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急救药物应用,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7b22e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8.png)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技术,它可以通过维持氧气的供应来保护心脑功能,提高存活率。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药物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的药物应用指南。
一、肌肉注射药物1. 肾上腺素(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心肺复苏药物,它能够通过刺激心脏收缩来恢复或维持心脏的功能。
肾上腺素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途径给予。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mg,儿童剂量为0.01mg/kg,可以重复给药。
- 给药途径:将针头插入前外侧上臂三角肌,以保证药物能够被迅速吸收。
- 给药后立即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心肺复苏。
2. 阿托品(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阿托品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脏停搏引发的心动过缓。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0.5mg,儿童剂量为0.02mg/kg,可以重复给药。
- 给药途径:将针头插入前外侧大腿的中部,注射至肌肉深部。
二、静脉注射药物1. 肾上腺素(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除了肌肉注射途径外,肾上腺素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予。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mg,儿童剂量为0.01mg/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可通过外周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通道给予。
2. 硫酸镁(表现为透明溶液)硫酸镁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2g,儿童剂量为25-50mg/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速度控制在1-2分钟注射完毕。
3. 乳酸林格氏溶液(表现为无色透明溶液)乳酸林格氏溶液主要用于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酸中毒。
在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1-2mmol/kg,儿童剂量为2-4mmol/kg。
-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速度控制在1-2分钟注射完毕。
总之,在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药物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救药品有哪些
![急救药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329ef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b.png)
急救药品有哪些急救药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救治生命危急患者的药物。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疾病类型,急救药品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急救药品和其应用。
1. 心肺复苏药物心肺复苏药物是在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时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旨在恢复心跳和呼吸,以维持患者的生命。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药物:-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刺激心脏收缩的药物,常用于复苏过程中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心脏供血,常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处理。
- 氨茶碱:氨茶碱可以扩张支气管,增强呼吸道的通气功能,在急性哮喘发作或患者呼吸困难时使用。
2. 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用于急性过敏反应急救,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药物:-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阻断组胺的释放或作用,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常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也可以用于抢救严重过敏反应,通过收缩血管和扩张气道,快速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3. 抗生素抗生素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急救处理,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包括:- 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效,经常用于治疗肺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 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是一种针对呼吸系统感染的广谱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是一类类似于青霉素的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效,常用于治疗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 止血药物止血药物用于处理外伤、手术或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出血问题。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止血药物:- 血凝酶原复合物:血凝酶原复合物是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凝血功能,用于严重出血的急救处理。
- 血小板制剂:血小板制剂可以补充凝血因子,帮助凝血,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问题。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0a7fe3aed1f34693daef3e90.png)
草稿箱
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百科合作 核心用户 8月热词
拆分词条 心肺复苏术
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15,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15,双人操作为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心肺复苏术图示
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之急救药物
![心肺复苏之急救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f8bc540876c66137ee061953.png)
多形性室速
