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八股文研究
略述明朝八股取士对文学的影响。(南京师大2010年)
略述明朝八股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南京师大2010年)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造成学风空疏,尤其是明代的学术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兴起,确实给自宋元以来活跃的史学当头一棒,明清的史学失去了宋元时候的活力,从而导致受教育者缺少历史修养,思想麻木,思维僵化,固步自封。
加之对事件的认识缺乏历史的眼观与谋略,也为中国近代的屈辱埋下了祸根。
但是八股文形成到成熟的时期,无体不备,名家迭出,对于八股文研究来说,具有标本意义。
只要克服误解和偏见,一般读者也可以从八股文中汲取独特的滋养。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
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
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
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代初期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
八股文的详细解释
八股文的详细解释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
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
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
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
不过写法初无定规。
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
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由明中期而泛滥整个清代,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
“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
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
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
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
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
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
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
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
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
明朝八股文制度与文学传统变革
明朝八股文制度与文学传统变革明朝,一个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不仅在军事、政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也在文化领域处于一个高峰时期。
其中八股文制度是当时文学活动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它的形成、发展、对文学传统的影响,都是我们进行深入了解的重点。
一、明朝八股文制度的形成和演化八股文制度,起源于元代“诗赋至上”的文体思想,跟考试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为考试的一种形式,后成为一种通俗的写作方式,直到后来逐渐走向衰败。
明代八股文有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
它严格规定文体和篇幅,使用固定的词句和语言方式,内容形式大同小异。
通常八股文篇幅为“正“副必定要对称,分别为“开头、承题、起讲、核心、补充、结尾“六个部分,每个部分要使用固定的字数、词语、句子结构。
二、八股文制度对文学传统的影响1. 形式上:八股文更加重视文体,讲究形式和规则。
这不仅强化了文学的语言形式,还导致了文学提交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也给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形式意义。
2. 内容上:八股文不仅讲究形式化,而且更强调外在形式高于内涵。
它的内容形式大同小异,语言固定、句式死板,文学意义常弱于形式。
这不仅限制了文学思想的发展,也让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受到了变形。
三、文学传统的变革1. 小说的兴起:八股文缺少想象力和文学情感,缺乏文学的生命力,日益丧失了它曾经的生命力和活力,正是这种状态造就了明代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全真教四大奇书等之于是以开启了明清小说黄金时期的篇章。
2. 诗歌形式和风格的转化:在经历了八股文的“帝制“阶段之后,诗歌写作的风格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韵律的运用变得更加灵活,写作风格也更加自由。
出现了许多“新诗派“的诗人,从形式还原实际生活,把现实主义写入诗歌创作之中。
到此,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八股文制度和文学传统变革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能够领会到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影响。
如今文学范式、主题思想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交融中,呈现着多元和包容性。
我们在后人,需要在文学创作中准确把握文学语言的传承和发扬基础,创新文学思维和实践方式,对于传统和现代的综合发掘,为我们文学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思想发展和资源注入。
论明代八股文语体
欲以时文名家。则骏矣。时文已被前人做尽,是以顾拱石会墨(君子喻于叉节),并非题之正解,然
令人一看知其于从前此题名作。都已见过,他又别发一义也。盖古人所作,自道其所得,今人所作, 如随风败叶,不但身心性命,国计民生,全没交涉,即用为谈资,亦令人欲呕也。∞
不能补其所亡。不至于濯濯,不已也。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心,仁义之所管也。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恃有此也。凡今之人,则有不然者矣。其始也,
物交之攻取,而所谓良心者,则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其继也,肆情于旦昼,则所谓夜气者,将梏之又
梏,以至于不能胜。此则放其心而不知求,有其端而不知充故也。是故初之具此仁义者,目若人也,
然而,盛极而衰,同样是嘉靖八年,有人看到是“唐荆川代兴”,有人看到却是“主司变体,创为轻佻 之格”②。虽然古文家自诩“以古文为时文”,追求所谓的古拙之气,然亦不免埋下轻佻的种子。阮元曾 嘲之日:“时文日八股者,宋元经义四次骈俪而毕,故八也。今股甚长,对股仿此,偶之极矣。震川辈矜以 古文为时文,耻为骈偶。孰知日坐长骈大偶之中而不悟也。出股数十字,对股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起承 转合,不差一毫。试问古人文中有此体否?”④这段话虽然不免有骈文家古文家相争之意气,但也说到了
14
万方数据
论明代八股文语体
方苞评论此文说:“裁对处融炼自然,有行云流水之趣。”这两大段整体上是排偶,而读起来就像古 文一样平易清通,这正是所谓“古文气脉,时文声调”。若就单个段落而言,是散文,亦即所谓古文;若两 者合观,则纯然一对偶文。这就是八股文最有独创的地方。一般骈文是一句或两句之间相对,而八股文 却是散体段落与散体段落之间的对偶。所以说,就局部而言,八股是散文,而就整体而言,八股又是骈 文,亦散亦骈,骈散结合。 这种骈散结合的特点还体现在散句与对偶的娴熟搭配上,吕留良说得好:“文或偶或单,或整齐或零 散,或大散行中藏小偶,或对偶中有参差长短,或流水直下,而其实对仗精工,令人不觉,或排比到底,而 起伏开合,只似一股,但看人作法如何,势到局成,神行官止,岂有一定之法?”吵胡定《逃墨必归于杨一 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夫二者非中道,固皆不可以久,而人情虽甚溺,亦必有时而悟;故各有所蔽则必期于无弊,是故 厌外者思实,而恶简者求中,其势然也。但以有所溺未可责其遽复,是故墨不继而后杨.杨不足而后
八股文内容
八股文内容八股文,又称“制义”、“时文”,起源于我国明代,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科举考试文章。
它是一种典型的封建文化产物,曾在我国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八股文的定义、特点、历史地位、局限性与改革以及现代社会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
一、八股文的定义与起源八股文是指在科举考试中,考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矩撰写的一种文章。
