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 测试
一轮复习浙科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取治理措施的步骤应为()①植树种草②人工制造表土③机械平整压实土地.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取治理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由于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很差,特别是养分极其贫瘠,导致植被很难恢复。
因此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就要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
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
考点:生态恢复工程2.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延长食物链,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答案】D【解析】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提高了人类对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不是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农业工程【名师点睛】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020届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
B.植物吸收水中的含磷有机物,降低水中磷的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23.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
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物品
.如图为某一草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请根据阁回答:
(1)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
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结构。
图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浙科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5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靠山的人对山上的林木乱砍滥伐,靠水的人则对水中的生物乱捕滥猎,都对各自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的主要原理是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 D.协调和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我们应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选C。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名师点睛】典例特记:(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物种多样性原理。
(2)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平衡原理。
(3)引种考虑适应环境——协调原理。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整体性原理。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无废弃物农业所遵循的是就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根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原理,物质总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之间循环利用的。
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正确。
在人工林中增加生物的种类,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增强人工林的抵抗力。
C、太湖中水葫芦疯长,破坏水体生态系统,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说法正确。
水葫芦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当地环境适合水葫芦的生长,且缺少天敌,因此水葫芦疯长。
水葫芦的疯长破坏了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说法错误。
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问题,否则容易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因此,这涉及到的是整体性原理。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桑葚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下图)。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修3第5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 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 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答案】B【解析】解 A、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A正确B、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多种原理 B错误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C正确D、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D 正确.故选 B.2.如图表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有蚯蚓和苍蝇等B. 与途径④⑤相比途径③更能体现生态效益C. 途径⑦中沼气的开发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有机废物的沼气发酵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A、蚯蚓、苍蝇属于分解者 A错误B、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更能体现生态效益 B错误C、途径⑦中沼气的开发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正确D、有机废物的沼气发酵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D错误生态农业、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关于“种(种植)、养(养殖)、加(加工)、肥(肥料)、能(沼气)”五环产业并举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下列解读有误的是()A.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建立该生态农业的意义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 五环产业链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C. 在“种、养、加、肥、能”的五环产业中生产者主要存在于“种” 分解者主要存在于“养”D. 五环产业链生态农业打破传统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其主要实行的是循环经济的原则【答案】C【解析】A项建立生态农业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A正确B项该五环产业链遵循的原理有系统整体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 B正确C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种——种植生产者主要存在于“种” 能——沼气分解者主要存在于“能” C错误D项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D正确故选C4.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B.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D. 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答案】A【解析】解 A、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 A错误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充分利用了分解者分解残渣中的有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B正确C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以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可增加经济效益 C正确D、生态工程离不开人的管理人的作用比较突出故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D正确.故选 A.5.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A. 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B. 作物的轮作、套种C. 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D.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解析】解 A、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A属于B、作物轮作、套种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B属于C 、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C不属于D、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利用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D属于.故选 C.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解 A.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和林地中的树木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 A正确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 C错误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正确故选 C7.常规稻作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养蟹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通过取食稻田虫子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与常规稻作相比从生态学角度对稻蟹共作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A. 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B. 使水稻和河蟹之间的能量循环流动C. 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D. 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答案】B【解析】解 A.稻蟹共作模式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B错误C.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 C正确D.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 D正确8.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回收垃圾收集处理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 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 有害垃圾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处理不合理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D. 其他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答案】B【解析】解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A正确B.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可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累 C正确D.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D正确故选 B9.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有4个营养级B.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C. 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D. 除草、治虫的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不占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营养级即作物和家畜作物为第一营养级家畜为第二营养级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合理使用农家肥能促进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故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故选B10.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合理使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_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B. 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C. 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C【解析】A、合理使用农家肥不仅能提供无机盐还能提供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 A正确B、蝇蛆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B 正确C、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并使营养结构更复杂该生态系统能量能多级利用虽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但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增多 C错误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D正确11.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 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C. 