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成本法例题

合集下载

标准成本法例题

标准成本法例题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II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I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II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 1.5元/小时。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一、例题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交互分配前,供电车间本月生产费用为36400元,机修车间为33600元。

本月供电车间供电110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10000度,产品生产耗用80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耗用8000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2000度。

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106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7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3000小时。

假定每度电计划成本为0. 345元,每修理工时计划成本为3. 46元。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二、解析(一)按计划成本分配1.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 机修车间应分配的电费:10000×0.345 = 3450(元)- 产品生产应分配的电费:80000×0.345 = 27600(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应分配的电费:8000×0.345 = 2760(元)- 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电费:12000×0.345 = 4140(元)- 供电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10000 + 80000+8000 +12000)×0.345=36570(元)2.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 供电车间应分配的机修费:600×3.46 = 2076(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机修费:7000×3.46 = 24220(元)- 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机修费:3000×3.46 = 10380(元)- 机修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600 + 7000+3000)×3.46 = 36336(元)(二)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1.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原生产成本 + 机修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供电车间原生产成本为36400元,机修车间分配转入2076元,所以供电车间实际成本=36400 + 2076=38476(元)2.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 = 原生产成本+供电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机修车间原生产成本为33600元,供电车间分配转入3450元,所以机修车间实际成本=33600+3450 = 37050(元)(三)计算成本差异1.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 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38476元,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36570元,成本差异=38476 - 36570 = 1906(元)2. 机修车间成本差异- 机修车间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 - 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37050元,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36336元,成本差异=37050 - 36336 = 714(元)(四)编制会计分录1. 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450 ——基本生产成本276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760 + 24220)26980管理费用(4140+10380)1452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6570 ——机修车间363362. 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906 ——机修车间714贷:管理费用2620。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一、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购入原材料时,应按照什么价格入账?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市场价格D. 最高限价(答案)B二、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主要反映什么内容?A. 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B. 材料的采购费用C. 材料的运输费用D. 材料的储存费用(答案)A三、当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时,应如何处理材料成本差异?A.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B.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C. 直接增加原材料科目的余额D. 直接减少原材料科目的余额(答案)A四、在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时应按照什么价格进行核算?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上月平均成本D. 市场价格(答案)B五、如果企业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正数,说明什么?A. 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B. 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C. 计划成本与市场价相同D. 无法判断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答案)A六、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核算时,期末应如何调整原材料科目的余额?A. 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余额调整B. 根据实际采购成本调整C. 根据市场价格调整D. 不需要调整(答案)A七、在计划成本法下,若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则材料成本差异应如何处理?A.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B.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C. 不做任何处理D. 直接冲减原材料科目的余额(答案)B八、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哪种类型的企业?A. 所有类型的企业B. 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C. 材料品种单一,收发不频繁的企业D. 仅适用于制造业企业(答案)B。

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例题

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92000元)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

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15600元)元)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 目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合计合计基本生产基本生产 辅助生产辅助生产 原 材料计划成本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差异(%)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 低耗品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差异(%)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

(列式计算)(列式计算) 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109380 借:原材料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1800 贷;材料采购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实际成本)(2) 借:材料采购——低耗品借:材料采购——低耗品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贷:应付票据贷:应付票据15776 借:低值易耗品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低耗品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20562.计算成本差异率:.计算成本差异率: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2008年9月发出材料汇总表月发出材料汇总表 项 目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合计合计基本生产基本生产 辅助生产辅助生产 原 材料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差异(4 %) 3400 200 400 120 4120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88400 5200 10400 3120 107120 低耗品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3%) —600 —330 —930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19400 10670 300704.编制发出材料会计分录:.编制发出材料会计分录:(1)发出原材料:)发出原材料: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8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2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制造费用制造费用 10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312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贷:原材料贷:原材料 103000(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4120 (超支差异)(超支差异)(2)发出低值易耗品:)发出低值易耗品:借:制造费用借:制造费用 194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计划成本—节约差异)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106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贷:低值易耗品贷:低值易耗品 31000(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930(节约差异)(节约差异) 5.登记账簿:(采用丁字账)原材料账户原材料账户期初余额:168000 本期入库:92000本期发出:103000期末余额:157000低值易耗品账户低值易耗品账户期初余额:46800本期入库:15600 本期发出:31000期末余额:31400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余额:8600 本期入库:1800本期发出:4120期末余额:6280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期初余额:184本期入库:2056(节约差)(节约差) 本期发出:—930(节约差)(节约差)期末余额:942。

