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短歌行
必修二短歌行_曹操
![必修二短歌行_曹操](https://img.taocdn.com/s3/m/a74dfc270066f5335a812198.png)
【文题理解】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
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 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 心的忧愁和苦闷。
掇,拾取。
用:以。
枉:枉驾。
存:问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能将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下?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 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 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 的情谊诉说。
明朗的月亮,什么时候能把它摘到手呢? 后来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应即 由此脱胎。 在此显示诗人不失赤子之心想“上九天 揽月”外,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因小见大, 暗寓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 义。 因求贤才不得而“忧从中来,不可断 绝”;又因贤才远道来归附而喜不自胜: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 恩”。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 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思贤若渴的主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用人要
“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用典。周公见到贤才, 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 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 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 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 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课 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课件(2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课 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4e2a2cf242336c1eb95ec0.png)
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 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 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 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 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 操感此景而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 行》。
短歌行
整体感知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乃 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层中明月句有何深层含义?后四
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
抒写诗人对犹 豫不决的贤才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的面关下切,和有渴些望 人才
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天自。下己贤的才抱尽负归。
这首诗突出地运用了_起__兴_____手法,表达了诗
人___乐_观__自__信__、__顽_强__进__取___________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 意味深远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jī衿n ,悠悠我心。但w为è君i 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d辍u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m陌ò度阡,枉用相存。契qì阔谈䜩,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b哺ǔ,天下归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课件 (共31张)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课件 (共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642e487058fb770bf78a55b0.png)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之挥之不去 忧之无法止息
诗 人 为 何 而
忧
忧 的 涵 义 一 样 吗
??
人对 生酒 几当 何歌
!,
谁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
去譬 日如 苦朝 多露 朝。露:,生命
短促易逝。
——比喻
诗人为何而忧? 人生苦短
何慨
以当
解 忧 ? 唯
以 慷 , 忧 思
有难
十一月十五日夜,明月当空,江面风平 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 饮至半夜,忽见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 景,横槊赋诗,留下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 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 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 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 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诗言志。曹操以一个政治家的胸襟 写下这首诗,他要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呢?
忧
这种“忧”情 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诗歌当中常见的抒情手法: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3.用典 4.借古讽今 5.修辞:比喻、拟人、借代 、引用、
反复 6.赋比兴
请找出诗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礼待
嘉宾
明月比喻 有杰出才能的贤才 难得的贤才
诗人为何而忧?
贤才难得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越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您屈
驾来问候我,久别重逢,欢饮畅 谈,(我们)念念不忘旧恩情。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第七课短歌行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第七课短歌行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71617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3.png)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第七课短歌行完美版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 第七课短歌行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蕴含在诗歌中深刻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特征;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3、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材分析(一)《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另外,还要“知人论诗”,把作者的性格、心态等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更不能因为对曹操有误解而误解作品,所以,读诗歌和丰满曹操的人物形象自然会成为本课的难点。
(二)宁夏育才中学的学生都是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而宁南山区又是宁夏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作为来自这些地区的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学英语也有好几年了,老师有个句子不太理解,想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把它翻译成汉语。
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到。
显然,在这个句子里,曹操是被翻译成“恶魔”的,可见,在很多人心目中,曹操是一个恶魔似的人物,那么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结合你以往的认识,以一个高中生应有的客观,来谈一下你对曹操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同学们谈了这么多,大都是通过别人的作品来认识曹操,那么曹操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他自己的作品《短歌行》,来感受真实的曹操。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一)、第一步:学生自由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7cd54a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6.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心念旧恩。
)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
![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fbf25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b.png)
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1.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2. 几何:多少。
3.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7.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9.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明月那样的贤才,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呢?掇,拾取,摘取。
这里比喻贤才难得。
10. 越陌度阡(qiān):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11.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
用,以。
存,问候,思念。
12. 契阔谈讌(yàn):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契阔,聚散。
这里偏用“阔”的意思,表示久别。
讌,通“宴”。
1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乌鸦绕树飞了好多圈,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树枝。
匝,周、圈。
这几句比喻当时的贤才在寻找依托,但还没有找到真正可以依靠的明主。
14.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厌,满足。
这里曹操表示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15.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哺,口中所含食物。
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课件 (18张PPT)
![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课件 (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1860980c22590102029d71.png)
诵读 感知
1、自由朗读 2、点名朗读 3、学生齐读 4、听读
品悟语言 解读诗篇
1、“诗缘志、诗言情。”本诗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 感的形容词,找出来,并细加体会。
1、“诗缘志、诗言情。”本诗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 感的形容词,找出来,并细加体会。
•三“忧”,可并为两忧: 一忧人生苦短、功业未成, 二忧人才难得、壮志难酬。
乐府旧题 重振四言诗
3、艺术特色: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语言简约含蓄。
延伸拓展
如何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
背诵、默写《短歌行》 完成《学法》 预习《归园田居》
说曹操……
曹操就到
字: 孟德 小名: 阿瞒 生卒年月:(155.2.-220.1.) 籍贯: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称号: 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故事趣闻:多了去了
“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 的官渡之战中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 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 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 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 横槊赋此《短歌行》。
2、“忧”的本质是什么?