这种文章起源于明代,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八股文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文章结构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二、八股文的特点与结构八股文具有明显的格式化和套路化特点。
文章结构严密,逻辑清晰。
破题部分主要阐述文章的主题,承题部分进一步解释主题,起讲部分引入论述,入手部分开始具体分析。
起股、中股、后股三个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束股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这八个部分构成了八股文的完整结构。
三、八股文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八股文在我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古代教育的方向和士人的选拔。
许多著名文人学者都曾通过八股文一举成名。
同时,八股文也对我国古代文学、文化、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八股文的局限性与改革然而,八股文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过于固定的格式和套路限制了考生的创造力。
其次,八股文注重儒家经典,忽视其他学派,导致知识面狭窄。
最后,八股文成为士人晋升的主要途径,导致社会地位单一,不利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改革。
如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抡才法”,对八股文进行调整,拓宽考试内容,增加实用性。
光绪年间,实行“废科举制”,取消八股文,开启近代教育改革。
五、八股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虽然八股文在科举制度废除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仍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首先,八股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可作为现代文章写作的借鉴。
明朝状元八股文
明朝状元八股文明代状元八股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它凭借其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精湛的语言运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状元八股文充斥着许多理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实用的角度来探讨明代状元八股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首先,明代状元八股文的为人处世思想指导意义重大。
明代儒学曾被奉为国学经典,这种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精髓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明代状元八股文的作者可以通过吟咏文字,释放自己的情感态度。
并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写作中,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深入浅出的阐述,使人们受益匪浅,能够更好地做人处世。
其次,明代状元八股文的绘画和文学造诣影响深远。
状元八股文追求高清丽的艺术境地,注重审美和文化的完美结合。
通过对人物、自然、动物等各类形象的表现,使得人们更能够感受到画面和文学的魅力,更能够领略到它所追求的价值和条理。
状元八股文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文物,它成为了历史文化研究者的绕不开的重要题材。
再次,明代状元八股文的文化传承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状元八股文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高峰。
它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意义内涵上与西方文化艺术有所不同。
但它所表达出的人性美和生命力却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艺术存在过的都很相似。
它的中式文化特色,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最后,明代状元八股文的价值体现在它创造的新的文化经典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状元八股文已经超越了传统文化的范畴,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个新希望和新期望。
它秉承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理念,打破了西方文化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为中西文化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艺术形式。
总之,明代状元八股文的影响和意义不可低估,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它所蕴涵和表现的东西依然有深远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价值意义。
因此,我们有责任加强文化传承,让明代状元八股文的瑰宝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
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个时代,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状元才子而闻名于世。
而在明代,状元们的八股文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被视作一种文学艺术的高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
明代的状元八股文姿势多样,各有千秋。
在题材上,明代的状元八股文既有以史为鉴的文章,也有以诗词为题材的作品;既有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论文,也有以哲学思想为主题的作品。
不同题材的状元八股文各具特色,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
明代的状元八股文形式严谨,条理清晰。
就其结构而言,状元八股文一般由正误分明、问题定位、论点阐述、论据佐证、总结概括等几个部分组成。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明代的状元们在写作过程中注重举一反三,善于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普遍规律,从而给予人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明代的状元八股文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指导意义。
明代状元们纵观古今,总结经验,总结教训,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人生、道德等方面的看法和理解。
他们的作品不仅被广泛用于教育教学,还流传至今,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明代的状元八股文,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于知识、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明朝的状元八股文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形式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它们既是明代才子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汲取精彩的智慧和启示,使自己在当今社会中更加充实、自信、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八股文生态
