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1节 电离平衡 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节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少数有机物、H2O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有机物、NH3注:(1)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例如:铜、氯化钠水溶液(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例如: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水溶液(3)非电解质不导电,不导电的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例如:氢气(4)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
例如:NH3、SO2、CO2(二)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2)特点:完全电离,只有离子,无分子,不可逆,电离方程式用“=”连接(3)类别:强酸:HCl 、H2SO4、HNO3、HBr、HI、HClO4强碱:NaOH、KOH、Ca(OH)2、Ba(OH)2大部分盐(包括难溶盐)、活泼金属氧化物2、弱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够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特点:不完全电离,既有分子又有离子,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连接(3)类别:弱酸、弱碱、水、极少的盐(醋酸铅Pb(CH3COO)2、HgCl2)注: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与溶液的导电性无必然联系②电解质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性越强(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客观事实2、书写:①强电解质:“=”、弱电解质:“”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③两性氢氧化物:Al3++3OH-Al(OH)3H++AlO2-+H2O碱式酸式④强酸酸式盐的电离:NaHSO4=Na++H++SO42-(水中)NaHSO4=Na++HSO4-(熔融状态)⑤弱酸酸式盐的电离:NaHCO3= Na++HCO3-HCO3-H++CO32-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叫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二)特征:逆、等、动、定、变逆——可逆过程等——v电离=v结合动——动态平衡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变——条件变、平衡动(三)影响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1)温度: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的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2)浓度:①加水稀释→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但离子浓度减小②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离程度减小③加入同浓度的弱电解质溶液→平衡不移动→各微粒浓度不变、电离程度不变④加入其它试剂,减小或增大弱电解质电离出的某离子的浓度,可促进或抑制电离(四)举例:以醋酸电离为例:CH3COOH(aq)CH3COO-(aq)+H+(aq) ΔH>0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电离程度n(H+) c(H+) c(CH3COO-)导电能力加水稀释正向增大增大减小减小减弱加入少量冰醋酸正向减小增大增大增大增强通入HCl(g) 逆向减小增大增大减小增强加入NaOH(s) 正向增大减小减小增大增强加入镁粉正向增大减小减小增大增强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强加入CH3COONa(s)逆向减小减小减小增大增强加入NaCl(s) 不移动不变不变不变不变增强三、电离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幂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 第一节 铁盐PPT完美课件(共31张)

2. 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如:2Fe2++Cl2===2Fe3++2Cl-, Zn+Fe2+===Zn2++Fe FeO+CO === Fe+CO2。
3.Fe3+具有较强氧化性,可被还原为Fe2+或Fe
如:2Fe3++Cu===2Fe2++Cu2+, Fe2O3+3CO2Fe+3CO2, Fe2O3+2Al2Fe+Al2O3。
(1)Fe3+离子的检验
硫氰化钾
向FeCl3和FeCl2溶液中分别加入KSCN溶液
FeCl3溶液 FeCl2溶液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溶液颜色无变化
Fe3+ + 3SCN- = Fe(SCN)3
黄色
血红色
交流和讨论: 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
1、观察溶液颜色 黄色、浅绿色
2.利用Fe2+、Fe3+的检验及
3.能说明Fe2+、Fe3+的检验及其 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
之间的相互转化。Βιβλιοθήκη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素养水
4.能说明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平。
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但是现榨的苹果 汁在空气中会慢慢的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为什 么呢?
3、铁盐和亚铁盐
实验:在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溶液中分别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4)Fe2+盐溶液的配制与保存:加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阅读:资料卡片——铜盐
图 3-21 出土的古代铜制品上往往覆盖着一层铜绿 [主要成分Cu2(OH)2CO3]
学以致用: 1、设计实验方案,判断“速力菲”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试剂:补血片剂溶液(久置、新制),KSCN溶液。
拓展知识:检验Fe2+的注意事项
密封包装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 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知识拓展:a: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不能,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b: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应,还是先和HCl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铝》课件

五、铝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铝热反应
高温 2Al+Fe2O3==2Fe+Al2O3
高温 4Al+3MnO2==3Mn+2Al2O3
实质:利用Al的强还原性。 能置换出比铝不活沷的金属。
铝热反应
1.概念:铝粉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2O3、 Fe3O4、Cr2O3、V2O5、WO3等)粉末在高温条件下 生成氧化铝和金属单质并放出大量热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2Al+6HCl = 2AlCl3+3H2↑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NaAlO2 = Na+ + AlO2-
偏铝酸钠
偏铝酸钠,盐类,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2Al+2OH-+2H2O=AlO2-+3H2↑
铝的特殊性:既能跟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2,又能
总结归纳
金属与酸的反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常温下与非氧化性 氧化性酸 反应但无 酸反应产生H2 H2产生 Pt Au
王水
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3-4
实验现象: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有气 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 蓝色火焰。
跟强碱溶液[KOH、Ba(OH)2、Ca(OH)2等]反应产生H2。
练习2:把2.7克铝放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铝完全反 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 (2)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解: Al的摩尔质量是27g/mol.
