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量计算公式审批稿
制冷量 公式
制冷量公式
(实用版)
目录
1.制冷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2.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3.制冷量的应用实例
正文
制冷量是指空调、制冷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环境中移除的热量,是衡量制冷设备制冷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选购空调或者制冷设备时,消费者需要了解制冷量的概念,以便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
制冷量(单位:瓦特)= 制冷系数×制冷面积×温差
其中,制冷系数是制冷设备的性能参数,制冷面积是指需要制冷的空间面积,温差是指室内外温度差。
举个例子,假设某空调设备的制冷系数为 3000W/(平方米·摄氏度),制冷面积为 20 平方米,室内外温差为 5 摄氏度,则该空调的制冷量为:制冷量 = 3000W/(平方米·摄氏度)× 20 平方米× 5 摄氏度 = 30000 瓦特
这意味着该空调在单位时间内可以移除 30000 瓦特的热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制冷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以满足制冷需求。
同时,对于制冷设备厂商而言,提高制冷量是提高设备性能和竞争力的关键。
总之,制冷量是衡量制冷设备制冷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设备的制冷量。
第1页共1页。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
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3 UCOSφ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0.7~0.85n4-传动效率=0。
9~1。
0F=a*b*L1/(1000u)a-风管宽度mb-风管高度mu-风管风速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L—室内总送风量CMHQ1—制冷量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Q2—冷凝热量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U—机组电压KVCOSφ—功率因数0。
制冷量计算公式范文
制冷量计算公式范文一、热传导法计算制冷量热传导法是指通过物体之间的热传导来计算制冷量。
该方法适用于热传导过程比较简单、温度差不大的情况。
制冷量=热传导率×传热面积×温度差其中,热传导率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温度差为1单位时,单位时间内的热传导量。
传热面积是指热量传导的表面积。
例如,一块厚度为1厘米,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冷却板,热传导率为0.5瓦特/平方厘米·摄氏度,高温区域温度为20摄氏度,低温区域温度为5摄氏度,根据热传导法计算该冷却板的制冷量:制冷量=0.5×100×(20-5)=750瓦特二、制冷剂循环法计算制冷量制冷剂循环法是指通过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的工作过程来计算制冷量。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制冷系统,如冰箱、空调等。
制冷量=制冷剂流量×比焓差制冷剂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制冷剂通过制冷循环的流量。
比焓差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制冷系统是通过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等元件组成的循环系统。
制冷剂在不同元件中经历压缩、膨胀、蒸发和冷凝等过程,通过蒸发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冷凝放出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例如,一台压缩冰箱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流量为0.1千克/秒,比焓差为1000焦耳/千克,根据制冷剂循环法计算该冰箱的制冷量:制冷量=0.1×1000=100焦耳/秒以上是两种常见的制冷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方法。
通过热传导法和制冷剂循环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制冷系统和工作条件,计算得到物体的有效制冷量。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制冷效率、功率消耗、循环回路等因素,以进一步优化制冷系统。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1.一、温差流量法
Q=Cp.r.Vs.∆T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 如: 4.1868KJ/Kg.℃r:比重量(Kg/m3)如:1000Kg/m3
Vs:水流量(m3/h) 如:1.5m3/h
∆T:水温差(℃)
∆T=T2 (出入温度)-T1 (进水温度)=10℃
例: Q=Cp.r.Vs.∆T
=4.1868x1000x1.5x10/3600
=17.445(kw)
2.二、时间温升法
Q=Cp.r.V.∆T/H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如:4.1868KJ/Kg.℃r:比重量(kg/m3) 如:1000kg/m3
V:总水量(m3) 如: 0.5m3
T:水温差(℃)
∆T=T2-T1=51℃
H:时间 (h) 如:1h
例:Q=Cp.r.V.∆T/H
=4.1868x1000x0.5x5/3600
=2.908(kw)
3.三、能量守恒法
Q=W入一W出
Q:热负荷(KW)
W入:输入功率(KW) 如:4kw
W出:输出功率(kw) 如: 0.3kw
例:Q=W入—W出=4-0.3=3. 7(kw)
4.4
选择适合自己工厂用的冷水机组必须要了解冷水机的制冷量、冷冻水量、热效率和水箱容量、温控精度、水质要求和水循环系统材质要求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冷水机组。
制冷量的计算及冷水机选型
制冷量的计算及冷水机选型
一、制冷量的计算
1、制冷量等于冷负荷:制冷量的计算基本上就是确定冷负荷,一般
称为需要的冷量。
2、制冷量的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制冷量可以通过计算公式来计算:
