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耐火等级

合集下载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

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

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计;计算时设定位20℃。

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表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染物燃烧起来。

建筑物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

第一章建筑物耐火等级耐火(nai huǒ), 建筑物, 等级(děngjí)第一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xìngnéng)及分级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biǎomiàn)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

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 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第二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xìngnéng)及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板、屋顶、楼梯等。

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其燃烧性能取决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1.不燃烧体(非燃烧体)金属、砖、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称为不燃烧体(以前也称非燃烧体)。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

如砖墙、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梁等构件都属于非燃烧体,常被用作承重构件。

2.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

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和微燃立即停止。

3.燃烧体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而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

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木搁栅、纤维板吊顶等构件都属燃烧体构件。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1.时间--温度标准曲线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分别取时间和温度作为横、纵坐标,即可绘制出火灾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曲线。

在实际的火灾中,每一起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进而对其耐火极限进行度量,必须人为规定一种能反映、模拟一般火灾规律的标准温升条件,把它绘制成曲线就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标准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标准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标准介绍如下:
建筑耐火等级是指建筑物在火灾中能够承受的火灾程度。

以下是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标准:
1.一般建筑物耐火等级:
(1)一级:耐火极限为3小时及以上
(2)二级:耐火极限为2小时
(3)三级:耐火极限为1小时
(4)四级:耐火极限为0.5小时
2.高层建筑物耐火等级:
(1)一级:耐火极限为4小时及以上
(2)二级:耐火极限为3小时
(3)三级:耐火极限为2小时
(4)四级:耐火极限为1小时
3.特殊建筑物耐火等级:
(1)一级:耐火极限为4小时及以上
(2)二级:耐火极限为3小时
(3)三级:耐火极限为2小时
(4)四级:耐火极限为1小时
以上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都遵循类似的原则。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建筑材料、结构设计、消防设施等因素有关,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划分。

建筑耐火等级要求完整版

建筑耐火等级要求完整版

建筑耐火等级要求完整版建筑耐火等级是指建筑结构在火灾发生时的抗火能力。

建筑耐火等级的要求是为了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财产的安全,防止火灾蔓延、热辐射和产生毒烟。

根据建筑耐火等级的要求,可以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

1.纯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要求:纯木结构建筑主要用于木材结构的住宅、木工厂、展览厅等建筑。

按照耐火等级的要求,纯木结构建筑应具备以下要求:(1)纯木结构的构件和护罩材料应为不燃材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

(2)墙体等隔火构件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扩散时间。

(3)屋面和楼板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时间。

2.钢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要求:钢结构建筑主要用于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办公楼等建筑。

根据钢结构建筑的用途和要求,按照耐火等级的要求进行划分,具体要求如下:(1)钢结构的构件和护罩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并且具备防火隔热的能力。

(2)承重构件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时间,以防止构件温度过高而发生失稳甚至坍塌。

(3)墙体、防排烟设备和逃生通道等防火构件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

3.砌体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要求:砌体结构建筑主要用于民用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

按照耐火等级的要求,砌体结构建筑应具备以下要求:(1)砌体结构的墙体和隔墙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以防止火灾的蔓延。

(2)砌体结构的楼板和屋面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时间,防止火灾热辐射和产生毒烟。

(3)逃生通道和防排烟设备等防火构件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4.组合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要求:组合结构建筑是指采用多种建筑结构形式的建筑,如钢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组合、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组合等。

根据组合结构建筑的用途和要求,按照耐火等级的要求进行划分,具体要求如下:(1)各种结构形式的构件和护罩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并且具备防火隔热的能力。

(2)各种结构形式的承重构件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时间,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3)防火隔墙、防火门、逃生通道等防火构件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什么叫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极限

什么叫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极限

什么叫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是根据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建筑物或建筑构件、配件、材料所应达到的耐火性分级。

它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一般说来,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四级耐火等级是木
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什么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将受测建筑构件放在特制的燃烧炉内,按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升温进行测定的。

耐火极限是指受测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这段时间。

用“小时”表示。

耐火极限时间越长,表示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越强。

建筑耐火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第一节建筑耐火等级一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

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

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 计;计算时设定位20℃。

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表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染物燃烧起来。