n(Al)= m(Al) M(Al) 2.7g = =0.1mol 27g/mol 2NaAlO2 + 3H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4Na + O_{2}=2Na_{2}O,氧化钠为白色固体。
- 加热时:2Na+O_{2}{}{=!=!=}Na_{2}O_{2},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 铝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4Al + 3O_{2}=2Al_{2}O_{3}。
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 + 2H_{2}O = 2NaOH+H_{2}↑。
- 现象:“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游(有气体生成)、响(反应剧烈)、红(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 铁与水蒸气反应- 化学方程式:3Fe + 4H_{2}O(g){高温}{=!=!=}Fe_{3}O_{4}+4H_{2}。
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2Al+2NaOH + 2H_{2}O=2NaAlO_{2}+3H_{2}↑。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 氧化物-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Na_{2}O)- 属于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_{2}O + H_{2}O = 2NaOH;与酸反应:Na_{2}O+2HCl = 2NaCl + H_{2}O。
- 过氧化钠(Na_{2}O_{2})- 与水反应:2Na_{2}O_{2}+2H_{2}O = 4NaOH+O_{2}↑。
- 与二氧化碳反应:2Na_{2}O_{2}+2CO_{2}=2Na_{2}CO_{3}+O_{2},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 氧化铝(Al_{2}O_{3})-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Al_{2}O_{3}+6HCl = 2AlCl_{3}+3H_{2}O,又能与碱反应:Al_{2}O_{3}+2NaOH = 2NaAlO_{2}+H_{2}O。
(完整)化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及方程式1.金属钠(1)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它的密度比水要小,钠很软,熔沸点低,(2)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2.钠放置在空气中先变暗,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白色的氧化钠,再变潮湿是因为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最后形成白色粉末是碳酸钠,3.反应,过氧化2mol4钠失火用干燥沙土盖风化是化学变化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可用1.与CaCl2 反应有无沉淀2.与酸反应剧烈程度3 碱性强弱4 稳定性2.碳酸钠与盐酸互滴时现象不同,碳酸钠滴到盐酸中马上有气泡,盐酸滴到碳酸钠中刚开始无现象,后有气泡3 除杂:Na2CO3固体(NaHCO3)加热;Na2CO3溶液(NaHCO3)适量NaOHNaHCO3溶液(Na2CO3)足量CO22 2 1. Al 3+和 OH -互滴现象不同:OH -滴到 Al 3+中先沉淀后澄清;Al 3+到 OH -中先澄清后沉淀Al 3++3 OH -=Al(OH)3 ↓ Al(OH)3 + OH - = AlO -2+2 H 2OAl 3++4OH -= AlO - +2 H O 2. NaAlO 2 和盐酸-互滴现象不同:盐酸滴到 NaAlO2 中先沉淀后澄清; NaAlO 2 滴到盐酸中先澄清后沉淀AlO -+H ++H O=Al(OH) ↓ Al(OH) + 3H + = Al 3+ + 3H O .AlO -+4H + = Al 3+ + 2H O22332222. 实验室制取 Al(OH)3 碱须用氨水3.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碱反应,碱必须是强碱4.明矾的化学式 KAl(SO 4)2·12 H 2O,可做净水剂原因是Al 3+ + 3 H 2O = Al(OH)3( 胶 体 )+ 3H +5.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是物理变化;钠的焰色是黄色,钾的焰色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实验中用盐酸洗铂丝;实验步骤:烧,蘸,烧,洗33△3 3点燃2422 23 31制备Fe(OH)2注意:亚铁盐溶液必须新制,保证无氧氛围2铁盐可做净水剂原因是Fe3与水反应形成Fe(OH)胶体:Fe3++3 H2O =Fe(OH)3(胶体)+3H+3.