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23•【字号】鲁政办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24〕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0月23日山东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精神,加快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加强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根基,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6%左右,报废机动车年规范回收拆解量达到50万辆,废旧家电年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

到2030年,全面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2亿吨,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全国前列。

十二五各省发展目标

十二五各省发展目标

北京市宏观目标: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作出了“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南北两大产业聚集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加快通州等重点新城和城市西部地区建设等,在“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90%,10个远郊区县城镇化率全部超过70%。

产业规划: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大力支持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鼓励发展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

改变中心地区功能过度聚集的状况,疏散传统制造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宗旨,在有条件的边缘集团发展都市型工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

加快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政府行业管理与服务,积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宅保障。

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

城南地区的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改善,帮助城南走出发展缓慢的怪圈。

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

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除此之外,还包括信息体系建设、金融体系建设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等。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发展成就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第四章经济布局第五章城乡布局第六章空间布局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七章农业提升第八章工业优化第九章服务业跨越第十章海洋经济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第十一章能源建设第十二章交通建设第十三章水利建设第十四章市政建设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第十六章教育优先第十七章人才发展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第十九章文明山东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第三十章优化投资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5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5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5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制定实施《规划》,是巩固和扩大“十一五”节能工作成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确保完成“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坚持把节能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措施,狠抓落实,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规划》落到实处,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十二五”节能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节能回顾“十一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围绕“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2%的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发展循环经济仍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仍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目严 把 环 评 关 。
较 20 0 5年 下 降 1 %左右 , 氧化 硫下 降 1%左 右 , 2 二 4
“ 十一 五 ” 减排 任务 超 额 完成 . 也 是我 国首 次 完成 这 5年规 划 中的环 保 目标 。 “ 二五 ” 划 的环保 目标是 , 2 1 十 规 到 0 5年 , 单位 国 内生产 总值 二氧化碳 排放 大幅下 降 ,主要污 染物 排 放总量 显著减 少 , 态环境 质量 明显改 善 , 生 国家 已 经确定 , 要增加 氨氮 和氮氧 化物两项 约束 性指 标 , 具 体 的削减量将 由全 国人 民代 表大会 批准后 实施 。

