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汤的临床应用
分享方剂温中调胃汤,温中和胃、健脾益气,治好了多年的老胃病!
分享方剂温中调胃汤,温中和胃、健脾益气,治好了多年的老胃病!温中调胃汤组成:黄芪、桂枝、白芍、半夏、干姜、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黄连、仙灵脾、丹参、海螵蛸、炙甘草。
功效:温中和胃,健脾益气。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属中焦虚寒为主证者。
症见脘腹疼痛,饥时痛作,得食可缓,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大便溏薄,消瘦倦怠,舌淡苔白,脉虚而缓。
方解:本方由经方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而成。
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加干姜以助温中之力;阳虚必累及于肾,再加仙灵脾补肾阳以添脾火。
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火旺气足则中土健运,寒去气顺则胃腑和平。
又加少量苦寒黄连以反佐,温中寓凉,升中宅降。
丹参活血生新,海螵蛸制酸护膜,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全方温为主兼以寒,补为主兼以通,刚为主制以柔,胃为主顾及肾,温中以健脾,和中以安胃。
加减:胃寒严重者加制附子;若兼血虚者,加当归;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吐酸重者,加瓦楞子、浙贝母;脘腹胀闷者,加枳壳、厚朴;纳呆者,加谷芽、麦芽。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生活调节,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门诊案例:患者,男,36岁。
10多年来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多次胃镜检查均为十二指肠溃疡,曾服用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药物后溃疡可愈合,但半年左右又复发,诊时前5周胃镜检查为“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1.2cm×1.6 cm,0.7cm×0.9cm)、浅表性胃炎,Hp (+)”,服用各种西药效果不显。
目前胃脘冷痛,饥时及半夜痛作,得食或温饮可缓解,喜温喜按;泛吐酸水,清冷量多,口淡乏味,纳多则胀,大便不实,神疲肢凉,面淡白,消瘦,寐差;舌尖红,苔薄黄滑;脉缓无力。
处方:黄芪、桂枝、白芍、半夏、干姜、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黄连、仙灵脾、海螵蛸、瓦楞子、延胡索、炙甘草。
二诊:疼痛缓解,吐酸大减,纳增,精神好转,但胃中仍冷,前方去延胡索,加制附子。
三诊:胃中转暖,痛止,吐酸已止,大便已实,面色转佳,脉力增加。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胃汤】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胃汤】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调胃汤(亦名柴芍汤)【组成】小柴胡汤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5g。
【适应证】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方义】本方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伤寒论》第103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原方有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共七味。
是一个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的双解方剂。
是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咕而下利者的主方。
方中生姜、半夏和胃以平呕;黄芩、芍药抑邪热以止利;枳实用以消痞;枣以生津;然后使轻芳之柴胡策外,沉雄之大黄清内,使阳明、少阳之邪而解。
所以名大柴胡者,乃由小柴胡加芍药、枳实、大黄扩大而称之。
临床上为了解决发病多,适用面广的问题,仍用小柴胡汤以协调整体,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并取大柴胡汤中的枳实、芍药和大黄三味药,以解诀胃病这个局部的问题。
枳实芍药散是《金匮》第316条中的方剂,是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的。
芍药和小柴胡中的甘草相配名芍药甘草汤,出《伤寒论》第29条,在该证中是用来治“脚挛急”的。
调胃汤使其缓解平骨肌之长,以解除幽门痉挛而止痛止吐。
白芍——不仅是平肝缓急,解痉止痛的良药,又有养肝血、益脾阴之作用。
枳实——“有冲墙倒壁之力”,是加劲的,能够增强胃肠的紧张度,以助消化。
由于此药较缺临术多以陈皮代之。
陈枳皮妥相似,都含有黄酮甙,完全可以代起来。
如列陈皮,不这可用七爪红代之。
枳实芍药散,是一对药,合用效果好,若单用一味药就不行。
单用芍药,其作用重点在结肠,对结肠的病变可以选择它。
芍药配上枳实,作用就移至心下了,可治心下满痛(即胃痛)。
大黄——有推陈致新的作用。
据药理研究,本品所含之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的,内容物易于排出,达到泻下通便的作用。
通便则陈除,陈除而新生。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功能介绍调胃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调理胃肠功能的功效。
它由苍术、白术、半夏、干姜、甘草等组成,这些中药具有温中止痛、健脾止呕、理气化湿的作用。
主治疾病调胃承气汤主治以下疾病:1.胃寒呕吐:调胃承气汤具有温中止呕、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脘腹冷痛、恶寒呕吐的患者。
2.脘腹胀满:调胃承气汤中的苍术和白术具有健脾化湿、理气调中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的症状。