Q=C*m*ΔT
其中:
Q:制冷量,单位是KW;
C:物料的比热容,单位是KJ/KG·℃;
m:物料的质量,单位是KG;
ΔT:物料的温差,单位是℃。
3、制冷量的计算要点:
(1)确定物料的种类及质量:物料是冷凝水、水溶液,还是其他液体等,其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要素之一;
(2)确定物料的比热容:根据物料的种类,可以查表得出比热容;
(3)确定物料的温差:物料的温差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要素,一般情
况下,物料的温差越大,制冷量也越大。
二、冷水机的选型
1、冷水机的选型要点:
(1)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冷冻量:通过计算制冷量和冷却量,可以大致确定需要的冷冻量;
(2)选择适宜的机型:根据实际工况和需要的冷冻量,选择适宜的机型;
(3)选择合适的螺杆泵:螺杆泵的功率和扬程需要根据设备的工况来确定;
(4)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其他参数:比如室外环境温度、室外风速、气流流量等,需要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合适的参数。
制冷量焓值计算公式
制冷量焓值计算公式制冷量和焓值是制冷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的计算公式对于理解和设计制冷系统至关重要。
咱们先来说说制冷量。
制冷量简单来讲,就是指制冷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物体或空间中移除的热量。
那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呢,通常可以表示为:Q = m × (h1 - h2) 。
这里的 Q 就是制冷量啦,m 是制冷剂的质量流量,h1 是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时的焓值,h2 是制冷剂离开蒸发器时的焓值。
焓值呢,是一个有点复杂但又特别关键的概念。
焓值可以理解为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包括内能和压力势能。
焓值的计算公式涉及到很多参数,比如温度、压力、比容等等。
就拿我之前遇到的一个事儿来说吧。
有一次,我负责给一个小型冷库设计制冷系统。
这个冷库主要用来存放水果,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
我一开始按照常规的方法计算制冷量和焓值,选用了一款看起来合适的压缩机。
可等冷库运行起来,我发现温度老是降不下来,水果的保鲜效果也不太好。
这可把我急坏了,我就开始重新仔细检查我的计算过程。
我发现,原来是我在计算焓值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制冷剂状态的影响。
当地的湿度比较大,这就导致制冷剂在进入蒸发器之前的焓值比我预计的要高。
于是,我重新根据实际情况修正了焓值和制冷量的计算公式,调整了压缩机的功率和制冷剂的流量。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让这个冷库达到了理想的温度,水果也能好好地保鲜啦。
再来说说制冷量和焓值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一定要准确获取各种参数的值,比如制冷剂的物性参数、系统的运行压力和温度等等。
这些参数稍有偏差,计算结果就可能大相径庭。
其次,不同的制冷剂,其物性参数也不同,所以在计算时要选择正确的制冷剂参数表。
另外,制冷系统的运行工况也是不断变化的。
比如说,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冷凝器的散热效果可能会变差,这就会影响制冷剂的状态,进而影响焓值和制冷量。
所以,我们在设计和运行制冷系统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理论计算,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制冷量计算公式
n3—水泵效率=0.7~0.85
n4—传动效率=0.9~1.0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 m
b—风管高度 m
u—风管风速 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Q1—制冷量 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Q2—冷凝热量 KW
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 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
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 KW
U—机组电压 KV
COSφ—功率因数 0.85~0.92
N—房间换气次数 次/h
V—房间体积 m3
Cp—空气比热(0.24kcal/kg℃)
∝—空气比重(1.25kg/m3)@20℃
L1—风机风量 L/s
H1—风机风压 mH2O
V—水流速 m/s
n1—风机效率
n2—传动效率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空调制冷量计算
1、厂房尺寸:24*9*6m,1小时内温度从50℃升至10℃,所需制冷量计算:Q=cm(t2-t1)=1.005*(24*9*6*1.26)*40≈65645kJ 根据换算公式:a):1 kJ(千焦耳)=0.239 kcaI(千卡) 所制冷量:65645 kJ≈15689 kca1 b):1 kW(千瓦)=860 kca1/h(千卡/时)知道多少制冷量功率:所制冷量功率:15689 kca1≈18 kW 注:该结果是在没有其它外在因素(如其他设备的发热,车间的排风等)的情况下所得,若考虑其外在因素,车间循环几次,则该结果乘以几倍;空气的比热容c=1.005 kJ/(kg*K) ;空气的密度:ρ=1.26 kg/m³c:代表比热容m:空气质量t2:代表末温度t1:代表初始温度。
2、厂房尺寸:24*9*5m,1小时内温度从50℃升至10℃,所需制冷量计算:Q=cm(t2-t1)=1.005*(24*9*5*1.26)*40≈54704 kJ 根据换算公式:a):1 kJ(千焦耳)=0.239 kcaI(千卡) 所制冷量:54704 kJ≈13074 kca1 b):1 kW(千瓦)=860 kca1/h(千卡/时)知道多少制冷量功率:所制冷量功率:13074 kca1≈15 kW 注:该结果是在没有其它外在因素(如其他设备的发热,车间的排风等)的情况下所得,若考虑其外在因素,车间循环几次,则该结果乘以几倍;空气的比热容c=1.005 kJ/(kg*K) ;空气的密度:ρ=1.26 kg/m³c:代表比热容m:空气质量t2:代表末温度t1:代表初始温度。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冷冻水量V1 L/s V1= Q1/(4。
187△T1)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
