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课:《苏武传》导学案

建模课:《苏武传》导学案
建模课:《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教学时间:2014.5.21——2014.5.24. 教学时数:4课时 编 写 人:杨秀成 审 核 人:陈 慧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背景;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掌握重要文言虚实词;学习对比手法。 (三)、情感目标:学习苏武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二)、难点: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三、学习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合作研讨。

第一、二课时

课 题:丰富的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知识结构: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体裁:人物传记常识;《汉书》常识

【合作预习】

一、阅读并背诵《精讲精练》P76的[诵美文]《苏武》(李白)。

二、阅读《精讲精练》P78的[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常识。 三、熟读课文,阅读《精讲精练》P77—78[知识卡片],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新课】

一、泛读课文,完成《精讲精练》[基础整合]相关练习(重点是一词多义)。 二、整理下列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 )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 )

与旃毛并咽之 ( )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

空自苦亡人之地 ( ) 信义安所见乎 ( )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 ) 法令亡常 ( )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 武父子亡功德 ( )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 始以疆壮出 ( ) (二)、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 )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 ) 位列将,爵通侯 (古义: 今义: ) 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 ) 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 )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 )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今义: )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 ) 武等实在 (古义: 今义: ) (三)、词类活用:

欲因此时降武 ( ) 空以身膏草野 ( ) 反欲斗两主 ( ) 单于愈益欲降 ( ) 何久自苦如此! ( ) 王必欲降武 ( ) 天雨雪 ( ) 羝乳乃得归 ( ) 杖汉节牧羊 ( )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 ) 惠等哭,舆归营 ( )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 )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3、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合作运用】明确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第一组: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译文: 为降虏于蛮夷 译文: 何以女为见 译文:

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文: 何以复加 译文: 第二组: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译文: 非汉所望也 译文: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译文: 第三组:

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译文: 皆为陛下所成就 译文:

【课堂检测】(共100分,卷面6分)

一、填空(每空2分,共14分):

1、班固,东汉著名的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 、 和 。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 )

A 、惠等哭,舆归营。

B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C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2、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 )

A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3、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②⑤⑦ D .④⑥⑧ 4、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 .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 .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00多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揭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的栩栩如生。文中

的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应用。

D .《鸿门宴》一文紧扣住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运用了对照的手法,使人物形象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语言运用精当,生动传神,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一直沿用至今。

6、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 .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 .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 .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合作指导】

一、知识总结:1、文言知识;2、史书体例 二、学情评价:

第三、四课时

课 题: 仰之弥高的气节

结构思路(顺叙;插叙)

知识结构: 对比映衬

材料处理(叙述描写:详略)

【合作预习】

一、理清文章的情节脉络: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要求: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注意语言通顺凝练。)

二、找出课文中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概括所展现的苏武形象。

三、分析张胜、卫律和李陵的言行,与苏武对比,概括三个人物形象。

【教学新课】

一、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个人)。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二、背诵下列关于气节的名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宁为玉碎,为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合作运用】苏武的事迹可以用于哪些话题的作文?请确定一个话题,写出全文提纲后,用苏武的素材做论据,写一个标准的论证段。例文:

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课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

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

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汉书·霍光传》)

1、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霍氏秉.权日久秉:执掌B.天下害.之害: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D.威震主者不畜.畜: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奢则.不逊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B.①而.又行以逆道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C.①于更为.曲突,远徙其薪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①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②凡四方之士未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B.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C.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D.唯陛下察之.。

4、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身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以时抑制,无使(霍氏)至亡。

B.向使(您)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C.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霍氏)宜防绝之。

D.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徐福)居焦发灼烂之右。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一个人地位在别人之上,大家一定忌恨他。

B.更为曲突,远徙其薪——再修一个弯取的烟囱,把柴草移到远处

C.灼烂者在于上行——被火烧的皮肉焦烂的人坐在上座

D.向使福说得行——假如徐福的主张能够实行

6、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①霍氏奢侈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应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合作指导】

一、知识总结:

二、学情评价:

三、作业布置:

《苏武传》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二课时

【新课教学】整理下列文言知识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爵通侯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合作运用】明确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第一组: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第二组:判断句

第三组:被动句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史学家断代史班马

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二、选择题:

1、A(舆)

2、C(见犯)

3、C

4、D(向/对于/在/比)

5、C

6、B

第三、四课时

【合作运用】

一、疏通文意,给每个情节添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一)(1-2)出使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虞常谋反祸及汉使

(二)(2-8)事迹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饮雪吞毡矢志不渝

(三)(9-10)回国苏武归汉名垂青史

附:小标题参考:

(一)(二)

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1、出使匈奴,以求通好(1)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2、虞常谋反,苏武株连(2-3)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3、卫律逼降,坚贞不屈(4)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4、流放北海,杖节牧羊(5-6)

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5、李陵劝降,大义凛然(7-8)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6、苏武归汉,青史流传(9-10)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二、找出课文中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概括所展现的苏武形象。

言行: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武不应。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愿勿复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形象: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技巧一: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三、分析张胜、卫律和李陵的言行,概括三个人物形象。

(1)张胜:目光短浅、贪功心切、意志薄弱、贪生怕死

苏武:头脑清醒、光明磊落、视死如归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意志不坚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利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技巧二:对比映衬突出人物)

【教学新课】思维拓展

一、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参考观点: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

(1)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2)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但是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

(3)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合作运用】苏武的事迹可以用于哪些主题的作文素材?

