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晓明
一、何谓“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指学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不符合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行为,或不 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 身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
问题行为 ≠ 障碍行为(犯罪,心理疾病) 问题行为 ≠ 问题学生 正常行为 → 问题行为 → 问题学生 只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 很难改变并出现行为障碍的学生才称之 为“问题学生”
六、心理、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融合
1 .教育态度:有效的心理关系是德育、 法制教育发挥作用的媒介 2 .教育方法:心理调适是提升德育与法 制教育效能的有效策略 3 .教育过程:价值尊重是强化德育与法 制教育引导功能的保证 价值尊重——价值澄清——价值引领
七、教师心理发展:应对问题行为 的保障
1.应对失当:师源性伤害的原因分析 (1)教师职业压力的困扰 (2)教师职业倦怠的加重 2.保证措施:教师心理发展的促进
调查:教师职业倦怠的加重
倦怠是指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 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 情绪衰竭:指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 是一种情绪情感极度疲劳的状态; 人格解体: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 消极的行为,尽可能疏远学生; 低成就感: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强化了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倾向。
调查显示,处于中等程度职业倦怠 状态的中小学教师的比例: 情绪衰竭——60.3% 人格解体——17.1% 低成就感——16.1%
2.教师心理发展的促进
教 师 的 心 理 发 展
对教育过程的心理解读能力 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影响能力
解 读 教 学 目 标
解 读 学 习 过 程
解 读 学 生 心 理
教 师 的 心 理 完 善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1.攻击型问题行为:脾气暴躁;与人争吵;生 气;戏弄别人;不服从老师 2.对抗型问题行为:打架斗殴;欺负别人;威 胁别人;身体攻击 3.财物侵害型问题行为:偷东西;虐待动物; 纵火;欺骗别人;破坏他人财物 4.自我损害型问题行为:迷恋上网;自杀倾向; 吸烟;离家出走;逃学 5.学习困难型问题行为:厌学;注意力分散; 学习方法缺失;学习自信不足;不交作业
1.应对失当:师源性伤害的原因分析
道德原因? 法制原因? 心理原因?
调查: 教师职业压力的困扰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1)过强的考试压力 (2)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3)高工作负荷
招聘启事
寻找有大学文凭,愿意每天工作很长时间, 却不要求相应报酬的人。他能够在恶劣的环 境下工作,他的管理者不欣赏他,他的客户 不欣赏他,其中的许多人甚至不愿与他接触。 他不介意所需资源匮乏,不介意服务设施短 缺。他同意承担未被告之的不确定责任。他 要对不欣赏他、不愿与他接触的客户的行为 负责,并使他们满意。此人愿意接受微薄的 薪水,没有在一生中将收入翻一番的愿望。 有应聘意向者请将简历送到××学校招聘办 公室。
教 师 的 心 理 适 应
教 师 的 心 理 健 康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 的 心 理 成 长
请批评指正
谢 谢 !
