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及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1. 热电联产行业概述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简称CHP)是一种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同时发电和利用余热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系统通常由燃料供应系统、发电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和热能利用系统组成。

该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分析2.1 全球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全球范围内,热电联产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热电联产市场之一,其CHP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以上。

北美地区也有较大规模的CHP项目运营。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则在近年来加大了对热电联产的推广力度。

2.2 中国热电联产行业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迫切需求。

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方式,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中国的热电联产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达到了5000万千瓦左右。

其中,工业领域是热电联产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

商业和居民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

2.3 现有问题尽管中国热电联产行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其次,部分地区存在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此外,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3. 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与提升随着科技进步和能源转型的推进,热电联产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提升。

先进的发电设备、余热回收技术以及热能利用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高效燃气轮机、蓄热技术和废弃物能源利用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2 区域集中供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区域对供暖需求不断增加。

热电联产系统具备分布式供热能力,可以满足城市区域集中供热的需求。

2024年城市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城市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城市供热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城市供热市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城市供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供热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城市供热市场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市供热市场的总体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冬季取暖需求的持续增长。

同时,供热行业的技术也不断提升,使得供热服务更加高效和可靠。

然而,城市供热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部分城市供热设施老化严重,导致供热能力下降和能源浪费。

其次,一些地区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供热服务质量不稳定。

此外,供热价格的不断上涨也给部分居民带来了经济负担。

城市供热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城市供热市场中,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一方面,传统的供热企业仍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供热设施和服务网络,并且他们在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一些新兴企业进入了供热市场。

这些新兴企业通常以低成本、高效率和创新性为特点,对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竞争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供热企业需要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他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供热技术,提高供热能力和效率。

此外,供热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合作,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供热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城市供热市场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城市供热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供热设施的投资力度,以改善设施老化和能源浪费问题。

其次,政府实施了差异化的供热价格政策,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供热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提升服务质量。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城市供热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也需要注意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政府需要综合考虑供热市场的需求,避免政策过于僵化或过于宽松,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3-04-14T02:10:27.526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年第1期作者:张强[导读]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张强内蒙古乌海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016000摘要: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1 发展热电联产必要性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

其根据能源梯级利用的原理,将一次能源燃烧后,既生产电能,又利用在汽轮发电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 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政策考虑(1)节约能源。

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2)保护环境。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对分散小锅炉供热在降低污染、尤其是减少颗粒物污染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

最近几年推广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可实现炉内脱硫,故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3)缓和供电紧张。

由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更大发展,使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考虑到热电厂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因此通过热电厂供电补足区域供电,可减少电力传输损失,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3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状况3.1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历史(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

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初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

热电联产下游行业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电联产下游行业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电联产下游行业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热电联产是指利用燃气、燃煤等能源进行发电的同时,充分利用废热进行供热或供冷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热电联产在能源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中的作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热电联产及其在下游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热电联产的定义与背景,然后分析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探讨下游行业对热电联产的需求。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热电联产对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提出结论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发展中的现状和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热电联产技术和下游行业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的广泛应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高效供应,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热电联产的定义与背景热电联产是指利用燃气、煤炭等能源进行发电的同时,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和余压,通过热力管网向周边用户供热和供蒸汽的过程。

热电联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是一种高效利用能源的方式。

热电联产技术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而传统的发电方式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排放等问题。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热电联产技术被逐渐引入并得到推广。

随着社会对能源效率和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热电联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推动了该技术在工业、居民和商业领域的发展。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引言城市集中供热是指通过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将热能传送到用户处,为用户供应中央供热服务的一种供热模式。

目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供热方式。

但是,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发展情况城市集中供热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在2019年已经拥有了近1.5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向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供热服务。

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100%。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集中供热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临的问题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安全问题城市集中供热为了保证供热质量和热力平衡,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

但是,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部分城市使用燃煤作为供热能源,这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技术升级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供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管理和控制系统也不断升级。

但是,一些城市的供热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面临着更新的问题。

财政补贴问题城市集中供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包括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

在许多城市,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供热需求,需要对集中供热进行补贴。

这些补贴对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用户意见反馈问题城市集中供热虽然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但是也经常遭遇用户抱怨。

例如,供热质量不稳定、用户费用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解决方案针对城市集中供热面临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推广清洁能源针对供热能源的安全问题,可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例如,使用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进行供热,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的稳定性。