建筑分类耐火等级

建筑分类耐火等级

砖石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
砖石结构建筑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材料组成。 耐火等级通常分为四级,一级为最低,四级为最高。
砖石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但仍然存在火灾 危险性。
在四级耐火等级下,砖石结构建筑的承重构件需要满 足一定的耐火极限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 但仍然存在火灾危险性。
防火措施
该商场实施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措施,包括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设置防火分区、配备消防器 材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四级耐火等级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 承重构件需要满足一定的耐火极限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等 材料组成。
耐火等级通常分为四级,一级为最低,四级 为最高。
其他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
其他结构建筑包括钢结构、混 合结构等。
这些建筑通常由多种材料组成 ,如钢材、混凝土等。
这些建筑的耐火性能因材料和 结构设计而异。
应用
木结构建筑在古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现代建筑中也有应用,但需考虑其耐火 等级和消防安全。
砖石结构建筑
特点
砖石结构建筑以砖石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较高的耐火等级和较强的稳定性,但 施工难度较大。
应用
砖石结构建筑在古代和现代建筑中都有应用,特别是在一些需要较高耐火等级的 场所,如教堂、寺庙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案例一:某木结构建筑火灾事故分析
事故概述
某木结构建筑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火与火灾风险
该建筑未达到相应的耐火等级,火灾风险 相对较高。
火灾原因
经调查,火灾原因为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
防火建议
针对该建筑,应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定期检查电线、电器设备,及时维修更换 破损设备,提高建筑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划分标准

耐火等级划分标准

耐火等级划分标准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决定的。

耐火等级划分: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难燃性。

4、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使用寿命
1、如果等级能够达到一级,那么耐火的使用寿命是比较长的,基本上能够使用100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这种类型的建筑主要是高层建筑和非常重要的建筑。

2、如果等级能够达到二级,那么耐火的使用寿命也是比较久的,基本上能够使用50年到100年左右的时间,这种类型的建筑主要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3、如果等级能够达到三级,那么耐火的使用寿命相对来说比较短,在25年到50年左右,比较适用于一些次要的建筑物。

4、如果等级在4级那么耐火的使用寿命,一般都不超过15年,在一些临时性的建筑比较常见。

建筑材料耐火等级

建筑材料耐火等级

建筑材料耐火等级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是指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抗燃烧能力和耐高温性能。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分为A1、A2、B1、B2、B3、C等级,其中A1级为最高级别,C级为最低级别。

不同的耐火等级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耐火等级材料至关重要。

A1级材料是指非可燃材料,具有无燃烧性能,不会在火灾中起火,也不会燃烧。

这类材料主要包括岩棉、玻璃纤维、无机保温材料等,具有极高的阻燃性能,是建筑物中最理想的耐火材料。

A2级材料是指难燃材料,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能,不易燃烧,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B1级材料是指可燃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但在火灾条件下会燃烧,不易燃烧,不易产生火焰蔓延。

B2级材料是指易燃材料,具有较差的防火性能,易燃烧,易产生火焰蔓延。

B3级材料是指极易燃材料,具有很差的防火性能,极易燃烧,极易产生火焰蔓延。

C级材料是指无防火性能材料,不具备防火性能,易燃烧,易产生火焰蔓延。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防火要求,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耐火等级材料。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需要选择A1级或A2级的非可燃材料作为隔墙、隔烟墙、防火门等部位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

在商业建筑中,需要选择B1级或B2级的可燃材料作为装饰材料,同时配备有效的消防设施和设备,以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

在住宅建筑中,需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耐火等级材料,配备独立的防火通道、疏散楼梯等设施,以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

除了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选择,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建筑材料可能会因为老化、损坏等原因而影响其耐火性能,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总之,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选择符合要求的耐火等级材料、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是保障建筑物防火安全的重要措施。

建筑分类耐火等级

建筑分类耐火等级
等。
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选择Fra bibliotek总结词
中等耐火性能
详细描述
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应具备中等耐火性能,能够提 供一定的抗火焰燃烧能力。常见的材料包括胶合板、纤 维板、薄钢板等。
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选择
总结词
较低耐火性能
详细描述
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应具备较低的耐火性能,通 常用于临时建筑或对耐火要求不高的场所。常见的材 料包括帐篷、简易板房等。
详细描述
商业建筑的耐火等级通常要求达到一 级或二级,具体取决于建筑规模、用 途和火灾风险评估结果。
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
要点一
总结词
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用途和火灾风险,对耐火等级的要求 相对较低。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工业建筑通常要求达到三级或四级耐火等级,以满足生产 和安全需求。
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
总结词
VS
详细描述
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通常用于对安全要求 一般的场所,如普通住宅、学校等。这类 建筑的结构和内部设施需满足国家相关规 范和标准,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以确保 在火灾中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火灾影响, 保障人员安全。
四级耐火等级
总结词
具有较低的耐火性,不推荐用于人员密集场所
详细描述
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通常用于对安全要求较低的场所,如仓库、工厂等。这类建 筑的结构和内部设施只需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不需经过特殊的耐火设计和处理 ,因此其耐火性能较低,不推荐用于人员密集的场所。
总结词
高耐火性能
详细描述
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应具备极高的耐火性能,能够承受长时间的火焰燃烧,为建筑 内的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逃生时间。常见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厚实的砖墙、耐火石

