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经济效能研究
首都经济圈的人才资源开发对策
首都经济圈的人才资源开发对策□靳静【摘要】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发展的大趋势。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进程加快,在经济圈逐步形成的基础上,首都经济圈区域人才高地,人才聚集与流动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本文主要分析了首都经济圈的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首都经济圈;人才资源;人才开发【作者单位】靳静,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一、首都经济圈现状与特征城市经济圈是指以大城市为中心,突破行政区划,同外围区域形成紧密经济联系的一体化经济区。
随着城市圈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各种要素聚集的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圈将不断向较为成熟的都市圈形态转变,并最终向大城市带的方向发展。
从首都经济圈的构成看,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由一个国家级城市向世界级城市转变,其突出特点在于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高端人才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快,所占比重高。
以北京为中心,2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则包括:承德、张家口、保定、唐山、廊坊、沧州、秦皇岛等7个城市,围绕北京构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空间布局。
从首都经济圈的发展看,2009年北京人均GDP 达到了70,452元/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5%,正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
外围城市除唐山人均GDP达到了51,055元/人外,其他城市均与北京呈现出很大的差距。
这一方面反映出北京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关联并不平衡,如与唐山的关联度相对较高,产业结构也更加互补,与其他城市如承德、张家口、沧州等城市关联程度相对偏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首都经济圈内部存在较大的经济“势差”,北京已经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而周边城市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二、首都经济圈人才资源开发进程首都经济圈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在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
特别是在人才资源合作领域,首都作为全国人才高度聚集的城市,对外围城市有很强的吸纳能力。
北京成人教育人才资源有效利用的比较研究
理i 纵l 论l 横
四、成教人才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等 。 区域 的开 放程 度 不但 决 定 生产 要素 的 合理 流 动 ( )树 立有 效 利 用成教 人 才资 源 ,才 能拥 有 和 合理 配 置 的程 度 ,也影 响 着再 生 资源 的 创造 和 创 一 市 场 竞争主 动权 的观念 新 ,而且影 响着成教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 基 于我 们 对北 京 市成 教人 才 资源 有效 利 用情 况 置 ,通 过影 响成 教人 才 资源 从而 影 响其 他 资 源的 合 和 影 响 因素 的分析 ,使我 们进 一 步认 识 到 ,光 有成 理流 动 。 教 人才 资源 优 势还 不 行 ,拥有 人 才 的 目的是 要 发挥 ( )加 大和 完善基础 设施建 设 六 他 们 的最大 潜 能 。影 响成 教人 才 资源 有效 利 用 的 因 区域 基 础 设 施 环 境 会 影 响 人 才 的 生 活 质 量 , 素 非 常复 杂 ,也就 说 提高 成教 人 才 资源 的有 效利 用 因而 会 引起人 才特 别是 高 层次 人才 的 流动 ,从 而影 程 度决 非 易事 ,是 一 项 巨大 的 系统 工程 ,但 是 我们 响 区域 人 才 队伍 的构 成 及其 整 体素 质 。先 进 的基 础 必 须去做 ,才 会具 有竞争 实 力 ,才能 立足 。 设 施为 区 域人 才 的生 产 和生 活 带来 舒服 、快捷 和 方 ( )建立 机动 灵活 的体 制 二 便 ,激 发 工作 热情 ,使 居 民能 够享 受 更 多的 外部 收 体 制 问题 对成 教 人才 资 源的 有效 利 用具 有 非 常 益 。这 些 潜在 的利 益 将 吸 引域 外人 才特 别是 高 质量 重要的影响 ,统计表 明 ,它排在 了成教 人才资源有效 人 才 向该 区域 迁移 。 另外 ,基 础设 施状 况 影 响着 人 利 用的影响 因素 的首要 位置 ,而且对其 他显示性指数 才 的生 产 效率 ,在先 进 的基 础 设施 载 体 中 ,企业 生 也 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 ,必须 引起高 度重视 。它主要 产 和 交 易成 本低 、效 率 高 ,劳 动集 约 化程 度 高 ,因 包括人才的流动体制 、管理体制和用人体制等 。 而 人才 的生 产效率 高 ,人才 的作 用大 。 ( )提 高政 府 整体 管理 水平 三 ( 七)加 大科技投 入 ,提 高科技 水平 分析 表 明 ,管理 环境 同样是 影 响成 教 人 才资 源 科 学 技 术不 仅作 为 成 教人 才 资源 的 重要 内容发 有效 利用 水 平 的关键 性 因素 ,必须 充分 认 识 ,改 善 挥 作 用 ,而 且成 为 人才 资 本进 一 步积 累的 基础 ,成 管理意 识 ,提高管 理水 平 。 为人 才素 质 进一 步提 高 的 源泉 。外在 的 知识 和 技术 政府 部 门 的管理 从 两方 面影 响着 人才 的利 用 及 对 拥 有一 定 知识 和技 术的 人才 提 高其 素 质 有着 重要 劳动 生 产率 。一 方 面 ,通过 实 施科 学 的战 略 和有 效 的影 响 。一 个 区域 储 存的 知识 、信 息和 技 术的 数量 的 管理 ,其 它 资源 要素 得 以与 成 教人 才资 源 实现 合 大 、质量 高 、传播 的 速度 快 ,该 区域 劳 动 力 的知识 理 配置 。另一 方面 ,通 过 实施 科 学的 战略 和 有效 的 和技 术就 会增长 的快 、更新 的快 。 总之 ,北京 地 区 成教 人 才资 源 有效 利 用水 平 的 管 理 ,也使 成 教人 才资 源 得到 了合理 流动 ,并且 实 现 优化 组 合 ,促进 了成 教 人才 资 源使 用效 率 及 劳动 提高 是 一项 非 常 复杂 的 系统 工程 ,除 了以 上这 些 关 键性 措 施外 ,还要 全 面 改善 自然 环 境 ,提 高首 都 生 生 产率 的提 高 。 存 质量 ;提 高 人才 待 遇 ,改 善成 教 人 才资 源 生存 质 ( 四)增 强安 全意识 ,提 高社 会保 障 能 力 社 会秩 序 影 响 区域 人才 的福 利 收益 及劳 动 积极 量 ;加 快 产业 结 构改 革 ,完 善产 业 结 构 ;采 取积 极 性 。区域 政局 稳 定 、政 策连 续性 强 ,经 济发 展 前景 措施 ,提 高集 聚水 平 。 好 ,社会 秩序 好 ,法 制 健全 ,执 法 公正 ,则 区域 人 才的 人 身财 产安 全有 保 障 ,居 民就 业及 经 济发 展 的 参考文献 : 1王通 人 M. 机会 较 多 ,区域 人才 将 得 到更 多的 现 实和 潜在 的 货 【】 讯 . 才资 源论【 】 北京 :中 国社会 科 学 出版社 , 20 . 01 币及 ��
