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套同步练习题沪教版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测试(含解析)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蔗糖的溶解B.动植物的呼吸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2.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定,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A.石墨B.白磷C.浓硫酸D.煤气3.今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A.气温低B.气压低C.重力小D.氧气少4.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使物质燃烧,物质必须是可燃物B.所有物质的燃烧都要有氧气参与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物质在纯氧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5.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6.暑假里某同学与爸爸在西藏旅游时发现爸爸的打火机打不着火,此时打火机内液体还有一半多,火石发光情况正常打不着火原因是()A.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B.气压低丁烷气化太慢C.气压高不易气化D.氧气含量低,丁烷无法点着7.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A.水B.氧气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8.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9.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可燃物燃烧只需耍同时满足2个条件.灭火只要破坏1个条件即可B.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都有关C.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浓度大,可采取通风,增大接触面积的方法使燃料完全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也一定属于化合反应E.燃烧都是剧烈的,一定会发光放热,有烟有火焰10.实验室中将新制得的还原铁粉(颗粒极细)撒落到空气中,可以见到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星,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A.燃烧物由于状态不同,着火点可以发生变化B.燃烧物要助燃剂,比如空气C.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铁的燃烧是放热反应11.北方冬天常用煤炉取暖,如果室内通风不好,常会造成煤气中毒.请回答以下问题.12.(3分)根据中毒机理判断,当CO中毒时,医生对病人的急救方法是()A.输葡萄糖B.输血C.输氧D.输生理盐水13.(3分)要防止煤在燃烧时产生CO气体,则燃烧时煤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等于()A.3:4 B.3:8 C.1:1 D.1:214.(3分)为防止煤气中毒,并提高煤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送风量B.加大煤的用量C.将煤做成实心块状D.将煤做成蜂窝状12.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减少CO2的排放B.减少酸雨C.减少煤的浪费D.减少氧气的消耗13.下列属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差异的是()①能否放出热量②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③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④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不同⑤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14.安全用火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调小进风口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D.存放图书的地方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5.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用嘴吹灭蜡烛B.红磷着火用沙土扑灭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16.下列有关燃烧、爆炸、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用扇子扇灭火焰,因为隔绝了氧气B.高压锅驼中压力过大引发的爆炸是化学变化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离可燃物17.如右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18.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在冰箱里放入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C.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D.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19.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B.森林着火时,要向顺风方向跑,脱离火灾区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应做灯火实验2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家里电器着火,立刻用水扑灭B.楼层高的室内着火,立刻打开门窗C.室内着火,火势较大,应该卧着向外爬出D.家里油锅着火,立刻用水浇灭二.填空题(共3小题)21.为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拓展与应用】白磷有剧毒,为了保证安全,烧杯中的白磷必须进行处理,丁丁同学将一支充满某种气体的试管倒插入水中,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试管内所盛的气体可能是.22.请根据燃烧条件,分析,解释下列生活事实的原因(1)点燃枯柴时,先点燃纸张,再用燃着的纸张引燃枯柴;(2)枯柴堆放紧密时,燃烧不旺,甚至会熄灭;而将柴架起来,中间留空,则燃烧旺盛;(3)扇子能扇灭蜡烛,但扇煤炉却越扇越旺;(4)家庭用煤通常做成中空的“蜂窝状”.23.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白磷不与热水反应,且密度比水大(2)说明“达到着点是可燃物着火条件”的现象是“红磷不燃”(3)热水温度最低也要80℃(4)热水只对水中白磷起隔绝O2的作用(5)白磷难溶于水(6)通入O2,白磷燃烧,说明“与O2接触”是燃烧的条件(7)这里的O2可用空气代替.三.推断题(共3小题)24.白磷是着火点很低的自燃物品,回答下列有关白磷火灾的相应间题:(1)白磷着火时应该用低压水扑救,不能使用高压水冲击,为什么?(2)对于喷水冷却后已固化的白磷应如何处理?依据什么原理?25.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一仓库先是起火,后来发生剧烈爆炸,据报道剧烈爆炸的原因是仓库中存放大量金属钠.金属钠遇水会生成氢气,容易引发爆炸.所以工业金属钠采用双层包装,外包装为铁桶,内包装为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时应该将袋内空气排净.请问存放金属钠的仓库着火能否用水灭火?阐述理由.26.随着车辆的增加,汽车尾气带给城市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用燃气来代替燃油可以大大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某市的加气站某日发生了爆炸,请你分析爆炸的原因.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同步测试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蔗糖的溶解B.动植物的呼吸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错误;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错误.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2.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定,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A.石墨B.白磷C.浓硫酸D.煤气【分析】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解答】解:A.石墨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故A正确;B.白磷易燃是易燃品,属于危险化学品,故B错误;C.浓硫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属于危险化学品,故C错误;D.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燃是易燃品,属于危险化学品,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化学品的定义,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3.今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A.气温低B.气压低C.重力小D.氧气少【分析】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氧气少,但是对重力的影响较小.【解答】解:人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有气温低、气压低、氧气少,不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重力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海拔高与温度、压强、氧气含量多少等方面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4.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使物质燃烧,物质必须是可燃物B.所有物质的燃烧都要有氧气参与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物质在纯氧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分析】根据燃烧和灭火的条件进行选择.【解答】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故A正确.B、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故B不正确;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水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D、物质在纯氧中比空气中与氧气的接触几率高,燃烧更旺;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和灭火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5.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纸的着火点小于100℃,而不是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故选项解释错误.错误.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是因为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灵活运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暑假里某同学与爸爸在西藏旅游时发现爸爸的打火机打不着火,此时打火机内液体还有一半多,火石发光情况正常打不着火原因是()A.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B.气压低丁烷气化太慢C.气压高不易气化D.氧气含量低,丁烷无法点着【分析】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解: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打火机内还有液体,说明有可燃物,火石发光,说明温度能到到着火点,但打不着火,说明缺氧,即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故选D.【点评】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A.水B.氧气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分析.【解答】解:因为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所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灭火只要消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8.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解答】解:A、红磷是可燃物,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是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故A错误;B、图1中水下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C、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不能提供这样高的温度,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C错误;D、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正确.故选D.【点评】我们往往认为水中的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燃烧.但是从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何环境下都可燃烧.9.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可燃物燃烧只需耍同时满足2个条件.灭火只要破坏1个条件即可B.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都有关C.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浓度大,可采取通风,增大接触面积的方法使燃料完全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也一定属于化合反应E.燃烧都是剧烈的,一定会发光放热,有烟有火焰【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容易发生;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D、根据燃烧的概念等分析;E、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解答】解:A、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缺一不可,可燃物燃烧要满足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只要消灭其中之一,就可灭火,故正确;B、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浓度等有关,故正确;C、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故正确;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E、燃烧都是剧烈的,不一定会同时发光放热,有烟有火焰,故错误;故选:ABC.【点评】此题所考是基础的知识点,掌握燃烧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实验室中将新制得的还原铁粉(颗粒极细)撒落到空气中,可以见到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星,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A.燃烧物由于状态不同,着火点可以发生变化B.燃烧物要助燃剂,比如空气C.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铁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分析】A、根据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它不会随着物质的状态不同而改变进行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需要助燃剂进行解答;C、根据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有氧气参加进行解答;D、根据燃烧放出热量进行解答.【解答】解:A、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它不会随着物质的状态不同而改变,故错误;B、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星,可知燃烧需要助燃剂,故正确;C、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有氧气参加,所以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C正确;D、燃烧放出热量,所以铁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书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1.北方冬天常用煤炉取暖,如果室内通风不好,常会造成煤气中毒.请回答以下问题.12.(3分)根据中毒机理判断,当CO中毒时,医生对病人的急救方法是()A.输葡萄糖B.输血C.输氧D.输生理盐水【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中毒原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进行解答.【解答】解:一氧化碳中毒原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所以当CO中毒时,医生对病人的急救方法是输氧,而不是输葡萄糖、血液、生理盐水等.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煤气中毒的考查,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3分)要防止煤在燃烧时产生CO气体,则燃烧时煤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等于()A.3:4 B.3:8 C.1:1 D.1:2【分析】根据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只要氧气的量充足,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根据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的方程式计算出碳与氧气的质量比.【解答】解:由于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的方程式是:2C+O2CO2.由方程式可知,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16×2)=3:8.当煤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等于3:8.不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要防止煤在燃烧时产生CO气体,就要氧气的量要充足.根据充分燃烧时的方程式计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即可.14.(3分)为防止煤气中毒,并提高煤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送风量B.加大煤的用量C.将煤做成实心块状D.将煤做成蜂窝状【分析】煤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中毒,所以在烧煤炭时,保持空气流通,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再结合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氧气(或空气)量是否充足充足,二是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答】解:A、氧气的含有越高物质燃烧越充分,减少送风量,氧气的量会不充足,煤可能会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A不正确;B、加大煤的用量,会造成煤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B不正确;C、将煤做成实心块状,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小,不能完全燃烧,C不正确;D、将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完全燃烧,D方法正确;故答案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促进物质充分燃烧的方法,侧重基础知识的应用,难道不大.12.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减少CO2的排放B.减少酸雨C.减少煤的浪费D.减少氧气的消耗【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CO2的排放,故选项错误.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下列属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差异的是()①能否放出热量②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③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④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不同⑤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分析】①根据完全燃烧放热,不完全燃烧也放热解答;②根据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解答;③根据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物质解答;④根据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同解答;⑤根据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解答.【解答】解:①完全燃烧放热,不完全燃烧也放热,故错误;②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故正确;③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物质,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故正确;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同,故正确;⑤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故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和爆炸等方面的内容.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14.安全用火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调小进风口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D.存放图书的地方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分析】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说明气体燃烧不充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D、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解答】解:A、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说明气体燃烧不充分,应调大进风口,故选项说法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液化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因为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D、存放图书的地方起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因为喷出的溶液会损坏图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灭火的原理、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用嘴吹灭蜡烛B.红磷着火用沙土扑灭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嘴吹灭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着火用沙土扑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下列有关燃烧、爆炸、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用扇子扇灭火焰,因为隔绝了氧气。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9.3_环境污染的防治同步测试(含解析)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一、选择题1.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O2B.SO2C.CO D.PM10、PM2.52.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下列标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选项 A B C D垃圾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废荧光灯管枯枝落叶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A.A B.B C.C D.D4.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是()A.金属回收 B.垃圾焚烧 C.汽车尾气 D.工业废气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是()A.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B.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C.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D.火力发电厂加高烟囱排放含PM2.5的烟尘6.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汞等金属污染土壤,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综合利用技术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7.下列垃圾不可回收的是()A.废铝线 B.旧书报 C.塑料瓶 D.口香糖8.2013年5月12日在我市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美丽的东营.为保护环境,我们自身应做到:①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袋;②在草坪上踏青、野炊;③不浪费水、电、纸张;④尽量不买或少买一次性商品;⑤不随便丢弃废旧电池;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⑦只坐私家车出行.