易恶化为无脉性,需要紧急处理 *VT(TDP) 长Q-T间期 停用引起的药物,纠正电 解质失衡和其他因素(药物过量、中毒) 正常Q-T间期 胺碘酮 *临床不稳定 非同步电击 识别QRS困难 / 不能 单相波 360 J 双相波 150 -200 J(平顶波),120 J(线性波) 可相同 / 更高剂量重复 如出现无脉性,进行CPR(胸部按压开始)和ALS
血管加压素
*非肾上腺素能外周血管收缩剂,可引起冠脉和肾血 管收缩 *和肾上腺素相比,在院前 / 院内CPR应用,对ROSC、 早期和出院生存率无差别 *VF和无脉性VT 40 U IV / IO,必要时重复 *心搏停止和PEA 针对心搏停止,血管加压素可能比肾上腺素有益 对PEA(无脉性电活动),无差别
不规则心动过速
*房颤与房扑 处理 *控制过快的心室率和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的AF为窦性心律 > 48 h r,在节律控制前需抗凝 *不应尝试对临床不稳定和经食管超声证实无 左房血栓以外的病人进行电或药物复律
房颤与房扑
*推荐对快速房颤的病人使用地尔硫卓、β阻滞 剂或镁制剂控制心率 *AF<48 hr,可考虑使用胺碘酮、伊布利特 (ibutilide)、普罗帕酮(propafenone)、地 高辛等控制节律 *对在房颤发生前已经证实存在预激,在房颤 / 扑时,不要使用腺苷、钙通道阻滞剂、地高 辛,可能包括β阻滞剂,这些药物可提高心室 对AF时房性冲动的反应性
心血管支持药物(6)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通过介导内皮细胞产生NO舒张血管平滑肌, 用于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象 *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 / 过缓、低氧 血症和头痛 10-20 μg / min静滴,按5-10 μg / 5-10 min速 度增加达最佳速度
心肺复苏药物
![心肺复苏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2128076827284b73f2425013.png)
一、复苏药物l.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适用于心脏骤停的复苏,其具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特性,在心肺复苏时可增加心肌和脑的供血,但该药的β-肾上腺素能样作用是否有利于复苏仍有争议.因其可能增加心肌氧耗和减少心内膜下心肌灌注。
目前多采用肾上腺素“标准”剂量(SDE)静脉推注,基本不用心内注射。
大剂量肾上腺素(HDE)指每次用量达到0.1-0.2mg/kg)与标准剂量(0.01-0.02mg/kg)相比,能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增加。
一组纳入9462例患者的随机研究表明,HDE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生存住院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6.l%,而SDE组为23.4%(p<0.01)。
两组生存出院率无显著差异(HDE组2.9%,SDE组3.0%,p=0.73)。
神经系统功能良好的生存情况在两组间无差异(HDE组 2.2%,SDE组2.3%,P=0.75)。
因此,HDE不改善长期生存及神经系统预后。
HDE的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PR后神经系统功能欠佳与HDE有关。
HDE可引起复苏后中毒性高肾上腺素状态,引起心律失常,增加肺内分流,增加死亡率,可加重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对脑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综上所述,对心脏停搏经用SDE(1mg)未能复跳者,在国外有人主张使用大剂量,也有反对使用大剂量。
两种意见未能统一。
看来,要作出最后结论,还需要进行一系列临床前瞻性对比研究。
结合我国目前临床对心搏骤停抢救的实践,多数医生倾向于在SDE无效时,第二次(3分钟)后即加大剂量。
有两种方法:一是剂量缓增,如l mg,3 mg,5 mg;另一作法是立即用大剂量,即一次大于5mg。
总之,目前对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尚无定论。
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吸收良好,剂量一般为静脉内给药的2-2.5倍,并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
肾上腺素也可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
当阿托品治疗和经皮起搏失败后,可用肾上腺素l 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持续静滴,对于成人其给药速度应从1ug/min开始,逐渐调节至所希望的血液动力学效果(2~10ug/min)。
心肺复苏药物应用与评价
![心肺复苏药物应用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851ac0587c24028905fc311.png)
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在国际复苏会议通过的新的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症(ECC)治疗指南中,专门章节详细对急救复苏时的药物进行了讨论,这些药物也是危重病医学中常用的急救药物。
这些急救药物通过影响周围血管阻力和对心脏变时性、变力性的作用,从而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慢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不齐、心跳骤停起治疗作用。
具体地讲,急救药物的应用的目的在于:①增加窦房结组织兴奋性和传导性,有利于恢复心脏自搏心律,建立自主循环;②借助于药物的使用有利于电除颤的成功;③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④改善心肺复苏过程中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和氧供;⑤避免或减轻缺血缺氧对大脑组织的损害; ⑥纠正心肺停搏所致的代谢紊乱和电解质失衡。
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概括地将复苏药物分为2大类,即作用于改善心输出量、血压的药物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一、改善心输出量和血压的药物(一)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血管收缩剂其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肾上腺素仍作为心跳骤停时的首选药物,仍被认为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冠脉和脑灌注压的十分有效药物。
肾上腺素作用机制在于收缩脑和心脏外的血管床,即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和冠脉灌注压,防止动脉萎陷,增加了心脑血液供应。
这些效应主要通过兴奋α1和α2受体来调节。
肾上腺素β受体对恢复自主循环无益甚至有害。
但有人报导通过激动心脏β1受体增加心脏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使室颤由细变粗,有利于电除颤。
甚至认为β受体可扩张脑微血管,改善脑血流。
总之对肾上腺素β受体的作用机制尚不甚明确。
另外要注意到在心跳骤停时由于代谢环境的变化,这些受体的效应可能减弱或下调。
也有作者指出自主循环恢复之前主要是α受体作用,之后β受体作用。
关于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时的理想剂量是目前急诊医学关注的一个焦点。
美国心脏学会推荐标准为1mg静注。
新的复苏指南介绍了三种剂量模式:1 推荐常规用量1mg周围静脉推注,随之20ml生理盐水推注确保药物直达中心循环。
了解常用的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及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了解常用的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及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bccb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d.png)
