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纯铜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的特征
Cu-24%Ag合金板材微观组织与织构演变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Cu-24%Ag合金板材微观组织与织构演变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高强磁场等诸多领域对导电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要求越来越高,原位复合方法制备的Cu-Ag合金具有优良的强度和导电性匹配关系。
通过拉拔变形制备的Cu-Ag合金线材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关于Cu-Ag合金板材的研究很少。
本文通过冷轧和时效工艺制备大变形的Cu-24%Ag合金板材,系统地研究了冷轧和时效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电性与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冷轧和时效对合金板材各向异性与取向分布规律的影响。
经过剧烈冷轧变形,Cu-24%Ag合金组织逐渐演变为致密的双相层状复合结构。
组织主要包括层状Cu基体、层状Ag相、(Cu+Ag)共晶体和Cu基体内的Ag 析出相纤维。
冷轧过程中合金纵截面组织逐渐发生弯曲并产生剪切带。
Cu基体和Ag相中均出现纳米尺度的孪晶,变形量增大,孪晶数量增多,宽度减小。
冷轧后低于250℃时效时,Cu-24%Ag合金主要发生回复过程,组织没有明显变化,与冷轧态相比,力学性能变化较小。
高于300℃时效时,合金组织中出现再结晶和局部球化,温度升高,再结晶和球化区域增多,再结晶晶粒和球化颗粒增大,层状组织逐渐遭到破坏,力学性能显著下降。
时效过程中Cu基体中会有纳米尺寸的Ag相析出,并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从而产生时效强化作用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并降低固溶原子散射改善导电性。
经过三次时效工艺冷轧变形为98.9%的合金板材强度达到1043 MPa,电导率达到75%~80%IACS;一次中间时效工艺冷轧变形为98%的合金板材强度高于900 MPa,电导率大于80%IACS;一次中间时效工艺冷轧变形98%的合金板材进行250℃×0.5 h的最终热处理,强度达到850 MPa,电导率达到90%IACS。
冷轧变形不断细化合金组织,减小相界面间距,变形99%时,Cu基体和Ag层的平均厚度分别减小至96 nm和38 nm左右,共晶体片层厚度至10 nm以下,Ag片状纤维的厚度减小至1.5 nm左右。
冷变形织构沿纯铜线材径向分布的研究
冷变形织构沿纯铜线材径向分布的研究姚旭升;刘沿东;左良【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29)003【摘要】为了探讨显微组织与形变织构的相关性,对纯铜线材运用精确的线材织构测定方法进行织构测定,采用取向分布函数法(ODF)分析了织构沿纯铜线材径向的分布研究表明:单晶铜线材表面织构组分由<100>,<112>与<110>组成由表及里<100〉呈现增加趋势,并在中心层成为主要织构组分;<112>先增加后减少;<110>呈现减少趋势多晶铜线材表面织构组分有<100>,<111>,<112>由表及里<100>呈现先增加后减少;<111>呈现增加趋势,并在中心层与<100>成为主要织构组分;<112>先减少后增加.【总页数】3页(P332-334)【作者】姚旭升;刘沿东;左良【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22【相关文献】1.高纯铜冷轧形变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研究 [J], 张志清;张静;刘庆2.纯铜深度塑性变形的织构组织均匀性研究 [J], 陈亮维;韩波;史庆南;起华荣;王效琪3.冷变形对1Cr18Ni9晶界分布及微织构的影响 [J], 金云学;贾雨海;郭宇航4.锆铌合金冷变形与低温退火板织构的研究 [J], 高积强;王永兰;杨建峰;金志浩;杨继材5.工业纯铜的异步冷轧及再结晶织构研究 [J], 刘燕声;赵骧;梁志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铸造铜合金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铸造铜合金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研究铜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工程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高导热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
铜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船舶以及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
其中,铸造铜合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生产工艺。
铸造过程中,合金的微观组织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铸造铜合金中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提高铸造铜合金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铸造铜合金的微观组织特点铸造铜合金根据其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的不同,其微观组织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般来说,铸造铜合金的组织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均匀化组织、富锌组织、富铝组织和富硅组织。
均匀化组织是指经过均匀化处理后,铜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实现了良好的分布,合金中的相对均匀,且存在数层次的细小相。
这种组织通常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常见的均匀化处理方式包括热处理和固溶处理。
富锌组织是指铜合金中对锌的含量比较高,因此铸件内部出现了锌的富集相。
这种组织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一些需要具有较好耐磨性的零件,例如轴承等。
富铝组织是指铜合金中对铝的含量比较高,因此铸件内部出现了铝的富集相。
这种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蚀性,适用于制造一些需要耐腐蚀的部件,例如海洋工程领域的零件等。
富硅组织是指铜合金中对硅的含量比较高,因此铸件内部出现了硅的富集相。
这种组织通常具有较高的磨损性能和抗疲劳性能,适用于制造一些需要耐疲劳的零件,例如输送机、振动筛等。
二、铸造铜合金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研究现状随着合金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铸造铜合金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金成分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合金成分对铜合金中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铝铜合金中,增加铝的含量可以显著改善合金的耐蚀性能。
2. 铸造工艺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铸造工艺是影响铸造铜合金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演变分析
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演变分析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机械、电子、航空、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
金属材料的性能是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的,因此,对于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演变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包括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晶粒形状、晶界及缺陷等。