其中做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全部9.“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10.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下测定时间∕分钟0 1 2 4 5pH 4.8 4.6 4.5 4.5 4.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水酸性逐渐减弱B.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C.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1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小明同学为农场小城镇建设提出几条建议:①积极植树种草;②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③垃圾集中焚烧处理;④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全部改用清洁能源;⑤建立污水处理中心;⑥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1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C.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D.化工厂可利用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14.太湖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由于污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太湖近年来多次产生水华,藻类疯狂繁殖,降低了鱼产量.如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藻类植物保护太湖生物,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大量引进肉食性鱼类 B.白天多次充氧C.大量除去食鱼的动物 D.投入可杀灭藻类的药物15.下列情况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16.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是.(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的方法.17.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体污染物,最后一项才是加重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雾霾天气会对肺造成损伤,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18.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达州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可吸入颗粒物(TSP)氮氧化合物(NO2等)二氧化硫(SO2)空气质量级别春季88 40 44 Ⅱ夏季67 33 36 Ⅱ秋季90 46 54 Ⅱ冬季98 69 60 Ⅱ(1)对我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4)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答一点即可)19.据报道,苏州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推出“污泥合成生物质燃料技术”,可以使3t生活污泥产1t“煤”.苏州某造纸厂将清洁理念贯穿生产过程,去年光“清洁费”一项就节省了4千万元.两家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简单示意如下.(1)已知X为光合作用中作为反应物的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试写出A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以及X和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在锅炉内高温条件下,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氧气、A反应生成硫酸钙固体和X气体,达到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目的.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你从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指出上述两家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的合作途径(答出两点即可).①.②.沪教版九年级全册《9.3 环境污染的防治》2015年同步练习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O2B.SO2C.CO D.PM10、PM2.5【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造成大气污染的来源有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CO2暂时没有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A正确;B、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B错误;C、C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C错误;D、PM10、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的范围,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D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2.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下列标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B、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C、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D、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解答】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易燃物,所以错误.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带火种,所以错误.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所以错误.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选项 A B C D垃圾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废荧光灯管枯枝落叶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A.A B.B C.C D.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结合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废旧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故该垃圾分类正确.B、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故该垃圾分类错误.C、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故该垃圾分类正确.D、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属于可堆肥垃圾,故该垃圾分类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垃圾物质的分类、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是()A.金属回收 B.垃圾焚烧 C.汽车尾气 D.工业废气【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粉尘污染.【解答】解:A、金属回收可以保护金属资源,与PM2.5监测指标无关,故选项正确;B、垃圾焚烧有大量的烟尘,因此与PM2.5监测指标有关,故选项错误;C、汽车尾气中有:有毒的气体和烟尘,因此与PM2.5监测指标有关,故选项错误;D、工业废气中也有大量的烟尘,因此与PM2.5监测指标有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是()A.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B.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C.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D.火力发电厂加高烟囱排放含PM2.5的烟尘【考点】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进行解答;B、根据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进行解答;C、根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进行解答;D、根据火力发电厂加高烟囱不会减少含PM2.5的烟尘的排放进行解答.【解答】解:A、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火力发电厂加高烟囱不会减少含PM2.5的烟尘的排放,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汞等金属污染土壤,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综合利用技术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判断.B、食品添加剂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合理使用.C、根据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处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但不能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是都对人体健康有害,如小苏打等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故选项说法错误.C、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积极开发废电池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可以变废为宝,故选项说法正确.D、利用太阳能、氢能源、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能源、环境、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白色污染、食品添加剂、废旧电池对环境影响、清洁能源等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7.下列垃圾不可回收的是()A.废铝线 B.旧书报 C.塑料瓶 D.口香糖【考点】"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解答】解:A、废铝线属于金属或合金,通过处理还可以制取金属和合金节约了大量的原料,故A 错误;B、旧书报能够回收处理后还可以作为制纸的原料,故B错误;C、塑料瓶能够回收处理后还可以作为塑料的原料,故C错误;D、口香糖无利用价值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哪些物质可以回收,哪些物质不可以回收,所以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别把垃圾放错了位置.8.2013年5月12日在我市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美丽的东营.为保护环境,我们自身应做到:①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袋;②在草坪上踏青、野炊;③不浪费水、电、纸张;④尽量不买或少买一次性商品;⑤不随便丢弃废旧电池;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⑦只坐私家车出行.其中做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全部【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①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袋,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在草坪上踏青、野炊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③不浪费水、电、纸张,可以节约资源;④尽量不买或少买一次性商品既节约资源有保护环境;⑤不随便丢弃废旧电池,可以减少对水和土壤的污染;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改善环境;⑦只坐私家车出行,浪费大量的能源进行解答.【解答】解:①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袋,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故正确;②在草坪上踏青、野炊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错误;③不浪费水、电、纸张,可以节约资源,故正确;④尽量不买或少买一次性商品既节约资源有保护环境,故正确;⑤不随便丢弃废旧电池,可以减少对水和土壤的污染,故正确;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改善环境,故正确;⑦只坐私家车出行,浪费大量的能源,故错误.故选:C.【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要保护好环境,就要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要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9.“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能生成显酸性的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解答】解:“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够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或硫酸,当酸性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酸雨.故选:A.【点评】酸雨能够腐蚀建筑物,使土壤、水体酸化,对环境污染很严重,要采取措施防止酸雨的产生.10.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下测定时间∕分钟0 1 2 4 5pH 4.8 4.6 4.5 4.5 4.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水酸性逐渐减弱B.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C.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B、由表中数据可知,2分钟之后趋于稳定;C、酸雨能够腐蚀建筑物、金属设备、森林树木等;D、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解答】解:A、随着时间的进行,PH逐渐减小,酸性增强.错误;B、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正确;C、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正确;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形成和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雨水的酸性和PH大小之间的关系.1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节水型马桶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故C 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要保护水资源首先要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及节约水资源的方法.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小明同学为农场小城镇建设提出几条建议:①积极植树种草;②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③垃圾集中焚烧处理;④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全部改用清洁能源;⑤建立污水处理中心;⑥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只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就行.【解答】解:①积极植树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故正确;②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正确;③垃圾集中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故错误;④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全部改用清洁能源,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不现实,故错误;⑤建立污水处理中心,可以防止水资源,故正确;⑥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防止环境污染,故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1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C.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D.化工厂可利用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有害的物质;B、许多技术问题限制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C、“低碳生活”要求耗能少,排放二氧化碳少;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解答】解:A、焚烧塑料时能够产生烟尘等物质,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不正确.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不是淡水资源缺乏,而是目前产生氢气的方法能耗高,难以贮存等方面的问题.不正确.C、太阳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正确.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形成酸雨.不正确.故选:C.【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14.太湖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由于污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太湖近年来多次产生水华,藻类疯狂繁殖,降低了鱼产量.如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藻类植物保护太湖生物,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大量引进肉食性鱼类 B.白天多次充氧C.大量除去食鱼的动物 D.投入可杀灭藻类的药物【考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发生水华现象的原因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大量引进肉食性鱼类无法消除藻类的生长,故错误;B.白天多次充氧,对于缓解太湖的水华现象是不现实的,故错误;C.大量除去食鱼的动物,无法缓解藻类的生长,故错误;D.根据藻类疯狂繁殖的现象,投入可杀灭藻类的药物是最有效的方法,故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造成水华现象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情况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动植物的呼吸,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污染空气.【解答】解:①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②工业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③动植物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污染空气;④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所以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②④.故选:A.【点评】本考点是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二.非选择题16.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3)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解答】解:(1)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说明是硬水.(3)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采用的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1)过滤;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2)肥皂水;(3)加热煮沸.【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7.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体污染物,最后一项才是加重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雾霾天气会对肺造成损伤,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BC (填字母序号).【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主要组成以及食物中营养成分进行解答.【解答】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主要组成;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9.1_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测试(含解析)
《9.1 能源的综合利用》一、选择题1.“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3.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4.钴化合物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LiCoO2(钴酸锂)在酸性介质中有强氧化性,其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4H2O+O2↑,已知锂与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且反应中只有钴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钴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C.该反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D.钴酸根离子符号可以表示为CoO22﹣5.以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生产乙醇(可做生物汽油)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俗称“草油”(prassolin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蛋白质均含有C、H、N等元素B.纤维素、淀粉遇到碘水均不变蓝C.“草油”可适当缓解石油的紧缺D.“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石油6.哈尔滨的太阳岛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欧式灯饰外框用的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锡B.宽阔的柏油路面所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C.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提高公园内空气质量D.大理石围栏主要成分是碳酸钙7.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金属资源储量丰富,可以任意开采B.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都属于新能源C.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N2D.石油经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8.废弃的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实验室用Ca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CO2C.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10.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列与新能源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制、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B.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C.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属于清洁能源11.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二、解答题12.科学家发现,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其储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可燃冰也称为“甲烷水合物”.“置换法”是开采可燃冰设想方案之一,即将CO2注人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CO2较甲烷更易形成水合物,因而就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原理:CH4•nH2O+CO2═CO2•nH2O+CH4).(1)通常情况下,CH4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CH4气体时,则应让气体从(选填“a”或“b”)管通入.(2)若上述方法能够实现,那么要制取8吨的CH4气体,理论上需CO2多少吨?13.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太阳能路灯由太阳电池板、蓄电池、LED路灯灯头、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1)太阳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微粒是(填序号).①原子②分子③离子(2)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X+2H2SO4,则X的化学式为.