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 了 比喻 ,后者主要用了 拟人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 喜悦、赞赏 的态度,后者表现了贬斥、嘲讽的 态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 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 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 到翠绿的丝带; 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 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 根据以上题例思考: • (一)、鉴赏思路:拿到一首咏物诗,该从哪 些方面入手鉴赏? • 答: 该诗写了什么物?该物有何特点 ?诗 中运用了何种技巧?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二)、诗人会如何描摹物的特点? • 答: 物的特点:外在、内在(精神、品 格)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物的特点
相似点
寄托的情与志
• 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 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 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 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 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 《华阳集》。顾况性诙谐,诗名较著。他 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其诗多以揭露现实 黑暗为主。
• 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 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主旨) • 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 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 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 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 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 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 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 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 息。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 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 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 之幸者。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 的不满。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 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 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形式标志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意象特点: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 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器物玩好等等
典题引路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 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 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 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 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 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 作者的思想感情。
• 山居秋暝
• • • •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咏蟹
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译文: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肉上长着骨头(壳)。不要说 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作品鉴赏 螃蟹,素被视为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皮日休在 《咏蟹》中却赋以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在这首诗中,诗人热 情地赞扬了蟹的铮铮之骨、无畏之心和不惧强权、敢于“犯上”的 壮举,寄托了他对无私无畏、敢于“横行”、冲撞人间“龙庭”的反 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大声呼唤。
•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特别提醒 :
1. 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 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 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
2. 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 异,故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 3. 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 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注解等。
艺术手法
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衬托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 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 池边或池中小洲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 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 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答: 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 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 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 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 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 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 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 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 • 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 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 •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 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 • 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 “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北陂” 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 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 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 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 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一、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 和写作技巧 二、通过学习初步明确鉴赏 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 • • • •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 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 景,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 度和思想倾向。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家认为《卜算子· 咏梅》虽言 咏梅,实为言志之作。你同意这个 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作者用了托物言志 的手法。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根植 于荒凉的驿外断桥边,盛开也无人观 赏。加上黄昏时的风风雨雨,处境冷 落凄凉,恰似作者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 却无意同它们争春斗艳。即使零落成 泥成尘,也清香依旧,正是作者高洁 品格的写照。
诗歌分类鉴赏
——咏物诗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泽东
墨梅
王冕
竹石
郑板桥
我家洗砚池头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个个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不要人夸颜色好, 千磨万击还坚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杜鹃意象解析
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 第一,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第二,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
第三,行为,啼血化魂。
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 或来自 游子思乡之诗,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 或来自故人送别之 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 或来自羁旅漂泊之作,表达羁 旅他乡的哀伤孤独。
• • • • • • • •
• •
• •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 3、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 忆三巴。 4、唐.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 还独倾。 5、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 托杜鹃。 6、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顾 况
子 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 句“新”在何处?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一 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典, 托物抒怀,采用杜宇化鸟的典故,抒发了 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 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新奇感人,寓意深 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