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接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
2.1.5 静电胶接理论
将被胶接材料和固化的胶粘剂层理想化为电容器,即在胶接 接头中存在双电层,胶接力主要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静 电引力的产生是相1电荷场相2电荷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成功地解释了粘 附功与剥离速度 有关的实验事实
• 静电引力(<0.04MPa)对胶接强度的 贡献可忽略不计
• 无法解释用炭黑作填料的胶粘剂及导电 胶的胶接现象
结 论
对多孔性材料的胶接贡献显著,但对非孔性材料的胶接贡献不显著 形成胶钉的关键:液体(流动性);足够的固体含量 局限性:不能解释许多胶接现象,如孔隙多(表面粗糙)的木材的 胶接 强度比孔隙少(表面致密)的木材的胶接强度低
2.1.2 吸附胶接理论
固体表面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能吸附液体和气 体,这种作用即为物理吸附。而它是胶粘剂与 被胶接材料间牢固结合的普遍性原因
• 无法解释由两种以上互溶高聚物构成的 胶接体系的胶接现象
• 不能解释温度、湿度及其它因素对剥离 实验结果的影响
2.1.6 其它胶接理论
极性理论
粘接作用与材料、胶粘剂的极性有关 极性材料要用极性胶粘剂粘接
非极性材料要用非极性胶粘剂粘接
弱界面层理论
从粘接接头被破坏的情况来分析 胶粘剂与被粘表面间形成的薄弱表面层 对粘接强度影响很大,必须尽可能除去
★配位键实例
①金属的粘接 一般金属原子及其阳离子都是电子接 受体,而粘接金属的胶粘剂分子中都有-CN、OH、-NH2、-COOH等含孤对电子的基团,在 粘接过程中,胶粘剂分子与金属原子或其阳离子 形成配价键。
②橡胶与金属的粘接 天然橡胶无论在硫化前还是在 硫化后,都含有双键(末交联双键)。双键上结 合得比较松弛的电子,可以作为电子供给体与金 属形成配价键。因此,天然橡胶分子中虽然没有 极性基团和孤对电子,但与金属也有一定的粘附 力。
必要非充分条件
胶粘剂湿润被胶接材料的表面
产生物理吸附
H2O
高的胶接强度
2.1.3 扩散理论
链状分子所组成的胶粘剂,涂刷到被胶 接材料的表面,在胶液的作用下表面溶胀或 溶解。由于胶粘剂的分子链或链段的布朗运动, 使分子链或链段从一个相进到另一个相中,二wk.baidu.com互 相交织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界面消失,变成一个过 渡区(层),最后在过渡区形成相互穿透的高分 子网络结构,从而得到很高的胶接强度。
结 论
• 分散:液体胶粘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胶接材料表面扩散, 使二者所有的极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加强布朗运动的措施有: 升温、加压、降低粘度等。
• 吸附力的产生:当分子间距< 5×10-10m时,两种分子便产生吸附 作用,并使分子间距进一步缩短,达到能处于最大稳定状态的距 离,从而完成胶接作用。
(永久,诱导)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 间的作用力。
EL23II11II22a1R6a2
式中:I1, I 2 ——分子 电离能
互相抵消
在范氏力中 起主要作用
结论
胶粘剂与被胶接材料 表面间的距离是产生 胶接力的必要条件
胶接体系内分子接触 区(界面)的稠密程 度是决定胶接强度的 主要因素
物质的极性有利于获得 高胶接强度,但过高会 妨碍湿润过程的进行
化学吸附 发生条件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
• 机械砂磨 • 电晕 • 等离子体 • 化学药剂
R—CH2OH + HO—木质材料 R—CH2—O—木质材料 + H2O R—CH2OH + HO—纤维素 R—CH2—O—纤维素 + H2O R—CH2OH + HO—木素 R—CH2—O—木素 + H2O
配位键理论
由成键的两个原子中的一个原子 单独提供一个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配价键
广义地讲,凡是电子供给体与电子接受体 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学键,都称配价键。
★配位键理论要点
在粘接时,胶粘剂分子、链段以及基团会产生微布 朗运动。在运动中,当胶粘剂分子带电荷部分 (通常是带孤对电子或电子的基团,如—OH、— NH2、—CN、—COOH等)与被粘材料(如金 属离子、金属原子、缺电子链节等)带相反电荷部 分之间的距离小于5×10-10时,就会相互作用形 成配价键。由氢离子形成的氢键是特殊的配价键。 配价健有较大的结合能,很难破坏。
网络结构过 渡区的形成
• 溶解度参数相近 • 扩散