三、问题行为应对的现实困境:
在我国教育实践之中,对学 生的问题行为一直缺乏系统深入 的研究,主要采取纪律约束和道 德说教的方式予以解决,并未形 成有效的教育策略。 或是简单凭借校规校纪使用 惩罚予以压服,或是借助道德规 范的灌输试图予以限制,但效果 却难以令人满意。
四、问题行为应对的原则
1.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应是道德 规范的简单传递与校规校纪的被动接 受,其本身也是心灵润泽、心灵点化 的过程。
2.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停 留在问题行为的矫正和预防上,这是 一种消极、被动的教育方式,应当是 积极主动的,以帮助学生“追寻生命 的意义”为理想,以促进学生“精神 成长”为目标。
五、问题行为的综合应对策略
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既不应 仅仅停留在事后问题的处理上,也不应 满足于道德观念的灌输与纪律的约束, 应当是心理、道德与法制的结合,同时 关注社会道德法制与个体心理的综合建 构,即在方法上注重整体,在理论建设 上强调综合,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的综合 教育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晓明
一、何谓“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指学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不符合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行为,或不 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 身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
问题行为 ≠ 障碍行为(犯罪,心理疾病) 问题行为 ≠ 问题学生 正常行为 → 问题行为 → 问题学生 只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 很难改变并出现行为障碍的学生才称之 为“问题学生”
六、心理、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融合
1 .教育态度:有效的心理关系是德育、 法制教育发挥作用的媒介 2 .教育方法:心理调适是提升德育与法 制教育效能的有效策略 3 .教育过程:价值尊重是强化德育与法 制教育引导功能的保证 价值尊重——价值澄清——价值引领
七、教师心理发展:应对问题行为 的保障
1.应对失当:师源性伤害的原因分析 (1)教师职业压力的困扰 (2)教师职业倦怠的加重 2.保证措施:教师心理发展的促进
调查:教师职业倦怠的加重
倦怠是指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 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 情绪衰竭:指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 是一种情绪情感极度疲劳的状态; 人格解体: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 消极的行为,尽可能疏远学生; 低成就感: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强化了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倾向。
调查显示,处于中等程度职业倦怠 状态的中小学教师的比例: 情绪衰竭——60.3% 人格解体——17.1% 低成就感——16.1%
2.教师心理发展的促进
教 师 的 心 理 发 展
对教育过程的心理解读能力 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影响能力
解 读 教 学 目 标
解 读 学 习 过 程
解 读 学 生 心 理
教 师 的 心 理 完 善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1.攻击型问题行为:脾气暴躁;与人争吵;生 气;戏弄别人;不服从老师 2.对抗型问题行为:打架斗殴;欺负别人;威 胁别人;身体攻击 3.财物侵害型问题行为:偷东西;虐待动物; 纵火;欺骗别人;破坏他人财物 4.自我损害型问题行为:迷恋上网;自杀倾向; 吸烟;离家出走;逃学 5.学习困难型问题行为:厌学;注意力分散; 学习方法缺失;学习自信不足;不交作业
1.应对失当:师源性伤害的原因分析
道德原因? 法制原因? 心理原因?
调查: 教师职业压力的困扰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1)过强的考试压力 (2)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3)高工作负荷
招聘启事
寻找有大学文凭,愿意每天工作很长时间, 却不要求相应报酬的人。他能够在恶劣的环 境下工作,他的管理者不欣赏他,他的客户 不欣赏他,其中的许多人甚至不愿与他接触。 他不介意所需资源匮乏,不介意服务设施短 缺。他同意承担未被告之的不确定责任。他 要对不欣赏他、不愿与他接触的客户的行为 负责,并使他们满意。此人愿意接受微薄的 薪水,没有在一生中将收入翻一番的愿望。 有应聘意向者请将简历送到××学校招聘办 公室。
教 师 的 心 理 适 应
教 师 的 心 理 健 康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 的 心 理 成 长
请批评指正
谢 谢 !
三、问题行为应对的现实困境:
在我国教育实践之中,对学 生的问题行为一直缺乏系统深入 的研究,主要采取纪律约束和道 德说教的方式予以解决,并未形 成有效的教育策略。 或是简单凭借校规校纪使用 惩罚予以压服,或是借助道德规 范的灌输试图予以限制,但效果 却难以令人满意。
四、问题行为应对的原则
1.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应是道德 规范的简单传递与校规校纪的被动接 受,其本身也是心灵润泽、心灵点化 的过程。
2.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停 留在问题行为的矫正和预防上,这是 一种消极、被动的教育方式,应当是 积极主动的,以帮助学生“追寻生命 的意义”为理想,以促进学生“精神 成长”为目标。
五、问题行为的综合应对策略
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既不应 仅仅停留在事后问题的处理上,也不应 满足于道德观念的灌输与纪律的约束, 应当是心理、道德与法制的结合,同时 关注社会道德法制与个体心理的综合建 构,即在方法上注重整体,在理论建设 上强调综合,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的综合 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