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层对比与划分(规范)

合集下载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比。
要 原 则 之 一 。 将 河 流 从 形 成 到 改 道 废 弃 这 一 周 包 括 河 道 和 溢 岸 沉 主 积 , 顶 部的 最大溢 岸 面为 等时 界面 , 流沉积 的顶 其 河 面 高程 在 一定 范 围 内大 致 相 近 , 此 可 利 用 标 准层 因 或 标 志层控 制 河 流顶 面 对 比 , 而 在 研 究 区内完 成 从
地 层 划 分 与 对 比是 油 藏 地 质 特 征 研 究 工 作 的 基 础 , 描述 储 层形 态及 其参 数空 间分 布特 征 的前提 , 是 地 层 的 合 理 划 分 与 对 比 是 油 藏 描 述 中 由单 井 评 价 到 多 井 评 价 的 重 要 程 序 。 有 合 理 地 划 分 层 组 , 能 正 只 才 确 地 揭 示 多 油 层 的 层 间 非 均 质 性 , 只 有 建 立 正 确 也 的等 时对 比地 层 格架 , 能 在 全 区 范 围 内统一 层 组 才 的划分 、 释各 级层 组储 层 的空 间变化 规律 。 解 根 据 油 藏 描述 的要 求 , 目前 对 储 层 组 段 一 般 划 分 到 小 层 或 单 砂 体 。 过 小 层 精 细 划 分 与 对 比 , 以 通 可 为 构 造 、 层 沉 积 微 相 、 层 非 均 质 性 研 究 及 开 发 动 小 储 态 分析 、 余 油 分布 研 究提供 扎 实可靠 的基 础数据 。 剩 主 要 资 料 依 据 和 完 成 的 工 作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充分利 用 已有资 料 , 集 新钻 井 的测井 、 井 、 ① 收 录 岩 心 、 析 化 验 等 资 料 ; 绘 制 “ 状 ” 架 剖 面 。 目 分 ② 网 骨 前 一 般 应 用 Pe rl 件 对 主 要 目的 层 进 行 了 大 层 的 te 软 划 分 与 对 比 ; 大 层 划 分 基 础 上 , 对 小 层 划 分 对 在 针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X姜官波(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其对比精度和准确性关系到是否能发现以前漏掉的一些储集层。

王家岗油田断裂复杂,钻遇断点多,单砂体较薄,划分对比较困难,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来自薄储层,本文就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小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5个砂层组,24个小层,此划分及对比在油田开发上更加趋于可观合理。

关键词:王家岗油田;沉积旋回;层序地层学;小层划分;小层对比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3—0151—02 所谓“小层”,通常是指单砂体或单砂层,属于油田最低级别的储层单元,为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

小层对比划分工作是油田地质研究,特别是油砂体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需要在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是一项大工作量、高度细致的工作,其划分结果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实施的效果[1]。

因而,合理地划分小层,对于油田注水开发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方案的编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区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的实际对比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该区块断裂系统复杂,钻井钻遇断点较多,地层对比与地震解释存在矛盾比较突出;工区范围大,断层多,钻遇目的层不完整,可选取的标准井比较少。

由于滩坝砂沉积,砂体发育为薄互层,单砂体对比较困难。

对此,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本文充分利用了油田开发资料,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强调等时对比,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录井资料,以正确的对比模式、沉积相模型作宏观控制,综合考虑构造、沉积旋回、油水关系、沉积微相和油藏动态信息等多种因素,开展全区砂层组和小层的对比,为进一步油田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王14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油田主体部位,地理位置处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以南,广饶县东北。

沉积成因储层小层对比

沉积成因储层小层对比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裘亦楠,1987)
15
三、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划分
3.1.1 河流相小层对比标准层的确定
3、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识别层序界面
• 由于缺少生物地层标志以及河道砂体侧向展布受限,使高分辨率地层格架 在河流相地层中的识别困难(Gary J.Hampson,2005)。
不必拘泥于油层单元的概念,只要达到分级控制的目的,满足生产需要。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4
报告提纲
1
油层对比概述
2
小层对比的方法及其发展
3
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
4
总结:小层对比需注意的问题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5
二、小层对比的方法及其发展
2.1 基本概念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3
一、油层对比概述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岩石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亚段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小层 单砂层
1、油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级次和岩石地层单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是 在实际工作 中不需要完全对应起来。
2、油层单元每一级别没有明确的标志,级别划分是相对的,实际工作中
三、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划分
7、低弯度河流,仅在 此切片中发现,存在 时间短,厚度小。 东部河流沿着同一曲 流河道,位于下切谷 之上,此时下切谷已 被埋藏。 下切谷规模仍较大
2020/4/12
8、辫状河与曲 流河发育
9、河段幅度相对较 切片叠置,清晰
小,仅在此切片出 的反应河流的变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温亮;冷桂芳;孙海涛【摘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在小层划分对比中必须遵循逐级细分、"等高程"、"等厚切片"、叠加砂体等对比原则.在对比过中须首先选取标准层和标准井,建立标准井对比剖面,进行剖面闭合,进而进行全区对比,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地层格架、统一层组的划分、解释各级层组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0(036)019【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小层划分;小层对比;技术方法【作者】温亮;冷桂芳;孙海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地层的合理划分与对比是油藏描述中由单井评价到多井评价的重要程序。

