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探究
关于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
关于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很多城市开始推行慢行系统建设,以提升城市品质。
慢行系统指的是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安全、便利的道路和设施,鼓励人们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在这个背景下,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慢行系统建设需要改善城市道路和步行道设施。
很多城市的道路设计并不友好于步行者和骑行者,行人步行时常常面临窄小的人行道、不平整的路面和缺乏交通信号灯等问题。
城市规划部门要加大对慢行交通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人行道的宽度和质量,设置更多的人行过街设施,优化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确保慢行者的安全和便利。
加强慢行系统建设需要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缓交通拥堵和减少尾气排放。
城市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增加线路密度和车辆数量,提高公交车的频率和运行时间,增加站点设置和换乘便利性,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促进低碳出行方式的普及。
加强慢行系统建设需要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宣传和教育。
很多人习惯于开车出行,而对慢行方式的了解和接受度并不高。
城市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市民普及慢行出行的好处和重要性,鼓励人们选择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加强慢行系统建设需要加强对城市交通政策的引导和管理。
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慢行系统的建设和提升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慢行系统的建设,城市政府应当修订和执行符合现代交通规划理念的政策,引导居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优化道路和交通设施的管理,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善道路和步行道设施、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制定有效的交通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的居住和生活品质。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交通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成为了当前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研究进行探讨,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一、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分析城市慢行交通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多种形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慢行交通逐渐成为了城市出行的重要选择。
但是目前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交通网络规划,自行车道、人行道不畅通;慢行交通与机动车混行,安全隐患大;自行车盗窃现象严重,用户安全得不到保障;慢行交通设施的不足,导致慢行交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和使用。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慢行交通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吸引更多市民选择慢行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
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推动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保障市民安全出行为首要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需求,设置合理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保障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出行。
(二)便利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提高慢行交通的便利性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网络,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慢行交通的通勤效率,促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环保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环保为导向,通过鼓励市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交通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杭州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启示
杭州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启示崔曙平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游客和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在这方面,杭州市的做法具有先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城市慢行系统分析对环境的关注和人本主义的回归正在使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中成为受鼓励的出行方式。
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慢行系统,体现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城市居民通勤、休闲、观光等交通需求的同时,也使人们有暇去欣赏和体味城市个性化空间的魅力。
与此同时,城市慢行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减少资源消耗和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等诸多方面。
事实上,很少有交通方式在环境保护方面能超过自行车。
这是因为自行车不排放尾气,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并且还可以健身。
而最重要的是,自行车是通过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对于同样的道路条件,自行车的通过率是小汽车的12到20倍。
中国是著名的“自行车王国”,有关数据表明,中国自行车总量约为4.5亿辆。
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出行占30%以上,小城市所占比例更高,尤其是居民短途交通出行(6KM以下),自行车交通占60%以上。
根据北京市2001年城市客运方式调查,自行车出行比例在38%左右。
而2000年苏州居民的通勤交通方式结构调查显示,苏州居民日常出行中,自行车出行占到46.1%。
但是,中国目前自行车的道路状况正在发生令人担忧的改变。
以大连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实施了禁止自行车交通的措施,旨在建设“无自行车城市”;哈尔滨早在2001年就为了提高车辆通行能力而将自行车道搬上了人行道,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多个大城市在发展道路交通方面也出现类似的现象。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广州市自行车使用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到2000年的大约16%。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年长者和少年儿童更愿意选择步行的出行方式。
在苏州居民出行方式调查中,38%的老人(60岁以上)选择步行方式出行。
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问题与对策
第3期(总第133期)2020-09-25市政设施管理Shizheng Sheshi Guanli借鉴与参考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问题与对策□ 汪广丰[摘 要] 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等内容,过去几十年,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本文通过对慢行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 慢行系统 建设 对策研究1 慢行系统的基本要求行走是人的天性,散步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生活方式。