民用建筑等级划分耐火等级划分

民用建筑等级划分耐火等级划分

一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一、民用建筑等级划分按照建设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规定,我国目前将各类民用建筑工程按复杂程度划分为:特、一、二、三、四、五,共六个等级,设计收费标准随等级高低而不同。

《注册建筑师条例》参照这个标准进一步规定,一级注册建筑师可以设计各个等级的民用建筑,二级注册建筑师只能设计三级以下的民用建筑。

所以了解民用建筑的等级划分,对于建筑师执业是重要的。

以下是民用建筑复杂程度等级的具体标准:(一)特级工程1.列为国家重点项目或以国际活动为主的大型公建以及有全国性历史意义或技术要求特别复杂的中小型公建。

如国宾馆、国家大会堂,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大型航空港、国际综合俱乐部,重要历史纪念建筑,国家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三级以上的人防工程等。

2.高大空间、有声、光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剧院、音乐厅等。

3.30层以上建筑。

(二)一级工程1.高级大型公建以及有地区性历史意义或技术要求复杂的中小型公建。

如高级宾馆、旅游宾馆、高级招待所、别墅,省级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高级会堂、俱乐部,科研试验楼(含高校),300床以上的医院、疗养院、医技楼、大型门诊楼,大中型体育馆、室内游泳馆、室内滑冰馆,大城市火车站、航运站、候机楼,摄影棚、邮电通信楼,综合商业大楼、高级餐厅,四级人防、五级平战结合人防等。

2.16—29层或高度超过50m的公建。

(三)二级工程1.中高级的大型公建以及技术要求较高的中小型公建。

如大专院校教学楼,档案楼,礼堂、电影院,省部级机关办公楼,300床以下医院、疗养院,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俱乐部、排演厅、报告厅、风雨操场,大中城市汽车客运站,中等城市火车站、邮电局、多层综合商场、风味餐厅,高级小住宅等。

2,16-29层住宅。

(四)三级工程1.中级、中型公建。

如重点中学及中专的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社会旅馆、饭馆、招待所、浴室、邮电所、门诊所、百货楼,托儿所、幼儿园,综合服务楼、2层以下商场、多层食堂,小型车站等。

农村住宅的耐火等级划分

农村住宅的耐火等级划分

农村住宅的耐火等级划分
农村住宅的耐火等级划分通常根据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和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来进行划分。

一般按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划分,常见的耐火等级有以下几类:
1. 非耐火结构:指没有任何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如典型的农村民居。

这类建筑物通常使用的是非耐火建筑材料,对于防火等级要求较低。

2. 甲级耐火结构:指建筑物的构件、结构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能够抵御火灾蔓延一定时间,属于较高的耐火等级。

这些建筑物通常使用的是具有较好耐火性能的建筑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

3. 乙级耐火结构:指建筑物的构件、结构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但比甲级耐火结构要低。

这些建筑物通常使用的是一般的耐火建筑材料,如红砖、木材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下的耐火等级划分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可根据当地相关标准和规范来确定。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耐火等级要求进行建设,确保农村住宅的防火安全。

建筑的耐火等级

建筑的耐火等级

建筑的耐火等级
一、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的建筑
1、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2、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建筑及其书库,图书馆的特藏库和珍、善本书库
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4、I类飞机库
5、高层汽车库,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和I类汽车库、修车库
二、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的建筑
1、重要公共建筑筑,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2、展览建筑,四层及四层以上的疗养建筑
3、一、二、三级汽车客运站建筑
4、殡仪馆建筑
5、建筑高度不大于24.0m,藏书量超过10万册但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建筑及其书库;建筑高度大于24.0m,藏书量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建筑及其书库.。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二)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一、二级; 砖木结构为三级; 砖木结构为三 木结构为四 木结构为四级。
(三)建筑物耐火等级的选定
1.建筑物的重要性 建筑物的重要性 2.火灾危险性 火灾危险性 3.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 4.火灾荷载 火灾荷载
12
建筑防火基本原理
各耐火等级单、多层民用建筑其建筑构 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难燃烧体 0.50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房间隔墙 柱 梁 楼板 屋顶承重构件 疏散楼梯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75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0.25 不燃烧体 1.00 难燃烧体 0.25 难燃烧体 0.25 难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50 燃烧体 燃烧体 燃烧体 燃烧体 不燃烧体 0.5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1.00 难燃烧体 0.25
楼 板 主 梁 次梁
(一)划分基准和依据
以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 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 限(h) ) 构件名称 防火墙 承重墙 非承重外墙 墙 楼梯间的墙 电梯井的墙 住宅单元之间的墙 住宅分户墙
耐火等级 一级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2.00 二级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2.00 三级 不燃烧体 3.0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0.50 不燃烧体 1.50 不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50 不燃烧体 2.00 不燃烧体 1.00 不燃烧体 0.50 燃烧体 不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15 四级 不燃烧体 3.00 难燃烧体 0.50 燃烧体