2024年第3期(总第344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3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4明代文学研究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八股文生态陈㊀㊀晨摘㊀要:作为中晚明最重要的学术文化思潮之一ꎬ被视为 叛道不经 之 新学 的阳明心学给当时的八股文坛带来巨大冲击ꎮ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中晚明八股文坛 自得 之风的盛行ꎬ许多科举士子摆脱了程朱传注的禁锢ꎬ进而直接引发 性灵 思潮在晚明八股文坛产生巨大反响ꎬ许多文人士子不再将性灵汩没于程朱传注而推崇文学色彩浓郁的 性灵 八股文ꎻ而佛老因子之所以充斥中晚明八股文并屡禁不止ꎬ则与阳明及其后学 范围三教之枢 的理论底色密切相关ꎮ王阳明有意利用科举考试向天下文人士子推广其学说ꎬ科试考官尤其具有心学背景的考官对心学八股文的肯定ꎬ阳明及其后学所倡导的为学 自得之乐 之说ꎬ皆使心学浸润中晚明八股文坛甚深ꎮ关键词:阳明心学ꎻ八股文生态ꎻ自得之风ꎻ性灵思潮ꎻ佛老因子中图分类号:I206.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3-0148-08①㊀参见左东岭«明代文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中«心学与明代文学»一文ꎮ一些八股文专著如卢前«八股文小史»(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ꎬ启功㊁张中行㊁金克木«说八股»(中华书局2000年版)ꎬ王凯符«八股文概说»(中华书局2002年版)ꎬ孔庆茂«八股文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ꎬ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岳麓书社2015年版)及«明代八股文史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ꎬ高明扬«文体学视野下的科举八股文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ꎬ李光摩«明代八股文形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ꎬ皆未论及阳明心学对中晚明八股文的影响ꎮ宋克夫㊁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围绕阳明心学对小说戏曲㊁诗文创作影响展开ꎬ亦未涉及阳明心学对中晚明八股文之影响ꎮ②㊀参见高寿仙:«明代制义风格的嬗变»ꎬ«明清论丛»2001年第2辑ꎻ王颖:« 王学 对明代八股文的重释与颠覆»ꎬ«科举学论丛»2013年7月ꎻ朱燕玲㊁郭皓正:«思想文化进程中的明代八股文»ꎬ«人文论丛»2016年第2辑ꎻ吴作奎等:«古代文体研究论稿»ꎬ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ꎮ作者简介:陈晨ꎬ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ꎮ㊀㊀关于阳明心学与中晚明文学之间的关系ꎬ学界多有探讨ꎮ然而ꎬ现有成果主要考察阳明心学对中晚明文学思潮㊁诗文流派㊁戏曲小说创作及传播的意义ꎬ至于阳明心学对中晚明八股文的影响ꎬ则鲜有论及①ꎮ即使个别成果在综论明代八股文时偶尔涉及这一话题②ꎬ也往往缺乏深入系统的观照ꎬ没有认识到阳明及其后学乃有意通过科举考试以广其学说的心理动机ꎬ没有论及中晚明八股文作者的 自得 心态及其对八股文风的影响ꎬ忽视了根植于阳明心学的 性灵 文学思潮在八股文坛所引起的巨大反响ꎬ对八股文中的佛道因子与心学的渊源关系尚未予以深入揭示ꎮ究其原因ꎬ人们一般认为八股文属于科举应试文体ꎬ以阐发经义为宗ꎬ作者在代圣贤立言时须一尊程朱传注ꎬ不能自由发挥ꎬ因此作为一种备受禁锢的强势文体ꎬ它很难受到其他文化理念的影响ꎮ实际上ꎬ自正德㊁嘉靖间开始ꎬ 叛道不经 [1]569的阳明心学就对八股文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ꎬ故四库馆臣认为嘉靖以后之八股文 渐趋佻巧ꎬ至于启㊁祯ꎬ警辟奇杰之气日胜ꎬ而驳杂不醇ꎮ猖狂自恣者ꎬ亦遂错出于其间ꎬ于是启横议之风ꎬ长倾诐之习ꎬ文体盭而士习弥坏 [2]1729ꎮ对此ꎬ晚清学人刘咸炘论之更为显豁: 明初学者ꎬ多墨守章句ꎬ并为一谈ꎮ自阳明先生作ꎬ而承学之士始知反求诸心ꎬ要于自得ꎮ其见于文者ꎬ往往如圆珠出水ꎬ841秋月写空ꎮ庆历以还ꎬ脱落清虚ꎬ渐成故习ꎮ 隆㊁万之时ꎬ王学甚盛ꎬ故文风如此ꎮ [3]66他特别强调阳明所倡 反求诸心 的 自得 之说是促成明代八股文风转变的重要因素ꎬ惜其并未对此加以具体而微的论证ꎮ近年来ꎬ虽然八股文渐成学界研究热点ꎬ但以阳明心学为考察视域而将其置于特定学术文化背景下加以系统观照者ꎬ亦殊为少见ꎮ而这一视角恰能很好地揭示中晚明八股文生态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密切关系ꎬ亦可从一个侧面揭示中晚明学风㊁士风㊁文风对八股文的深刻影响ꎮ㊀㊀一㊁中晚明八股文坛 自得 之风盛行王阳明有意 以绝世之资ꎬ倡其新说ꎬ鼓动海内 [4]762ꎬ其 别立宗旨ꎬ显与朱子背驰ꎬ门徒遍天下ꎬ流传逾百年ꎬ其教大行 [5]7222ꎬ于是一些浸染阳明心学的科举士子在八股中往往 离经叛道 ꎬ不再 一尊朱氏为功令 [6]5而 罔不崇尚自得 [3]62ꎬ由此导致中晚明八股文坛 自得 之风盛行ꎮ对此ꎬ彭绍升«论文五则»云: 明初学者多墨守章句ꎬ并为一谈ꎬ自阳明先生作ꎬ而承学之士始知反求诸心ꎬ要于自得ꎮ [7]398所谓 自得 ꎬ是指接受阳明心学的八股文作者对儒家经典有自己的心得体会ꎬ而非一味 墨守章句 ꎮ例如ꎬ邓以讃㊁杨起元等人的八股文 其体递变而不离其宗ꎬ一以自得为宗 ꎬ根本原因在于 邓㊁杨皆王派也ꎬ隆㊁万之时ꎬ王学甚盛ꎬ故文风如此 [3]66ꎮ邓以讃被«明儒学案»列入 江右王门学案 ꎻ受教于罗汝芳的杨起元则被列入 泰州学案 ꎬ他为学 只洒然一味见性为宗ꎬ体认大人赤子之心 [8]ꎮ彭绍升极为推崇邓以讃㊁杨起元㊁李卓吾等人的 自得 八股文ꎬ尤其赞赏李卓吾 摆脱牢笼也大奇ꎬ掀波作浪太颠痴 («读明人制义偶题八绝句»)[7]788的八股文风ꎮ唐顺之被«明儒学案»列入 南中王门学案 ꎬ他主张作文须 洗涤心源 ꎬ称 直据胸臆ꎬ信手写出ꎬ虽或疏漏ꎬ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ꎬ便是宇宙间第一样绝好文字 («荆川唐先生论文»)[9]175-176ꎬ该文被阳明后学袁黄«游艺塾续文规»收入ꎬ用以指导时文写作ꎮ作为泰州学派成员ꎬ陶望龄笃信阳明 自得于心 之说ꎬ也强调八股 自胸臆中淘写出者为好 [3]62ꎮ中晚明八股文坛兴起的 自得 之风ꎬ大大动摇了程朱传注的权威地位ꎮ被«明儒学案»列入 南中王门学案 的薛应旂认为 做人作文ꎬ皆以求放心为急ꎮ心是一身之主ꎬ百骸万应ꎬ靡不关焉ꎮ此心常在腔子内ꎬ则动而应事ꎬ必中规矩ꎬ下笔为文ꎬ定然可观 («方山薛先生论文»)[9]183ꎮ由此出发ꎬ他反对八股文作者盲从朱注:㊀㊀辛亥ꎬ薛仲常自南考功督两浙学政ꎬ初考湖州ꎬ出«及其至也ꎬ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ꎬ所奖者皆不依朱注 问礼 问官 解ꎮ考嘉兴ꎬ出«居敬而行简二节»ꎬ诸生凡用 仲弓未喻夫子可字之意 解者ꎬ厉声斥其浅陋ꎬ且以臆见辩驳数百言ꎮ夫乡之士大夫方趋 致良知 之新说ꎬ而使者又厌薄先儒ꎬ助之淈泥扬波[10]241ꎮ作为学政ꎬ薛应旂在湖州讲论八股竟 不依朱注 ꎬ而在嘉兴又厉斥诸生八股遵从朱子 仲弓未喻夫子可字之意 之说ꎬ由此可见心学思潮兴起后朱注面临的严峻挑战ꎮ再如ꎬ中晚明 良知之说ꎬ充塞天下ꎬ人以读书穷理为戒ꎬ故隆庆戊辰会试«知之为知之ꎬ不知为不知»文ꎬ以不用«集注» [11]4638ꎬ这也说明心学大大削弱了朱注的权威地位ꎮ袁黄对唐顺之㊁薛应旂㊁瞿景淳三家制艺不泥定朱注的做法大为赞赏ꎬ称 唐㊁薛㊁瞿三师之文ꎬ皆洞见本源ꎬ发挥透彻ꎬ此举业正宗也 ꎻ而对 当道贵游不加详查ꎬ专欲依注ꎬ拘定一家之言ꎬ不许分毫走动 («国家令甲»)[9]11的八股衡文标准十分不满ꎮ同时ꎬ袁黄所编举业用书«四书便蒙»«书经详节» 大删朱注而略存其可通者 却 遍传天下 家家传习 («与邓长洲»)[9]207ꎮ值得注意的是ꎬ明末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及其对程朱传注权威性的严重冲击ꎬ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文化权利的下移ꎬ由此导致明末八股文社及坊刻时文的兴盛㊁选政与文统的旁落ꎬ以至出现 选者之权遂以夺主司之势 [12]3229ꎮ中晚明ꎬ一些偏离朱注的 自得 八股文往往阐发 君子心学之要 [13]166ꎬ于是心学因子便在中晚明八股文中潜滋暗长ꎮ如隆庆间钱岱«民可由使之»云: 君子之使人由而亦使人知者ꎬ心也ꎮ941顾知行合一ꎬ在贤智斯无可无不可ꎻ而材智有限ꎬ在凡民则有能有不能ꎮ [13]270该文径以阳明心学之 知行合一 来阐发经文ꎮ万历间潘士藻«告子曰不得于言无暴其气»申述的主旨是 夫言与气俱本于心 言与气皆非心外物也ꎬ心无内外者也 ꎬ这演绎的仍是心学心本论ꎬ故方苞谓 此文高处ꎬ一在替告子重提 心 字ꎬ得旁门宗旨 [13]328ꎬ所谓 旁门 即指阳明心学ꎮ«明儒学案»列潘士藻入 泰州学案 ꎬ他曾问学于耿定向㊁李贽㊁王襞㊁焦竑等人ꎬ其以八股演绎阳明心学自不难理解ꎮ中晚明八股文坛 自得 之风的哲学基础为阳明心学ꎬ它使许多科举士子摆脱了程朱传注的束缚ꎬ从而促成 性灵 思潮在中晚明八股文坛引起强烈反响ꎮ㊀㊀二㊁ 性灵 思潮在中晚明八股文坛的反响顾宪成虽对阳明心学之流弊不无批评ꎬ但他也承认士人长期桎梏于训诂词章间ꎬ骤闻良知之说ꎬ 一时心目俱醒ꎬ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ꎬ岂不大快! [14]由此可以想见中晚明文人接受阳明心学熏染而性灵获得舒张的感奋之情ꎮ阳明心学在本质上属于心本论ꎬ其后学尤其泰州学派更是反对束缚个性ꎬ这直接促成晚明 性灵 思潮的勃兴ꎬ反映在八股文写作领域ꎬ就是很多文人不再将性灵汩没于经文集注之中而推崇 性灵 八股文ꎮ早在正㊁嘉间ꎬ瞿景淳即主张八股 须从心苗中流出 [3]62ꎬ认为若因循守旧则 自家本来灵性反被封闭不得透出 [15]39ꎻ薛应旂作八股则 每于起冒下急出本文 ꎬ 揭过经史本文ꎬ重抒己意 [11]4644ꎮ及至晚明ꎬ提倡性灵八股者更是不乏其人ꎮ李贽«童心说»认为 今之举子业 与诗㊁文㊁戏曲㊁小说等 皆古今至文 ꎬ并声称 天下之至文皆出于童心 [16]99ꎬ在他心目中ꎬ凡发自 童心 之八股即为 天下之至文 ꎮ以 童心 为准的ꎬ李贽«复焦漪园»强调八股作者应 借他人题目发自己心事 [16]46ꎬ即借圣贤之口 代己立言 ꎮ李贽«与友人论文»又云: 凡人作文ꎬ皆从外边攻进里去ꎬ我为文章ꎬ只就里面攻打出来ꎮ 只自各人自有各人之事ꎬ各人题目不同ꎬ各人只就题目里滚出去ꎬ无不妙者ꎮ [16]6此论与其 童心说 并无二致ꎬ仍强调八股作者应从 里面 出发作文ꎮ作为阳明后学ꎬ袁黄也是性灵八股的鼓吹者ꎬ他认为 文出于心 ꎬ 存心之功 乃作文之 根本 文者枝叶也ꎬ其根本在心 欲工文先当治心 («文有根本»)[9]13ꎬ称 腔子内精神常聚ꎬ生意常活ꎬ此秀才本领工夫 («与于生论文书»)[9]205ꎬ他所谓 精神 与 生意 指的就是性灵ꎮ因此ꎬ袁黄«游艺塾文规»«游艺塾续文规»多次指出性灵之于八股写作的重要意义ꎬ强调 文贵自得 尤当出自性灵 («文贵自得»)[9]12ꎻ认为 作文之法ꎬ在涵游性灵ꎬ使心苗常活 («与张举人书»)[9]204ꎬ 作文须要从心苗中流出ꎬ句句字字都要作不经人道语 («昆湖瞿先生论文»)[9]180ꎮ曾受学于罗汝芳且深受李贽影响的汤显祖ꎬ其八股文性灵充盈ꎬ多 以妍炼擅场ꎬ文情闲逸ꎬ顾盼生姿 [17]ꎬ这与其八股文理念有关ꎮ他在«张元长嘘云轩文字序»中论及八股文时称 岂习是者必无灵性与? [18]1533并主张 为学悉从性灵探讨ꎬ不从纸堆里作生活 [19]ꎮ据贺贻孙«激书»卷二 涤习 :㊀㊀近世黄君辅之学举子业ꎬ揣摩十年ꎬ自谓守溪㊁昆湖之复见矣ꎮ乃游汤义仍先生之门ꎬ先生方为«牡丹»填词ꎬ与君辅言ꎬ即鄙之ꎮ每进所业ꎬ辄掷之地ꎮ 先生乃曰: 汝能焚所为文ꎬ澄怀荡胸ꎬ看吾填词乎? 