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获奖科研报告(一)研究背景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还是拥有比较广阔的就业市场的,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环境下,社会经济主体还是提高了对财经类人才的要求的,相比起过去就业压力已经转变成了综合素质方面的竞争。
调查数据表明如今企业对财经类人才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
例如会计这个专业,就更加需求审计、成本管理会计、税务等,有28%的单位需求会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33%的单位需要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22%的企业很需求专业的注册会计师、17%的企业对国际会计师的需求比较大等。
(二)研究意义被调查单位在聘用财经类人才的时候,大多数会要求应聘人员有名牌大学的学历,不仅在专业素质方面要过硬,最好还要精通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有18.6%的企业要求财经类的人才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也要很优秀。
这说明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有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除了上述几点还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用人单位的要求不仅在性别方面有了原来越高的要求,还增加了形体、素质方面的要求,要求求职者相貌出众的单位大概有12%,对气质方面有要求的企业有39%,这说明现在企业不仅重视效率和利润,在塑造企业形象的方面也是非常注重的。
所以财经专业的学生们也要重视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和个人素质,还可以多抓住机会考取职称。
二、理论依据如今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在引进人才尤其是财经人才的时候,也变得更加创新和完善,那么自然也给财经专业的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可以说人才竞争的革新必然能帮助社会大幅度提升人才素质,对社会经济整体的繁荣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每个企业都希望在竞争中能更好的获得发展,那么也体现出了财经人才所具有的价值发挥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拥有能力超群的财经人才,就更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调查结果显示对财经人才人际交往能力重视的企业有11.7%,对其沟通合作能力看重的有13.6%,对其文字表达能力非常重视的有11.7%,当然最多的还是看重综合能力,占比为63%。
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状况研究与分析
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状况研究与分析作者:朱莉莉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才观念的加强和人才重视程度的提升,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对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良好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抽样调查近年来,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机构组成、服务内容和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我们特组织了面向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抽样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及各区县2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5家,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括国有、民营及中外合资)为15家,包括10家民营或合伙企业,国有服务企业(具有行业背景)3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
从地域上看,分布于海淀、昌平、石景山、丰台、朝阳、西城等地区。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2012年6月。
本次调查共发放人力资源服务企(事)业HR主管(或负责人)调查问卷20份,收回20份,有效问卷20份;共发放人力资源服务企(事)业从业人员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88份。
二、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从机构组成看,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迅速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发布的《关于2011年度北京市年审结果的通告》,截至2011年,北京市取得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共1040家,其中,公共服务机构401家,占39%;行业机构44家,占4%;其他国有性质机构65家,占6%;民营机构499家,占48%;中外合资机构19家,占2%;港澳独资机构12家,占1%。
北京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其 h h h h 霎 譬 坚 莩 一 季 褰 利有 劳模 研 生 要对 表大学及以上 , 中中文化程度、初 分别 代 篙 妻 銎 用 效动 型 究 产 素经 ×h3+6×h4、高 , 1, 2, 3, 4中文化 訾 鼋 济增 嚣 亮 靠 军菜 程 度 、小 学 文 化 程 度 人 群 所 占 比例 。 。 渠 军 根据 《 北京统计年鉴 19 年- 2 0 0 - 09 9 - _ 对 一 技 水 的 本 用 高 I 、 旦 1 鼻 有 术 平娑 使 提 奎 弊卜釜 芸 1 , 穴 口。扎 年 的 统 计 数 据 ,先 进 行 各 个 变 量 的 单 位 根 孥 含 定 资的 厶j ’ 上鬟 日
,
证在 国地)主的大 七一 : , —+门一 分 家区府要四宏 { = +L 竺 析 (政 一 个 … 等 ’i 口 爿  ̄ ~ / J A — l
一 :
分 臻 稳 定 和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 就 物价 鬟 目 业 臻 : 经 济
、
千 ~ … … … …… … … … 口
质 本 量,t 卢 斯所 的 效 动 I 资 存 H为 卡 指 有 劳
;一 壬 商 业 M D R u IE s 芝 贝代 o E N sN s B
a D pn { e e d
豢
北 DP数 值 的 标 检验 , 检验其是否具有协整关系 , 通过对产 每 变 化 一 个 百 分 点 , 京 巾 G 准 差 就 会 分 别 平 均 变 化 0 3 2 0 6 8个 .7 和 .2 出 Y, 本 存 虽 K 和 人力 资本 仔 量 I 的 资 { 即 位 根 检 验 , 以得 山 这 三 个 变 量 具 有 协 整 百 分 点 , 物 质 资 本 投入 和 人 力 资 本 投 入 可 的 产 出 弹性 分 别 为 0 3 2 0 6 8 .7 和 .2 。同时 , 关 系 , 以进 行 回归 分 析 。 可 } I .3 , 进 行 有 效 劳 动 模 型 的 最 小 二 乘 回 归 , 人 力资 本 水平 的产 f弹 性 p为 0 6 8 为 因此 可 以 发 现 存 在 自相 关性 , 此 , 加 了 AR( ) 因 添 1, 人 力 资 本 水 平 具 有 外 部 忡 作 用 , AR 2项 后 , 时 模 型 叫 归 效 果 较 好 。 原 () 此 对 始数 据 进 行 标 准 化 , 除 波 动性 的影 响 , 去 进 行 最 小 乘 回归 分 析 , 得 标 准 化 后 的 回 可 归系数 : 由表 l町知 , 效劳动模型整 体通过 有 r检 验 , 著程 度 高 , 有 较 好 的 拟 合 优度 显 具 ( 0 9 8 , R2 .9 )各参 数 都 通 过 r5 %显 著 条 件 下 的t 验 , 数 项 与 两 个 自变 量 估 计 系 数 检 常 的 检 验 均 具 有 较 高 的显 著程 度 , 明 所 选 说 用的有效劳动模型能正确地反映北 京市 人 力 资 本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 准 化 后 的 有 标 效劳动模 型为 :