只有合理地划分层组,才能正确地揭示多油层的层间非均质性,也只有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地层格架,才能在全区范围内统一层组的划分、解释各级层组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

根据油藏描述的要求,目前对储层组段一般划分到小层或单砂体。

通过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可以为构造、小层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扎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主要资料依据和完成的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收集新钻井的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②绘制“网状”骨架剖面。

目前一般应用Petrel软件对主要目的层进行了大层的划分与对比;在大层划分基础上,针对小层划分对比。

地层精细对比的总体思路是从岩心资料入手,建立岩相与测井相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生产测试资料,在区域沉积相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测井相特征,按照不同的地层对比模式精细对比划分各井点不同级次地层单元界限。

5油矿地质(第五章油层对比)6.8

5油矿地质(第五章油层对比)6.8

其次,依标准层将各剖
面连接起来;
然后,根据相似或相同
岩性段逐层对比。
砂泥互层
灰岩
岩性对比示意图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2、沉积旋回
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 表现在升降的规模(时间、幅度、 范围)大小不同; 而且,在总体上升或下降 的背景上还有次一级的小规 模升降运动。
各种电测曲线所反映的岩性及其组合特征的比较 优 点 缺 点
能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 征及各单层分界面; 能明显反映标准层特征
小于1米的薄层与过渡性岩 层反映不明显;高阻层以下 的岩层易受屏蔽影响
不能区分渗透性相似而岩性 能反映各级旋回组合特征; 不同的岩层;幅度值受岩层 能定性反映油层储油物性 厚度、泥浆性能影响较大 能清楚地反映各个薄层的界面; 能反映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含钙岩层的岩性特征; 能反映各类岩层的储油性能
微电极曲线
SP
R
块状
层状组合
泥岩层
我国某地区碎屑岩剖面中各种岩性典型曲线示例
一、油层对比资料的选择
2、电测资料选择--选用原则
⑴ 能较好的反映油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的特征; ⑵ 能清楚地显示岩性标准层的特征; ⑶ 能较明显的反应剖面上的岩性组合--沉积旋回特征; ⑷ 能清楚地反映各种岩性界面; ⑸ 测井方法在生产中已被普遍采用,测量精度高。
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从研究 单井岩性及其组合规律入手
砂岩的粒度、岩性组合 规律、泥岩颜色、岩石 结构与构造、化石、冲 刷面、特殊岩性等 追溯对比全区沉积旋回 的演变规律
初步划分各单井沉积旋回
统一:
沉积旋回划分 油层分层
㈢ 油层对比中划分沉积旋回的方法 1、单井旋回的划分 2、全区沉积旋回的追溯对比

第二章地层对比和划分

第二章地层对比和划分

它能在已确定油层组界线的基础上,配合次一级旋回特征划分 砂层组和单油层。
C建立标准剖面
油田(藏)综合柱状剖面图就是该油田(藏)的标准剖面。 它是进行油层划分对比的标尺和依据,是全油田进行新井分 层和全区统层的标准。
从几口钻遇油层较全、录井取心资料和测井资料丰富的井中, 挑选有代表性的油层组合汇编成综合柱状剖面图
§1 地层对比
(5)某些矿物的热释光
油藏地质研究
碎屑矿物如石英等受热激发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的聚集的部分能量特性作为对比标志。
热释光现象分为天然热释光和人工热释光两种。
§1 地层对比
油藏地质研究
二、油层对比
1.油层对比的概念
在邻井之间和研究区范围进行油层的横向连续性追踪。 油层对比是研究油层空间展布和连通情况的基础。
常见标志层: 碎屑岩中夹有的致密薄层灰岩、稳定泥岩、油页岩或化石层; 碳酸盐剖面中石膏夹层或泥岩夹层; 冲积沉积中的煤层、古土壤层、火山灰等; 含有特殊矿物的地层; 上下层段间某种特征(地层水矿化度、放射性物质含量)的差异
§1 地层对比
油藏地质研究
b.岩性及岩性组合
岩性特征: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学特征,它们都是沉积环境 的物质反映。
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同一砂层组 的岩性特征基本一致,其上下应有较为稳定 的隔层分隔。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 其顶底应有较厚的泥岩作盖层和底层,并且 分布在同一岩相段内,其岩相的顶底即为油 层组的顶底界。
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同一含油层系内 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 基本一致。含油层系的顶、底界与地层时代 的分界线基本一致。
§1 地层对比
油藏地质研究
b.地震

