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件第五章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景观 农业区位论
红旗风情小镇
多谷屯村
田心村
农业区位论
提出者:杜能 七大假设条件 六大农业圈 价值
七大假设条件
1、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央,周围为其农业 腹地,平原被未开垦的荒野所包围并与外界完全隔绝。 2、城市是腹地多余产品的唯一市场,并且不从其他区域获得产品 供应。 3、孤立国内德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 4、腹地具有均质性 5、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6、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 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7、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负担
类型 主要 经济作物 农作 物 家畜 肉食 动物 家 禽 鸡
分布
旱作 农业
小麦 棉花、烟草、 牛、 猪、 花生、大麻、 马、 羊 亚麻、甜菜 驴、 和杂豆 骡
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 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 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 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 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 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一些地方
谷物农业
1、规模大——农业企业 2、机械化程度高 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市场园艺农业
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
牲畜育肥农业
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大牧场
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1、规模大 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人文地理学》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人文地理学》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经营方式、经济 效益等。
分布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域 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草原和荒漠地区。
0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供了有利条件。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农业起源也有重要影响, 如平原、河谷等地区具有适宜农作 物生长的土地和水源,成为农业起 源的重要区域。
文化传承的影响
文化传承对农业起源也有影响,如 古代文明中的农耕祭祀、水利建设 等文化传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 起源。
02
农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农业起源
人类从狩猎采集转为农耕生活,开始种植作物和养殖家畜。
早期农耕文明
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形成了各自的农业技术 和文化特点。
早期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开垦土地、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和环境恶化。
农业发展的中期阶段
1 2
农业技术的进步
如轮作制、灌溉系统、农具改进等,提高了农业 生产效率和产量。
市场需求。
提高农业产量的对策
科技创新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 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产量。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 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规模化经营
政策扶持
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
场竞争力。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
持。
改善农业结构的对策
调整种植结构
农业起源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

人文地理学导论-75页PPT资料

人文地理学导论-75页PPT资料


trade)
主 讲:
绪论: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系统的复杂性与阶层


理 学
基于系统复杂性的阶层划分

复杂水平 系统名称
举例

第 1层 次
frameworks
人的解剖图

第 2层 次
clockworks
讲:
第 3层 次
control systems


第 4层 次
open systems

第 5层 次
blueprinted growth systems
导 第二节 产业集聚
论 第三节 新产业空间
第四节 区域政策

讲: 第八章 区域化的世界(8学时)
刘 第一节 全球化

第二节 全球城市

第三节 全球竞争与地方性力量
第四节 全球化与地方化的格局
第九章 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8学时)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地理世界的扩展 第二节 全球化中的”国家”地理 第三节 作为政策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国地理学会会员;

2019年6月回国,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
授。
E-mail:ygliujp163
讲授内容

文地 理
第一章 绪论(3学时) 第一节 地理学
学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
导 第三节 现代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 人类与环境(6学时)
主 第一节 人地关系与地理学
讲: 第二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讲: 5、Agnew John (eds.) Human Geography: An Essential Anthology, Blackwell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5、6章 农业、工业区位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5、6章 农业、工业区位 知识点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的理论2、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二)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三)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四)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1、农业景观➢人类在自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是环境的镜子。

➢农田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

➢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交叉型产业。

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观光农业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分布在城市周围地区,以满足城市居民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为主。

2、农业区位论是古典区位理论的代表之一,杜能农业区位论是代表,主要探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该理论认为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从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杜能农业区位论揭示了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是土地利用问题普遍性原理论基础。

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这是现代农业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关农业生产体系空间布局的理论。

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首先创立。

(1)假设条件(2)6个农业圈①自由农作带:最接近城市市场,土地用于生产不易运输和易腐食品,以蔬菜、牛奶和花卉为主。

在经营方式上突出的特点是集约化程度很高。

②林业带③作物轮作带④谷草农作带:主要为谷物和畜产品,经营较为粗放,在轮作中增加了牧草的比重,而且出现了休闲地。

⑤三圃农作带:农业经营粗放,土地大量休闲,实行三圃农作制。

⑥畜牧带(3)意义首次确立了对农业地理学和农业经济学都很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或农业类型)的区位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性。