其中,晶体结构是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晶体结构的类型有多种,包括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和简单立方结构等。
这些结构的不同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晶粒大小是指金属材料中晶粒的尺寸大小。
晶粒的大小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一般来说,晶粒大小越小,金属材料的韧性会越好。
晶粒形状也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方形晶粒的金属材料在某些方面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晶界是晶体之间的边界。
晶界的存在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如果晶界包含太多的缺陷,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就会降低。
另一方面,晶界也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缺陷是指金属材料中的缺陷和错误,例如裂缝、夹杂和脆断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并降低其强度和硬度。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演变金属材料的性能演变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应力和环境变化,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性能演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在外部力作用下的一种变形方式。
在工程应用中,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变形方式。
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会发生滑移和屈曲。
这些变化会导致晶界的移动和位错的形成,并影响晶界的性质。
疲劳变形是金属材料在反复加载下的变形过程。
在疲劳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组织会发生微观级别的变化,从而导致金属材料的性能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疲劳变形会导致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降低,同时增加塑性和韧性。
蠕变是金属材料在长时间高温和高应力下的变形过程。
在蠕变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最终导致金属材料形状的失真和破坏。
铜单晶体冷轧形变微观组织结构
ISSN 100020054CN 1122223 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ua U niv (Sci &Tech ),2005年第45卷第6期2005,V o l .45,N o .619 377922794铜单晶体冷轧形变微观组织结构吴廷坤, 刘 伟(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42042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0001005)作者简介:吴廷坤(19802),男(汉),海南,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刘伟,副教授,E 2m ail :liuw @tsinghua .edu .cn摘 要:研究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滑移模式及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技术,表征了铜单晶体的形变微观组织结构。
在不同的应变量下,铜单晶体的形变微观组织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低应变量(20%)下,其形变微观组织结构主要是高密度位错墙;应变量增高至50%时,其形变微观组织结构中还出现了微带、位错胞及位错胞块。
不同应变量下的微观组织结构的差异,主要由不同的形变阶段,晶体的滑移模式不同造成。
关键词: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单晶;形变组织中图分类号:O 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054(2005)0620792203M icrostructure of cold rolledsi ngle crysta l CuWU Tingkun ,L I U W e i(D epart men t of M ater ials Sc ience and Engi neer i ng ,Tsi nghua Un iversity ,Be ij i ng 100084,Chi na )Abstract :T his paper repo rts on the m icro structure of co ld ro lled singlecrystal Cu m easured using fully autom atic electronbackscattered diffracti on (EBSD ).D ifferent size reducti ons resulted in different m icro structures .20%reducti on resulted in mo stly the dense dislocati on w all m icro structure .R educti ons of up to 50%m icroband created cells and cell block s in the m icro structure .T he m icro structure changes betw een samp les is due to changes in the sli p model during defo rm ati on .Key words :electronback scattereddiffracti on(EBSD );singlecrystal;m icro structure20世纪90年代以来,晶体微区取向分析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冷轧纯铜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的特征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P TCA(PAR T:A P H YS.TEST.)2008年第44卷8试验与研究冷轧纯铜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的特征王 雷,李 凡,蒋建清(东南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南京211189)摘 要:介绍了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在材料织构方面的研究应用状况,并采用EBSD研究了纯铜在冷轧过程中晶粒的变化、晶粒取向及晶界角度分布的特征。
结果表明,纯铜在经过大变形量后出现轧制织构,其轧制织构主要是{112}〈111〉和{011}〈112〉织构;在中小变形量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大角度晶界逐渐减少,而到高变形量时逐渐增加。