合金的硬度一般高于各成分金属,熔点一般低于各成分金属;铁合金可分为生铁和钢第三章化学反应归纳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O2Na2O2钠块在空气中变暗4Na+O2=2Na2O2 、2Na +2H2O =2 NaOH +H2↑2Na +2H2O =2Na++2OH-+H2↑3 、2Na2O2+2H2O =4NaOH +O2↑2Na2O2+2H2O =4Na++4OH -+O2↑Na2O+H2O=2NaOH4、2Na2O2+2CO2=2Na2CO3+O2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Na2CO3+2HCl =2NaCl +H2O+CO2↑CO 2-+2H+=H2O+CO2↑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Na2CO3+HCl =NaHCO3+NaCl CO 2-+H+=HCO -NaHCO3+HCl=NaCl+H2O+CO2↑HCO -+H+=H2O +CO2↑6、2NaHCO3Na2CO3+H2O +CO2↑7 、NaHCO3+NaOH = Na2CO3+H2O HCO -+OH -=H2O +CO 2-8.Na2CO3+H2O+CO2 = 2NaHCO39.2NaHCO3+Ca(OH)2====CaCO3 + 2H2O+Na2CO3NaHCO3+Ca(OH)2====CaCO3+H2O+NaOH10.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1、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4Al +3O22Al2O32. 2Al +6HCl =2AlCl3+3H2↑2Al +6H+=2Al3++3H2↑3. 2Al+2NaOH +2H2O =2NaAlO2+3H2↑2Al +2OH -+2H2O =2AlO -+23H2↑4.Al2O3+2NaOH 2NaAlO2+H2O Al2O3+2OH -=2AlO -+H2O5.Al2(SO4)3+6NH3·H2O=2Al(OH)3↓+(NH4)2SO4Al3++3 NH3·H2O =Al(OH)3↓+3NH +6.Al(OH)3+3HCl =AlCl3+3H2O Al(OH)3+3H+=Al3++3H2O7.Al(OH)3+NaOH NaAlO2+2 H2O Al(OH)3+OH-=AlO -+2 H O8 2Al(OH)3=Al2O3+3H2O9.Al3++3 H2O =Al(OH)3( 胶体)+3H+11.Al3++3 OH-=Al(OH)3↓Al(OH)3+OH-=AlO -+2 H2OAl3++4OH-= AlO -+2 H O2 212.AlO2-+H++H2O=Al(OH)3↓Al(OH)3+3H+=Al3++3H2O.AlO2-+4H+ = Al3++2H2O13.2AlO2-+CO2+3H2O=2 Al(OH)3+ CO32-1. 高温下铁与水反应3Fe +高温4H2O(g) Fe3O4+4H22. 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 =FeCl2+H2↑Fe +2H+=Fe2++H2↑3.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Fe2O3+6HCl =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4.Fe3O4+8H+=Fe2++2Fe3++4H2O5.Fe2O3+3CO=2Fe+3CO26.FeCl3+3NaOH =Fe(OH)3↓+3NaCl Fe3++3OH -=Fe(OH)3↓7.FeCl2+2NaOH =Fe(OH)2↓+2NaCl Fe2++2OH -=Fe(OH)2↓8.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4Fe (OH)2+O2+2H2O =4Fe (OH)39.Fe(OH)2+2HCl=FeCl2+2H2O10.Fe(OH)3+3HCl=FeCl3+3H2O11.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 Fe2++Cl2=2 Fe3++2Cl-12.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 =3FeCl22Fe3++Fe =3Fe2+13.2Fe3++Cu=2Fe2++ Cu2+14.3SCN- + Fe3+=Fe(SCN)3“”“”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高中化学 必修一讲义: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2.掌握原子的构成,深刻理解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元素、同位素、核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正确判断同位素。
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A Z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4.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
核素的种类与原子种类相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原子学说万物由间断的、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1.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解析:选D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件(共15张PPT)

(5)溶液变红
生成了碱性物质
钠的保存
为什么要保存在煤 油(或石蜡油)中?
不和煤油反应,密度比煤 油大,能隔绝空气和水。
钠着火时,应如何灭火?