P333试验区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与划分小层

P333试验区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与划分小层

呈环带 展布 的特点 。 白垩系 自下 而上 发育 登娄库 组 、泉头组 、青 山 1 组 、姚 家组 、嫩 江组 。研 究层 位位 2 1
于自垩 系的泉 三 、四段 。
图 1 试 验 区位 置 图
前 人研究 表 明 ,泉 三 、四段 沉积 时期 ,盆地 处于 总体 由湖平 面下 降到 盆地 开始 快速 沉 降和湖 平面快
组合 。据此将 扶余 油层 顶界 岩性 界 限确定 在青 一段 底部 油页岩 以下与下 伏 灰绿 色泥 岩 的分界 处 。电性 界 限划在青 一 段底部 3套 笔架 形 高阻 以下 最低值 、声 波 时差 曲线 拐 点处 ,自然 伽 马 曲线亦 有 明显显示 。在
地震 剖面上 :相 当于 T 反 射层 。 z 2 )扶 余油层 底界— —S 2的标 志 扶 三组 底界 处 于 泉三 段 中部 ,为 一最 大 湖 泛 面 ,距 扶余 油层 顶 B 界 2 5 左右 。由于古地 形 的差 异 ,P 3 3m 3 3井 区在 扶 杨 油层 沉 积 时 处 于构 造 较 高部 位 。研 究 区多数 井 未 钻遇扶 余油 层底界 ,从 钻遇 井 看 ,岩性 上 凹陷 中东部 发 育 的 8 l m 纯 黑 色 泥 岩 ,在 P 3 ~ O 3 3井 区 已不 发
六级 高频层序 ,并形成识别标准 ;综 合研究结果 ,形 成高精度 的层序地 层格 架。并对 区块 的层序 地层进
行 了划 分 与 演 化分 析 . 为 油 田的 进 一 步 开 发 提 供 了 良好 的基 础 。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地层格 架、层序界面
[ 中图分类号]TE 2 . 4 1 1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9 5 (0 7 3— 02— 4 0 0— 7 2 2 0 )0 0 5 0

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小层划分与对比——以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为例

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小层划分与对比——以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为例

南 阳 凹 陷 魏 岗 油 田北 部 地 区小 层 划 分 与 对 比
— —
以 核 桃 园 组 三 段 二 亚 段 为 例
张 远 ,彭 冰 璨 ,宋 俊 杰 ,王 宇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1 o o )
[ 摘 要] 前人研究表明南 阳凹陷魏 岗油田北部地 区核桃 园组地 层精细划分 程度较低 ,小层 的划分 结果 尚不
统 一 。 针 对 该 区研 究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以 层 序 地 层 学 、 沉 积 学 等 理 论 为 指 导 , 综 合 利 用 地 质 、 测 井 、
地 震 等 技 术 , 完成 了研 究 区核 桃 园 组 三 段 二 亚 段 ( E z h ; ) 小 层 精 细 划 分 与对 比 的工 作 ,将 E 。 h ; 划 分为 1 O 个 小 层 ,其 中 E h ; 一 、E 。 h ; 一、E z h ; ~、 E h 。 砂 体 较 发 育 , 为 主 要储 集 层 和 产 油 层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9 月 第3 5 卷 第9 期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 I )S e p . 2 0 1 3 V o 1 . 3 5 N o陷 ; 魏 岗油 田 ;小 层 划 分 ;地 层 对 比
[ 中图分类号]T E 1 2 1 . 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3 )0 9— 0 0 1 5 —0 3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南 阳凹陷属 于南 襄盆 地 的一个 次级 构造 单元 ,为一南 深北 浅 的 中新 生代 箕状 断 陷湖盆 ,具 有南 北分 带东 西 分块 、凸 凹相 间 的构造 格局 。根 据 凹陷 的沉积 特征 可将 凹陷分为 3个 构造 带 ,即南 部断超 带 、中