(4)在太阳能路灯各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A.硅电池板 B.铝合金灯柱 C.塑料灯罩 D.钢质防盗螺丝.14.氢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研制成功,以乙醇(C2H6O)为燃料汽车已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淮安市也有部分汽车改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1)乙醇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目前氢能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主要原因有(例举一例).1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等.16.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植物在光照条件和叶绿素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光合作用可产生比较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化学方程式为.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其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除了以燃烧释放热能这种转化方式外,它还能以图中所示的原理装置将能转化为能,这种能量转换效率高,该“氢氧燃料电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沪教版九年级全册《9.1 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是最理想的燃料.【解答】解:A、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错误.B、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错误.C、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正确.D、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三大优点(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物质,通过分馏可以把它们分离开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通过焦化可以产生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属于化学变化;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工业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利用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只是把海水中的水和其它物质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3.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考点】石油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石油加工的产物.【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已有的石油的知识进行分析,石油是混合物,其中的成分可以通过分馏获得,得到的物质是有用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解答】解:A、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不是化工产品,故A错误;B、石油是混合物,故B正确;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故C正确;D、石油是混合物,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石油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石油知识进行.4.钴化合物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LiCoO2(钴酸锂)在酸性介质中有强氧化性,其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4H2O+O2↑,已知锂与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且反应中只有钴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钴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C.该反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D.钴酸根离子符号可以表示为CoO22﹣【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考虑;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钴元素的化合价计算考虑;C、根据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考虑;D、根据钴酸根离子的写法考虑.【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符合,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B、LiCoO2中钴元素化合价是+3价,CoSO4中钴元素化合价是+2价,故B正确;C、反应物中氧元素显﹣2价,生成物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故C错;D、钴酸根离子是CoO2﹣,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酸根的写法.5.以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生产乙醇(可做生物汽油)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俗称“草油”(prassolin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蛋白质均含有C、H、N等元素B.纤维素、淀粉遇到碘水均不变蓝C.“草油”可适当缓解石油的紧缺D.“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石油【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纤维素、蛋白质的组成分析;B、根据淀粉的特性分析;C、根据乙醇的应用分析;D、草油不属于石油.【解答】解:A、纤维素中主要含有碳、氢、氧元素,不含有氮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B、淀粉遇到碘水变蓝,故B说法不正确;C、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可以代替一部分汽油,可适当缓解石油的紧缺,故C说法正确;D、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但不属于石油.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淀粉、乙醇的有关性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6.哈尔滨的太阳岛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欧式灯饰外框用的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锡B.宽阔的柏油路面所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C.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提高公园内空气质量D.大理石围栏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用盐的用途;石油加工的产物.【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锌进行解答;B、根据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进行解答;C、根据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净化空气进行解答;D、根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解答.【解答】解:A、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锌,故A错误;B、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故B正确;C、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可以提高公园内空气质量,故C正确;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性质,较易解决.7.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金属资源储量丰富,可以任意开采B.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都属于新能源C.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N2D.石油经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石油加工的产物;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空气的重要作用、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石油加工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储量丰富,不能任意开采,故选项说法错误.B、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都属于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C、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须的,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N2,占78%,故选项说法正确.D、石油经加热炼制,利用其沸点的不同,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资源状况、新能源、空气的成分、石油加工的产品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废弃的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易燃物,故选项错误.故答案应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实验室用Ca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CO2C.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B、根据CaCO3和稀H2SO4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分析;C、根据形成酸雨的气体的种类分析;D、根据燃料选择应注意的事项分析.【解答】解: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故A说法正确;B、由于CaCO3和稀H2SO4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上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只能收集到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B说法不正确;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及氮的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D、燃料的选择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所考查了的都是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10.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列与新能源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制、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B.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C.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属于清洁能源【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解答】解:核能也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使用氢燃料电池、风能、水能、地热能,不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减少了CO2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太阳能电池中需用到硅,故A、B、D正确,C错.选C.【点评】本题涉及现代新能源的开发、应从环保角度综合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H2、CO、CH4等燃料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直接氧化后使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产物为二氧化碳或水,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据此根据H2、CO、CH4三种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三种气体中,一氧化碳有剧毒;且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是否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B.三种气体都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可用作燃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产物是否均为二氧化碳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D.H2、CO等没有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且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是否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选择燃料时,应该考虑是否有毒、有害,燃烧产物,是否大量存在,但是不是必需考虑的因素,这一点要注意.二、解答题12.科学家发现,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其储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可燃冰也称为“甲烷水合物”.“置换法”是开采可燃冰设想方案之一,即将CO2注人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CO2较甲烷更易形成水合物,因而就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原理:CH4•nH2O+CO2═CO2•nH2O+CH4).(1)通常情况下,CH4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CH4气体时,则应让气体从 b (选填“a”或“b”)管通入.(2)若上述方法能够实现,那么要制取8吨的CH4气体,理论上需CO2多少吨?【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甲烷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的比较可以判断导入管;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甲烷的质量可以计算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解答】解:(1)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甲烷气体应该从b管导入.故填:b.(2)设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H4•nH2O+CO2═CO2•nH2O+CH4,44 16x 8t=,x=22t,答:要制取8t的甲烷气体,理论上需22t二氧化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13.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太阳能路灯由太阳电池板、蓄电池、LED路灯灯头、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1)太阳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微粒是①(填序号).①原子②分子③离子(2)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X+2H2SO4,则X的化学式为PbO2.(4)在太阳能路灯各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C (填序号).A.硅电池板 B.铝合金灯柱 C.塑料灯罩 D.钢质防盗螺丝.【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物质的组成材料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硅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答案为:①;(2)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铝能跟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2PbSO4+2H2O═Pb+X+2H2SO4,反应前含有2个Pb原子,2个S原子,4个H原子,10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Pb原子,4个H原子,2个S原子,8个O原子,故X中含有1个Pb原子,2个O原子,故其化学式为PbO2;故答案为:PbO2;(4)A.硅电池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C.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钢质防盗螺丝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知识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4.氢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研制成功,以乙醇(C2H6O)为燃料汽车已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淮安市也有部分汽车改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1)乙醇属于有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目前氢能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主要原因有贮存、运输存在安全问题等(例举一例).【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来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氢能源的生成成本高和储存困难解答.【解答】解:(1)乙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2)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CO2+2H2O;(3)氢能源的生产成本高和储存困难,故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故填:贮存、运输存在安全问题等.【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进行解答;(2)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来分析;(3)根据目前开发使用的新能源分析解答.【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2)A.根据图示可知,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多,更易导致酸雨,故A正确;。
初三化学同步基础课程(沪教版) 课后练习及其答案和详细解析
目录第1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 1 -第2讲化学研究的是什么................................................................................................................ - 1 -第3讲化学学习方法........................................................................................................................ - 1 -第4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1 -第5讲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 1 -第6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3 -第7讲走进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 - 3 -第8讲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化学药品的取用 ............................................................................ - 3 -第9讲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和装置的连接 ............................................................ - 4 -第10讲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 5 -第11讲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解析拉瓦锡实验 ........................................................................ - 5 -第12讲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的组成、用途、污染及防治 ............................................ - 5 -第13讲氧气(一) ................................................................................................................................. - 5 -第14讲氧气(二) ................................................................................................................................. - 6 -第15讲制取氧气(一) ......................................................................................................................... - 7 -第16讲制取氧气(二) ......................................................................................................................... - 8 -第17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一) ............................................................................................................. - 8 -第18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二) ............................................................................................................. - 9 -第19讲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 - 9 -第20讲二氧化碳的性质(二) ........................................................................................................... - 10 -第21讲水的净化.............................................................................................................................. - 10 -第22讲水的组成...............................................................................................................................