用沙土 扑灭
1.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 的现象。
钠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 + 2H+ = 2Na+ + H2↑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烈火英雄向秀丽
50年代末,我国出了个女英雄向 秀丽。一天她所在的工厂不慎失火。 从火海中冲出的向秀丽突然想到车间 还有很多钠,而这时救火车已经来了, 但她还是毅然冲进火海抢救钠。最后 钠全部抢救出来了,而她却由于重度
烧伤,壮烈牺牲了。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科学探究实验3-3: 钠与水的反应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3时2分21.11.915:02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3时2分39秒15:02:399 November 2021
观察点
钠所在的位置 钠球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 响声 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金属钠与水(加了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件 共51张 精品

练习: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 化学方程式为:
6Na + 2FeCl3 + 6H2O = 2Fe(OH)3 + 6NaCl + 3H2
离子方程式为:
6Na + 2Fe3+ + 6H2O = 2Fe(OH)3 + 6Na+ + 3H2
2、其他金属与水反应
铁与水蒸气高温反应:
实质:2Na+2H+=2Na++H2↑
拓展:
1.钠与酸溶液反应,钠先与酸反应。若钠过量。 则继续与水反应,因为酸中H+浓度远远大于水的 H+浓度,所以钠与酸反应要比水反应剧烈,甚至 可能燃烧或者轻微爆炸。
2.钠与碱反应,实质是钠与水反应。
[思考1] 根据钠易与O2、H2O反应, 钠应如何保存?
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性质: 两性氢氧化物(与酸或与碱反应生成 了盐和水);吸附性;受热易分解。
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用途: 作胃药使用
三、盐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溶解性,水溶液的碱性 原因:CO32-和HCO3-离子的水解的结果 2)热稳定性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8、氧化铜呈黑色,可作为制造铜盐的原料。 氧化亚铜呈红色,可作为制造玻璃、搪瓷 的红色颜料。
二、氢氧化物
1、通性:
①少数易溶于水或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 性
②多数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物 和水
③少数能直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水
化学必修1第三章课件

溶液变红色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 水的晶体,溶液的 碱性比NaHCO3强
(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① 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
② NaHCO3不稳定,受热可分解
现象: 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Na2CO3+H2O+CO2
①与酸反应 Fe(OH)2+2HCl=FeCl2+2H2O ② 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Fe(OH)2+O2+2H2O=4Fe(OH)3
(还原剂) (氧化剂)
2.氢氧化铝
(1)氢氧化铝的制备 实验:向0.5mol\L的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 现象: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Al2(SO4)3+6NH3•H2O=2Al(OH)3 +3(NH4)2SO4 白色胶状的氢氧化铝 难溶于水,能凝聚水中 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 素
实验3:加热铝箔
现象:铝箔熔化,表面 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 滴落,好象有一层膜兜着 为什么呢?
因为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保护 了铝。构有膜的氧化铝(Al2O3)的 熔点很高,没有熔化,包在外面 使熔化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实 验 4: 用砂纸打磨铝箔,除去氧化膜后,
再加热至熔化
现 象: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
1.与氧气反应
常温 4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2.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点燃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铁不能与冷、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 蒸气反应?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使还原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课件ppt

要点归纳 常见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名称 组成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铝合 金
强度和硬度都 含有10%~ 比纯铝和纯镁 30%的镁 大 含铜4%、 镁0.5%、 锰0.5%、 硅0.7% 强度和硬度都 比纯铝大
火箭、飞机、 轮船等制造业
硬铝
火箭、飞机、 轮船等制造业
名称
解析: 选D. A中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金属 性质的总和, A错. B项中铝热剂是铝与某些金 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不是合金, B错; C项中镁 粉和铝粉简单的混合不是合金, C错.
要点2
常见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探究导引 2
生铁和钢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将生铁冶
炼成钢? 提示: 生铁和钢的本质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 铁的含碳量比钢高. 炼钢是在高温条件下, 用 氧化剂把生铁中过多的碳和杂质氧化除去的 过程.
最新人教版必修+选修+复习课件
高中化学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课程标准导航 1.了解合金的定义及特点. 2.认识纯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知 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3.了解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组成、性能 和用途.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一、认识合金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 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二、使用合金 1.铁合金
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1)一般情况下, 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更坚 固. (2)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3)一般来说, 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金属性 质的总和. 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
的性能.
