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合集下载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 22100763 姓名:刘萍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存在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年来,中巴双边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以及显性优势三方面分析中巴贸易的互补性,并提出了中巴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中巴贸易现状分析中巴在1974年8月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在与拉美国家贸易中处于首位,经过双方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中巴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双边贸易额、各种协议,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3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市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15.41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21.88亿美元,六年时间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将近7 倍.其中,巴对我出口68.34 亿美元,占其出口份额的5.78%;巴从我进口53.54亿美元,占其进口份额的7.28%;巴西顺差14.81亿美元。

表1中巴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摘要:地理大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分布、变化,与国际贸易的形成、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国际贸易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贸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因为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

任何国家的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地理环境因素地域产品经济国际多边贸易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

幅员辽阔,横跨东欧和北亚大部分地区。

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滨波罗地海,海岸线达33800多千米。

全境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约占国土的70%,最大的平原是东欧平原(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深受河流切割,间有高山。

南部、东南不和东部山地盘恒,如大高加索山北坡,萨彦——贝加尔山系和太平洋山系等。

欧亚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南部蜿蜒。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勒拿河、叶尼塞河等。

重要湖泊有拉多加湖、奥涅加湖、贝尔加湖、里海等。

俄罗斯地处高纬度,气候复杂多样,兼有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特征,从北向南跨有苔原、针叶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

大部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仅西北沿海地区具海洋性气候特点,远东地区太平洋沿岸有季风性气候特征。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

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1990年解体前。

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

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示例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示例

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张珊珊08国际贸易03摘要:本文运用了中国1983-2008年的时序数据,实证了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关系。

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增长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贸易却是负面效应;农户投资的增长不但没能成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正相关因子,反而抑制了其发展,但农户投资的发展对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不管是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还是对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都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农业投资和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关系作出了解释,并依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投资;农产品对外贸易;时序分析;政策建议一、引言农产品对外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下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投资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有效实现手段之一,农业投资往往决定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影响着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只有合理的农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农业投资和农业对外贸易的关系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Theodore W. Schultz(1999)指出农业投资在农业发展的因果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Mundell(1957)提出并论证了贸易和投资的替代关系,之后Markuson(1983)和Svenson(1984)进一步指出两者还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侯石安(2001)指出农业出口贸易补贴不足,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开始显现。

由于财政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流通环节投入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难以有充足资金用于补贴农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出口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放大。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奥地利基本资料【国名】奥地利共和国(The Republik of Austria, Republik OesterreichÖstelreich) 代码A T。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

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

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

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

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国徽】为一只鹰。

黑色的雄鹰头戴金冠,两爪分别握着金色的锤子和镰刀,胸前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鹰爪上还套有被打断的锁链。

鹰是奥地利的标志,璧形金冠象征国民,镰刀和锤子象征农工,锁链被打断象征奥地利人民获得自由、解放。

【国歌】《让我们拉起手来》【国花】火绒草,白雪花,一说金合欢【国鸟】家燕【国石】贵蛋白石【首都】维也纳(Vienna),人口170万人(2008年)。

【首都】维也纳【语言】德语【国庆日】10月26日一、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国土面积面积面积为83871平方公里。

2、地理位置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

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

3地形及气候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

东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格罗克纳山海拔3797米,为全国最高峰。

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为丘陵、高原。

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境内,长约350公里。

有与德国和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奥匈边界的新锡德尔湖。

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

(乡)。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民族及宗教人口840.25万,绝大多数为奥地利人。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课程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课程论文