了解常用的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及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旨在恢复心脏功能和肺功能。
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使用心肺复苏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以及它们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为日常急救实践提供参考。
一、肾上腺素1. 适应症:肾上腺素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时的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时,肾上腺素可以通过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来恢复心脏功能,同时也能增加外周血管的收缩,提高血压,从而维持组织灌注。
2. 使用方法: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通常以注射剂的形式给予。
成人剂量为1mg,经静脉注射给予,可在3-5分钟内重复使用。
对于小儿患者,剂量为0.01mg/kg,最小剂量为0.1mg,最大剂量为1mg。
肾上腺素通常与气管插管和胸外按压等复苏措施同时进行。
二、阿托品1. 适应症:阿托品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时的心肺复苏,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等。
阿托品可以提高心率,改善传导阻滞,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2. 使用方法:阿托品通常以注射剂的形式给予。
成人剂量为0.5mg,经静脉注射给予,可在3-5分钟内重复使用,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小儿患者,剂量为0.02mg/kg,最小剂量为0.1mg,最大剂量为0.5mg。
阿托品通常与气管插管和胸外按压等复苏措施同时进行。
三、其他常用心肺复苏急救药物除了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如阿米奇林和硝酸甘油等。
阿米奇林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剂量为300mg通过静脉推注给予,可在需要时重复使用。
硝酸甘油可用于缓解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症状,剂量为0.3mg通过舌下给予,可在5分钟内重复使用。
心肺复苏急救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决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急救药品的用法
![急救药品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c130df3b3567ec112d8a0a.png)
一、心肺复苏药:(一)、肾上腺素:它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小剂量(0.05-0.2μg/kg.min)兴奋β受体,有加强心肌收缩和扩张血管作用,大剂量0.5-2.0μg/kg.min,则兴奋。
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主动脉内舒张压升高,有利于冠状充盈,供血供氧,激发自主心跳,增加心脏细纤维活动力,因此,肾上腺素对所有类型心博停止都适用。
应静脉给予肾上腺素推注,传统以首次量为0.01-0.02mg/kg.次,近代文献提出大剂量应用复苏成功率高于传统剂量(0.04-0.1mg/kg.次),3-5分钟重复一次。
可先用0.04-0.05mg/kg.次,无效后,再逐渐加大0.1mg/kg.次,小儿每次静注最大剂量不多于1mg/次为宜。
未建立静脉通道时,可争取时间气管内给药,首次剂量为0.1mg/kg.次,滴入气管内用3-5ml 生理盐水冲洗,再用气囊正压呼吸几次,药物起效也快。
胸外心内注射方式已不用。
心脏恢复自主心跳时,亦应密切监护药物副作用——快速型心律紊乱、高血压罕见。
复苏后低血压则常见。
在快速批量输液后,如血压仍很低,末梢循环不好,可用肾上腺素0.2μg/kg.min 静脉输入,5分钟调整剂量,力争达到预期疗效。
(二)、碳酸氢钠注射液:1、适应症问题:凡心博停止,无氧代谢酸中毒迅速发生酸血症,降低肾上腺素的药效,降低心肌收缩力,是心脏复苏必需的急救药物,一般先给5%碳酸氢钠5ml/kg稀释成1.4%等张液滴入。
此后,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分批给药纠酸。
曾强调:勿一次足量:PH>7.25即停输,亦强调改善通气功能。
经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目前认为:复苏中发生的酸中毒是高AG型代酸和呼吸性酸中毒,只有在恢复有效通气,供氧和改善全身灌注,尤在肾脏血流灌注后才能被纠正。
治疗轻度或中度酸血症,通过上述治疗措施即可。
积极过多给予碳酸氢钠液,血PH可迅速提高,但细胞内(包括脑内)PH都有下降,心脏功能与神志状态均有恶化现象发生,因此,对于复苏讲,碳酸氢钠注射液不是第一线必需要静滴的药物,只是在心博停止时间延长。
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应用技巧
![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应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39a6a6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f.png)
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应用技巧在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仅仅进行心肺复苏可能不足以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
在一些情况下,急救药物的应用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应用技巧,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首先,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非常重要。
在心肺复苏中,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胺碘酮等。
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提高心脏收缩力和心率的药物,适用于心跳停止和心律失常的复苏。
血管加压素则可以收缩血管,提高血液循环,适用于心跳停止时肾上腺素无效的情况。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室颤和室速的复苏。
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准确地选择和应用。
其次,正确的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心肺复苏中,常用的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和气管插管给药。
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
而气管插管给药则适用于无法建立静脉通路的情况,通过气管插管将药物直接送入患者的气管。
在给药剂量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肾上腺素的推荐剂量为1mg,血管加压素的推荐剂量为40单位,胺碘酮的推荐剂量为300mg。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反应来调整剂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此外,急救药物的应用也需要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可能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等副作用。
血管加压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血管痉挛。
胺碘酮可能引起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止使用。