美段例文: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枝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的眷念。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她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歌且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

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材料加工: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

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话题4:自尊与他尊

材料加工: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5:道德与名节

材料加工:

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道德与名节》节选)话题6:信念

材料加工: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信念》节选)

话题7:选择

材料加工: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无尚的选择》节选)

话题8:坚持

材料加工: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课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B(害:痛恨,忌妒) 2.A(表顺承,就) 3.D(这件事,余代霍氏)

4.C 5.B 6.C(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

7.B(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

短文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苏武传》优秀教案

苏武传 一、导入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在这样的选择前,无数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进这样一位故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作者作品p192 三、读 四、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同步作业) 五、全文结构(p142) 六、讲授课文 传记主人公:苏武(生平前140-前60年),80岁,写了19年,出使匈奴的19年,不是每年都写,侧重特殊变故时期(写传记并非列出人物的大事年表,写苏武作为使臣,面临特殊变故时期所表现的品质及言行举止),传记写作方法、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班固作为史学家,但在写人物上有高超的技巧,苏武80年没有写太多,身世只用一句话: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侧重写出使匈奴19年的艰辛历程,又抓住了19年中遇到意外之变时的品质。 (一)、学生齐读1、2段 分析苏武出使的背景、原因 (二)、苏武出使匈奴19年或者说80年最精彩的人生篇章,三件事:自杀·反劝降·牧羊 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学生齐读3、4段) 欲自杀→引佩刀自刺 自杀原因: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 品格:国家利益至上、为国捐躯(苏武身份:使臣,手下叛乱,身为代表团团长,维护国家利益,以死全节)(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自杀行为结果:(卫律)惊、(惠等哭、同伴)哭、(单于)壮 (为苏武人格魅力感染) 2、分角色朗读卫律劝降部分(5段) 劝降步骤:杀虞常、降张胜、吓苏武(杀鸡儆猴、威逼)→利诱 (品味苏武语言)

(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牧羊);此之为大丈夫)3、齐读7段李陵劝降部分(长期的精神折磨不成后) 李陵劝降层次:挑拨君臣关系(语言、个人、君:法令无常)、断绝亲情之念(语言)、宣扬叛徒哲学(不得归汉、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李陵与苏武关系:素厚、感情牌)同一环境的比对中,凸显人格魅力(张胜、卫律、李陵) 思考:先让李陵,再让卫律劝降?(人可过刀山火海,但经受不了孤独寂寞的折磨,更难过感情关;不屈服是铮铮男儿的气概。但人往往会倒在长期的精神折磨之中,此时给一点温情,这种安排更能凸显人物品格。苏武的语言:忠臣哲学,臣侍君如子侍父···,可看出苏武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伟岸品格)难怪单于也为苏武的崇高气节折服(壮,想方设法让苏武投降),在周围人的比对中一个伟岸的人物形象诞生了。 4、思考:卫律劝降与李陵劝降有什么不同?品味苏武的答词p194 忠贞不渝、铮铮铁骨,难怪单于费尽心机想要让苏武屈服。(壮:为苏武气节折服) 5、读第6段苏武牧羊部分 卫律威逼利诱不成→长期的精神折磨(幽禁流放,精神上摧垮苏武)(斗争方式:从求死到生存)(苏武想活下来为敌人奸计不能得逞,为维护国家尊严,活着比死更难) 茫茫北海之上是什么支撑苏武活下来?(杖汉节,卧起操持—一心向汉、满腔爱国热忱)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原为祖国捐—陈辉 如果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苏武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话,那牧羊生活就是“贫贱不能移”,孟子曰:此之为大丈夫。 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苏武形象的写照。 七、历经艰辛万苦,苏武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学生读9、10段) 唐·杜牧: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八、拓展,面对如此形象,我们的感触。 学生谈(维护国家利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们生活中的诱惑,不要把苏武离得太远,精神种在心中。当我们面临网

《苏武传》导学案_教师版

12、《苏武传》导学案 班固 执笔人: 宁宜林核校人:熊其文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并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预习检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苏武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由四人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③把握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疏通文言 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传》中“传”)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2、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自读并翻译,确认重点词义、句式,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文言基础知识集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12课《苏武传》学案设计