3.呕吐泄泻:调胃承气汤中的半夏和甘草具有健脾和胃、化湿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腹泻、呕吐交替出现的情况。
4.脾胃虚弱:调胃承气汤能够补脾健胃、调和脾胃的功能,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患者有效。
用法用量调胃承气汤的用法用量如下:1.冲服:将药材煮沸后,去渣,取药液冲服。
2.剂量:一次剂量为药液10毫升,一日3次。
3.注意事项:–饭前服用:最好在饭前服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
–饮食调理: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冷食,以免影响药效。
食疗建议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在调胃承气汤治疗期间可以结合以下食疗建议,帮助改善胃肠功能:1.温性食物: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汤、小米粥、香蕉等,有助于温胃健脾。
2.小餐多餐: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
3.避免刺激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不适。
4.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恢复胃肠功能。
注意事项在使用调胃承气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不宜过量: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合适的剂量,不可过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孕妇慎用: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影响胎儿的健康。
3.忌辛辣刺激食物: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胃溃疡患者慎用:对于已经被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调胃承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胃寒呕吐、脘腹胀满、呕吐泄泻、脾胃虚弱等疾病。
在使用调胃承气汤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并结合饮食调理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自拟调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
曰不宜 。尤在泾在 《 匮要略 心典 》 ” 金 中云 ;中气既痞 , “ 升降失
常, 于是独阳上逆 而呕 , 独阴下走 而肠鸣 , 是虽 三焦 俱病, 中 而 气为上下之枢 , 故不必治其上下 , 而但 治其 中, 黄连 、 黄芩苦以
则肠虚 , 肠满则 胃虚 , 虚更满 , 更 故气得 上下 , 五脏安 定 , 血脉 和利 , 精神乃居 ” 。肝气郁 滞 , 胃升 降失常 , 脾 出入倒 序 , 胃气 上逆 , 通降受阻而发病。故临床表 现以肝 胃不和 , 升降失调多
反酸 、 胸骨后疼痛 , 吞咽 困难 、 吐、 咳嗽 、 喘、 喉炎 、 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19 :若 第 4条 “
心下满而硬痛 者 , 为结胸 也 , 此 大陷胸汤 主之 。但 满而 不痛 , 此为痞 , 柴胡不 中与之 , 宜半夏泻心汤 ” 。因此. 临床上把半夏 泻心汤作 为治疗脾 胃病 的常用经方 , 治“ 下痞 , 满而不 主 心 但 痛; 或呕吐 , 鸣下利 ” 肠 。历代 医家 以“ , , 概括 该方 的 痞 呕 利” 主症 , 为 主要病 机是 少 阳证 误 下而 中气 虚 , 认 寒热互结 于 中 焦, 气机结滞 , 胃升降失常 。阳明 胃宜降 , 阴脾 宜升 , 胃 脾 ” 太 脾
文章 编 号 :0 7 2 4 (0 0 0 -0 3 -0 10 - 3 9 2 1 )2 0 6 2
胃食管反流病( R 主要是 由于食管下 端括约肌功 能 GE D) 紊乱 , 以致 胃或 十二指肠 内容物反 流至食管而引起烧心 、 反流 等症状 , 可导致食管炎 、 并 食管狭窄 、 食管 出血及 B r t食 管 ar t e ( 食管鳞状 上皮被化 生的腺上 皮所取代 ) 甚或 引起咽 、 、 , 喉 气 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 损害 。临床 主要表现 为剑突下烧 灼感 、
经方:调胃承气汤(食物堵在十二指肠)
经⽅:调胃承⽓汤(⾷物堵在⼗⼆指肠)调胃承⽓汤【原⽂】⽢草⼆两(炙)芒硝半⽄⼤黄四两(清酒洗)右三味,切,以⽔三升,煮⼆物⾄⼀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沸,温顿服之,以调胃⽓。
【作者】张仲景【出⾃】《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脉浮,⾃汗出,⼩便数,⼼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草⼲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温者,更作芍药⽢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汤;2、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与调胃承⽓汤。
3、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必先振栗汗出⽽解。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解。
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汤。
4、伤寒⼗三⽇,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
若⼩便利者,⼤便当硬,⽽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其治也。
若⾃下利者,脉微当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汤主之。
