节汇集成册,先在内部印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读参考书之一,因为时间紧迫,只能把原稿粗略地通读一遍,对文字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稍作加工,结构和内容未作任何变动。

拄原计划还有“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两章,将争取尽快完稿,并在今年最后两期载完。

借这次内部印行的机会,再一次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对书稿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一并修改。

《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者按本刊从这一期开始连续刊载吕必松教授在北京语言学院讲课的讲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此讲义共8章,依次是: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语言要素教学,言语技能词练,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语用规则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

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著作,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进行教学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有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为此讲义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的框架内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所以对从事其他语言教学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希望此讲义在本刊发表后,能听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意见,以便将来修改成书绪论1.课程的任务和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简称,英文直译是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因为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所以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跟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例如跟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英语教学、法语教学等,属于同一性质。

我们认为,对外汉浯教学的研究领域应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这些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这门课的基本任务就是全面阐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它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中,中心内容是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是学科理论的核心,是学科存在的主要标志,教学理论成熟的程度,就代表这个学科的成熟程度,理论是揭示和阐明规律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和阐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

实践证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主要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反映。

所以当我们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的时候,就必须综合应用研究上述种种规律的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

由于要综合应用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就是一种应用理论。

跟这种应用理论相对,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我们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不但要研究作为应用理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而且要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有关的基础理论。

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尤其是它的教学理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2.教学目的我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以便将来指导教学实践。

我们这里用“了解”而不用“掌握”,是因为要真正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还需要通过教学实践。

(2)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同学们全面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为将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3)除了讲授和讨论有关的具体内容以外,本门课程将贯穿着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将对一部分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我希望这些方面的内容不但对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同学们会有所帮助,而且对将来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学们也会有所帮助。

3,教学内容前面已经谈到,本门课程将全面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这里所说的“全面”是指包括这三个方面,并不是说每一个方面都能讲得很全面,把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只能进行一次尝试。

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语言和语言学习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有关的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

在语言理论方面,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去认识语言。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的学习理论的研究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只能对其他语言的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做一些概括性的介绍,同时也提出我们巨己的初步看法。

(2)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这是三种性质不完全相同的语言教学。

因为同样是语言教学,所以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因为是性质不完全相同的语言教学,所以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跟作为第二语言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同时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律。

我们在这一部分将分别讨论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总的性质和特点,同时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讨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

(3)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这一部分将分别讨论关于这四大环节的理论和方法。

(4)语言要素的教学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语音和语音教学、词汇和词汇教学、语法和语法教学以及汉字和汉字教学。

为了探索如何结合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特点进行语言研究.我们将试着从言语和言语交际的角度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作动态的观察和解释。

(5)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既是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又是语言教学的主要手段。

我们在这一部分将分别讨论怎样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怎样进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进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必须结合语用规则的教学,但是我们对语用规则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

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汉语的语用规则作一个初步的介绍。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我们认为.对外汉浯教学学科建没的基本任务是: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这一部分将分别讨论这三项任务的具体内容。

上述教学内容总的编排顺序是: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理论到教学理论到教学法。

有些章节的内容编排也遵循同样的原则。

最后讲学科建设也是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总结。

讲稿中对上述诸项内容的介绍和讨论――特别是对基础理论的介绍和讨论―一大部分不是个人的创见。

但是我们不打算以某一部同类性质的著作为蓝本,也不可能以某一家之言为依据,换句话说,这部讲稿的内容将从我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力所能及的和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吸收我认为对我们有用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梳理,力求达到自身的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因此,虽然讲稿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别人说过的,但是由于思路和角度跟别人不完全相同,所以也许很少有与其他著作对同一命题的全面吻合的说法。

鉴于这样的原因,也由于有些随处可见的观点和说法因无力考证而难以写明最早的出处,同时考虑到讲稿的特点和行文的方便,就无法处处引用前贤、同仁的原话。

谨此表明无意掠美,同时向所有的使我受益的前贤和同仁表示深切的谢意第一章语言我们研究语言教学,是为了揭示和阐明语言教学的规律,以便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我们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为了揭示和阐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以便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我忙在绪论部分谈到,语言教学的规律主要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反映。

因此,要揭示和阐明语言教学的规律,就必须首先研究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

这些规律都体现在相关学科的理论之中。

我们这一章首先讲什么是语言、语言与文化,就是为厂研究有关的语言理论,也就是阐明我们对语言规律的基本认识。

我们研究语言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正如前面已经谈到的,对外汉语教学跟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既有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规律;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特殊规律是由汉语的特点和特殊规律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讨论语言问题的时候,如果要涉及具体的语言现象,主要举汉语方面的例子。

第一节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一种既普通又特殊的现象。

说它普通,是因为人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凡是语言器官健全的适龄人,都至少会说一种语言。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跟其它社会现象不完全一样?它到底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跟大脑和思维有什么关系.它有哪些具体规则,人们是怎样学会使用语言的.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至今还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尽管实际上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语言的研究,但是语言之谜至今尚未完全解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