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

合集下载

深圳市地下水环境修复与雨洪利用初探

深圳市地下水环境修复与雨洪利用初探

污染物渗入 到地下 含水层 中时 , 一方 面污 染洁 净的地下 水环境 , 另一 方 面 , 地下 水环境 通过对污染物 的分 散与吸附 、氧化 与还原 、 沉 淀与溶解 、以及植物 和微生物 的降解作用 , 达 到净化污染物 的 目的。 污染 和 自净是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 , 如果 污染物荷载未超 过地下水环 境 的 自净能力 ,则 自净是 这一 过程 的主要特 征, 例如利用土地进 行水处理 的系统就属于 以 自净为主要特征 的净水 系统 。 如果污染物荷载 超过了地下水环境 自净能力 , 以污染为主要 则 特征。随着污染源不 断地渗入 到地 下水环境 , 往往形成污染 的恶性循 环。 随着地下水环境 的 污染恶化 , 净能力 会逐 步减小 。与其他水环 自 境 比较 , 地下水环境 的 自净能力是 最大的 。与 此 同时 , 地下水 环境遭 到污染 后 , 修复 它的任 务也是非常艰 巨的。 与治理地面水环境一样 , 治理 地下水环境 首先也是 截污 , 少污染 物荷 载 , 减 防止地 下水 环境进一步恶化 , 深圳 现在正在进行 的截污工 程在解决河流污染荷载 的同时 , 解决 了地下 也 水 环境的大部分污染源 , 但是地下水 环境由于 其 埋藏性 ,许多隐蔽 的污染 源 比较难 搞清楚 。 治理地下 水环境 第二 步就是 改变 地下水 环境 的厌氧状态 ,最大限度地增 强它的 自净 能力。 即通过人工干预措施使地下 水逐步复 氧 , 使其 处 于氧化 环境 , 在碱 性条 件下 , 氧化 还原 的标 准氢 电极 的 电势 E h通 常 大 于 01 V,最 高 .5 06 07 在酸性条件下 , h .— .V .— .V; E ≥O4 05 。这种 环境 具有 高度氧化能力 , 利于微生物对 有机 有 质 的氧化作 用 ,能使有 机物 最终分 解为水 和 C :也能使 F M 和其他 元素 发生氧 化反 O; e、 应 ,e 、 n 则形成难溶性 化合物 ,降低其 迁 F2 M 2 +  ̄ 移 能力 。 另一个影 响地下水环境 自净 能力的是 地下水在含 水层 中的流动速度 , 流动速度 对地 下水 中污染 物质的降解速度 的影响较复杂 , 流 动速度快 , 位流动介质 中污染 物降解速率会 单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一、前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

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北方缺水地区占到了52%,在华北和西北城市供水中占到了72%和66%,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下水更成为主要的饮用水源。

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有些地区还形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漏斗。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平方公里,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

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1]。

地下水是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中国近70%的人口饮用和40%的农田灌溉。

目前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扩展的趋势。

而我国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与工程应用刚刚起步,因此,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和相应技术的开发成为一种迫切需要[2]。

二、污染概况1.地下水污染定义关于地下水污染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仍众说纷纭,无比较统一的说法。

在此我们取其中一种说法:凡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无论此种现象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了影响使用的程度,只要这种现象发生,就应视为污染。

至于天然地下水存在某些组分浓度相对富集和贫化而超过水质标准的现象,不应称为地下水污染,而应称为“天然异常”[3]。

2.地下水污染的类型地下水污染的类型有很多,较常见的有病原微生物及耗氧有机物污染、无机有害和有毒物污染、金属有害和有毒物污染、有机毒物污染、石油污染、放射性污染。

中国水资源形势

中国水资源形势

中国水资源形势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年用水总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且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要低12个百分点。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用水浪费严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达120立方米(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是发达国家的3倍~4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

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今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水情复杂,水资源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突出。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到相同高度,再次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系统安排。

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之密、措施之实、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饮⽤⽔⽔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作⽅案》的通知⽂号:环办[2008]28号颁布⽇期:2008-03-06执⾏⽇期:2008-03-0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按照党的⼗七⼤关于建设⽣态⽂明战略思想的总体要求,为重点解决危害⼈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国家环境保护“⼗⼀五”规划》中关于饮⽤⽔安全保障⽬标的实现,我局决定开展全国饮⽤⽔⽔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作(以下简称调查及评估⼯作)。