➢补充: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人文地理课件

人文地理课件

人文地理课件人文地理课件《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一)索尔的推论
1、 1、推论的依据 2、推论的结果 、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1)气候变化 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 驯化动物、 (2)人口增长、食 人口增长、 物供应紧张
西亚、 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 驯化区域 西亚 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 季节移动) 季节移动) 储存谷物、 3、穴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 穴居的必要性 储存谷物 加工工具、 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 制作、 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
目的 产品 劳动力 动力 技术
(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 短期休闲农业(敞田制) 短期休闲农业(敞田制) 相结合) 相结合)
3、美国的殖民农业 、 北方旱作农业
南方水稻农业
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种植业与饲养业
敞田制农业(欧洲移民农业生产方式) 敞田制农业(欧洲移民农业生产方式) 休闲种植制(印第安人农业生产方式) 休闲种植制(印第安人农业生产方式)
(三)评述
1、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2、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2、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二、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 、 2、是一种生计农业 、是一种生计农业 生计 3、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生产水平低、剩余少、 4、农民生活贫困 、
农业特征
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 、 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强烈的季节性、 3、强烈的地域性 、
农业类型
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 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文地理学课件

四、动态区位论的研究
• 1、时间: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 2、代表人物: –辽什 市场与消费区位理论 –胡弗 运输区位理论 –克鲁梅 行为区位理论
• 3、意义: – 区位论为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理论的组成部分, 政府直接领导区位论的研究 – 现阶段的工业区位论主要是研究多企业集中的 工业地域的综合设计,而不是考虑一个企业 – 讨论的问题日益广泛,吸收了多学科专家共同 讨论 – 现代区位论与知觉、行为科学相结合,使区位 论更好的参与实践活动 – 现代区位论是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武装起 来的 – 区位论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
• 4、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企业选择最优 区位成为可能。
二、早期区位论思想的产生
• 1、时间:18世纪 • 2、代表人物: – 法国 康提伦 1775年 《关于商业本质的一般论述》 – 英国 斯秋阿特 1767年 《政治经济因素》 – 英国 亚当斯密斯 – 德国 比什
二、早期区位论思想的产生
• 3、意义 –提出区位论要解决的问题 –不是以专著来论述,而是讨论其他 问题附带提出 –没有看出区位论的深远意义
• 3、区位论(location ): 研究人类活动区位的选择,分析其形成 原因与条件,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Where Why
for Whom
hoW When
二、区位研究涉及的因素
• 1、区位的建立和选择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 他多方面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 2、区位的建立与选择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方针 政策有关。 • 3、区位的建立和选择与各种科学技术发展有关。 • 4、现代区位论研究导入计量的数理统计方法。 • 5、现代区位论研究借助行为与知觉科学发展的 成果。
三、静态区位论的研究
• 1、时间:19世纪——20世纪40年代 • 2、代表人物: – 杜能 1826年 《孤立国》 – 韦伯 1909年 1914年 《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部区位的纯粹理论》 《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 义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第五章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第五章第一节

到世界各地 考古证实:西亚的扎格罗斯山区、小亚细亚 半岛南部、东地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 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
西亚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区是动、植 物的一个驯化地。证据:使用的工 具、固定的居住地、驯化动植物的 物证等。
叙利亚、两河上游和伊朗西部 图 5-1 世界农业驯化源地图
山地发现公元前1万年至8千年原始人 (引自周尚意, 2004 ) 割谷、烤谷物、储存谷物等村舍活动 的类似证据,甚至还留有小麦和大麦 的原始品种。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1、驯化动、植物的原因
(1)气候变化,草原面积减少 (2)人口增长、食物供应紧张
2、驯化区域 (1)西亚:新月沃土 (2)中东 地形、气候的多样性、季节移动 穴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制作、 炊具等村舍活动 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
人口压力模式与宴享模式的推断
标准 人口压力 资源特点 文化层次 驯化性质
对驯化的进一步倚赖
传播相关性 宴享证据
人口压力假设 有 紧张 简单 主食 增加 有压力环境 无
竞争宴享假设 无 丰富 复杂 宴享食品 稳定利用 富裕的环境 有
焦点问题:狩猎者在食物充足 时会谋求农耕吗?
目前的主流理论——“最佳觅食模式”