对某些胶接制品的剪切强度不高,而 剥离强度很高的成功解释。
2.1.4 化学键胶接理论
胶接作用主要是化学键力作用的结果;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间 产生化学反应而获得高强度的主价键结合,化学键包括离子键、 共价键和金属键,在胶接体系中主要是前二者。化学键力比分子 间力大得多
范德华力
偶极力:极性分子间的引力,
即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力。
Ek
2 3
u12 u22 R6 TK
式中:u1, u2 ——偶极矩
R——距离;T——绝对温度 K——波尔兹曼常数
诱导偶极力:由于受到
极性分子电场的作用而
产生的。
EDa1u12R6a2u22
式中: 化率;
ua11,,ua22
——分子极 ——偶极矩
③极性胶粘剂与非极性材料粘接 以α-氰基丙烯酸 乙酯胶与聚苯乙烯粘接为例,虽然α-氰基丙烯酸 乙酯能溶解聚苯乙烯,产生分子间的扩散作用, 但是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很难互相渗透、 互相吸引,因此无法解释它们之间的粘接强度达 9.8×106Pa以上这个事实。配价键理论认为,在 聚苯乙烯分子链节中,由于苯环的存在,可以提 供π电子,同时由于它的影响,与苯环连接的碳 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就会降低。这样,苯环和-CN 分别与对方带σ电荷的氢原子形成配价键,而且 α-氰基丙烯酸乙酯能溶解聚苯乙烯也为形成配价 键创造了条件。
• 胶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上几种胶接理论即有实 验事实作依据,又都存在有局限性
• 对于固体和胶粘剂产生胶接作用的原因,可概括为:
(1)相1和相2机械结合作用。包括:①胶钉理论 (anchoring);②被胶接固体经表面处理后产生触须 (whisker)状凸起,相1与相2纠缠咬合 (interlocking)。
胶接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本章主要内容
胶接的各种理论(机械、物理、化学、扩散、静电) 胶接界面化学 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胶接结构的耐久性 胶粘剂的基本条件 胶粘剂的选择
2-1 胶接理论
2.1.1 机械胶接理论
通过机械方式(胶钉)产生胶接力;胶钉越多,胶粘剂渗 透得越深,孔隙填充得越满,胶接强度就越高
2.1.5 静电胶接理论
将被胶接材料和固化的胶粘剂层理想化为电容器,即在胶接 接头中存在双电层,胶接力主要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静 电引力的产生是相1电荷场相2电荷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成功地解释了粘 附功与剥离速度 有关的实验事实
• 静电引力(<0.04MPa)对胶接强度的 贡献可忽略不计
• 无法解释用炭黑作填料的胶粘剂及导电 胶的胶接现象
结 论
对多孔性材料的胶接贡献显著,但对非孔性材料的胶接贡献不显著 形成胶钉的关键:液体(流动性);足够的固体含量 局限性:不能解释许多胶接现象,如孔隙多(表面粗糙)的木材的 胶接 强度比孔隙少(表面致密)的木材的胶接强度低
2.1.2 吸附胶接理论
固体表面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能吸附液体和气 体,这种作用即为物理吸附。而它是胶粘剂与 被胶接材料间牢固结合的普遍性原因
• 无法解释由两种以上互溶高聚物构成的 胶接体系的胶接现象
• 不能解释温度、湿度及其它因素对剥离 实验结果的影响
2.1.6 其它胶接理论
极性理论
粘接作用与材料、胶粘剂的极性有关 极性材料要用极性胶粘剂粘接
非极性材料要用非极性胶粘剂粘接
弱界面层理论
从粘接接头被破坏的情况来分析 胶粘剂与被粘表面间形成的薄弱表面层 对粘接强度影响很大,必须尽可能除去
★配位键实例
①金属的粘接 一般金属原子及其阳离子都是电子接 受体,而粘接金属的胶粘剂分子中都有-CN、OH、-NH2、-COOH等含孤对电子的基团,在 粘接过程中,胶粘剂分子与金属原子或其阳离子 形成配价键。
②橡胶与金属的粘接 天然橡胶无论在硫化前还是在 硫化后,都含有双键(末交联双键)。双键上结 合得比较松弛的电子,可以作为电子供给体与金 属形成配价键。因此,天然橡胶分子中虽然没有 极性基团和孤对电子,但与金属也有一定的粘附 力。
必要非充分条件
胶粘剂湿润被胶接材料的表面
产生物理吸附
H2O
高的胶接强度
2.1.3 扩散理论
链状分子所组成的胶粘剂,涂刷到被胶 接材料的表面,在胶液的作用下表面溶胀或 溶解。由于胶粘剂的分子链或链段的布朗运动, 使分子链或链段从一个相进到另一个相中,二wk.baidu.com互 相交织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界面消失,变成一个过 渡区(层),最后在过渡区形成相互穿透的高分 子网络结构,从而得到很高的胶接强度。