(4)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 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 2.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能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 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更坚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焰色反应课件

焰色反应的实验一般要用一个物体做被灼烧 物质的载体。
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都能发生焰色反应。
03 焰色反应实验演示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感谢您nload to watch
焰色反应
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焰色反应的本质 02 焰色反应基本介绍 03 焰色反应实验演示
当基态原01子的焰电色子反吸应的收本能质量后,电子会跃迁
到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激发态原子不 稳定,电子又会跃迁回到较低能级,并释放 出能量。不同的原子释放不同的能量,表现 出不同的 。
“焰色反0应2 ”焰不色是反化应学基本变介化绍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试卷讲义 第3章 第3节 第3课时 盐类水解的应用及广义水解

第3课时盐类水解的应用及广义水解[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化学实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能够对盐类水解的知识进行拓展迁移,解决类盐水解问题。
一、盐类水解的应用1.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除锈剂NH4Cl溶液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时的除锈剂,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n2++2H2O Zn(OH)2+2H+热纯碱去污能力强加热,促进Na2CO3的水解,使c(OH-)增大,去污能力增强3.盐溶液蒸干灼烧后所得产物的判断(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aq)蒸干得CuSO4(s)。
(2)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到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蒸干得Al(OH)3,灼烧得Al2O3。
(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原物质蒸干灼烧后固体物质Ca(HCO3)2CaCO3或CaONaHCO3Na2CO3KMnO4K2MnO4和MnO2NH4Cl 分解为NH3和HCl,无固体物质存在(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
如Na2SO3(aq)蒸干得Na2SO4(s)。
(1)盐溶液都可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2)由于CH3COO-和NH+4相互促进水解,所以没有CH3COONH4溶液()(3)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与NaOH溶液混合,恰好呈中性()1.实验室中如何用FeCl3晶体配制FeCl3溶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CO3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储存,还有哪些试剂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Cu2+、Fe2+、Fe3+完全水解时,溶液的pH分别为6.4、9.6、3.7。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复习知识点PPT课件

• •
• A.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 B. NaOH的浓度为0.5 mol/L
• C.在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
• D.图中线段比例oa:ab = 5 : 1
2021
17
四、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 Fe3O4 8
2 Fe
FeCl2 3 FeSO4 7
1 0
Fe(OH)2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复习课
一、金属的性质:
1.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含量:
氧
钾 镁
硅 钠钙 铁 铝
大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 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绝大多数为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2021
2
3、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金属
Na
Al
Fe
Cu
原子失电子趋势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a.观察颜色: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b.加碱液: Fe2 + 2OH = Fe(OH)2 (白色絮状沉淀) [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c.将Fe2转化为Fe3检验:
2Fe2++Cl2=2Fe3++2Cl-(红色溶液) Fe3 +3SCN=Fe(SCN)3 方法:
应先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无色, 然后向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有Fe2+存在。
2021
32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需 要从方程式中提炼出某些关系.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得如下关系: 4HCl~Cl2.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的知识点主要围绕原子结构展开。
以下是对这一章内容
的总结: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 电子:负电荷,存在于原子的电子壳层中。
- 质子: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中。
- 中子:电中性,存在于原子核中。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量集中于原子核中心。
2. 原子质量与原子序数
- 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序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是元素的质子数。
-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元素。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形成
的一种呈周期性变化的有序表格。
-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表示原子壳层的数量。
- 主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变化的元素性质、主族元素和等电子
原则。
4. 原子的能层与电子排布
- 原子能层:按能量大小排列的电子轨道组成的一组层级,分
为K层、L层、M层等。
- 壳层电子数:不同能层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目。