小层划分与对比

小层划分与对比
(3)能明显反映岩性上各个标志层的特征;
(4)能反映各类岩层的分界面;
(5)技术经济条件成熟,能大量获取,广泛应用,测量精度高;
图5地层对比技术路线图
2.1选取资料
小层划分中广泛应用的资料是测井资料,但测井资料种类很多,因此必须在研究岩性和电性关系的基础上对众多的测井曲线进行多信息综合分析后精选出几种曲线作为层组划分及油层对比的工具,所选取的资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能明显反映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
(2)能明显反映各级旋回特征;
储层单元的成因分析是小层单元划分的基础。对于储层单元,尤其是小层,可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以沉积、构造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划分。本次研究中将以传统的小层对比方法和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小层对比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目的层小层划分中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划分结果更为真实。
1.1传统的旋回—厚度对比法
1.2.2.2地层旋回的等时对比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在依据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和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后进行的。它是同时代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砂对砂、泥对泥对比,也不是旋回幅度和岩石类型的对比,而是根据在一个旋回中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地层发育特点进行对比。
Cross认为,可容空间增加到最大值或减少到最小值单向变化的极限位置为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turnround point),它是基准面旋回二分时间单元的划分界线,并在地层记录中某些位置表现为地层不连续面,某些地理位置则表现为连续的岩石序列,因此可作为时间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强调注意确定什么时候岩石与岩石对比、岩石与界面对比或面与面对比。不仅一个完整旋回可以和相邻另外一个完整旋回对比,也可以将向上变细的半个旋回和另一个向上变粗的半旋回对比,甚至可以和无沉积记录的一个面进行对比。实际对比过程中,总的原则是先进行较大旋回对比,然后依次进行较小旋回的对比。在一个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同一地质时期不同地点的沉积环境,有的地段发育了完整的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上半个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下半个旋回,而有的地段却没有沉积物沉积。

小层划分与对比流程

小层划分与对比流程

小层划分与对比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指在油田范围内,将具有相似沉积特征和物性的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小层,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

多层、小高层、高层是如何划分的?优缺点有哪些?

多层、小高层、高层是如何划分的?优缺点有哪些?

多层、小高层、高层是如何划分的?优缺点有哪些?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建筑类型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当“小高层”成了宜居的代表,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什么是小高层?高层和小高层的区别是什么?多层小高层高层之间是怎样划分的?根据楼房的高度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

1-3层称低层、4-7层为多层、8-12层为小高层、12层以上为高层、总高度为100米以上为超高层。

按规定7层以上必须配电梯。

低层房屋低层房屋是指高度低于或等于10米的建筑物,一般是1-3层建筑物,如平房、别墅等。

低层房屋一般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建造成本低廉,给人以亲切安宁、有天有地的感觉,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间尺度优于高层。

人们特别喜欢以此为住宅。

但是,低层房屋占地多,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难以广泛开发。

多层房屋多层房屋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

多层房屋一般为4-7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主要原因。

高层房屋是指高于24米的建筑。

8层以上(含8层)的建筑体,一般可分为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

小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

小高层有多层亲切安宁、房型好、得房率高的特点,又有普通高层结构强度高、耐用年限高、景观系数高,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很受购房人欢迎。

同时,小高层对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成本相对下降,很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

所以,近年来中心城区小高层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高层(指12层以上、24层以下的建筑体)因为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点状居多)的局限,房型设计难度大,要做到每套室内全明、采光通风良好是有很大难度的。

在城市中心区,高层有它的优势:对开发商来说,单位建筑面积土地成本(即“楼面地价”)低;对住户来说,视野开阔,景观系数高,尘土、噪音、光线污染也少,建筑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强。

高层小高层划分

高层小高层划分

最大的分类标准就是根据层高。

多层住宅:多层住宅是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一般为4~8层。

小高层住宅: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售楼员介绍小高层产品,这种产品类型是没有专业的学术规定的,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11层以上的住宅要求设两部电梯,于是小区的规划上介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往往会设计出容积率较高的只用使用一部电梯的住宅形式,这就是小高层的诞生。

当然,由于现在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增高,即使是小高层的住宅也会配备两部电梯,但是最初的名称依然沿用下来,代表了一种较具居住品质同时也较高效率利用了土地的建筑类型。

小高层详细的定义是:一般把9层至11层高的集合住宅称为“小高层”,带电梯,兼具多层和高层的特征。

而在顶层做了跃层户型的实际上具有12层高度的住宅,习惯也被看作是小高层,在设计的防火规范等方面等同于普通小高层。

高层住宅:高层住宅一般指总高12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其类型主要有三:板楼,塔楼和塔连板。

超高层住宅:将30层以上、高度100m2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一般做纯住宅的超高层建筑并不太多,它可能会承担一些商业或者酒店的功能,成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综合体,满足住户的高端需求。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根据楼盘的用途不同可分民用和商用,根据楼房的高度不同又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

那么,小高层和多层之间是怎样界定的,小高层和多层又有什么区别呢?人们一般把8层至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

多层则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

小高层属于目前市场上比较时尚的一种住宅类型,介于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之间,选择小高层,并非是人们仅追求一时时髦。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们追求高品质住宅意识的提高,小高层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小高层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将赢得更多购房者的喜爱。

小高层与多层的区别小高层是在考虑建筑防火规范和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与经济的同时,由于设置了电梯,舒适性较好,兼顾了多层与高层住宅的特征。