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金融业发展趋势和金融人才需求
C A I SH I G U A N C H A1人摹纵横才市观察I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金融业发展趋势和金融人才需求北京市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即使是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也能抵抗风险.很好地渡过难关。
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所在。
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阉家宏观调控政策.2009年金融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北京市的金融人才需求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后危机时代北京市金融业总体运行情况1.银行业信贷加速增长。
2009年北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注霞防范风险.年末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8.8%:利润同比增长6%.为近三年的最好水平: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480个.其中农村地Ⅸ新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包括l家村镇银行和18家小额贷款公司。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在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加速增长.存款余额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
贷款方面.北京市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首都经济回升.贷款余额间比提高18.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新增额创历史新高。
口汪涣涣2.证券业成交量大幅四升。
2009年股票市场走势上升.又遇股指期货、融资融券、I PO重启.市场活跃。
受此影响.证券公司利润增长情况较好.全年实现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2.6%。
2009年末,北京市法人证券公司17家.比上年增加2家:各地证券公司在京营业部206家.比上年增加23家。
北京市企业A股市场筹资额1508.2亿元.同比增长47.8%:年末上市公司达到126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4584.4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5.9%。
市值128026.81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4.2%。
3.保险业持续发展。
2009年末。
保险公司分公司及在京营业的保险总公司共有84家.包括综合性保险公司、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各种专业险种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兼业代理机构等.保险市场体系健全。
北京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状况及提升策略_伍业锋
北京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状况及提升策略●伍业锋 赵彦云 摘 要:文章主要对北京地区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
发现北京具有全国最强的人力资源培育能力和聚集能力,但其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偏低,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
因此,文章认为北京需改善其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完善其人力资本形成和培育体系,以有效提升其经济竞争力。
关键词:竞争力 人力资源 北京地区中图分类号:C9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6)02-017-03人力资源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而人力资源的培育能力、聚集能力和配置使用效率是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其人力资源的形成培育体系有着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否对北京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将利用优劣势分析方法,深入考察北京地区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源的形成和培育体系,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使用环节已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发挥优势、改进劣势、有效提升北京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对策。
一、北京人力资源竞争力优势方面1.人力资源基本素质全国领先。
首先,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在内地首屈一指。
按照2002年抽样数据,北京常住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数比例为20.5%,在各省市地区中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上海、天津分别为15.1%和10.6%)。
按照同一数据,对每100人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数进行加权赋值计算综合得分,得到北京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综合得分为255.6,排在全国首位,高出处于第二位的上海25分,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1.0)近100分。
可见北京地区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是内地各城市和地区中最高的。
其次,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达标率在内地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
据北京市科技情报所公布的结果,2001年北京地区的民众基本科学素养达标率为6.6%,虽略低于上海的6.9%,但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同年排在其后的武汉为5.4%,西安为4.8%,广州为3.9%,内地平均水平为1.4%,到2003年内地平均水平才达到1.98%)。