最后,急救药物的应用应与其他急救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
心肺复苏中的急救药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进行胸外按压、通气和除颤等操作。
这些措施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苏成功率。
因此,在应用急救药物时,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进行团队合作,以确保急救措施的协调和有效。
常用急救药品的分类
![常用急救药品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1f3ee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1.png)
常用急救药品的分类一、心肺复苏药心肺复苏药物主要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刺激心脏和增强心脏收缩力,促使血液流向肺部,恢复心跳和呼吸功能。
二、呼吸兴奋药呼吸兴奋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或中枢性呼吸抑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尼可刹米、洛贝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刺激大脑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功能。
三、抗休克药抗休克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这些药物通过收缩血管或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和血容量,从而改善休克症状。
四、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电信号的传导或改变心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纠正心律失常,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
五、镇静药镇静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常用的药物包括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安静状态。
六、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炎症介质的合成,降低体温和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七、抗菌药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八、抗病毒药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或破坏病毒的核酸结构,降低病毒的致病性,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疱疹病毒感染、流感等。
心肺复苏——精选推荐
![心肺复苏——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526d1e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a.png)
心肺复苏【概述】狭义地讲,心肺复苏仅仅指心脏和(或)呼吸骤停时的急救方法,而广义地讲,心肺复苏则是研究心脏和(或)呼吸骤停的原因、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诊断与复苏方法、并发症防治与预后评价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这里要强调的是心脏和(或)呼吸骤停是指在病情无法预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心跳和(或)呼吸停止,这与各种疾病终末期全身脏器衰竭导致的心跳、呼吸停止不同,后者是可以预料而且是不可逆的,不属于心肺脑复苏研究范畴。
据《圣经》记载,公元前800年由Elijah对一小儿实施了口对口呼吸,这可能是世界上关于心肺复苏的最早记录了。
已发现的我国古代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最早记录是在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书中详细描述了自缢病人的急救复苏方法,包括通畅气道、胸部按压和压胸抬臂通气等,方法之准确详细令今人叹服。
现代心肺复苏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1956年Zoll等成功实施了第一例电击除颤和心脏起搏术。
1958年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呼吸,1960年Kowenhoven等发明了胸外按压术。
20世纪60年代起将开放气道(airway)、口对口呼吸(breathe)和胸外按压(circulation)有机结合起来向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传播,使心肺复苏术得以推广,从此成千上万的心跳骤停病人得益于这项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ABC为核心的基本生命支持没有原则性的改变,发展的重点在于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推广和急救网络的建立,这样基本生命支持就可以在现场第一时间实施。
此外,高级生命支持不断发展完善,如电击除颤、肾上腺素使用、人工气道建立和脑复苏等。
同时从事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者,通过建立组织和学术交流将有关研究成果及时以指南的形式向公众发布,以规范技术操作和研究方法。
因此,心肺脑复苏必将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病因与发病机制】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均可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首先发生,由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在维持生命中关系非常密切,任一系统衰竭均可迅速导致另一系统的衰竭。
常用急救药品知识ppt医学课件
![常用急救药品知识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06f9a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4.png)
.
30
12、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
[适应症]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 的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房性心 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W-P-W综合征 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
6
护理注意事项
❖ 严重心肌损坏者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 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 注意不与奎尼丁、钙剂、普罗帕酮、胺碘酮 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
❖ 给药前应检查心率、心律情况,若心率低于 60次/分,或者节律发生变化,应暂停使用, 并通知医生。
❖ 静注时稀释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慢静注时间大于5分钟。
.
32
13、呋塞米(利尿剂)
❖ [别名]速尿 ❖ [药理] 为速效、强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
髓质部,对水电解质排泄作用和扩张肾血管,降低 肾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增加,扩张肺部容量静脉, 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回心血量减少。 ❖ [适应症] 水肿性疾病、高血压、预防急性肾功能衰 竭、高钾血症、高钙血症、急性药物中毒。
.