自行车是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
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同时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主要包括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等内容。
不仅有交通功能,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是生活品质的体现、城市活力的反映,是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的基础设施。
慢行系统分为交通性慢行系统和非交通性慢行系统,交通性慢行系统主要是解决步行及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问题,非交通性慢行系统则是以提供散步功能为主要目的。
慢行系统的基本要求是:(1)安全性。
一是人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各行其道。
二是人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图6 土体不密实雷达剖面图3 结语目前来看,探地雷达在城市道路病害检测中展现出了它高效、无损、使用灵活等优点,能够精准的检测出城市道路病害的类型、位置及规模大小,通过选配不同中心频率的雷达天线可测量不同类型及埋深的城市道路病害。
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做到对城市道路病害的提前预知预警,为城市道路主权单位及维护单位解决了只有出现路面塌陷之后再去修复的难题,为制定科学的维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方向,且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产能经济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陆丹丹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和车辆都在与日俱增。
主要的行车道都是为机动车设计的,然而道路的增速却远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
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塞车、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以其他方法来方便自己的生活,比如慢行交通。
本文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出发,分析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慢行交通在城市中展开的脉络给出建议,提出结构布局,以期为城市慢性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规划;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343-02城市慢行系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系统主要由步行和自行车等环保交通方式组成[1]。
虽然,机动车的数量仍然呈递增趋势,但是在城市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中短途出行中会选择非机动车或以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部分人已经意识到环保出行的便利性和重要性,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注意到慢行系统在未来城市规划中的必要性,但这些设想还处于起步阶段[2]。
现有的慢行交通系统又因为诸如道路抢占、路面状况差、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完成交通运行的任务给青睐环保出行的人们带来许多烦恼。
总之,环保出行不仅仅对于城市污染治理来说是一大助力,它还能帮助人们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噪音等问题[3]。
未来交通发展,必将是由“快+慢”两种交通方式组成,让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宜居。
一、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步行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是人行道规划不足,步行交通过去的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在目前城市规划或道路交通规划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部分道路缺少人行道或宽度太窄;缺乏对道路两侧严格地管制,一些不法商贩占据人行道经营,违停车辆对道路的占用现象严重;人行道的质量普遍不高,缺少无障碍设置和盲道[4]。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摘要: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城市交通路网越来越人性化,在城市规划中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是当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标配”。
本文以襄阳华侨城片区为例,与武汉部分道路案例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交通;分析1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轻视的部分,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等等设计方式在襄阳华侨城新城区规划中十分常见,见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
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2慢行过街设施规划2.1慢行过街设施选型概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是重要的城市人行过街设施,天桥和地道各具优缺点:天桥具有建筑结构简单、工期短、投资较少、施工较易、施工期基本不影响交通和附近建筑安全、与地下管线的矛盾教易解决、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在与周围环境协调问题上要求较高,特别是附近有文物、重要建筑时更不易处理;其次是过街者一般不愿走天桥,建天桥也常给道路改造带来困难。
地道的优点是与附近景观没有矛盾,净高比天桥要少些,一般与道路改造矛盾较少。
但地道一般须设泵站排水,结构比较复杂,施工较难,影响交通,工期长,造价高,与地下管线矛盾较难处理,建成后还要专人管理,管理和维护费用大。
2.2慢行过街设施选型规范、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快速路和主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300-500m,次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宜为150-300m;2.城市快速路过街设施应采用立体过街方式;3.在商业区、交通枢纽等人车密集地点,宜结合建筑物内部人行通道设置连续的立体过街设施,行车地下或空中人行连廊。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1.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m应设一处立体过街设施;2.天桥或地道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结合地上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周围环境、工程投资以及建成后的维护条件等因素做方案比较,地震多发地区宜考虑地道方案。
慢行系统建设案例研究及发展策略初探
慢行交通相对于其他 交通方式而言 , 虽然 出行速度慢 、 距
离短 , 具 有 节 能环 保 、 约 用地 的优 点 。 在 “ 汽车 时代 ”慢 但 集 后 ,
纽约政府推出“ 扩充 自行车 道计划” 在市区增加 自行车 ,
道 , 设 自行车 停 车 架 , 造 主要 道路 交叉 口 , 新 设置 交 通信 建 改 重 号 灯 , 立便 捷 的 自行车 一公 交 接 驳 系统 。 建
行 交通被赋予新的含义 : 一是 出行组合化 , 随城市规模扩大 , 伴
人 们 出 行 距离 增 加 , 行 交通 通 常要 求与 发 达 的公 共 交 通 系统 慢 相 衔 接 , 成 “ 行 +公 交 ” “ 形 步 、 自行 车 +公 交 ” 组 合 出 行 方 等
总结 以上国家、 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的成功经验 。 可概括为 政府倡导下 , 经济杠杆“ 一拉 ” 推 策略 的成功运用。政府大力倡 导使用慢行交通 , 方面 制定 专门的公共政策 , 一 通过 收取拥堵 费 、 车费以及增加小汽车和燃油价格税费 、 停 划定小汽车禁行 区等“ 推力”调剂人们的用车习惯 ; , 另一方面 , 划拨专门的建设
通过税收提高汽车和燃油的价格 ,从而控制小汽车的使用 ; 在 硬件设施上 , 建设 自行车专行道和伴行道 , 以及大量 的自行车