多层高层小高层的划分规范文件

多层高层小高层的划分规范文件

多层高层小高层的划分规范文件
朋友,关于多层、高层、小高层的划分规范呢,其实没那么复杂啦。

一、多层住宅。

一般来说,多层住宅通常是指四层到六层的住宅建筑哦。

就像那种比较传统的居民楼,没那么高,爬楼梯也还勉强能接受。

这种多层住宅往往比较接地气,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更亲近些呢,毕竟楼层不高,大家来来往往容易碰面。

而且多层住宅大多是没有电梯的,这也算是它的一个小特点吧。

二、小高层住宅。

小高层就比多层高一些啦,它一般是指七层到十一层的住宅。

这个高度呢,有点小尴尬,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不过它比多层多了个优势,那就是有的小高层是有电梯的啦,对于那些不想爬太多楼梯,但又不想住得太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而且从建筑结构上来说,它相对比较适中,不像高层那么复杂。

三、高层住宅。

当然啦,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建筑标准可能会有一点点小差异,但大致就是这么个划分啦。

这样的划分主要是从建筑的高度、结构、居住体验等方面来考虑的呢。

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的划分

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的划分

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的划分低层:1—3F的建筑称为低层建筑多层:7F以下的建筑称为多层建筑(包括6层复7层)小高层:7—11F的建筑称为小高层(包括11层复12层)高层:12—30F的建筑称为超高层超高层:30F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多层小高层高层是怎么区分的? 1层~3层为低层住宅;4层~6层为多层住宅;7层~10层为中高层住宅(也称小高层住宅);11层~30层为高层住宅;30层(不包括30层)以上为超高层住宅。

多层住宅主要是借助公共楼梯垂直交通,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

它与中高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相比,有一定的优势:(1)在建设投资上,多层住宅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得房率比较高。

(2)在户型设计上,多层住宅户型设计空间比较大,居住舒适度较高。

(3)在结构施工上,多层住宅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因而多层住宅的建筑造价一般较低。

但多层住宅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算理想,底层住户的安全性、采光性差,厕所易溢粪返味;顶层住户因不设电梯而上下不便。

此外屋顶隔热性、防水性差。

(2)难以创新。

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住宅在结构上、建材选择上、空间布局上难以创新,形成“千楼一面、千家一样”的弊端。

如果要有所创新,需要加大投资又会失去价格成本方面的优势。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较多,基本类型有梯间式、走廊式和独立单元式。

一般而言,小高层住宅主要指7层~10层高的集合住宅。

从高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的氛围,但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

对于市场推出的这种小高层,似乎是走一条多层与高层的中间之道。

这种小高层较之多层住宅有它自己的特点:(1)建筑容积率高于多层住宅,节约土地,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成本较多层住宅有所降低。

(2)这种小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角度来看,则大多采用板式结构,在户型方面有较大的设计空间。

小高层、高层、低层、多层、超高层

小高层、高层、低层、多层、超高层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低层:低层房屋是指高度低于或等于10米的建筑物,一般是1-3层建筑物,如平房、别墅等。

低层房屋一般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建造成本低廉,给人以亲切安宁、有天有地的感觉,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间尺度优于高层。

人们特别喜欢以此为住宅。

但是,低层房屋占地多,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难以广泛开发。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层至12、13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

小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

小高层有多层亲切安宁、房型好、得房率高的特点,又有普通高层结构强度高、耐用年限高、景观系数高,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很受购房人欢迎。

同时,小高层对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成本相对下降,很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

所以,近年来中心城区小高层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多层:多层房屋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

多层房屋一般为4 -8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主要原因。

板式小高层:作为住宅上的新品种,板式小高层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说来,8至14层、板式结构、带电梯的住宅楼被称为板式小高层。

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日本建筑大辞典将5~6层至14~15层的建筑定为高层建筑,15层以上超高层建筑。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37—87)将住宅建筑层数划分为。

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凝析气田地层划分与对比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凝析气田地层划分与对比

119别划分为X51、X52层组和X71、X72层组。

本文研究的气藏位于新近系西河甫组X42层组。

X42砂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相,以河道和堤岸两种沉积亚相的砂体为主要砂体类型。

岩性主要为厚层棕褐色、浅褐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褐色、灰褐色细砂岩,夹中厚层棕褐色砂质泥岩与泥岩。