“ 十二五" 减排约束性指标增至 4 多项政策助力减排 项
“ 二 五 ” 间 . 国 将 继 续 加 大 污 染 减 排 力 十 期 我
水 平 重 复 建 设 ,加 快 推 进 落 后 产 能 淘 汰 和兼 并 重
组 。 化 工 石 化 类 项 目 , 持 规 划 环 评 先 行 , 化 项 对 坚 优
技 术仍 将成 为 “ 十二 五 ” 经济 体 制改 革重 点 。
总 体 上 看 . 国 经 济 社 会 已 经 进 入 加 快 发 展 转 我 型 的关 键 时期 , 是 ‘ 二五 ’ 期最 鲜 明 的特点 。 这 十 时
层 次 矛盾 和结 构性 问题 也更 加 突 出 , 国 的发展 条 我 件和 动力 正在 发生 深刻 变化 。 济发展 方式 转变 滞 经 后是 多方 面 因素造 成 的 . 但最 大 症结 在 于改 革 不到 位 。 利 于科 学发 展 的体 制机 制 还 未有 效建 立 。对 有
“ 二 五 ” 减排 要依 靠 结构 调 整 , 十 的 以及 出 台 更
在政 策 方 面 , 国家将 出台一 系 列助 力减 排 的政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获批 一批化工示范项目将借势加快推进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获批 一批化工示范项目将借势加快推进
土地 节约集 约利用 ; 在 农业领域 推动 资源 利用 节 约化 、生 产过程 清洁 化 、 产业 链接 循环 化 、废 物处理 资源 化 。
高要求 , 被列入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
范工程 的化 工企 业 获得 了先 发优 势 。 国务 院常 务 会 议 要 求 完善 各 项
支持政 策 ,健全 法规 标准 ,全 面推进
心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
和产 品制 造 企 业 ,建 成 完 备 的资 源 回收 和循 环 利用 产业 体 系 。 为推动 循环 经济 发展 , 规划 强 调 ,要实施 循环经济 “ 十百千 ”示 范 行动 ,即十大 示范工程 、 百个 循环 经
பைடு நூலகம்
济示范城市 ( 县) 、千家循环经济示 范企业 ( 园区) ,在全 国范围内推广
为六七百亿元的专项基金。 硪
天然气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公布
【 本刊讯】 ( 记者 马守贵) 2 0 1 2 年1 2 月 3日,国
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 ( ( 天然气发展 “ 十二五” 规划) ) 。 ( ( 规 划》明确了 “ 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发展的具体 目标 和重点任务 。 规 划 提 出 ,“ 十二五”期 间 ,新增常规 天然 气探 明地 质储量 3 . 5 万亿 立方米 ( 技术 可采储量约 1 . 9 万亿立方米) ; 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 1 万亿立方米。 到2 0 1 5年 ,国产 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 1 7 6 0亿立方米
业体 系、循环 型农 业体系 。在工业 领
到2 0 2 0 年 ,形成再利用、资源化产
业 技术 创 新 体 系 ,形 成 一 批具 有 核
示 ,化工生产 中所使用的一些原料
同 时也 是 能源 ,废 物 也 可 以变 成 资 源 。通 过 发展 循 环 经 济 可 以 充分 利 用 各 种 能 源 资 源 ,也 将 大力 推动 化 工 节 能工 作 。 业 内人士认 为 , 未来循环 经济产 业 将进入快 速发展 期 , 对企业 在 自 身 生产 过 程 中的 循环 利 用 也提 出 了更

关于印发临沂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临沂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文件
临政发〔2012〕8 号
临沂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临沂市“十二五”节能减排
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临沂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临沂临港经 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县级事业单位,各高等院校: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 案的通知》(国发〔2011〕26 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 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 政发〔2011〕47 号)精神,市政府节能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 定了《临沂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以 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5.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 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把对各县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 结合,把落实 5 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把年度目标考 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增强督查考
-5-
核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完善各县区、各部门“双目标” 责任考核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措施落实情况。市政府 每年组织开展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节能减排目标责 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 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国 有企业业绩管理,加大问责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 “一票否决”制度和“四不一奖”规定。对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的县区、单位、个人和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一、“十一五”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 时期,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
-1-
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 抓手,加大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单位地区 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3.0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 别下降 9.03%和 19.66%,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以能源消费年均 8.6%的较低增速支撑了国 民经济年均 14.4%的较快增长,有力地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

环经济先进典 型, 探索 了符合我 国国情 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 法规标 准体系初步建立 。循环经济促进法 于 2 0 0 9年 1 月 1日起 施行 ,标 志着我 国循环经济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 公布实施了 《 废弃 电器 电子产 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 、 《 冉生 资源 回收管理 办法》 等法规规章 , 发布 了 2 0 0多项循 环经济 相关 国家标准 。一些地 区制定 了地方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
须 尽 快 加 以研 究 解 决 。
政府推 动 、 企业实施 、 公众参 与相结合 , 健全激 励约束机制 ,
积极构 建循 环型产业体 系 , 推动 资源再生利 用产业化 , 推行
绿 色消费 , 形成覆 盖全社会 的资源循环利用体 系 ,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 推进 资源节约 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 , 提高
要 提 … 的 资 源产 j 率 提 高 1 5 %的 目标 , 国 家 编 制 了《 循 环 经
汽车 、 资源综合 利用产 品和劳务等 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 r
环保 收 费 政 策 。 出 台 了支 持 循环 经 济 发 展 的投 融 资 政 策 。 技 术 支撑 不 断 增 强 。将循 环 经 济 技 术列 入 国家 中 长期科
第 八 节 实 施 大 循 环 战 略
第 三章 构建循环型工业体 系
第 一 节 煤 炭 工业 第 二 节 电 力 工 业 第 三 节 钢 铁 工 业 第 四节 有 色 金 属 工业 第 五 节 石 油 石 化 工 业 第 六 节 化 学 工 业 第 七 节 建 材 工 业 第 八 节 造 纸 工 业
点, 各地区结合 实际开展 了本 地循环经济试 点。 通过试点 , 总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指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指

