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150/90 mmH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内容。

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严格一般宽松空腹或餐前血糖(mmnl/L) 4.4-6.1 6.1~7.87.8-10.0餐后2h或随机血糖(mmol/L)&1-7,87.8-10.07.873.9表2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表2住院患者粗糖控制目标内分泌科新诊断、非老年、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 或疗无低血糖风险其他内科低血糖高危人群且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同时伴行稳定心脑机 管疾病 因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注: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年、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亲乱或蛋白尿)血糖控 制目严格 宽松 一般宽松外科手术 特殊群体 择期手术(术前、术中%术后)急诊手术(术中、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75岁以上老年人 顼期寿命<5年(如癌症等)精神或智力障碍大、中,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精细手术(如整形) 大、中、小手术 器官移植手术 重症监护胃肠内或外营养(ICU )外科ICU内科ICU一般宽松宽松宽松宽松一般一般严格宽松一般严格宽松一^般宽图1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图评批出点情况井刷金由胧控制H,必装同用h 阍或尿赭.屿、rti岫,ti 鼻.由乩❸,胴行功能.to.喝叁而堆♦独更m据、井发蜡和伴发疾场,降相方案及沾疗依4性葬下•小U:的用忖阵怔(总括生命体位.意比状君."无脱水隼、旺拄检我说忖过渡到设外方案:L小叨段球即为血军祸的患者也睫任就扑防W时明周是有学有祎比置2.哮看收掂―福疗1♦■曲浏用本用控制目后4.源电管理♦生诂方苴冲到H划声的回和呐界■目■标状•阳性林亚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1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糖尿病患者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涉及到"家一医院一家"的一体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家和门诊进行调整和管理血糖,但许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进行短期血糖管理和优化治疗、并发症筛查和应激状态的控制等,尤其在要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_母义明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_母义明

h y p e rg y ce m
l i

a f o r t
yp
e 2 di a b e te s ba s e d o n t h e e x i s t i n ev id e nc e a nd c l g



ca l
e xp e r


enc e s

T h e m a



c on t e n t s n c l u de d t h e d e fi ni t i o n a nd t h e h a rmf ul ne s s o f p os t p ra n d a


h yp e rg l y c em a t h e re l a t on s h p
作者单位


00 8 5 3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内 分 泌 科 母 义 明 h 北 京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内 分 泌科 纪 立 农






友 好 医 院 内 分 泌代 谢 中 心 杨 文 英
( ( )



北京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内 分 泌科 洪 天 配




南 京 鼓楼 医 院 内 分泌 科 朱 大 龙
F PG
控 制 达 标 以 防 治 糖 尿 病 慢 性 并 糖尿 病 患 者 餐 后 心 肌 血 容 量 及 心 肌 血 流 较 正 常 对 照 者 下 降 餐后 高 血 糖 及血糖 波动 与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糖 尿 病 的 管 理 中 控 制 PP G 的 手

2023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水平,本文通过专家共识的方式,对2023年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总结和规范。

本文对个案管理的目标、方法和关键环节提供了指导,旨在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健康水平。

二、个案管理的目标个案管理旨在通过协调多学科的合作,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糖尿病的良好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 提供全面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促进患者自我管理;3. 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帮助患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4. 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5. 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提高糖尿病个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个案管理的方法个案管理的方法是多元化、综合化的,需要协同各相关学科和个案管理团队的努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和管理指南,确保个案管理的一致性和标准化;2. 患者的初步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血糖控制、并发症风险等方面的评估;3.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建议、心理支持等;4. 定期复诊和随访,评估管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多学科团队参与,包括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医师助理、心理咨询师等。

四、个案管理的关键环节个案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信息记录准确、完整;2. 良好的患者和医生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患者积极参与个案管理;3. 糖尿病教育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使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得到提升;4. 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为个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质量控制;5. 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和参与,提高个案管理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五、结论个案管理是提高糖尿病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和综合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了规范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疗措施,中国各大医疗机构和专家学者于2024年发布了一份专家共识。

以下是该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首先,该共识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标准,老年人的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老年人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在6.1-6.9mmol/L之间属于糖尿病前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其次,共识指出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达到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改善。

对于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下。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共识还强调了老年患者的心血管保护和肾脏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共识提出了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策略和方案。

对于轻度患者,应采取规范饮食、合理活动和日常血糖监测等措施进行干预。

对于中度患者,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考虑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等。