积极升级技术城市集中供热需要不断升级技术,提高供热能力和供热质量。

供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供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供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暖作为一项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冬季越发显得重要。

供暖发展对于确保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供暖发展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供暖行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回顾供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暖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的供暖方式主要包括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两种形式。

集中供热通过锅炉房将能源转化为热能,通过输送管道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的房间内,实现供暖的目的。

分散供热则是通过燃烧装置将能源直接转化为热能,供暖设备直接安装在用户的房间内。

然而,当前供暖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能源供应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供暖方式主要依赖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能源供应模式不可持续。

其次,供暖设备老化。

许多老旧的供暖系统已经服役多年,存在着安全隐患和能效低下的问题。

再者,能源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能量浪费现象,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然而,未来供暖发展的趋势充满希望。

一方面,清洁能源将成为供暖的重要选择。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将逐渐在供暖领域得到应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提高供暖效率。

另一方面,智能供暖系统将逐渐普及。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供暖设备将通过远程监控、智能调节等方式实现智能化,提高用户的用能体验和设备的能效。

为了推动供暖发展,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

首先,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用户采用清洁能源供暖设备。

其次,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加强对供暖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提升供暖设备的能效和安全性能。

最后,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供暖工作。

农村地区供暖设施相对滞后,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暖设施,提高农民的供暖条件。

此外,企业也应积极主动探索新的供暖模式。

一方面,可以在传统供暖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提高供暖效率和舒适度,例如通过改进集中供热的管道布局,减少热损失;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供暖设备的能效。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中国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城市供热是以保证⼈们⽣产⽣活⽤热为⽬的的。

⽣活⽤热主要包括供暖和⽣活⽤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夏季集中供冷(空调)也划为城市供热的范围。

城市供热设施的主要特征是热源集中,并以不同规模的热⽹向热⽤户输送热能。

中国城市供热绝⼤多数以保证城市供暖为主,⽤于⽣活热⽔供应仅是很少⼀部分,⽤于夏季供冷就更少了,⽬前刚刚在江苏、浙江等省兴起。

城市供热发展情况,详见下表1-2-1。

表1-2-1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1991-1998)1998年全国集中供热⾯积为86540万平⽅⽶,⽐1997年增加9.96%。

城市供热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市、⾃治区,还有⼭东、河南两省,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也开始起步。

“三北”地区城市供热普及率以达25%以上。

1998年各省市集中供热状况详见下表1-2-2。

表1-2-2集中供热状况(1998年)1、热源的发展城市供热热源的形式:热电⼚、区域锅炉房、⼯业余热、分散锅炉房、地热、核能、太阳能、热泵、家庭⽤⼩燃煤炉和电暖⽓等。

中国供热所⽤能源包括:煤炭、燃油、天然⽓、电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但是集中供热所⽤能源⽬前仍以煤炭为主,北京和有资源条件的城市开始使⽤天然⽓和燃油。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民⽣活⽔平不断提⾼,在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城市供热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他占1.35%截⾄1998年中国区域锅炉房为辅,其他热源⽅式为补充的供热局⾯。

在中国城市供热热源供应的总热量中,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为2493.85万千⽡(单机6000千⽡及以上机组),年供热量为103599万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耗40.39千克/千焦。

中国⽬前热电联产的主要技术特征是:(1)热电联产的建设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热电⼚建设以区域热电⼚为主,企业⾃备热电⼚为热源兼顾周围联⽚供热为补充;(3)位于城市中⼼地带、机组陈旧、耗煤⾼的不适应电⼒事业发展的部分⽼发电⼚,纷纷改扩建为热电联产的供热机组,使⽼电⼚恢复了⽣机;(4)过去供热机组⼩于20MW的中⼩型机组为主,影响热电联产综合效益的提⾼。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热电联产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民众对热电企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当前热电企业发展出现层层障碍。

从长远来看,热电联产由于自身的优势,发展前景仍较为可观。

关键字:热电联产电力供热一、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2018年中国的火力发电总量,约为全国发电总量的73.23%,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热电联产机组在火力发电中占比已经超过了1/3。

2018-2021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可见,近年来热电联产事业发展迅速。

1、热电联产发展的有利因素(1)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一方面:从当前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热电联产具有其它能源所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可以说是最好的集中热源来源。