停车点, 为慢 行 交通 提供 专 属 空 间。 伦敦 政 府 在 政策 上 实 施 征 收 交 通拥 挤 费 ,以调 节 中心 区 交 通 量 的 时 空分 布 , 出 “ 长 骑 车 日” 品 牌活 动 。 大 慢 行 推 市 的 扩 交 通 的宣 传 力 度 和 影 响 范 围 : 在硬 件设 施 方 面 , 资 专款 提 高 投 慢行交通环境 , 由地 方政 府税 支 出 , 市 中心 推广 自行 车 使 用 在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慢行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慢行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一、什么是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指为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慢行系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鼓励和保护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慢行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并且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慢行系统可以被纳入道路网络规划中。
例如,在城市地标建筑周围设置步行街,优先规划自行车道,以及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例如,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叉口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交通信号系统,确保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公共交通与步行者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步行路径。
另外,慢行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广场和公园的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同时,还可以将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纳入慢行系统的范畴,提供美观的环境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三、慢行系统的优化慢行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慢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通过实时监测人流、自行车流和公交车流的数据,可以对慢行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在慢行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既有的交通设施,来逐步实现慢行系统。
另外,需要注重宣传与教育。
慢行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山地城市是指位于山脉周围或山地地带的城市,由于地形陡峭、交通道路布局复杂,山地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与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成为了一项困难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山地城市的特点、现存问题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规划策略。
一、山地城市的特点1. 地形复杂:山地城市地势起伏,地形复杂,交通道路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势陡峭,道路蜿蜒曲折,不利于车辆通行和交通网络的构建。
2. 空间有限:山地城市大多具有狭长的地形,城市空间有限,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占用的土地较多,新建道路和交通设施的空间受限。
3. 环境保护:山地城市的环境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山水相间,自然风光秀丽。
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比较迫切。
二、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1. 交通拥堵:由于山地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严重,尤其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压力集中,拥堵现象频发。
2. 安全隐患:山地城市道路陡峭、曲折,易发生交通事故,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困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 空间浪费:由于道路狭窄、建筑密集,机动车空间占用较多,导致交通空间的浪费。
4. 环境污染:机动车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山地城市的环境容易受到影响。
三、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1. 开展道路优化与提升工程:在山地城市开展道路优化与提升工程,通过拓宽道路、加设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引导标志等方式,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
2. 构建便捷的步行系统:针对山地城市行人通行不便的情况,构建便捷的步行系统,优化步行空间,修建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提高行人通行的便利性。
3. 发展自行车交通:鼓励发展自行车交通,在山地城市的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道,并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代步,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交通压力。
4.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山地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推广使用地铁、轻轨等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环保的出行方式。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出行的质量,必须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普遍重视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优化,而忽视了慢行交通体系的重要性。
慢行交通体系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还能促进城市空间的活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深入研究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探索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居民出行体验的新路径,对于构建宜居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相关问题,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概述、设计原则、优化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结合实施路径建议,旨在为城市交通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探讨,旨在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改善市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特点和问题,探讨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规划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借鉴,为更好地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规划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推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让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安全、环保,为市民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1.3 研究意义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可以提升城市居民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交通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加,若能通过优化慢行交通体系,提高出行效率,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因交通拥堵带来的出行不便和心理压力。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市民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具有便利的通行路径,并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和地铁)进行良好的衔接。
城市道路和步道的宽度应该适度,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配置临近的交通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过街设施,以提供更方便的过马路方式。
其次,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布局。