苏武传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汉书》作者,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本文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预习 写出下列加点字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厩(jiù)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缑(gōu)王昆(h ún)邪(yé)浞(zhuō)野侯阏氏(yānzhī)左伊秩訾(zī)旃 (zhàn)羝(dī )去(jǔ)辇(niǎn)雍(棫yù)阳宫劾 (hé)大不敬斧钺(yuè)汤镬(huò) 第一课时 一、阅读第1段,翻译下面加点词语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汉亦留之以.()相当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公开课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 高一必修五)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 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讲课讲稿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苏武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 《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疏通文意,了解苏武自杀和拒降的动机,感知苏武形象。 【学习重难点】 1.词句的理解,文意的疏通。 2.品味苏武自杀前的言语,析其舍生的原因。 3.把握李陵真情劝降的诸多角度。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 2.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3.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细节、对照。 【知识链接】 1.民歌《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2.关于“气节”的名言警句 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论语卫灵公》 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孟子滕文公下》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⑤.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恒宽《盐铁论地广》 ⑥.时穷节及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⑦.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学习过程】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具体内容,详见《世纪金榜》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米,汉亦留之以相当.() (3)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4)武帝嘉.()其义 (5 )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者在汉者 (6)武中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史 ..()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7)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方.()欲发使送武等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及卫律所将.()降者 (12)阴.()相与 ..()谋,劫单于线阏氏归汉 (13)会.()武等至匈奴 (14)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胜日 (15)常能为汉伏弩 ..()射杀之 (16)吾母与弟在汉,幸蒙 ..()赏赐 3.翻译 (1)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_____ (7)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______ (8)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______ (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中,位列将爵通候,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最新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武传》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播放李娜的《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 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快速阅读人教版配发资料《新教材新学案》(第66页)和课文注释①,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学生介绍,然后明确。 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 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词与断句有疑惑的句子。放朗读带,学生听读,朗读过程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 U)监;②数(shu o )通使相窥(ku I)观; ③以状语(y U)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百)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 b)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mzh i) 归汉; ⑦置煴(y m)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 y印”有误。煴,有二音,读y tn意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

(完整版)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③把握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教学难点 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2、走近作者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苏武传》 公开课教案教学教材

《苏武传》公开课教 案

苏武传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教案3新人教版

苏武传 【教材分析】 《苏武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篇课文要重点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培养翻译能力。 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族官宦的尖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教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双方斗争的手段与流程,以展现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落实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 1.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 学生对《汉书》和班固不是很了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强调。 针对课文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实、虚词有一定的积累,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文意、深透解读文本方面还存在问题。 2.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文章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不甚了解,教师要简要介绍。有部分晦涩专有名词,学生识读起来有困难。双方的斗争策略和人物复杂的内心,需要教师引领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言文知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3.德育目标: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教学方法】 1.多媒体ppt课件展示,提高课堂效率。 2.课文较长,要充分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自学,强调语言知识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4.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激发阅读兴趣。校对字音,落实语言知识点。 5.合作探讨,回答问题,把时间教给学生,注重互动;教师引领点拨,或强调补充。 6.重视课堂与课后双落实,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练习与作业要少而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苏武传教案(教师版)

苏武传 班固 [学习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学习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 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木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教室,班班通,课件(多媒体技术)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教授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一一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自主学习,筛选信息 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 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苏武传公开课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苏武传》公开课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①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读懂文章,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②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本文精心剪裁,组织文章和对比衬托,凸显形象的写作技巧。 ③ 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学会辩析评价历史人物。 [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 32 ——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疏通文言知识 (四)拟小标题,理清脉络

《苏武传》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容易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加之文章较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本节课要让学生没有畏难情绪,使课堂活跃起来,这需要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先快速疏通文句再设疑思考,由筛选信息到讨论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 《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一篇文言文,是一篇史书中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的教学,最核心的问题是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让学生通过抓细节来认识历史上的苏武,感受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进一步了解《汉书》的特点即作者还原历史真像、忠于历史事实的责任感。以史为鉴,让青少年传承文化知识,更要传承民族精神,提升传记类文学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技能目标 学习人物传记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和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苏武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进一步了解《汉书》的特点即作者还原历史真像、忠于历史事实的责任感,青少年不仅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承还要对民族精神进行传承。 【教学重点】 通过抓细节分析人物性格,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感受苏武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青少年不仅对文化知识传承还要对民族精神进行传承。 【教学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人物传记,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或以品德、或以才干名垂青史,令后人景仰和追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书》中的《苏武传》,去拜访苏武,去聆听一曲精神的壮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一)(幻灯展示:《苏武牧羊图》) 1、问: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公元前140—公元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传》教学设计解析

《苏武传》教案设计 他山中学语文组汪勇 【教材分析】 《苏武传》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篇课文要重点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培养翻译能力。 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族官宦的尖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教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双方斗争的手段与流程,以展现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落实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 1.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 学生对《汉书》和班固不是很了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强调。 针对课文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实、虚词有一定的积累,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文意、深透解读文本方面还存在问题。 2.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文章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不甚了解,教师要简要介绍。有部分晦涩专有名词,学生识读起来有困难。双方的斗争策略和人物复杂的内心,需要教师引领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言文知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3.德育目标: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1.多媒体ppt课件展示,提高课堂效率。 2.课文较长,要充分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学)案)

《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容,概括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武牧羊》: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后来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