天然气供热总体上成本价格较高、而水能、太能能、核能等新能源则受地域限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从能量转换上来说热电联产在发电的同时,有效利用汽化潜热进行供热,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

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城市集中供热,还是工业企业,特别是造纸、钢铁和化学工业都对热能、蒸汽能需求旺盛。

集中供热需求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热能需求主要为工业蒸汽,但随着南方地区对集中供热的呼声不断高涨,在未来几年对部分南方地区集中供热也未尝不可。

综上来看,当前我国热电联产市场需求前景十分可观。

(2)社会宏观环境良好过去电力市场一直处于垄断状态,闲散社会资本无法流入,但近年来国家开始推行电力企业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政策的支持下,电力市场准入放宽,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引入了更多元的投资主体,有较多的优质社会资产注入。

例如: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通过进场挂牌引入社会投资者;国家电网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多个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

社会资本的注入,有利于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类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助力热电企业效益提升。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集中供热是指通过中心热源,将热能输送到规模较大的建筑群或者小区,以满足居民取暖、生活热水等供热需求的方式。

近年来,中国集中供热市场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取暖服务。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供热市场规模集中供热市场在中国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开展集中供热,供热面积约为10.6亿平方米,覆盖了约4.5亿居民。

其中,北方地区供热面积占比较大,南方地区在供热规模上相对较小。

供热方式在集中供热市场中,供热方式多样化。

常见的供热方式包括燃煤供热、天然气供热和地热供热等。

燃煤供热燃煤供热是传统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成本较低、供热效果较好。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燃煤供热逐渐被淘汰,因为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天然气供热天然气供热是目前市场上快速增长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清洁、高效,逐渐代替了燃煤供热。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少,符合环保要求。

但由于天然气的供应和价格波动不稳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地热供热地热供热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供热的方式。

由于地热能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此种供热方式。

地热供热的投资成本较高,但运行成本较低,受到一定的限制。

供热设施供热设施是集中供热的核心。

供热设施包括热源、供热管网和热交换站等。

热源热源是集中供热的能量来源,通常采用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或地热能源等。

选择合适的热源对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供热管网供热管网是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各个用户的管道系统。

供热管网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供热效果和能耗。

热交换站热交换站位于供热管网的末端,用于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交换站的设备要求高,对供热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竞争和前景目前,中国集中供热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供热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供热服务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供热事业是确保冬季供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民生项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就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供热现状我国供热行业目前主要以集中供热为主,通过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等供热设备,将热能输送到建筑物内部,解决居民采暖和热水供应的需求。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热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供热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部分老旧城区的供热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同时,由于采暖期间需求峰值较大,供热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加强,存在一定的供能压力。

其次,我国供热方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采用燃煤锅炉供热,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供热行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清洁供热的发展。

此外,我国供热行业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行业监管不够严格,存在一些违规、滥竽充数等问题,给供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我国供热发展的趋势1. 清洁能源供热将成为主流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将在供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天然气、光热、地热等清洁能源方面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推动供热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

特别是在环保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采用清洁能源供热不仅能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还能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供热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随着供热需求的增加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供热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供热设备方面,由燃煤锅炉向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锅炉的转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利用余热发电、地源热泵等新兴技术也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智能供热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是供热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3. 供热体制的改革和规范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供热市场的监管,完善法规和政策,推动供热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供热行业的特点及现状

供热行业的特点及现状

供热行业的特点及现状供热行业是指通过供热设备将能源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的热力供应系统。

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供热行业的特点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供热行业的特点1. 高度集中:供热行业的能源采集、转化、输送和利用环节都高度集中在供热中心。

这种集中特点使得供热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集中化管理的优势,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2. 基础设施性质:供热行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具有公共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福利,也与城市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

3. 季节性需求:供热行业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冬季。

在供热季节,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在非供热季节,需求量则相对较低。

这种季节性需求给供热行业的运营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4. 能源依赖:供热行业的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的供应、价格和环境影响对供热行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如何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和清洁化是供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供热行业的现状1. 城市供热普及率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供热系统,供热普及率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供热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

2. 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为了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供热行业开始加快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加大对天然气、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动供热行业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

3. 供热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供热技术不断创新。

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高效、清洁的供热设备所替代,如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热泵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供热系统更加安全、稳定、节能。

4. 管网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供热管网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管理也在不断完善。