关键词: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晶体取向;织构中图分类号:T G1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012(2008)0820405203MICROSTRUC TU R E AND M ICRO TEXTU R E EVOL U TIONO F COLD ROLL IN G CO PPERWANG Lei,L I F an,JIANG Jian2qing(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1189,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EBSD(electron back2scatter diff rantion)is reviewed in materials microtexture study.Microtexture,boundary angle distribution and orientations in high purity copper cold rolled up to96% (thickness reduction)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some special microtexture came forth in the pure copper after cold rolled and the mainly texture were{112}〈111〉and{110}〈112〉.And the area f ractions of boundary high angle were de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eformation at low strain,while,increased at high strain with increasing cold rolling reduction.K eyw ords:EBSD;Crystal orientation;Texture 多晶体金属发生范性变形后,晶粒会发生转动,沿着流变方向成一定位向排列。
铜导线冷拉拔过程中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化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0)15-0177-2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 wire during cold drawing
YAN Chen1, HU Liang2,3, LI Jun-yue2,3, LI Wen-li2,3, XU Yin-hui2,3, CHEN Ai-hua1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metallographic corrosion experiment, XRD analysis, micro vickers hardness test and room temperature tensile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after cold drawing process in time after T2 pure copper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phase analysis, hardness change, room temperature tensile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Keywords: T2 pure copper; Cold drawing; Fibrous tissue; Tensile strength
高速铁路电缆主要是由导体材料、绝缘层、屏蔽层和护 套层构成。其中导体材料是高速铁路电缆“电能传输”的载 体,其性能的好坏决定着高速铁路电缆的质量 [1-3]。相对于 普通电线电缆而言,高速铁路电缆具有技术含量高、适用条 件较严格、附加值高的特点。而作为高速铁路电缆核心部件 的电缆导体材料,要求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抗氧耐磨和 强韧匹配性能 。 [4,5]
论述冷轧和热轧时金属组织的变化及它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论述冷轧和热轧时金属组织的变化及它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王笑洋摘要:冷轧和热轧使同一种金属的组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而金属的性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差异,冷轧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轧制,而热轧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轧制。
本文阐述了冷轧和热轧时金属显微组织的变化与冷轧和热轧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冷轧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出现亚结构、变形织构等,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相应下降即产生了加工硬化。
热轧时金属内部缺陷被压合、金属内部夹杂物分布被改善、偏析被改善,使金属的致密度提高、力学性能提高、综合机械性能提高。
关键词:冷轧热轧组织性能前言我国钢铁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与世界钢铁企业强国进行竞争并取得竞争优势,实现钢铁强国的目标,必须促进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轧钢生产过程中质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外型和尺寸精确的控制,而是追求对产品内部微观组织和最终性能的更为精确的把握。
冷轧和热轧使同一种金属的组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而金属的性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差异。
冷轧是变形温度低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变形。
由于变形温度低、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晶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当变形程度很大时晶粒变为纤维状、使金属性能呈现方向性。
热轧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
热轧时在金属中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一方面由于塑性变形而产生加工硬化,另一方面由于热轧的温度大大高于再结晶温度因此变形所引起的硬化又很快为随之产生的再结晶过程所消除。
本文从冷、热轧制工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冷、热轧制工艺与金属的组织以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1冷轧时金属组织的变化及它对金属性能的影响1.1冷轧时金属显微组织的变化1.1.1纤维组织显微组织的变化,多晶体金属经冷却变形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抛光与浸蚀后的试样,会发现原来等轴的晶粒沿着主变形的方向被拉长。
变形量越大,拉长的越显著。
当变形量很大时,各个晶粒已不能很清楚地辨别开来,呈现纤维状,故称纤维组织。
《2024年冷轧高锰奥氏体钢显微组织与织构的研究》范文
《冷轧高锰奥氏体钢显微组织与织构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冷轧高锰奥氏体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显微组织和织构特性,决定了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因此,对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其性能、优化其制备工艺、提高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显微观察和织构分析,研究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织构特征,为进一步优化其性能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为冷轧高锰奥氏体钢,其化学成分包括铁、锰等元素。
2. 方法(1)显微组织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其组织形态、晶粒大小等特征。
(2)织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织构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其织构类型、强度等特征。
三、结果与分析1. 显微组织观察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奥氏体相组成,具有均匀的晶粒分布和良好的组织连续性。
此外,晶界清晰,晶内结构致密,无明显的气孔、夹杂等缺陷。
同时,在特定条件下,还会出现少量马氏体相的转变。