粉砂岩接触面确定为西四二底界面。

建立典型井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架对比剖面及辅助对比剖面。

首先建立过典型井的骨架对比剖面,然后建立辅助剖面时以骨架对比剖面为基础向两侧展开建立辅助对比剖面以控制全区。

③选择对比曲线。

选用自然电位SP和自然伽马GR 曲线作为主要对比曲线,地层真电阻率RT曲线为辅助曲线。

④利用标志层划分西四二底界面,按岩性和厚度比例进行单井小层划分和井间对比。

⑤建立地层对比成果图表。

3.小层划分对比结果(1)小层划分结果本次研究小层由老到新划分的结果依次为:①X42-9:该小层自然伽马曲线整体呈齿形。

该层岩性分为三部分,底部岩性为细粉砂岩,中部为夹薄层泥岩的细粉砂岩,顶部是粉砂质泥岩,粒度整体呈正韵律。

底部以细粉砂岩与X51顶部泥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低值、高值分界点以及自然电位曲线半幅点为底界面,顶部以泥岩与X42-8底部泥质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和较低值分界点以及自然电位曲线半幅点为顶界面。

②X42-8:该小层分为以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岩为主的顶部及底部泥质砂岩夹薄层粉砂质泥岩。

顶部以泥岩与X42-7底部的泥质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和较低值分界线为顶界面。

③X42-7:该小层顶部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砂岩,底部以泥质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为主。

顶部的粉砂质泥岩与X42-6底部泥质细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与较低值分界线为顶界面。

④X42-6:该小层为粉砂质泥岩与夹泥岩的泥质细砂岩互层。

顶部以粉砂质泥岩与X42-5底部的泥质细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和较低值的分界线为顶界面。

⑤X42-5:该小层岩性为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

高、中、低层楼房的划分

高、中、低层楼房的划分

1。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3层~8层为多层;9层以上为高层。

5。

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建筑。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层至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各地概念有别)。

小高层住宅一般一个单元一部电梯。

多层、高层、小高层、超高层。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统一规定。

各个时代规定也不同!
这也许就是未来的行业上应该做的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有好的协调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山西组小层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山西组小层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小层划分与对比——吴凤云邵东波摘要该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小层认识不足,造成岩心卡取有误的问题,在分析、研究了20多口探井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录井特征、测井曲线特征、镜下鉴定特征等详细分析了钻遇山西组地层分析方法,重点指出了录井现场识别与划分的依据。

对于准确划分山西组小层界线及正确、及时决定取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晚元古代坳拉槽所夹持的克拉通地块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沉积盆地,盆地的发展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滨海平原、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个地质构造演化事件。

子洲~清涧地区位于盆地的中东部,在该区其主力生产层为山西组山23亚段的石英砂岩,储集类型以孔隙型砂岩储集体为主。

根据对2004年探井的跟踪研究,笔者发现部分录井队伍在钻井施工中,对山西组小层的划分认识不清,以及对山西组山23亚段砂体判断不准,这样导致取心不准确,增加取心次数,造成录井队对地层认识及取心的失误增多。

因此,在现场综合录井工程中,充分认识山西组小层的岩相特征及小层划分与对比,对于录井现场及时准确地划分小层地层界线和地层对比,卡准主要油气层取心层位,取全取准油气层岩心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岩性特征进入山西组后,泥岩颜色变深,一般为深灰色、灰黑色为主;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砂岩和泥质粉砂岩顺层面分布有大量的白云母碎片及碳屑,有“牛毛毡”之俗称。

自上而下,石英含量增高、岩屑含量减少,泥岩颜色逐渐变深,由深灰色变为灰黑色,在下部可见煤线或煤层,而煤层中自然硫含量明显低于太原组,有“香煤”之称。

2、沉积环境分析晚石炭世末期海水开始从华北陆台大规模退出,于早二叠世逐渐进入内陆盆地沉积阶段,早二叠世晚期山西期全区进入河流三角洲为主的陆相沉积环境,并稳定延续到晚二叠世。

根据沉积特征看出,本区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为河流三角洲平原沉积,由韵律交替的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沼泽沉积微相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层对比与划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相碎屑岩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相碎屑岩油气田开发准备阶段和开发阶段油气层层组的划分与对比。

2 基础资料2.1 岩心资料2.1.1 岩心描述资料应收集本油(气)田岩心(包括井壁取心和岩屑)描述资料,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岩石类型、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资料。

2.1.2 岩心分析资料应收集本油(气)田岩心分析资料,包括油气层物性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分析等资料。

2.2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应收集每口井油气岩性特征和流体性质的系列测井资料、标准测井资料及重点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

2.3 地震资料应收集本地区地震解释成果(包括VSP)资料。

2.4 油气水性质分析资料应收集下列油、气、水分析资料:──地面脱气原物性分析资料;──地面原油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原油化学成分和组分分析资料;──天然气性质分析资料;──油田水性质分析资料。

2.5 野外露头资料应收集本地区含油气层段的野外露头资料。

3 油气层层组划分3.1 沉积旋回的划分与对比3.1.1 划分沉积旋回的方法划分沉积旋回应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的接触关系,结合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在区域地层划分和含油气岩系列分的基础上,将含油气层段划分为不同稳定分布范围的旋回性沉积层段。

3.1.2 分析油气层沉积相3.1.2.1 收集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确定出含油气层段的区域沉积背景。