“3R原则”是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所谓“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再利用原则”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再循环原则”是指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摘要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该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高能耗、高物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及面临的不可持续问题。

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供需矛盾”、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循环经济的尺度来看,可将其具体实践划分为宏观的合作消费、零废弃物社会,中观的产业生态园,以及微观的清洁生产机制,可分别对应省市、园区、企业三个层次,中债资信据此对通过验收的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进行分类。

结果发现,通过验收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此外,这些企业从事领域多集中于化工、钢铁、冶金等高能耗、高物耗行业。

基于循环经济应用的层次性,中债资信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区域、园区及行业,对其应用循环经济的方式、模式及成效进行了总结。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尽量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其覆盖范围涉及较广。

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更好把握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实现程度。

目前,国内在评价不同行业的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涉及的专业性,尚有不少空白等待填补。

未来发展方面,循环经济的推动依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最终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合力。

随着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实践,其未来发展将更多的依赖企业与消费者的参与。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这一模式下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进而给生态环境带来较重的负担与压力。

“十二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现实意义的思考

“十二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现实意义的思考
度 。 哥 本 哈 根 会 议 后 , 我 国 开 始 大 力 着 手 整 治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 截
源 管理 ,抓 好 工业 、 建筑 、 交通 运输 等 重点 领 域节 能 ;建立 完 善
温 室 气 体 -} 和 节 能 减 排 统 计 监 测 制 度 , 加 强 气 候 变 化 科 学 研 h放 究 , 加 快 低 碳 技 术 研 发 和 应 用 , 逐 步 建 立 碳 排 放 交 易 市 场 。 坚 持 共 同 但 有 区 别 的 责 任 原 则 , 积 极 开 展 应 对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等 国 际 合 作 ,实现 全球 地摊 经济 的可持 续 发展 。 目 前 我 国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与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相 比 仍 然 较 低 , 突
资 源 利 用 水 平 , 已 经 成 为 企 业 降低 生 产 成 本 、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和 竞
争 力 的 重 要 障 碍 。 西 方 国 家 早 已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置 于 国 家 战 略 高 度 , 不 仅 将 循 环 经 济 作 为 国 际 竞 争 的 手 段 , 而 且 将 循 环 经 济 视 为 未 来 企 业 和 国 家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所 在 。 就 我 国 而 言 , 人 力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促 进 资 源 高 效 利 用 , 增 强 国 际 竞 争 力 , 已 经 成 为 我 们 面 l 临
2 1年第1卷第0期 01 0 5
一 5
社 会 的观 念深 入人 心 , 实行 最广 泛 的社 会参 与 , 引导社 会 各方 面
的 力 量 , 以 此 充 分 调 动 人 民 群 众 保 护 改 善 环 境 和 关 注 社 会 发 展 的 积 极 性 , 从 我 做 起 , 增 强 责 任 感 , 提 高 国 民 素 质 。 最 终 让 群 众 热 爱 社 会 的 热 情 付 诸 行 动 , 掀 起 营 造 健 康 和 谐 生 活 环 境 的 高 潮 , 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12.10•【文号】发改环资[2011]2919号•【施行日期】2011.1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9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了在工业、建筑业和农林业等领域选择产生堆存量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大、环境影响广泛的固体废物编制实施方案。

现将两份文件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附件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特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青岛的十二五规划

青岛的十二五规划

青岛的十二五规划青岛市“十二五”规划纲突出民生优先、产业强市、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和项目支撑六方面特点,共分四篇,十七个章节。