这是继《全国城市饮⽤⽔⽔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作之后,开展的⼀次范围更加⼴泛、内容更加丰富、时间更为紧迫、技术要求更为严格的基础性⼯作,将为各地经济社会⼜好⼜快发展提供全⾯准确的⽔源地基础环境信息,也是2008年度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明确任务。

为做好本次调查与评估⼯作,我局组织技术牵头单位(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编制了《全国饮⽤⽔⽔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作⽅案》(详见附件),并经专家审核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各地应根据实际⼯作需要,加强领导与协调,明确本地区技术牵头单位,积极配合总局环境规划院做好辖区内饮⽤⽔⽔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作,并努⼒争取同级财政配套资⾦⽀持。

我局将采取调度与检查相结合的⽅式进⾏督促指导,并于每季度将调查及评估⼯作进展情况予以通报。

特此通知。

附件:全国饮⽤⽔⽔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作⽅案⼆○○⼋年三⽉六⽇附件:全国饮⽤⽔⽔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作⽅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1⽉第1章项⽬背景1.1 我国饮⽤⽔⽔源地环境保护进展《国家环境保护“⼗⼀五”规划》(国发〔2007〕37 号)明确要求,围绕实现“⼗⼀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标,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民饮⽔安全作为⾸要任务。

2006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661个县级以上城市(含县级市)集中式饮⽤⽔⽔源地环境基础状况的调查评估⼯作,编制完成了《全国城市饮⽤⽔⽔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讨论稿)》。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27•【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2012年6月2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近年来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展及成效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有关部门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和投入力度,工程建设显著加快,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饮用水状况总体安全。

(一)关于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1.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日供水能力增加0.33亿立方米,管网长度增加22.21万公里,用水人口增加0.96亿人。

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供水人口6.3亿人,供水普及率达90.3%。

2011年,按照自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的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水样达标率为83.0%,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样达标率为79.6%。

目前,全国约85%的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划定了保护区,编制了水源地保护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

2.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体系初步建立。

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卫生部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城市饮用水规划》)。

地矿部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地发96号

地矿部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地发96号

地矿部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正文:---------------------------------------------------------------------------------------------------------------------------------------------------- 地矿部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地发96号一九九二年五月七日)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务院赋予地矿部关于“参与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下水资源。

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查管理、监测、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的职责,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规定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参与水资源管理,认真管好地下水资源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含各省(区、市)地矿主管局(厅),各市(地)、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下同)要积极履行职责,参与本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从掌握地下水动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等方面做好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本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法规、规章;定期对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向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地下水资源普查勘探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并负责监督管理。

参与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规划的审定。

代表国家维护地下水资源所有权的合法权益。

二、负责地下水资源的勘查管理省(区、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要按国务院发布的《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负责有关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的登记管理工作,颁发勘查许可证;负责地下水勘查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地下水勘查报告进行审批,对于集中开采地下水水源地的勘探报告和储量,必须报全国或省(区、市)的矿产储量管理委员会批准。

已登记的勘查项目的勘查成果资料要依照《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进行汇交。

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单位实行资格审定认证制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第14号令规定办理。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0.04.10•【文号】•【施行日期】2020.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贯彻落实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扎实做好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我部制定了《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水利部办公厅2020年4月10日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2020年,水资源管理工作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监管基础,落实强监管各项措施,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一、合理分水1.制定出台生态流量管理政策措施。

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生态流量确定的原则、程序、方法和保障措施。

提出全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方案,制定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

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区域内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方案。