一、选题范围:1、论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2、以质取胜出口战略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3、科技兴贸的必要性及其路径研究(增强竞争力差异化低成本)4、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必要性与对策措施5、从国际分工理论看中国在当今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及调整6、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条件与改变7、中国制造与中国生产8、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增进9、地理环境因素对某国外贸的影响;10、世界(某个国家或地区)棉花(或花生、油料等)生产分布及国际贸易分析11、论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12、我国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促进技术进步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以市场换技术)13、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条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4、论技术进步与工业化的关系15、工业化进程与对外贸易关系探讨16、我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其路径(外贸经营权的扩大外贸主体的多元化)17、“入世”后我国不同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纺织品服装玩具鞋帽机电产品钢铁汽车化工石油农产品……)18、“入世”后我国企业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供产销三个环节)19、中国“入市”的难点及对策(市场经济地位被认可)20、论对外贸易管理中不同手段的协同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21、我国出口退税与出口企业积极性的调动22、入世后我国法律手段的有效运用23、入世后我国经济手段的合理运用24、入世后我国行政手段的合理有效运用25、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货源贸易关系市场、产出/投入)26、提升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路径研究27、低碳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增长节能减排28、绿色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增长29、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必要性:重要意义可行性:已经具备的条件优势30、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选择(出口贸易许可贸易对外投资)31、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路径研究32、外商在华投资的效应分析(资金技术管理)33、外商来华投资的理性思考(积极与消极效应)34、我国技术引进效应分析35、我国技术输出应注意的问题36、XX省(地区、市)对外贸易(出口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7、铁矿石价格谈判对中国钢铁工业及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38、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9、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40、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41、我国玩具制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42、中美贸易问题研究43、中日贸易问题研究44、中欧贸易问题研究45、中韩贸易问题研究46、中国政府与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47、外商撤资(资本抽逃)问题研究48、跨国公司避税及其防范49、我国外贸出口秩序混乱及其疏导50、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根源及其应对从以上课题中任选一个进行论文撰写,论文题目自定。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题目: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姓名:课程:国际贸易地理班级:国贸1102班学号: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摘要: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

全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

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

海岸线22,680公里。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本文就其地理环境对美国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并介绍美国的三大产业及于中国的贸易关系。

关键词:美国,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三大产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一、美国的主要产业特点(一)、农业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

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81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中最大的一个项目。

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

农业用地4.3亿hm2。

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

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

美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3.2%。

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

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Js1104432王忆凡特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使我国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就为我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许多优势和便利条件。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使季风区面积广阔,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同一温度带内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多种气候,使各温度带内的农林牧经济部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我国大河多西源东流,为发展内河航运、沟通东西交通,提供了物质环境条件,如长江、珠江等。

我国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使大河流经阶梯过渡地带时,产生了巨大的水能。

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 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为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使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产生了高寒草原,出现了高寒畜牧业。

高大的青藏高原,使印度洋上南来的暖湿气流难以北进,使得我国西北部气候更加干燥,影响了那里农林牧业生产条件。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广大的点,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最南端的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到最北端58度的漠河,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温带的范畴,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降水充沛水源充足,生物多样化特征明显。

从最东部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会处的主航道中心线到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差约60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地势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这样有利于海洋湿热水气的深入,不至于内地过于干旱。

所以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广大。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国际贸易地理是融合国际贸易理论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必修课程,并且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前修课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篇1试谈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改革【摘要】以XX高职院校为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经济地理国际贸易高职措施一、经济地理课程的基本情况目前,XX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创新,为中国—东盟经济第一线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具备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强、富于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经济地理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熟悉通行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更全面、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完善知识结构。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讲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系统知识,还引入经济环境的概念,阐述国际、区域经济及政治格局的发展,使地理科学研究和经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基本知识与一般规律,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经济地理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专门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其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合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建设实际。

二、经济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一,涉及面广,课程综合性强。

经济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地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学科。

因此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建立多学科基础理论的概况,在综合性思维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实用性强,针对专业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经济地理课程的设置是针对性培养和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国际经贸能力,提供实用的各经济区域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将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ywq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ywq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分析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系别:经济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 11 级本科4班学号:201105450姓名:杨婉青任课教师:高露华完成时间:2013年10月内容摘要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它们是国际分工的前提,而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影响着各国生产的产品及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到各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地位,因而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我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环境(人口、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等)及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突出其自身特色,并对其国际贸易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深入了解其特色文化及优势商品所在。

关键词: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贸易发展目录一、自然地理环境 (1)(一)地理位置 (1)(二)气候 (1)(三)河流 (2)二、人文地理环境 (2)(一)人口........................................................................2. (二)语言 (2)(三)风俗习惯 (3)(四)宗教 (3)三、经济地理环境 (4)(一)农业发展 (4)(二)工业发展 (5)1. 澳大利亚石油工业 (5)2. 澳大利亚汽车工业 (6)3. 服务业 (6)(1)金融业 (7)(2)交通运输业 (7)(3)旅游业 (7)四、对外贸易及中澳经贸关系 (8)(一)澳大利亚对外贸易 (8)(二)澳中经贸关系 (9)五、结语 (10)六、参考文献 (11)分析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及海外领土组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约3.67万公里。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五邑大学国际贸易地理论文题目:《美国棉花产业市场分析》院系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18日摘要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棉花的产量是影响棉花价格以及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不止关系到美国更关系到全球众多棉农的切身利益。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大国和强国,其种植的棉花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但由于美国的纺织业地区不断转移,美国的棉纺织业也在逐渐萎缩,其棉花消费量以及棉花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也在减少。