新月沃土(英语: Fertile Crescent),是 指中东两河流域及附近 一连串肥沃的土地,包 括累范特、美索不达米 亚和古埃及,位于今日 的以色列、西岸、黎巴 嫩、约旦部分地区、叙 利亚,以及伊拉克和土 耳其的东南部、埃及东 北部。由于在地图上好 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 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 詹姆士· 布雷斯特德 (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 肥美的土地称为“新月 沃土”。

人文地理讲义

人文地理讲义

人文地理讲义人文地理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第三章人口分布与迁移第四章人口与发展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第七章种族民族民俗第八章语言地理第九章宗教与宗教地理第十章聚落地理第十一章旅游地理第十二章行为地理第十三章政治地理第十四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研究主要内容1.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 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3. 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化4. 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人地关系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及各种地理志等。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传统方法1. 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2. 利用和编制地图3. 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1.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的应用2. 遥感技术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1. 新三论的基本概念: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第一节文化概念与文化结构文化概念:(1)泰勒:就文化的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仁爱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共20张PPT)

仁爱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共20张PPT)

一.连线
民居
分布地区
特点
蒙古包
黄土高原
有利于雨天排水
四合院
长江中下游地区
易于拆装
窑洞
华北地区
冬暖夏凉
两面坡式民居 内蒙古高原
御寒性能好
二、选择:
1.南更多阳光
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
D便于雨水下泄
2.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传统的民居是( D )
B气温日较差大
C为了进行日光浴
D高原气候寒冷
6.下列菜系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 )
A山东菜 B四川菜 C广东菜 D湖南菜
7.以麻辣、味厚著称的菜系是( B )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闽菜
8.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房屋的屋顶的坡度不同,这主要
受那种因素影响( B )
A温度高低不同
B降水多少不同
C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 D阳光照射不同
傣族服饰
特点: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 原因:傣族所处的云南地区气温较高
藏族服饰
特点:多穿宽大的皮袍 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大
中国八大菜系
山东菜系:红烧海螺、油爆大哈 四川菜系:宫爆鸡丁、鱼香肉丝 江苏菜系:狮子头、清炖蟹粉 浙江菜系:龙井虾仁、西湖醋鱼 广东菜系: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 湖南菜系:红煨鱼翅、冰糖湘莲 福建菜系:雪花鸡、金寿福 安徽菜系: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
9.川菜以辛辣味特点,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是( A )
A当地气候炎热,吃辣可以出汗降温
B当地天气潮湿,吃辣可以御寒去风湿
C当地全年低温,吃辣可以保持体温
D饮食习惯是传统习惯,与气候无关
10.关于窑洞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探究 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人文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 影响。
简介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方式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自古至今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
4
人文地理学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恢复生
态环境。
旅游规划
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不同旅 游目的地的特点,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 发挥地理环境的旅游资源。
自然灾害防控
了解地理现象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可以 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保护人类生 命财产安全。
文化传承与变迁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 成和演变产生深远影 响,同时人类活动也 会改变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与地理 因素
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发 展和布局有重要影响, 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水平。
人文地理学应用案例
1
城市规划
2
人文地理学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关于
人类行为和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信息,
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人文地理学研究者通过与当地居民和专家进 行访谈调查,来获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4 统计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人文地理 学研究者可以发现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之间 的关联。
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
城市化现象
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 城市化现象对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 重要影响。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对地理环境 和社会结构带来巨大 的变化,影响社会发 展和资源分配。
人文地理学为何重要
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为城市 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人 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社会 结构等。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律,以及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的相互 关系。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结构、城市扩展和城市化等方面,探究城市发 展过程中的空间变化和社会经济问题。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形态、城市规划、城市社会空间等。
总结词
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它关注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布 局和相互关系,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 质量和环境质量。
VS
详细描述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人口分布、交 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为 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于合理规 划城市功能区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 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文地理学在旅游规划中具有重要价值,它 有助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详细描述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和演变,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 于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提升旅游 目的地的文化品质和旅游体验。同时,人文 地理学还关注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环
文化地理学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 特色、文化扩散和文化认同,探 究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空间
行为和社会结构。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化 区、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学等。
人口地理
人口地理学主要研究人口现象 的地理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数量、结 构、迁移和分布等方面,探究 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 境变化的影响。
0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PPT