- 11 -第23讲分子和原子(一) ................................................................................................................... - 12 -第24讲分子和原子(二) ................................................................................................................... - 12 -第25讲原子的构成.......................................................................................................................... - 12 -第26讲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12 -第27讲元素...................................................................................................................................... - 13 -第28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一) ........................................................................................................... - 13 -第29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二) ........................................................................................................... - 13 -第30讲化学式与化合价(三) ........................................................................................................... - 14 -第31讲燃烧条件的探究.................................................................................................................. - 15 -第32讲燃烧与灭火.......................................................................................................................... - 15 -第33讲碳单质.................................................................................................................................. - 16 -第34讲碳的化学性质...................................................................................................................... - 17 -第35讲一氧化碳.............................................................................................................................. - 17 -第36讲质量守恒定律...................................................................................................................... - 17 -第37讲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18 -第38讲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 18 -第39讲常见的金属材料.................................................................................................................. - 19 -第40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 - 19 -第41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 - 20 -第42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 ............................................................................................... - 20 -第43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 ............................................................................................... - 21 -第44讲溶液的形成(一) ................................................................................................................... - 22 -第45讲溶液的形成(二) ................................................................................................................... - 22 -第46讲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 23 -第47讲溶液的浓度(一) ................................................................................................................... - 23 -第48讲溶液的浓度(二) ................................................................................................................... - 24 -第49讲溶液的浓度(三) ................................................................................................................... - 24 -第50讲溶解度(一) ........................................................................................................................... - 25 -第51讲溶解度(二) ........................................................................................................................... - 26 -第52讲溶解度(三) ........................................................................................................................... - 26 -第53讲溶解度(四) ........................................................................................................................... - 26 -第54讲常见的酸和碱(一) ............................................................................................................... - 27 -第55讲常见的酸和碱(二) ............................................................................................................... - 28 -第56讲常见的酸和碱(三) ............................................................................................................... - 28 -第57讲常见的酸和碱(四) ............................................................................................................... - 28 -第58讲常见的酸和碱(五) ............................................................................................................... - 29 -第59讲常见的酸和碱(六) ............................................................................................................... - 29 -第60讲复分解反应.......................................................................................................................... - 31 -第61讲中和反应(一) ....................................................................................................................... - 31 -第62讲中和反应(二) ....................................................................................................................... - 31 -第63讲常见的盐(一) ....................................................................................................................... - 32 -第64讲常见的盐(二) ....................................................................................................................... - 32 -第65讲常见的盐(三) ....................................................................................................................... - 32 -第66讲常见的盐(四) ....................................................................................................................... - 33 -第67讲化学肥料.............................................................................................................................. - 34 -第68讲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 34 -第69讲糖类、油脂.......................................................................................................................... - 34 -第70讲蛋白质、维生素.................................................................................................................. - 34 -第71讲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 35 -第72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一) ........................................................................................................... - 35 -第73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二) ........................................................................................................... - 36 -第74讲能源的综合利用(三) ........................................................................................................... - 36 -第75讲新型材料的研制.................................................................................................................. - 36 -第76讲环境污染的防治.................................................................................................................. - 36 -第77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实验.................................................................................................. - 36 -第78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空气和氧气.............................................................................................. - 37 -第79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物质的微观构成...................................................................................... - 37 -第80讲期中期末串讲之水及物质组成的表示 .............................................................................. - 39 -第81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方程式.............................................................................................. - 40 -第82讲期中期末串讲之身边的化学物质...................................................................................... - 41 -第83讲期中期末串讲之碳和碳的氧化物...................................................................................... - 42 -第84讲期中期末串讲之金属和金属材料...................................................................................... - 43 -第85讲期中期末串讲之溶液专题.................................................................................................. - 44 -第86讲期中期末串讲之酸碱盐...................................................................................................... - 45 -第87讲期中期末串讲之化学与社会发展...................................................................................... - 46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 48 -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 1 -第1讲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本讲无同类题 第2讲 化学研究的是什么 本讲无同类题 第3讲 化学学习方法 本讲无同类题 第4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一: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 .消化食物B .焚烧垃圾C .冰块融化D .铜生锈题二: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题三: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发光B.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C. 发热D. 硫减少了题四: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火星四射B. 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C. 放出大量的热D. 发出耀眼的光题五: 请分别列举一个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1)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学案及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的科学。
2.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化学变化中。
3.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等。
【课堂练习】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冰B.金刚石加工成钻石C.蜡烛熔化D.森林火灾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它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6.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C.燃烧后变成白色固体D.镁条燃烧后最终消失7.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棉花、石油能燃烧B.鸡蛋放入白醋有气泡C.食盐、白糖能溶于水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会变浑浊8.判断题(1)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有热量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课后测试】一、填空题9.加热碳酸氢铵时,观察到固体逐渐,试管口有,且有气味的气体产生。
1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丸消失B.蜡烛燃烧C.铁生锈D.铜铸成铜器E.食物腐烂F.电灯发光G.光合作用二、选择题11.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轰炸巴格达,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①房屋倒塌②油井燃烧③飞机被导弹击中而爆炸④玻璃碎片纷飞⑤导弹钻入地下30m爆炸炸掉多个地下防空洞A.只有②③ B.②③⑤ 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④12.下列属于同种物质的是()A.冰和水B.铁和铁锈C.镁和氧化镁D.金刚石和石墨三、简答题13.根据物质的性质如何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可用多种方法)(1)蔗糖和食盐(2)酒精和食醋(3)铁块和铜块(4)白糖和面粉14、将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是何变化?第2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前预习】1.石油、天然气不仅可作燃料,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用煤、石油等为原料可制造、合成、合成等。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1.3_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练习(含解析)
1.3怎样研究和学习化学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各研究工具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A.烧杯B.酒精灯C.培养皿D.试管2.(多选)下列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蒸发皿3.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4.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锥形瓶B.烧杯C.蒸发皿D.烧瓶5.下列量器和温度计的刻度表示正确的是()A.量筒的刻度值是由下向上增大,“0”刻度在下B.250mL容量瓶上一般刻有“30℃,250mL”的标记C.滴定管的示数由上向下增大,“0”刻度在上D.温度计的刻度值由上向下增大,没有“0”刻度6.小明量取80毫升水,下列量筒最合适的是()A.量程是5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1毫升B.量程是1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1毫升C.量程是1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2毫升D.量程是5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1毫升7.下列仪器中既可以用来给固体加热又可以用来给液体加热的是()A.表面皿B.试管C.蒸发皿D.烧瓶8.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量取液体时采用俯视读数,则所的液体的体积偏大B.称量2.6g固体药品,将药品错放在右盘,则称量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会小于 2.6g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9.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检验装置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10.观察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A.0.5ml B.1.5ml C.1.6ml D.1.7ml11.量取50mL水,应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是()A.50mL B.10mL C.100mL D.任意选用12.有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了便于观察,将量筒拿在手上;②使用滴管时,为防止液体滴在试管外,将滴管伸入试管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13.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朝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14.下列关于量筒的说法和使用正确的是()A.量筒不仅可以用来量取液体,还可用作反应容器B.量筒上刻度的最小数值是0,且0mL刻度线在所有刻度线的最上边C.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D.用10mL量筒量取8.30mL蒸馏水15.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A.向左调节左边的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右边的平衡螺母C.移动游码D.向右盘加砝码1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药品(1g以下用游码),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称量的药品的实际质量为()A.15g B.16.2g C.14.4g D.无法确定17.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那么他应该()A.减少砝码B.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C.增加砝码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18.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天平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4.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实际质量为()A.4g B.5g C.3.5g D.3g19.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氯化钠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再称量B.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C.在天平左盘放10g砝码,并将游码放在0.5g处D.天平两边放质量相等洁净的纸片,再放砝码和药品20.某同学欲称取a克食盐,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稍微偏左,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是()A.移动游码B.减少食盐C.调节平衡螺母D.增加食盐二.填空题(共2小题)21.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进世界中尊徐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分类、归纳、演绎、类比、对比等是化学学习重要的科学方法.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或认识,各举一个运动下列科学方法的例子.(1)观察法:是由目的地、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客观事物考察并描述现象的方法:例如: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到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方程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固体.再举一例:.(2)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举例:.(3)归纳法:是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方法.举例:.(4)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举例.22.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生了下列情况,简要地写出由于实验操作不当而引起下述后果的原因.(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烧杯炸裂.原因:.(2)盛放液体药品器皿的标签字迹模糊.原因:.(3)托盘天平的托盘被腐蚀.原因:.三.推断题(共1小题)23.实验仪器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参考资料】酒精灯会发生“火雨”现象:酒精灯发出闷响声,火苗顶开瓷质灯芯管,由灯壶内向外爆燃,引发危险.瓷质灯芯管不匹配或有破损的酒精灯,如果用嘴吹气来熄灭酒精灯,可能引起“火雨”.请用相关知识解释原因.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4.(2016•鞍山一模)如图中是某同学验证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A是取用稀盐酸的操作,B是向稀盐酸和酚酞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示意图.(1)请指出A中两处的错误.(2)同学认为按照B图所示操作可以令液体沿试管内壁流下避免迸溅又可以避免因拿滴管的手抖动使得NaOH溶液滴在持试管的手上.但实验室禁止按照B图所示操作,请你推测B图所示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25.(2016•临朐县二模)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填序号).A.取用大理石B.称量粗盐C.稀释浓硫酸D.研碎胆矾(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操作.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上述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请写出D图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图1读出液体的体积为mL;图2读出精盐质量是g.(4)实验室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填序号).A.不需要加热B.需要催化剂C.制取氧气的反应D.反应物都是固体.【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3怎样研究和学习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各研究工具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A.烧杯B.酒精灯C.培养皿D.试管【分析】A、根据垫上石棉网后烧杯可用于加热去解答;B、根据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仪器去解答;C、根据培养皿不能加热,否则会炸裂去解答;D、根据试管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去解答.【解答】解:A、垫上石棉网后烧杯可用于加热,故正确;B、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仪器,故正确;C、培养皿不能加热,否则会炸裂;故错误;D、试管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故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能用于加热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多选)下列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蒸发皿【分析】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坩埚、燃烧匙、试管、蒸发皿.