本文着重写美国棉花市场的分析。

通过列举一系列图表、数据,指出美国棉花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等,首先指出对当前美国棉花产业市场总体概述,具体为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种植情况,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特征,棉花消费状况,美国棉花价格走势,棉花市场供求情况;其次是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分布状况;继而是中国棉花产业对美国的出口情况;最后阐述其他国家对美国棉花市场的影响。

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美国的棉花市场状况。

关键词美国棉花市场生产、消费、价格走势、贸易状况;美国棉花与各国的棉花;产业间相互影响。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当前美国棉花产业市场总体概述 (1)1.1 美国棉花产业的种植情况 (3)1.2 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特征 (3)1.3 美国棉花价格走势 (4)第2章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分布状况 (2)2.1 美国棉花生产状况 (5)2.1.2. 近期美国棉花产量占全球棉花产量比例 (8)2.2 美国棉花消费状况 (6)2.3 美国棉花国际贸易分析 (7)2.4 美国棉花价格决定因素 (7)2.5 美国棉花进口情况 (7)第3章中国棉花产业出口美国的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及地理大发现的国际贸易形式比较作者:徐莉薇指导老师:李纪生摘要:历史上远距离的贸易活动不胜枚举,这些贸易活动因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贸易形式。

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国际贸易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为辅。

汉代时,丝绸之路以官方与民间贸易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到15-17世纪时,“地理大发现”则是以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为贸易形式。

以上三者作为国际贸易史上重要的远距离贸易活动,在国际贸易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着重通过对以上三个贸易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分析,对其国际贸易形式进行比较。

关键词:贸易活动性质;贸易活动目的;国际贸易形式比较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以及地理大发现的性质及目的1、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与目的公元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着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地区的友好关系。

郑和船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

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郑和一共奉命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开辟了明朝通往南洋,非洲东岸的海上贸易路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作为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性质的远洋活动,郑和下西洋也具有着多重的目的。

首先,郑和大航海的首要目的就是对外贸易。

当时,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论文(钦州学院)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论文(钦州学院)

试分析钦州坭兴陶的陶土优势及其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保税港区方向)专业2009级梁荣骁指导教师岑建明摘要从1915年的世博会夺金归国,到2010上海世博会的精彩绽放,钦州坭兴陶以其独享的地理保护、独特的陶土特质、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步一步的从钦州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本文将透过钦州坭兴陶制作过程,研究其陶土特点、优势和价值,为钦州坭兴陶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钦州坭兴陶,陶土优势,产业发展目录前言 (1)一坭兴陶的制作工艺 (1)(一)坭兴陶的历史背景 (1)(二)坭兴陶的特点 (1)(三)坭兴陶的制作流程 (1)二坭兴陶的陶土优势 (2)(一)坭兴陶陶土的分布 (2)(二)钦州坭兴陶的陶土特征 (2)(三)钦州陶土的对坭兴陶的作用影响 (2)(四)坭兴陶的发展 (3)致谢 (4)参考文献 (4)前言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美称让钦州人骄傲不已。

她魂述历史,1300年的岁月将历史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她阴阳调和,钦江东西两岸一软一硬两种陶土,造就了一个个惊艳的钦州坭兴陶;她独一无二,特殊的陶土和神奇的窑变决定了她们绝无相同;她当是中国甚至世界的艺术瑰宝。

是什么样的钦州大地才能让坭兴陶诞生,钦州这个地方有什么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土地,人文?现在钦州正处于工业大发展时期,钦江东西两面工程不断,高速公路路经钦州,会有多少红泥被覆盖,未来能有多少可用之陶土?早坭兴陶一步走红全国的紫砂陶用的大多是次级泥土,渐渐真正的紫砂已无陶土可用。

有无穷潜力的坭兴陶,不应就此受阻,理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坭兴陶的制作工艺(一)坭兴陶的历史背景钦州古称安州,公元598年改称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位于北部湾中心位置,南面东南亚各国,水陆发达,是古代是国内外贸易交流大城,因当时世界对中国陶瓷的推崇与需求,坭兴陶应运而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二)坭兴陶的特点泥兴陶学名紫泥陶,其陶质地细腻,如玉石般温润亮泽,敲击之音质铿锵、清脆,手感坚硬结实。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国际贸易论文篇1浅谈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一、引言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的不断加剧,转变原有能源消耗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

