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学读后感--李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市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读了乔纳森.迈尔斯著作的股市心理学,读后受益良多。本书告诉读者如何从容应对投资市场的狂热,如何避免被投资大众或自己的错觉所误导。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培养自己金融意识的有效方法,从而踏上成功的投资之路。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心理经济学,该理论强调投资者独特的内在特质——一个存在于他们头脑中市场与外在金融市场的压力及影响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关系两个方面的有效协调可以确保稳定的收益。而将这一关系有效协调的关键在于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用客观的态度看待行情及市场信息。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理性的市场,目前主流机构所采用的估值分析模型等都是建立在市场有效且理性的基础之上,但是现实市场并不时刻有效,且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是不理性的,导致市场不理性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性与生俱来的心理缺陷,具体来说以下的心理行为都是不理性的行为,轻则导致个人投资的损失,重则导致大盘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当大部分投资者都犯同一种错误时):

确认偏好:有选择性地使用那些支持他们原来观点的信息。

处置效应:当股票价格跌到了前期购进股票价格水平之下时,无论如何不肯止损卖出。

羊群效应:认为和大众一起才是最安全的,与大众保持一致的倾向。

事后诸葛偏好:记住乃至强调过去的成功经历,淡化甚至忘记失败经历的倾向。

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对行情或信息以过度惯性或麻木迟钝反应的倾向。

代表性谬误:根据非常有限的信息预测投资结果的倾向。

相反偏好:为了与众不同而一味与大众保持相反的观点。

保持现状偏好:也叫“投资惰性”,即保持原来投资状态的倾向。

沉没成本偏好:根据所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而赋予投资额为的价值,要求额外的回报。

以上都是投资过程中大众常犯的错误,其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不能够理性的看待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心理弱点,更准确的衡量投资价值,心理经济学创建了P.R.O.F.I.T.S体系,为我们提供将心理学与金融学上的问题相联系的简单方法。P.R.O.F.I.T.S分别代表个性personality、关系relationships、特立独行主义outlierism、灵活性flexibility、信息information、陷阱traps以及策略strategies。

从个性personality上讲,可以将投资者分为谨慎型、情感型、技术型、勤勉型、大意型以及信息型。谨慎型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是在决策中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情感型投资者总是凭借直觉而不是理性分析做决策,并偏爱曾经有过成功经历或曾经做过的股票。技术型投资者总是利用大量统计信息及分析工具做决策,但这会花费很多时间,且忽略了情感波动在交易中的影响。勤勉型投资者喜欢在市场上投资的兴奋感,对他们来说交易就是最大的乐趣,赚钱反而在其次。大意型投资者经常忙于其他的事,一旦做出投资决策后,就将这项决策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可能因为不作为而错失良机。信息型投资者依靠各种来源的信息作投资决策,往往忽略了价值分析,经常因为听信小道消息步入陷阱。

关系relationships章节中,阐述了投资者在交易中容易受重要关系的人的影响,从而影响理智的决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关系不协调,最终也会影响到股价。

特立独行主义outlierism,又称为反常规主义,投资者总是希望和大众保持一致,感觉这样风险才是最小的,因为脱离群体的羚羊总是容易被狮子吃掉。但是金融市场中总是小部分人获利大部分人亏损,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人的决策往往与现实不符,因此产生了相反理论。其实并不是大部分人的决策与事实不符,曾经大部分人也都是获利的,但是因为贪婪的本性,在该卖出的时候却一味看涨,最终导致大部分人亏损。因此不要为了与众不同而总是持有相反理论,大众的决策有时也是正确的,做决策时要理性的分析各种因素。统计表明一味持有相反理论决策正确率只有一半。我们应该灵活的区分什么时候顺应大众,什么时候特立独行。

灵活性flexibility,是大部分投资者所缺乏的,许多投资者都有保持现状偏好,认为原先的才是最好的,甚至原先的投资决策接二连三的犯错误时,依然不知道改变。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在恰当的时机改变投资策略,并从中获得利润。一个投资理念总是在刚出现时最有效,当大部分人都接受这种理念时,往往利用它就很难获利了,此时要灵活的引入新的理念。

信息information,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其他人的建议还是个人分析的结果,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掌握充分的信息是件好事,但是沉迷于搜索大量信息,就过犹不及了。成功的投资者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后予以利用,这种功力不是短期能练出来的。

陷阱traps,很多投资者容易轻信小道消息或所谓的投资专家的建议,从而陷入投资陷阱。当接收到消息或投资建议时一定要理性的分析,不要偏听偏信、草率决策。而恐惧和贪婪也是导致投资者最容易陷入陷阱的因素之一。

策略strategies,根据投资者的类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现实世界中,存在被动型

与主动型两种策略。被动型策略较为机械,一般主要选择那些风险较低、价值较为稳定的投资组合,他们往往选择某一种主要指数中的绩优股进行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主动型投资策略较为灵活,往往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投资对象。据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以3~5年为一个周期,原来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摆脱困境,而原来绩优的股票则开始走下坡路。换言之,价值型股票转化为成长型股票,成长型股票转化为价值型股票。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策略,精明的投资者会买入目前走势较弱的绩优股,持股待涨。

不论采取哪种策略,最重要的是选对买卖时机,而这也是最难确定的。市场永远处于运动状态中,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市场运动状态涨跌不一,即使面临同样的外部环境,市场也会在不同的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当属于混沌理论。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假定有一个托盘,用小壶缓慢的往托盘上倒沙子。这些沙子会缓慢的形成一个小沙堆,与此同时,不停地倒沙子,小沙堆又会出现部分坍塌。随着倒的沙子越来越多,到某一时刻,会出现更严重的坍塌现象。即使沙堆能在巅峰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它最终也会在更多沙子的压力下改变形状或坍塌。这个实验与股市的联系显而易见,小沙堆轻微坍塌对应股指轻微修正,严重坍塌对应股指崩盘。像小沙堆不停改变形状一样,股指也处于运动之中,即使疯狂的牛市或低迷的熊市之中,大趋势里也有小趋势,小趋势是对大趋势的修正,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引发大趋势改变。投资者可由此判断市场走势并从中获利。心理经济学认为,当市场行为趋于一致时,往往趋势就会发生改变。

本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心理经济学的价值评估方法,该方法可评价单个上市公司,且更适用与其它公司进行价值比较。根据心理经济学投资模型,将股票的内在价值分为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第一部分,无形资产主要从主观上分析公司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司的市场定位、消费者忠诚度,公司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及对股价的影响力,公司是否有增发、重组、大订单等消息,等等。通过对每项按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得出公司的消费者导向、竞争优势以及商场信息的变化。第二部分,金融资产实力主要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本部分涉及公司过去与将来的金融与市场表现及基本比率。

以下项目评估公司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通常选用3~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每股收益(EPS)、股息率、现金流量、相对强度、债务风险。前四项数据一定时期内增加幅度越大越好,最后一项数据减少的幅度越大越好。根据每项数据的表现给予0、1、2、3、4不等的评分。

基本比率(1)从市场的角度对公司业绩进行衡量,具体包括市盈率PE比率,市净率P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