2.确定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并抓好落地实施。

发布实施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

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新确定一批重点跨省江河和重要湖泊的生态流量目标。

抢抓发展机遇 锐意改革进取 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抢抓发展机遇 锐意改革进取 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优 秀工程勘察 三等 奖 , 项 目分 获省 优 秀 工程 勘 察 7个
全年 争取到 各类 财政 地 质勘 查 资 金 近 2亿 元 , 较上 年
度 翻了一番 ; 局筹措地 质勘 查项 目经费 58 0万元 , 0 较 上 年度 增长 6 . %。地 勘单 位 经济 实力 进 一 步增 强 , 44
支援 长效 项 目。 国外 矿产 勘 查工 作 取 得 实质 性 进 展 , 局 被评为 全省对 外开放 先进单 位 。
1 .公益性 、 基础 性地质 工 作进 展顺 利 。抓 好基 础
地质调查 、 业地 质调查 等工作 , 农 更好 地发 挥 了地 质技
3 .环 境地 质 工 作 成 效 明 显 。认 真做 好 地 质 环 境
完成, 并顺 利通过 省考核验 收 , 得到 省检查 考 核组 的高
1 单位 经济 总量 超过 1 元 , 0个 亿 占局属单 位 总数 的一 半 ;2个 单位 净收益超 过 50 1 0万元 , 中职业 学 院 、 其 鄂
东 南 队、 昌队、 宜 鄂东北 队 、 环境 总站 净收益超 过 1 0 0 0
省经 济工作会 议 和全 围 国土资 源 工 作会 议 精 神 , 总结
“ 十一 五” 2 1 及 0 0年 的 工作 , 署 2 1 部 0 1年 主要 工 作任
区域重 力调查 项 目, 得 了 阶段 性 成 果 。完 成 了江汉 取
流域经 济 区农 业地 质 调 查项 目, 过 了 中 国地 质调 查 通
调查 评价 、 地下水 监 测 、 质灾 害 防 治 等工 作 , 得 了 地 取
术支撑作 用 。参 与起 草 了省 地 质 找 矿 “ 5 ” 案 ( 38 方 草
案 ) 承担 了全省 矿产资 源年报 、 , 地质环 境公 报 、 主要 城 市和地 区地下水 水 情 预报 和 通 报等 编 制 工作 , 成 了 完 全省重要 矿产资 源 潜力 评 价 、 产 资源 储 量 利用 现 状 矿

自然资源部通报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

自然资源部通报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

顷 ,地均 『占1定 资源投资 南 l25万元/公 顷 增 长 至 l52.3万 元 /公 顷 , 单 位 GDP消耗新增 建设 用地量 从 l 1.1公顷 ,亿 元 _F降 N9.07公 顷/亿 元 ,单 位 ㈨ 定 资产 投 资消 耗新 增 建设 用 地 量 }}1 1.2公 顷,亿 元 减 少 到0.8公 顷 亿 元 .
的趋势初 步扭转
水 平 ,城 乡用 地 内 部 结 构 持 续 优 保护 和 合理 开 发利 用 自然资 源提 供
为 贯 彻 落 实 “节 约 优 先 ” 战 化 ;建 设 用地 投 入产 出效益 持 续提 科学 指 引 ,促进 实 现 高 质量 发 爬
略 .全 面掌握 城 市上地 利 用状 况 , 升 .经 济 增 长 的 川 地 消 耗 不 断 F 一 是 以 评价 l 作 为基 J?i}I{,命 面持 续
到 46I3人 /平 厅 公 里 , 地 均 GDP南 于 人 口城 镇 化 的 趋 势 得 到 初 步扭
201.1万 元/公 顷 提 高 到 222.2万元 /公 转 ,fH不 区域仍 存在 较 大差 异
2O 阿 土 资 源 2018年9月
与此 同时 , 土地 城 镇 化快 于 人 综 合 评 价体 系 、二 是 实施 差 圳 化政
调 查 评 价 1 作 , 现 已 形 成 包 括 r】城 镇 化 的趋 势 步扭 转 、评 价 采 策 引导 ,促 进 城 乡高 质 靖发 展 .促 2015q ̄ :度 区域 初 始 评 价 、2016年 度 用城 镇 人 与城 镇 1 矿 用地 增 长 弹 进 人地 和 喈发 展 _。是探 索 建 ● 城
切实提 高城 市节 约 集约 用地 水 平 , 降 ;不 同城 市 区域 建设 用地 节 约集 推 进 节 约集 约用 地 ,逐 步建 立 矬全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33—1994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项目及要求、监测和试验资料的整编与分析、地下水水情预报、地下水均衡试验及报告编制等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已经开采地下水或拟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大中城市区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

在大、中型工矿基地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时,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l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l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条件3 总则3.1 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地下水动态监测则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水井、泉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技术要求,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试验与综合研究的工作。

3.2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分为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及在水文地质工2程地质勘查中进行的有限期监测两类。

本规程针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工作而制定。

3.3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明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4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任务3.4.1 在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不同程度开采利用地下水或拟将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城市范围内,布设各级监测网点,以浅层地下水(潜水—微承压水)及作为主要开采段的深层地下水(承压水)为重点,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

