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红蜻蜓》优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与反思-【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与反思-【经典教育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85782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1.png)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一. 教学课题:第五单元,第二课《红蜻蜓》二.教学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三. 教学对象:四年级(11)班四. 教学地点:五.教学时间:六. 执教者:七.教具准备:多媒体八. 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学会用歌曲正确的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2.能够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速度、节奏、情绪。
(二).德育目标: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九.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用正确的呼吸换气方法来演唱;(二)教学难点:填谱唱词和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
十.教学内容分析:《红蜻蜓》是日本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歌曲3/4拍。
十一.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新歌《小螺号》2.复习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音阶3.导入,谜语导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三).新授歌曲(解决重难点的解决策略)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出示课件)《红蜻蜓》是日本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2.看谱认知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必须先要简单的了解歌曲,那么请同学(出们用平时所用的方法来看看你们都了解到了歌曲的哪些信息。
示课件)3.初听歌曲请同学们在听这首歌的同时感受一下它的情绪和速度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4.教师逐句带唱简谱(出示课件)5.学生填谱唱词6.学生完整演唱歌曲7.学生带律动演唱歌曲8.巩固歌曲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怎么样我们才能唱得更好(教师引导,出示课件)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男女生分组演唱,比一比那个组的唱得比较好。
9.升华歌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益虫又有哪些害虫呢?请举例。
歌曲《红蜻蜓》教案
![歌曲《红蜻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7bd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e.png)
歌曲《红蜻蜓》教案教案标题:歌曲《红蜻蜓》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红蜻蜓》,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儿歌的表演能力。
3. 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学生听一遍《红蜻蜓》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学唱: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训练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3. 歌曲表演:学生分组,用手势和动作配合歌曲演唱,增强表演能力。
4. 生物知识学习:通过歌曲的歌词,介绍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红蜻蜓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歌曲欣赏: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曲学唱: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读。
重点训练歌曲的发音和节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
4. 歌曲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简短的动作和手势,配合歌曲演唱。
学生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 生物知识学习:通过歌曲的歌词,教师简单介绍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红蜻蜓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昆虫,它们有红色的身体和透明的翅膀。
6. 歌曲再唱:学生再次唱一遍歌曲,加强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7.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资源:1. 《红蜻蜓》歌曲音频或视频资源。
2. 红蜻蜓形象图片或视频资源。
3. 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能否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3. 学生对红蜻蜓的了解程度,是否能简单描述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段关于红蜻蜓的歌词,展示给同学们。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和记录红蜻蜓的生活情况。
3.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儿歌,进行比较和学唱。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增加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红蜻蜓》》优秀教学教案
![《红蜻蜓》》优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8a336b14e852459fb57b9.png)
《红蜻蜓》【课题】《红蜻蜓》【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从优美的曲调和歌词呈现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合唱、热爱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表演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口风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听《童年》律动师:同学们好!(用轻声高位的声音问候)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音乐课,我是徐老师。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听听!(边听老师边带学生动一动)。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学生接答)。
2、歌声导入,练声师:童年我们还唱过很多好听的歌曲,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轻轻的唱一唱,听好老师的前奏。
(点课件,师弹《春天在哪里》《世上只有妈妈好》《茉莉花》)(你们的声音真动听!)3、导入新歌(1)初听全曲,掲题师:提起童年,我们心中都有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和童年有关的歌曲,请你仔细听一听歌曲唱了什么?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点课件,不看谱)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学生答,师评价,你们听的真仔细,你的耳朵真灵!)师: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红蜻蜓》(点大频幕),这是一首日本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分高声部和低声部,大扩号上面的旋律是高声部,那下面呢(生接答)(边说边点歌曲的高、低声部)(2)二听歌曲,模仿蜻蜓随歌曲律动师:蜻蜓是怎么飞的?谁能模仿?(点两位同学模仿,提醒蜻蜓翅膀是直的,飞行时是震动)我们一起站起来模仿一下。
(师评价:哇,多可爱的一群红蜻蜓的!)师: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和红蜻蜓一起飞一飞,听好要求,第一段看老师飞,观察老师飞行的节奏,第二段请你们站起来跟着飞一飞。
(第一段快结束时提醒学生站起来,第二段结束间奏提醒学生节奏。
表扬:这些红蜻蜓的节奏感真好啊!)二、学唱低声部1、初听低声部师:我们先学习低声部的演唱,请同学们先听一遍。
《红蜻蜓》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红蜻蜓》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179f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f.png)
(1)6/8拍韵律感: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6/8拍的韵律感较难掌握,容易与4/4拍混淆。
(2)音高辨识:歌曲中的部分音高较难辨识,如升降音,学生容易唱错。
(3)音乐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使之与歌唱技巧相结合,达到情感与技术的统一。
举例:
(1)针对6/8拍难点,教师可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6/8拍的强弱韵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和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合作实践:分组进行歌唱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5.创意活动: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红蜻蜓》伴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对于音高辨识,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听辨歌曲中的关键音,并进行单独练习,加强学生对音高的辨识能力。
(3)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可通过讲解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感,并结合歌唱技巧进行实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蜻蜓》这一首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红蜻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夏天的美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6/8拍的节奏特点。《红蜻蜓》是一首6/8拍的歌曲,这种拍子给人一种轻盈、欢快的感觉。它是音乐中表达夏天氛围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红蜻蜓》这首歌曲,了解6/8拍在歌曲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ec42ca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3.png)
一、教案内容1.1 课程名称:红蜻蜓教案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红蜻蜓》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内涵。
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
1.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卡片等。
1.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红蜻蜓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歌词(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田间飞舞”、“捉迷藏”等,让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步骤三:学唱歌曲(10分钟)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步骤四:分组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蜻蜓》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正确演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部分学生对歌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理解不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注重对歌曲文化内涵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评价四、教学拓展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蜻蜓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推荐学生学习其他有关红蜻蜓的歌曲或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复习《红蜻蜓》歌曲,加强演唱练习。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红蜻蜓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自愿选择一首有关红蜻蜓的歌曲或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歌曲接龙:在课堂的五分钟,可以组织一个歌曲接龙活动。
教师先唱一首有关昆虫的歌曲,由学生接龙,要求每位学生唱一首不同的有关昆虫的歌曲。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e9c2d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9.png)
一、教案名称:《红蜻蜓》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了解红蜻蜓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红蜻蜓的图片,聆听歌曲,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红蜻蜓》歌曲,了解红蜻蜓的生活习性。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红蜻蜓的图片。
2. 歌曲:《红蜻蜓》曲谱。
3. 教学器材:钢琴、吉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红蜻蜓的外貌特征,了解红蜻蜓的生活习性。
2. 欣赏歌曲: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3. 学唱歌曲:教师弹奏钢琴或吉他,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4.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对音高和节奏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困难。
我也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红蜻蜓,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蜻蜓的生活环境,加深对红蜻蜓的了解。
2.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红蜻蜓的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 写作活动:以“我眼中的红蜻蜓”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红蜻蜓的认识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红蜻蜓》歌曲的视频或音频。
2. 学生绘画的红蜻蜓图画。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对于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要耐心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
3. 在户外观察活动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四年级音乐红蜻蜓教案
![四年级音乐红蜻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56410f111f18583d05ae6.png)
四年级音乐红蜻蜓教案【篇一: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案人音版】红蜻蜓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
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 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
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教学过程:一、游戏:听一听、辨一辨、连一连、唱一唱、吹一吹。
(出示课件)1. 听一听——辩一辩。
方法:这里有5条旋律,老师弹奏其中的4条,每条弹奏2遍,请大家认真、仔细地听一听,哪条旋律没有弹奏?然后出示你的手指表示你的答案。
2. 听一听——连一连。
方法:教师将其中的2条旋律连起来弹奏,组成四小节一行的旋律,请学生听出是哪二条旋律的连接,以两个手的手指表示答案。
3. 听一听——唱一唱。
方法:a 将听到的两条旋律各唱一唱,要求唱准音与节奏。
b 将两条旋律组合成一首曲子唱一唱,要求唱的连贯。
二、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 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 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
聆听要求:a 歌曲的情绪?b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3. 出示歌谱。
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 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 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
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7. 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 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 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交换演唱)b 学生分声部练习。
三、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篇二: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
设计思路:1、由于在全校广播中的“每周一歌”中已初步学唱过歌曲的第一声部,所以本课重点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以及两声部的合唱。
红蜻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红蜻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b4dc13eefdc8d376ee32b2.png)
《红蜻蜓》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3、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2、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3、唱准一音多字级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钢琴,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1、组织课堂。