当前学界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看法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石等能源,造成碳排放量的急剧提升所引发的,即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急剧提升,引发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范围内温度大幅提升,极端异常气候发生率急剧升高等。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主要涉及到了当前世界发展中最为核心的两个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二是环境问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等,然而由于相关的技术等原因,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其在导致能源大量浪费,引发能源危机问题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而此种依靠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弊端已越来越大,探索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下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得以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能源的利用率,及新能源领域拓展的问题,其对于发展可持续经济,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必影响到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及其实践和理论体系,因此下文首先将就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低碳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入推进,不仅会改变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对国际贸易格局,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更注重对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及拓展对新的清洁能源的利用,同样的,其在贸易产品方面,也更倾向于绿色产品,而这对于传统的贸易出口大国的贸易结构,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往依靠出口原材料等资源的国家,其将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巨大冲击,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也会出现急剧的下降。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 22100763年份 贸易总额 出口(中→巴) 进口(中←巴) 顺逆差(中方)1999 15.41 8.65 6.76 1.89 2000 23.07 12.22 10.85 1.37 2001 32.30 13.28 19.02 — 5.74 2002 40.74 15.54 25.20 — 9.66 2003 66.81 21.48 45.33 — 23.85 2004 91.50 37.10 54.40 — 17.29 2005 121.88 53.54 68.34 — 14.80 2006 168.54 96.25 72.29 — 15.30 2007 187.50 101.65 85.85 — 13.76 2008208.65107.26100.39— 18.341982~2008年中巴贸易差额-55101513579111315171921232527年份(1982~2008)贸易差额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关键要素,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基本要素。

接壤海洋或拥有良好港口的国家能够更方便地开展海洋贸易。

例如,荷兰和新加坡由于拥有良好的港口,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还决定了国家之间的交通成本。

距离较近的国家更容易进行贸易,因为运输成本较低。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更为频繁,而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则相对较少。

资源分布和国际贸易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拥有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这导致了资源的互补性和差异性。

资源互补性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对另一个国家的生产具有补充作用。

例如,沙特阿拉伯丰富的石油资源满足了许多国家的需求,促进了国际石油贸易。

同时,资源差异性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某种重要资源,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该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资源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和贸易便利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国际贸易的关键支撑。

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也对贸易有重要影响。

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手续等措施,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开放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之间的政治稳定性、战争和冲突等因素都会影响贸易的进行。

例如,战争和冲突会破坏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导致贸易中断。

此外,地缘政治竞争也会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限制市场准入。

因此,地缘政治稳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改变了贸易的地理格局。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峡大学国际经贸专题讲座(二)论文题目: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 **********姓名: * *老师: * * 、* *日期: 2012年10月3日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摘要: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它们是国际分工的前提,而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影响着各国生产的产品及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到各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地位,因而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我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国际贸易影响发展一、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环境是一国经济贸易的基础,它包括一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一)、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发展来说,地理位置是重要因素。

首先,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沿海、滨海、背山面向平原、扼重要海峡、临世界海上航道等,皆为形成贸易中心的优良位置;另外,国土面积大、海陆兼备且海岸线长的国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其次,各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水热资源不同,会影响到农牧业产品种类的差别,从而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再次,经度位置不同,又使各国各地区时间不同,为此对外贸易要考虑到各国时差,如不注意,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地形条件地形的差别和地势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农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理流向。

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集中成片,有利于排灌系统的建设和机耕,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基地,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皆得平原之利,另外,平原也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山地、高原、丘陵地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采矿业等;奇山秀水之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

总之不同的地貌类型组合有着不同的工农业产品及服务业的地域分布,是世界区域性农矿产品贸易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三)、气候条件气候的地带性、地域性及季节性对商品构成和流向有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22100763姓名:刘萍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开展中国家,经济开展快并都存在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年来,中巴双边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开展。

本文主要从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以及显性优势三方面分析中巴贸易的互补性,并提出了中巴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中巴贸易现状分析中巴在1974年8月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在与拉美国家贸易中处于首位,经过双方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中巴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稳步开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双边贸易额、各种协议,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展中国家,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3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市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15.41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21.88亿美元,六年时间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将近7 倍.其中,巴对我出口68.34 亿美元,占其出口份额的5.78%;巴从我进口53.54亿美元,占其进口份额的7.28%;巴西顺差14.81亿美元。

表1中巴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那么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例文--欧洲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例文--欧洲