这些显微组织的特征,对于理解其性能和优化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2. 织构分析结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冷轧高锰奥氏体钢具有典型的奥氏体织构特征。
通过织构类型和强度的分析,发现其织构主要由多个不同取向的晶粒组成,且各晶粒的取向分布较为均匀。
此外,随着轧制温度、轧制速度等工艺参数的变化,织构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讨论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织构特征是其优异性能的基础。
其中,均匀的晶粒分布和良好的组织连续性保证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典型的奥氏体织构特征则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此外,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改变材料的织构强度,从而优化其性能。
高纯铜冷轧形变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研究
高纯铜冷轧形变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研究*张志清,张 静,刘 庆(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4)摘要 采用纯度99.99%的高纯铜进行30%、50%、70%、90%形变量冷轧加工,对不同形变量下高纯铜的晶粒尺寸、分布等微观组织及织构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发现,随着形变量的增加,平均晶粒尺寸、晶粒尺寸方差不断减小,晶粒高宽比(形状因子)逐渐增加,晶粒逐渐转变为纤维状;冷轧织构(Brass 、S 、Copper )含量逐渐增加,其中Br ass 织构最多,S 织构次之,Co pper 织构最少。
形变量至90%后,冷轧织构含量增至85%以上,晶粒逐渐向标准极射三角形中间部位聚集,在{101}方向有显著聚集,{111}方向始终无明显聚集。
取向线及 取向线上织构含量逐渐增加,均出现明显的集中织构,形变量从70%增加至90%时织构的增加最明显。
关键词 高纯铜 微观组织 织构表征 E BS D 中图分类号:T G115 文献标识码:AInvestig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High Pu rity Copperduring Cold RollingZHANG Zhiqing,ZH ANG Jing,LIU Q ing(Colleg e of M ater ials Science and Eng ineer ing,Cho ng qing U niver sity,Cho ng qing 400044)Abstract T he high purity copper (99.99%)was cold ro lled with 30%,50%,70%,90%r eductio n,the gr ain size distr ibut ion,defor med micr ostructure and text ur e w ere quantit atively char act erized.It shows that av erage gr ain size and its square dev iation decrease w ith incr eased reduction,w hile aspect r atio increases,defor med g ra ins develop into lamellar.Co ld ro lling text ur es (Brass,S,and Copper)also incr ease,Brass textur e increases mo st fo llow ing w ith S and then Copper tex ture.Cold textures vo lume fraction increases to 70%with 90%reductio n,t he or ientat ions mo ve to t he middle of the inverse pole figure g radually ,focusing on the {101}but nev er {111}. and t ex ture increase and trend to fo cus on some or ientations w ith incr eased reductio n ,the increment o f and tex tur e is the bigg est w hen re -duction increases from 70%t o 90%.Key words hig h pur ity co pper,micro structur e,tex ture characterization,EBSD*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CDJR C10130008)张志清: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的研究 E -mail:zqzhang@多晶金属材料中各晶粒的取向通常是无规则分布的,但经塑性变形并达到一定形变程度时,晶粒内晶格取向会发生转动,其特定的晶面及晶向趋于排成一定方向,使晶粒取向出现有序化,并具有严格的位向关系,形成织构。
冷轧工艺改进对钢材微观组织及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
冷轧工艺改进对钢材微观组织及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冷轧工艺是一种冷变形加工工艺,通过冷轧可以改变钢材的微观组织,提高其强度性能。
本文将探讨冷轧工艺改进对钢材微观组织及强度性能的影响。
首先,冷轧工艺改进能够明显改善钢材的晶粒细化程度。
晶粒的细化可以增加晶界的数量,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原始的钢材晶粒细度较粗,而经过冷轧工艺改进后,晶粒尺寸得到显著的减小。
冷轧过程中,钢材经历了大变形,使得原始晶粒不断地纵向拉长,横向细化。
同时,冷轧会导致晶界移动和改变晶界特征,进一步细化晶粒。
这种细化的晶粒可以通过阻碍位错滑移和晶界移动来提高钢材的强度性能。
其次,冷轧工艺改进可以引入马氏体组织,进一步提高钢材的强度。
马氏体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组织,可以通过快速冷却和变形来形成。
冷轧过程中,通过控制冷轧温度和变形量,可以实现马氏体的形成。
冷轧所施加的变形会引起钢材内部的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可以促使马氏体转变成奥氏体,进一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冷轧工艺改进还可以改变钢材中的碳含量分布。
在冷轧过程中,碳元素会随着变形的进行而获得偏析,使得钢材表层的碳含量较高。
这种碳偏析可以增加钢材的碳化物含量,提高强度。
同时,冷轧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还可以作为位错的锚点,增强固溶体和强化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钢材的强度性能。
最后,冷轧工艺改进对钢材的延展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冷轧过程中,钢材经历了较大的变形,会引起应力集中和织构形成,从而降低材料的延展性。
但是,通过合理的轧制参数选择和后续热处理,可以减轻冷轧对钢材延展性的影响,使其保持较好的塑性。
综上所述,冷轧工艺改进对钢材微观组织及强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冷轧可以实现钢材晶粒细化、马氏体的形成、碳含量调控和延展性的调节,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性能。
冷轧工艺改进对于钢材的制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冷轧工艺是制备高强度钢材的重要工艺之一。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冷轧工艺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优化。
纯铜在凝固中微观组织演化的模拟
在每一时间步长 ! 随着铸件温度的降低, 过冷度增加 " 则单位体积内净增形核 $ 内, !, 数为 (! (! " ! ’" !) !) &" " #" 单元的形核概率为 ( ) ( " ) A " #" * 然后利用 扫描所有的网格, 如果该单元为液态, B * = ) #" & ’ $ *法来随机选择形核的位置% 万方数据 ( ) 1
第 7期
胡志良等: 纯铜在凝固中微观组织演化的模拟
C C $
! #" ! $# ! %# ! $# 为潜热, #" 为比热, ! 为固液界面能, ! %# 为熔化熵& ! !"