人文地理学PPT

第四章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与发展分布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发展特征:极低的人口密 度;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高 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 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 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 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 的文化产品.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人地关系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 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 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文 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主讲: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王 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而制作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以图表 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
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和低死亡 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人口转变模式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 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 增长率的过渡.
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三、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Chapter 5 信阳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课件

Chapter 5 信阳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课件

environment, or family relationships. Push factors might include lack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political oppression and discrimination,
limited personal or family prospects, or even natural disasters. The
Migration is the movement of people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and has occurred for as long as there have been humans. Migration
can be drive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many of which are connected to
different regions. Understand the factors underlying migration, including the
different types, stages, and typical distances of migration.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push-pull logic—perceptions of an individual’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spects of where they intend to go. Pull factors might include
perceptions of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ed economic status, a better

人文地理学课件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课件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五章 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 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
在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得到发展和 进步。人类的文化活动必然产生、发展于 一定的地域空间,必然与地理环境息息相 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对 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 加工的结果,可以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 分”。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 人类 –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了特定的地域文 化系统。
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的典型,可以说 是文化的“三位一体”。

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在一定地域条件下进行的,
地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物质文化,从而影响制度
文化和精神文化,而文化又综合作用于地理环境, 改变地理环境。循环反复,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
文化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系 统。
(二)文化系统 文化因子 文化丛 文化系统 文化区 文化圈
的特定地域。文化区的范围可大可小,其境内大 部分居民有着相似或相同文化活动、信仰、价值 观的地区,其分布也可以不连续。可以不同的文 化想象为标志对文化区进行划分,例如,宗教、 语言现状及源源,现代世界可以划分为5大文化区: 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中 国文化区、非洲文化区。
第二节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统或称文化地域综合体。
• 地域文化系统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
文化三成分的整合关系,即内整合;
• 地域文化系统内文化整合的关系就象自然环
境中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调的关系,如 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出了限度,就会导致彼此之 间的不谐调或不平衡,结果就会带来灾害。
外整合
• 地域文化综合体文化与新文化的整合
•文化因子。因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第五章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第五章

复习思考题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广义的文化概念不包括下列哪个组成部分:()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宗教文化D、行为文化2、地域文化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A、文化系统文化丛文化因子文化区文化圈B、文化因子文化区文化系统文化丛文化圈C、文化丛文化因子文化区文化系统文化圈D、文化因子文化丛文化系统文化区文化圈3、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景观的是:()A、思想意识B、生活方式C、风俗习惯D、建筑风格4、下列属于行为文化的有()A.勤勤恳恳工作5、下列属于精神文化的有()A.北京故宫B.贵阳甲秀楼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二、多项选择题1、地域文化系统的结构是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系:()A、人类活动B、文化系统C、地理环境D、经济贸易2、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下列哪些组成部分:()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宗教文化D、行为文化3、对文化生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A、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B、网链型文化生态关系C、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D、和谐文化生态关系4、文化区大体上有哪几种类型:()A、形式文化区B、公众文化区C、职能文化区D、乡土文化区。