3.1.2.2 以岩心资料为依据,充分应用各种定相标志,细分出单井各层段的沉积微相,确定出单井含油气层段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

3.1.2.3 在单井各层段划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确定出含油气层段在平面上的相带演变。

3.1.2.4 根据油气层的沉积环境,确定出不同沉积成因油气层应采用的具体对比方法。

3.1.3 研究岩性与电性关系3.1.3.1 选用岩心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齐全的取心井进行岩电关系研究,分析各种岩性、各类沉积旋回和各种岩性标志层在各种测井曲线上的显示,为应用测井曲线划分对比油气层提供依据。

3.1.3.2 根据各种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对本地区油气层特征、旋回性特征及标志层的反映性能,选择出对比油气层所采用的测井曲线。

选用的测井曲线应具有下列性能:──能反映出油气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特征;──能反映出油气层岩性组合的旋回特征;──能反映出岩性标志层的曲线形态特征;──能准确反映出各类岩层的分界面。

3.1.4 划分单井的沉积旋回3.1.4.1 选用岩心资料齐全的井或井段,依据岩性在垂向上的组合类型和层间接触关系,划分出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等不同类型的沉积旋回。

同一旋回内必须是连续沉积。

3.1.4.2 划分出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一般可划分为四级:a) 一级沉积旋回:包含整个含油气层系并在沉积盆地内可进行对比的沉积旋回。

一级沉积旋回的分界线一般划分在剥蚀面上或沉积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分界处。

b) 二级沉积旋回:不同岩相段组成的、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可进行对比的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的界线一般划分在明显水退或水进沉积的分界处。

c) 三级沉积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个性质相近的最低级次旋回组成的沉积旋回,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

d) 四级沉积旋回:由不同岩性的单层组成的沉积旋回,在区块范围内能够进行对比。

3.1.5 对比沉积旋回界线3.1.5.1 依据古生物特征、岩性特征和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进行沉积旋回对比,找出多数井共同存在的旋回界线,修改不一致的单井旋回界线,使各单井的沉积旋回界线达到一致。

3.1.5.2 分析各级沉积旋回岩性和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搞清不同地区各沉积旋回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油气层对比提供依据。

3.2 油气层的层组划分3.2.1 划分层组的依据油气层的层组划分应考虑下列因素:a) 油气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状况、岩石性质及储层物性等油气层特征;b) 油气层之间的隔层厚度、分布范围、岩性特征等分隔条件;c) 油气层内的流体性质及压力系统。

3.2.2 划分油(气)层组3.2.2.1 二级沉积旋回中油气层沉积环境、分布状况、岩石性质、物性特征和油气性质比较接近的含油气层划为一个油(气)层组。

一个油层组可由一个或几个砂岩组组成。

3.2.2.2 油(气)层组之间应有相对较厚且稳定分布的隔层分隔开,其分界线应尽量与沉积旋回的分界线相一致。

3.2.2.3 划分出的油(气)层组能作为开发初期组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3.2.3 划分砂岩组3.2.3.1 以油(气)层内相邻近的油气层集中发育段划分为一个砂岩组。

划分的砂岩组应尽量与三级沉积旋回的层位相一致。

3.2.3.2 一个砂岩组内可包含数个小层。

砂岩组之间应有比较稳定的隔层分隔开。

3.2.3.3 同一油气田范围内砂岩组的数目和界线应当统一。

3.2.4 划分小层3.2.4.1 上下以非渗透性岩层分隔开的油气层划分为一个小层。

同一小层内可包含几个单层。

一个区块内两个小层之间分隔开的井点数应大于其合并的井点数。

3.2.4.2 划分的小层界线应尽量与四级沉积旋回的界线相一致。

各区块的小层数目允许不同,但分层界线应当一致。

4 油气层对比4.1 对比的原则以古生物和岩性特征为基础,在对比标志层控制下,以沉积旋回为主要依据,运用测井曲线形态及其组合特征,逐级进行对比。

不同地区、不同相带应根据油气层的沉积成因采用不同的具体对比方法。

4.2 对比的方法、步骤4.2.1 选择标志层4.2.1.1 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形态易于辩认的岩层选作对比标志层。

常用的标志层有化石层、油页岩、碳质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纯泥岩等特殊岩层。

4.2.1.2 岩性组合特征明显、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易于辩认的层段或上下区别明显的层面可选作对比标志层。