《师生问好歌》、C大D大音阶练习。
2、情境创设、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或去过那些国家?生:意大利、美国。
师: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飞往美丽的日本去看一下。
欣赏:日本美丽的富士山、樱花、女孩节、身穿和服的小男孩的背影。
师:那这个小男孩在看什么呢?红蜻蜓3.聆听歌曲、感受音乐1)听音乐欣赏黄昏中小男孩观看远处的画面。
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画面给你什么感受?速度情绪?(播放音乐)2)师:小男孩在看什么?那一句听出来的?(再次播放)红蜻蜓童年3)朗读歌词4.学唱歌曲、逐步深入1)老师范唱歌曲。
2)学生用“LA”音演唱旋律;学生将歌词带入旋律3)难点解决第一小节三段歌词不同演唱。
5.处理歌曲、完整演唱加力度唱。
引导学生用手势将渐强减弱记号带入歌曲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6.欣赏日本传统舞蹈,师生共同学习播放日本传统舞蹈片段与学生共同舞蹈,使课堂充满日本传统韵味7.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唱了日本童谣《红蜻蜓》,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仅南京大屠杀就杀害了我们34万中国人,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历史事实!但是这样一个好战的民族也有着渊源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那我们对待身边的同学也要多像别人的优点学习!播放《红蜻蜓》,在音乐声下课。
红蜻蜓教学设计(共3篇)
![红蜻蜓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5b87d8bed5b9f3f80f1c1c.png)
红蜻蜓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红蜻蜓》教学设计《红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歌曲,优美深情地演唱歌曲.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3.相互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时光.触景生情地表演教材分析:《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合唱歌曲的美妙.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教学难点:歌曲中力度变化的体现.合唱的合谐与统一.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一、教师吉它弹唱《童年》!师生问好!二、学唱《红蜻蜓》1.师导:又是一年春风度,又是一年三月三,带着童心童趣导入《红蜻蜓》2.聆听日本原创歌曲《红蜻蜓》3.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3/4拍的日本歌曲,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诗谱写而成。
通过作者看到晚霞中的红蜻蜓而勾起对童年的往事的回忆。
4.聆听范唱《红蜻蜓》轻声用“lu”音啍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感受.5.再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6.复习力度记号,解决重、难点乐句。
7.带着情感、深情地演唱歌曲。
8.随琴试唱主旋律。
三、创编。
1.教唱二声部旋律、指导学生用“la”音啍唱.学生自主体验二声部合声的美。
2.二声部加打击乐合唱,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四、拓展。
1.放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开拓学生的视野。
2.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师生共同表演,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奏一奏。
3.教师小提琴演奏《红蜻蜓》,学生优美的声音轻声跟唱。
五、教师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象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
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走出音乐的教室。
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98f5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5.png)
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第一篇: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其他歌曲。
教学目标1、认识换气记号,运用均匀的气息演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变化力度投入地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自我介绍。
2、同学们知道日本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仅南京大屠杀就杀害了34万中国人,我们要牢记这一历史事实。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战的民族,也有着渊源的文化,特别是日本的音乐、歌曲,很好听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日本儿歌《红蜻蜓》。
二、学唱歌曲1、了解歌曲内容。
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些什么。
(播放红蜻蜓)2、说说歌曲的内容。
3、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红蜻蜓》是日本诗人三木露风作词,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作曲的三拍子儿童歌曲,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会以童年生活的歌曲。
4、熟读歌词5、学唱歌曲。
(1)随教师的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旋律。
(2)唱词。
(3)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变化投入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教学(1)集体学唱第二声部旋律。
(2)和老师一起试唱高低声部。
(3)用不同形式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四、综合活动聆听日本其它歌曲,小结,齐唱歌曲结束全课。
第二篇: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第四课飞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红蜻蜓》。
《我的小风筝》2、学习分辨音乐的三种速度。
3、体验人间的真挚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三种速度(较慢、中速、较快)。
教学难点:感受六八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准备:三角铁水彩笔第一课时《飞呀飞》活动目标:1.能清楚地唱出切分节奏和歌曲的旋律。
2.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飞呀飞”,感受和体验对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组织幼儿讨论:谁会飞?它们是怎样飞的?2.椅子围成圆圈。
《红蜻蜓》教学设计5篇
![《红蜻蜓》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1f89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f.png)
《红蜻蜓》教学设计5篇《红蜻蜓》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
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
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教学内容: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教学目标:____X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1、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2、用口风琴吹奏《红蜻蜓》旋律,丰富口风琴练习曲的积累。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
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最感扎手的,历年来在公开课上见过的比较少上合唱课。
作为辅导校合唱队的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我一直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1、第二声部第2、3小节,最后两小节。
2、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向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组织课堂2、情境创设,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什么地方看看。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52312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9.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由东京儿童合唱团演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描绘了红蜻蜓飞舞的场景,充满了童趣。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日本儿童歌曲的风格,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喜欢唱歌,善于模仿。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歌曲的风格和情感理解有待提高。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日本儿童歌曲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跳跃音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2.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表现出歌曲的童真和美好。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4.音乐游戏法:设计相关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红蜻蜓》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准备音乐游戏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红蜻蜓的认识。