3.4.2 在基本查明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区域性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水质污染与恶化、海(咸)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土地沼泽化、地面变形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

3.4.3 在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带和水文地质区域内,根据地下水均衡研究的需要,可建立相应规模和类型的均衡试验场,研究地下水均衡要素及参数。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3.03.31•【文号】水资源[2003]118号•【施行日期】2003.03.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水资源[2003]118号)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面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将贯彻实施情况及时报部。

联系单位:水利部水资源司电话:(010)63202908附件: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水利部二00三年三月三十一日附件: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遏制超采区扩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现就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地下水开发利用形势(一)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区域生态环境的要素。

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开采量以近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到上世纪末,年开采量已超过1000亿立方米。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支持和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由于对地下水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也随之凸现。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已从56个发展到164个;超采区面积从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超采量逐年增加,2000年的超采量已近百亿立方米,累计超采量逾1000亿立方米。

文安5.1级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变化分析

文安5.1级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变化分析
生 5 1 . 地震 ,震 中位置 (8 9 N,16 3 E) 3.0 1 . 0 ,震 源深 度 1. m。地震 发生后 ,震 中 区周 边 的北京 、 93k 天津 、山西 以及 山东济 南 、淄博 、滨 州 、河 北石 家 庄 、保定等大 部分 地 区有 明显震 感 。河 北 文安 县位
志堂等 ,20 ) 0 9 。根 据 国土 资源 部 2 1 00年 5月发布 的 《 国主要 城 市 和 地 区 地 下水 水 情 通 报》 我 ④,
对 重 力 资 料 进 行 了 高 程 校 正 。苏 树 朋 等 ( 09 20 ,
¥收 稿 日期 :2 1 —1 2 . 0 1 0— 4
基金项 目:地震行业科研重点专项 “ 多种地球物理场动态 图像与强震预测试验” (0 0 80 )资助 2 10 0 7
第 3期
梁伟 锋等 :文安 5 1 . 级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变化分析
理 系统针 对 文 霸流 动 重 力 测 网在 地 震 前 后 的多 期
流 动重 力 观 测 资 料 (05 0 20 .3~20 .3) 进 行 了 0 90
统 一标 准 的 处 理 ,并 分 析 了不 同 的 时 间 尺 度 的重 力 变化 ,研 究 文 安 地 震 孕 育 发 生 过 程 中重 力 场 的
震前 后 文 霸 流 动重 力 测 网 的 观 测 结 果 ,讨 论 了 垂
直形 变 和 浅层 地 下 水 位 变 化 引 起 的重 力 改 变 ,并
图 1 文霸 流动 重力测 网图
F g 1 Flw r vt ewo k i e b i. o g a iy n t r n W n a
M . 6 0以上强震 1 9次 。 在强 震 构 造 带 的 河 问 至 宁 河之 间 ,是缺 失 6级 以上地 震最 长 的一 段 ,地 震 能

南通10年枯水期水情通报

南通10年枯水期水情通报

南通市地下水水情报告(二O一O年枯水期)南通市国土资源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二O一O年七月南通市地下水水情报告(二O一O年枯水期)报告编写:单卫华陆美兰梅阿圣审核:姚炳魁邢卫兵提交单位:南通市国土资源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时间:二O一O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监测工作概述 (1)二、Ⅲ承压地下水水位动态 (4)1、南通市Ⅲ承压地下水水位动态 (4)2、南通市区Ⅲ承压地下水水位动态 (6)3、Ⅲ承压地下水水位动态历年变化特征 (8)4、南通市Ⅲ承压地下水水位演变趋势 (8)三、Ⅲ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 (10)四、Ⅲ承压地下水水情 (10)五、结论与建议 (11)前言南通市辖一市六县(市),位于经济上“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铰接地带,是重要的轻纺、机电工业基地,乡镇工业较为发达。

区内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和新近系松散沉积物中。

但目前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因为水质的原因,造成其可使用率低,水资源现状为水质型缺水区。

因此,水质较好的深层地下水成为区内乡镇供水的主要水源,其中埋深180米以下的深层地下水—Ⅲ承压水全区广泛分布,水质较好,目前已形成全区性的首选开采层位,为区内地下水主采层。