合理的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情况。
信号灯应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道路。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监控和调节交通信号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布局时,应将交通设施与汽车交通区域有效分离,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对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区,如学校、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设置限速、划定专用车道并加强交通巡逻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除了上述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品质。
例如,引入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以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1 慢行交通的概念及特征1.1 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慢行空间、慢行主体以及慢行行为这三个部分慢行交通系统涉及到市民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多个方面,除了承担部分市民交通责任外,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体闲、锻炼、娱乐等生活功能在城市道路中街道和人行道是市民进行慢行交通的主要地点,特别是人行道是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为老人和孩子躲避车辆威胁发挥着作用。
1.2 慢行交通系統的主要特征1.2.1 尚未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网络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汇中,往往非常重视机动车道的网络建设,对于慢行交通系统却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没有设计慢行专用路,在城市的主干道、街道支路和居民小区里没有形成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网络。
不能满足市民慢行交通的连续性需求。
另外,在很多的城市中用于慢行交通的道路很少,即使有规模也是非常小,仅仅是限定在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或公园周边等,缺乏一个市政建设的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所以,目前我国慢行交通系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
1.2.2 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土地使用不相符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与社区公共空间、公园的周边绿地、商业区和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等,但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虽然为市政公共设施和居民出行留有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却限定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空间,使得城市慢行交通没有足够的发展土地并且各个慢行车道之间缺少连贯性,密度偏低,群众出行的选择性不大,这就限制了慢行交通系统本身优势的发挥。
1.2.3 慢行交通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不但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且在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种服务上的不足有很多表现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骑自行车出行既方便又能锻炼身体,但是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却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地点,即使有也仅限于商场、学校周边,这显然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另外,很多地方都缺少过街设施,不如天桥、过街横道等,不能保障市民慢行出行的需求:再者慢行道路的周边缺少必要的服务的设施,如垃圾桶、休息椅、地图、路标等服务设施,这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些弊端使得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无法顺利进行2 乌鲁木齐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做法经验慢行交通系统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
市人大关于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慢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7月2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任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工委委员及市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现场听取了工作汇报。
一、我市慢行系统规划及发展现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近10多年来,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多以车为主、以车为重,大众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出行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城市慢行系统空间受到侵蚀、干扰甚至破坏。
为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倡导绿色交通出行,让城市交通重回人本主义,打造畅达生态、慢行友好、城湖相拥的人性化品质都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慢行系统规划编制、设施建设到管理维护,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2013年编制了《xx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从系统层面对中心城区步行系统提出改善策略和方案。
在同年编制的《xx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慢行友好的“品质都市”,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一项城市战略,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机动车的发展思路,着手构建“以人为本、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
目前,累计建设自行车道已超过1500公里(全市道路长度达到2140.29公里),人行道面积达到1254.31万平方米,其中二环内自行车道长度达到393.35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过251公里)。
然而,根据调查,我市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在逐年下降。
慢行系统存在空间供给不足,经常被占用,以及设施布局不合理、品质较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民的选择意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慢行系统规划滞后,缺乏城市功能的整体性考虑社会各界普遍存在重视机动车交通,忽视非机动车交通的倾向。
对步行系统更多关注局部的点和线,如步行街、人行天桥等,缺乏慢行交通的系统规划。
另一方面,步行空间往往注重了交通联系的功能,而忽视步行空间与周边的公共建筑、居住空间互相依存的关系,缺乏城市功能的整体性考虑。
长春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构建策略研究
长春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构建策略研究杨静 曾庆华(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春 130061)摘要: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其慢行空间越来越少。
本文从当前城市发展对绿色交通的迫切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构建良好慢行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结合长春市目前的慢行交通现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提出构建长春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法与实施策略,这对于进一步发展长春市的绿色交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长春市; 慢行交通; 规划与构建;1引言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消耗能源,向大气层中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引发了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灾难性问题。