516+KW/TR)TR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3 UCOSφ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n3—水泵效率=0.7~0.85n4—传动效率=0.9~1.0F=a*b*L1/(1000u)a-风管宽度mb—风管高度mu—风管风速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室内总送风量CMHQ1—制冷量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Q2-冷凝热量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U-机组电压KVCOSφ—功率因数0.85~0。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T1)冷却水量V2 L/s V2=Q2/△T2)=+KW/TR)TR其中Q2=Q1+N=TR*+KW/TR*TR=(+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A+B+C+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3 UCOSφ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n4—传动效率=~F=a*b*L1/(1000u)a—风管宽度 mb—风管高度 mu—风管风速 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Q1—制冷量 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Q2—冷凝热量 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 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 KWU—机组电压 KVCOSφ—功率因数 ~N—房间换气次数次/hV—房间体积 m3Cp—空气比热(kg℃)∝—空气比重(m3)@20℃L1—风机风量 L/sH1—风机风压 mH2OV—水流速 m/sn1—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L2—水流量(L/s)H2—水泵压头(mH2O)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t=M×vF是力t是时间M是质量v是速度因为F=p×s,M=P×s(按1米计算)p是压强,s是面积P是密度所以有p×s×t=P×s×v×v→p×t=P×v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则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t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就是制冷量(w)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
制冷量 公式
制冷量公式
摘要:
1.制冷量的概念
2.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3.制冷量与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关系
4.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冷量
5.我国制冷量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正文:
制冷量是指制冷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制冷循环所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的大小是衡量制冷设备制冷能力的重要指标。
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制冷量(Q)=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m/s)× 制冷剂的比热容
(kJ/(kg·K))× 温差(K)
制冷量与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性能密切相关。
选择合适的制冷量,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有效节约能源。
在选择制冷量时,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实际需求、使用环境、能源效率等因素。
近年来,我国制冷量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制冷量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冷设备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也为制冷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T1)△T2)=(3.516+KW/TR)TR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局部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3 UCOSφ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F=a*b*L1/(1000u)a—风管宽度mb—风管高度mu—风管风速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室内总送风量CMHQ1—制冷量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Q2—冷凝热量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U—机组电压KVN—房间换气次数次/hV—房间体积m3Cp—空气比热〔0.24kcal/kg℃〕∝—空气比重〔1.25kg/m3〕@20℃L1—风机风量L/sH1—风机风压mH2OV—水流速m/sn1—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L2—水流量〔L/s〕H2—水泵压头〔mH2O〕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t=M×vF是力t是时间M是质量v是速度因为F=p×s,M=P×s〔按1米计算〕p是压强,s是面积P是密度所以有p×s×t=P×s×v×v→p×t=P×v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那么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是在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制冷量的正确计算可以确保空调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和节能。