区内中东部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大量或过量开采,Ⅲ承压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水位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在不断发展变化,已导致了地面沉降、Ⅲ承压地下淡水水质局部咸化等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切实履行国土资源部门在地质环境监测方面的管理职责,保持基础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延续前几年的主采层地下水监测研究项目的基础上,本年度继续进行辖区内Ⅲ承压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水情报告。

本报告为年度枯水期的水情报告,主要反映2010年枯水期辖区内Ⅲ承压地下水的水位动态特征,以及与往年同期对比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

一、监测工作概述根据南通地区Ⅲ承压地下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目前的开采状况,及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等,本年度枯水期辖区内所布置的水位动态监测点共计为19个(表1),监测点的分布较往年有所减少,主要减少了水位统测点,但基本能控制和反映辖区内Ⅲ承压地下水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本报告中所指水位埋深均为静水位埋深。

水情信息管理制度

水情信息管理制度

水情信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水情信息的管理和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有效防治水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水情信息管理制度适用于国家、地方及各类水利管理单位和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水文监测、水情信息收集、加工和发布等相关工作中应遵守本制度。

三、水情信息采集1. 水情信息采集包括实时水位、流量、水质等监测数据,应当由专门的监测人员负责,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站点的建设应考虑地形、水文条件和水情信息需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4. 水情信息的采集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水情信息处理1. 水情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异常数据的处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加工处理后的水情信息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水情信息发布1. 水情信息的发布应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的原则,及时通报各类水情信息,包括河流水位、流量、洪水预警等信息。

2. 水情信息的发布应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网站、电视、广播、短信等多种形式,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3. 对重大的水情信息,应当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有效处理。

六、水情信息管理1. 对水情信息的管理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对水情信息的使用应遵循合法、科学、便民、服务的原则,依法保护信息的安全和权益。

3. 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水情信息,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保密工作。

七、水情信息监督1. 对水情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等工作应建立监督机制,监督部门应有权利对水情信息进行检查和审核。

2. 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水情信息工作应及时整改,确保水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低水常常发生在哪些地区?

低水常常发生在哪些地区?

低水常常发生在哪些地区?一、华北地区低水常常发生于华北地区,这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

华北地区地势平坦,气候干燥,降水相对较少,尤其是夏季,是华北地区低水的高发季节。

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造成华北地区低水频发。

华北地区低水的严重程度已经对农田灌溉、水源供应等造成了巨大影响。

1. 北京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北京市水资源供应压力持续增大。

加之地下水补给不足、降水量减少等问题,导致了低水现象的频繁发生。

在应对低水问题上,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2. 天津市天津市也是低水的高发地区之一。

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加之气候干燥,降水少,导致天津市频繁出现低水现象。

天津市政府针对低水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二、西北地区低水在西北地区也经常发生,该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市。

西北地区地势高原,气候干旱,降水相对较少,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导致西北地区低水问题日益严重。

西北地区极少有河流,大部分地区依赖地下水和蓄水设施供水,低水现象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生产和生活。

1. 陕西省陕西省是西北地区低水问题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陕西省地势高原,降水稀少,地下水补给不足,加之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导致低水现象频发。

陕西省政府正通过加大水资源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努力缓解低水问题的影响。

2. 甘肃省甘肃省也是低水频发的地区之一。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之地形复杂,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了低水现象的发生。

甘肃省政府正致力于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应对低水问题。

三、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也长期存在低水问题,该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信息网-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二零零九年度)国土资源部二零一零年五月前言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汇总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降落漏斗总体变化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与2008年相比,2009年我国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降落漏斗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态势。

在监测地下水水位的168个城市中,位于华北大部、东北的吉林省、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下水受开采和降雨的影响,较上年地下水水位下降变化区域性差异明显,而东北大部、陕西省和华南少数地区的地下水由于限采和降水增多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以回升为主。

在监测地下水水质的170个城市中,同样是受开采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上年水质呈恶化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

本年度共查明地下水降落漏斗240个,其分布、范围与上年基本一致,但其扩张趋势明显小于上年,主要分布在受地下水开采影响较大的华北、华南地区。

一、地下水水位据168个城市的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分析,本年度与2008年相比,监测区地下水水位波动幅度不大,部分地区受开采和降水的影响,区域水位升降不一,但是总体保持稳定态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和辽宁的地下水开采比较严重,地下水水位下降比较明显。