【解答】解:A、试管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可选;B、量筒不可用于加热,故不可选;C、燃烧匙皿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可选;D、蒸发皿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可选.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用于加热的仪器,属于基础知识,容易做好.3.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分析】根据碳酸饮料的成分及食品的安全性等进行分析.【解答】解:A、雪碧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逸出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合理;B、雪碧中含有水,因此也可能是水蒸气,故猜想合理;C、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合理;D、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不合理;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对碳酸饮料的成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猜想,要注意猜想要有理有据.4.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锥形瓶B.烧杯C.蒸发皿D.烧瓶【分析】实验室中加热的仪器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加热的仪器;二是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解答】解:A、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A错误;B、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B错误;C、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故C正确;D、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故选:C【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5.下列量器和温度计的刻度表示正确的是()A.量筒的刻度值是由下向上增大,“0”刻度在下B.250mL容量瓶上一般刻有“30℃,250mL”的标记C.滴定管的示数由上向下增大,“0”刻度在上D.温度计的刻度值由上向下增大,没有“0”刻度【分析】A、根据量筒没有“0”刻度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250mL容量瓶上一般刻有“20℃,250mL”的标记,而不是30℃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滴定管滴液时,是从上面开始减少的,所以滴定管的示数由上向下增大,“0”刻度在上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值由下向上增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的刻度值是由下向上增大,但没有“0”刻度;故错误;B、250mL容量瓶上一般刻有“20℃,250mL”的标记,而不是30℃;故错误;C、由于滴定管滴液时,是从上面开始减少的,所以滴定管的示数由上向下增大,“0”刻度在上;故正确;D、温度计的刻度值由下向上增大,有“0”刻度;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小明量取80毫升水,下列量筒最合适的是()A.量程是5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1毫升B.量程是1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1毫升C.量程是1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2毫升D.量程是5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1毫升【分析】从量筒的选择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去分析.【解答】解: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A、量程是50毫升的量筒,需要测量两次,误差较大;故错误;B、量程是1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1毫升,一次测量,且精确度高,误差较小;故正确;C、量程是100毫升,最小刻度值为2毫升,一次测量,但精确度不高;故错误;D、量程是500毫升,与80mL相差较大,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7.下列仪器中既可以用来给固体加热又可以用来给液体加热的是()A.表面皿B.试管C.蒸发皿D.烧瓶【分析】A、根据表面皿的用途进行分析;B、根据试管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蒸发皿的用途进行分析;D、根据烧瓶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A、表面皿一般不能用来加热,故A错误;B、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均可使用,可直接加热,故B正确;C、蒸发皿一般用于液体的加热,不能加热固体,故C错误;D、烧瓶一般用于加热液体,不能加热固体,加热烧瓶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加热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仪器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安全的基本保证,要重点掌握.8.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量取液体时采用俯视读数,则所的液体的体积偏大B.称量2.6g固体药品,将药品错放在右盘,则称量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会小于 2.6g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B、根据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采用俯视读数,则所的液体的体积偏小,故说法错误;B、称量2.6g固体药品,将药品错放在右盘,则称量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是2g﹣0.6g=1.4g,小于2.6g,故说法正确;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故说法正确;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气体处于膨胀状态,测量结果偏小,故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量筒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氧气验满方法等知识即可顺利解答.9.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检验装置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分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注意读数的正确方法;B、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开始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B、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把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紧捂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D、取用固体粉末先把试管倾斜,然后把盛有药品的纸槽(或药匙)小心的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的装置、试剂、仪器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观察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A.0.5ml B.1.5ml C.1.6ml D.1.7ml【分析】根据量筒的构造可知,量筒能精确到0.1mL,刻度按照从下到上依次增大,每一个刻度为0.1mL进行分析.【解答】解:量筒的构造可知,量筒能精确到0.1mL,刻度按照从下到上依次增大,每一个刻度为0.1mL,由图可知,溶液的体积是1.6mL.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量筒的使用,难度不大,注意量筒的结构特点和精确度即可解答.11.量取50mL水,应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是()A.50mL B.10mL C.100mL D.任意选用【分析】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50mL水,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A.【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量程的选择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有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了便于观察,将量筒拿在手上;②使用滴管时,为防止液体滴在试管外,将滴管伸入试管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分析】①从向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量筒口去分析解答;②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分析解答;③实验室里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去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向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应注意量筒要放平稳,不能为了便于观察,将量筒拿在手上,故错误;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是垂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以防造成污染,故错误;③实验室里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13.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朝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分析】①根据用量筒量取溶液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②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③根据实验室中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左手拿量筒,使量筒倾斜,右手握试剂瓶(标签朝向掌心),使试剂瓶口紧挨量筒口,慢慢倒入量筒中,故选项说法错误.②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故选项说法错误.③实验室中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采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的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4.下列关于量筒的说法和使用正确的是()A.量筒不仅可以用来量取液体,还可用作反应容器B.量筒上刻度的最小数值是0,且0mL刻度线在所有刻度线的最上边C.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D.用10mL量筒量取8.30mL蒸馏水【分析】A、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B、量筒没有零刻度线;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10mL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考虑本题.【解答】解:A、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A错;B、量筒没有零刻度线,故B错;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考虑: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故C正确;D、根据10mL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不能准确到0.01mL,故D错.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15.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A.向左调节左边的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右边的平衡螺母C.移动游码D.向右盘加砝码【分析】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前,需要:①放在水平台上;②将游码放在左侧的零刻度处;③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调节平衡时,只可以调节平衡螺母,并且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节.【解答】解:托盘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将游码放在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果指针偏向刻度标尺的左侧,则可将于天平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或者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了.故选:B.【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化学的基本操作之一,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药品(1g以下用游码),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称量的药品的实际质量为()A.15g B.16.2g C.14.4g 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原理判断,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在天平平衡后,天平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在天平平衡后,天平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的质量,左边主要指左盘中物质的质量,右边主要包括砝码和游码的质量,但是当药品与砝码放倒位置后,则成了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当左物右码放反时,称量物的实际质量=15克﹣0.6克=14.4克.故选:C.【点评】天平是重要的实验仪器之一,是考查重点和热点,理解天平的原理,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7.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那么他应该()A.减少砝码B.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C.增加砝码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分析】在调节过程中如果天平出现不平衡,应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其平衡,如果是在称量过程中出现不平衡则应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使其平衡,不可再调节平衡螺母.【解答】解:A、指针偏右,说明物体的质量偏小,砝码质量偏大,此时应减小砝码,故选项正确.B、如果是在调节过程中出现指针偏左,才能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称量中不可以移动平衡螺母,故选项错误.C、指针偏右,说明物体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此时应适当减小砝码,故选项错误.D、如果是在调节过程中出现指针偏右,才能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称量中不可以移动平衡螺母,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天平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4.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实际质量为()A.4g B.5g C.3.5g D.3g【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天平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4.5g(1g以下用游码),则他取的砝码的质量为4g,游码的质量为0.5g.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4.0g﹣0.5g=3.5g.A、药品的实际质量应是3.5g,不是4g,故选项错误.B、药品的实际质量应是3.5g,不是5g,故选项错误.C、药品的实际质量应是3.5g,故选项正确.D、药品的实际质量应是3.5g,不是3g,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9.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氯化钠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再称量B.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C.在天平左盘放10g砝码,并将游码放在0.5g处D.天平两边放质量相等洁净的纸片,再放砝码和药品【分析】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去分析.。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3.1.2_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同步测试(含解析)
《3.1.2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一种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值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质量成正比C.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一种比值,单位为1D.不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相同2.由化学式难以确定的是()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物质的质量C.物质的组成 D.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在MgSO4中,镁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A.1:1:4 B.2:1:3 C.3:4:8 D.3:1:44.要使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A.3:2 B.1:1 C.30:29 D.29:305.下面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正确的是()A.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32B.2HCl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2×1+35.5=37.5C.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16:32D.22gCO2中含氧元素为16g6.某正二价元素M的氧化物中,M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 B.27 C.56 D.647.某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这种化合物是()A.C2H2B.CH4C.C2H4D.C2H68.某药物的主要成分为C9H8O4(其它成分不含碳元素),已知该药物的含碳量为48%,则该药物中C9H8O4的质量分数为()A.40% B.60% C.80% D.90%9.现有①CH4②C2H2③C2H4④C2H5OH四种含碳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B.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C.维生素C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D.青少年多吃蔬菜水果,切忌偏食二、填空题:11.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非典型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化学式为CH3COOOH,则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O:N:S=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g;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0.5g.则这种奶粉属于(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13.相等质量的H2、SO2、O2、N2、CO2,按所含分子数由少到多排列,其顺序为,具有相同分子数的上述物质,其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14.由(NH4)2S、(NH4)2SO4、(NH4)2HPO4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三、计算题:15.小明同学打算给自家菜园的蔬菜施用氮肥,原计划用2.4kg硝酸铵(NH4NO3),现改用某尿素化肥(该化肥外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所示),需用这种尿素kg,才能保证施用的氮元素质量与原计划相当.16.某C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求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一、选择题:17.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12g铁元素,则他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A.3.80g B.6.95g C.10g D.18.现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④FeS四种含铁化合物,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19.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a% B.1﹣2a% C.1﹣3a% D.无法计算20.已知在Fe3O4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现有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某混合物,经实验测定其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此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者的质量之比可能为()A.9:20:3 B.1:2:3 C.20:9:5 D.6:5:321.在H2SO4和H3PO4各10个分子中一样多的是()A.氧分子个数 B.氧元素个数 C.氧原子个数 D.氢原子个数22.X和Y两种元素化合可生成A和B两种化合物.A中X元素分数为75%,B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已知A的化学式为XY4,则B的化学式为()A.XY3B.X2Y3C.X3Y2D.XY223.血红蛋白的式量为68000,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是()A.1 B.2 C.3 D.424.氧化镁与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g,含氧元素1.8g,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CuO B.Fe2O3C.Al2O3D.CaO二、填空题:25.在化合物A2B3中,A与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6.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氧气中所含分子个数比为;相同分子个数的氢气和氧气,其质量比为.27.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可知它由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个原子,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8.3.6克水中含氧元素克;克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14克.29.将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气体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假定气体全部被吸收),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根据实验数据填写下列各空白处:(1)实验结束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该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该燃料的化学式为.三、计算题:30.医药上用的阿斯匹林的组成里含4.5%的氢、35.5%的氧、60%的碳,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则阿斯匹林的化学式是什么?(通过计算回答)沪教版九年级全册《3.1.2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一种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值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质量成正比C.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一种比值,单位为1D.不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相同【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化学计算.【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分别分析即可判断正误.要注意: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1.【解答】解: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可知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也可看成物质分子的平均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所以A、一种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值,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质量成正比,正确;C、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一种比值,单位为1,正确;D、不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能相同,如硫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也是32(N2和CO的分子量都是28),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看成物质分子的平均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注意:由于是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1.2.