2、“忧”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种烈士的悲心, 是一种壮士的隐忧。
3、从解忧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壮志情怀?
3、从解忧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壮志情怀?
延揽人才, 建功立业。
课堂质疑
1、关于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关于体裁: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 曹操《短歌行》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 曹操《短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02666562f8c75fbfc67db203.png)
曹操(155-220),字孟 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 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 (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 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 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 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 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 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 “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 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 “魏晋风骨”。
建安十三年,
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 荡平孙刘势力。大 战前夕,酒宴众文 武,饮至半夜,忽 闻鸦声望南飞鸣而 去。曹操感此景而 持槊歌此《短歌 行》。
《短歌行》
❖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 歌”、“短歌”是依歌词音节长短而 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为“短 歌”。
❖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
何以解忧? 用什么东西能排解忧愁?只有 唯有杜康。 美酒相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只因为你们我的如缘果故得,到了嘉宾, 那些我青群沉衣鹿思领呦低的呦吟学定鸣至子当叫今,奏,。乐设宴隆重款待。 使我心呼中唤思同慕伴之共情食连苹绵草不。断。
短歌行
曹操
短歌行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j衿īn,悠悠我心。但为wè君i 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d辍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m度ò 阡,枉用相存。契qì阔谈宴,心念旧恩。
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思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课件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569c1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8.png)
主旨把握
人生为何苦短?因为功业未就。功业因何未就?贤才难 得!诗人通过抒发忧思,同时试图排解,但是忧思不能排解, 最终归结到贤才难得!
诗人在诗中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 若渴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
忧忧
从思
中 来 , 不 可 断
难 忘 。 何 以
此处表达贤才若来,对贤才的礼遇。
二忧——求贤不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诗歌如何表达这种求贤不得的心情?
二忧——求贤不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
三天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绕数三匝,何枝可依?
④ 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苦短的感叹 —年华易失的苦闷
—思慕贤才的情怀
—贤才难得的忧愁 —求贤难得的惶恐
—访求贤才的态度 —难觅贤才的孤独 —广纳人才的真诚 —爱才之情的殷勤
比喻 用典
比兴
比兴 比兴 用典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
短歌行
教学课件
导入: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词作品
《观沧海》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贤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91c048ce2f0066f4332226.png)
去譬 日如 苦朝 多露 。,
朝露: 生命短促易逝
(比喻)
何慨 以当 解以 忧慨 ?, 唯忧 有思 杜难 康忘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 鹿鸣》
------以礼待才 尊重人才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以“乌鹊南飞” 暗喻人才四处奔走, 寻找归宿。
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流露出诗人唯恐 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士, 故天下归心。 3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4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但比天空
更为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
短魏 歌曹 行操
•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矣。”——陈寿 《三国志》
•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末名士许绍 《魏书》
•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 足。” ——唐太宗
•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四 精读诗歌 齐心协力共研讨 身临其境品诗情
纵酒放歌感人生 忧从中来话忧思
人生苦短
志
一
忧 求贤不得
统
天
下 功业未就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英雄的慷慨悲歌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集思广益探手法:艺术手法鉴赏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 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 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两首之短歌行》课件(共18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两首之短歌行》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7c5d711ed9ad51f01df267.png)
思慕情人→思慕贤才 欢宴嘉宾→以礼待才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 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 琴, 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能够广纳人才,建功立业,取得战 争胜 利,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 。
课后思考
到底该如何看待曹操其人,自己查找资料, 写一篇小短文。
探究: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探究:作者忧什么呢?结合具体 诗句分析作者之“忧”。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朝露易逝→人生短暂 (一忧)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忧的?