加强对供热管网的维护和改造,提高供热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障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1、城市集中供热? 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958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继北京市之后,1968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

据统计,1980年北方只有10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1989年已有81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56亿m2。

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

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2003年全国600个设市城市中,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达到了321个,供热面积18.9亿m2,是15年前1989年的12倍。

热水管网5.8万公里,蒸汽管网1.19万公里。

北京市的热力供热面积由1989年的1675万m2,增加到2004年的8487万m2,目前已突破9000万m2。

2.锅炉供热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

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2、锅炉供热??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5年,只有手工燃烧的铸铁锅炉,最大单台容量仅为0.46MW,到1960年和平里需供13万m2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32台铸铁锅炉,100人烧锅炉。

1975年2.8MW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

进入80年代,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m2,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炉,再次出现过24台2.8MW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

后在多方呼吁下,1981年和1987年14MW和29MW 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首批投入了使用。

此后,在1997年前,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14MW和29MW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100余座,供热面积6000万m2左右。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作者:汤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以热电联产作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是解决大规模建筑采暖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应该成为我国北方城市采暖的主要方式。

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提出了完善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热电联产是指同时生产电能(或机械能)和有用热能的能量利用方式。

它把热、电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构成热、电联产的同时,通过对低品位热能的合理使用和回收,提高系统能量效率。

目前,我国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左右,采暖节能是建筑节能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潜力最大的节能途径,而以热电联产作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是解决大规模建筑采暖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应该成为我国北方城市采暖的主要方式。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热电联产则是集中供热的最高形式。

我国城市供热的燃料以原煤为主,其他燃料的使用很少。

为了提高燃煤锅炉的热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同时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高供热质量,我国政府已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明确了在城市供热中,限制并淘汰分散供热,推行集中供热的方针。

目前我国大型纯发电的火力发电厂的平均发电效率为33%左右,而热电厂供热时发电效率可达20%以上,剩下的80%热量中的70%以上可以用于供热。

因此,将热电联产方式产出的电力按照普通电厂的发电效率扣除其燃料消耗,则热电厂供热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约为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效率的2倍左右)。

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40%。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供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供热行业的现状1. 供热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国,供热覆盖范围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实现了全民供暖。

尤其是北方地区,供热已成为人们冬季生活的基本需求。

2. 能源结构逐渐优化:供热行业的能源结构正在逐渐优化,传统的燃煤锅炉被逐步替代为清洁能源。

新能源热电联供、地热能、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使供热行业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技术水平提高:供热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和运维管理等技术的引入,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供热行业的趋势1.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供热行业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新能源的应用将成为未来供热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 提高供热效率:供热行业将致力于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改进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供热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智能化和数据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热行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据化应用。

通过智能计量、远程监控和预测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4. 绿色供热示范项目的推广: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绿色发展,各地将加大绿色供热示范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力度。

通过示范推广,引领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5. 跨行业融合发展:供热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发展,形成供热与电力、供热与建筑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模式。

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互补,实现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加强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了促进供热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强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推动供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舒适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供暖方式逐渐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拥有集中供热的城市已经超过300个,其中超过80%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实现了全覆盖。

集中供热所覆盖的居民人口大约在2亿左右,占全国城镇居民的比例约为20%,市场规模巨大。

市场发展动态1. 技术升级与改造为了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集中供热市场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采用天然气、燃气、生物质等新型能源的供热设施逐渐增多。

同时,加装换热器、改造管道、优化系统等措施也在推进,以提高供热效果和降低能源消耗。

2. 政府政策支持为了加快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例如,对于建设集中供热的新建住宅小区给予经济补贴;对于老旧小区进行供热改造,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加大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的扶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集中供热市场的繁荣发展。

3. 居民需求的增长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集中供热可以确保供暖的稳定和温度的均衡,与传统的地面采暖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因此,市场需求的增长成为促进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集中供热市场存在着多家供应商的竞争。

其中,国有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大比例,拥有较强的资源实力和技术实力。

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正在加快市场布局,以期分一杯羹。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推动了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的普及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更加侧重清洁能源的应用。

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型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供热效率。

2. 智能化管理的提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进一步智能化。

2024年热电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热电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热电市场发展现状简介热电市场是指利用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技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满足能源需求。

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热电市场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热电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当前热电市场的发展状况1. 热电技术的广泛应用热电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工业、交通和建筑等。