辽宁少数地区、陕西和云南大部因地下水限采封采的影响,地下水水位呈回升态势。

与2008年相比,151个浅层地下水位监测城市中,本年度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大于0.5米,下同)的城市有15个,如石家庄、衡水、沈阳、辽阳、本溪、营口市盖州、咸阳、青海海西州、温州、襄樊等地。

水位保持基本稳定(升降幅度在0.5米以内,下同)的城市有116个,如北京、天津、保定、邢台、承德、临汾、运城、呼和浩特、鹤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大于0.5米,下同)的城市有20个,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和河北,如遵化、石家庄、通榆、辽源、延吉、吐鲁番、阿图什、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河流域等地。

图1.1 2009年151个主要城市浅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与2008年相比,106个深层地下水位监测城市中,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城市有17个,主要分布在辽宁、上海和西南部分地区,如:沧州、太原、盘锦、营口、咸阳、宝鸡、上海、襄樊、深圳、肇庆等地;水位保持基本稳定的城市有61个,分布于全国各地,如北京、唐山、承德、大同、齐齐哈尔、银川、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地;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城市有28个,主要分布在华北大部、华南部分省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天津、保定、廊坊、绥化、通榆、喀什、奎屯、龙岩、莆田、咸宁、湘潭等地。

图1.2 2009年106个主要城市深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图1.3 2009年主要城市浅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区域分布图1.4 2009年主要城市深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区域分布1. 华北地区据统计,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介于1-75米之间。

与2008年相比,全区地下水位总体呈稳定态势,但水位下降波动较为明显,平均水位变幅在0.5米左右,如北京、天津、秦皇岛、唐山、遵化、迁安、张家口、承德、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廊坊、沧州、衡水、太原、大同;另有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水位以下降为主,如石家庄、保定、太原、赤峰,其水位较上年下降幅度基本大于2.0米,个别地段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其中石家庄的水位下降较为明显,最大降幅为5.66米;同时部分城市的个别地段浅层地下水水位有回升现象,其中,石家庄、遵化、衡水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区域分布较广,衡水最大升幅达5.59米。

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埋深一般介于数米到数百米之间。

全区深层地下水位变化升降不一,大部分城市同时存在水位上升和下降地段,其中,深层地下水位较上年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有北京、天津、张家口、保定、邢台、邯郸、廊坊和衡水,邯郸水位下降最为显著,水位降幅最大降幅达到36米;其他地区如唐山、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集宁等地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保持稳定,但仍有较大面积的地段出现水位下降,与上年相比,水位降幅多在0.5-2米间,个别地段水位有所回升,沧州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最大升幅达9.71米。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多在数米到十几米之间。

与2008年相比,全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不大,总体呈稳定态势,即较上年水位升降幅度多在±0.5米之间,部分城市水位变化以下降为主,如通榆、辽源、延吉、珲春、大连、营口盖州等地,较上年最大下降幅度达11.80米,另有部分城市,如沈阳、辽阳、本溪、盖州等地浅层地下水水位以上升为主,较上年水位变幅多在0.5-2米间。

东北地区深层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在几米到几十米间,与上年相比,除绥化、通榆两地深层地下水水位以下降为主,降幅多小于2米外,其他地区水位总体变化不大,但多数城市的部分地段存在水位下降区,在盘锦和营口两地甚至出现了较上年水位下降大于2米的地区,其最大降幅分别为6.20、6.22米。

另有少数城市的个别地段水位有所回升,如盘锦、营口和大石桥等地,与上年相比,水位升幅多小于2米。

3.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埋藏一般在百米间,部分地段水位埋深较深,如甘肃张掖的最大水位埋深达280米。

与2008年相比,全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稳定态势,但西峰、吐鲁番、阿图什、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奎屯、乌苏和独山子等地浅层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其中吐鲁番、西峰的地下水降幅基本小于2米,其他几个地区的地下水降幅都超过2米,其中昌吉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幅达7.32米。

虽然部分城市的局部地段出现了水位上升,但是仅有咸阳和梅西州两地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上年以上升为主,回升多在幅度0.5-2米间。

西北地区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多在百米之内。

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较浅层地下水明显,与2008年相比,新疆监测区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多小于2米,但是呼图壁、玛纳斯等地水位下降显著,最大降幅度为7.84、5.5米;而陕西监测区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咸阳和宝鸡等地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以上升为主,升幅也普遍在2米之内,其他监测区较上年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则不大,基本保持稳定态势。