5、太阳病,过经⼗余⽇,⼼下温温欲吐,⽽胸中痛,⼤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汤。
若不尔者,不可与。
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故知也。
6、阳明病,不吐,不下,⼼烦者,可与调胃承⽓汤。
7、太阳病三⽇,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汤主之。
8、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汤和之则愈。
【剂量】1、⼤黄和炙⽢草的⽐例是⼆⽐⼀,炙⽢草不可以⽤太重,如果⽤太重,⼤黄和芒硝会停在肠胃⾥⾯不⾛,因为炙⽢草把它固住了。
【组成】芒硝⽢草⼤黄【时机】1、下脘、建⾥这⾥有压痛就是调胃承⽓汤,⽤于⼗⼆指肠这⼀段。
2、“太阳病,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就是桂枝汤将肠胃⾥的津液发掉了(⿇黄汤不会,因为⿇黄汤是宣肺的),⾷物堵在⼗⼆指肠⾥;⾷物如果堵在⼩肠,就是⼩承⽓汤,⼤肠⾥就是⼤承⽓汤。
3、腹不满,于脐中⼼之腹底及上下左右有凝结⽽觉抵抗,且有压痛者,即本⽅之腹证也。
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7 —2 3 4 9 ( 2 0 1 3 ) 0 5 -0 0 2 6 -0 2
a 。2 组性别 、 年龄分布及发病 、 病史 、 病程等经统计学处 理 , 差
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功能性消化不 良( F I ] ) 指存 在一 种或 多种 起源 于 胃和十
效。方法 : 将 7 6例 患者 随 机 分 为 2组 。 治 疗 组 3 8例 采 用 调 胃汤 治 疗 , 对照组 3 8例 予 以 多潘 立 酮 和 奥 美拉 唑 胶 囊 口服 治
疗 。观 察 2组 治 疗 前 后 餐 后 饱 胀 不 适 、 早饱、 上腹 痛 、 上 腹 烧 灼感 评 分 和证 候 疗 效 。 结 果 : 治疗后 治疗组在餐后饱 胀不适 、 早饱 、 上腹 痛 、 上 腹 烧 灼 感 4组 症 状 积 分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改
1 . 1 一般 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 院消化 内科 、 老年病科 门诊
于2 0 1 1 年 1月  ̄ 2 0 1 2年 1 O月 诊 治 的 F D患 者 , 共7 6例 , 按 随
机数字 表分 为 2组 。治疗 组 3 8例 , 男 1 5例 , 女 2 3例 ; 年龄
2 7 ~7 O岁 , 平均( 3 8 . 2 2 ±1 2 . 2 1 ) 岁; 病 程 6月 ~ 1 5 a , 平 均
器质性 、 系统性 或代谢 性 疾病 , 其 症 状 主 要 包 括 餐 后 饱 胀 不 适、 早饱 、 上腹痛 、 上 腹 烧 灼 感 。罗 马 Ⅲ委 员 会 将 本 病 分 为 2 个 症状亚型 : 餐后不适综合征 ( P D S ) 及 上腹 痛 综 合 征 ( E P S ) 。现 代医学对于本病病因未明 , 治 疗 上 多 予 以对 症 治 疗 为 主 , 遵 循
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
调胃承气汤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
调胃承气汤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调胃承气汤的知识吧!
【处方】大黄(五钱)甘草(三钱)芒硝(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不恶寒但热,十余日过经谵语,当和胃气。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大黄12克(去皮,清酒洗)甘草6克(炙)芒消15克
【功能主治】缓下热结。
主阳明病胃肠燥热。
蒸蒸发热,口渴便秘,腹满拒按,舌苔正黄,脉滑数;亦用于肠胃热盛而见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中消,疮疡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大黄,甘草,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
少少温服之。
【注意】虚寒性便闭忌用。
【备注】方中大黄苦寒,泻火通结为君,芒消咸寒,软坚润燥为臣,甘草甘缓和中,益气养胃,以缓消,黄之苦泄,使药力缓缓下行为佐。
燥热得解,胃气自和,故名调胃承气汤。
【摘录】《伤寒论》
【处方】大黄、枳壳、厚朴、甘草。
【功能主治】伤寒阴厥。
用温复阳太过,不耐辛温,胃热谵语。
【摘录】《伤寒大白》卷四
生活常识分享。
解郁调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郁调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解郁调胃汤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解郁调胃汤
解郁调胃汤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解郁调胃汤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处方】白术1钱,陈皮(盐水洗)1钱,白茯苓(去皮)1两,归尾(酒洗)1钱2分,赤芍(酒浸)8分,川芎6分,生地黄(酒洗,姜汁拌,晒干)8分,香附米8分,神曲(炒)7分,栀子仁(盐水炒)1钱2分,麦芽(炒)7分,桃仁(去皮)4两,生甘草4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郁证。
因怒、忧、思、虑、劳心而致胃脘血液耗损,痰火内郁,水浆易下而食物难消,若噎膈之症;或气分之火壅遏于中而时作刺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回春》卷二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后,大家是否对解郁调胃汤有一定的了解了呢。
其实解郁调胃汤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不适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询医生,问清楚后再食用。
生活常识分享。
调胃承气汤临床新用