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工具,通过该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来计算。
制冷量 = 空气密度× 空气体积流量× 空气温度差× 空气比热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它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空气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空气体积。
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
空气温度差是指空气进出机组的温度差值,单位是摄氏度。
它反映了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空气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
例如,空气密度可以通过大气压力和温度来计算,空气体积流量可以根据机组的设计参数来确定,空气温度差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差来估计,而空气比热容则可以通过空气的物理性质得到。
根据上述公式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这个结果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组的适用范围、选配合适的设备和优化系统性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在计算制冷量时要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的影响,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估计机组的制冷能力。
通过合理地计算制冷量,我们可以在设计和运行中节省能源、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对空调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冷库的制冷量是指冷库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从库内的物体中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基于热力学原理和传热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制冷量=冷负荷+转移负荷其中,冷负荷是指库内被制冷系统吸收的热量,包括库内物体的散热量、进出库门的换气热量、库内外温度差引起的传导热量等;转移负荷是指制冷系统在制冷过程中需要排出的热量,包括压缩机排热、冷凝器散热等。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冷负荷=散热负荷+换气负荷+其他负荷(传导热负荷等)转移负荷=压缩机排热+冷凝器散热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负荷的计算方法。
1.散热负荷计算:散热负荷是指库内物体的散热量,可以通过库内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差来计算。
假设库内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差为ΔT,则散热负荷可以计算为:散热负荷=m×c×ΔT2.换气负荷计算:换气负荷是指库内外温度差引起的传热量。
一般来说,冷库内换气速度一般为每小时2~4次。
换气负荷可以通过库内外温度差、换气速度和库容来计算。
假设库内外温度差为ΔT,换气速度为n,库容(体积)为V,则换气负荷可以计算为:换气负荷=ΔT×n×V3.其他负荷计算:其他负荷包括传导热负荷、辐射热负荷等。
传导热负荷可以通过库体结构的热传导系数、面积和温度差来计算。
假设热传导系数为k,面积为A,温度差为ΔT,则传导热负荷可以计算为:传导热负荷=k×A×ΔT辐射热负荷可以通过库内外温度差和辐射系数来计算。
假设温度差为ΔT,辐射系数为α,则辐射热负荷可以计算为:辐射热负荷=α×ΔT4.转移负荷计算:转移负荷是指制冷系统在制冷过程中需要排出的热量。
转移负荷主要包括压缩机排热和冷凝器散热。
压缩机排热可以通过压缩机的功率来计算,一般来说,压缩机排热约为压缩机功率的75%。
冷凝器散热可以通过冷凝器的热传导系数、面积和冷凝温度差来计算。
假设冷凝温度差为ΔT,热传导系数为k,面积为A,则冷凝器散热可以计算为:冷凝器散热=k×A×ΔT。
冷冻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冻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冻机组是一种常见的空调设备,用于制冷或制热空间。
计算冷冻机组的制冷量是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决定了设备的容量和性能是否能够满足空间的需求。
制冷量是指冷冻机组在单位时间内从空间中移除的热量。
它的计算需要考虑空间的尺寸、绝缘材料、温度差、人员和设备的热负荷等多个因素。
常用的冷冻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
制冷量(Q)= 空间体积(V)×温度差(ΔT)×空气换气次数(N)× 1.2
其中,空间体积(V)表示待制冷的空间的总体积,通常以立方米(m)为单位。
温度差(ΔT)是指制冷机组进入和离开空间的温度差异,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空气换气次数(N)是指机组每小时对空间进行的换气次数。
最后的乘数1.2是一个修正系数,用于考虑不同空间的特殊要求,如高热负荷、多人活动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基本的计算公式,实际的制冷量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设备的效能系数(COP)、空调系统的功率等。
冷冻机组的制冷量计算对于正确选择合适的设备至关重要。
如果制冷量过小,设备将无法满足空间的需求,导致温度不降或制冷效果不佳;如果制冷量过大,不仅浪费能源,还可能引起设备的短频率运行,影响设备的寿命。
因此,在计算制冷量时,建议咨询专业的空调工程师或使用专业的计算软件,以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
制冷量计算公式详解
制冷量计算公式详解制冷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物体中抽取的热量,通常用于衡量冷藏设备或空调设备的制冷效果。