成本会计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及答案今天咱们来玩一个关于成本分配的小“游戏”,就像分糖果一样,不过这个是成本的分配哦。

比如说,有甲、乙两个车间。

甲车间生产A产品,乙车间生产B产品。

甲车间这个月发生了好多费用,像水电费啦、原材料啦、工人叔叔阿姨的工资啦,总共是1000元。

乙车间呢,也有这些费用,一共是800元。

那怎么把这些费用分配到A产品和B产品上去呢?这就用到我们的计划成本分配法啦。

我们先假设A产品计划每一个要分担5元的成本,B产品计划每一个分担4元的成本。

甲车间这个月一共计划生产200个A产品。

那按照计划成本分配法,甲车间分给A产品的成本就是200×5 = 1000元。

乙车间计划生产250个B产品,分给B产品的成本就是250×4 = 1000元。

但是呢,实际甲车间发生了1000元,乙车间发生了800元。

这时候就会有差异啦。

甲车间分配的1000元正好等于实际发生的1000元,差异就是0元。

乙车间分配了1000元,可实际只有800元,差异就是1000 - 800 = 200元。

这个差异呢,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再调整分配。

比如说,我们发现乙车间的差异是因为水电费比预计的少了很多。

那我们就可以根据A产品和B产品的产量比例之类的,把这个200元的差异再合理地分配一下。

再举个例子,有个小工厂,里面有生产玩具汽车的车间和生产玩具娃娃的车间。

生产玩具汽车车间预计生产100辆玩具汽车,每辆计划成本3元,那计划分配的成本就是100×3 = 300元。

生产玩具娃娃车间预计生产80个玩具娃娃,每个计划成本2元,计划分配成本就是80×2 = 160元。

可是生产玩具汽车车间实际花费了320元,生产玩具娃娃车间实际花费了150元。

对于玩具汽车车间,差异就是320 - 300 = 20元。

对于玩具娃娃车间,差异就是160 - 150 = 10元。

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一些简单的方法,像按照生产的数量多少,把这30元(20元+10元)的差异再分配到玩具汽车和玩具娃娃的成本里。

成本法的练习题

成本法的练习题

成本法的练习题一、题目描述:某公司在一年的经营中出现了以下成本和费用,请根据成本法的原则计算出总成本和总费用,并回答相关问题。

1. 原材料采购成本:100,000元2. 工资及福利支出:80,000元3. 生产设备折旧费:20,000元4. 库存物资盘亏:5,000元5. 管理费用:30,000元6. 销售费用:25,000元7. 其他杂项费用:10,000元二、成本法计算:根据成本法的原则,我们需要将上述成本和费用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计算。

1. 直接成本:a) 原材料采购成本:100,000元2. 间接成本:a) 工资及福利支出:80,000元b) 生产设备折旧费:20,000元c) 管理费用:30,000元d) 销售费用:25,000元e) 其他杂项费用:10,000元3. 总成本: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总成本 = 100,000元 + (80,000元 + 20,000元 + 30,000元 + 25,000元 + 10,000元)总成本 = 265,000元4. 总费用:总费用 = 间接成本总费用 = 80,000元 + 20,000元 + 30,000元 + 25,000元 + 10,000元总费用 = 165,000元三、问题回答:1. 请问该公司的总成本是多少?答:该公司的总成本为265,000元。