对于重度或合并症患者,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或联合治疗等。

此外,共识还提出了特殊情况下老年患者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老年人合并高血压或脂代谢紊乱者,应加强降压药物和降脂药物的治疗。

对于老年人合并肾脏疾病者,应加强肾脏保护措施,如限盐限水、控制蛋白摄入等。

最后,共识还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预防方面,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倡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习惯等。

管理方面,要加强团队合作,实施多学科、个体化治疗,定期复查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总结起来,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为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该共识强调了老年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为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24《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建议总结

2024《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建议总结

2024《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建议总结重症患者中高血糖的发生率约为40%-60%,在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中高达60%-80%o强化胰岛素治疗(IIT)是控制重症患者高血糖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存在低血糖风险,相对低血糖(血糖较入院前水平降低≥30%)和轻度低血糖(<3.9mmo1/1)的发生率达到34%-45%β高血糖和相对高血糖是危重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住院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因此,加强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十分重要。

我国重症医学专家陈德昌教授领衔撰写的《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总结了26条重要建议。

共识采用GRADE分级(表1)来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病理性的应激常导致危重症患者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血糖异常以及血糖变异性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测、管理,控制血糖水平,并预防与彳氐血糖相关的不良事件。

问题1:重症患者血糖监测推荐哪种方法?声明1:如果有动脉导管,首选动脉血来监测血糖。

如果没有动脉导管,建议从静脉导管采血(2+级,弱推荐\连续血糖监测可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危重症患者(2+级,弱推荐X在重症患者中,血糖监测采血的优先级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问题2:提高血糖监测准确性需要哪些因素声明2:动脉血气分析仪比血糖仪检测动脉血糖更准确(2+级,弱推荐X问题3:多久监测一次血糖?声明3:建议对于新入院的危重症患者或接受持续胰岛素输注的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间隔不应超过1小时,直至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注射速率稳定(2÷级,弱推荐λ当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注射率稳定后,增加间隔时间到每2-4小时一次。

如果发生低血糖事件,应每15分钟监测一次,直至血糖水平稳定。

问题4: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对监测重症患者的血糖是否有用?声明4:建议在转入ICU时常规检测HbA1c水平(2+级,弱推荐\HbAIC代表发病前4-12周内的血糖情况。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关键词】高血糖,餐后;糖尿病并发症;共识 doi:10.3969/j.issn.1006-6187.2016.05.001
Chinese
expert咖sensl塔Oil
r嘲ement
of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1.Department
祝开思
【提要】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l C达标非常 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 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危害,餐后高血糖与糖
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餐后高血糖的管理策略,以及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慢等[43|。
五、餐后高血糖的管理 1.餐后高血糖的控制目标:控制餐后血糖对 HbAlC达标及减少血糖波动非常重要。设定HbAl C 目标值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严 重程度、低血糖发生风险等因素个体化确定,与此相 对应的PPG控制目标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表3)
表3 T2DM患者PPG控制目标[44—453
万方数据
・386・
28。4%和36。1%,仅5。6%的患者3项指标均达 标[3|。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临床 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24]。大部分中国T2DM患 者伴有餐后血糖(PPG)升高。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 糖尿病患者中,单纯PPG升高患者的比例达50%, 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IGT[5|。PPG增高
增高相关[6。1 0|。
血糖可减少心肌血容量及心肌血流。研究[25]显示, 糖尿病患者餐后心肌血容量及心肌血流较正常对照 者下降。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一中膜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防治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尽早规范化干预。

糖尿病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VD),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研究显示,我国门诊T2DM 患者血糖达标率仅32.6%;在心血管风险因素控制方面, 我国T2DM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分别为47.7%、28.4%和36.1%,仅56%的患者3项指标均达标。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

大部分中国T2DM患者伴有餐后血糖(PPG)升高。

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PPG升高患者的比例达50%,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IGT。

PPG增高是导致HbA1c高的主要原因之一,PPG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因此,控制PPG是促使HbA1c控制达标以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策略。

糖尿病的管理中,控制PPG的手段与控制FPG的策略和手段有明显不同。

一、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基础餐后高血糖的定义为摄食后1~2hPG〉7.8mmol/L。

餐后高血糖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与第一时相/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外周组织IS下降、胰升血糖素分泌在进餐后不受抑制及餐后肝糖输出持续增高相关。