结 论
• 分散:液体胶粘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胶接材料表面扩散, 使二者所有的极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加强布朗运动的措施有: 升温、加压、降低粘度等。
• 吸附力的产生:当分子间距< 5×10-10m时,两种分子便产生吸附 作用,并使分子间距进一步缩短,达到能处于最大稳定状态的距 离,从而完成胶接作用。
(永久,诱导)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 间的作用力。
EL23II11II22a1R6a2
式中:I1, I 2 ——分子 电离能
互相抵消
在范氏力中 起主要作用
结论
胶粘剂与被胶接材料 表面间的距离是产生 胶接力的必要条件
胶接体系内分子接触 区(界面)的稠密程 度是决定胶接强度的 主要因素
物质的极性有利于获得 高胶接强度,但过高会 妨碍湿润过程的进行
化学吸附 发生条件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
• 机械砂磨 • 电晕 • 等离子体 • 化学药剂
R—CH2OH + HO—木质材料 R—CH2—O—木质材料 + H2O R—CH2OH + HO—纤维素 R—CH2—O—纤维素 + H2O R—CH2OH + HO—木素 R—CH2—O—木素 + H2O
配位键理论
由成键的两个原子中的一个原子 单独提供一个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配价键
广义地讲,凡是电子供给体与电子接受体 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学键,都称配价键。
★配位键理论要点
在粘接时,胶粘剂分子、链段以及基团会产生微布 朗运动。在运动中,当胶粘剂分子带电荷部分 (通常是带孤对电子或电子的基团,如—OH、— NH2、—CN、—COOH等)与被粘材料(如金 属离子、金属原子、缺电子链节等)带相反电荷部 分之间的距离小于5×10-10时,就会相互作用形 成配价键。由氢离子形成的氢键是特殊的配价键。 配价健有较大的结合能,很难破坏。
网络结构过 渡区的形成
• 溶解度参数相近 • 扩散
对某些胶接制品的剪切强度不高,而 剥离强度很高的成功解释。
2.1.4 化学键胶接理论
胶接作用主要是化学键力作用的结果;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间 产生化学反应而获得高强度的主价键结合,化学键包括离子键、 共价键和金属键,在胶接体系中主要是前二者。化学键力比分子 间力大得多
范德华力
偶极力:极性分子间的引力,
即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力。
Ek
2 3
u12 u22 R6 TK
式中:u1, u2 ——偶极矩
R——距离;T——绝对温度 K——波尔兹曼常数
诱导偶极力:由于受到
极性分子电场的作用而
产生的。
EDa1u12R6a2u22
式中: 化率;
ua11,,ua22
——分子极 ——偶极矩
③极性胶粘剂与非极性材料粘接 以α-氰基丙烯酸 乙酯胶与聚苯乙烯粘接为例,虽然α-氰基丙烯酸 乙酯能溶解聚苯乙烯,产生分子间的扩散作用, 但是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很难互相渗透、 互相吸引,因此无法解释它们之间的粘接强度达 9.8×106Pa以上这个事实。配价键理论认为,在 聚苯乙烯分子链节中,由于苯环的存在,可以提 供π电子,同时由于它的影响,与苯环连接的碳 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就会降低。这样,苯环和-CN 分别与对方带σ电荷的氢原子形成配价键,而且 α-氰基丙烯酸乙酯能溶解聚苯乙烯也为形成配价 键创造了条件。
• 胶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上几种胶接理论即有实 验事实作依据,又都存在有局限性
• 对于固体和胶粘剂产生胶接作用的原因,可概括为:
(1)相1和相2机械结合作用。包括:①胶钉理论 (anchoring);②被胶接固体经表面处理后产生触须 (whisker)状凸起,相1与相2纠缠咬合 (interlocking)。
胶接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本章主要内容
胶接的各种理论(机械、物理、化学、扩散、静电) 胶接界面化学 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胶接结构的耐久性 胶粘剂的基本条件 胶粘剂的选择
2-1 胶接理论
2.1.1 机械胶接理论
通过机械方式(胶钉)产生胶接力;胶钉越多,胶粘剂渗 透得越深,孔隙填充得越满,胶接强度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