君辅唯唯ꎬ乃授以«牡丹记»ꎮ君辅闭户ꎬ展玩久之ꎬ见其藻思绮合ꎬ丽情葩发ꎬ即啼即笑ꎬ即幻即真ꎬ忽悟曰: 先生教我文章变化ꎬ在于是矣ꎮ若阆苑琼花ꎬ若天孙雾绡ꎬ目睫空艳ꎬ不知何生ꎮ 先生填词之奇如此也ꎬ其举业亦如此矣ꎮ 由是文思泉涌ꎬ挥毫数纸ꎬ以呈先生ꎮ先生喜曰: 汝文成矣ꎮ锋刃具矣ꎬ烟云生矣ꎬ波涛动矣ꎬ香泽渥矣ꎮ畴昔臭恶ꎬ化芳鲜矣ꎮ [20]316«牡丹亭»乃汤显祖为弘扬 至情至性 而作ꎬ他将其作为八股 教材 以启发黄君辅ꎻ而黄氏也体会到«牡丹亭»性灵之妙ꎬ领悟了汤显祖崇尚性灵的八股为文之道ꎮ汤显祖对八股文因墨守程朱传注而乏于性灵的积弊深有感触ꎬ自叹 吾尝浮沉八股道中ꎬ无一生趣 [21]1503ꎬ由此不难理解他051何以会大力提倡性灵八股文ꎮ董其昌也是性灵八股的倡导者ꎬ其«举业蓓蕾»强调八股作者 只若靠得自家性灵ꎬ便不须靠别人 ꎬ要 先须洗涤此心 ꎬ 要信心ꎬ只从他赤心片片流出ꎬ原止先得我心ꎮ我这心却神却灵ꎬ就是圣贤的心更无分别ꎬ只被人看得自家低了ꎬ终身靠人ꎬ所以千差万隔ꎮ今且提醒此心ꎬ捧作一个真主人㊁活菩萨ꎬ抛弃先入之说ꎬ莫横胸中ꎬ抛却师友且莫靠他ꎬ抛却眼前杂乱讲书ꎬ抛却集注ꎬ只看本文ꎬ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ꎬ超然自得于意言象数之外 [22]42-43ꎮ董氏所谓 性灵 赤心 神 灵 真主人 活菩萨 云云ꎬ与李贽 童心 之义并无二致ꎬ是其用以 抛却集注 的利器ꎮ袁宏道«时文叙»所谓 举业之用ꎬ在乎得隽ꎬ不时则不隽ꎬ不穷新而极变则不时 [23]703ꎻ其«诸大家时文序»所谓 其词必极于才之所至ꎬ其调年变而月不同ꎬ手眼各出ꎬ机轴亦异ꎬ二百年来ꎬ上之所以取士ꎬ与士子之伸其独往者ꎬ仅有此文 [23]184ꎬ实际上都是其 独抒性灵ꎬ不拘格套 [23]187主张在八股文领域的反映ꎮ袁中道赞赏那些 出自胸臆ꎬ决不剿袭世人一语 的八股文ꎬ并特别指出: 时义虽云小技ꎬ要亦有抒自性灵ꎬ不由闻见者ꎮ古人云: 一一从自己胸臆中流出ꎬ自然盖天盖地ꎮ 真得文字三昧ꎬ盖剪彩作花ꎬ与出水芙蓉ꎬ一见即知ꎬ不待摸索也ꎮ («成元岳文序»)[24]481显然ꎬ袁中道主张八股与诗文一样也应 独抒性灵ꎬ不拘格套 ꎮ袁中道还称赞马远之八股文 读之灵潮汩汩自生 ꎬ 一一从肺腑流出 («马远之碧云篇序»)[24]482ꎻ认为万历时举业文字虽不如成㊁弘间含蓄蕴藉ꎬ但也是 才子慧人ꎬ蜚英吐华 («淡成集序»)[24]485ꎬ这些都是对性灵八股的肯定ꎮ王思任主张八股作者要 不守父师成说ꎬ而独写灵心 [25]462ꎬ他往往借八股 以状人情ꎬ感世变 其才华烂漫ꎬ触绪多通ꎬ自足为始学疏导心灵 (何焯«两浙训士条约»)[10]242ꎬ可见其八股亦以性灵取胜ꎮ赵南星在论及八股时自称 余往时论文ꎬ得一 真 字 近时又得一 活 字 [26]1336ꎬ他所谓 真 与 活 ꎬ也指向性灵ꎮ种种迹象表明ꎬ导源于阳明心学的 性灵 思潮不止影响了晚明戏曲㊁小说与诗文ꎬ其对八股文也有着极为深广的浸润濡染ꎮ中晚明以性灵见长的八股文大多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ꎬ故李光地称 时文齐不如平ꎬ明末文毕竟有词气ꎬ不如成㊁弘 [27]877ꎬ所谓 词气 就是针对晚明性灵八股的文学性而言ꎮ方苞«钦定四书文»谓 隆㊁万能手复以神韵轻微取胜ꎬ其含毫邈然ꎬ固足以渗人心腑 [13]287ꎬ也是属意于晚明性灵八股的文学感染力ꎮ李光地㊁方苞所论绝非虚言ꎬ以李贽为例ꎬ其所作八股直抒性灵ꎬ可谓 直捷明快ꎬ洞然与其生平持论及讨古辨今处如贯气合 ꎬ后其书遭禁ꎬ 一切制义之在版者ꎬ以坏文体并禁 ꎬ但因其 脍炙人甚 ꎬ时人竟不忍 投其字于水火 [28]而改头换面ꎬ以广其传ꎮ㊀㊀三、中晚明八股文中充斥佛老因子中晚明科举士子往往杂引 佛老诸书ꎬ皆入于文 [29]111ꎬ由此导致其八股文驳杂不醇ꎬ这仍与阳明心学对八股文坛的浸润密不可分ꎮ王阳明认为佛氏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30]73ꎬ他 溺于佛氏之习 与 神仙之习 [31]1832而 出入佛老者久之 [32]180ꎬ以至夏敬渠竟斥之 阳附孔子ꎬ阴合老释ꎬ为儒学之蠹 [33]ꎬ这表明阳明心学 以禅之实而托儒之名 [34]15及 范围三教之枢 [35]的性质ꎮ而阳明后学尤其江左王学在援佛入儒的道路上走得更远ꎬ他们 益启瞿昙之秘而归之师ꎬ盖跻阳明而为禅矣 [32]703ꎬ声称 今之学佛者ꎬ皆因 良知 二字诱之也 [36]261ꎬ正所谓 心学盛行之时ꎬ无不讲三教归一者也 [2]1124ꎮ阳明及其后学的三教合一思想对八股文风产生了显著影响ꎮ例如ꎬ隆庆戊辰会试ꎬ李春芳«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程文云: 圣人教贤者以真知ꎬ在不昧其心而已ꎮ 对此ꎬ顾炎武评云: «五经»无 真 字ꎬ始见于老庄之书 ꎬ 始明以«庄子»之言入之文字ꎮ自此五十年间ꎬ举业所用ꎬ无非释㊁老之书 [4]755-756ꎮ 真知 一词在«庄子 大宗师»中既已出现ꎬ王阳明倡言三教合一ꎬ故借以指代 良知 与 知行合一 ꎬ如其云: 真知即所以为行ꎬ不行不足谓之知ꎬ此为学者吃紧立教ꎬ俾务躬行则可ꎮ [30]46作为阳明后学的李春芳本 厌五经而喜老庄ꎬ黜旧闻而崇新学 [4]755ꎬ其程文杂入老庄思想是很自然的事ꎮ隆庆戊辰会元为田一儁ꎬ151其«子曰由诲汝知之乎»围绕 人心自有真知 真知之道ꎬ不越于心 [37]528-529展开ꎬ也是借老庄以衍经义ꎬ由此不难理解李春芳何以会取其为会元ꎮ值得一提的是ꎬ顾炎武所谓 自此五十年间ꎬ举业所用ꎬ无非释㊁老之书 ꎬ绝非虚言ꎬ这表明李春芳隆庆戊辰会试程文的示范效应十分显著ꎬ像李贽«四书参»㊁杨起元«四书评眼»㊁袁黄«四书便蒙»«书经详节»㊁刘嶰竹«四书鞭影»之类科举用书ꎬ即多以佛㊁老阐发四书经义ꎮ杨起元也是以佛禅为八股的典型人物ꎬ俞长城云: 以禅入制义ꎬ自杨贞复始也ꎮ贞复受业罗近溪ꎬ辑有«近溪会语»一书ꎬ故其文率多二氏之言ꎮ [15]72其实艾南英已指出杨起元乃 以宗门之糟粕为举业之俑者 [38]ꎮ作为阳明后学ꎬ杨起元浸润佛㊁老思想很深ꎬ其«诸经品节»对二十九种释㊁道经典加以阐释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二«诸经品节»提要云: 起元传良知之学ꎬ遂浸淫入于二氏ꎬ已不可训ꎮ至平生读书为儒ꎬ登会试第一ꎬ官跻九列ꎬ所谓国之大臣ꎬ民之表也ꎬ而是书卷首乃自题曰 比邱 ꎬ尤可骇怪矣ꎮ [2]1122杨起元为传良知之学而浸淫佛老与其 以禅入制义 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ꎮ王夫之所谓 杨贞复宦稿借经义讲学 为姚江之学所赚 [11]4647ꎬ也意在说明杨起元受阳明心学影响而以佛禅羼入八股ꎮ王夫之谓 新学浸淫天下ꎬ割裂圣经ꎬ依傍释氏ꎬ附会良知之说 [39]63ꎬ其所谓 新学 是指阳明心学ꎬ而 妙悟 宗风 是针对佛禅入八股而言ꎮ面对八股文坛 异学横行ꎬ二氏浮词尽入文字 [15]140的不良风气ꎬ官方曾多次整饬驳杂不醇的八股文风ꎮ例如ꎬ万历十五年(1587)ꎬ礼部尚书沈鲤痛责隆㊁万间八股文 取佛经㊁«道藏»ꎬ摘其句法口语而用之 ꎬ谓其 凿朴散淳ꎬ离经叛道 ꎬ认为这是 断圣贤语脉以就己之铺叙ꎬ出自己意见以乱道之经常 ꎮ为此ꎬ沈鲤建议 经义之中引用«庄»«列»㊁释㊁老等书句语者ꎬ即使文采可观ꎬ亦不得甄录ꎬ且摘其甚者ꎬ痛加惩抑ꎬ以示法程 [40]2051-2053ꎮ然而礼部的告诫并未取得预期效果ꎬ于是万历二十二年礼部再次警告科举士子: 如有掇拾佛老不经之谈及怪句险字混入篇内者ꎬ定勿收录ꎬ俟朱墨卷解部ꎬ本部及科臣详阅ꎬ有违式者遵旨除名ꎮ [41]390官方虽再三明文训诫ꎬ但八股文中的佛老因子仍有增无减ꎬ这从万历三十一年礼部尚书冯琦奏疏中即可获知:㊀㊀今且尊二氏以操戈ꎬ背弃孔孟ꎬ非毁程朱ꎬ惟«南华»㊁西竺之语是宗是竞ꎬ以实为空ꎬ以空为实ꎮ以名教为桎梏ꎬ以纪纲为赘疣ꎬ以放言恣论为神奇ꎬ以荡弃行检㊁扫灭是非廉耻为广大ꎬ取佛经言心言性略相近者窜入于圣言ꎬ取圣言有 空 字 无 字者ꎬ强同于禅教[4]756-757ꎮ面对八股文坛 以禅窜圣 的风气ꎬ冯琦向万历帝提议: 坊间一切新说曲议ꎬ令地方官杂烧之ꎬ生员有引用佛书一句者ꎬ廪生停廪一月ꎬ增附不许帮补ꎬ三句以上降黜ꎮ中式墨卷引用佛书一句者ꎬ勒停一科ꎬ不许会试ꎬ多者黜革ꎮ 奈士风㊁文风一旦形成ꎬ难以遽改ꎬ他只能感叹 新学之兴ꎬ人皆土苴«六经»ꎬ因而不读传注 [4]757-758ꎬ 新学 即阳明心学对朱注权威地位的严重冲击ꎬ由此可见一斑ꎮ确实ꎬ万历士子多将礼部禁令视为具文ꎬ因此万历三十四年(1606)皇帝再次诏谕礼部云: 今后房考官见有离经畔注ꎬ穿凿揣摩及摭拾佛书㊁俗书隐晦怪诞者ꎬ必弃不取ꎬ甚者参罚ꎮ [42]8069即便如此ꎬ当时驳杂不醇的八股文风并未消歇ꎬ万历三十九年(1611)礼部仍奏云: 迩年文体日益险怪ꎬ至于悖朱注ꎬ用佛语ꎬ讽时事ꎬ尤离经畔道之最者ꎮ [43]679这表明虽然朝廷屡屡下令整顿因阳明心学而 文体大坏 的八股文ꎬ然而却 竟未能廓然一大变其习 [44]306ꎮ中晚明官方屡屡整饬驳杂不醇之八股文风而效果不佳ꎬ恰表明心学对八股制艺影响之巨ꎮ其实ꎬ衡文者对佛老因子羼入八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ꎬ李乐曾感叹云: 今日试院先生出示ꎬ必言举子文字如用佛经㊁老庄语者不收ꎮ据余目见中式文甚少ꎬ然何尝无佛语㊁老庄家言ꎮ [45]737显然ꎬ浸淫于阳明心学的中晚明举子鲜有不以佛道入八股者ꎮ㊀㊀四、阳明心学何以会浸润中晚明八股文坛八股文在明初 皆恪遵传注ꎬ体会语气ꎬ谨守绳墨ꎬ尺寸不逾 [46]579-580ꎬ而自正德㊁嘉靖间开始其文风丕变ꎬ这既与阳明及其后学有意通过科举251士子以广其说的动机有关ꎬ更得益于阳明心学所倡导的 自得 自乐 之说对科举士子的吸引力ꎮ王阳明对自己的理论学说有着很强的传播意识ꎬ谓 某此意思赖诸贤信而不疑ꎬ须口口相传ꎬ广布同志ꎬ庶几不坠 [47]465ꎬ于是他便有意利用科试向科举士子这一重要知识群体传播心学ꎮ王阳明宣称 只要良知真切ꎬ虽做举业不为心累 [30]110ꎬ这对当时读书人尤其阳明弟子极具吸引力ꎮ正德十六年(1521)ꎬ钱德洪在灵绪山龙泉寺中天阁拜阳明为师ꎬ其父钱蒙担忧 恐妨试事 ꎬ而钱德洪则以 男闻教以来ꎬ心渐开明ꎬ科第逼予则有之ꎬ入试胡虑哉 [48]397答之ꎮ阳明弟子魏良政㊁魏良器亦谓钱蒙云: 以吾良知求晦翁之说ꎬ譬之打蛇得七寸矣ꎬ又何忧不得耶? [30]1301钱德洪果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ꎮ嘉靖癸未(1523)会试ꎬ 南宫策士以心学为问 而阴诋阳明ꎬ为此阳明弟子钱德洪深恨 时事之乖 ꎬ而阳明却 喜而相接 并对钱德洪自揭心衷云: 吾学恶得遍语天下士?