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D. 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答案】B【解析】解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A正确B.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 B错误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C正确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D正确故选 B12.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常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这是违背了()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整体性原理.故选 C.13.如图是“果一畜一沼”循环农业模式的简图该模式兼顾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动活跃B. 动物的同化量有呼吸作用散失和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两种去向C. 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果蔬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D. 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答案】A【解析】A、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动活跃 A正确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同化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B错误C、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果蔬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C错误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 D错误14.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将植物分布为两层如图所示并结合照明、通气等技术更好地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据图判断叙述错误的是()A.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 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C.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温度过高以促进藻类的繁殖D. 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A正确B、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B正确C、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使光线不足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 C错误D、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植物净化水体这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D正确15.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结合.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答案】C【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结合16.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 单一种植的樟子松林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C. 生态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D. 生态工程是一种无污染、多效益的工程体系【答案】B【解析】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错误B、单一种植的樟子松林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B正确C、生态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C错误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人工浮床中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 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________”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17.(2)人工浮床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 其中所有的鱼类获得的能量最终主要来源于________17.(3)该小组若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对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有何要求?17.(4)该实验中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________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基本原理17.(5)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污染环境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根系吸收氮、磷, 水华【解析】【答案】群落, 太阳能【解析】【答案】大小、数量和生活状态等相近【解析】【答案】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答案】已受损的生态环境【解析】18.(1)据图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2)图1的①②③中可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的是________18.(3)若图2中b和c分别表示食物链中猪和人同化的能量 e和f分别表示猪和人摄入的其他食物中的能量则猪粪便中的能量存在于图2的________(填字母)中人粪便中的能量存在于图2的________(填字母)中18.(4)该农场中猪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以及饲料和其他食物中的化学能, 分解者, 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解(1)由图1和图2可知生产者(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以及饲料和其他食物中的能量均属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答案】(2)②③【解析】(2)图1中①不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因为沼气池中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是不能被生产者利用的但①可以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②可表示果树中的能量流向猪的过程③可表示人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过程因此只有②③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答案】(3)a和e, d和f【解析】(3)猪的食物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果树一个是投放的饲料猪通过摄入来自果树的食物所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仍然属于果树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因此猪粪便中的能量一部分属于a 猪通过摄入饲料也会产生粪便这部分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 因此猪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和e 同理人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和f【答案】(4)流向分解者和人【解析】(4)猪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最终去向是流向分解者和人19.(1)立体农业模式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立体农业是充分运用群落的________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19.(2)鸭与泥鰍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泥鳅在该生态系统中承担着________的作用水域底泥富含有机物许多地方都有“塘泥肥田秋谷满仓”的说法请运用物质循环的知识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________19.(3)经测算鸭所摄取的杂草、害虫、绿萍中的能量远大于鸭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19.(4)该种养模式通过对农田有机垃圾的废物资源化使能量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请根据以上信息举例说明________【答案】群落, 空间结构(和资源)【解析】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共同组成群落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知【答案】竞争、捕食, 消费者、分解者, 塘泥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作用下转变为水稻需要的无机物【解析】鸭能捕食泥鳅同时鸭和泥鳅还都以绿萍为食、捕食因此为消费者塘泥肥田供植物利用【答案】鸭所摄取的能量一部分在粪便中传递给分解者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解析】鸭所摄取的杂草、害虫是因为鸭所摄取的能量一部分在粪便中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被人类所利用【解析】该种养模式通过对农田有机垃圾的废物资源化使能量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鸭粪便中的能量流入泥鳅20.(1)该生态工程设计将猪圈养在温室内的目的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为猪提供________ 温室给猪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________环境20.(2)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都可以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________ 沼气池中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20.(3)在农村农作物秸秆大多被燃烧为了避免燃烧产生的________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提倡“无废弃物农业” 该模式遵循了________原理20.(4)该生态工程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1)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__营养级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和底泥中所有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能21.(2)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21.(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理21.(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1)一, 群落, 生产者, 太阳【解析】解(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在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答案】(2)无氧和有氧(或细胞)【解析】(2)微生物通过无氧和有氧(或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答案】(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解析】(3)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则、物种多样性原则、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答案】(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解析】(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020届浙科版生态系统单元测试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0%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的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它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曲线③表明,在(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
【答案】(1)微囊藻在利用光照、增加后减少落利用__________的能力。
(5)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
【答案】(1)B、C、D、E、F F (2)a (3)数量都将减少(4)阳光等资源(5)10 0【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知,E是生产者,B、D、F是消费者,A是大气,C是分解者,所以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a期,此时种群数量最多。
(3)因为生产者是白化苗,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容易大批死亡,所以相当于生产者减少,故F、D均减少。
(4)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5)1-1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年到20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第五章 生态工程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练习题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第五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练习题五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