在工业领域,热电技术被用于回收工业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领域,热电技术被用于汽车废热回收,减少燃油消耗。

在建筑领域,热电技术被用于建筑能源管理,提供热水和供暖。

2. 清洁能源的推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热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转换技术,具有巨大潜力。

各国政府加大对热电技术的投资,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和开发。

3. 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热电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新材料的应用和热电装置设计的创新使得热电效率得到了提高,并扩大了应用范围。

例如,有机热电材料和纳米结构材料的出现,改善了热电材料的性能,使得热电技术更加可行和实用。

4. 市场规模的扩大随着热电技术的发展,热电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热电市场的规模从过去的几百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千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扩大。

这表明热电市场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热电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1. 研究和发展的持续进行为了提高热电技术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持续的研究和发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者和工程师们将致力于开发新材料和改进热电装置的设计,以提高热电效率和可靠性。

2. 高效能源利用的推动热电技术可以将废热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这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政府和企业将推动热电技术在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实现高效能源利用。

3. 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热电技术作为一种低碳能源转换技术,可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作者:康艳兵张建国等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报告摘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在回顾分析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潜力。

分析结果表明,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可在“十一五”期末形成1亿t ce以上的节能能力,从而为推动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挖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潜力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报告全文: 1 前言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

以燃煤方式的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进行比较,为产出同样数量的热力和电力,热电联产方式比热电分产可以节约1/3左右的燃煤(仅从热源角度进行比较,未比较二者的热网损失),综合效率可由50%提高到75%(如图1所示)。

图1 燃煤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的能源效率比较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2位。

2006年,我国单台6 M 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装机容量已经增长到80.48Gw,占全国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8%左右。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回顾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相关政策,对推动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2000年),对热电联产的技术指标、管理办法、与电网的关系做了规定,是目前热电联产管理的主要依据。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2002年),从技术经济角度严格管理和加强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

《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03年),对集中供热的分户计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用热商品化、货币化。

《城镇住宅计量供热技术指南》(2004年),指导各地在居住建筑集中采暖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满足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

《中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年),指出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是节能的主要领域,并在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将热电联产单独列为一个节能工程。

《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2006年),提出了推进供热计量的目标和技术措施等内容。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指出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技术,取代小型、分散锅炉供热。

《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2007年),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角度更加侧重对热电联产的管理。

《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2007年),其中的热电联产节能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热电联产的重要工作内容和配套政策。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版),鼓励外商投资热电联产电站的建设、经营。

《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指出热力销售价格要逐步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修订版),提出鼓励热电联产。

3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3.1 我国热力消费市场发展现状2001-2005年,我国的终端热力消费量(在统计年鉴中关于热力消费的口径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其具体定义为:可提供热源的热水和过热或者饱和蒸汽。

包括:工业锅炉、公用热电站和企业自备电站生产的外供蒸汽及使用单位的外购蒸汽。

不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蒸汽和蒸发量在2t/h以下的采暖锅炉提供的热水和蒸汽)增长了约50%(见图2),目前约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的5%左右。

热力消费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部门和建筑供热部门。

图2 热力消费量发展现状工业企业是最大的热用户,工业生产(包括化工、造纸、制药、纺织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过程需要以热为基本的能源。

目前,除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由自备热电厂供热外,大部分工业企业由锅炉供热。

工业用热由2001年的42Mtce 增长到2005年的56.7Mtce。

居民采暖是热力需求的另外一个主要市场。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分为5个气候区域。

其中,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城市适宜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传统的采暖地区主要包括严寒和寒冷地区的15个省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数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40%,绝大部分位于北方地区。

随着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居民采暖热力消费量由2001年的8Mtce增长到17.6Mtce。

总体上看,目前工业部门仍然是热力消费的主导领域,占全国热力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70%(见图3)。

但是,居民采暖的热力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工业领域,占全国热力消费总量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图3 热力消费市场部门构成3.2 我国热电联产市场发展现状我国的热电联产市场在过去的20多年间取得了积极进展(见图4和图5),目前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单台6M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

已位居世界前二位。

我国的热电联产装机客量由1990年的10GW增长到2000年的29.9GW,年均增长11.6%;到2005年底,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进一步增长到69.8GW,2001-2005年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8 5%。

热电联产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由1990年的11.3%增长到2000年的13.3%,2005年提高到17.8%。

