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PPT课件(75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小组成员: 本三:zhangmiaomiao liqin 本一:leijuan jinhanci zhanglu
主讲内容
陶瓷
1.概念
2.陶器的发 展
3.工艺流程
微雕
1.微雕历史的 发展
2.制作工艺
刺绣
1.刺绣的概况 2.历代刺绣 3.刺绣流派
陶 瓷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 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 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 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 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 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 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 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 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 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
受波斯萨珊风格 银器的影响
《唐三彩凤首壶》
陶器的历史意义
• 1.是手工业雏形,标志着劳动力分工开始。 • 2.是人类早期艺术表现的承载体。 • 3.生产力丰富的体现,物品需要精制和存贮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 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 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 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 度达1000℃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 基础。
• 夏、商、周三代的陶器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 、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人施以简 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 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 法留取肌理效果。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 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 等等 。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 进一步发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 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其造 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 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
•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 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 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 成熟逐步到成熟。
•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 ,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 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 ,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 个新时代。
• 灰陶
白陶
• 印纹陶
红陶
•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 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 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 。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
• 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 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 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 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 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 ,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 、深绿、天蓝、褐红、茄紫 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 、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 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 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瓷器
•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 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 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中华文明
的瑰宝之一。
瓷器的历史发展
•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 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 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 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 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 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 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 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 青瓷"。
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 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 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 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 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 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 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为 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 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 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均窑烧造 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 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 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 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 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 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 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 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 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 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 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 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 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 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渡到瓷 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长期烧造 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原材 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商代中wk.baidu.com出现了原 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 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 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 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
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陶器: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
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 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陶器的发展
•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
• 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 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 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 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 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 彩三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 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温度12501340℃);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 再烧1250--1340℃为釉中彩,上釉后入窑烧 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烤花炉烘烧(600800℃)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清代景德 镇出产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小组成员: 本三:zhangmiaomiao liqin 本一:leijuan jinhanci zhanglu
主讲内容
陶瓷
1.概念
2.陶器的发 展
3.工艺流程
微雕
1.微雕历史的 发展
2.制作工艺
刺绣
1.刺绣的概况 2.历代刺绣 3.刺绣流派
陶 瓷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 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 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 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 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 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 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 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 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 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
受波斯萨珊风格 银器的影响
《唐三彩凤首壶》
陶器的历史意义
• 1.是手工业雏形,标志着劳动力分工开始。 • 2.是人类早期艺术表现的承载体。 • 3.生产力丰富的体现,物品需要精制和存贮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 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 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 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 度达1000℃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 基础。
• 夏、商、周三代的陶器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 、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人施以简 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 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 法留取肌理效果。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 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 等等 。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 进一步发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 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其造 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 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
•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 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 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 成熟逐步到成熟。
•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 ,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 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 ,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 个新时代。
• 灰陶
白陶
• 印纹陶
红陶
•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 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 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 。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
• 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 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 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 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 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 ,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 、深绿、天蓝、褐红、茄紫 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 、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 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 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瓷器
•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 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 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中华文明
的瑰宝之一。
瓷器的历史发展
•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 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 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 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 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 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 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 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 青瓷"。
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 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 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 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 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 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 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为 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 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 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均窑烧造 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 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 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 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 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 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 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 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 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 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 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 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 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 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渡到瓷 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长期烧造 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原材 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商代中wk.baidu.com出现了原 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 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 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 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
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陶器: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
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 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陶器的发展
•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
• 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 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 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 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 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 彩三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 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温度12501340℃);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 再烧1250--1340℃为釉中彩,上釉后入窑烧 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烤花炉烘烧(600800℃)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清代景德 镇出产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