1.比兴手法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朝露易逝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表 达自己希望人才来依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自己对 贤才来者不拒。
2.巧用典故
写作缘起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时年已54岁。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 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 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见群鸦 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 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 《短歌行》。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35e1a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1.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赏析诗歌赏析:《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短歌行课件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短歌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db59b8f7ec4afe05a1df11.png)
朗读指导
1、二二节拍 。
2、声音洪亮, 慷慨悲凉。 Nhomakorabea•请你找出这首诗歌中感 情色彩最浓的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作者 “忧”什么
探究“忧”的内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注:杜康借代酒) 举杯解“忧”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 悠jīn悠我心。但为君w故èi,沉吟至今。
呦呦鹿y鸣ōu,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sè。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
mò qiān
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
qiè
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 zā
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bǔ 哺,天下归心。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 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 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 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 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 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识记字音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课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
《短歌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fa1eed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c.png)
《短歌行》教学设计授课题目《短歌行》重点展示的教学技能名称分析性讲解所属学段高中模拟授课年级高一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选自《曹操集》,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它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安排为分析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感受曹操咏叹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在情感上,高一学生对风云变幻的三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及其时代背景,更好地充分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激昂、古朴正直的风格。
在知识与能力上,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可以准确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目标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情感变化。
2.体会并学习曹操忧而奋发,为实现人生价值积极进取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写忧是为了壮志,他的“忧”是进取中的叹咏。
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意图35秒1分25秒1分钟课堂导入:通过名家对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评价引出教学目标。
深入探究: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呢?播放诗歌朗诵,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跟读,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引出本节课探讨的主题——为何而忧(板书:忧)讲解“三忧”:(分层逐步分析)师:诗人在第一层忧的是什么?他是怎么表达的?点评并总结学生的回答(板书:人生短暂)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自由跟读,准确迅速找出诗眼“忧”字。
生:“他把人生比作为朝露,说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逝。
”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带着疑问深入理解,听完音频后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感知。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精品课件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b4aa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e.png)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词义、韵律、意境,能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短歌行》,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理解其意境。
重点:《短歌行》的词义、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短歌行》的作者、背景及词牌特点。
(2)逐句讲解词义,分析韵律,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通过例句分析,讲解《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仿写古诗词。
4.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短歌行》的意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词义、韵律、意境2.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对偶等3. 课堂实践:仿写古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以“时光”为题,创作一首古风诗歌。
2. 答案示例: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无声换季节。
青丝渐染霜,少年心事谁知晓?勿让青春空度过,奋发向前逐梦想。
时光不负有心人,岁月静好待明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古诗词中关于“时光”的名句,进行分享和鉴赏。
(2)组织一次古风诗词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短歌行》的词义、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目标的设定: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理解其意境。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将《短歌行》的意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课件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9f8db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e.png)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这首古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单元《诗歌》中的第二章《古诗鉴赏》,详细内容为对《短歌行》的解读、分析及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掌握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短歌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情感、韵律及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诗的发展历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短歌行》。
2. 讲解:介绍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解读诗歌内容,分析韵律、修辞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诗句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作者:曹操3. 内容:诗句解读、修辞手法、韵律4. 重点、难点:修辞手法、诗歌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至少列举三种。
(2)谈谈你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的理解。
2. 答案:(1)对仗、排比、设问。
(2)示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短暂,应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鉴赏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短歌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字词
短歌行(其一)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w为è君i 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ì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z匝ā,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b哺ǔ,天下归心。
配乐朗诵
品鉴诗歌
1、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哪 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 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 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 这种情绪?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参考译文 我求贤之心如天上皓月,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们呢? 我忧愁由此产生,纵使今夜的情景也不能释怀。 你们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屈尊前来探望我。 我们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让人不禁怀想旧时情义。
内容: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就)。 ③借代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点评:这种忧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 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 的精神。
酒文化: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2、用典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 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 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 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 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 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 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 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 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 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 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
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 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 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 的送别之情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参考译文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 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 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军事功绩: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 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 迎献帝都许。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 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 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政治措施: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 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 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修辞手法、情感: 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并通过想象,恰如其分地表达
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文学成就: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 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又如《短歌行》等。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 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气魄雄伟,情感 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 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 行:古代诗歌体裁
•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 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 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 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文学常识
1、关于“歌行”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内容:思念贤才 礼遇嘉宾。
修辞手法和情感: (1)比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2)借代:“青青子衿” (3)引用典故,“青青子衿”出自《郑风•子衿》,传达
出少女对情人绵长的思恋、爱怨与期盼交织的心情。这里, 运用典故,把对贤士的思念与倾慕写得感人至深。
点评: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 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而东也”,他更பைடு நூலகம்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
参考译文 面对美酒理应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宴会歌声激昂慷慨,忧愁忧思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畅饮方可解脱。
内容: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修辞手法和情感: ①设问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 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因为功业未
短歌行
曹操
请欣赏《三国演 义》主题曲《滚 滚长江东逝水》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