北京地区人才效能的比较研究_王选华
年均值 2.6775 3.2855 2.3106 4.8569 2.5937 4.6797 3.3427 4.823 2.9595 4.0871 提高速度 1.7921 3.317 1.952 0.5588 0.4713 2.348 4.6263 1.6015 3.2575 -0.6955
(二)模型检验 依据人才效能方程(3),使用表 1、表 2 中的有
的价值所耗费的人才规模。 对于人才规模的确定, 关数据来分别计算我国 30 个地区 1998-2007 年间
本文以 Lucas(1988)的有效劳动力理论为基础,并 的人才效能平均指数,结果见表 3。 为能在地区间
结合我国的人才认定标准,使用受教育年限来计量 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人才效能的区域差异,表 3 使
积极性,
从而单
位人才
才资源的配置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次是内蒙 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人才效能得到提高。 另外,中
古、黑龙江、湖北省和江苏省;而广西省的人才效能 部和西部的人才效能虽然总体偏低, 但是近 10 年
指数降低速度最慢,且年均降低速度为负值,说明 期间人才效能的提高速度较快,说明这些地区在改
平均教育年限 20383 6085 21161 10656 8215 16136 9272 12803 15497 26332
省份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平均教育年限 22217 13793 11638 12555 29508 29174 17073 21649 35447 12330
时间和空间角度判断其变化趋势,本研究对该指标
1.人才效能指数绝对值的比较
进行修正,使用面板数据计算人才效能指数,拓展
北京金融人力资源供给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I Z H A N L U E G U I H U A供给现状分析从2009年第三季度至今,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减弱.由于“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政策的全面推进和落实.经济实现了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也显现出“供需趋旺.整体向好”的乐观态势。
在这样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人力资源供给将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保证了充足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才能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其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引领我国金融业的腾飞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本文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市的金融人力资源供给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试图找到供给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和供给现状.进而从中发现目前金融人才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向。
88人才资源开发2010j1口杨柳一、北京金融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来源1.高等学校毕业生。
目前。
北京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主要来自各高校、商学院、银行系统以及民办金融学校.其中又以高校创办的金融或者经济学院为主。
如今.北京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金融专业,无论综合性大学还是工科院校.例如.综合实力最强的北京大学、金融学整体实力最强的中国人民大学等。
2.海外金融人力贵潭。
对于北京这样的国际化金融大都市.对海外的金融人才也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些金融人才中包括已入外籍在外工作生活多年的“老留学生”、在外求学的应届毕业生和一些对中陶的发展比较感兴趣的外国专业人士。
这些人大多学历高且毕业于名校.其中不乏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熟悉国际行业惯例和操作程序,应用能力强。
3.外省金融人力责潭。
京外的一螳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如货币银行学在伞国较强的西南财经大学、证券学和保险较好的上海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和金融工程较好的厦门大学、金融综合实力较强的香港大学等也给北京市的金融业提供着富有朝气的人才。
此外,京外的一些在岗金融人才也被北京吸引着,为北京提供另一股优质的人才来源。
北京市在人才支持方面的做法
北京市在人才支持方面的做法
北京市在人才支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且具有吸引
力的措施,旨在吸引和留住各类高端、紧缺以及优秀青年人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做法:
1. 人才引进政策:北京市制定并实施了详细的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包括为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海归人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等提供便捷的落户通道,并对特定年龄范围内、符合学历和技术职称要求的人才发放工作居住证(即“北京绿卡”),使其能够在北京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当的生活和工作便利。
2. 创新创业支持:北京市建设了多个科技创新园区,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为创业人才提供场地、资金、税收优惠等全方位支持。
同时设立各种人才基金和创新创业奖励机制,鼓励人才在京开展科研活动和创办企业。
3. 住房保障政策:通过提供人才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方式,解决部分人才的居住问题,减轻其生活成本压力。
4. 项目资助与补贴:对有突出贡献或重大项目的人才给
予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或产业化成果的人才团队给予奖励性补贴。
5. 人才培养计划:推出“高精尖缺”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包括但不限于“雏鹰计划”、“海聚工程”、“高创计划”等,针对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支持。
6. 优化服务环境:简化人才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比如开设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确保人才无后顾之忧。