今会试录ꎬ虽穷乡深谷无不到矣ꎮ [30]1296王畿原不欲参加嘉靖丙戌(1526)会试ꎬ然阳明谓其曰: 吾非以一第为子荣也ꎬ顾吾之学ꎬ疑信者半ꎬ子之京师ꎬ可以发明耳ꎮ [32]237以上种种迹象表明ꎬ王阳明借助科试以广其说的用意十分明显ꎮ为使自己的理论学说深入科举士子之心ꎬ王阳明便勉励诸生以 良知 为八股ꎬ倡导 做时文ꎬ必须有个真种子ꎬ时时求致吾之良知 凡天地间至精至妙之理只在寻常日用中ꎬ我方寸内无不具足ꎬ不必远去寻找 («阳明王先生论文»)[9]172ꎮ王阳明这一主张对科举士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ꎬ如袁黄乃王畿弟子ꎬ他不满于 国家举业宗朱传ꎬ年年墨守 [49]ꎬ于是 大删朱注 而作«四书删正»ꎬ该书 极诋程朱ꎬ至尽窜注解ꎬ更以己意 [50]2335ꎬ他以阳明 良知 之学为指导对四书断以己意ꎬ称 发为文章便是自家屋里人说自家屋里事ꎬ此举业家第一等门路ꎬ亦是文章秘密藏 [9]214ꎬ这体现了其 援王学入科第仕途 [51]846的动机ꎬ也正契合阳明之本意ꎮ代表官方的科试考官尤其是具有阳明心学背景的考官对心学八股文的肯定ꎬ也是促成阳明心学进入八股文领域并产生示范效应的重要原因ꎮ嘉靖丁酉(1537)广东乡试ꎬ考官认为陈棐«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文 可以言心学 ꎬ称 近日为文者ꎬ往往言神化ꎬ此篇不言神化ꎬ足语心学极功 [52]7581ꎬ赞赏该文能演绎心学要旨ꎮ更甚者ꎬ一些乡试或会试考官所作八股程文也在演绎心学ꎮ嘉靖戊午(1558)顺天乡试ꎬ董份«圣人有功于天下万世»程文云: 心也者ꎬ天下万世之所同具也 今夫人之灵明知觉而无不通者ꎬ以其有此心也 是心之得也ꎬ非独圣人有之ꎬ凡民亦有之ꎮ凡民有之是心体之本同也ꎮ [53]129-130而王阳明认为 良知之在人心ꎬ不但圣贤ꎬ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30]75ꎬ强调人人心中皆有良知ꎮ显然ꎬ董份程文所论是契合阳明学说的ꎮ隆庆戊辰(1568)会试ꎬ李春芳«子曰由诲女知之»程文云: 夫知原于心也ꎬ不昧其心而知在矣ꎬ又何俟于他求哉?夫子教子路者如此ꎬ其意盖谓学莫先于致知ꎬ知非假于外索ꎮ 求知于心则为德性之知ꎬ而其知也日新ꎻ求知于外则为闻见之知ꎬ而其知也日塞矣ꎮ [54]强调 知 本于 心 ꎬ不假外求ꎬ体现的是阳明心本论思想ꎬ难怪副主考殷士儋评此文云: 是知心学者ꎬ岂浅识可到! [54]对于李春芳以心学入八股所引发的示范效应ꎬ艾南英批评道: 自兴化(李春芳)㊁华亭(徐阶)两执政尊王氏学ꎬ于是隆庆戊辰«论语»程义ꎬ首开宗门ꎬ此后浸淫ꎬ无所底止ꎮ科试文字大半剽窃王氏门人之言ꎬ阴诋程朱ꎮ [4]753袁黄也称李春芳隆庆戊辰 所作程文ꎬ全不依注ꎬ可称千古绝唱 («国家令甲»)[9]11ꎬ作为阳明后学ꎬ他当然从心学立场对该文大加赞赏ꎮ李春芳曾师从阳明弟子欧阳德ꎬ又请益于阳明弟子王艮ꎻ徐阶师从阳明弟子聂豹ꎬ«明儒学案»将其列入 南中王门学案 ꎻ殷士儋㊁董份也推尊心学ꎬ作为乡试或会试考官ꎬ他们所作程文都宣扬心学ꎬ其示范效应不言而喻ꎬ阳明心学对八股文的深度渗透由此亦可见一斑ꎮ求乐 与 自得 乃阳明悟道的一贯主张ꎬ 自得 也是其追求的 乐 之内涵①ꎬ 自得之乐351①参见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ꎬ第172页ꎮ。
明清八股文鉴赏
明清八股文鉴赏一、八股文的定义与起源1.1 八股文的定义八股文是中国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定文体,也称为“策论”。
它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题目,按照特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文章的写作。
八股文结构固定,内容刻板,常常陷入追求形式的泥潭。
1.2 八股文的起源八股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的文学考试制度。
宋代考试注重质疑批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来作答。
然而,明代以后,考试制度开始改变,开始强调对经典文献的死记硬背。
到清代,八股文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的八股文写作技巧是取得功名的关键。
二、八股文的结构与特点2.1 八股文的结构八股文一般分为八个部分,包括题目(第一股)、承题(第二股)、起讲(第三股)、起承转合(第四股)、正中(第五股)、贴题(第六股)、束文(第七股)和结尾(第八股)。
2.2 八股文的特点八股文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刻板陈旧:八股文的内容基本上是经过死记硬背的,缺乏创意和个性。
•机械生硬:八股文的写作格式非常固定,缺乏灵活性和流畅性。
•脱离实际:八股文注重理论抽象,往往脱离实际情境,缺乏实用性。
三、八股文的批评与推翻3.1 对八股文的批评八股文被广泛批评,认为它的刻板陈旧、机械生硬和脱离实际的特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剥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
批评者主张改革科举考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
3.2 推翻八股文的尝试明代以后,一些思想家和文人开始尝试推翻八股文的束缚,寻求自由的表达方式。
他们主张追求真实、自然和个性化的写作,提倡以社会现实为创作主题,独立思考,勇于表达个人观点。
四、八股文的影响与反思4.1 八股文的影响八股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它削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固守旧观念,难以创造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八股文的传统延续到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受到束缚。
4.2 反思八股文的意义八股文的存在并非完全没有意义。
浅析明朝八股文的出现1
浅析明朝八股文的出现(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2006级1班陕西汉中 723001)指导老师:[摘要]:确立于明朝的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
八股文作为一种考试文体, 采用时间长达数百年, 影响之深远, 恐怕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因此,深入研究和考察八股文的产生,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更深刻的了解八股文。
[关键字]:八股文明朝背景出现引言:八股文从明代产生到晚清终结,历时几百年。
它不仅是科举考试文体之一,也是旧时文人普通修习的一种特殊文章体裁。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和政治、教育、文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给予中国文化以很深的影响。
然而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研究其产生的背景将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它。
一、明朝八股文出现的背景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是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形成并非由某人或某几个人或某个权威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制定的,它是在历史的过程中,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由众多的人参与不断修补完善的结果。
1、八股文产生的源渊就八股文的起源而言,说法颇多。
商衍鎏认为起源于王安石改革时的以诗赋取代经义。
郑灏若《四书文源流考》谓:“《四书》之文,源于经义,刨自荆公。
”[1] 卷八从科举文体的渊源来看,“说八股文源于宋代经义是比较近于事实也比较近于文体本质的说法,也是学术界普遍比较认可的看法”。
[2]P137而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中认为八股文起源于宋,行于元,最后形成于明朝。
关于八股文形成的时间。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下册中认为。
八股取士的实施从洪武三年(1370年)就开始了。
[3]P88但是国内另一学者金诤则认为,八股文的正式形成是明代成化年间。
[4]P1972、八股文出现的社会背景明王朝是在农民起义的白骨堆上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经历并领导了元末农民运动,他深刻知道人民的反抗对统治者构成的威胁,因此在称帝之后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在发展生产与缓和阶段矛盾的同时,制定了很多强化其统治地位的政策。
明清八股文研究征文
明清八股文研究征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清时期的八股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体裁,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八股文(题前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八股文(题前部分)
明代八股文的文体基本结构分为两大部分:题前部分和正文部分。
题前部分,又分为破题、承题、原题、起讲、入题几个部分。
题前部分主要是用以破解、申明文题中所蕴含的意义,确定全文主旨,只有起讲开始发挥,因为这部分尚未正式论述阐发题义,只在文题上作文章,为正文八股之前的铺垫,故称之题前部分。
1.破题:破说题目大意。
2.承题:承接已破之题意,加以申明;或将破题未尽之意,加以阐发。
如:学而时习之
破题:学与时进,功斯纯矣。
承题:盖学而不习,与弗学等;学而不时,亦与弗学等。
而纯于学者,岂若是乎?