调胃承气汤临床新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5期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功效泻热通便,导热下行。
方药组成甘草2两(炙),芒硝0.5 L,大黄4两(清酒洗)。
服法与禁忌上三味,切,以水3 L,煮至1 L,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经方新用●调胃承气汤加黄芩12g,杏仁10g,银花30g,连翘30g,薄荷30g(后下),治疗上呼吸道炎症,肺热频咳,取泻肠清肺之效。
●调胃承气汤加生地20g,丹皮15g,生石膏30g,元参18g,治疗龈络肿痛出血。
●调胃承气汤加栀子20g,枳实12g,槟榔12g,炒菔子30g,治疗饮食炽热,长期发热,日晡热甚者。
●调胃承气汤加槐角30g,生地20g,生地榆30g,侧柏叶30g,治疗肠燥便血(痔疾出血)。
典型案例例1患儿,5岁。
外感风热,咽痛咳嗽,身热2周羁留不退,体温热在日晡,过夜则凉,腹微痛,无便意,转矢气,口干烦渴,面赤唇焦,夜卧躁扰,舌红苔黄,脉沉数实。
听诊心肺(-),化验白细胞不高,胸透正常。
辨证:风热淫邪客于肺,奶酪蕴热积聚于肠。
治法:清肠涤垢,泻肺退热;泻肠则肺降,肺肃则肠通。
方药:调胃承气汤加味。
组成:大黄6g(后下),芒硝1g(冲),甘草3g,黄芩8g,栀子6g,杏仁5g,炒莱菔子10g,连翘12g,薄荷3g(后下)。
1剂/日,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
复诊:药服3剂,泻下粪块数枚,热退身凉,脉静而安。
例2患者,女,54岁。
牙痛,龈络出血,痛重则坐立不宁,彻夜不眠,齿龈肿胀,触之出血,烦渴口臭,苔黄便干,舌红苔黄褐,脉洪实有力。
辨证:胃肠积热,毒壅龈络。
治法:泻肠清胃,凉血解毒。
方药:调胃承气汤加味。
组成:大黄15g(后下),芒硝6g(烊化),甘草6g,生石膏30g,升麻8g,知母15g,丹皮15g,生地30g,银花30g,元参30g。
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服。
复诊:药服3剂,泻下黏腻秽便甚多,烦热顿减,此脏毒下排,龈肿见消,出血已止。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调胃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调理胃气:调胃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胃脘部气滞不畅的症状,如胃胀、胃痛、嗳气等。
药方中的药材具有舒张胃肠、消滞化积的作用,可以缓解胃部不适感。
2.促进食欲:调胃承气汤中的一些药材具有开胃的效果,可以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3.疏肝理气:该方剂中的柴胡、香附等药材可以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引发的胃部不适症状。
4.平和胃气:调胃承气汤中的白术、炙甘草等药材有平和胃气的作用,可以调节胃气的紊乱。
5.改善消化不良:经常服用调胃承气汤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反酸等。
用量调胃承气汤的用量根据个体体质和具体症状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次服用15克到30克为宜,以下是具体的用量推荐:1.入煎剂:将调胃承气汤的药材按照比例混合,取15克到30克,放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直至剩下一半的量为止。
分2次服用,一般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服用。
2.调剂汤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量调整药材的用量,但总体用量不宜超过30克。
3.调胃承气汤颗粒剂:每次服用3克到6克,一日2次。
4.胶囊剂:每次服用2粒到4粒,一日2次。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调胃承气汤时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
同时,使用中药方剂要根据个体情况,合理搭配其他药物,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调胃承气汤具有调理胃气、促进食欲、疏肝理气、平和胃气、改善消化不良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选择适量的用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调胃承气汤案例
调胃承气汤案例
调胃承气汤,又称捶胃汤,是中医用来调节消化系统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在治疗消化不良和胃痛症状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关于调胃承气汤的案例,来了解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一个20多岁的男生,最近被诊断出胃病。
医生建议他采用调胃承气汤进行治疗,这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治疗方法,被认为可以有效缓解胃病症状。
所以,他照着医生的建议,每天喝一杯调胃承气汤进行治疗。
每次喝汤前,他会按照医生的指示,将汤中的一些药物用手磨成细末,然后放进汤中,再把汤喝下去。
这个程序每次都要重复一次,但并不痛苦,也不费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发现他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胃痛不再严重,消化系统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他也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上是一个关于调胃承气汤的案例,可以看出,采用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尤其是调胃承气汤,是有效的。
可以有效缓解胃病的症状,并且不会引起副作用,安全性也比较高,所以很多人都选择这种方式来治疗胃病。