2. 请问该公司的总费用是多少?答:该公司的总费用为165,000元。

四、结论:根据成本法原则,我们按照分类和计算规则,统计了某公司一年的成本和费用,并计算出了总成本和总费用。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进行业务决策和财务分析。

请注意,以上结果仅基于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

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其他成本和费用,或者计算方式可能因不同的会计准则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真实的财务分析和决策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数据。

成本法与权益法部分例题答案及详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部分例题答案及详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部分例题答案及详解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例题】甲公司于20×8年4月10日取得乙公司6%股权,成本为12 000 000元。

20×9年2月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利润,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可取得100 000元。

假定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股权后,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投资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

乙公司于20×9年2月12日实际分派利润。

『正确答案』甲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2 000 000 借:应收股利 100 000 贷:投资收益 100 000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应收股利 100 000进行上述处理后,如相关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执行后,成本法核算变简单。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1 .第一阶段,投资时的处理(同成本法存在差异)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比如,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投资比例为30%,如果初始投资成本为350万元,大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此时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350贷:银行存款 350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接上例,如果投资方初始投资成本为260万,小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260 贷:银行存款 260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 贷:营业外收入 40 或将上述两笔分录合为一笔。

【例题】A公司于20×9年1月1日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实际支付价款30 000 000元。

成本法习题及答案.doc

成本法习题及答案.doc

【答案】(1)计算完工甲产品成本:%1计算第一车间A半成品成本。

将有关费用在A半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单位A半成品直接材料费用=3500+9000 =50 (元/件)150+100完工A半成品直接材料费用= 150X50=75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 100X50=5000 (元)单位A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1400+4000150+100x30% =30 (元 / 件)完工A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150X30=45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X30% X30=900 (元)单位A半成品制造费用= 600+ 3000150+100X30% =20 (元 / 件)完工A半成品制造费用=150X20=3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X30% X20=600 (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登记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见表3。

表3 第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产品:A半成品单位:兀%1计算第二车间B半成品成本将有关费用在B半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单位B半成品耗用半成品费用=6600+15000200+40 =90 (元 / 件)完工B半成品耗用A半成晶费用=200X90= 18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40 X90= 3600 (元)单位B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18000+7000200+40x50% =40 (元 / 件)完工B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200X40 = 8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40 x50% x40 = 800 (元)单位B半成品制造费用=1600+5000200+40X50% =30(元 / 件)完工B半成品制造费用=200x30 = 6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40 x50% x30 = 600 (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登记二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见表4。

表4 第二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产品:B半成品单位:兀%1计算第三车间甲成品成本。

本月B半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4800+32000 =160 (元i)30+200领用200件B半成品的总成本=200X160=32000 (元)将有关费用在甲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单位甲产成品耗用半成品费用= 7100+32000=170 (元/件)完工甲产成品耗用B半成品费用= 180X170=306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X170 = 8500 (元)单位甲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1200+3000 =20 (元/件)180+50X60%完工甲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180X20=36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X60% X20=600 (元)单位甲产成品制造费用= 500+1600 =10 (元/件)180+50X60%完工甲产成品制造费用= 180X10=18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X60%X20=300 (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登记三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见表5。

(完整版)成本法例题

(完整版)成本法例题

(完整版)成本法例题某建筑物2002年12月竣工后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2488平方米,现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评估价值=重置价值*综合成新率1.确定重置价值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与被评估资产建筑物完全相同或基本类似的全新状态下所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前期费用,综合造价,其他费用,其他成本等。

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用途,重置成本包括:前期费用:勘察设计费(水文地质勘测、测量和工程设计费)综合造价:建筑安装工程费,室外配套工程费。

其他费用: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资金成本:筹建成本(建设工程占有资金的利息额),短期贷款利率为5.85%重置价值=998.84*2488=2485113.92元2.综合成新率公式综合成新率=年限法权重数*年限法成新率+玩损等级打分法权重系数*玩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1)年限法成新率年限法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法+尚可使用年限法)*100%总年限50年,其中已使用10年,成新率=40/50=80%.(2)完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完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结构部分合计得分*结构部分评估修正系数+装修部分合计得分*装修部分评估修正系数+设备部分合计得分*设备部分评估修正系数)*100%A:结构部分:地基基础及设备基础0.18分,承重构件0.18分,非承重墙0.16分,屋0.14分,楼地面0.14分。