在第一篇发展目标中,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城市功能、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五大类共27项指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1%,总量力争达到一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提高十个百分点以上,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争取达到1000亿元。

规划纲要还首次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年均增长11%。

在第二篇空间布局中分为城市发展布局、产业发展布局和生态建设布局三个方面。

在城市发展布局中,围绕构建“环湾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大城市发展格局,提出加快七区城区融合,适时扩大中心城区规模,打造环湾型城市框架。

在产业发展布局中,重点发展环胶州湾的东海岸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加快平度和莱西等五市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在生态建设布局中,将围绕宜居城市建设,构建“一核、三区、三廊、多点”的生态网架。

在第三篇战略任务中,规划纲要提出了增强经济增长内动力、打造蓝色经济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文化青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第四篇支撑保障中,重点从人才、环境、水资源、能源、土地、信息化和规划实施机制等方面提出支撑保障措施。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落实温总理报告精神的行动纲领。

未来五年,蓝色经济将成为推动青岛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青岛将紧紧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海陆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借此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青岛拥有众多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青岛应充分发挥好在海洋科技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东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山东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赵玉潮1,曾香梅2(1.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101;2.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济南 250101)摘 要:研究了山东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山东省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情况、危废处置及利用现状、城市矿产利用情况、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主要经验,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山东省;循环经济;产业;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8)07-0025-041 山东省近十年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十年来,山东省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重要措施,开展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以能源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途径,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多项举措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和示范引导,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注:本文为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重点课题《山钢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暨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初步方案设计》的部分研究成果。

达到11.4立方米。

《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7%,能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7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基本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绿色消费方式、循环型产业体系[1]。

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卓越创新的绿色化工践行者--滨化集团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模式综述

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卓越创新的绿色化工践行者--滨化集团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模式综述

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卓越创新的绿色化工践行者--滨化集团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模式综述朱海燕;沈文慧;张媛华【期刊名称】《化工管理》【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83-85)【作者】朱海燕;沈文慧;张媛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滨化集团始建于1968年,1970年建成投产,历经四十多年艰苦奋斗和创新突破,迄今已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化工企业集团,产业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氯碱、热电、口岸仓储、文化传媒、金融等领域,集团拥有上市公司和多家独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良好的油品、沥青、化工产品、环保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及工业助剂系列产品格局,产品覆盖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2月,滨化股份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为公司今后的资源配置、产业整合和资本运作及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十多年来,集团始终秉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立足雄厚的资源优势,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工艺装备和独有的核心技术,塑造了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建立起了以“资源合理开发、产品精深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一体化运营模式。

在滨化四十多年发展创业的每个阶段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始终贯穿其间,不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伴随着企业快速成长稳步增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沉淀了宝贵的精神宝藏,铸就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最初的“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创业精神到“爱我化工、研细求是、开拓进取、勇创一流”的奋斗精神,再到“创新、诚信、尽职、敬业”的企业精神,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推动了滨化人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发展的脚步。

从“九五”开始,滨化集团不断深化管理理念,追求卓越经营,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走“两个依托,一个联合”之路,“十五”期间,实施了四个产业板块的配套、扩量,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多次改造,重组了沾化海源公司,合资建设了龙口滨港液体化工码头,推动了滨化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抓住国家对国企进行战略调整的契机,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为目的,实施多元化投资和资产运作的新形式”为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从战略上考虑,不计较大小;高瞻远瞩,不争眼前利益;讲求诚信,不做一锤子买卖”的原则,先后与诸多大企业集团合作实现双赢,成为了战略伙伴;“十一五”期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危机,坚持“向资本市场迈进,提升企业品质和实力”的新目标,先后与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美国戈尔公司、日本氯工程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形成了企业资源技术优势。