不过,服用调胃承气汤仍然要遵从医生的指示,不能自行使用,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进行治疗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了解病情,充分认识治疗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病情,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结论:调胃承气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胃病的方法,但是需要遵从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使用,从而有效缓解病情,改善健康状况。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背景介绍调胃承气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
它由赵钦礼医生在《证治准绳》中首次提出,并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调胃承气汤采用多种中药材组合而成,具有调和胃气、疏通气机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
功能主治调胃承气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效果:1.调和胃气:调胃承气汤中的中药材能够调和胃气,改善胃腑的功能,有利于胃气升降畅通。
它可以缓解胃中气滞不畅的情况,减轻胃部胀气、嗳气等症状。
2.疏通气机:调胃承气汤中的部分中药具有疏通气机的作用,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增加肠胃蠕动的强度和频率,从而加快消化物流通的速度。
它能够缓解胃肠道的胀气、腹胀等症状。
3.消食导滞:调胃承气汤中的一些中药能够消除胃肠道中的消化不良,消食导滞,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它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胃胀、饱胀等症状,增加食欲。
4.温中止痛:调胃承气汤中的中药具有温中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胃脘部的疼痛感。
它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状。
5.调整免疫功能:调胃承气汤中的中药成分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它可以提高机体对胃肠道疾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感染。
使用方法调胃承气汤的使用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取药品:调胃承气汤的药品由黄连、黄芩、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2.煎煮:将以上药品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好,添加适量的水,煎煮约20分钟至药液浓缩。
3.盛装: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杯中,并对药液进行过滤,去除渣滓。
4.服用:成年人一次需服用100毫升,每日2次,空腹或饭前温服。
5.注意事项: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饮食要清淡,避免过食油腻、刺激性食物。
适用人群调胃承气汤适用于以下人群:•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出现胃胀、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人群。
•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肠道疼痛、腹痛的人群。
•胃肠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群。
•情绪紧张、压力大导致的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是
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是调胃承气汤简介调胃承气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由于其药效独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
该方剂主要由黄连、黄芩、半夏、厚朴、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降逆导滞、平喘开窍等多种功效。
下面将逐一介绍调胃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主治消化不良调胃承气汤以黄连与黄芩为主药,这两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的不适。
黄连能够清热燥湿、消食除恶,对于胃寒、腹胀、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芩则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降火的作用,对于胃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恶心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调胃承气汤常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消化道感染等疾病。
调胃承气汤对于胃肠道的调理也十分重要。
它可以帮助恢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反酸、烧心等症状。
此外,调胃承气汤还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加胃液的消化力,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
主治呕吐反酸调胃承气汤的另一个重要功效是治疗呕吐反酸。
半夏是调胃承气汤中的关键药物之一,具有降逆导滞、止呕化痰的作用。
它能够缓解胃肠道的痉挛,减少呕吐的发生。
半夏还可以帮助消化道排出积聚的气体,减少胃酸的倒流,从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反酸、烧心等症状。