合计得分0.8分,结构部分权重0.8.B:装修部分:门窗0.15分,外粉饰0.15分,内粉饰0.15分,天花板0.15分,合计得分0.6分,装修部分权重0.1分。

C:设备部分:评分0.7分,权重0.1分。

完损等级打分成新率=0.8*0.8+0.6*0.1+0.7*0.1)*100%=77% (3)综合成新率=80%*50%+77%*50%=78.5%3.评估值=2485113.92*78.5%=1950814.43元。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原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合理地制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以及控制原材料的成本,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际的例题来深入探讨原材料计划成本法。

例题一,某企业生产A产品,每个月的生产计划为1000件,每件产品需要消耗2kg原材料。

已知原材料的购置价格为每kg 10元,每个月的存货成本为每kg 0.5元。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企业每月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月需要的原材料数量。

根据产品的生产计划和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可得到每月需要的原材料数量为1000件×2kg = 2000kg。

然后,我们计算每月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即2000kg × 10元/kg = 20000元。

此外,还需要考虑存货成本,即2000kg × 0.5元/kg = 1000元。

因此,该企业每月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为20000元 + 1000元 = 21000元。

例题二,某企业生产B产品,每个月的生产计划为2000件,每件产品需要消耗3kg原材料。

已知原材料的购置价格为每kg 8元,每个月的存货成本为每kg 0.8元。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企业每月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解析,同样地,首先我们计算每月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即2000件× 3kg = 6000kg。

然后,计算每月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即6000kg × 8元/kg = 48000元。

存货成本为6000kg × 0.8元/kg = 4800元。

因此,该企业每月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为48000元 + 4800元 = 52800元。

例题三,某企业生产C产品,每个月的生产计划为1500件,每件产品需要消耗4kg原材料。

已知原材料的购置价格为每kg 12元,每个月的存货成本为每kg 0.6元。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企业每月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解析,同样地,首先计算每月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即1500件×4kg = 6000kg。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和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有效地控制原材料成本,企业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划和管理。

其中,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原材料采购,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题来详细介绍原材料计划成本法的具体应用。

例题一,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单位产品需要用到2千克原材料A。

预计下个月生产5000单位产品,原材料A的购置价格为每千克10元,订货的各种费用为每次1000元。

请根据原材料计划成本法,计算下个月原材料A的总成本和每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

解析,根据原材料计划成本法,首先需要计算下个月需要的原材料A的总量。

由于每单位产品需要2千克原材料A,预计生产5000单位产品,因此总共需要的原材料A数量为2千克/单位× 5000单位 = 10000千克。

然后,计算原材料A的总成本,即购置原材料的成本加上订货费用,10000千克× 10元/千克 + 1000元 = 101000元。

最后,计算每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即总成本除以生产的单位产品数量,101000元÷ 5000单位 = 20.2元/单位。

例题二,某企业计划生产下个月的产品数量为8000单位,原材料B的购置价格为每千克8元,存货成本为每千克0.5元,每次订货费用为800元。

根据原材料计划成本法,计算下个月原材料B的总成本和每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

解析,根据原材料计划成本法,首先需要计算下个月需要的原材料B的总量。

预计生产8000单位产品,每单位产品需要用到3千克原材料B,因此总共需要的原材料B数量为3千克/单位× 8000单位 = 24000千克。

然后,计算原材料B的总成本,即购置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存货成本和订货费用,24000千克× 8元/千克 + 24000千克× 0.5元/千克 + 800元 = 192800元。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1)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1)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引言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项目各项成本分配的方法。

通过计划成本分配,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分配资源,规划项目进度,并进行成本控制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体的例题,通过计划成本分配法来分析项目的成本。