7. 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评价方式,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让人才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北京市不断优化升级人才政策,构建了全面立体的人才服务体系,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金融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金融业的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转型、以及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区域内企业和个人的融资能力,为其经营和生活提供了资金支持。
银行、证券市场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完善建设,大大提高了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效率。
其次,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风险资本可以更加有效地配置,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部门的经济增长,如会计、法律等金融配套服务业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业的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转型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业的创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首先,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了区域金融服务的效能。
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效率,还降低了金融运营成本,使得更多的区域企业和个人可以获得金融服务。
其次,金融科技的创新加速了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产业的合作,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例如,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流通领域,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提升了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金融业的创新为区域经济的转型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三、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的挑战金融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给区域经济带来不稳定性。
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金融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会对区域经济的信心和运行产生影响。
其次,金融风险可能对区域金融机构造成压力,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下降,将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稳定性。
北京人才市场分析
北京人才市场分析一、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才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北京人才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人才市场概况北京市人才市场是一个集中展示、供需对接、信息发布、服务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作为一个招聘渠道和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载体,北京人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需求情况1. 行业分布北京市人才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科技、教育等行业。
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2. 职位需求在职位需求方面,北京市人才市场主要需要技术人才、销售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
高薪职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四、人才供给情况1. 人才流动性北京市人才市场的人才流动性较高,吸引了各地优秀人才前来发展。
人才的交流和合作也更加频繁。
2. 人才培养北京市人才市场关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鼓励人才的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
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是市场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人才市场发展趋势1. 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北京人才市场也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
通过智能化的服务和大数据分析,提升了市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2. 人才分类管理北京市人才市场逐渐引入人才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不同行业和职位需求,对人才进行分类和推荐,提高了人才匹配度和服务质量。
六、结论北京人才市场作为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发挥其作用,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以上是对北京人才市场的分析,希望能对读者了解北京的人才市场有所帮助。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控制力与人才战略研究
二 、 球 经 济 控 制 力 的 重 要 源 泉 和 内 在 动 因 全
从 古 典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钊 现 代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济 学 家 存 分 析 影 响 经 济 增 长 的 【 素 中 , 步 肯 定 和 强 调 了 人 经 大 J 逐
才 在 经 济 增 长 中 的 重 要 地 位 。从 j次 科 技 革 命 的发 展 历 程 可 以 看 到 , 的科 学 技 术 对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 , 新 给 人 类 经 济 系 统 带 来 深 刻 的 变 革 , 科 技 知 识 的掌 握 和运 用 却 是 以 人 才 的主 观 能 动 性 和创 造 性 发 挥 为 依 托 的 , 而 人
一
、
世 界 城 市 发 展 的 一 般 规 律 与 全 球 经 济 控 制 力
城 r 社 会 发 展 到一 定 阶 段 出 现 的 人 类 积 聚 的社 会 经 济 实 体 , 界 城 市 作 为 城 市 发 展 的 最 高 级 别 , 其 强 “是 世 是 大 的综 合 经 济 实 力 的 重要 体 现 。从 伦 敦 、 约 、 京 大 公 认 世 界 城 市 的 崛 起 历 程 可 以 看 出 , 次 新 科 技 革 命 纽 东 每
刘 志 颐 .北 京 建 设 世 界 城 市 的 经 济 控 制 力 - 才 战 略 研 究 9人
北 京 建 设 世 界 城 市 的 经 济 控 制 力 与 人 才 战 略 研 究
刘 志 颐
( 央 民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京 1 0 8 ) 中 北 0 0 1