主治气滞调胃承气汤还可用于治疗气滞,包括腹胀、胸闷、嗳气等症状。
厚朴是调胃承气汤中的重要成分,具有行气解郁、除胀消食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排出积聚的气体,缓解胃肠道的胀气感。
此外,调胃承气汤中的甘草还有平喘开窍的作用,对于治疗由于气滞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调胃承气汤前,应遵医嘱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
2.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3.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4.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一般每日2-3次,每次剂量请咨询医生。
结论调胃承气汤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中药汤剂,具有调理消化系统、缓解胃肠道不适、治疗呕吐反酸以及缓解气滞等多种功效。
调胃汤的临床运用
1 概 述
对1 0 0 条 的补 充பைடு நூலகம்,再结 合 1 5 条 “ 太 阳病 ,下 之 后 其 气 上 冲者 ,可 与桂 枝 汤 。 ” 及6 4 条 “ 发 汗 过 多 ,其 人 又 手 自冒 心 ,心 下 悸 ,欲 得 按 者 ,桂 枝 甘 草 汤 主之 。 ” 这 些 条文 已经 把 柴胡 证 与桂 枝 证 的特 征 明确 表示 出来 了 ,1 0 1 条 证 指 的 是胸 胁 苦 满 ,只要 有 胸 胁 苦 满 就 可 以用 小柴 胡 汤及 柴 胡类 方 ,胸 胁 苦满 可 以是 患 者 的 自
摘 要 : 目的 总结调 胃汤的 临床 运用 范 围。 方法 通过 病 例分 析说 明临床 上 调 胃汤 可 以广 泛运 用 于 多 系统疾 病 的 治疗 ,并 重 点讨论 消化 系统 疾病 运 用调 胃汤 的加 减 变化 。结 果 调 胃汤 的运 用指征 是 聚 关脉 ,临床 只要 见 到聚 关脉 就 可 以使 用调 胃汤 。结 论 调 胃汤不仅 限 于消化 系统 疾病 的运 用 而可 以广泛运 用 于 多 系统疾 病 的治疗 。 关键 词 :调 胃汤 ; 临床运 用 d o i : i 0 . 3 9 6 9 3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5 . 1 5 . 0 6 3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5 ) 一 1 5 — 0 1 2 2 — 0 2
调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调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调胃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胃汤是一种中医药方,这类药還是普遍到的,并且它对身体病症改进拥有非常好的实际效果,对它的挑选还可以安心开展,但是在吃这种药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些具体方法。
一起来看一下。
牙龈药方特异
炮附子1钱半,山参1钱半,白术茯苓(炒)1钱半,赤芍(酒炒)1钱半,薏苡仁3钱,肉桂粉(削皮)1钱半,吴茱(醋泡炒)8分炙,生甘草5分,羌活8分。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生完孩子呕吐,脉虚细者。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生完孩子气阳两虚,发火萎靡,夹恚怒而两胁疼痛,呕吐不止。
禄特科技补火扶阳以振发火,山参扶元补气血以接真阳,白术茯苓健脾胃土止呕吐,赤芍敛肝阴定肾区疼痛,吴茱萸舒肝力气能温中降逆,小羌活入血海性善活血化瘀理气,白茯苓渗泥泞不堪脾肺,紫肉桂粉舒经和血脉,生甘草缓中养血。
水煎温服,使气阳内充,则肝昏暗复,而肝火友谊,共盈之气,无萎靡布,岂有
肾区疼痛呕吐之患乎。
牙龈摘抄特异
《医略六书》卷三十
牙龈药方特异
薏苡仁5分,荷兰豆5分,白术茯苓5分,半夏5分,广皮5分,山参5分,甘草5分。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调养胃气。
主小孩急惊风,惊已定者。
牙龈摘抄特异
《一盘珠》卷八
前文为大伙儿详细介绍了调胃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使用量等,实际上要想有着一个好的人体,還是应当从日常生活学起。
维持一定量的锻炼身体,有着有效的饮食结构比全都有用。
健中调胃汤(李寿山)
健中调胃汤(李寿山)健中调胃汤(李寿山)[组成] 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功能] 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愈疡制酸。
[主治]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症见胃痛、嘈杂、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减,喜暖喜按,噫气矢气,大便或溏或燥,舌质淡红,苔白滑,脉象沉细或弦,中医辨证属于脾气虚偏寒夹饮者。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
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
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1天。
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
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
[方解] 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中,调补脾胃;姜半夏、陈皮理气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温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愈疡;炙甘草和中缓急。
共奏健中调胃、愈疡止痛之功。
对脾胃虚弱,气滞停饮,偏虚偏寒之胃痛、嘈杂、泛酸诸症有良好效果。
.[加减] 胃中冷痛较重者,加良姜、毕澄茄;脘腹胀满,噫气矢气多者,加佛手、香椽皮;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者,加茯苓、生姜、三七粉(另冲服)。