3.原题:承题之后,说明本题发言之原委,即提出圣贤为何而说题中之言。
(万历之后取消原题。
)
4.起讲:将破题、承题所阐明的题意进一步发挥。
起讲是全文阐述的开始。
5.入题:起讲之后,用几句过渡的话,把题义引入八股正文。
【科举高考】明代进士的经典八股文
【科举⾼考】明代进⼠的经典⼋股⽂你要的书法知识都在这⾥等你来关注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才的重要制度,明清科举取⼠的重点在于⼋股⽂。
⼋股⽂重点考察两点:⼀是⽂⼈⼠⼦对经义的掌握程度,⼆是对⽂辞的提炼能⼒。
因⽽要求颇⾼,要求严格具备破题、承题、起讲、⼋股四⽐、⼤结等完整的范式,以致清代⼠⼦经常谈⼋股⽽⾊变。
不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明代⼋股⽂不仅⽴意⾼远、论证严密,即使在⽂学上也是上乘之作。
下⾯我们就来欣赏两篇明代科举进⼠的千古传诵的⼋股⽂。
《百姓⾜,孰与不⾜》——《论语·颜渊》作者:王鳌(明代进⼠,⽂学家,⼊阁宰相) 民既富于下,君⾃富于上。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君民⼀体之意,以告哀公。
盖谓:公之加赋,以⽤之不⾜也;欲⾜其⽤,盍先⾜其民乎?诚能百亩⽽彻,恒存节⽤爱⼈之⼼,什⼀⽽征,不为厉民⾃养之计,则民⼒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间阎之内,乃积乃仓,⽽所谓仰事俯育者⽆忧矣。
⽥野之间,如茨如梁,⽽所谓养⽣送死者⽆憾矣。
百姓既⾜,君何为⽽独贫乎? 吾知 藏诸闾阎者,君皆得⽽有之,不必归之府库,⽽后为吾财也。
蓄诸⽥野者,君皆得⽽⽤之,不必积之仓廪,⽽后为吾有也。
取之⽆穷,何忧乎有求⽽不得? ⽤之不竭,何患乎有事⽽⽆备? 牺牲粢盛,⾜以为祭祀之供;⽟帛筐篚,⾜以资朝聘之费。
借⽈不⾜,百姓⾃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乎? 饔飨牢醴,⾜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以备征伐之⽤,借⽈不⾜,百姓⾃有以应之也,⼜孰与不⾜乎? 吁!彻法之⽴,本以为民,⽽国⽤之⾜,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作者:王守仁(明代进⼠,思想家、哲学家,⼼学集⼤成者,官⾄兵部尚书) 圣⼈于⼼之有主者,⽽决其⼼德之能全焉。
夫志⼠仁⼈皆有⼼定主⽽不惑于私者也。
以是⼈⽽当死⽣之际,吾惟见其求⽆惭于⼼焉⽿,⽽于吾⾝何恤乎?此夫⼦为天下之⽆志⽽不仁者慨也,故⾔此以⽰之。
论明代八股文考试利弊及其当代启示
论明代八股文考试利弊及其当代启示
明代八股文是一种应试文体,其特点是题目固定,结构呆板,套用程式化的模板,往往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
这种文体在当时的考试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首先,明代八股文的应试性质使得考生只注重考试技巧,而忽视了文学素养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考生只能机械地背诵模板,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更不能写出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其次,八股文的固定结构和模板化的要求也导致作品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考生往往只是填充既定的框架,无法发挥个人独特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对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是不利的。
然而,明代八股文也有其启示意义。
首先,它反映了当时的考试制度和文化传统,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它也提醒我们应该关注文学的价值和作用,不应该只注重形式和技巧。
综上所述,明代八股文在当时的考试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应该关注文学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 1 -。
第十章 明代八股文
第十章明代八股文古代文学课程明代八股文研究主讲人:吴承学教授教学大纲序言第一讲、从八股文起源诸说看其文体特点第二讲、八股文之形成及基本结构第三讲、八股文形态举例第四讲、关于代人立言第五讲、关于守经遵注第六讲关于八股文的语体第七讲八股文及其理论与文学创作第八讲八股文对明人心态之影响第九讲关于对八股文的评价序言一、何谓八股文:明清“八股文”的名称最为繁多,如八比、时文、时艺、时义、制艺、经义、制义、四书文等。
其中经义、制义、四书文的名称比较正式,但八股文却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称呼。
二、八股文研究的意义:,、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体中“臭名”最为昭著的一种文体,甚至“八股”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越文章学领域,而成为僵化、教条、死板、保守、顽固、无用、无聊的同义词。
因此,八股文也就往往被悬置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
,、八股本身是否有价值与对其研究的价值不可混为一谈。
八股文毕竟是风行数百年、关系到知识分子前途命运的文体。
八股是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影响最大的文体之一。
不弄清八股文,也就难以深刻地研究明清文学,也难以真切地认识明清文人的生活状况与心态。
基于这种原因,我们拟对明代八股文文体及其影响进行粗浅的探讨。
第一讲、从八股文起源诸说看其文体特点一、八股文起源诸说举要:1( 源于唐代墨义说。
梁杰《四书文源流考》:“其源盖出于唐之帖经墨义”周以清《四书文源流考》:“制艺亦称帖括,即唐帖经,亦称经义,即唐墨义。
”唐代的明经考试分为“帖经”与“墨义”,“墨义”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问答。
墨义之式是非常简单的记忆题目,完全没有考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可以看出唐代的帖经墨义与明代八股文差别相当大。
(参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三》所举“墨义之式”)2(源于宋代经义说。
郑灏若《四书文源流考》:“四书之文原于经义,创自荆公。
”侯康《四书文源流考》:“神宗熙宁四年用王安石议,更定科举法,罢诗赋、帖经、墨义,……经义之兴始此。
”杨懋建《四书文源流考》:“自宋熙宁四年始用王安石之议,罢词赋,专用经义取士,而四书文以昉。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明清八股文欣赏素材
八股文死去一百余年了,没有人再对它感兴趣,没有人再去研究它。因为毛泽东同志《反 对党八股》一文行世,“八股”这个词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存在与我们的语言中。城 市里的孩子很容易说出许多恐龙的名字,也可以描绘这些恐龙的模样,但大学里的文科教授, 很少能说出八股文的子丑寅卯,我们对八股文的摒弃,可谓完全彻底。然而,这种现象是很 不正常的。既然一篇博士论文可以研究几百年前某个小地方的米价,一本专著可以研究一种 很少人使用且已消亡的文字,而对于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股文为何如此不闻 不问呢?明代十六帝,除开国之君太、成二祖外,大多昏庸乖戾,万历朝神宗竟数十年不上 朝见大臣,天启朝熹宗放着国事不问,天天只醉心于干木匠活。在这样的状况下,明代的政 权还持续了二百六十六年,而且,大部分的时段是太平之世。这就不能不归因于明代的取士 制度,源源不断地为帝国的统治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即便在皇帝罢工的情形下,还维持 着国家政权系统的正常运转。八股文考出的这些干部,绝大多数是合格的管理工作者。 1644 年清军入关,对旧明实力犹如摧枯拉朽,清朝统治者对明末政治的腐朽,应该是有深刻的认 识,但他们认为八股文是个好东西,于是在科举考试中承袭下来,直至清末。提到中国近代 史,我们就会说落后挨打,但不要忘了,清代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广的疆界,康乾盛世有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力。拔高一点说,中国这五百年间的辉煌,是八股文造就的。
万历年间八股文批评述略
万历年间八股文批评述略【摘要】万历朝不仅是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转折期,也是明代八股文批评趋于极盛之期。
在晚明性灵思潮的流变影响下,八股文批评也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不仅出现了机法派、奇矫派、东林派等诸多八股文流派,也出现了汤宾尹、袁黄、黄汝亨等八股文批评名家,其观点达到相当的理论高度。
本文即对万历时期八股文批评的基本走向与发展规律作一简单梳理。
【关键词】万历年间;八股文批评;心学;流派;范畴一从十六世纪后半叶到十七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按照一般的说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
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生活由俭入奢、挑战陈规陋习、工商业获得蓬勃发展,万历朝可谓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大转折。
在古代各种文体中,就其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过的辉煌、受重视的程度和研究现状来看,八股文及其理论研究具有强烈的悖反性。
八股文虽然是集中国古代文体之大成,但与其他文体相比,其研究现状显得门庭冷落。