4
护理注意事项
❖ 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 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洋地黄中毒、外伤及出血 性休克等慎用,心脏性哮喘忌用。
❖ 不良反应: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惊厥、面色苍 白、多汗、震颤、尿潴留。
❖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要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 织坏死,注射时必须回抽无回血后再注射,以免误 入静脉,注射时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变化,以免引 起血压骤升和心动过速。
.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55de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a.png)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掌握急救药品的用法对于处理这些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匡助您在关键时刻正确应对,为伤者争取珍贵的救治时间。
一、心肺复苏药阿托品:适合于心动过缓或者心脏停搏的患者。
可通过静脉注射赋予,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多巴胺:用于治疗低血压和休克。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遵医嘱调整剂量。
二、抗休克药肾上腺素:用于治疗过敏性休克。
通过肌肉注射给药,剂量应严格遵医嘱。
平衡盐溶液:用于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可快速静脉滴注。
三、镇静镇痛药苯巴比妥:用于镇静、抗焦虑。
根据患者情况,可通过口服或者注射给药。
吗啡:用于镇痛,需注意成瘾性。
仅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四、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浓度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丁卡因:适合于表面麻醉。
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过量,遵循医生指导。
五、呼吸兴奋药尼可刹米:用于治疗中枢性呼吸抑制。
可通过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应遵医嘱。
洛贝林:用于治疗呼吸衰竭。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注意控制剂量和速度。
六、止血药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止痛作用。
可用于创伤出血,可口服或者外敷。
凝血酶:促进血液凝固,用于止血。
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七、解毒药纳洛酮:用于拯救阿片类药物中毒。
应及早使用,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氟马西尼:用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的拯救。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急救药物知识
![急救药物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06d1a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8.png)
急救药物知识引言概述:急救药物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合适的急救药物可以挽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急救药物知识的五个重要方面,并详细阐述每个方面的小点。
正文内容:1. 常用急救药物1.1 心肺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用于心脏骤停时的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 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能够溶解血栓。
- 阿托品:用于心室停搏和心动过缓时的急救,能够增加心率。
1.2 抗过敏药物- 苯海拉明:用于过敏反应的急救,能够缓解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鼻塞等。
- 氢化可的松: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能够迅速抑制过敏反应,防止进一步发展。
- 肾上腺素: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急救,能够提高血压,增加心脏收缩力。
2. 药物储存和保管2.1 温度控制- 有些急救药物需要储存在低温环境下,如冷藏或冷冻,以确保其有效性。
- 另一些药物则需要储存在常温下,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2.2 光线保护- 某些急救药物对光线敏感,需要存放在避光的容器中,以防止光线照射导致药物失效。
2.3 储存位置- 急救药物应储存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止误服或误用。
3. 药物使用方法3.1 药物剂型- 急救药物有多种剂型,如注射剂、口服片剂、喷雾剂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
3.2 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准确计算和使用药物的剂量。
3.3 药物给药途径- 急救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静脉滴注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急救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
4. 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4.1 副作用- 急救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等,需注意观察和处理。
4.2 禁忌症- 某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症,需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4.3 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急救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需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
5. 急救药物的常见应用场景5.1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药物的应用,如肾上腺素、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心肺复苏术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ccab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0.png)
心肺复苏术名词解释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旨在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对心肺复苏术相关术语的解释。
1.心肺复苏术(CPR):一种紧急救治措施,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到达患者的身体器官,维持患者的生命。
2.心脏按压(Chest compression):通过施加压力在心脏区域进行压迫,刺激心脏收缩,维持血液循环的过程。
常用手法是在胸骨下部进行推压。
3.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通过向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注入氧气,以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呼吸和面罩呼吸。