( ) $
% 凝固组织模拟过程
[ ] 根据 & 元胞自动机具有以下性质: ’ ( ( ’ ) * + , .与 / 0 * ’ )的叙述 1 , " 所研究的区域可划
校正问题, 图#是单个晶胞生长的 , 图中 % 点是网格单元一随机形核结点, - 模型示意图$ 形核$ 晶粒长大方向为 [ ] 和 [ ] 方向, 它们与 ’ 轴交角为! 和!0 ! 设它在某一时刻& " ! ! " / # ( 在& 时刻, 晶粒的半径为图#中阴影四边形的半 ! 值可由代表晶向的整数值# 转换得到) $ 对角线长 ( ( 为枝晶尖端长大速度 ) [" ( ] 从& 到& 时间段上的积分, [" ( ] 可 &) * & +) ) * & +) / 以通过 1 形核时的温度由温度场的计算给出$ 到达& 时刻, 由 -结 $ 2 模型计算, 3 ( ( &) , [" ( ] * & +) & & + #)
液氮低温轧制Cu?Ag合金的 织构演变和再结晶行为
液氮低温轧制Cu?Ag合金的织构演变和再结晶行为鲁月;马茹;王轶农【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年(卷),期】2015(025)009【摘要】研究了在低温温度(CT)处进行严重塑性变形的CuαAg合金的纹理演化和力学性能,研究了序列退火行为。
与在室温(RT)轧制的片材相比,显示铜纹理,CT卷板表现出黄铜质地,表明在CT处抑制了交叉滑移,并且增加了纸张的最终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
由于原位再结晶机理,随机分布,由于退火的CT卷板中的重结晶纹理,而退火的RT卷板主要包含立方体纹理。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观察轧制和退火片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在CT轧制过程中抑制了动态恢复,导致更高的变形能量存储。
因此,CT卷板的重结晶可以在相同的降低中从低温比RT-轧制片的重结晶开始。
%对铜ag ag载加工,研其织构化特性和力学性能,随后对轧制板材进行热热其行行为。
结果观察明,与与制板所表现织构织构不锈,低温下轧内的交滑移制抑制,而其主要织构特殊为黄铜型,且板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强度均均有很高。
退火退火,低低制板内发布原位再,其织构随织构随内布,其其织构随内布,而常温轧制板的退火织构主要为立方向。
利用金属和电子背散射衍射观察退火前后材料微观组织,发表低温轧制时髦内动词过程被抑制,因而轧制后变形较较高,退火时,与与常温轧制板相比相比处于较较低温度发发发软软软化行为。
【总页数】10页(P2948-2957)【作者】鲁月;马茹;王轶农【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 116024【正文语种】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纯铜的纳米化表面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因为纯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能够应用
于很多领域,如电子、信息、光电、生物医药等。
纳米化后,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使得
它的化学反应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会引起其微观结构的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本文以纯铜表面的纳米化为研究对象,探究纳米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及其对力学
性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原理和方法,其中以电化学法为主要研究手段。
接着探讨了纳米化过程中铜表面的微观结构演化,主要关注了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晶界
等方面的变化。
研究发现,随着纳米化程度的增加,铜表面的晶体结构逐渐转化为多晶体,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界密度逐渐增加。
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铜的力学性能。
最后,本文探讨了纳米化后纯铜表面的力学性能。
通过理论模型的计算和实验测试,
发现纳米化后的铜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脆性。
这些性能的
变化与微观结构的演化密切相关。
此外,在不同纳米化条件下,铜表面的力学性能也会有
所不同。
因此,在纳米化铜表面的工程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晶粒大小、晶界密度、晶体
结构等因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之,本文研究了纯铜表面纳米化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这些
研究成果对于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金属材料的科学研究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
在引言中,介绍了纳米化技术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明确了研究目的。
在详细概述了纯铜表面纳米化技术,并分析了纳米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化以及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展示了纳米化处理后纯铜的力学性能测试。
在总结了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结论总结。
本研究为纯铜表面纳米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纯铜,表面纳米化,微观结构演化,力学性能,实验方法,结论,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纯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传统纯铜存在着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如强度、硬度低,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等问题。
为了提高纯铜的力学性能,纳米化技术被引入到纯铜表面处理中。
纯铜表面纳米化技术是通过在纯铜表面形成微纳米级的结构,改善纯铜的力学性能。