二、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1.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2.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3. 餐后高血糖与多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4. 餐后高血糖对机体的其他不良影响:5. PPG与HbA1c的关系:三、餐后高血糖的检测1. 检测对象:对于以下临床状态的患者,可通过监测PPG评价疗效、低血糖风险和指导药物剂量调整。

(1)任何HbA1c不达标的T2DM患者,尤其是FPG达标,而HbA1c不达标,如FPG<6.0mmol/L,但HbA1c >7.0%;(2)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如使用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进餐不规律或餐后剧烈运动者;(3)使用降糖药物,尤其是降低PPG的药物时。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三).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三).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三)(二)ICU患者ICU患者无论是否诊断为糖尿病,高血糖均是死亡和并发症的风险指标,但降糖治疗的干预试验结论并未证明此观点。

NICE–SUGAR强化降糖使血糖正常化死亡率增加且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6.8%:0.5%,P<0.001)。

包括26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亚组分析发现:SICU患者的5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严格血糖管理降低住院死亡率;MICU 患者的6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严格血糖管理组与常规控制组的死亡率并无差异;而合并了MICU和SICU的15项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严格血糖管理并未使死亡率下降。

另一项包括SICU、MICU的14项研究综合分析显示,严格血糖管理组的低血糖风险较常规治疗组增加约6倍。

2009年AACE/ADA 关于《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识》中对10项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发现仅在1 项以SICU患者为主的临床研究中存在严格血糖控制使死亡率下降的益处,更多的临床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反而显示严格血糖控制增加重度低血糖的风险。

针对ICU 尤其是MICU 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必须既能避免高血糖带来的种种风险,又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AACE/ADA建议ICU患者血糖控制范围7.8~10mmol/L, ACP建议ICU患者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

ICU特别是SICU 最高血糖水平上限目前主要依据是否增加感染机会而定,多数文献支持血糖臆12mmol/L 感染机会并未明显增加,英国NHS(NICE)也推荐这一观点。

据此,我们建议ICU 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宜选择宽松目标(C级)。

(三)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资料显示约25%的糖尿病患者会接受如清创、截肢、白内障摘除等手术。

随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相应增加,而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手术风险。

另一方面,无论有无糖尿病,禁食(导致机体分解代谢旺盛)、麻醉和手术创伤本身也可造成围手术期血糖急剧升高,造成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危象的风险增加;非糖尿病患者,大型手术带来的代谢应激则可能导致应激性高血糖。

控制餐后血糖,要“高”不成“低”不就

控制餐后血糖,要“高”不成“低”不就

家庭医药 2016.1022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及糖尿病栏目特约协办:三正医疗·塔能——脑健康专家□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胡爱民/徐乃佳监测血糖,已经融入了糖友的生活。

无论在家还是来医院就诊,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是糖友必查项目。

但是餐后2小时血糖,似乎没有引起重视。

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从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后的血糖值,也是血糖监测的必备项目。

这个血糖值大于7.8mmol/L,即为餐后高血糖。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上海地区的糖尿病调研显示,在高血控制餐后血糖,要“高”不成“低”不就糖人群中,88%的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而在西方人群,这个比例仅为57%。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餐后血糖老控制不好?这样下去危害大吗?如何才能控制好,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呢?餐后高血糖原因多餐后高血糖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进餐后胰岛功能缺陷,分泌胰岛素不足。

◎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

◎消化、吸收加快,血糖急剧升高。

◎进餐量增加,摄入升糖太快的食物如粥类等。

◎其他。

如餐后某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肝脏里储存的葡萄糖不听指挥,跑到血液里。

餐后高血糖危害大餐后高血糖,不仅仅是血糖急剧升高,还带来血糖的波动,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加重胰岛素分泌障碍。

其次是遍布全身的血管受伤。

无论是分布于眼底、肾脏的微血管,还是来自心脏和大脑的大血管,餐后高血糖及随之而来的血糖波动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形成血栓,引起相关器官缺血缺氧,导致视网膜病变、冠心病、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另外,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还会影响老年人整体认知,导致执行和注意力障碍。