【 摘 要 】 世 界 城 市 因其 具 有 全 球 经 济 控 制 力 的 功 能 而 成 为城 市 发 展 的 最 高 级 别 , 形 成 经 济 控 而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关于开展非公有制(单位)人才资源状况调查的通知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关于开展非公有制(单位)人才资源状况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日期】2016.06.07•【字号】•【施行日期】2016.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关于开展非公有制(单位)人才资源状况调查的通知市局、总队所属各有关单位,各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调查队: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状况抽样调查的通知》(国统字〔2016〕69号)文件要求,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决定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状况抽样调查,现对有关事项要求如下:一、工作目标高质量完成国家专项调查任务,准确掌握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现状。
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为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包括内资企业中非国有和集体经济绝对或相对控股的其他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
涉及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19个国民经济行业。
三、调查内容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及相关分组情况等。
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样本单位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抽选。
采取网络填报方式,被调查单位通过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网址:)填报调查数据,不具备联网直报条件的调查单位由调查员或统计机构录入调查数据。
五、报告期及报送时间报告期为2015年。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 13页)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一、首都人才资源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要实现新世纪“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才。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是“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九五”以来,北京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与经。
济发展保持了同步增长。
至2000年末,人才资源总量为180万人,其中北京市119.21万人,中央在京单位61.6l万人。
在北京市119.21万人中,国有经济85.64万人,集体经济8.87万人,非公经济24.70万人。
从人才密度来看,我市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人才占有量2900人,即29%;我市每万名常住人口中人才占有量1724人,即17.24%;预计2005年每万名常住人口中人才数达到1790人。
每百万GDP占用人才数,1999年为8.2l,预计2005年将达到5。
63。
我市第一、二、三产业人才结构为1:12:41,预计2005年为1:16:50;我市国、有经济以外其他经济组织的人才33.57万人(非公有制人才24.70万人、集体经济人才8.87万人)。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工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占从业人员的74%。
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结构趋向合理,素质明显提高。
加入WTO后,WTO的影响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基本一致,第三产业将得到更快发展。
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型第三产业正在悄然崛起,这些行业大都以人才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符合北京的资源特点和发展方向,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入世以后,外资的进入将直接扩大北京新型第三产业的规模,带来全新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促进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
人才资源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同步进行,并呈现出向第三产业持续转移的趋势。
工业方面,北京市重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淡化。
按照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北京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正逐步向高新技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市金融人力资源供给现状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市金融人力资源供给现状分析从2009年第三季度至今,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减弱,经济企稳向好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加速回暖态势,企稳回升的基础愈加巩固,投资、消费、增长动力愈加强劲。
由于“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政策的全面推进和落实,经济实现了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也显现出“供需趋旺,整体向好”的乐观态势。
在这样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人力资源供给将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保证了充足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才能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其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引领我国金融业的腾飞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市的金融人力资源供给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试图找到供给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和供给现状,进而从中发现目前金融人才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在现实意义方面,本研究希望能为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为国家培养金融人才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1.北京人力资源供给概述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统计数据,2010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登记求职人数为165.4万人,总需求人数为187.6万人。