由化学式难以确定的是()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物质的质量C.物质的组成 D.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可以求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A、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可以求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故选项错误;B、由化学式难以确定物质的质量,因为从化学式中不能判断物质的量.故选项正确;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D、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对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在MgSO4中,镁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A.1:1:4 B.2:1:3 C.3:4:8 D.3:1:4【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MgSO4的化学式可知,其中镁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镁原子个数):(硫的相对原子质量×硫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解答】解:根据MgSO4的化学式可知,其中镁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24:32:(16×4)=24:32:64=3:4:8.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的能力.4.要使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A.3:2 B.1:1 C.30:29 D.29:30【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计算中“1”的应用.【分析】根据两物质的化学式,分别计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铁元素质量等于化合物质量与元素质量分数的乘积,计算两物质的质量比.【解答】解: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设三氧化二铁的质量为X,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Y,可得X××100%=Y××100%,解答=故选C.【点评】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5.下面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正确的是()A.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32B.2HCl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2×1+35.5=37.5C.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16:32D.22gCO2中含氧元素为16g【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为:该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B、多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个数×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C、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比.D、某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为:该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A、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1×2+16=18,故选项A错误;B、2HCl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应为2×(1+35.5)=73,故选项B错误;C、H2SO4中氢、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应是:(1×2):32:(16×4)=2:32:64=1:16:32,故选项C错误;D、22gCO2中含氧元素为:22g××100%=16g,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着重训练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和计算应用能力,通过此题的训练使学生明确宏观计算与微观计算的区别和联系.6.某正二价元素M的氧化物中,M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 B.27 C.56 D.64【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计算.【分析】先根据题意写出氧化物的化学式MO,设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M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也可用相对质量表示,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该氧化物是MO,设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因为M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所以x:16=7:2解得x=56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比值可反映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利用方程思想可简化计算,使思路更清晰.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7.某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这种化合物是()A.C2H2B.CH4C.C2H4D.C2H6【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合物由C、H元素组成,可设出化学式,利用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来解答.【解答】解:设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x H y,由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则12×x:1×y=3:1解得x:y=1:4,即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H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可采用正向思维方式先设出物质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进行元素质量比的计算.8.某药物的主要成分为C9H8O4(其它成分不含碳元素),已知该药物的含碳量为48%,则该药物中C9H8O4的质量分数为()A.40% B.60% C.80% D.90%【考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先求出C9H8O4(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根据物质的纯度=×100%,进行解答.【解答】解:C9H8O4(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60%;根据物质的纯度=×100%,可得药物中C9H8O4的质量分数=×10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纯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9.现有①CH4②C2H2③C2H4④C2H5OH四种含碳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解答】解:①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②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2.3%;③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5.7%;④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2.2%;∵92.3%>85.7%>75%>52.2%,∴四种含碳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B.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C.维生素C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D.青少年多吃蔬菜水果,切忌偏食【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考虑;B.根据氧化物的判断方法考虑;C.根据元素质量的计算考虑;D.根据题意,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说法正确;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维生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说法正确;D.由题意,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故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1.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非典型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化学式为CH3COOOH,则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2%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H3COOOH可知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2)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是(碳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的个数×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个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氧原子的个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解答】解:(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3×16+1×4=76(2)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2):(1×4):(3×16)=6:1:12(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2×12+3×16+1×4)×100%=63.2%故则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2%..【点评】理解求物质中各元素的比值,计算某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基本的计算,要求掌握.注意各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一定要数清.12.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O:N:S= 60:11:32:14:32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4% .(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2.88 g;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0.5g.则这种奶粉属于不合格(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出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物质的质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元素的质量.【解答】解:(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S=12×5:1×11:16×2:14:32=60:11:32:14:32.(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4%.(3)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8g×16%=2.88g>0.5g因此现有的奶粉不合格.故答案为:(1)60:11:32:14:32(2)9.4%(3)2.88g;不合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元素质量的计算,难度稍大.计算时,应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必须与相应的原子个数相乘.13.相等质量的H2、SO2、O2、N2、CO2,按所含分子数由少到多排列,其顺序为SO2、CO2、O2、N2、H2,具有相同分子数的上述物质,其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N2、O2、CO2、SO2.【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微粒性.【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先计算出这写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再根据质量相等,则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含的分子数越多来排列所含分子数的顺序.【解答】解: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64;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因为2<28<32<44<64,所以具有相同分子数的上述物质,其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N2、O2、CO2、SO2;如果质量相等,则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含的分子数越多.故答案为:SO2、CO2、O2、N2、H2;H2、N2、O2、CO2、S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14.由(NH4)2S、(NH4)2SO4、(NH4)2HPO4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考点】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观察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难发现只有最后一种存在磷元素,三种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NH4)2S中(NH4)2S和N的关系是68:28、(NH4)2SO4中也是、(NH4)2HPO4中(NH4)2HP和N的关系是68:28,所以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出(NH4)2S或(NH4)2HP的质量分数,进一步可求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NH4)2S或(NH4)2HP的质量分数=×28%=6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32%.故答案为32%.【点评】此题考查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需要仔细观察所给物质的化学式,从中找出元素组成规律,才能正确解答.三、计算题:15.小明同学打算给自家菜园的蔬菜施用氮肥,原计划用2.4kg硝酸铵(NH4NO3),现改用某尿素化肥(该化肥外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所示),需用这种尿素 2 kg,才能保证施用的氮元素质量与原计划相当.【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专题】标签图示型;化学计算.【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需先计算出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计算出2.4kg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即可计算出使用尿素的质量.【解答】解: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2.4kg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2.4kg×35%=0.84kg.0.84kg÷42%=2kg故答案为:2k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16.某C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求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计算.【分析】此题可先通过CO与CO2的化学式计算出各自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计算出各自中碳元素的质量,用所设定的字母表示;然后根据题中已知量,找出二者之间的质量关系,在根据混合物中纯净物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出CO2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CO的质量为A; CO2的质量为B.(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1)①CO中碳元素的质量═CO的质量×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A××100%═A××100%═ A②CO2中碳元素的质量═CO2的质量×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B××100%═B××100%═ B(2)因为:×100%═36% 所以:⇒B═ A(3)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100%═×100%═44%故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是4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与元素质量的关系、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净物与混合物的质量关系等.此题重在寻找CO与CO2的质量关系.在整个题中主要体现了“质量分数”公式的练习.利用题中所给的已知量求出CO与CO2的质量关系,进而求出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一、选择题:17.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12g铁元素,则他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A.3.80g B.6.95g C.10g D.【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此题需要先计算硫酸亚铁的含铁质量分数,然后利用铁的质量除以铁的质量分数即可求出硫酸亚铁的质量.【解答】解:先计算硫酸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然后用铁的质量除以其质量分数即可.硫酸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100%=36.8%需硫酸亚铁的质量是1.12g÷36.8%=3.04g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式计算的考查,主要利用了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属基础性化学计算题.18.现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④FeS四种含铁化合物,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要比较四种含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可以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先一一计算出每种化合物的中铁的质量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其大小.【解答】解:①FeO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7.8%;②Fe2O3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0%;③Fe3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2.4%;④FeS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63.6%;根据计算可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①>③>②>④.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根据化学式通过计算比较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只要记住求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即可解答.19.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a% B.1﹣2a% C.1﹣3a% D.无法计算【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由于混合物是由Fe2(SO4)3和FeSO4组成的,而每有1个S,就有4个O,所以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a%,可据此解答本题.【解答】解:硫酸铁[Fe2(SO4)3]和硫酸亚铁[FeSO4]均由Fe、S、O三种元素组成,因此其混合物中Fe%+S%+O%=100%,现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只要算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求出铁的质量分数.经仔细分析,这两种化合物中S、O原子个数比相同,都为1:4,所以它们的质量比也成恒比,为32:(16×4)=1:2,即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a%,所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a%﹣a%=1﹣3a%;故选:C.【点评】根据混合物组成中两化合物的中组成元素的质量特别关系,确定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此类问题通常存在这种特点.20.已知在Fe3O4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现有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某混合物,经实验测定其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此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者的质量之比可能为()A.9:20:3 B.1:2:3 C.20:9:5 D.6:5:3【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因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要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也为21:8,则样品中含有任意量的Fe3O4都可以;关键是FeO和Fe2O3中的元素的质量比,而FeO和Fe2O3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解答】解:因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任意量都可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当FeO和Fe2O3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故二者的质量比为:(56+16):(56×2+16×3)=9:2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明确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在解题过程中注意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恰好为21:8是关键信息.21.在H2SO4和H3PO4各10个分子中一样多的是()A.氧分子个数 B.氧元素个数 C.氧原子个数 D.氢原子个数【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是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多少个原子;化学式宏观表示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解答】解:10个分子指的是微观数量关系,分子中只能是原子,故ABD均不正确,只有C中氧原子的个数相同,都是40个.故选C.【点评】会分析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种类,并能运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1.1_化学给我带来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