制冷量的计算是制冷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设备的性能以及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并且对其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详细解释。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Q = m c ΔT。
其中,Q表示制冷量,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J/kg·°C);Δ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单位为摄氏度(°C)。
接下来我们将对上述公式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是物体的质量(m)。
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总量,通常用千克(kg)作为单位。
在制冷工程中,我们需要知道被制冷物体的质量,以便计算出从中抽取的热量。
其次是物体的比热容(c)。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通常用焦耳/千克·摄氏度(J/kg·°C)作为单位。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比如水的比热容是4.18 J/g·°C,而铁的比热容是0.45 J/g·°C。
在制冷工程中,我们需要知道被制冷物体的比热容,以便计算出从中抽取的热量。
最后是物体的温度变化(ΔT)。
温度变化是指物体的温度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量,通常用摄氏度(°C)作为单位。
在制冷工程中,我们需要知道被制冷物体的温度变化,以便计算出从中抽取的热量。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被制冷物体中抽取的热量。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kg,比热容为2 J/g·°C,温度变化为5°C,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制冷量为:Q = 10 2 5 = 100 J。
这意味着在这个物体中抽取了100焦耳的热量,这就是制冷量的计算过程。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3 UCOSφ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0.7~0.85n4—传动效率=0.9~1.0F=a*b*L1/(1000u)a—风管宽度 mb—风管高度 mu—风管风速 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Q1—制冷量 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Q2—冷凝热量 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 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 KWU—机组电压 KVCOSφ—功率因数 0.85~0.92N—房间换气次数次/hV—房间体积 m3Cp—空气比热(0.24kcal/kg℃)∝—空气比重(1.25kg/m3)@20℃L1—风机风量 L/sH1—风机风压 mH2OV—水流速 m/sn1—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L2—水流量(L/s)H2—水泵压头(mH2O)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t=M×vF是力t是时间M是质量v是速度因为F=p×s,M=P×s(按1米计算)p是压强,s是面积P是密度所以有p×s×t=P×s×v×v→p×t=P×v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则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 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量计算公式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
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3 UCOSφ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0.7~0.85
n4—传动效率=0.9~1.0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 m
b—风管高度 m
u—风管风速 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
Q1—制冷量 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Q2—冷凝热量 KW
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 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
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 KW
U—机组电压 KV
COSφ—功率因数 0.85~0.92
N—房间换气次数次/h
V—房间体积 m3
Cp—空气比热(0.24kcal/kg℃)∝—空气比重(1.25kg/m3)@20℃
L1—风机风量 L/s
H1—风机风压 mH2O
V—水流速 m/s
n1—风机效率
n2—传动效率
(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L2—水流量(L/s)
H2—水泵压头(mH2O)
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
水管管径的计算
由动量定理得
F×t=M×v
F是力
t是时间
M是质量
v是速度
因为F=p×s,M=P×s(按1米计算)p是压强,
s是面积
P是密度
所以有
p×s×t=P×s×v×v
→p×t=P×v
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
则可算出流速v
所以每秒的流量V=sv
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
对于家用空调器,用“匹”来衡量的确是国外的做法。
这里的“匹”指的是输入功率。
换算成我国习惯的以输出功率表示的W。
一“匹”相当于2200W--2600W。
所以用匹来衡量还是太粗了,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大一匹”,“小一匹”之说。
一般说的一“匹”指的是制冷量为2300-2500w。
大约的输入功率在800W左右。
查了一下制冷手册:1公制马力(PS)=735.5W,1英制马力(HP)=745.7W
是这样: 1匹约等于750W,然而,实际工程中几匹只是一个大体的说法,所以,还是看空调的铭牌比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