[按语] 本方系由《外科发挥》六君子汤加减组成。
[典型病例] 房某,男,44岁,1985年10月15 13初诊。
患胃脘隐痛10余年,每届秋冬加重。
近因嗜食凉饮,胃痛发作,空腹尤甚,得食稍缓,喜暖喜按,噫气、嘈杂泛酸,胃有振水音,大便先硬后溏。
上消化道钡透及拍片,诊为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曾服胃仙一U、甲氰脒胍不愈。
诊脉沉细,舌淡红,苔白滑,予健中调胃汤加茯苓15克、生姜6克,水煎早晚分服。
进药3剂,胃痛止,偶有不适,少顷即安。
原方加减服30余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上消化道钡透拍片,病灶愈合,龛影消失,随访2年一切良好。
【三部六病临床应用(三)调胃汤】
【三部六病临床应用(三)调胃汤】[组成]协调基础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代半夏)30g、川椒(代生姜)10g、党参30g、大枣10枚]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5~10g[煎服法]上药十味,加水1000ml,煮取300ml,倒出药汁,再加水800ml,煮取200ml,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分温三服,空腹服为宜。
[适应证]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黏膜壅塞症、胃痉挛、或病见聚关脉明显者。
[方义]本方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调胃汤的应用指征是聚关脉,可以这样说,解决聚关脉的有效方剂是调胃汤。
前面已做过有关聚关脉的叙述,聚关脉在脉学上没有明确论述。
有短脉,但是短脉和聚关脉是有区别的。
上不盈寸,下不及尺,为短脉,它的相反脉是长脉,一般来讲,常人出现短脉多主短寿,短脉与聚关脉相比是关脉不足,寸尺不及,虚衰之象。
聚关脉者,是由于病理变化,使其关脉变宽,变大,形如豆状。
寸尺脉长度不变,宽度较关脉为细。
根据聚关脉的程度,可以基本推断出患病的程度与年限。
大凡聚关脉的出现,特别是关脉膨大如秀仁者,患者心中多因一件挂心之事,多年来反复思虑而形成。
通系列病理变化而出现心烦、叹息、易怒、胃脘胀满等相应的症候。
1983年,门诊遇一范姓老者求医,年已70岁,其脉聚关如杏仁大,试问其有何不快之事,起初矢口否认,尔后长叹一声,声泪俱下道出独子26岁,于3年前遭遇车祸身亡,老来丧子,孤苦无依,耿耿于怀,悬念心中,而不愿与人言。
处以调胃汤服用60剂。
聚关脉仍那样膨大,坚持服用130剂,方才消退。
最终证明:调胃汤确能解决聚关脉,聚关脉的证治是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它提示我们,患者有不快之事,隐藏心中,不暴露,欲言不能,老年女性多有此脉。
肝郁不舒的准确诊断指征就是聚关脉。
肝亢的准确诊断标准是上鱼际脉。
调胃汤的治疗主要不是治,而在于调整神经功能紊乱。
间接或直接起到调整胃病的作用,故称“调胃汤”。
聚关脉的出现是种病理变化,它的出现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三部六病”经典案例:调胃汤合调神汤治疗顽固性胃脘胀满证
“三部六病”经典案例:调胃汤合调神汤治疗顽固性胃脘胀满证患者:郭某女 50岁主诉:胃脘部胀满2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两年来胃脘部胀满,纳差,不欲食,口干口苦。
体重下降, 1年内减 30斤。
失眠、早醒,每晚 3-4小时,梦多。
二便尚可,停经两年,血压 160/90mmHg,脉聚溢。
既往史:高血压病,慢性浅表性胃炎,否认糖尿病史。
中医诊断:痞满柴胡 15g 黄芩 15g 苏子 30g 党参 30g 陈皮 30g 白芍 30g 大黄10g 石膏 60g 牡蛎 30g 车前子 30g 桂枝 10g 花椒 10g 甘草 10g 大枣 10g 鸡内金 15g 茵陈 15g 14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二诊:药后胀满减轻,睡眠好转,上方加夜交藤30g,酸枣仁20g 14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由平滑肌组织构成一条粗细不匀,弯曲不等的空腔器官以适应和利用饮食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称为里部系统。
饮食经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由肛门排出完成了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排泄功能。
脾主运化,主升清,胃腐熟水谷,胃气主降,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不及则出现系列胃腑消化系统症状。
调胃汤合调神汤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导致胃酸胃泌素等分泌增加。
胃幽门处于痉挛状态,胃酸滞留,腐蚀胃壁引起溃疡疼痛,胀满反酸等系列症状。
只有整体的协调才有局部的改善,小柴胡汤正有此功效,刘绍武老先生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化裁出系列方剂,临床效果卓著。
方中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节气机升降出入,陈皮化痰燥湿,白芍缓解平滑肌痉挛,两药相配调节胃肠改善胃肠蠕动,大黄推陈致新,使消化道的痰、水、食、陈腐之物清除体外,除旧以布新,使瘀滞得去,整体得安,川椒辛热,温中止痛。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牡蛎软坚化痰镇惊安魂。
桂枝调和营卫,车前子利尿通淋,清肝明目降血压。
方证相应,则病可愈。
调神汤是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的代表方剂,主治溢脉证或溢脉并见聚关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案如郭某:女性46岁于2001年7月患无名发热 病,在太原及晋中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经友人介 绍就诊于余,寻问得知,现已发热40余天,察其 所服之药方,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西药消 炎降温之品,诊脉聚关而大,胸胁心下按之硬满, 大便3-5天一次,口苦、小腹下坠欲大便而解之不 出,渴饮呕嗳,每日11时寒热齐作,寒消汗出仍 发热,心下悸头晕,发热持续3小时后而热势减, 至16时热退净体温正常。此病正是《伤寒论》82 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振振, 欲仆地者真武汤主之”。与真武汤五剂而病愈出 院。出院20余日后又发热便秘住院,经洗肠服药 四日,仍发热,他医开大柴胡汤服一剂后而便泻 命亡。