将万历朝作为考察整个明清八股文批评的一大视点,确实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文学思潮与社会风习呈螺旋式互动状态,社会风习必然影响到明代文人的生存状态,由文学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将更深层的反映民情风俗和社会风习,随之而生的则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变迁。
“当生态出现前此后此的迥异变化后,文人很自然地会把文艺创作调整到有别于过往正统文艺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审美范式中去。
”【1】很多学者将明代中后期看作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黄金时期,甚至将其归纳为“理欲冲突、心的崛起”的时期,万历朝更是一个异端突起的时代。
思想史上甚至将整个晚明作为王学解体史或者称为王学修正运动,足以说明王学在晚明社会方方面面影响的深刻性。
王阳明心学是继先秦子学、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代理学之后的又一个主导性的社会思潮与学术思想。
究其主旨,在道德伦理追求理想上与宋代理学并无二致,只不过更强调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来进入儒家理想的道德境界。
在朱熹理本论格局之下产生的复古思潮,到王阳明的出现才彻底发生扭转。
从明清八股文中探求作文教学思维
明清八股文中的作文教学思维郜冬艳摘要: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
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八股文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试从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要旨及其写作理论、技巧训练中体现出的作文教学思维入手,探讨八股文在当代写作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 八股文写作教学八股文原只是明清时实行科举取士的一门考课,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体的名称。
我国自隋唐时期,便开始有了经义取士制度。
到了明清时期,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八股文逐渐形成了以讲究格律、步骤,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
它要求考生以阐发圣贤义理为主旨,按照死板的八股形式去作文。
而且愈到后来限制愈多,甚至连文章字数都做了严格要求,不允许自由发挥。
所谓八股,指的是文章的写作形式。
“股”,是对偶之意。
八股文最基本的写作形式就是将球股对。
它自明成化年以后便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开头必须破题、承题、起讲,这三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称作“冒子”。
接着用一个过渡,便必须进入股对。
它包括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部分,称作“四比”。
而每一比又必须有上下两股对称的文字,像两条腿一样,形成两扇立格,共八段,称作“八股”,也就是八条腿,这便是八股文称谓的由来。
最后便是大结,以收束全文。
八股文自成型以来,关于它存废的争议,在康熙、乾隆之间,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时至今日,八股文更成了“僵化”“形式主义”的代名词。
诚然,八股文的弊端十分明显,但是八股文制度既然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客观来说,必然有其优点和积极作用。
比如在此制度中体现出的作文教学思维上,就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和体会的地方。
一、“代圣贤立言”中体现出的作文教学思维八股文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代圣贤立言”,其首先是要求肖题,刘熙载云:“肖题者,无所不肖也:肖其神,肖其气,肖其声,肖其貌,有题字处,切以肖之,无题字处,补以肖之。
”其次,八股文作为代言文体还具有虚构色彩,对作者而言,“借八股文立言的过程,也就是化其身为代言对象的过程,传代言对象之神、刻画其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经典文本的再创造。
论明代八股文语体
( 2 8期 ) 总 3
中山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RNAL OF S O UN YAT S — EN UNI ERS T V IY
No. 0l 42 2
Vo . 152 Ge r lNo 2 ne a . 38
l 3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1 0 2年第 4期
所兼 。兼 夷狄 , 兼其 害 百姓 者也 ; 兽逼 人 , 乌 不有 以驱之 , 知 其 弱 肉而 强食 矣 。周 公 于 是起 而 驱 吾
之, 而若虎 豹 若犀 象 皆在 所驱 。驱猛 兽 , 驱其 害百姓 者也 。 夫 以夷狄 之 害既 除 , 四海 永清 , 则 无复乱 我 华夏 者 矣 ; 猛兽 之 害既 息 , 天 下 大治 , 复 交 于 中 则 无 国者矣 。 天冠地履 , 华夷之 分截 然 , 皆日百姓 宁也 , 人 而不 知 谁之 功 。上 恬 下 熙 , 鸟兽 之 类 咸 若 , 皆 日 人
论 古之 圣人 , 天 下 之 大 害 , 天 下之 大 功 。 除 成
夫天 生 圣人 , 以为世道 计 也 。周公 拨乱 世 而返之 正 , 亦不得 已而为之 者欤 ? 所 其
孟子 答公 都子 之 问而 言及 此 。
意谓 天 下大乱 之后 , 必生 圣人之 材 。 商纣之 季 , 民之 罔极 矣 , 于是有 周公 出焉。
语 体 风 格 , 誉 为 治 世 之 音 。正 嘉 问唐 顺 之 、 有 光 等 倡 导 “ 被 归 以古 文 为 时 文 ” 其 语 体 风 格 体 现 为 语 兼 骈 散 , , 纯
雅通畅 。隆万 以迄启祯 , 是明代八股文逐渐走 向衰败的阶段 , 其语体 大体上保持着骈散结合的特征 , 拼凑镶 但 嵌 , 用格套的现象屡见不鲜 , 使 在风格上 已经偏离 了纯 雅通 畅 , 呈现 出细密平弱 、 软媚甜熟的特点 。 关键词 :明代八股文 ;语体 ; 语兼骈 散 ; 格套 ;细密 ; 调 声
明代八股文欣赏
八股文的远源,一般地常追溯到北宋的王安石、苏辙诸家的“经义”,南宋陈傅良诸家的“奥论”内容也即是“经义”。
还有从破题等技术方面,又追溯到“律赋”等文体。
还有从明代篇后用“大结”,借发挥经义引到陈述、评论政治问题,又牵涉到“策问”等等。
不过通常意义上的八股,就是始于明初的。
为了更好的欣赏典型的明代制艺,这里只分析明中叶以后的标准八股文。
八股时文之设,本来就是为全面考察士子对经义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文辞的提炼能力,并进而选拔优秀的人才入仕朝廷,执掌政权,因而只求全面考察士子之功力,并不求其能够传扬文名。
如此要求之下,制艺有许多苛刻的要求,其破题、承题、起讲、八股四比、大结都有一定的程式,且极为苛刻,以致清代以来一直有人谈八股色变。
不过,由于明代文教千古第一,客观上,许多明代八股文即使在文学上也是上乘之作。
本文只求把明代制艺佳作呈上,大家共同欣赏,品味这古今中外最妙不可言的文学奇葩。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明代先贤的文章奥妙,这里先将制艺的基本格式介绍一二:制艺的题目,按规定只取自四书。
考官任取四书的某一句或一段,这就是题目了,显然,接下去的正文自然就是考察学子们对该段经义的理解了。
因而按规定,制艺的正文第一句必须是所谓的“破题”,破题,通俗的理解就是分析题目:本文主要讲些什么。
八股文的破题,规定只用两句。
也有三句的,多半是有一个长句中有略顿处,像是三句的。
这两句主要是概括题义、解释题义,但又不能直说题义,作得好的,常是既透彻又概括。
很长很复杂的题目,要用简单的两句把它点明;短到一两个字的题目,也要用比题字多几倍字数的两句话把它说透。
破题是作时文的首要,好的破题,往往有一种只可意会的妙处,如以“子曰”二字为题,破题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这是不露题目一字而把“子”(孔子,至圣先师)、“曰”(孔子所说,至理名言)二字说得不但非常透彻,而且绝对不能移到别人身上。
这就是最标准的破题了。
破题之后是承题,承题就是承接破题要点,再加以补充说明,使论点更加明暸、圆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八股文研究主讲人:吴承学教授教学大纲序言第一讲、从八股文起源诸说看其文体特点第二讲、八股文之形成及基本结构第三讲、八股文形态举例第四讲、关于代人立言第五讲、关于守经遵注第六讲关于八股文的语体第七讲八股文及其理论与文学创作第八讲八股文对明人心态之影响第九讲关于对八股文的评价序言一、何谓八股文:明清“八股文”的名称最为繁多,如八比、时文、时艺、时义、制艺、经义、制义、四书文等。
其中经义、制义、四书文的名称比较正式,但八股文却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称呼。
二、八股文研究的意义:1、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体中“臭名”最为昭著的一种文体,甚至“八股”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越文章学领域,而成为僵化、教条、死板、保守、顽固、无用、无聊的同义词。
因此,八股文也就往往被悬置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
2、八股本身是否有价值与对其研究的价值不可混为一谈。
八股文毕竟是风行数百年、关系到知识分子前途命运的文体。
八股是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影响最大的文体之一。
不弄清八股文,也就难以深刻地研究明清文学,也难以真切地认识明清文人的生活状况与心态。
基于这种原因,我们拟对明代八股文文体及其影响进行粗浅的探讨。
第一讲、从八股文起源诸说看其文体特点一、八股文起源诸说举要:1.源于唐代墨义说。
梁杰《四书文源流考》:“其源盖出于唐之帖经墨义”周以清《四书文源流考》:“制艺亦称帖括,即唐帖经,亦称经义,即唐墨义。