然后播放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红蜻蜓》,学生跟随哼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红蜻蜓》,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红蜻蜓》的美妙之处。
音乐课教案 红蜻蜓
![音乐课教案 红蜻蜓](https://img.taocdn.com/s3/m/ded3df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2.png)
音乐课教案红蜻蜓教案标题:音乐课教案《红蜻蜓》教学目标:1. 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正确演唱。
3.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技巧。
教学资源:1. 《红蜻蜓》音乐录音。
2. 歌曲歌词印刷件。
3. 音乐播放设备。
4. 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红蜻蜓》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分享对于《红蜻蜓》的第一印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歌曲学习:1. 分发歌曲歌词印刷件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歌词。
2. 播放《红蜻蜓》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朗读歌词。
3. 分段教唱歌曲,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全班跟唱。
逐渐增加歌曲的难度和速度。
4. 小组合唱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演唱不同的歌曲段落,然后整合成完整的歌曲演唱。
音乐表演: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等,根据歌曲的旋律编排伴奏。
2. 学生分工合作,设计舞台布置和动作,准备音乐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3. 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总结反思:1. 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2. 引导学生思考《红蜻蜓》这首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和建议,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喜欢的歌曲,进行类似的学习和表演。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组织音乐会或校内表演,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技巧。
通过引入、歌曲学习、音乐表演等环节,学生将在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0800d7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9.png)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蜻蜓》的音乐魅力。
(2)运用集体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蜻蜓》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3. 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4. 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2)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红蜻蜓》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
2. 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红蜻蜓》歌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3. 歌曲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红蜻蜓》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 演唱实践:(1)学生单独演唱《红蜻蜓》,教师点评并指导。
(2)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演奏实践:(1)教师演奏《红蜻蜓》,学生跟随演奏。
(2)学生独立演奏,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效果:(1)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效果:(1)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红蜻蜓》的歌曲旋律和歌词。
3.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 总结经验:(1)总结本次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33247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2.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
歌曲以红蜻蜓为主题,歌词简洁生动,旋律优美动听,充满了儿童天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歌曲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儿童歌曲。
但他们在音乐技巧、音乐表现力以及合作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情感演唱《红蜻蜓》。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欣赏。
3.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进行音乐欣赏。
3.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唱。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合奏等形式的音乐活动。
4.欣赏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红蜻蜓》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分组标志:如红蜻蜓贴纸、小红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红蜻蜓的印象。
然后引入歌曲《红蜻蜓》,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首歌曲。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逐句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及时进行纠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红蜻蜓》,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用其他乐器伴奏演唱《红蜻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023年《红蜻蜓》教案五篇
![2023年《红蜻蜓》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3ec0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f.png)
2023年《红蜻蜓》教案五篇《红蜻蜓》教案篇1我说课的课题是《红蜻蜓》,这是一首日本歌曲。
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旋律优美流畅,一气呵成。
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
在日本广为流传。
一、教学内容分析: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歌曲3/4拍,合唱部分为主要以三度和弦为主,歌曲的力度变化很大,但乐句连贯,力度过渡渐强减弱。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体验、模仿、合作教学工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课本光盘体验:贯穿于课的始终。
在聆听、演唱中体验歌曲的情感。
模仿: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
合作:在学习第二乐段时,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完成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教学手段:听唱法、视唱法、演示法。
三、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2、使二声部的合唱协调均衡,富有美感。
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从优美得曲调和歌词呈现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
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难点:二声部演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五、教程过程A、组织教学:师生问好B、发声练习《樱花》学生用“lu”模唱旋律。
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C、表演《红蜻蜓》.1.教师播放乐曲旋律。
《红蜻蜓》音乐教案(6篇)