调胃汤的临床应用Leabharlann 一、调胃汤的由来及药物组成
• 调胃汤是刘绍武老师依据《伤寒论》的小 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方而组合成的。 其方由柴胡15克、黄芩15克、炒苏子30克、 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6枚、党参30克、 白芍30克、陈皮30克、大黄10克(其方以 苏子代半夏,以川椒代生姜)。头煎加水 1200毫升,煮取300毫升,次煎加水与药平, 煮取300毫升,两煎药液混合后一日分2至3 次温服。
• 14、肠肝菌感染:寒热往来、胸、胁、腹满,心 烦尿赤、尿痛、便干,调胃汤加连翅30克。
• 15、阴道尿道或肛门有脓液排出,身热心烦、头 晕呕吐、脉聚关而数加公英、王不留各30克。
• 16、肝、胆、肾或盆腔脓肿:高热持续不退,胸 胁腹拒按,脉聚关,苔黄干,加公英、王不留30 克。
• 17、结核性腹膜炎:腹胀痛有包块和反跳痛,脉 聚关加败酱草、丹参、王不留各30克。
• 5、再障贫血:面黄寒热往来,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 聚关、胸胁苦满,此非气血俱虚之热,宜用调胃汤清解半 表半里郁热,这是以通为补。
• 6、多囊肾:腰酸腰疼、头晕头病、胸胁苦满、口苦便干、 尿赤、脉聚关而弦,此非肾虚,用调胃汤合薏仁附子败酱 汤。
• 7、肾盂肾炎:腰困、寒热往来、心烦胸胁苦满、恶心尿 热尿痛、脉聚关数,舌红苔黄,此非阴虚火旺,宜调胃汤 合调肾汤。
二、调胃汤的功能及应用
• 调胃汤主要应用于半表半里部的郁热实症, 它具有推陈出新,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应用调胃汤的主要指证是:聚关脉、和胸 胁、心下苦满、舌偏红、舌苔黄白相兼或 淡黄或黄腻。
• 1、治疗精神疾患:病人常因情志不畅,使气血郁滞于半 表半里而哭笑无常、语言错乱、脉聚关、舌红、苔腻。此 非心脾虚不可用甘麦大枣汤及归脾丸类方剂,宜调胃汤。
了,人们大量食水果,体内不缺糖。 • 4、在热病中,经他医清下过的病人,虽有聚关脉,胸胁苦满者,调
胃汤要慎用,这主要是依据《伤寒论》267条“若以吐下发汗……柴 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以法”要注意两点:一 是98条“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不利 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柴胡汤不中与之,食谷则哕”。 此下后出现下坠下重,渴而呕、哕、不能食是中气大伤,里气虚寒。 此时不可用柴胡剂。一是清下过的病人调胃汤证仍在者,当先用小柴 胡汤后再用调胃汤。如《伤寒论》103条“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 在者,先当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 胡汤下之则愈。
• 27、胸膜炎:胸腔积液或咳而胸胁痛,脉 聚关,宜调胃汤合攻坚汤半决渎汤。
• 28、乳腺增生:体丰胸腹满、脉聚关,宜 调胃汤合攻坚汤。
• 29、甲状腺肿大或结节:头晕脑胀、心烦 易怒、恶心呕吐、胸腹满、脉聚关,宜调 胃汤合改坚汤。
三、应用调胃汤须注意的问题:
• 1、对发热病,柴胡需用30克以上疗效显著。 • 2、急性化脓病,特别是在下焦的病或需清理病理产物时宜减甘草。 • 3、慢性病以焦三仙代大枣其效果更好。这主要是现今生活水平提高
• 18、结胸症: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身有大热 者,此非大陷胸汤症,宜调胃汤加公英30克、王 不留30克。
• 19、乳癌术后臂肿痛:脉聚关、胸胁腹满,按之 紧张宜调胃汤合桂枝茯苓丸。
• 20、肥胖:胸、胁、腹急迫按之有力,脉聚关宜 调胃汤合半下厚朴汤。
• 21、高热而电解质紊乱、呕吐头晕,胸腹满,宜 调胃汤。
• 8、腹膜炎脓肿:腹痛、恶心、寒热往来或腰痛、脉聚关 而数苔黄腻,用调胃汤加桔梗、半下、生姜、公英,败酱 草。
• 9、急性胃肠炎:身热不潮、胸胁苦满、腹痛拒按、吐脓 血、脉聚滑数,此非霍香正气散证,用调胃汤加瓜蒌30克。
• 10、寒热病:寒热齐作不齐休,寒去热留,来日少阳时又 复发寒热者,此病不必俱见聚关脉,胸胁苦满等症,但见 寒热一证便是服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后以调胃汤必愈。
• 5、应用调胃汤,要合脉合方,如聚关脉兼 有上鱼际脉时,则合用调神汤;兼有涩脉 时则合调心汤;兼有右尺长弦脉时则合调 肠汤;若聚关脉同时兼有上鱼际脉、涩脉、 右尺长弦脉时可用中枢汤(即调胃、调神、 调心、调肠方合用),更能提高疗效,治 疗病种更多。
• 22、冬季血压高:体丰腹满、脉聚关者,宜调胃 汤。
• 23、大腿胯部痉挛痛疼、脉聚关、胸腹满,宜调 胃汤。
• 24、脓性痤疮:体丰胸腹满,脉聚关,宜调胃汤 合仙方活命饮。
• 25、化脓性鼻窦炎:流浊涕、头闷痛、体丰腹满、 脉聚关,宜调胃汤合理鼻汤(即芲耳子散)。
• 26、小儿厌食:大便干、舌红苔厚、非肢 赢肚大者宜调胃汤加焦三仙。
• 11、腹腔脓肿: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昹聚关滑 数或弦数加公英30克、冬瓜仁30克。
• 12、免疫缺陷感染:术后刀口长期不能愈合或红 肿或脓肿流液不断排出或低热或寒热往来、恶心 呕吐、头晕心烦、胸胁苦满、脉聚关,此非阴症 不可用阳托法,宜调胃汤加公英、王不留各30克。
• 13、阿米巴肝脓肿:胸胁痛、拒按、寒战后高热、 恶心呕吐、脉聚关滑数或便脓血,舌红苔黄腻, 调胃汤合薏仁附子败酱汤。
• 2、手足汗者:若见聚关脉、腹实不虚、口苦头晕、舌红 苔白微黄腻者,此非心肾阴虚不足,不可用祛风地黄汤, 宜调胃汤清除郁热。
• 3、癫痫:常常心烦头晕,口苦恶心,胸胁苦满,脉聚关, 舌红苔腻,不可用止痉镇静之剂,此为郁热用调胃汤。
• 4、过敏性紫癜:若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聚关、胸 腹按之有力者,此非血虚血热而是半表半里郁热积滞,用 调胃汤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