”唐代的明经考试分为“帖经”与“墨义”,“墨义”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问答。
墨义之式是非常简单的记忆题目,完全没有考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可以看出唐代的帖经墨义与明代八股文差别相当大。
(参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三》所举“墨义之式”) 2.源于宋代经义说。
郑灏若《四书文源流考》:“四书之文原于经义,创自荆公。
”侯康《四书文源流考》:“神宗熙宁四年用王安石议,更定科举法,罢诗赋、帖经、墨义,……经义之兴始此。
”杨懋建《四书文源流考》:“自宋熙宁四年始用王安石之议,罢词赋,专用经义取士,而四书文以昉。
”刘熙载《艺概·经义概》:“经义试士,自宋神宗始行之,……今之四书文,学者或并称经义。
”八股文在文体上最直接的渊源是宋代的经义,这是学术界比较普遍接受的看法。
宋代的经义在体制上为八股之先导,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差别。
宋代经义依题作文,但仍可以自发己意,与八股文要代圣贤立言、守经遵注不同,在形式上也比较自由,并不严格要求对仗,虽有一定范文,却未形成固定的程式,所以宋代的经义尚未与古文文体分离。
3.源于儒家注疏说。
茅坤:“举业一脉,即说经也,……学者即其言而疏之为文。
”刘熙载《艺概·经义概》:“制艺推明经意,近于传体。
传莫先于《易》之《十翼》。
至《大学》以‘所谓’字释经,已隐然欲代圣言,如文之入语气矣。
”八股与传统的注疏体相同之处,都是为了准确地阐释经典,不同之处是注疏只要将原意阐述清楚就达到目的了,而八股不仅阐释,而且还要发挥,只是这种发挥又不能离开经典原意,要从心所欲不逾矩。
4.源于骈文说。
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揅经堂三集》卷二))。
钱锺书《谈艺录》第四则附说四“八股条”。
八股文外在形态是句式相对的骈偶,所以从形式上看,说八股源于骈文是有道理的。
但八股与一般的骈体不同,它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语体。
5.源于曲剧说。
焦循《易馀籥录》卷十七)。
刘师培《论文杂记》。
卢前《八股文小史》第二章《八股文之结构》)。
以上说法只是不同文体之间结构相似性的比较,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渊源研究。
以戏曲为八股之源者,主要是因为两者皆为代言体。
但代人立言渊源甚早,绝不创于元曲,以元曲之代古人语气为八股入口气之源,并不准确。
6.源于平话说。
黄侃《中国文学概谈》九《唐宋间作平话者》。
说八股文源于曲剧或小说,则主要因为它代圣贤立言,关于代人立言,其实并不仅是小说戏曲的专利。
说小说戏曲与八股文创作手法方面有相通处则可,说八股文源于此则不免过分。
7.源于律赋说。
清/汪之昌(《青学斋集》卷二五《四书文缘起》)周以清《四书文源流考》瞿兑之《骈文概论》之十六“律赋与八股”8.源于试帖诗。
毛奇龄《唐人试帖序》臧岳《应试唐诗备考》9.源于唐宋古文说。
王闓运《论文法——答陈完夫问》陈德芸《八股文学》第一章之二“缘起”(台湾梅家玲)《论八股文的渊源》以上是关于八股渊源的几种主要说法。
此外,还有其他说法,如尚镕认为《韩非子》的《内储说》《外储说》是八股之源,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在《赋史大要》中提出八股文与宋代文赋的句式有关等。
二、从起源诸说看八股文的文体特点:1、关于八股文渊源说法之纷纭,有助于我们了解八股文是一种综合性强、渊源复杂的文体。
从科举文体的渊源来看,说八股文源于宋代经义是比较近于事实也比较近于文体本质的说法,也是学术界普遍比较认可的看法。
2、八股文这一文体综合和融化了古代许多文体的特点。
(例见江国霖《<制义丛话>序》、金克木先生《说八股》、张中行《闲说八股文》)就传统文体内部而言,八股近于传统文体中“论”、“说”、“解”、“原”等一类论说文体。
而就考试文体而言,八股之近源是宋代的经义,远源则可追溯到汉代的策问与对策。
第二讲、八股文之形成及基本结构一、八股文的形成:1、学术界普遍认为,八股文正式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间。
2、传统上一般把明代八股文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方苞《钦定四书文·凡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O集部总集类五方苞的《钦定四书文》提要):第一阶段为洪武、永乐至成化、弘治年间,第二阶段为正德、嘉靖年间,第三阶段为隆庆、万历年间,第四阶段为天启、崇祯年间。
3、“八股文”的内涵:(1)明清官方颁布的文献,对此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
《明史·选举志》对“制义”的概括:一是“代古人语气为之”,即为古圣贤立言,这是内容方面的特点;一是“体用排偶”,这是形式上的特点,并未解释何以“谓之八股”。
(2)八股文的体制格式,非常复杂,既有时代差异,也有各人差异,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格式。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六《试文格式》对八股文形成的过程及其具体形式作了比较具体的论述。
顾炎武认为八股是成化以后才真正形成的,在此之前,经义之文,并无固定的格式。
而嘉靖以后,经义文的格式又逐渐产生变化,再后来,甚至连儒生也不知八股的具体情况了。
顾还提到“破题”、“承题”、“原起”和“大结”,对八股也没有进一步解释。
顾还说“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
”说明当时科举考试根本就没有要求写成“八股”。
(3)“八股文”其实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八股文其实也是结构形式多种多样,绝不是“八股”所能概括的,历来八股文的选本与评点对于八股文很少进行明确的分段,并标明段落之名,这正说明八股文的结构并无明确的规定。
二、八股文的主要构成部分:1、题目:题目是主考者所出的,对八股文写作起了主导和制约作用。
八股文的题目出于《四书》,或一句,或数句,或一节,或数节,或一章不等,题目通常是不完整公布的。
例见《钦定四书文》中“管仲器小哉一章”、“由尧舜至于汤三节”、“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一匡天下”等。
(1)题目的分类法:长题、小题、单句题(从其长度而言)就其题意而言:大题、小题(2)“截搭题”(或称“搭截题”、“割截题”等):八股题目中最为人所批评的是截搭题,与元、明两代的“《春秋》合题”之法关系密切,是由此衍变而来的,这种合题的制作,完全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合题的特点,就是“通活法以求义”,“推其正变无常,纵横各出”。
(例见梅之熉《春秋因是》)合题的本义与流弊(例见梁章钜《制义丛话》卷二十四、《制义丛话》卷二十二)。
(3)“简缩题”:只写出题目的头尾部分。
例见王鏊《武王缵大王……及士庶人》、吴宽的《不幸而有疾……景丑氏宿焉》、汤显祖的《故君子可……其道》等。
2、八股文的基本结构:(1)破题起首通常以二句或三句散体文先说破和点明题目要义,称为破题,这是一种固定的程式。
(2)承题一般是用三到四句散体文,承接破题的意义而加以说明、补充、承接而下,引申而言,使之更晓畅。
承题与破题关系密切,可以看成是文章的同一部分。
(3)起讲也称小讲、原起。
起讲也是用散体文来写的,起讲较深入说明题目的用意,概说全文,笼罩全局,是正式开始议论的部分。
(4)入题又叫入手、提笔、领上,领题,是从上文引到本题,以便开始议论。
(5)起股又叫起比、题比、提股、前股。
开始发议论,其形式则用对称的句式进行,形成排偶之势。
(5)出题用一句或几句散句提出论述的分题,让议论内容得以深入。
(6)中股又叫中比,排偶句式,往往是全文重点。
(7)后股又叫后比,排偶句式,是对中股的补充,写其未尽之意。
(8)束股又叫束比,排偶句式,用以回应,提醒全篇而加以收束。
(9)大结全文的结束语,对论述加以总结,口气又一次回到作者本人,也叫“出口气”。
除此之外,在各股之间,有时还有一些散句,叫“过接”,起一种粘连或连接作用。
3、八股文结构技巧的有关论述:(1)、八股文体制有一个形成与演化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八股文体制可能不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八股文体制也不绝对,股数或多或少是个变数,入题、出题也不一定非有不可,但破题、承题、起讲和大结等基本格局却是不变的。
参明/徐常吉的论述(《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百八十“经义部”)(2)破题的重要性:八股的作法,首在破题。
参刘熙载《艺概·经义概》、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二《破题》。
八股的破题是对传统技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古人关于破题有一套专门的技巧和术语,参唐彪《读书作文谱》卷之九“破题”。
第三讲、八股文形态举例一、典型的八股文结构形式:分析王鏊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附原文)。
此文是对孔子原话和朱熹集注的进一步阐释,其语言风格与文章结构都非常规范,可以说是典型的八股文体制。
二、题目对结构的制约作用:就八股文题目本身意思的层次而言,可分为单题式、两扇题、三扇题、四扇题等。
1、两扇题:陈献章《“古之为关也”一章》(附原文)这是全文的重点便是将古人今人之关作为对比。
以“古之为关”和“今之为关”各为一扇。
两扇之间,语气相对,但不重语词的严格对仗。
唐顺之《“君子喻于义”一节》(附原文),全篇为圣人立言,中间两大扇,分别就君子喻于义与小人喻于利进行对比分析。
而两扇之间的对仗比较讲究,两大扇就如一对长联。
2、三扇题:李东阳《“由尧舜至于汤”三节》(附原文)三扇之间,语气相对,暗含对仗关系,只是语词对仗不求工整罢了。
3、四扇题:岳正《“今夫天”一节》文中分别写“天”、“地”、“山”、“水”四扇,并以天对地,山对水,两两相形。
4、五扇题:略。
第四讲、关于代人立言一、“代言体”源流:“代人作语”是中国古代诗文创作中常见的情况:1、曹丕、曹植的《代刘勋妻王氏杂诗》2、从考试文体来看,代人立言在宋代经义已经出现(例见梁章钜《制义丛话》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