交通运输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基于当前“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必须发展绿色交通、低碳交通。
慢行交通依然是中国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
近年来长春市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增长,进行了大量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但是同时忽视了慢行交通的空间,原本在道路运作做主体的慢行空间逐渐被各种车辆挤压在道路空间的两侧,各类城市建设也往往将无直接经济产出的慢行者活动空间逐个蚕食掉。
这种机动化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诸如城市环境质量恶化、老城衰落、步行者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城市机动化快速交通剥夺了人们在街道空间中的自由与祥和,人在城市空间里毫无舒适可言。
因此,应调整城市交通方式,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创造便于市民步行或依靠自行车出行的条件;打造和谐交通,构建和谐宜居的生态城市、低碳城市。
2慢行系统概念及其意义分析2.1基本概念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者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包括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媒介。
构建安全、连续、优先、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是增强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吸引性、促进城市交通结构合理化发展、体现城市交通人本属性的重要保障。
慢行系统调研报告
慢行系统调研报告慢行系统调研报告一、引言慢行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城市交通概念,旨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出行体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慢行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慢行系统的定义与优势慢行系统是一种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行的城市交通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主导交通模式,慢行系统的优势包括:1)环境友好:步行和骑行对环境污染更少,减少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2)健康推广:慢行系统可以促进居民的身体活动,改善健康状况;3)社交互动:步行和骑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互动,增加社交联系;4)流动性提升:慢行系统可以减少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的流动性。
三、现有的慢行系统实践调研表明,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在市区内部或特定区域建设慢行系统。
例如,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和波尔图等城市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和公共广场等设施,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这些城市的慢行系统在改善交通状况、减少空气污染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慢行系统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然而,慢行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慢行系统需要足够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自行车道、人行道和停车设施等。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和意识,尤其是对于汽车文化比较盛行的城市来说。
此外,慢行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城市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慢行系统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修建更多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2)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改变居民出行习惯和意识;3)加强执法和安全措施:加强对慢行交通的执法管理,提高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五、未来的发展前景调研报告显示,慢行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慢行系统的重要性,并投资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
其次,随着慢行系统的发展,城市交通将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
最后,慢行系统的推广可以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关于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
关于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一、引言城市是人类居住、工作、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品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慢行系统的概念及意义慢行系统是指为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提供良好设施和环境的城市交通系统。
它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市民健康,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慢行系统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重视慢行系统建设,投入资金修建自行车道、步行道,推广公共自行车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但整体上看,慢行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2.问题:当前慢行系统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规划不合理,慢行道与机动车道混行,安全隐患大;(2)设施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维护;(3)政策支持不足,市民低碳出行意识有待提高。
四、加强慢行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1.完善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地规划慢行系统,明确慢行道的位置、宽度等,确保慢行道与机动车道分离,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2.提升设施质量:加大投入,提高慢行系统设施的建设质量,包括道路、绿化、照明、公共卫生等方面,打造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3.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市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如提高公共自行车覆盖率、完善停车设施等。
4.提高市民素质:通过宣传教育、管理措施等手段,提升市民的文明出行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
五、结论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切实加强慢行系统建设,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城市环境。
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为我国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例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措施
例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机动车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而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其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重点。