4.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一种用于检测和纠正心脏异常节律的设备。
它通过电击心脏,恢复正常节律,重新启动心脏。
5.呼叫急救(Call for help):在发现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协助和指导。
6.开放气道(Open the airway):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包括头后仰和下颌抬高,以便空气从口鼻进入肺部。
7.检查脉搏(Check for pulse):触摸患者的颈动脉或股动脉来检测有无脉搏。
如果没有脉搏,表示心脏骤停。
8.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停止跳动的状态,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导致机体各个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气。
9.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表现,可用于判断心脏是否处于正常节律。
10.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指血液中血红蛋白载氧能力的百分比。
检测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可以了解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
11.复苏药物(Resuscitation drugs):用于恢复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的药物。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fe37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8.png)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引言概述: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急救药品可以挽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药品及其正确使用方法,以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一、心肺复苏药品的用法:1.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使用时,应将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每3-5分钟1次的频率给予0.5-1.0毫克的剂量。
1.2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用于缓解心绞痛。
使用时,将硝酸甘油喷雾剂对准舌下喷射,每次1-2喷,每5分钟可重复使用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
1.3 阿托品:阿托品可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引起的心动过缓。
使用时,将阿托品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每3-5分钟1次的频率给予0.5-1.0毫克的剂量。
二、止血药品的用法:2.1 纱布:在止血过程中,纱布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使用时,先用清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纱布轻轻压迫伤口,以止血。
2.2 凝血剂:凝血剂可用于较大出血的情况。
使用时,将凝血剂敷于伤口上,然后用纱布进行包扎,以加快止血效果。
2.3 血管收缩剂:血管收缩剂可用于控制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使用时,将血管收缩剂喷洒于伤口上,然后用纱布进行包扎。
三、抗过敏药品的用法:3.1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使用时,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一般为每日一次。
3.2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过敏反应。
使用时,将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给予。
3.3 氯化钙:氯化钙可用于急性过敏反应的治疗。
使用时,将氯化钙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给予。
四、疼痛缓解药品的用法:4.1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使用时,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一般为每4-6小时一次。
4.2 吗啡:吗啡可用于缓解严重疼痛。
使用时,将吗啡溶液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通道上,并以医生指导的剂量给予。
4.3 氟哌啶醇:氟哌啶醇可用于缓解急性疼痛。
常用抢救技术
![常用抢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65dc2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0.png)
常用抢救技术
1. 心肺复苏(CPR):用于恢复心跳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
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操作。
2. 止血和包扎:用于控制出血,包括直接压迫止血、使用止血带和进行适当的包扎。
3. 气道管理: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包括清除分泌物、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等技术。
4. 除颤: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
通过电休克来恢复正常心律。
5. 药物治疗:使用急救药物来治疗急症,如心肺复苏药物、抗休克药物和解毒药物等。
6. 骨折固定: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7. 烧伤处理:包括冲洗烧伤部位、去除衣物、冷敷和使用适当的烧伤敷料等。
8. 中毒处理:根据中毒的类型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如洗胃、使用特效解毒剂等。
这些技术是基本的抢救技术,但具体的操作和应用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授权。
在进行抢救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抢救技术,并及时呼叫急救服务或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如果你对特定的抢救技术或场景有更具体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急救药品使用方法
![急救药品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febd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6.png)
急救药品使用方法急救是指在突发事故或突发疾病等急性条件下,通过紧急的药物治疗或生命支持措施,保护受伤或患病者的生命,并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可逆转的损害。
急救药品作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一般包括救命药品、止痛药品、解毒药品等。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急救药品及其使用方法。
1.心肺复苏药物心肺复苏药物主要用于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
常见的心肺复苏药物有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