耐火等级、防火等级、火灾危险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耐火等级、防火等级、火灾危险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耐火等级、防火等级、火灾危险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①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一般说来: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②防火等级
防火等级主要是说建筑保温材料,分为A级不燃型,B1级难燃型,B2级可燃型,也称阻燃型,B3级易燃型。

③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其中甲类: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不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
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
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

耐火等级划分

耐火等级划分

1、按重要性分为五等:
a、特等:具有重大纪念性、历史性、国际性和国家级的种类建筑。

b、甲等:高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c、乙等:中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d、丙等:一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按防火性能分四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

3、按耐久年限分四级:
a、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b、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c、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d、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1. 一级耐火:主要用于高层住宅、酒店、商场等建筑物。

其主要防火措施包括火场的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疏散通道等。

2. 二级耐火:主要用于学校、办公楼、医院等建筑物。

其主要防火措施包括火场的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等。

3. 三级耐火:主要用于住宅、仓库、轻工厂等建筑物。

其主要防火措施包括火场的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人员疏散系统等。

4. 四级耐火:主要用于油仓、油罐、石化厂等建筑物。

其主要防火措施包括专业的防火设备和消防人员的及时响应和处置等。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一)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一)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一)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是指对建筑物内墙、楼板、隔墙等构件耐火性能的一种标准化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 50016-2014《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耐火等级一级建筑物耐火等级是指建筑物的构件在火势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完整,不发生失稳或崩塌的耐火等级。

一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对人员生命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例如住宅、酒店、办公楼等。

二级耐火等级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是指建筑物的构件在火势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完整,不发生失稳或崩塌的耐火等级。

二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对人员生命安全要求较高,同时需要保障建筑物财产安全的场所,例如商场、图书馆等。

三级耐火等级三级建筑物耐火等级是指建筑物的构件在火势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完整,不发生失稳或崩塌的耐火等级。

三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对人员生命安全要求较低,但需要保障建筑物运行的场所,例如仓库、停车场等。

四级耐火等级四级建筑物耐火等级是指建筑物的构件在火灾中失火程度较大,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完整,不发生失稳或崩塌的耐火等级。

四级耐火等级适用于对建筑物耐火性能要求较低,例如工业厂房等。

由于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同,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承受的时间也不同。

因此,合理选择建筑物耐火等级对于人员生命安全以及建筑物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就是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

对于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熟悉并掌握这些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用途和火灾危险程度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耐火等级。

根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不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以下要求:•住宅、宾馆、酒店和办公楼等区分等级时,应按建筑物高度和占地面积分别划分等级;•聚集人员场所,包括剧场、电影院、礼堂、展览馆、体育馆、学校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等区域内的场所要按人员数量分级;•工业厂房等区分规模时,应根据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和火灾危险程度分别划分等级;•倉庫、物流储运场所、带有高储桶的加油站和化工厂等区域内的场所要按存放物品的火灾危险程度分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表示。

3.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1)材料的燃烧性能。

材料的燃烧性能好,构件耐火极限就低。

(2)构件的截面尺寸。

构件的截面尺寸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3)保护层的厚度。

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1)失去完整性。

(2)失去绝热性。

(3)失去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3.1.2.1。

高层民用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见表3.1.2.2。

第三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划分基准和依据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通常用耐火等级来表示建筑物所具有的耐火性。

一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是由一两个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所有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即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因为对建筑物来说楼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构件。

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极限,然后将其它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的,可适当提高其耐火极限要求,否则反之。

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各耐火等级的建筑物除规定了建筑构件最低耐火极限外,对其燃烧性能也有具体要求,因为具有相同耐火极限的构件若其燃烧性能不同,其在火灾中的情况是不同的。