1.1化学给我带来什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鞍山一模)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2016•大连模拟)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统称为化学工业.下列产品,主要不是应用化学反应进行生产的是()A.水泥、钢材B.化肥、农药C.侯氏制碱法制纯碱D.海水晒盐3.(2016•南岗区模拟)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改良水稻品种B.合成药物C.合成新材料D.制作化学肥料4.(2016•泗阳县模拟)通过一年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有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5.(2016•玉州区模拟)某化妆品产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表明其中成分来自天然,声嘶力竭地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B.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C.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D.化学制品都是有毒的6.(2016•武进区模拟)“我们恨化学”广告语因其“反科学、反智慧、反最基本常识”被评为2015年最差广告语.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改善了我们生活.以下关于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穿着更舒适B.饮食更营养C.出行更便捷D.环境更污染7.(2016•南岗区三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图图片中的内容属于化学直接保障人体健康的贡献是()A.人造大理石B.开发新能源﹣可燃冰C.合成洗涤剂D.合成药物8.(2015•锦州)通过一年来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A.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B.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C.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9.(2015•威海模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B.C.D.10.(2015•武汉校级模拟)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纤维使得衣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美化了人类的生活B.化肥的施用使农作物的产量成倍增长,对环境有益无害C.化学合成药物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D.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11.(2015•济宁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父母生下的你我la 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描摹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也是化学物质的神出鬼没化学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哦化学难怪你不能不火哦四海兄弟我们携手努力哦为人类的航船奋力扬波”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12.(2015•大庆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13.(2015秋•兴化市校级期末)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有四位同学谈了学习化学的感受,你不赞同的是()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学习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科学素养,防止人们走入生活中的许多误区C.目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危机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化学造成的D.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14.(2015秋•商洛期末)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化学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化学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B.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D.化学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15.(2015秋•潍城区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3000万种,可见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也已超过了3000万种B.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不再有其它用途了C.自从陶瓷、铜器被人类发明和使用之后,化学就了一门独立的学科D.自从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2015秋•上杭县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B.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17.(2015秋•石首市校级月考)为了纪念化学科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合成了新药品B.化学为人类开发新材料C.化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出现许多新型学科D.化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18.(2015秋•广饶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过程中,化学将起到重要作用B.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19.(2015秋•旬邑县校级月考)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的歌,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20.(2015秋•哈尔滨校级月考)化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图示中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的是()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二.填空题(共3小题)21.(2014秋•高港区校级月考)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你的观点是:①;②;③.22.(2012•鱼峰区校级模拟)许多化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现在请你从吃、穿、住三个方面各举一个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吃:;穿:;住:.23.(2012秋•定兴县校级期末)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乐乐与他的同学对收集到的以下七种物品进行探究.请回答:(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填序号,下同).(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物品是.(3)图中可以食用的物品是.(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例一:;例二:.三.计算题(共3小题)24.(2015•大庆模拟)初三某班的同学对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讨:Ⅰ.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于是他们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索.请回答:(1)图中用化学方法制取的物质进行生产的物品是(填序号,下同).(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3)图中可以食用的是.(4)从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一:;例二:.Ⅱ.另一方面化学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例一:;例二:.结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发展化学科技的同时,还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25.(2015•大庆模拟)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把左栏与右栏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26.(2014秋•泰山区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化学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物质.(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石油炼制的汽油燃烧来开动汽车,也可以利用石油合成塑料、化学纤维等物质,前者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后者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由此可见,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的相互转化.(3)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化学科学达到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目的,以使人类生活更美好.”除此之外,请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再举一个例子:.【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1化学给我带来什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鞍山一模)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分析】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A的说法正确;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提供新能源、保护环境等作用.2.(2016•大连模拟)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统称为化学工业.下列产品,主要不是应用化学反应进行生产的是()A.水泥、钢材B.化肥、农药C.侯氏制碱法制纯碱D.海水晒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生产则是发生化学变化,据此解答.【解答】解:A、水泥和钢材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B、化肥和农药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C、纯碱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D、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016•南岗区模拟)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改良水稻品种B.合成药物C.合成新材料D.制作化学肥料【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范畴、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解答】解:B、C、D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A是生物基因工程,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弄清楚哪些问题是化学研究的范畴.4.(2016•泗阳县模拟)通过一年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有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分析】解答时根据化学与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也就是,化学中所学习到的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的具体用途等等来进行解答.【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A认识正确.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化工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利用化学知识可控的,故B认识错误.C、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故C认识正确.D、化学分支有生物化学学科,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D认识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5.(2016•玉州区模拟)某化妆品产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表明其中成分来自天然,声嘶力竭地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B.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C.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D.化学制品都是有毒的【分析】根据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自然的物质也含有任何化学成分,错误;B、化学生产含有有害成分的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错误;C、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正确;D、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它们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与食品加工相关的化学物质或添加剂的知识考查也越来越突显出来,特别是关于发酵粉、甲醛、工业酒精、亚硝酸盐、食用石蜡等物质的使用,以及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化学元素添加过量等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考查中出现的频度越来越高.6.(2016•武进区模拟)“我们恨化学”广告语因其“反科学、反智慧、反最基本常识”被评为2015年最差广告语.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改善了我们生活.以下关于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穿着更舒适B.饮食更营养C.出行更便捷D.环境更污染【分析】根据化学的用途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穿着更舒适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B、饮食更营养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C、出行更便捷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D、环境更污染说明化学对人类的危害,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在实际中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7.(2016•南岗区三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图图片中的内容属于化学直接保障人体健康的贡献是()A.人造大理石B.开发新能源﹣可燃冰C.合成洗涤剂D.合成药物【分析】A、根据人造大理石属于建筑材料进行解答;B、根据开发新能源可燃冰能减少环境污染进行解答;C、根据合成洗涤剂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进行解答;D、根据合成药物能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进行解答.【解答】解:A、人造大理石属于建筑材料,提高人类的居住条件,故A错误;B、开发新能源可燃冰能减少环境污染,故B错误;C、合成洗涤剂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但不是直接保障人体健康,故C错误;D、合成药物能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直接保障人体健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社会相关的知识,平时多积累、多关注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8.(2015•锦州)通过一年来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A.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B.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C.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分析】A、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用途判断.B、根据化学的作用判断.C、根据化学的特点分析.D、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解答】解:A、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所以正确.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在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化学,可防止环境恶化,故说法错误.C、化学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科学,所以错误.D、绿色食品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9.(2015•威海模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B.C.D.【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塑料属于人造材料,故A正确;B、研制新的药物中化学发挥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离不开化学,故C正确;D、化学研制的过程的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所以要利用化学扬长避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要牢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10.(2015•武汉校级模拟)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纤维使得衣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美化了人类的生活B.化肥的施用使农作物的产量成倍增长,对环境有益无害C.化学合成药物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D.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分析】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提高粮食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解答.【解答】解:A、合成纤维使得衣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美化了人类的生活,正确;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C、化学合成药物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正确;D、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1.(2015•济宁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父母生下的你我la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描摹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也是化学物质的神出鬼没化学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哦化学难怪你不能不火哦四海兄弟我们携手努力哦为人类的航船奋力扬波”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分析】A、根据药物对人类的作用考虑;B、根据新材料研制后的作用考虑;C、根据低碳经济的含义考虑;D、根据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考虑.【解答】解: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以前没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医治,保障了人体健康,故A说法正确;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使人类在生活中使用了很多新材料制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故B说法正确;C、低碳经济是指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而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所以并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故C说法错误;D、化肥能为庄稼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12.(2015•大庆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分析】A、根据药物对人类的作用考虑;B、根据新材料研制后的作用考虑;C、根据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考虑;D、根据低碳经济的含义考虑.【解答】解: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以前没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医治,保障了人体健康,故A说法正确;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使人类在生活中使用了很多新材料制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故B说法正确;C、化肥能为庄稼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故C说法正确;D、低碳经济是指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而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所以并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故D说法错误.【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直接使用会释放出大量的含碳物质.13.(2015秋•兴化市校级期末)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有四位同学谈了学习化学的感受,你不赞同的是()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学习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科学素养,防止人们走入生活中的许多误区C.目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危机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化学造成的D.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分析】通过一年来的初中化学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如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等,以后更要努力的学习化学知识,为国家建设服务,利用与之相关的知识解决.【解答】解: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B、学习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科学素养,防止人们走入生活中的许多误区,正确;C、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化学分析可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故错误;D、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对人类的用途,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学习化学的意义及方法.14.(2015秋•商洛期末)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化学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化学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B.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D.化学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分析】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重大,效果明显;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如合成乙醇汽油等.【解答】解: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重大,效果明显.故A正确B、“白色污染”会对环境产生两种危害,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治理“白色污染”可采取再生利用、降解材料的治理等化学技术.故B正确;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如合成乙醇汽油等.故C正确;D、化学与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无关.故D错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三篇】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三篇】
第一章第二节课前预习答案
【课前预习】
1、没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熔化有新物质生成光合作用葡萄糖氧气有新物质生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3、光热太阳电
第一章第二节课堂在线答案
【课堂在线】
1、(1)黄3
(2)有黑色粉末熔化化学物理
(3)白烟石蜡蒸气冷凝后的固体小颗粒
(4)化学光热
(5)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2、(1)任何一种燃烧
(2)干电池放电
(3)电池充电
(4)核电站发电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4、黑色固体葡萄糖和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
5、D
第一章第二节课外拓展答案
【课外拓展】
1-5CDDCB
6-8DBC
9、(1)味道
(2)气味
(3)颜色
(4)硬度(答案不)
10、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酚酞易燃烧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1、燃烧被弹出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做功将橡皮塞弹出火柴不要放多,橡皮塞不要塞紧爆炸
12、(1)氧
(2)1这时集气瓶内温度较高,压力较大,水进入的量偏少的缘故
(3)二氧化碳
(4)氮混合。
(共32套535页)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章节同步练习汇总(打包下载)