使用方法如下:-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用于急性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通过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传导力,提高心脏灌注。
使用时,将肾上腺素溶液注射至静脉或骨髓腔内,剂量一般为0.5-1mg,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
-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主要用于心脏骤停的急救,其作用类似于肾上腺素,但持续时间较长。
使用时,将异丙肾上腺素注射至静脉或骨髓腔内,剂量一般为0.5-1mg,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
- 阿托品:阿托品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动过缓引起的晕厥等急救情况。
使用时,将阿托品溶液注射至静脉或肌肉,剂量一般为0.5mg,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
2.止痛药物止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急性疼痛,常见的止痛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使用方法如下:-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等。
使用时,口服阿司匹林片剂,剂量一般为200-500mg,每4-6小时重复使用,但一天总剂量不应超过3g。
-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非处方镇痛药,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疼痛等。
使用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剂,剂量一般为325-1000mg,每4-6小时重复使用,但一天总剂量不应超过4g。
3.解毒药物解毒药物主要用于中毒急救情况,常见的解毒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解磷剂等。
使用方法如下:-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和毒物引起的中毒症状。
使用时,可将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至静脉或肌肉,剂量和使用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fb954f23bd64783e09122b44.png)
心肺复苏鞠玲玲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心肺复苏的意义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 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强调黄金4分钟时间就是生命——早CPR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1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心跳停止4秒以上出现黑朦10-20秒以上者出现昏厥及抽搐(阿斯综合征)20-30秒后呼吸停止45秒后瞳孔散大1-2分钟瞳孔固定4-6分钟后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大动脉无搏动;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心脏骤停的类型1、心室颤动2、心脏停搏3、心电机械分离CPR的三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延续生命支持(PLS)第一阶段——第一个CABD(基础生命支持,BLS) 公众普及C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D除颤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专业人员普及A 气管插管B 正压通气C 心律血压药物D 鉴别诊断第三阶段——(延续生命支持PLS,脑保护)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进一步的病因治疗生存链中添加第5个新环节1.立即识别CA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2.判断病人意识(轻拍重唤),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意事项:高血压、动脉硬化、无 尿病人忌用。使用过程中随时测量 血压,调整给药速度,使血压保持 在正常范围内。缺氧、闭塞性血管 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闭塞性脉 管炎等),血栓形成等情况应慎用 。
谢谢聆听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 作用机制:用于抗心律失常。具非竞争的抗交 感作用,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阻断作用:降低 主动脉压力,减少外周阻力,维持心输出量。 减慢窦性心律;延长房室结、心房、心室肌的 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减少 心肌耗氧量。用于室颤/无脉性室速、室上性及 室性心律失常。
• 用法:初次剂量150mg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 10分钟后可重复应用。缓慢静滴维持1mg/分*6 小时,以后0.5mg/分*18小时。室颤/无脉室速 初始剂量为300mg,3-5分钟可重复150mg,最大 积累量2.2g/24h。
电极板位置
常见心脏停跳的心电图
无无脉脉性室性速 室速
可 PPuulslesleeslsessVT VT
室颤 除
室颤
VVTF
颤
无脉性电活动
无脉性电活动
PuPlsuleselleessss EElelectcritcrailcal AAcctitviitvyity
心心电室电停活活搏动停动止停止
AAssyystsolteole
常见急救药物的应用 及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常见急救药物
•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
液 •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西地
兰)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 • 地西泮注射液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氨茶碱注射液 • 硝酸甘油注射液 • 50%葡萄糖注射液 • 碳酸氢钠注射液 •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 5%葡萄糖注射液 • 0.9%氯化钠注射液
评估呼吸和脉搏(<10秒):
二、摆放体位
➢仰卧位 ➢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 ➢救护人跪于病人右侧 ➢与患者肩部平行
心肺复苏术CPR
CPR的技术包含了三种基本的急救技巧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
资 料 源 于 2010年 10月 18日 -美国心 脏协会 (AHA) 公 布 最 新 心肺复 苏(CPR) 指 南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心肺复苏术CPR (黄金4分钟)
CPR开始的时间 1分钟 4分钟内 6分钟内 8分钟内 10分钟内
CPR成功率 >90% 60% 40% 20% 0%
• 作用机制:用于抗癫痫和抗惊 厥,镇静、催眠。
• 用法:5-10mg/次,肌内或缓慢 静脉注射,以后按需每隔3-4小 时加5-10mg。24小时总量以4050mg为限。
• 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有嗜睡 、眩晕、运动失调等,偶有呼 吸抑制和低血压。2.慎用于急 性酒精中毒、重症肌无力、青 光眼、低蛋白血症、慢阻肺患 者。
心跳骤停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的程序
1、判断
2、呼救
3、放平患者,心脏按压
4、疏通气道
必
要
仰头抬颏
时
口对鼻
除
人工呼吸
颤
5、口对口人工呼吸
判断意识
轻拍重
➢拍打双肩,凑近双耳边大声呼唤:喊“喂
!喂!你怎么了?”