1数据显示北京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的主要特点是:1、主体是学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
2、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3、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金融行业依然是求职者较为关注的行业。
2正如人力资源供给的大环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北京市的金融人力资源供给同样虽然总体态势较好,但也存在以上的特点和问题,以下我们对北京市金融业的人才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后金融危机时代影响北京金融人力资源供给的原因2.1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
人口现状直接决定了行业现有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年龄和素质结构,现有的劳动力参与率等。
对于北京,不断扩张的人口规模、大量高校毕业生带来的素质结构的调整和人口年龄的年轻化扩大了金融人才的供给量,给金融业提供了较为多的人才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经济效能研究*——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王选华曹立锋孟志强(北京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研究中心,100013)摘要:本文以人才效能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三维模型来检验全国30个地区的人才经济效能,结论表明,北京地区人才效能较低,目前在全国排名靠后。
本文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两大类:一是从事公共事务的人才比重较大,这类人才对GDP的生产贡献目前没有得到合理的反映;二是北京地区的产业间及产业内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最后,结合区域实际状况,对改进北京地区人才经济效能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才效能;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主要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科学技术,人才资本在人力资本中处于核心地位。
对于北京地区来讲,目前正处于世界城市建设初期阶段,要最终实现世界城市建设宏伟目标,必然需求人才资源为其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从当今国际公认的世界城市来看,经济实力是评判一个城市是否属于世界城市的首要标准,而人才资源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
已有研究表明,在北京、纽约、伦敦和东京的人才总量比较中,北京市稳居第一,但是在人才配置效率、人才结构优化方面,北京市与其他三大城市存在明显差距(马宁,李晓霞,王选华,2011)。
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与结构优化都属于人才质量范畴,学术界通常使用人才效能(潘晨光,2004)或人才贡献率(桂昭明,2009)对人才质量予以反映。
人才效能,主要是从要素投入角度反映经济活动中所耗费的人才成本,该指标值越低,表明同样的产出所耗费的人才要素越少,同时说明在这种生产活动中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较高,人才结构较为合理;人才贡献率是从要素产出角度来反映人才资源配置状况,指标值越高,说明经济产出中人才贡献份额较多,人才配置效率较高。
因此,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率是反映同一问题(人才质量)的两个方面,且数值结果的判断方向恰好相反。
我们前期对北京地区的人才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论表明该指标与世界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急需升级(马宁、王选华,2011)。
本文选用人才效能指标为研究对象,并将北京地区的效能值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以便从成本视角反映北京地区人才资源配置状况。
本文分析框架为:第一部分综述人才效能文献;第二部分设定人才效能模型;第三部分使*本文是北京市委组织部2011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京津冀地区人才一体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用全国30个地区有关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对北京地区人才效能进行定位;第四部分分析北京地区人才效能的形成原因;第五部分提出北京地区人才效能的改进战略;最后部分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启示。
一、人才效能文献回顾最近几年,国内一部分学者对人才效能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效能内涵的理解与实现路径;二是人才效能的计量问题。
从人才效能的内涵来看,一些学者认为,人才效能是反映人才发挥作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显著度与人才的规模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李群、陈鹏,2006);同时,我国人才效能的发挥具有显著的区域性:东部地区的人才效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才效能较为接近(陈安明,2007)。
另一些学者认为,同一般的资金、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相比,人才效能是决定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杨斌,2004),而企业的竞争性特征主要来源于人的社会性,竞争性特征对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的协调活动有利于企业实现其整体目标(王自强、王浣尘,2004)。
从人才效能的计量来看,国内专门讨论人才效能计量方法的文献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人才在经济活动中所进行的要素投入与最终产出规模作为计量标准,他们所使用的投入,主要是指人才数量的投入,将非人才要素进行相应的分离;他们使用的产出,主要是指人才劳动的产出,一般使用GD P来表示这种产出成果。
于是,人才效能的计量方法就是:人才效能=人才投入量(人)/GDP (百万元)(潘晨光、王力,2004)。
本文利用i E 来代表第i 个区域人才的效能,使用i H 代表第i 个区域人才资本所具有的规模,它的单位通常使用人来表示,i GDP 表示第i 个区域劳动产出的规模,使用单位百万元来表示。
根据前面学者人才效能的计量方法,第i 个区域的人才效能可以表示为:/i i i E H GDP (1)在模型(1)中,i E 的基本内涵是每产生一百万元的价值所耗费的人才规模。