- 电子排布原则:包括(A)能级顺序原则、(B)奇偶顺序原则和(C)充满原则。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第三章内容的基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2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基础知识讲义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一、水的电离(一)水的电离1、电离方程式:H2O H++OH-或H2O+H2O H3O ++OH-2、特点:(1)极难电离(2)可逆过程,吸热(3)25℃,水中的c(H+)=c(OH-)=1.0×10-7mol/L(4)由水电离出的H+与OH-浓度相等,即c(H+)水=c(OH-)水3、影响因素:(1)促进:①升温②加活泼金属③加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即能水解的盐)④电解(2)抑制:①降温②加酸或碱③加强酸酸式盐(二)水的离子积1、定义:当水的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产物H+和OH-浓度之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 w表示。
2、表达式:K w=c(H+)·c(OH-)说明:①c(H+)和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的H+、OH-的总物质的量浓度②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酸溶液中:K w= c(H+)酸·c(OH-)水碱溶液中:K w= c(H+)水·c(OH-)碱盐溶液中:K w= c(H+)水·c(OH-)水③不同溶液中的c(H+)、c(OH-)可能不同,但任何溶液中的c(H+)水=c(OH-)水④25℃时,水中的c(H+)=c(OH-)=1.0×10-7mol/L,K w=1.0×10-14100℃时,水中的c(H+)=c(OH-)≈1.0×10-6mol/L,K w=1.0×10-12⑤K w有单位,其单位为mol2·L-2,因其复杂通常省略⑥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w增大,水更易电离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一)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看c(H+)与c(OH-)的相对大小当c(H+)=c(OH-)时,为中性;当c(H+)>c(OH-)时,为酸性;当c(H+)<c(OH-)时,为碱性(二)酸性强弱的判断溶液中酸性的强弱:c(H+)越大,酸性越强酸的酸性强弱:看酸电离出的H+的难易,越容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三)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当c(H+)或c(OH-)大于或等于1mol/L时,用c(H+)或c(OH-)直接表示当c(H+)或c(OH-)小于1mol/L时,用pH表示(四)pH1、定义:用c(H+)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2、适用范围:稀溶液3、表达式:pH=-lgc(H+) 或c(H+)=1.0×10-pH mol/L4、意义:pH↑→碱性增强,pH↓→酸性增强5、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K W 注:在分析c(H )、pH 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时,要注意溶液的温度(五)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1、用pH 试纸测定(1)pH 试纸的制作:是将试纸用多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溶液浸透,经晾干制成的,pH 试纸一般呈黄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重点及难点:1.掌握钠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及性质2.掌握“铁三角”、“铝三角”的相互转化及定量关系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绝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或“游离”)态形式存在;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是,其次是;金属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是: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金属具有的化学性质有:与非金属反应(举例写出反应式,下同);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注意: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较(“多”或“少”),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或“失去”),所以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或“还原”,下同)性,作为剂。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①钠的物理性质:钠是色,很(“软”或“硬”),密度比水(“大”或“小”,下同)比煤油,熔点较(“高”或“低”)。
②与氧气反应: Na + O2 = ; Na + O2(火焰呈色)③钠的保存:钠保存在中;原因是;取用钠的方法是。
(2)其它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铁在空气中会在其表面生成疏松的氧化物,而镁和铝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因而镁和铝具有性。
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位于氢前的金属遇酸时,能置换酸中的氢。
(2)钠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注意:①钠着火燃烧时,不得用水和CO2灭火,应用扑灭。
②钠遇水溶液,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溶质反应。
(3)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思考:等质量的铝与足量酸或强碱反应,产生的H2(“前者多”、“后者多”或“一样多”)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钠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3)焰色反应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因而焰色反应是(“元素”、“化合物”或“单质”)性质,是(“物理”或“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的操作为:洗涤(用盐酸洗铂丝)、灼烧(同原色)、蘸取、灼烧、观察。
钠火焰呈色,钾火焰呈色;观察钾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的目的是。
2.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 Al2O3是色,(“易”或“难”)熔固体,因而它可作材料。
Al2O3还可作制取的原料。
Al2O3既溶于酸又溶于强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因而Al2O3是氧化物。
(2)氢氧化铝 Al(OH)3是一种色胶状物质,溶于水,但它能水中悬浮物质和色素。
制备:常用溶液和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性质:Al(OH)3既溶于酸又溶于强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因而Al(OH)3是氢氧化物;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Al(OH)3具有性。
思考:①制备Al(OH)3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②Al(OH)3为什么能作胃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3.铁的重要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2)铁的氢氧化物(3)铁盐和亚铁盐①Fe3+的检验②Fe3+的氧化性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Cl3溶液与铁粉:Fe2(SO4)3溶液与铜粉:FeCl2溶液与氯水:Fe等还原剂结论:Fe3+ Fe2+Cl2等氧化剂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 和 。
1.常见合金的重要作用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 )熔合而成的具有 的物质。
合金的性能: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 (“大”或“小”);②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纯金属 (“高”或“低”);③合金有许多良好的 、 和 性能。