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界面位能,使得纯铜表面具有优异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纳米化技术可以使纯铜表面具有特殊的功能性,如抗腐蚀、抗磨损等特性,拓展了纯铜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研究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探讨纳米化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为进一步提高纯铜的力学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通过对纯铜表面纳米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纯铜材料的应用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纯铜表面纳米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纳米化处理可以使材料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均匀,增加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纳米化处理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
研究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对于提高纯铜材料的工程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纯铜表面纳米化的研究,探讨了纳米化处理对纯铜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观察了纯铜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的微观结构演化情况,并利用压痕实验和拉伸实验分析了纳米化处理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化处理能够显著改善纯铜的力学性能,并且对其微观结构也有明显影响,为纯铜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纯铜;纳米化处理;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本文旨在探讨纯铜表面纳米化处理对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纯铜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方法2.1 样品制备本实验采用纯度为99.99%的纯铜板作为实验样品,首先对样品进行粗磨和精磨处理,然后采用离子束沉积技术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纳米厚度的金属薄膜,最后使用离子束轰击系统对样品进行纳米化处理。
2.2 微观结构观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观察纯铜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情况。
2.3 力学性能测试采用压痕实验和拉伸实验,测试纯铜样品在纳米化处理前后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3. 结果与讨论3.1 纯铜表面纳米化处理的微观结构演化通过SEM观察发现,纳米化处理后的纯铜表面呈现出颗粒状的结构,呈现出更为细致的纹理和更高的表面平整度。
TEM观察发现,在纳米化处理后,纯铜晶粒的尺寸显著减小,晶界密度增加,并出现大量的位错。
AFM观察结果显示,纳米化处理后的纯铜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表面平整度和表面硬度显著提高。
3.2 纳米化处理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压痕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化处理后的纯铜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弹性模量也有所增加;拉伸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化处理后的纯铜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延伸率略有下降。
这表明纳米化处理能够显著改善纯铜的力学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冷加工时组织性能变化与特征
热加工变形的特点
金属的热加工与冷加工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 热加工时金属的塑性好,断裂倾向小,可采用较大的变形 量;因为变形温度升高后,由于完全再结晶使加工硬化消 除,在断裂与愈合的过程中使愈合加速以及为具有扩散性 质的塑性机制的同时作用创造了条件。
• 热加工时,变形抗力低,塑性高,变形达到需要尺寸时, 所消耗的能量少。因为在高温时,原子的运动及热振动增 强,扩散过程和溶解过程加速,使金属的临界切应力降低; 许多金属的滑移系统数目增多,使变形更为协调;加工硬 化现象因再结晶完全而被消除。
变形程度与密度的关系 (1)青铜 (2)铜
(四)、导电性的变化
• 一般来说,金属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位错密度增加, 点阵发生畸变会使电阻增高。例如,冷变形量达到82 %的铜丝,比电阻增加2%;冷变形99%的钨丝,比 电阻增加50%
• 但有时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电阻不但不升高反而 显著降低。比如冷拔钢丝。这是因为片状珠光体取向 于钢丝的轴向,这是由于有向性所引起的电阻降低超 过基体冷加工所引起的电阻升高所致。冷变形还会使 晶间物质破坏,使晶粒彼此接触也可减少电阻增加导 电性。所以冷变形对导电性的影响应综合考虑。
静态再结晶
• 静态再结晶: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到再 结晶温度以上时,通过再结晶核心的形成和 晶核的长大,最终形成无畸变的新晶粒的过 程。
• 静态再结晶使得加工硬化和内应力完全消除, 物理性能得到恢复,强度、硬度下降,塑性、 韧性提高。
• 可通过控制再结晶条件,控制再结晶晶粒的 大小和体积分数,以改善金属组织和性能。
• 在再结晶阶段,首先是在畸变度大的区 域产生新的无畸变晶粒的核心,然后逐 渐消耗周围的变形基体而长大,直到形 变组织完全改组为新的、无畸变的细等 轴晶粒为止。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宏观内应力的影响
残留拉应力,降低材料强度; 若表层残留压应力,对提高疲劳寿命有
利,用喷丸或滚压实现。
残余应力
微观内应力(第二类内应力):晶粒之间或 晶内不同区域之间不均匀变形而形成的内应力。
作用范围:作用尺寸与晶粒尺寸为同一数 量级,在晶粒内或晶粒间保持平衡。(μm级)
结果:微观内应力可达很大数值,甚至造 成显微裂纹并导致工件的破坏。
1、力学性能的变化
组织的变化,必然导致性能的变化。 加工硬化(应变硬化) :金属冷变形时, 随变形量增加,其强度、硬度上升,而塑性、 韧性下降的现象。
性能变化
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意义:
有利处:
可用作强化金属的一种方法;如:奥氏体不锈 钢等。
使变形均匀;
保证工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如:局部过载因 变形而自行停止。
残余应力
残余内应力表现为两类:
宏观内应力(第一类内应力):工件各部分之间的变形 量不同而产生的内应力。
作用范围:工件的整体范围,在工件的整个体积上保 持平衡。 (mm级)
如弯曲金属棒:上部,受拉伸长,塑性变形的外力去 除后,伸长一边存在压应力;下部,残留拉应力。
金属拉丝后,外缘变形较心部少,残留拉应力,心部 残留压应力。
第五节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 能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发生的变化: 外形 尺寸 显微组织 性能
一、显微组织的变化
光学显微组织的变化:
塑性变形后,每个晶粒内部出现大量滑移 带、孪生带;
随变形量的增加,原来的等轴晶粒逐渐沿 变形方向伸长为扁平晶粒。
当变形量很大时,成为纤维组织(晶粒变得 模糊不清,晶粒已难以分辨,而成为的一片纤 维状条纹)。
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冷轧环件作为工业中常见的零部件,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对于材料的性能、耐用性以及工艺制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探究其中的本质因素,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优化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深入探究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重点研究如下内容:1.冷轧环件材料的性质和组成分析。
2.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初步研究和分类,以及对其演变规律的探索。
3.通过对冷轧环件进行不同处理方法(如退火、淬火等)后,微观组织进行了各种测试,从而得出演变规律的定量描述。
4.建立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定量模型,并进行验证。
三、研究方法1. 实验法。
选择不同的退火温度和时间、淬火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制备冷轧环件试样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观察,得出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
2. 理论模型法。
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冷轧环件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进行观察,并结合材料力学理论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定量模型,通过与实际试验数据的比对验证其精度和可靠性。
四、预期结果1. 确定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在制造、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2. 建立冷轧环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定量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
3. 提出针对冷轧环件材料的优化处理方法,以提高其性能和耐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五、研究价值1. 对提高冷轧环件的性能和耐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对改进冷轧环件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3. 为冷轧环件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P TCA(PAR T:A P H YS.TEST.)2008年第44卷8试验与研究
冷轧纯铜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的特征
王 雷,李 凡,蒋建清
(东南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南京211189)
摘 要:介绍了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在材料织构方面的研究应用状况,并采用EBSD研究了纯铜在冷轧过程中晶粒的变化、晶粒取向及晶界角度分布的特征。
结果表明,纯铜在经过大变形量后出现轧制织构,其轧制织构主要是{112}〈111〉和{011}〈112〉织构;在中小变形量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大角度晶界逐渐减少,而到高变形量时逐渐增加。
关键词: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晶体取向;织构
中图分类号:T G1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012(2008)0820405203
MICROSTRUC TU R E AND M ICRO TEXTU R E EVOL U TION
O F COLD ROLL IN G CO PPER
WANG Lei,L I F an,JIANG Jian2q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1189,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EBSD(electron back2scatter diff rantion)is reviewed in materials microtexture study.Microtexture,boundary angle distribution and orientations in high purity copper cold rolled up to96% (thickness reduction)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some special microtexture came forth in the pure copper after cold rolled and the mainly texture were{112}〈111〉and{110}〈112〉.And the area f ractions of boundary high angle were de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eformation at low strain,while,increased at high strain with increasing cold rolling reduction.