4.2.1.3 应在沉积旋回分界线附近和不同岩相段分界线附近选取对比标志层。

4.2.1.4 应识别出局部地区分布的辅助标志层。

4.2.2 建立对比标准剖面4.2.2.1 应根据对比地区的面积大小和油气层在平面上分布的稳定程度,建立一条或数条不同方向的油气层对比标准剖面。

4.2.2.2 对比标准剖面应贯穿整个对比地区,并充分选用取心井。

选作对比标准剖面的井或井段沉积层序不应有地层重复或缺失。

4.2.2.3 通过对比确定标准剖面上各井的分层界线。

4.2.3 对比各井的层组界线4.2.3.1 依据标准井的层组划分结果,通过井间对比,划分其他井的油层组、砂岩组及小层的界线,并用邻井进行验证。

4.2.3.2 通过油气层对比,确定出钻遇断层井点的断点深度、断失厚度、断失层位等,并标明所依据的井号。

4.2.4 区块统层4.2.4.1 应在区块范围内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对各单井进行统层,使区块内各井的层组界线达到一致。

4.2.4.2 在复杂断块区,应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合成地震记录的基础上,搞好相应强反射相位标定,然后进行平面上的横向追踪,以保证在油田或区块范围内不同井点层组界线划分的一致性。

4.2.5 对比油(气)层组在对比标志层或辅助标志层的控制下,依据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以及油层组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在二级沉积旋回内部对比油层组的界线。

4.2.6 对比砂岩组在油层组界线的控制下,依据三级沉积旋回的性质、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厚度变化规律对比砂岩组的界线。

4.2.7 对比小层4.2.7.1 在砂岩组界线的控制下,依据四级旋回对比划分出小层界线。

按照沉积旋回的不同成因,分别采用不同的具体对比方法。

4.2.7.2 湖相沉积的油气层,按照岩性和厚度在平面上具有渐变的特征,采用相邻井同一小层的旋回性和岩性相近、曲线形态相似、厚度大致相等的对比方法划分小层的界线。

若个别井点小层的旋回性不明显,应按照各小层在砂岩组内的厚度比例确定小层界线。

4.2.7.3 河流沉积作用为主的油气层,岩性和厚度在侧向上具有突变性,应依据河流沉积旋回具有起伏冲刷底面的沉积特征,按照同一小层旋回顶界大致小平的原则,采用不等厚对比方法划分小层界线。

4.2.8 对比单层的连通关系4.2.8.1 在划分单井分层界线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对比相邻两井之间各单层的连通关系。

若需要不相邻井之间的连通关系时,应通过中间井间接确定两井之间各层的连通关系。

4.2.8.2 在小层分层界线的控制下,根据油气层的不同沉积成因,分别按照各微相的沉积机理和不同沉积微相砂体之间的连通状况,确定井点之间各单层的连通关系。

a) 湖相沉积的油气层,依据砂体平面层位分布稳定的特征,两井点层位相当的单层确定为连通。

b) 河流相沉积的油气层,因平面上砂体的沉积成因具有突变性,故应依据各沉积微相砂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井点之间各单层的连通状况。

多期河道砂体叠合的厚层,应对比出单期河道砂体之间的连通关系。

c) 其他沉积环境形成的油气层,可根据其具体沉积特点和砂体展布规律,采用相应的对比方法确定井间单层的连通关系。

4.2.8.3 确定井点之间单层的连通关系时,断层两盘的油气层不能相连通。

1.储层地层单元分级目前关于储层地层单元的划分级别及其术语尚不统一。

结合油田的应用实际,将油气盆地划分为5 个级别的储层单元。

(1)地层序列:为不同构造阶段的沉积地层组合,以区域不整合面为界,是生、储、盖组合的基础。

(2)含油层系:为同一地质时期内沉积的不同岩性、电性、物性和不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的含油层组组合,是一个“等时不同相”的沉积复合体,是生储组合、储盖组合的基础。

(3)含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地震反射结构特点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相”沉积复合体,是生油层段及储集层段沉积组合。

如垦西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的湖相泥岩,其电阻率呈低阻特征,而下伏沙一段湖相泥岩含灰质较高,其电阻率呈高阻特征,据此,可划分为不同的含油层组。

(4)砂层组为含油层组内的“等时同相”沉积体,多由数个具成因联系的向上变粗或向上变细的小旋回组成,其形成受水位、沉降速率及碎屑输入量的幕式及周期性变化的控制和影响。

如研究区东营组二段上部为三角洲平原成因,由向上变细的多个小旋回组成,而下部为三角洲前缘成因,由多个向上变粗的小旋回组成。

因此,可划分为两个砂层组。

(5)单砂体单砂体是低级别小旋回内部具储集能的砂体部分。

小旋回构成砂层组的基本单元,其形成主要受控于碎屑输入量和水位的波动。

该沉积单元含有一个独立的单砂体,单砂体有时被局部薄层泥岩隔开,视具体情况可进一步划分出单砂层。

单砂体为最基本的油层开发单元,通常被称为小层。

在研究区东营组共划分出了0 个小层。

在精细油藏描述工作中,关键是砂层组,尤其是单砂体低级别单元的合理划分与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