5、下列属于非物质景观的是:()A、思想意识B、生活方式C、风俗习惯D、生产关系6、民族体相对稳定的两大特征有:()A、思想道德水平B、文化特征C、科学文化水平D、心理素质7、影响民族体空间迁移的因素主要有:()A、经济因素B、战争因素C、环境的恶化D、政治因素8、文化地理学家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 聚落的布局B.民族地域文化系统C.建筑风格D.土地利用格局9、地域文化改变的方向或方式包括()A代换B附和C合并D创新10、文化的阻止包括()A政治阻止B经济组织C文化阻止D自然阻止三、名词解释1、文化2、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3、文化因子、文化丛、文化系统、文化区、文化圈4、文化整合5、文化区6、文化景观7、民族体四、简答题1、什么是文化区?试举例简述文化区的三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个阶段中,广谱仍然存在,集中采集 只是植物类采集活动的进化发展阶段,虽然
这一支将来导致了农业产生,但当时人们并
无预见,其优势是逐步显露的。渔猎活动也 是并存的,狩猎活动也未完全消失。
3、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
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采集,人们渐渐地熟悉了
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在采集时由无意 识逐渐演化为有意识地留下一部分幼小的植株, 对它们进行简单的照料,等到它们生长到更适 于食用时再进行采集。如此做的意义在于人们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模拟性的农业栽培。 也有学者把这种行为称为采集农业。于是这迈 向农业栽培的实质性的一步也走出了。
陕西关山牧场
云南元阳梯田
桂北丘陵多酸性土壤,适合种柑桔和茶叶。
田埂
(二)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1、观光农业的概念 2、观光农业园区的要素组成 3、观光农业园区的形态分类
观光农业园区的要素组成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是多种元素构成的:产
业设施、建筑、道路、水系、公共空间 物理形态——静态景观 生态形态——动态景观 文化形态
一、 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一)小麦的分布 小麦:居首要地位,播种面积大 ,分布范围最广。 温带作物,集中于27-57°N和25 -40°S. 分布区: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 土带;美国和加拿大中部的小 麦带;澳大利亚、印度的亚热 带与热带草原区;中国东北和 华北平原;
(二)水稻的分布
特点:喜高温、多湿,分布在温度较高、水分充足 的亚热带地区。
(4)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黄河的各支流上 灌 溉文明(旱作农业)(黄土、黄 河、降雨) (5)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玉米文明(温度、降雨、 灌溉、土壤)
总结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地理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产量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智力活动) 文明程度
第3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一、 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三、现代农业------商业农业
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类型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现代农业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 同,它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 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 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业农业。 商业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迅速发 展的产物,它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国家与地 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的一些国 家和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 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
农业特征
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 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3、强烈的地域性
农业类型
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农业起源的理论
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人口压力说 (以博塞洛普(E. Boszerup)为代表)
(二)现代农业基本特征
商品率高(产品提供给非农业人口) 劳动力少(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 单产高(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生产规模大(现代农场)
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
(三)现代农业的类型
种植园农业
1、单一经济作物 2、劳动力集约 3、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 4、带来大规模移民 1、规模大——农业企业 2、机械化程度高 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天然野谷
(生产工具
人工种野谷)
食用工具 粮食加工工具)
②为了发展农业还需一系列创造和发明 ③驯化农牧业产品(棉麻、毛皮等) (防晒保暖)扩大人类居住范围 服装加工
④农业剩余产品 储存粮食设施和技术 粮食加 工熟食 延长人类寿命 人口增长速度提升
2.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①农业生产活动与 采集狩猎活动的 差异 ②农业发展对社会 的影响 定居 人数多 空间小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一)索尔的推论
1、推论的依据 2、推论的结果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1)气候变化 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 (2)人口增长、食 物供应紧张
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 季节移动) 3、穴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 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
在集中采集活动中,人们把采集的对象由 广谱阶段的杂乱食谱缩小到某种或几种再生能 力强,在一段时间内能多次取食、便于贮藏的 植物身上,这也就是人们最早的栽培驯化对象。 不同地域其栽培对象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是 根茎类植物,有些地区为禾本科植物,皆因自 然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异。如在华南地区,最先 驯化的植物很可能就是无性繁殖的根茎植物, 从而走向园圃式农业的道路;而在长江流域则 可能以水稻为最早驯化的禾本科植物;在北方 地区,栗则成了第一种被人
(一)农业的形成对自然的影响
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农业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 制,在小尺度空间中,人类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 环境。农业对地形的改造力度相对较小,主体还是适
应。农业活动还会对大气构成影响。
(二)农业的形成对社会的影响
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①利用生物资源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食物 多样化。
美国玉米主产区: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一带 .
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轻工业原料
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 特殊的生产环境
劳动力多
集中于少数地区 单一经济
1.棉花的分布
特点: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 厚土壤中种植
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
美国南部的棉花带
新疆棉田
2.糖类作物分布
甘蔗
高温环境,生长期长 南北纬35°之间 巴西、印度、中国、
甜菜
温凉的气候 南北纬40- 60°N之间 集中在欧洲
泰国
第 4 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一、农业景观
二、农业区位论
一、农业景观
(一)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
1、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 2、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
3、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
1、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
这一步虽为环境所迫,却是具有转折性意义,
没有这个大方向的转变,农业则无从源起。 以狩猎为主的经济可以称为简单狩猎经济。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人口压力日益严 重。这些都迫使人们放弃单纯按最佳觅食模 式去取食,而尝试多种的取食方式,迈出了 向农业起源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步----以渔猎、 采集为主的广谱经济,或称之为复杂渔猎采 集经济。
(三)评述
1、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2、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二、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
目的 产品 劳动力 动力 技术
2、是一种生计农业
3、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4、农民生活贫困
(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短期休闲农业(敞田制---三年轮耕制) 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
社会的影响
一、农业发展阶段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二)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三)现代农业——商业农业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一)分布
热带地区
(二)特点
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
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 2、多种作物杂处; 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 是人口的迁移;
广谱经济,顾名思义,是指 “广泛食谱”的经济,包括采集植 物果实、根茎、籽粒,渔猎捕捞河 湖中的鱼、蚌或海边浅水区的蛤、 贝类水产。
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