例题背景某公司计划开展一个新产品的研发项目,该项目预计持续6个月。

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先完成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预计需要1个月的时间。

根据项目计划,每个月的成本如下:•第1个月:8000元•第2个月:10000元•第3个月:12000元•第4个月:10000元•第5个月:9000元•第6个月:8000元根据项目组对每个月工作量的人力和资源评估,该项目的62人数应为10人,所需工时为平均每人每月160小时。

计划成本分配法步骤步骤1:汇总资源需求和项目计划首先,我们需要将项目的资源需求和计划进行汇总。

根据例题的背景,项目的每个月成本已经给出,人力和资源评估也已经完成。

步骤2:计算每个月的固定成本根据项目计划,我们可以计算每个月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那些与项目工作量无关的成本,比如租金、设备维护等。

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月的固定成本为2000元。

步骤3:计算每个月的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那些与项目工作量相关的成本,比如人工成本。

根据例题的背景,我们已经知道每个月的人力需求为10人,工时为平均每人每月160小时。

根据人力和工时,我们可以计算每个月的可变成本。

假设每个人的小时工资为50元,我们可以得到每个月的可变成本如下:•第1个月:10人 * 160小时 * 50元/小时 = 80000元•第2个月:10人 * 160小时 * 50元/小时 = 80000元•第3个月:10人 * 160小时 * 50元/小时 = 80000元•第4个月:10人 * 160小时 * 50元/小时 = 80000元•第5个月:10人 * 160小时 * 50元/小时 = 80000元•第6个月:10人 * 160小时 * 50元/小时 = 80000元步骤4:计算每个月的总成本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每个月的总成本。

(完整word版)作业成本法例题

(完整word版)作业成本法例题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

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

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

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

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1、公司的定价策略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

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

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

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

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归集的结果如下表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

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

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

成本计算案例题(1至6)

成本计算案例题(1至6)

案例1: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海西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20×7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1.月初在产品成本。

甲、乙两种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如下,见表9-1。

表9-1 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2.本月生产数量。

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实际生产工时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

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表9-2。

表9-2 发出材料汇总表备注: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按甲、乙两种产品直接耗用原材料的比例进行分配。

(2)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及职工福利费用计算表(简化格式),见表9-3。

表9-3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3)本月以现金支付的费用为2 5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250元,市内交通费65元;供电车间负担的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外部加工费48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1 360元,材料市内运输费200元。

(4)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为14 7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1 000元,水费2 000元,差旅费1 400元,设计制图费2 600元;供电车间负担的水费500元,外部修理费1 800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办公费40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3 000元,水费1 200元,招待费200元,市话费600元。

(5)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10 000元,供电车间折旧2 000元,机修车间折旧4 000元,厂部管理部门折旧6 000元。

(6)根据“待摊费用”账户记录,本月应分摊财产保险费3 195元,其中供电车间负担800元,机修车间负担600元,基本生产车间负担1 195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600元。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某厂的生产甲产品的月设计生产能力为:总工时2,500时,月计划生产500件。

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甲产品标准成本单成本项目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标准直接材料8公斤/件4元/公斤32元/件直接人工5工时/件6元/工时30元/件变动制造费用5工时/件5元/工时25元/件固定制造费用8,000甲产品本月实际产量为510件,其实际成本如下:甲产品实际成本单成本项目耗用数量实际价格成本直接材料4,500公斤3.8元/公斤17,100元直接人工2,400工时6.2元/工时14,880元变动制造费用5.2元/工时12,400元固定制造费用8,500元计算甲产品各成本差异:(40分)原材料用量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原材料价格差异变动费用开支差异原材料总差变动费用总差人工效率差异固定费用预算差异工资率差异固定费用效率差异工资总差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费用总差:答案:设计能力2500设计产量500成本项目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标准直接材料8432直接人工5630变动制造费用5525固定制造费用8,000实际产量510成本项目耗用数量实际价格成本直接材料4,500 3.8 17,100直接人工2,4006.214,880变动制造费用5.212,480固定制造费用8,500成本合计52,960标准分配率3.2原材料用量差异1,680.00变动费用效率差异(750.00)原材料价格差异(900.00)变动费用开支差异480.00原材料总差780.00变动费用总差(270.00)人工效率差异(900.00)固定费用预算差异500.00工资率差异480.00固定费用效率差异(480.00)工资总差(420.00)生产能力利用差异320.00固定费用总差:340。