各地“十二五”循环经济相关规划汇总

各地“十二五”循环经济相关规划汇总

善 相关 政策 、 加强 技术 支 撑 、 强 化 生产 者责 任 、 加强
环境管理 、 引 导公 众 参 与等 措 施 , 全 力 保 障 优化 废 弃 电器 电子 产 品处理 产业 布局 、 强 化废 弃 电器 电子
近 日, 国务 院讨 论 并通 过 《 “ 十二五” 循 环 经 济 发 展规划 》 ,明确 了我 国今 后循 环 经济 发展 的 主要 目标 、 重 点任务 和保 障措 施 。 地 方各 省市在 2 0 1 2年 前后 也 纷纷颁 布 了“ 十二 五 ” 循 环 经济相 关规 划 。 《 广 西循环 经 济发 展 “ 十二 五 ” 规划 》 指出, 将 把 农业 循 环经济 、 工 业循 环 经济 以及 社会 循环 经 济列 为建设 重点 。 在 充分落 实 现有 的循环 经济 相关法 律 法 规外 ,还将 制 定 和完善 更加 优 惠 的价格 政策 、 财 政 政策 、 投 融资政 策 、 废弃 物利 用政 策 、 政府 采 购政 点领 域全 面贯彻 循 环经 济理 念 , 建立 以生态农 业 为 主体 . 以新 能源 产业 和 生态 旅游 业 为两翼 的循 环 经 济 发展 模 式 . 落 实 大力 推 进 节 能降 耗 、 全 面推 行 清
系 统性 与 区域性 、 针 对性 与特 色性 相结 合 的原则 设
立, 包括资源产出、 资源 消 耗 、 资 源综 合 利 用 、 废 物 排 放 、绿色 创建 与绿 色认 证类 五个领 域 共 2 2项指
《 浙 江 省循 环 经 济 发展 “ 十二 五 ” 规划》 是 按 照 浙江科 学 发展 的要求 ,遵 循 循环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发 展 理念 , 结合我 省 资源禀 赋 和发展 基 础 , 着 力 发展循 环 型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11•【字号】济政办发[2012]16号•【施行日期】2012.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的通知(济政办发〔2012〕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济南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二年五月十一日济南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市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现就“十二五”期间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明确如下:一、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加快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资源节约,推进社会节能工作。

落实各项污染减排措施,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试行燃煤总量控制;全面完成火电、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完善;加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提高机动车和农业源减排监管能力。

到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7%,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源)比2010年分别减少11.9%、15.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减少15.5%、16.0%。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牵头负责)二、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十二五”期间,实现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水和空气环境质量比2010年改善20%以上,省控、市控重点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空气能见度大幅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实现重大突破。

地方“十二五”规划的新指标新内涵新思路

地方“十二五”规划的新指标新内涵新思路
日 新钡点 口
t 曩 . 期 累 謦 尽 摆 酒 跨 帮
◇ 政观 员
O个 随 着 2 2 日湖 北 省 2 1 年 两 会 的 落 幕 ,全 国 3 个 省 示 范 园 区 、 1 0 生 态 循 环 农 业 示 范 区 。 山 东 省 未 来 要 在 月 7 0 1 1 区市 的 “ 二 五 ” 规 划 纲 要 》 已悉 数 获 得 通 过 。 梳 理 对 环 境 政 策 和 制 度 上 进 行 探 索 ,提 出 通 过 制 定 有 针 对 性 的 产 十
“ 一 五 ” 已顺 利 收 官 ,基 本 完 成 了 到 2 1 年 单 位 国 内 十 00 术。
生 产 总 值 能耗  ̄2 o 年 下 降 2 % 左 右 的 目标 , 但 同 时 也 存 o5 O 在很 多 问题 , “ 二 五 ”期 间节 能 减排 任 务 仍很 艰 巨。 十
比各 地 规 划 ,我 们 看 到 最 大 变 化 、 最 热 问 题 、 最 强 战 略 之 业 、财税 、价格 、环保 等政策 ,实施 好重大节 能减排项 目 建 设 , 加 大 淘 汰 落 后 产 能 力 度 。 中西 部 省 份 也 不 甘 落 后 , 外 ,还 发 现 不 少 新 的 发 展 指 标 , 特 别 是 绿 色 低 碳 成 为 新 的