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资源的波动是不可避 免的,特别是高档食物品种日益枯竭,人口压力 增大,人们需要获得和掌握一些可经常利用的动、 植物来作为食物匮乏时的一种储备。在采集、贮 藏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发觉某些植物有定期生 长出新植株的现象,有时则发现被埋藏起来的果 实,籽粒经一段时间会自动长出新的植株。人们 于是特别留心这一类的植物或果树,渐渐地在收 获中积累了经验,发现了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 可以反复取食的某些植物(只能是植物,不可能 是动物或水产,因为后者的再生能力再强也不可 能在一年内繁殖出几批可供取食的个体)。于是, 很自然地人们迈出了走向农业起源的关键一步— —集中采集。
适宜的集中产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别是该 气候带的大河三角洲、江河冲击平原和沿 海平原。 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各地区; 拉丁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地中海地区。
(三)玉米分布
养殖业和畜牧业——饲料——玉米种植. 适应性很强,且不需大量人力物力。 主要分布于北美和欧洲。 美国——“玉米王国”。 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依州、爱荷 华州和密苏里州共五个州。本区由于盛产玉米而 得名。 不过,内布拉斯加州和米尼苏达州的玉米产量也 很多,在排名上占美国玉米产量的第三名和第四 名,只因地形的划分而没被列入玉米带。
3、美国的殖民农业
北方旱作农业
南方水稻农业
混合农业(种
敞田制农业(欧洲移民农业生产方式)
休闲种植制(印第安人农业生产方式)
灌丛
(三)传统农业的类型
1 、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和高原 2 、水稻农业: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 与沿海地区 3、地中海农业: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周围) 4 、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 区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的含义
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