成本法例题

成本法例题

成本法例题例1:某宗面积为5000㎡的开发用地,市场价格楼面地价为800元/㎡,容积率为2,受让人需按照受让价格的3%缴纳契税等税费,土地取得成本是多少?例2:某成片荒地面积2平方公里,取得该荒地的代价为1.2亿元,将其开发成“五通一平”熟地的开发成本和管理费用为2.5亿元,建设期为3年,贷款年利率为8%,、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为可转让熟地价格的2%、5.5%、10%,开发完成后可转让土地面积的比率为60%。

试求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的平均单价。

(假设开发成本和管理费用在建设期内均匀投入,开发完成后开始销售,销售费用在开发完成时投入)例3:某旧建筑物,估计其重置价格为40万元,地面、门窗等破旧引起的物质折旧为3万元,户型不好、没有独用厕所和共用电视天线等导致的功能折旧为8万元,由于位于城市的衰落地区引起的经济折旧为7万元。

则该建筑物总的折旧为18万元,其现值为40万元减18万元等于22万元。

例4:某房屋拆除后的旧料价值为10万元,清理费用为30万元,该房屋造价为500万元,则残值率为()A、2%B、0C、4%D、-4% 例5:房地产直线折旧的折旧基数为()A、CB、C-SC、1-RD、C(1-R)例6:某建筑物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判定有效经过年数为10年,单位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500元/平方米,经济寿命30年,残值率5%。

用直线法计算该建筑物的年折旧额、折旧总额,并估算其现值。

例7:有一座10年前建成交付使用的建筑物,在此期间维修保养情况正常,经估价人员实地观察判断其剩余经济寿命为30年,假设该建筑物的残值率为0。

用直线法计算该建筑物的成新率。

例8:在出让土地使用权上建造的普通商品住宅,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70年,建造期为2年,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为50年,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建筑物折旧的经济寿命应为?例9:一座旧办公楼,在其建成后10年补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50年,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为45年,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建筑物折旧的经济寿命应为?例10:一座在出让土地使用权上建造的商场,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40年,建造期为3年,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为60年,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建筑物折旧的经济寿命应为?出让合同约定不可续期。

标准成本法例题共4页word资料

标准成本法例题共4页word资料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

成本法例题

成本法例题

逐步结转法例题[例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生产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上一步骤完工的半成品,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直接转给下一步骤继续进行加工;各步骤的在产品采用约当产量法按实际成本计算,直接材料在第一步骤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骤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均为50%。

该企业2003年3月有关产量记录和成本资料如下:表1 产量记录(件)表2 成本资料(元)该企业采用逐步结转(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甲产品的生产成本。

该企业产成品成本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表3产品名称:A半成品 2003年3月金额单位:元说明:(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672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872+12完工A半成品直接材料费用=72×8=576(元)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12×8=96(元)(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156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272+6完工A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72×2=144(元)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6×2=12(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390制造费用分配率=————————=572+6完工A半成品制造费用=72×5=360(元)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6×5=30(元)表4第二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名称:B半成品 2003年3月金额单位:元说明:(1)A半成品费用的分配1 260半成品费用分配率=————=1576+8完工B半成品的A半成品费用=76×15=1 140(元)月末在产品A半成品费用=8×15=120(元)(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240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376+4完工B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76×3=228(元)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4×3=12(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160制造费用分配率=——————=276+4完工B半成品制造费用=76×2=152(元)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4×2=8(元)表5第三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名称:甲产品 2003年3月金额单位:元说明:(1)B半成品费用的分配1 720半成品费用分配率=————=2080+6完工产成品B半成品费用=80×20=1 600(元)月末在产品B半成品费用=6×20=120(元)(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332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480+3完工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80×4=320(元)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3×4=12(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207.5制造费用分配率=——————=2.580+3完工产成品制造费用=80×2.5=200(元)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3×2.5=7.5(元)成本还原例题表6 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方法一)2003年3月单位:元表7 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方法二)2003年3月单位:元平行结转法例题[例]某工厂生产B产品,分两个生产步骤连续加工,直接材料在第一步骤开始时一次投入,成本计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成本法案例