二、建筑物耐火等级的选定条件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主要是使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耐火性能,从而实现安全与经济的统一。

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建筑物的重要性。

2.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

3.建筑物的高度。

4.建筑物的火灾荷载。

三、火灾危险性分类(一)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或者加工的物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五类,见表3.1.3.1(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按物品在储存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五类,见表3.1.3.2。

第四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的选择一、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在设计新厂房时,要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慎重地选定厂房的耐火等级。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与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相适应。

例如,甲、乙类生产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丁、戊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四级。

在层数方面,如果采用的是一、二级耐火等级,因其防火条件较好,可对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厂房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甲乙类生产厂房来说,除生产上必须采用多层者外,最好采用单层建筑,但严禁将甲乙类生产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丙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虽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但其层数,按照疏散和灭火的要求,不应超过二层。

丁、戊类生产厂房在选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时,可以建到三层,以适应当前中、小城市消防设备的灭火能力。

从减少火灾损失出发,对各类生产的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墙间的占地面积也要有不同的限制,根据火场经验,甲类生产在采用一级耐火等级单层建筑物时,防火墙间的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多层可为3000平方米。

其他类生产,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占地面积都要符合表3.1.4.1要求。

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库房是物资集中的地方,在设计库房时,要按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储存要求,慎重地选择库房建筑的耐火等级,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其他防火技术措施。

《建规》中的具体要求见表3.1.4.2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见表 3.1.4.3。

四、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和耐火等级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将其分为两类。

并规定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见表3.1.4.4。

(三)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1.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2.2.4的要求2.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与所属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所、燃煤锅炉房(单台蒸发量不超过4T且总蒸发量不超过12T)的防火间距按上表的规定执行。

3.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六层的住宅,如占地面积总和不超过2500平方米,可成组布臵,但组内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4米,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上表的规定。

4.燃油、燃气锅炉房及单台蒸发量超过4T/h且总蒸发量超过12T/h的燃煤锅炉房,其防火间距应按表3.2.2.5的防火间距执行。

(四)厂房的防火间距1.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2.2.5的规定。

2.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2.2.5的规定,但单层.多层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表3.2.2.4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要求执行。

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米,甲类厂房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明火地点是指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

散发火花地点是指有飞火的烟囱或室外砂轮.电焊.气焊(割).非防爆的电气开关等固定地点。

3.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表3.2.2.3的规定,但高层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米。

4.除高层厂房和甲类厂房外,数座厂房的占地面积总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时,可成组布臵。

组内厂房之间的间距:当厂房高度不超过7米时,不应小于4米;超过7米时,不应小于6米。

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3.2.2.5的规定。

5.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厂外铁路线中心线-------30米厂内铁路线中心线-------20米厂外道路路边-------------15米厂内主要道路路边-------10米厂内次要道路路边-------5米第三节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是供消防车灭火时通行的道路。

设臵消防车道的目的就在于一旦发生火灾后,使消防车顺利到达火场,消防人员迅速开展灭火战斗,及时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

一、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和工厂、仓库消防车道的设臵要求 1.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臵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选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超过80m2.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

3.工厂、仓库应设臵消防车道,一座甲、乙、丙类厂房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时或一座乙、丙类库房的占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时,宜设臵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臵消防车道或设臵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米的平坦空地。

高层工业建筑(高架仓库)周围应设臵环形消防车道。

4.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应设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 的平坦空地。

一个堆场、储罐区的总储量超过表3.2.3.1的规定时,宜设臵环形消防车道或四周设臵宽度不小于6m且能供消防车通行的平坦空地。

5.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臵消防车道。

6.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7.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

8.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X15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9.消防车道应尽量短捷,并宜避免与铁路平交。

如必须平交,应设备用车道,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二、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的设臵要求1.高层民用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民用建筑的两个长边设臵消防车道。

当高层民用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臵设臵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

2.高层民用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高层民用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外墙宜大于5m,当消防车道上空遇有障碍物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4m。

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X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X18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的压力。

6.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m。

7.消防车道与高层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臵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第四节消防扑救面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声速抢救人员和扑灭火灾,在高层民用建筑进行总平面布臵时,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臵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臵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我们把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抢救人员和扑灭火灾的建筑立面称为该建筑的消防扑救面。

作为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扑救面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臵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无论是建筑物底部留一长边或1/4周边长度,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登高消防车能够展开工作。

根据登高消防车功能实验证明,高度在5m,进深在4m以上的附属建筑,会影响扑救作业,因此,必须对附属建筑的高度、进深加以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