(1)铜合金 青铜(填主要成分,下同) 、黄铜 、白铜 。
其中 是我国使用得最早的合金。
(2)钢是用量 、用途 的合金。
2.正确选用金属材料选择材料时,常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用途;外观;物理性质(密度、硬度、强度、导电性、导热性);化学性质(对水的作用、耐腐蚀性);价格;加工难度;日常维护;对环境的影响等。
【总结】一、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多样性(1)活泼金属(如Na)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加热或点燃所得的产物一般更复杂。
4Na +O 2===2Na 2O(常温) 2Na +O 2=====△Na 2O 2(2)较活泼的金属在高温下一般都能剧烈反应,常温下一般也能反应,但具体情况存在差异。
①Mg 和Al 在加热时均能剧烈反应(Al 在纯O 2中),常温下因能形成致密氧化膜而阻止内层金属继续反应,所以Mg 、Al 虽然较活泼,但常温下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
2Mg +O 2===2MgO 4Al +3O 2===2Al 2O 3②铁丝在纯O 2中剧烈燃烧生成Fe 3O 4;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形成的氧化膜(生锈)不致密而能持续反应。
3Fe +2O 2=====点燃Fe 3O 4 4Fe +3O 2===2Fe 2O 3(3)不活泼的金属(如Au 、Pt)一般不与O 2反应。
二、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Na 2CO 3与NaHCO 3的区分方法方法一:与强酸反应。
在两个试管中放入等量的两种固体,同时加入等量的同一盐酸,放气体快者为NaHCO 3。
方法二:加热法。
对固体进行加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者为NaHCO 3。
方法三:沉淀法。
在两种溶液中,加入BaCl 2(或CaCl 2)溶液,有沉淀生成者为Na 2CO 3。
【练习】由单质A 与化合物B 两种粉末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按如图所示发生转化:请回答:(1)A、B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③的离子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感悟(1)特殊颜色①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②有色溶液③有色固体红色:Cu、Fe2O3(红棕色)红褐色:Fe(OH)3绿色:Cu2(OH)2CO3、FeSO4·7H2O蓝色:Cu(OH)2、CuSO4·5H2O黑色:FeO、CuO、MnO2、炭黑浅黄色:Na2O2、AgBr白色:Fe(OH)2、Mg(OH)2、Al(OH)3、CaCO3、BaSO4、AgCl(2)特殊性质①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只有Na2O2。
②遇SCN-显红色的只有Fe3+。
③常见的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有Al(OH)3,可溶于NaOH溶液的金属氧化物有Al2O3。
④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的化合物有BaSO4、AgCl。
(3)特殊反应①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金属单质,如Al;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等;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等;弱酸的铵盐,如NH4HCO3、(NH 4)2CO 3等。
②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活泼金属单质,如K 、Ca 、Na 、Mg(加热)、Fe(高温生成Fe 3O 4);金属过氧化物,如Na 2O 2。
(4)特殊转化关系①特征转化:A ――→O 2B ――→O 2C ――→H 2O(酸或碱) 如:Na ――→O 2Na 2O ――→O 2Na 2O 2――→H 2ONaOH ②三角转化【练习】 过去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 3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线路板,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
(1)检验腐蚀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 3+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2)为了从使用过的废腐蚀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制得纯净的FeCl 3溶液,可采用下列实验步骤,请在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物质以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
(3)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感悟 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的解题关键:一是寻找特征反应及特征现象,二是正确运用“铁三角”的转化关系,三是注意与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
化学框图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解题时常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不够,找不到“突破口”而无法下手。
【练习】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 +、Na +、NH +4、Mg 2+、Fe 3+、Al 3+、SO 2-4等离子,已知:①该溶液的焰色反应没有黄色;②当向该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NaOH 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 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1)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定不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感悟 (1)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铝三角)之间的转化Al 3++3OH -===Al(OH)3↓Al 3++4OH -===AlO -2+2H 2OAlO -2+H ++H 2O===Al(OH)3↓ AlO -2+4H +===Al 3++2H 2OAl(OH)3+3H +===Al 3++3H 2OAl(OH)3+OH -===AlO -2+2H 2O(2)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除杂与鉴别,如Fe 3+与Al 3+的分离,除去Fe 2O 3中混有的Al 2O 3,选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 、MgCl 2、AlCl 3溶液等。
三、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和方法1.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规律(只考虑生成氢气的情况)(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 mol a 价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可生成a2mol 氢气。
(3)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则反应后两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
(4)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
(5)特别注意,在钠等极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过量时还会跟水反应产生氢气。
2.铝分别与酸、碱反应产生氢气量的比较(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消耗盐酸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