➢立刻激活急救系统或拨打“120”,带除 颤器 。
胸外按压(C)
按压时,肘
应伸直,依
靠肩和背部 力量按,100120次/分, 30次用时1518秒
打开气道(Airway)
仰 头 抬 颏 法
抬 举 下 颏 法
人工呼吸(Breathing)
口对口/鼻/呼吸囊:连续吹2口 气,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 , 潮气量500-600ml,看到胸廓起 伏,通气时中断按压。 有高级气道、双人施救时: 每6 秒一次通气(恢复自主循环后每 5-6秒钟一次),通气时不中止 按压。
氨茶碱注射液
• 作用机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舒张 作用,间断抑制组织胺等过敏物质 的释放,缓解气管粘膜的充血水肿 。还能松弛胆道平滑肌、扩张冠状 动脉及轻度利尿、强心和中枢兴奋 作用。用于支气管哮喘,也可用于 心源性哮喘、胆绞痛等。
• 用法:0.25-0.5g/次,静注或静滴 ,用于5%葡萄糖稀释后使用。极量 0.5g/次,1g/天。
室颤抢救流程
复苏后综合管理
移送至ICU加强监护
A
预防及治疗 E
MODS,避免 过度通气与氧
过剩
心脏停止后监护
B 维持心肺功能
及重要器官血
流灌注
控制体温以达 到最理想的神
D
经系统复原
C 对ACS及其它可逆因
素的辨识与治疗( 5H、5T)
早起动
早CPR
早除颤
早ACLS 综合治疗
2015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用法:初始剂量2-5ug/kg/min缓慢静脉注 射,以后根据血压、尿量和临床状况调节 ,极量20ug/kg/min。
• 注意事项:使用本药前先补充血容量及纠 正酸中毒。应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和一 般状况,必要时监测CVP。可致血管过度收 缩、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恶性呕吐、药 液外渗等。
地西泮注射液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 作用机制:副交感阻滞剂,可 增加窦房结频率,改善房室传 导。用于症状性心动过缓。
• 用法:0.5mg静注,每3-5分钟 一次,总量2-3mg/kg。
• 注意事项:增加心肌的氧耗, 导致室速或室颤。对节下阻滞 效果较差。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 作用机制:α-受体激动剂,具有 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外周阻力增 高,血压上升。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 作用机制:α、β受体激动剂, 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和动脉血 压,增加心脏的自律性和心肌 收缩力,使心率加快,心肌需 氧量增加。在CPR中可增加心肌 和脑的血流,增加灌注压。适 用于室颤、室速、停搏。
• 用法:1mg静注,每3-5分钟用 一次,气管导管内使用22.5mg/次。
• 注意事项:可出现心律失常、 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副作 用。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成人胸骨按下5-6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充气
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 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儿童大约为5厘米 婴儿大约为4厘米
按压、呼吸比例30:2 2分钟/5轮更换角色
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除颤仪
• 注意事项:静注过快或浓度过高可 有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和 惊厥。急性心梗、低血压、严重冠 状动脉硬化患者禁用。
硝酸甘油注射液
• 作用机制:松弛血管平滑肌,引 起血管扩张,扩张外周静脉使血 液潴留外周,回心血量减少,前 负荷降低。扩张动脉使后负荷降 低。
• 用法:静脉滴注,一次5-10mg,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 ,用于心肌梗塞,开始以每分钟 5-10ug速度滴入,以后据病人反 应逐渐增加用量。
碳酸氢钠注射液
• 作用机制:能增加机体碱储 备。用于预防和纠正代谢性 酸中毒、感染性休克等。
• 注意事项:短时间大量滴注 可致代谢性碱中毒、低钾血 症、低钙血症。慎用于充血 性心衰、肾功能不全患者。
常用液体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是一系列提高心脏骤停后生存机会的救命措施, 主要包括: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 作用机制:钠离子阻断剂,抑 制室性异位节律、提高室颤阈 值。适用于室颤、室速等室性 心律失常。
• 用法:1-1.5mg/kg静注,每510分钟可重复半量,总量 3mg/kg,再以1-4mg/min作静滴 维持。
• 注意事项:可抑制中枢神经系 统,肝功能异常时宜减量,不 建议急性心梗时例行使用以预 防室性心律失常。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作用机制:抗炎、抗毒、抗过敏及免 疫抑制作用。用于各类炎症及变态反 应的治疗。
• 用法:2-20mg/次,肌注或静滴。 •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诱发或者加重
感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 合迟缓等;大量使用时,易引起类柯 兴综合症(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 肥胖、皮肤变薄、低钾、高血压、尿 糖等);长期使用时,易引起精神症 状(失眠、激动、欣快感)及精神病。 有癔病史及精神病史者忌用。溃疡病 、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肺结核、肠 吻合术后病人慎用。
心脏骤停:泵功能消失
➢心室颤动 ➢无脉性室速 ➢无脉性点活动(PEA) ➢心脏停博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缺氧
抽搐
意识消失
双瞳散大
/频死喘息
呼吸消失
心跳停止
ECG
EtCO
心音消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皮肤粘膜苍白 BP 0/0
伤口停止出血 SPO2 波型消失
心跳骤停的诊断要点
意识消失+ 呼吸停止+ 脉搏消失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西地兰)
• 作用机制:正性肌力作用,增加 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负性频 率作用,减慢心率。心脏电生理 作用,用于心力衰竭,控制房颤 或房扑的心室率过快。
• 用法:首次0.4-0.6mg,用5%GS 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 注意事项:以下情况慎用:低钾 、高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 阻滞、甲状腺功能地下、缺血性 心脏病、记性心梗早期、肾功能 损害。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出现新 的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