4.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0米,且多在几米到十几米间。

与2008年相比,全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波动变化不大,除温州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上年以上升为主,99.5%面积的水位升幅在0.5-2米间外,其他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稳定态势,局部地段出现水位上升现象,与上年相比,温州、赣州和鲁北最大水位最大升幅超过4米,且鲁北平原的最大升幅达到24米。

另有个别地段水位有所下降,如台州、淮北、南昌、赣州、景德镇和鲁北平原,降幅都在0.5—2米以内,其中台州和鲁北平原的水位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1.25米和15.16米。

华东地区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多在几米到百米间。

与2008年相比,全区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总体呈稳定态势,上海、嘉兴、台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有大面积回升,其位回升幅度多以在2米之内,个别地段水位升幅大于2米,最大升幅分别达10.44、9.81、9.45米;仅新罗、连城、涵江、永安四地的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有大面积的下降,较上年下降幅度普遍小于2米。

5. 中南华南地区中南华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普遍较浅,多在不足1米到20余米间。

与2008年相比,全区浅层地下水位基本保持稳定,水位变幅介于±0.5米间,仅在广州市出现了水位下降,与上年相比,除郑州最大水位降幅达10.97米外,其他地段水位降幅均小于2米;而襄樊、海口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呈大面积上升态势,水位升幅普遍介于0.5-2米间,海口个别地段水位最大升幅达3.84米。

中南华南地区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相对较浅,水位埋深总体在几十米内。

区内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变化不大,且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与2008年相比,襄樊、深圳、肇庆等地地下水水位以上升为主,水位上升幅度普遍小于2米,郑州深层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达4.1米;其他地区如郑州、武汉、咸宁、襄樊、湘潭、郴州、广州、茂名等地局部地段地下水水位有所下降,与上年相比最大降幅分别为7.39、7.87米,但水位较上年总体保持稳定。

6.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20米以下。

与2008年相比,区内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总体呈稳定态势,水位升降幅度一般介于±0.5米间,仅楚雄的深层地下水水位以上升为主,与上年相比,水位升幅多小于2米,最大升幅达19.20米,而遵义等地的局部地区存在水位下降现象,最大水位降幅达8.59米。

西南监测区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普遍较浅,多在不足1米到十几米间。

与2008年相比,区内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不大,除昆明、玉溪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以上升为主,最大升幅为4.74米外,其他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普遍介于±0.5米间,保持稳定态势,只有玉溪等地的局部地区水位下降明显,最大降幅达到3.6米。

二、地下水水质据170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区地下水质量状况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质量普遍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

总体来看,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较上年变化不大,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或好转趋势的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呈恶化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呈好转趋势的地区仅有零星分布。

2009年,136个城市2293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呈优良—较好级的监测点有985个,约占43%,水质呈较差—极差级监测点有1308个,约占57%。

在各城市的所有监测点中,优良—较好级水的监测点比例占全部监测点50%以上的城市包括张家口、赤峰、临汾、松原、杭州、萍乡、济源、贵阳、广州、重庆等66个城市;较差—极差级水的监测点比例占全部监测50%以上的城市包括天津、石家庄、乌海、通化、安康、酒泉、喀什、连云港、阜阳、莆田、开封、成都等70个城市。

浅层地下水水质超标指标主要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锰,此外,华东地区和中南东南地区有亚硝酸盐氮超标,中南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有氨氮超标。

与2008年相比,本年度主要监测点地下水质呈恶化趋势的城市13个,分别分布在吉林、辽宁、新疆、甘肃和福建,如通辽、集宁、鸡西、铁岭、武威、金昌、酒泉、合肥等地;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108个,主要分布在全国大部,如天津、石家庄、张家口、郑州、开封、呼和浩特、包头、牡丹江、白城、沈阳、西安、张掖等地;水质呈好转趋势的城市15个,如沧州、齐齐哈尔、鄂尔多斯、辽源、珲春、锦州、平凉、海东、吐鲁番、淮北、蚌埠、龙岩、荆沙、南宁。

2009年99个城市1601个深层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呈优良-较好的监测点有924个,约占58%,水质呈较差—极差级的监测点有677个,约占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