K eyw ords:EBSD;Crystal orientation;Texture
多晶体金属发生范性变形后,晶粒会发生转动,沿着流变方向成一定位向排列。
金属和合金经过拉拔、锻造、挤压及压缩加工后发生范性变形,从而形成择优取向,即织构。
为更大幅度地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其变形后的组织和取向演变过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变形织构的类型要受到变形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加工方式的影响。
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1]测定的织构可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同X射衍射测织构相比, EBSD具有能测微区织构、选区织构并将晶粒形貌与晶粒取向直接对应起来的优点。
另外,X射线测织构是通过测定衍射强度后反推出晶粒取向情况,
收稿日期:2007205217
作者简介:王雷(1981-),男,硕士研究生。
计算精确度受选用的计算模型和各种参数设置的影响,一般测出的织构与实际情况偏差15%以上。
而EBSD通过测定各晶粒的绝对取向后进行统计来测定织构,因此比较准确[2]。
笔者通过EBSD对纯铜在冷轧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
1 试验方法
用直径分别为25和8mm的铜棒在室温下用两辊轧机分别轧到1.1和0.5mm厚的试样。
然后在轧制后的试样沿中轴线方向截取不同变形量的约1cm×1cm的小块,观察面为法向2轧向(ND2RD)面,试样经过机械研磨和抛光后再进行电解抛光,抛光时的电解液为体积比1∶1的硝酸甲醇溶液,抛光电压为20V,时间为30s左右。
试验在SIRIO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件TSL电子背散射衍射
・
5
4
・
装置上进行。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晶粒变形形貌
试验分析了不同变形量下的纯铜样品的晶粒形貌,图1是变形量为62%和96%的织构组分分布的晶粒取向图。
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纯铜晶粒沿着轧制方向拉长,由原来的等轴状变为纤维状,并且晶粒发生了分裂,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a )62%变形量 (b )96%变形量
图1 500×
Fig.1 EBSD grain map s of different deformation
2.2 晶粒取向的分布特征
金属在轧制变形过程中要受到法向的压缩和轧向的延伸变形。
金属塑性变形的晶体学机制主要为位错滑移和机械孪生,多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时,晶体内的位错不断滑移或晶体内出现机械孪生,同时各个晶粒的取向也会随之作相应的转动[3]。
理论和实际都表明,多晶体各晶粒的转动结果往往会使晶粒取向聚集在某一或某些取向附近,从而形成变形织构。
图2给出了不同变形条件下反映晶粒取向的极图[图2(a ~d )]及φ2=45°
三维取向的(ODF )图[图2(e )和(f )]。
由极图可以看出,面心立方的纯铜经62%轧制变形后,晶粒取向部分趋于{011}〈100〉,{011}〈112〉以及{001}〈101〉织构。
纯铜经96%轧制变形后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结果[图2(f )]可
以看出,晶粒取向大部分趋于{112}〈111〉,另外有少量趋于{011}〈112〉及{011}〈100〉。
分析与研究表明[4],当面心立方金属仅以位错滑移方式变形时,取向{112}〈111〉和{011}〈211〉均为稳定取向,晶粒取向在轧制变形过程中会不断流向这两个取向。
但晶粒取向{011}〈211〉
流动时会造成较大的绕法向的切
・
604・
应变ε12,在轧制几何条件下这种切变很难实现,所
以晶粒较难达到{011}〈211〉织构,而较多的流向
{112}〈111〉。
其中织构在轧制变形的几何条件对轧
制塑性流动较少限制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011}
〈100〉取向。
2.3 变形过程中的晶界变化
形变组织的晶界既是变形过程中热/力作用的
结果,又是继续研究回复和再结晶的基础。
晶界角
度是晶界的重要特征之一,图3统计分析了晶界角
度水平的面积率(Area Fraction of Boundary An2
gle Levels,A FBAL)与变形量的关系。
由试验结果
可以看出,在中低变形量下(<80%)随着变形量的
增大,大角度晶界(>15°)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小
角度晶界所占的比例上升。
在经过96%变形后,小
角度界面的面积率反而有所减小,大角度界所占比
例上升。
这是由于晶粒在冷轧过程中发生了分裂,
形成了新的几何必需位错界面(GNB)和附生位错
界面(IDB),这些界面在中低变形量下为小角晶界,
但在大变形量下,随着晶粒的转动,GNB会逐渐转
向RD方向,取向差进一步增大,形成大角度晶界,
因此导致了大角度晶界比例的上升。
3 结论
(1)纯铜在轧制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其
晶粒取向由随机状态转为{112}〈111〉织构,在大变
形量的条件下铜晶粒的{112}晶面逐渐转向平行于
轧制面〈111〉方向。
(2)在中低变形量条件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大,
小角度晶界逐渐增多,在经过大变形量(96%)后,
大角度晶界的比例有所上升。
参考文献:
[1] Adams B L,Dingley D J,Kunze K,et al.Orientation
imaging microscopy:new possibilities for microstruc2
tural investigations using automated B KD analysis[J].
Materials Science Forum,1994,157-162:31-42.
[2] 黄长文,冯继军.EBSD分析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研究
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4(1):18-20.
[3] 毛卫民.金属材料的晶体学织构与各向异性[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2:33.
[4] Hirsch J,L ucke K.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and de2
velopment of rolling texture in polycrystalline FCC
metals[J].Acta Metal,1988,36:2863-2927.
・
・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