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C、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性原理D、“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中,往往将蔬菜棚与猪圈连通起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取治理措施的步骤应为( )①植树种草②人工制造表土③机械平整压实土地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了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生活在日本的一种金龟甲虫,进入美国后,在美国比在日本危害更为严重,其原因是( )A、植物较多B、雨量充沛C、天敌较少D、环境无污染【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C、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西部生态问题中最本质、最突出的矛盾是( )A、植被减少B、地力减退D、光、热等资源缺乏【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目的的措施是( )A、生态与社会习惯相结合B、生态与法律制度相结合C、生态与经济相结合D、经济与法规相结合【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相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多于生物固定的氮素【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此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改善生态环境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开展生态旅游【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解析】:第15题【填空题】回答下列问题:(1)若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突变体,应用物理诱变或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______(填相应结构).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2)SRY﹣PCR是对移植前的人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的技术,需从被测胚胎的______中取出几个细胞,以Y染色体上SRY基因(性别决定基因)的一段序列作引物,用被测胚胎DNA作模板进行PCR扩增.如果某早期胚胎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判断该胚胎发育成的个体性别是______.(3)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引发了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______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了激烈的争论.(4)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了试管婴儿技术,而2002年,英国一对夫妇通过设计试管婴儿,利用新生儿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挽救患地中海贫血症的男孩.这两项技术的区别是设计试管婴儿技术______ .(5)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______、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及______.【答案】:【解析】:。
2020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B.①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⑥⑦【答案】B【解析】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①正确;包含次级消费者在内的各级消费者均为异养型生物,②④错误;分解者属于腐生生物,③正确;草食动物属于异养生物,⑤正确;自养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⑥正确;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⑦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点睛】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与分解者均为异养生物,且分解者为腐生生物。
2.一枝黄花传到一些地区,长势疯狂,成了这些地区的绿色灾难,一枝黄花泛滥的原因不包括A.这些地区气候适合一枝黄花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答案】D【解析】在自然状态下,对于一枝黄花来说,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而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来【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A错误;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不是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B错误;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一般比上一营养级的少,C错误;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而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是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一营养级生物本身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而最终被分解者利用。
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2
生态工程学校: 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此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改善生态环境 B .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 D .开展生态旅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西部大开发,环保先行”,所以在此战略中提出了“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重要内容,A正确。
考点:生态环境的保护2.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
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 .物种多样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 .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珊瑚虫与藻类共生,组成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而不是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因为土壤有机肥料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须通过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作物才能吸收利用,比如纤维素必须通过纤维素酶降解成糖,粗蛋白降解成氨基酸等等,C错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2020届浙科版人类与环境 单 元测试
A.1.875倍【答案】(1)就地保护标志重捕法(2)2200(1+m)n(3)行为基因频率(定向)(4)小鱼、泥鳅、朱鹮18呼吸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调查朱鹮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2)对朱鹮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2200×(1+m);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2200×(1+m)n。
(3)通过试题分析可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浮游动物、小鱼、泥鳅,若有750kg浮游植物,朱鹮获取能量最多时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且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则朱鹮获取能量为750×20%×20%=30kg.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属于自然选择,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特效药,图1表示青蒿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青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3表示青蒿田中能量流动简图。
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解析】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
浙科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1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所谓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协调主要是指生物要适应环境,因此引种时要注意引种的生物是否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不能盲目引种或栽种,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A【解析】生态工程也需要消耗环境资源,所以A错。
3.(多选题)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光开始B.该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等原理C.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D.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答案】A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光能开始,A错误。
在生态农业中,延长食物链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会因此升高或降低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4.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从我国传统农业的“无废弃物”模式中可借鉴的是( ) A.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B.能量的单向流动C.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 D.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答案】A【解析】无废弃物”模式就是要变废为宝,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选A。
5.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第五章 生态工程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练习题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第五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练习题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答案】:第3题【单选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主要包括(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那个典型实例最能体现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A、三北防护林在个别地区成为“不毛之地”B、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无废弃物农业C、林业工程建设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等影响力D、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了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A、协调与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6
生态工程学校: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A【解析】生态工程也需要消耗环境资源,所以A错。
2•(多选题)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光开始B.该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等原理C.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D.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答案】A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光能开始,A错误。
在生态农业中,延长食物链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会因此升高或降低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3•下图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B.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C.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D.塘泥施入农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答案】AB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该生态系统属于生态农业,由于充分利用动物粪便和秸秆中的能量,遵循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故A正确;生产者有作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故B正确;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不能提供能量,故C错误;塘泥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供应,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020届浙科版 人类与环境 单元测 试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
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A.飞翔行为B.鸣叫声音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答案】B【解析】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