![《红蜻蜓》音乐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e2db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0.png)
《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6 篇〕《红蜻蜓》音乐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力气目标: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学问目标:理解和把握不同的力度记号教学重、难点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
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格外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
在教学中,要留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把握,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学预备手风琴竖笛教学方法自学与引导、启发式、合作式。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惊奇回忆,旋律秀丽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
歌曲为大调式,上下两个乐句的构造。
旋律起伏、深情,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一样,先上后下,节奏也根本相像,因此,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
开头两小节从“ ”心情一下子进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
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格外深情。
其次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根本一样,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
由于这首歌曲秀丽的旋律和朴实的情感深受人们宠爱,以至于会把它误认为是一首童谣。
教学过程一、导入局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二、学习歌曲1.赏识《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学习第一声部曲谱。
〔《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留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学习歌词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师:提示学生在演唱时,请留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准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其次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学习其次声部曲谱。
〔《红蜻蜓》其次声部谱例〕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留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红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1c666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d.png)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红蜻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比喻、优美的旋律展现了红蜻蜓的形象,歌词简单易懂,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旋律中级,节奏简单,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能够跟随节奏进行简单的演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符号和节奏较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引导。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应掌握简单的节奏和唱名,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蜻蜓》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训练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含义。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歌曲的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歌曲《红蜻蜓》的歌词、旋律、节奏等信息。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演唱。
4.课堂作业:填写歌曲《红蜻蜓》的歌词和节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对红蜻蜓的印象,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红蜻蜓》的PPT,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指导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让学生能够准确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昆虫?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昆虫歌曲。
(精选) 音乐课《红蜻蜓》优质课教学设计
![(精选) 音乐课《红蜻蜓》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e69150fc4ffe473368abd9.png)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成,至今已有四十年,它在日本广为流传。
歌曲是3/4拍的分节歌,全曲只有八个小节,却非常深情、流畅。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5——1达十一度。
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在主音1而写成,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回忆,想到童年时代的生活,使人神往。
演唱时委婉、动听,富于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1.能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童年的美好,表达丰富细腻的思念情绪。
2.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在聆听、律动、画旋律线、朗诵、演唱等活动中充分体验和表现。
3.尝试用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歌曲意境,同时在和声环境中尝试二声部。
【教学重点】能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尝试用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歌曲意境,同时在和声环境中尝试二声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用柯尔文手势演唱音阶,并转调。
2.骨干旋律音程构唱。
3.主要和弦音程构唱。
二、高位置朗诵1.介绍日本诗人三木露风,出示诗歌,尝试朗诵。
2.交流情绪,老师示范朗诵,学生手势辅助。
3.学生模仿第一段,手势辅助。
三、初听歌曲1.老师在学生朗诵的基础上范唱歌曲。
2.完整聆听歌曲,心中默唱。
四、学唱歌曲1.跟老师画旋律线,找出与朗诵感觉最不相同的乐句。
2.用lu哼唱。
3.填第一段歌词演唱,手势辅助。
五、表现歌曲1.看老师手势唱出强弱。
2.在图形谱上标记力度记号,并演唱。
3.加后两段歌词。
找出问题,纠错。
六、尝试二声部。
1.欣赏日文版视频,说演唱形式。
2.听师唱第二声部,同时标出旋律线。
3.学生根据旋律线,视唱曲谱。
4.与原唱配合第二声部。
七、拓展聆听小虎队《红蜻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成,至今已有四十年,它在日本广为流传。
歌曲是3/4拍的分节歌,全曲只有八个小节,却非常深情、流畅。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5——1达十一度。
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在主音1而写成,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回忆,想到童年时代的生活,使人神往。
演唱时委婉、动听,富于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能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童年的美好,表达丰富细腻的思念情绪。
2.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在聆听、律动、画旋律线、朗诵、演唱等活动中充分体验和表现。
3.尝试用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歌曲意境,同时在和声环境中尝试二声部。
【教学重点】
能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尝试用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歌曲意境,同时在和声环境中尝试二声部。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用柯尔文手势演唱音阶,并转调。
2.骨干旋律音程构唱。
3.主要和弦音程构唱。
二、高位置朗诵
1.介绍日本诗人三木露风,出示诗歌,尝试朗诵。
2.交流情绪,老师示范朗诵,学生手势辅助。
3.学生模仿第一段,手势辅助。
三、初听歌曲
1.老师在学生朗诵的基础上范唱歌曲。
2.完整聆听歌曲,心中默唱。
四、学唱歌曲
1.跟老师画旋律线,找出与朗诵感觉最不相同的乐句。
2.用lu哼唱。
3.填第一段歌词演唱,手势辅助。
五、表现歌曲
1.看老师手势唱出强弱。
2.在图形谱上标记力度记号,并演唱。
3.加后两段歌词。
找出问题,纠错。
六、尝试二声部。
1.欣赏日文版视频,说演唱形式。
2.听师唱第二声部,同时标出旋律线。
3.学生根据旋律线,视唱曲谱。
4.与原唱配合第二声部。
七、拓展聆听
小虎队《红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