建 设 绿 化 山 西 、 气 化 山 西 、净 化 山西 、 健 康 山 西 。重 庆 提
00 节能减排指标增加 内涵深化 ,绿色低碳 演绎 发, 实 施 2 0 万 平 方 米 的 绿 色 低 碳 建 筑 和 低 碳 公 租 房 示 范 工 程 ;推 广 新 能 源 公 共 交 通 车 辆 和 绿 潮流 目 前 , 第 一 次 将 节 能 减 排 纳 入 约 束 性 目 标 的 色 照 明 ,推 广 地 源 热 泵 系 统 和 江 水 源 热 泵 集 中供 冷 供 热 技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上半年或将发布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上半年或将发布
济 相关产 业产值有 望达 到 1 5万亿 元 。 . 国家发改 委循环经 济研究 中心主任 杨春平透 露 规划 目前形成 了两次 征求意见 稿 , 准备 5 底报 发改委主任 办公 月 会 ,批 准后再 报 国务 院,预计 上半 年发布 。
环保政 策框 架划 定 环境 税征 收范 围扩大
地 要 根据 规划 目标 对本 地 区的所 有新 建涉 重项 目进 行统筹

位参 与 《 国环 境宏 观 战略研究 丛 书》 编写 的环保 中
考虑 , 立总量 目标 ,同时鼓励各省 在其 非重点 区域 内开展 专家 2 建 9日建议 ,环保税 收应包 括 “ 优惠”和 “ 惩罚 ”两大 重金 属排 放量 置换 与试 点工 作 ,实 现非重 点 区域 内重点 重 方面 。优惠 ”即对 “ 绿色 企业” 采取加速 折 旧、投 资抵免 、
循环经济 “ 十二五”规划上半 年或 将发 布
据 E前召开 的 “ l 中国循环 经济 论坛 ” ( 国循 环经 济 ,( 全 发展 “ 十二 五”规划 下称 ( ( ( 规划 已经编 写完毕 ,报 国务 )
院批准后上 半年发布 。 权威 人士透露 , 据 国家发 改委正 在指
导各 地 制订 循环 经济 发展规 划 ,同时将进 一步 完善 国 家对
程 综合 防控理 念转 变 ,从 源头上 减 少企业 在生 产 过程 中的 保 格 局 。 重 金属排 放量 。 在 完善 环保 收费 制度方 面 ,要提 高涉 重金 属 、持久性
“ 也意 味着通 过清洁生 产进行 重金属减 排 ,未来 的空 有机 污 染物 的收费 标准 ,完 善城 镇污 水和 垃圾 处理 收费 政 这 间很大 。 ”王毅 指 出,环保 部应尽 快发布 全 国重 点企业 清洁 策 。 生 产公 开和年 度通 报 。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将上报环保产值剑指2万亿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将上报环保产值剑指2万亿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将上报环保产值剑指2万亿
佚名
【期刊名称】《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年(卷),期】2012(005)006
【摘要】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2012年5月26日在“第十五届科博会2012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透露,《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中国《印刷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到“十二五”末将实现印刷机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J],
2.“十二五”首个规划剑指重金属污染 [J],
3.产业: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将发布环保业产值剑指2万亿 [J],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J], 无
5.印机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十二五”末,实现印刷机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始终将其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省的重大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鲁政发〔2007〕8号),加强对循环经济理论、目标体系、实施途径等方面的探索和不断实践,在资源开采、加工和消耗类企业中,涌现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在重点园区和部分中心城市,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农业节水、节药、节肥、节能、节地和废物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增强。

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推进机制注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36号文件精神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保障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强化组织协调。