2.下列关于蓝藻现身巢湖的说法,错误的是()A.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C.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NP较多,造成蓝藻疯狂生长,使其他藻类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腐烂,使水质变坏,造成水生生物死亡,而影响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C叙述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下列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差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差C.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一般比森林生态系统多D.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高【答案】A【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由于成分繁多,结构复杂,故生产力较草原生态系统高,抵抗力稳定性大,但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4.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长江白鳍豚科考调查小组”在从宜昌至上海的1700公里行程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由此可见我国牛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牛物多样性做法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引进物种B.为保护草原,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华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保护,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泛滥成灾,应引入其天敌【答案】C【解析】盲目引进物种,势必威胁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不能人为破坏食物链的某个营养级,引起生态平衡失调,要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3
生态工程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60 分)1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 ,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 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B •协调与平衡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 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 B 。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再生程序B. 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整体性原理C. 在植树造林中要特别注意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与物种多样性原理D. 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答案】 BC【解析】试题分析: 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但能量不能循 环利用,故A 错误。
城市环境治理中,应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体 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故 B 正确。
在植树造林要注意协调与平衡,如果与当地环境不适应会导致死亡, 也应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否则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低,故C 正确。
我国的生态工程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 益的结合,故 D 错误。
因此选 BG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3. 下列实例与其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 合理放牧——协调与平衡B.C. 农作物合理密植——物种多样性原理D. 【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合理放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 原理,故B 错误;农作物合理密植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C 错误;无废弃物农业体 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故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B.自然保护区内任意引入外来物种C.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D.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故A错误;自然保护区要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生态入侵,故B错误;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故C正确;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适量捕捞海洋鱼类,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答案】D【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A项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 项正确;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C项正确;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
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的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材料1 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
材料2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
材料3 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
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
上述材料依据下列哪些生态工程原理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物种多样性原理③协调与平衡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⑤系统整体性原理⑥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A.①⑤④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1、实施沼气工程,主要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即①;材料2、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即“1+1>2”,主要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系统整体性原理,即⑤。
材料3、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
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
说明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所依据的是整体性原理,即④,故选A。
5.城市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回收处理,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详解】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这说明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要求学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下列叙述中符合生态经济的有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④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答案】D【解析】生态经济是循环经济,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符合这一原则;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不符合生态经济。
7.下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沼气池建设是该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之一,能量可随沼气使用而流入人体内B.该生态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原理C.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生态园中的各生物要保持合理的数量比例D.该生态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BCD【解析】试题分析:生态农业园的建设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所以B、C、D都正确。
A选项中沼气中的能量通过燃烧释放而散失,不能再流入人体内,所以A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8.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总结出了“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即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等,针对不同地形采取不同措施,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协调与平衡【答案】D【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九子登科”中,对山顶、山腰、荒地、沟底等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D。
9.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其原理是:生活污水先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逐级跌落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见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协同作用是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B.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C.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D.上述工艺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答案】ABCD【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协同作用,A正确;B、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B正确;C、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C正确;D、上述工艺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D正确.所以ABCD选项是正确的.【考点定位】生态工程【名师点睛】分析图示可以看出,生活污水先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逐级跌落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最后水从人工湿地流出.10.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示意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合理使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B.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C.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C【解析】合理施用农家肥后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既增加了肥力又给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A正确。
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
该生态系统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增加了,C错误。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只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未提高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正确。
11.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沙尘暴频发是人类对草原的破坏,土地沙漠化造成的,A属于“牧童经济”,不符合题意;B.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引起的,与人为因素作用无关,B不属于“牧童经济”,符合题意;C.温室效应是人类大量燃烧化学燃料造成的,导致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受到破坏,C属于“牧童经济”,不符合题意;D.湿地物种减少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生物不适应环境而死亡,D属于“牧童经济”,不符合题意。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2.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反复利用和全球性循环利用的特点,A错误;协调与平衡原理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主要考虑环境容纳量,B错误;物种多样性原理指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成正比,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C正确;整体性原理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为有机整体,D错误。
13.在单一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农场,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
下图是该生态农场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单一农田生态系统强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答案】D【解析】该生态系统比单一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A正确;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粪便、塘泥作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丰收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