然而最绿色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和自行车,因此在交通规划中,创造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对于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发展慢行交通的必要性1.1城市交通环境方面据调查,大部分城市中的私家车在出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出行距离很短。
如果这部分私家车的出行能转变为非机动化的绿色出行方式,那么汽车排放的尾气和机动车噪声污染将大大降低,城市的拥堵状况也将有极大的好转。
城市交通环境将变得更加畅通、快捷。
1.2城市人居环境方面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如果居民出行选择更为环保、绿色、生态和健康的交通方式,那么机动车原来挤占的其他空间将会节省下来,转变成为市民活动的广场、绿地等供人们交流、娱乐、休闲的公共空间,从而使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1.3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如果城市中慢行交通体系通过建设与完善能够对城市居民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那么公共空间和绿地增多,能够更好地营造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更和谐。
因此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既能够调动市民的积极性,从而引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绿道规划背景08版峨眉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峨眉山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了实处,为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但是规划忽略了绿道对城市的重要作用,且由于峨眉山市总体规划于2008年进行了修改,新规划对城市用地进行了新的规划调整,需要进行调整和修编,并针对市民需求建设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
3.峨眉山市绿道规划措施3.1公平性与安全性绿道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居民活动使用要求,化集中为分散,健全游憩绿道系统,建设出具有生命韵律的城市景观,实现生态环境绝佳、自然景观独特、宜居宜养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山地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山地城市的复杂地形和有限的道路资源使得传统的交通系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如何规划和建设一套适合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将对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从道路规划、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策略,从而改善山地城市的交通状况。
一、山地城市交通特点山地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以下交通特点:1. 地形复杂:山地城市地形起伏,道路起伏沿山势展开,因此交通道路布局和规划受到地形的制约。
2. 道路资源有限:由于山地城市地貌复杂,道路资源有限,一些地方难以通车,且容易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3. 交通需求增加: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山地城市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传统交通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在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包括行人、自行车、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因此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下是针对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策略:1. 优化道路规划在山地城市,道路规划需要考虑地形的影响,避免在山脚下修建多个高架桥或隧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应当将道路规划与地形相结合,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地形,避免地质灾害,促进道路和地形的和谐共生。
应注重提高道路的宽度和稳定性,以适应山地城市的复杂地形。
2. 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山地城市可以通过建设有轨电车、缆车等方式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有轨电车可以沿着山地城市的地形特点修建,将各个区域快速连接起来,缆车可以在不同高度之间进行交通衔接,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4. 加强交通管理为了提高山地城市的交通效率和流畅度,应该加强交通管理。
可以通过设置交通信号灯、限制车辆通行数量、优化道路标志等措施,提高交通管控的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建立健全的交通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的交通规划是能够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
但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考虑汽车交通,还应考虑慢速交通(如骑自行车与步行),以免给人们增添出行的困扰。
在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使其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并且对相应的项目设计进行审查。
只有这样,市民才能更加多样化地出行。
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0引言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进而会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宁,整洁美好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向。
比如北京,上海,杭州与济南等大中城市已经开始陆续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该系统的建立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地将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区分开来,并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使出行者能够享受高效,舒适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慢行交通系统,该系统与城市发展兼容并且与城市公共交通完美结合,它将引导公民形成一个全新的出行概念。
1慢行交通的概述1.1慢行交通的特征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相比与机动车交通,慢行系统在出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的机动性,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广泛存在。
(2)距离较短的优势显而易见。
(3)节约土地。
(4)提高效率。
(5)在城市交通安全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除了考虑机动车交通外,还需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一、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出行质量。
而交通规划的核心在于实现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
二、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的关键内容1.非机动车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交通的需求,保障非机动车道的安全与畅通。
还需加强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慢行系统规划慢行系统是指为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提供的安全、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在交通规划中,应重视慢行系统的规划,提升慢行系统的品质。
这包括优化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增加绿化带,设置休息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等。
同时,还需加强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3.交通方式协调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方便乘客换乘;在市区内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在拥堵区域实施限行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等。