明确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循环经济主管部门。

2006年4月成立了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全省各市和大部分县(市、区)也都成立了节约能源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全省上下协同、横向联动、紧密衔接的组织推动体系。

(二)开展试点示范,引领全面发展做实企业小循环。

通过采用生态设计、清洁能源、清洁原料和清洁工艺技术,引进、研发关键链接技术,推广清洁产品等措施,减少了资源能源消耗,形成了企业内部小循环。

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造纸、有色、建材、轻工等领域,涌现出了济南钢铁、山东泉林纸业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企业。

推动园区中循环。

充分发挥园区内产业集聚效应,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产出,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了园区内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集成共享,成功培育了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型园区。

构建城市大循环。

合理规划区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整合各种要素,建立了产业耦合、系统复合、区域整合的共生体系,完善了废旧物资的回收网络及再生利用体系,构建了循环经济区域大循环,青岛、淄博等循环经济型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三)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实施效果突出抓好再制造产业。

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再制造企业已达23家,复强动力、潍柴动力、泰山建能、富美科技、胜机石油等5家企业列为国家再制造试点企业,其中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技术、营销和管理体系,再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利用,推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

充分发挥建材、冶金、电力等行业对废物的消纳作用,实现废物的最大资源化利用。

“十一五”期间,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730家,利用工业固体废物2.5亿吨,利用废气358亿立方米,回用废水4836万吨,实现综合利用产品销售收入1490亿元。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济南、淄博、烟台、临沂、兖州5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建立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新型回收网络,开办各类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打造再生资源产生——回收——利用产业链,在全省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和园区。

(四)破解技术瓶颈,强化科技推动积极打造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财政投入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研发内容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发挥洁净煤、重型汽车、橡胶、生物制造等行业技术中心及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作用,加强行业共性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集中突破了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和循环生产的共性与关键技术。

组织实施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和示范推广。

通过现场会、技术装备展览会、节能技术设备展洽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循环经济重大技术成果1100项,实施了1500多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总结完善了山东泉林纸业20万吨秸秆清洁制浆及废液资源化工程等“十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出了莱芜钢铁集团等“十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有利因素1、战略地位的提升,为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省委九届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必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全方位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相关实践。

2、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日益突出,世界要发展,不仅要突破新技术、转变发展方式,而且要使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化为可再生的丰裕资源,这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由于污染重、消耗多的粗放型产业比重仍然较大,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现有生产方式带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必须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成本,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3、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建设平台“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这为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这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4、节能减排任务的强力推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节能减排任务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重点企业,继续实施节能减排预警调控机制。

同时,将出台一系列更加严格的地方节能和环保标准,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不利因素1、循环经济的产业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内在动力不足“十二五”时期,我省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一些产业内部呈单线式发展,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高度关联和有效互补的循环经济链网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用于废物利用、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

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

2、循环经济的人才缺乏,智力支撑不够循环经济高端管理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比较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能力不强,循环经济人才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不足。

3、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资金保障能力不强发展循环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大与资金投入少之间的矛盾突出,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流向循环经济型企业的社会资金不多,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和有效的资金带动力度不够,省、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有待于设立和加大额度。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突出“高效、生态”两大主题,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培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产出率,减少或避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源头减量化优先,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重视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和废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强化废物资源化,减少废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

2、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原则将循环经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突出循环经济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把长期战略和近期目标、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试点示范与系统普及结合起来。

形成上下联动、功能协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循环经济促进机制。

3、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原则政府充分运用政策引导、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和投资扶持等手段,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集约型、循环型、低碳型产业的发展。

政府、企业和公众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4、坚持理念引导、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原则通过舆论宣传、培训教育和典型引导,摒弃传统的线性发展思维,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充分引进先进技术,及时将创新技术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并推广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循环经济主体的活力,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引导资本、技术转向有利于资源循环的方向。

(三)发展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和框架,建立起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