对于人才规模的确定,本文以L uca s(1988)的有效劳动力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的人才认定标准,使用受教育年限来计量人才规模。
人才规模的具体估算方法和过程详见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王美霞,王选华,2010;马宁,王选华,2011)。
上面人才效能的计算指标主要适用于横向比较,而无法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对人才效能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
因此,我们通过对已有的人才效能指标进行修正,使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人才效能指数。
这样,就可以避免指标仅限于横向比较的局限性,从而拓展了指标的应用范围,可以全面地反映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人才效能的变化,同时反映不同地区人才效能的差距。
为了反映人才效能的时空变化,本文通过设计三维空间变量来对人才效能进行计量,以i mn E 、i mn H 和i mn X 来分别表示m 地区第n 年第i 类产出的人才效能、人才规模和人才产出量,这样,三者之间的关系仍然为:=/i i imn mn mn E H X (2)二、人才效能模型检验(一)数据来源及相应解析本文选取全国30个地区1998-2007年期间的两类指标作为计量标准,即地区生产总值(GDP)、人才资本存量(H)。
其中,GDP全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8年)》的分地区数据,而关于人才资本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1996-2008年)》。
另外,由于本文两项指标均使用面板数据,而地区生产总值属于价值型指标,它变化的时期越长,价值型指标的波动就越大。
为了将不同时期的价值型指标进行比较,指标的可比性要求逐渐增强。
因此,为了价值型指标可比,本文使用各地区GDP指数来进行缩减,基期定为1995年。
不变价GDP数据的年均值见表1。
按照受教育年限计量人才规模,我国30个地区人才规模年均值见表2。
(二)模型检验结果依据人才效能方程(3),使用表1、表2中的有关数据来分别计算全国30个地区1998-2007年间的人才效能平均指数,结果见表3。
表3 全国30个地区1998-2007年人才效能平均指数单位:万年/亿元表3反映了1998-2007年期间全国30个地区的人才经济效能基本状况。
在此,为了能在地区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人才效能的区域差异。
表3使用年均受教育年限(万年)/GDP(亿元)的指标来比较全国30个地区人才效能绝对量之间的差异(如图1)。
同时,通过计算人才效能的年均提高速度,以该项指标来比较地区之间的人才效能的相对量差异(见表5)。
图1全国30个地区1998-2007年间人才经济效能效能指数年均值单位:万年/亿元1.人才效能指数绝对值比较从图1的结果来看,江苏省人才经济效能指数在所有地区中最低,其指数值为2.24。
这充分说明江苏省的人才经济效能最高,人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最大;贵州省的人才经济效能指数最高,其指数值为7.36,这充分说明贵州省的人才效能最低,经济增长中人才发挥作用的程度较低。
除了最高和最低的人才效能指数以外,本文还将全国30个地区的效能指数划分成两个小组来比较其差异,即排在前5名和最后5名地区的效能指数,见表4。
从表4中可知,人才效能指数排在前5名的主要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排在后5名的地区(除北京之外)主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2.人才经济效能指数相对值比较从人才效能指数的降低速度来看,在1998-2007年期间,吉林省的人才效能指数降低速度最快,以年均5.53%的速度降低,充分说明该地区在人才资源的配置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次是内蒙古、黑龙江、湖北省和江苏省;而广西省的人才效能指数降低速度最慢,且年均降低速度为负值,说明该地区在经济增长中人才资源的配置方面需要继续改进。
人才效能改进速度较差的地区还包括北京、江西、山东和重庆地区。
从全国30个地区前5名和最后5名地区来看,人才效能指数降低速度排名见5。
3.人才经济效能指数比较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人才经济效能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才经济效能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才效能较为接近,两个地区的省份之间的人才效能指数交叉排列,即中部和西部之间人才效能没有显著的差别。
我们认为,我国人才效能呈现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东部地区依靠其地理和经济发达的优势集聚了较多的人才,而该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其人才事业平台相对较多,可以吸纳地区既有的人才充分发挥其内在效能,扩展事业发展空间,这样,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条件下,该地区的人才往往会带来较多的经济产出;第二,东部地区的人才投入相对较多,这种措施不但可以吸纳人才群体流入,还可以激发人才个体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单位人才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人才效能得到提高。
另外,中部和西部的人才效能虽然总体偏低,但是近10年期间人才效能的提高速度较快,说明这些地区在改进人才效能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北京地区人才效能现状实证结果表明,1998-2007年期间,北京地区的从业人员在高中以上、大专以上、本科以上和研究生以上四个层次的年均比重均排名第一,由此可知,北京地区高中以上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会相对较高,该地区平均每年人才资本占30个地区的比重为4.75%;从GDP来看,北京市平均每年的不变价GDP占30个地区的比重为2.35%(见表6)。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北京市平均每年使用占30个地区 4.75%的人才资本生产出占 2.35%的GDP,从而可以看出北京市的人才效能较低。
从人才效能的绝对数来看,北京地区的人才效能排名倒数第三,从近10年期间人才效能的改进状况来看,年均人才效能指数降低速度也相应较慢。
表6.北京地区不变价GDP和人才资本分别占30个地区的比重%四、北京地区人才效能形成原因剖析从前面的研究来看,北京市的人才经济效能偏低,在全国30个地区中,1998-2007年期间北京的人才经济效能指数为6.51,排名第28位;人才经济效能年均增长速度为0.68,排名第26位;我们将主要原因归结为:(一)人才资本的计量方法与GDP生产的匹配程度较低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有多种类型,比较传统的方法有人数计算法,《中国统计年鉴》就是使用的这类方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等指标都是使用参与劳动的从业人员来计量,该方法只反映了人力资本的数量而不能反映其素质;另一类是使用受教育年限法,如西方学者使用该指标来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文献居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均是使用该种方法计量人才资本贡献率,该指标在反映人才资本数量的同时还可以反映人才素质的提升;第三类就是使用J-F法,这种方法是使用终生预期收入方法来计算人才资本,主要用于计算人力资本指数的时候使用,其主要缺陷是不能计算人力资本的效率,也不能反映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