控制标准因人而异那么,糖友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最合适呢?这要因人而异,结合病情和社会因素,在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基础上,逐渐平稳安全地使血糖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我国餐后高血糖管理共识应运而生
可行性 中国糖尿病患者中餐后高血糖的患者比例高,餐后高血糖的
重要性和危害已经非常明确
必要性
目前缺少基于中国人群的专门针对餐后血糖管理的指导 性文件
必然性
对餐后血糖的认识,从流行病学到分子生物学,从基础研究 到临床实践,20年来中国学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证据
目录
1
542,000名儿童患1型糖尿病
糖尿病管理目标
糖尿病管理的最终目标: 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 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VD),以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我国流调结果显示, 糖尿病前期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 一项杨文英教授牵头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纳入2007-2008年我国14个省和直辖市共46239例 20岁以上成人。禁食一夜后,对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空腹及2小时血糖水平。旨 在了解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单纯IGT人群所占比
男性
例为71%
女性
I-IGT:单纯餐后血糖升高;I-IFG:单纯空腹血糖升高
YANG WY.et al.N Engl J Med. 2010 Mar 25;362(12):1090-1011
流调数据同时显示,我国新诊断糖尿病患者 仍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比例高达近80%
• 一项杨文英教授牵头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纳入2007-2008年我国14个省和直辖市共46239例 20岁以上成人。禁食一夜后,对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空腹及2小时血糖水平。旨 在了解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1.Primary care 1999 Dec; 26(4):771-89. 2.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5. 3.Woerle HJ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77(2):280-5. 4. Mariella Trovati,et al. Diabetes Care. 2011;34:2237-2243.
高血压
41.8%
冠心病
25.1%
脑血管疾病
17.3%
下肢血管疾病
9.3%
0% 10% 20% 30% 40% 50% 60%
1.Kodama K, et al. Diabetes Care. 2013;36(6):1789-96. 2.DECODA Study Group. Diabetologia 2000;43(12):1470-1475. 3.The 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4:617-21. 4.张斌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10;24(5):452-6. 5.Ji L,et al.J Diabetes. 2014 May 9.
1.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5. 2.Woerle HJ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77(2):280-5. 3.Kang X,et al.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5 Jul;17(7):445-8.
东西方差异的存在需要我们制定 中国餐后高血糖管理的共识
我国T2DM患者β细胞功能受损更为严重1
餐后高血糖比例高2,3
并发症患病率高4
T2DM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比例 但仍有近1/2的患者餐后血糖不达标5
82% 65% 东方 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51.1%
当HbA1c
Monnier研究1,2
对欧美人群来说
当HbA1c 当HbA1c
时 • 餐后血糖的贡献占70% 时 • 餐后血糖的贡献约占50%左右 时 • 餐后血糖贡献仍占约40%
Kang X研究3
对中国人群来说
当HbA1c
时 • PPG的贡献>50%
由此可见,与欧美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的PPG对HbA1c达标的贡献更为突出
重视餐后,共同获益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MKT.GM.09.2015.3913
共识正式公布
目录
1
共识产生的背景
2
共识回答的问题
3
共识推荐的管理策略
全球糖尿病负担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亟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 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4.15 亿,预计到204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6.42亿
3
餐后高血糖有哪些危 害?
• 对微血管的危害 • 对大血管的危害 • 其他危害
餐后血糖及其引发的血糖波动,对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影响
共识产生的背景
2
共识回答的问题
3
共识推荐的管理策略
1 什么是餐后高血糖?
餐后高血糖 发生机制
➢ 第一时相/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
➢ 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 胰高血糖素分泌不受抑制 ➢ 餐后肝糖输出未受抑制
中国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版)
2
餐后血糖与HbA1c有关吗?
——HbA1c越接近达标,餐后血糖的贡献越大
餐后血糖至关重要,亟待关注
• 餐后血糖升高早于空腹 血糖,且随病程进展愈 加显著1
• 餐后血糖对HbA1c密切 相关 2,3
• 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并发 症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4
基于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国际餐后共识及指南不断更新
2001年
2008年
2011年
2014年
ADA餐后血糖共识
IDF餐后血管理指南 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男性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80%
男性新诊断糖 尿病患者中…
0
20
40
60
80
100
女性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85%
女性新诊断糖 尿病患者中…
0
20
40
60
80
100
YANG WY.et al.N Engl J Med. 2010 Mar 25;362(12):1090-1011
更加不容乐观的是,约二分之一的糖尿病成人患者未被诊断
每2个成人中有1个糖尿病
患者未被诊断
每7个新生儿中有1个
受妊娠糖尿病影响
销 售…
12%
每11个成人中有1个糖尿病患者
销 全球医疗保健支出的12%用售于…糖尿病
Information from diabetes atlas, 7th ed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