图4 我国历年的火电装机容量和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图5 我国历年的火电装机容量和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到2006年底,我国单台6M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共2606台。

总装机容量80.48 GW,占全国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8%左右,占全国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14.6%。

年供热量2275.65PJ,比2005年增长18.18%。

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承担了全国总供热蒸汽量的81.2%,热水采暖供热量的29.5%。

与热电分产相比,由于热电联产能源效率提高可形成6700万tce左右的节能能力。

表1给出了2003-2005年全国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情况和北方传统采暖地区15个省市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情况。

由表1可看出,北方传统采暖地区15个省市是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的主要应用市场,占60%-70%。

北方传统采暖地区中,热电厂既供工业蒸汽,也供居民采暖,城市中的热网既有蒸汽热网,也有为建筑采暖供热的热水管网。

同时,也可看出,非传统采暖区的过渡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在|夹速增长,以满足这些地区日益提高的工业和民用热力需求。

目前,在这些地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对象主要为工业用户。

例如,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均已有集中供热,但以工厂和公共建筑为主。

表1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3.3 我国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集中供热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鼓励的供热方式。

2000-2005年,集中供热面积由1108Mm2增长到2521Mm2,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7%(见表2)。

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

集中供热区域包括住宅和商业建筑。

其中,住宅供热面积约占总供热面积的70%,商业建筑占集中供热面积的30%左右。

表2 2000-2005年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状况集中供热从热源角度主要分为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方式,从产品角度分为蒸汽和热水。

到2005年底,全国661个城市中有329个城市配备集中供热设施,全国蒸汽供热总量106700t/h,热水供热总量为198MMW。

集中供热面积超过25亿m2(占全国建筑面积的6%左右),总共铺设超过7.1万km的热水供热管网,1.5万km蒸汽管网。

截止到2005年(来源于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

集中供热数据中未包括工业行业的蒸汽与热水供热),集中供热总供热量(包括蒸汽和热水)为2110.3PJ,其中热电联产占47%左右,区域锅炉房占51%左右。

在蒸汽和热水的供热量中,蒸汽供热总量为714.9PJ,热电联产占81%左右,区域锅炉房占17%左右;热水供热总量为1395.4PJ,热电联产占29%左右,区域锅炉房占69%左右。

热电联产与区域锅炉房采暖供热量分别为992PJ与1086PJ。

虽然这2组数字相差不大,但主要区别在于供热方式的不同。

以热水方式供热对区域锅炉房更为经济,而热电联产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比例超过8 0%。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许多设备陈旧老化,目前燃煤锅炉房效率平均水平仅为60%-65%左右,一些地区的热网损失(包括保温隔热、热水泄漏、系统调节控制等)商达20%-50%,影响了集中供热节能环保性能的发挥。

目前,一些地区正在推动天然气锅炉房采暖方式(例如北京市)。

同时,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北方传统采暖区域15省的既有建筑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节能改造面积将达到1.5亿m2。

此外,热电冷联供技术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得到示范应用。

随着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的天然气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因为燃气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降低电网输配损失、削减夏季电力高峰负荷,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引导热电冷联供发展。

近年来,燃气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在我国一些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得到示范应用。

其中,大部分热电冷联供项目都是在商业建筑(办公楼、学校、机场等)中进行示范,例如北京燃气集团、上海浦东机场、广州大学城等燃气式热电冷联供示范项目,主要采用的技术以天然气内燃机、燃气轮机为主。

截止到2007年,已经投产的热电冷联供示范项目超过385万kW。

4 我国的热电联产市场潜力尽管我国的热电联产在快速增长,但是目前仍然有6-7个省热电联产还是空白。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未来的工业和居民采暖热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相关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将由2005年的69.8GW新增50GW,增长到120GW左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和居民采暖热力需求。

与热电分产相比,新增的50GW热电联产机组可形成4000万tce左右的节能能力。

与此同时,现役电厂中具备改造为热电联产机组的潜力也很大。

经调研,目前单机容量135-300MW的现役凝气火电机组中,具备供热改造调节的有86个电厂,总装机台数244台,总装机容量63.47GW。

分析结果表明,将这些火电机组进行供热改造,技术可行,投资不大(130-220元/kW),改造工期较短(2-3个月),可以形成5000万tce左右的节能能力。

此外,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考虑采用热电联产替代目前既有的工业供热和居民采暖供热的部分小锅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