某某某学院《国际贸易地理》报告学院:某某某学院专业:某某某专业班级:2001学生姓名:某某某学号:123569题目:欧洲经济分析成绩:二0 20 年 12 月 12 日前言:此次写论文的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欧洲经济和对本学期所学进行大致总结目录: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及现状(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二)欧洲经济现状二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影响(一)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二)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三欧洲经济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欧盟发展趋势(一)欧洲经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二)欧盟未来发展四结语.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及现状(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萧条,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2%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GDP60%3-4%。

今后,在个别年份,上述个别指标可能会突破。

欧盟东扩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可能性更会增大。

但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大致会维持平稳的增长。

21世纪,欧洲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02年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

同年12,把1992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1992年底,这些立法已有95%获得通过,其中85%已转为成员国的立法。

,199410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CHEMICAL TECHNOLOGY国际贸易地理《浅析新加坡地理区位优势对外贸经济影响》姓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1009学号:*********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

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

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本文从新加坡的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新加坡外贸地理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优越地理条件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

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

所以,新加坡优越的地理区位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气候条件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23和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

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

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

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新加坡有两个不同的季候风季节,从12月到翌年3月吹东北季候风,相当潮湿;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

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

在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形成下午至傍晚时分,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

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所以植被是雨林。

地表径流大,由于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大多数进出亚洲的货轮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并在新加坡港进行补给,而新加坡政府则从中获取巨额的税收。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经济影响人文地理是指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它包括国家、居民、宗教、语言、法律、风俗习惯。

人文地理环境虽然不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1.人口及劳动力条件新加坡有近 400 万人口,其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和其他民族。

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

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

尽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新加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其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人文基础。

2.交通运输条件(1)海运方面新加坡是国际海运、航运中心之一。

新加坡目前(1999年,下同)有六个大港区,160多个轮船泊位,最大的巴西班让码头能同时停泊30多艘远洋巨轮。

至今,新加坡已开通40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世界各国800多个港口,每年进出船只10多万艘,货物吞吐量3亿多吨,海港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多亿美元。

1998年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1510万个标准箱,超越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其集装箱的装卸速度达到每小时220个标箱,创造了世界纪录。

新加坡港务集团到1998年已连续10年获得“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的大奖。

新加坡在近两年还将投资70亿新元在巴西班让码头再兴建26个泊位,待整个工程完成后,新加坡港口一年可装卸约1800万个标准箱。

(2)公路方面据198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新加坡公路系统和比利时并列世界第一。

新加坡公路四通八达、快速通畅,为世界最优秀的交通网络。

目前,新加坡公路总长2976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8条、共109公里。

有汽车近70万辆,平均7人有一辆车。

新加坡虽然地小车多,但其交通非常顺畅,很少发生交通堵塞现象,市内道路平均时速30公里,而其他城市如曼谷才5公里,伦敦15公里,香港16公里。

岛内的高速公路时速一般都在80公里以上。

另外,在新加坡路上很少见到交通警察,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城市公共交通方面新加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地铁提供从各住宅区到市区、商业中心及各旅游点的快捷交通服务。

目前,有南北和东西两条地铁线,共48个车站,总长83公里。

并且正在投资50亿新元兴建长20公里的地铁东北线,2002年即可投入使用。

全长约6公里,耗资达8亿5000万新元的樟宜机场地铁线2001年完工后,樟宜国际机场将直接与市中心相连,乘地铁来往市中心与樟宜机场之间只需30分钟。

此外,还在三个住宅小区兴建无人驾驶、无人售票的轻轨客运系统。

新加坡的巴士服务四通八达,同一条路线通常都有多种巴士服务定时穿行。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地铁与巴士服务衔接得很好,在主要的交通集散点设有地铁与公共巴士的换乘站,给搭乘地铁或巴士的乘客带来极大的方便。

(4)民航方面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航空枢纽,1997年数据表明,在新加坡有68家航空公司运营,航线联系52个国家的133个城市,每周有3118架次航班降落(同期我国只有国际航线通航31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个城市)。

1997年新加坡樟宜机场旅客吞吐量25174344人次(世界排行第28位,亚太排行第5位),但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达2379928人次(世界排行第6位,占总吞吐量的94.5%),新加坡航空枢纽地位可见一斑。

新加坡的航空货运业也十分发达,设在樟宜机场内的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

该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个小时。

1997年樟宜机场共装卸1336254吨空运货物,世界排行第10位。

3、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

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

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4.投资和金融中心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

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5.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

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1】黄森才.杨青,《国际贸易地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2】梁进社.《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地理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期【3】李树藩.[M].最新各国概况—亚洲分册.长春出版社.2007【4】陆大道.《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地理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3期【5】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的关系转向评述》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