通过协调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关键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机动车交通,更要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探究
摘要:慢行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越来越受到建设者的
广泛关注,目前国内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尚处于摸索前进阶段。
本文介绍了慢行
交通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并结合某些工程做法经验介绍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绿色出行;建设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负荷压力骤增,
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以步行、自行车、
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的城市低碳交通具有着重
要意义。
1、慢行交通的介绍
1.1慢行交通的定义
“慢行交通”相对于快速交通而言的,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
一般情况下,慢
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
步行出行速度分布于0.5m/s-2.0m/s,自行车出行速度一般在10km/h左右;慢行交通出行距离也比较短,一般不大于3km。
许多大中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
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在常速时,小汽车的乘客人均占道空间最大,步行、自行车及公交车最小,
大量选择小汽车出行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而发展步行、自行车以及
公交车等出行方式的慢行交通则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从资源耗费的
角度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费用最高,摩托车其次,步行、自行车及公交车最小,这也充分说明了选择步行、自行车以及公交车等方式出行将有效地节省资源,符
合城市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
慢行交通系统组成表
1.3慢行交通系统的特点
1)存在于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日常出行、购物、休憩、健身等生活需求,被
选择的概率较大;
2)具有短距离出行的优势,灵活便捷;
3)行进速度慢,出行成本较低;
4)绿色环保,无污染,兼有健身功效;
5)分布范围广,违规现象频发,管理较为困难;
6)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易于发生交通事故。
2、慢行交通的现状及发展
2.1. 慢行交通的现状问题
以广州市区为例,我国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慢行交通设施不完善。
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问题,主要是部
分道路缺失非机动车道,及各道路之间的非机动车道不成系统,没有衔接好。
(2)慢行交通的舒适性差。
主要为人行道的平整度不高,各种设施占用人行道的空间,
无障碍通道的不完善等问题。
(3)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无完善的接驳。
(4)慢行交通的安全性差。
主要是在机非混行和道路交叉口过街等路段,人车抢道,机
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冲突比较严重。
2.2慢行交通的发展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和改善城市环境,国内的一些城市也相继公共自行车租赁,方便市
民绿色出行。
国外如丹麦的哥本哈根,人们用修建自行车专用路网的办法,来平衡汽车和自
行车的关系。
市政府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车道,这个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而开车
者减少10%。
3、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做法经验
国内的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对于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快
慢交通发展失衡所产生的交通问题,已经对慢行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了,出台了一些相关的
政策和建设指引,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以下总结一些建设的经验。
3.1转变出行的思维理念
首先应对市民加大宣传“慢行交通”的理念,从交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人
民体质、提高城市整体魅力等方面倡导大家多骑自行车,让市民将遗忘已久的自行车重新回
到生活习惯中去。
再次政府部门应积极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形成由系统控制中心、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区域调度中心、信息发布系统组成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构架。
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
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系统,大大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并
实现无缝对接。
3.2规划上重视慢行系统
城市发展规划中应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管理有序的安全、连续、便捷、高效的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
的规划应基于人的活动习惯和需求。
道路规划必须考虑慢行交通,使城市各级道路形成慢行
系统网络,有效地连接。
城市主(次)干道快行为主,控制或弱化慢行,道路断面宜采用机
非分离形式,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共面,提高舒适性与安全度;生活或商业区的支路则慢行
为主,断面宽度一般较小,采用机非混行形式,采取措施限制机动车,确保交通安全。
机非混形式断面3.3慢行系统恢复与改造
道路改造建设中,对断面较宽的道路进行优化,设置专用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在公交
站场、地铁站口、生活区、办公区及广场、公园等休憩区配建自行车停放处,“鼓励自行车上下班”,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保障。
对于较窄的道路,由于断面限制,无法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完全隔离,在改造上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在一起,采取技术视觉诱导措施将自行车道
与人行道分离(人行道为红色透水砖,非机动车道为绿色透水混凝土)。
对于道路交叉口过街设施进行优化改造。
人流量和非机动车流量大的路段,应在过街系
统上设置人行和非机动车专用过街通道,过街通道宜采用独立分区布置,把人和非机动车独
立分离,大型交叉口采用天桥或地道的方式,提高慢行系统的过街效率。
3.4充分利用城市“微循环系统”
城市中心区满布各种内街内巷,有很大部分的街巷都能形成网络连接各级的城市道路,
这种内街巷是城市的“微循环系统”。
慢行系统应充分利用内街巷的功能,把一些断面较宽的
街巷划分一定区域改造为专业的非机动车道,设置独特的内街巷专用指路标志,可有效地提
高短距离的出行效率。
断面较窄的街巷也设置专用指路标志,引导行人通达。
4、结束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活动节奏的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
瓶颈。
积极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建设和谐、宜居、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城市具有
重要意义。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制定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策略,推动城市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军,丁文霞,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11.
[2] 李飞.城市优化发展中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4).
[3] 张昱,刘学敏,张红.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困境与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4,
(06).
[4] 赵龙,张东旭.慢行交通系统实践与设施规划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