成本法案例

成本法案例某公司采购了500台电脑,每台电脑的采购价格为3000元,运输费用为10万元。

由于采购数量较大,公司决定将这批电脑分为两批采购,第一批采购了300台电脑,第二批采购了200台电脑。

第一批电脑的采购时间为1月1日,第二批电脑的采购时间为2月1日。

公司采用成本法计算库存成本。

根据成本法,公司库存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

采购成本即采购价加上运输费用。

存储成本包括存储费用、封装费用和管理费用。

对于第一批采购的300台电脑,采购成本为3000元 × 300 +10万元 = 910万元。

假设存储费用为每台电脑的1%、封装费用为每台电脑的0.5%、管理费用为每台电脑的0.5%,则存储成本为3000元 × 300 × 1% + 3000元 × 300 × 0.5% + 3000元 ×300 × 0.5% = 135万元。

第一批电脑的库存成本为910万元 + 135万元 = 1045万元。

对于第二批采购的200台电脑,采购成本为3000元 × 200 +10万元 = 610万元。

存储成本为3000元 × 200 × 1% + 3000元× 200 × 0.5% + 3000元 × 200 × 0.5% = 90万元。

第二批电脑的库存成本为610万元 + 90万元 = 700万元。

所以该公司的总库存成本为1045万元+ 700万元= 1745万元。

在计算成本时,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是分开计算的。

采购成本主要与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运输费用有关,而存储成本则主要与存储数量和存储费用、封装费用、管理费用有关。

不同批次的采购需要根据不同的采购时间进行计算。

通过成本法计算库存成本,可以帮助公司了解库存成本的组成和总体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建筑物2002年12月竣工后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2488平方米,现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评估价值=重置价值*综合成新率
1.确定重置价值
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与被评估资产建筑物完全相同或基本类似的全新状态下所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前期费用,综合造价,其他费用,其他成本等。

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用途,重置成本包括:
前期费用:勘察设计费(水文地质勘测、测量和工程设计费)
综合造价:建筑安装工程费,室外配套工程费。

其他费用: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
资金成本:筹建成本(建设工程占有资金的利息额),短期贷款利率为5.85%
重置价值=998.84*2488=2485113.92元
2.综合成新率公式
综合成新率=年限法权重数*年限法成新率+玩损等级打分法权重系数*玩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
(1)年限法成新率
年限法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法+尚可使用年限法)*100%
总年限50年,其中已使用10年,成新率=40/50=80%.
(2)完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
完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结构部分合计得分*结构部分评估修正系数+装修部分合计得分*装修部分评估修正系数+设备部分合计得分*设备部分评估修正系数)*100%
A:结构部分:地基基础及设备基础0.18分,承重构件0.18分,非承重墙0.16分,屋0.14分,楼地面0.14分。

合计得分0.8分,结构部分权重0.8.
B:装修部分:门窗0.15分,外粉饰0.15分,内粉饰0.15分,天花板0.15分,合计得分0.6分,装修部分权重0.1分。

C:设备部分:评分0.7分,权重0.1分。

完损等级打分成新率=0.8*0.8+0.6*0.1+0.7*0.1)*100%=77%
(3)综合成新率=80%*50%+77%*50%=78.5%
3.评估值=2485113.92*78.5%=195081
4.43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