(共32套535页)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章节同步练习汇总1.1化学给我带来什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鞍山一模)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2016•大连模拟)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统称为化学工业.下列产品,主要不是应用化学反应进行生产的是()A.水泥、钢材B.化肥、农药C.侯氏制碱法制纯碱D.海水晒盐3.(2016•南岗区模拟)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改良水稻品种B.合成药物C.合成新材料D.制作化学肥料4.(2016•泗阳县模拟)通过一年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有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5.(2016•玉州区模拟)某化妆品产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表明其中成分来自天然,声嘶力竭地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B.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C.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D.化学制品都是有毒的6.(2016•武进区模拟)“我们恨化学”广告语因其“反科学、反智慧、反最基本常识”被评为2015年最差广告语.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改善了我们生活.以下关于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穿着更舒适B.饮食更营养C.出行更便捷D.环境更污染7.(2016•南岗区三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图图片中的内容属于化学直接保障人体健康的贡献是()A.人造大理石B.开发新能源﹣可燃冰C.合成洗涤剂D.合成药物8.(2015•锦州)通过一年来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A.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B.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C.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9.(2015•威海模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B.C.D.10.(2015•武汉校级模拟)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纤维使得衣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美化了人类的生活B.化肥的施用使农作物的产量成倍增长,对环境有益无害C.化学合成药物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D.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11.(2015•济宁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父母生下的你我la 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描摹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也是化学物质的神出鬼没化学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哦化学难怪你不能不火哦四海兄弟我们携手努力哦为人类的航船奋力扬波”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12.(2015•大庆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13.(2015秋•兴化市校级期末)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有四位同学谈了学习化学的感受,你不赞同的是()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学习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科学素养,防止人们走入生活中的许多误区C.目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危机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化学造成的D.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14.(2015秋•商洛期末)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化学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化学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B.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D.化学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15.(2015秋•潍城区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3000万种,可见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也已超过了3000万种B.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不再有其它用途了C.自从陶瓷、铜器被人类发明和使用之后,化学就了一门独立的学科D.自从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2015秋•上杭县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B.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17.(2015秋•石首市校级月考)为了纪念化学科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合成了新药品B.化学为人类开发新材料C.化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出现许多新型学科D.化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18.(2015秋•广饶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过程中,化学将起到重要作用B.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19.(2015秋•旬邑县校级月考)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的歌,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20.(2015秋•哈尔滨校级月考)化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图示中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的是()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二.填空题(共3小题)21.(2014秋•高港区校级月考)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你的观点是:①;②;③.22.(2012•鱼峰区校级模拟)许多化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现在请你从吃、穿、住三个方面各举一个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吃:;穿:;住:.23.(2012秋•定兴县校级期末)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乐乐与他的同学对收集到的以下七种物品进行探究.请回答:(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填序号,下同).(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物品是.(3)图中可以食用的物品是.(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例一:;例二:.三.计算题(共3小题)24.(2015•大庆模拟)初三某班的同学对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讨:Ⅰ.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于是他们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索.请回答:(1)图中用化学方法制取的物质进行生产的物品是(填序号,下同).(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3)图中可以食用的是.(4)从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一:;例二:.Ⅱ.另一方面化学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例一:;例二:.结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发展化学科技的同时,还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25.(2015•大庆模拟)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把左栏与右栏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26.(2014秋•泰山区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化学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物质.(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石油炼制的汽油燃烧来开动汽车,也可以利用石油合成塑料、化学纤维等物质,前者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后者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由此可见,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的相互转化.(3)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化学科学达到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目的,以使人类生活更美好.”除此之外,请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再举一个例子:.【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1化学给我带来什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鞍山一模)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分析】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A的说法正确;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提供新能源、保护环境等作用.2.(2016•大连模拟)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统称为化学工业.下列产品,主要不是应用化学反应进行生产的是()A.水泥、钢材B.化肥、农药C.侯氏制碱法制纯碱D.海水晒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生产则是发生化学变化,据此解答.【解答】解:A、水泥和钢材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B、化肥和农药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C、纯碱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D、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016•南岗区模拟)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改良水稻品种B.合成药物C.合成新材料D.制作化学肥料【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范畴、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解答】解:B、C、D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A是生物基因工程,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弄清楚哪些问题是化学研究的范畴.4.(2016•泗阳县模拟)通过一年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有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分析】解答时根据化学与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也就是,化学中所学习到的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的具体用途等等来进行解答.【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A 认识正确.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化工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利用化学知识可控的,故B认识错误.C、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故C认识正确.D、化学分支有生物化学学科,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D认识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5.(2016•玉州区模拟)某化妆品产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表明其中成分来自天然,声嘶力竭地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B.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C.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D.化学制品都是有毒的【分析】根据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自然的物质也含有任何化学成分,错误;B、化学生产含有有害成分的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错误;C、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正确;D、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它们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与食品加工相关的化学物质或添加剂的知识考查也越来越突显出来,特别是关于发酵粉、甲醛、工业酒精、亚硝酸盐、食用石蜡等物质的使用,以及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化学元素添加过量等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考查中出现的频度越来越高.6.(2016•武进区模拟)“我们恨化学”广告语因其“反科学、反智慧、反最基本常识”被评为2015年最差广告语.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改善了我们生活.以下关于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穿着更舒适B.饮食更营养C.出行更便捷D.环境更污染【分析】根据化学的用途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穿着更舒适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B、饮食更营养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C、出行更便捷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D、环境更污染说明化学对人类的危害,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在实际中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7.(2016•南岗区三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图图片中的内容属于化学直接保障人体健康的贡献是()A.人造大理石B.开发新能源﹣可燃冰C.合成洗涤剂D.合成药物【分析】A、根据人造大理石属于建筑材料进行解答;B、根据开发新能源可燃冰能减少环境污染进行解答;C、根据合成洗涤剂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进行解答;D、根据合成药物能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进行解答.【解答】解:A、人造大理石属于建筑材料,提高人类的居住条件,故A错误;B、开发新能源可燃冰能减少环境污染,故B错误;C、合成洗涤剂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但不是直接保障人体健康,故C错误;D、合成药物能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直接保障人体健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社会相关的知识,平时多积累、多关注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8.(2015•锦州)通过一年来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A.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B.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C.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分析】A、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用途判断.B、根据化学的作用判断.C、根据化学的特点分析.D、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解答】解:A、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所以正确.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在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化学,可防止环境恶化,故说法错误.C、化学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科学,所以错误.D、绿色食品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9.(2015•威海模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B.C.D.【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塑料属于人造材料,故A正确;B、研制新的药物中化学发挥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离不开化学,故C正确;D、化学研制的过程的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所以要利用化学扬长避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要牢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10.(2015•武汉校级模拟)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纤维使得衣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美化了人类的生活B.化肥的施用使农作物的产量成倍增长,对环境有益无害C.化学合成药物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D.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分析】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提高粮食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解答.【解答】解:A、合成纤维使得衣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美化了人类的生活,正确;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C、化学合成药物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正确;D、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1.(2015•济宁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你化学究竟为什么化学为了我父母生下的你我la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描摹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也是化学物质的神出鬼没化学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哦化学难怪你不能不火哦四海兄弟我们携手努力哦为人类的航船奋力扬波”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分析】A、根据药物对人类的作用考虑;B、根据新材料研制后的作用考虑;C、根据低碳经济的含义考虑;D、根据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考虑.【解答】解: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以前没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医治,保障了人体健康,故A说法正确;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使人类在生活中使用了很多新材料制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故B说法正确;C、低碳经济是指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而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所以并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故C说法错误;D、化肥能为庄稼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12.(2015•大庆模拟)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分析】A、根据药物对人类的作用考虑;B、根据新材料研制后的作用考虑;C、根据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考虑;D、根据低碳经济的含义考虑.【解答】解: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以前没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医治,保障了人体健康,故A说法正确;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使人类在生活中使用了很多新材料制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故B说法正确;C、化肥能为庄稼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故C说法正确;D、低碳经济是指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而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所以并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直接使用会释放出大量的含碳物质.13.(2015秋•兴化市校级期末)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有四位同学谈了学习化学的感受,你不赞同的是()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学习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科学素养,防止人们走入生活中的许多误区C.目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危机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化学造成的D.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分析】通过一年来的初中化学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如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等,以后更要努力的学习化学知识,为国家建设服务,利用与之相关的知识解决.【解答】解: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B、学习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科学素养,防止人们走入生活中的许多误区,正确;C、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化学分析可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故错误;D、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正确.故选C.。
九年级化学全套同步练习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全套同步练习题(沪教版含答案)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测试题一、选择题1.为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人们正逐渐采用垃圾分类回收。
在某些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
以下能放入绿色垃圾箱的是()①废旧报纸②废铜丝③一次性塑料餐盒④口香糖⑤果皮⑥空矿泉水瓶⑦废铁锅A.①③⑤⑦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⑦D.①②⑥⑦2.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铁生锈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C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D.铁高温下化为铁水3.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A.化学性质活泼B.含有机物必需的碳元素C.价格便宜D.易使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铁元素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熔化成铁水B.用二氧化碳制干冰C.铁投入盐酸中D.工业制氧气5.下列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A.铁矿石、天然气B.铜、生铁C.铁、不锈钢D.钢、氧化铁6.有关合金的叙述: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比钢多)⑥生铁可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C.①③④⑤D.③④⑤7.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球墨铸铁B.三氧化二铁C.不锈钢D.高炉炼出的生铁8.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A.生铁含杂质,钢不含杂质B.生铁含碳,钢不含碳C.生铁不含碳,钢含碳D.生铁中含碳2%—4.3%,钢中含碳0.03%—2% 9.金、银、铜常被作为钱币流通,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利用它们的A.硬度适中B.密度适中C.在自然界里都可得到纯净的单质D.不活泼性10.用作医疗器械和炊具等的不锈钢,是在炼钢时加入了A.硅B.钨C.锰D.铬和镍11.能解释古代铁制品保存至今很少的理由是A.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少B.冶炼铁的原料少,冶炼又很困难C.铁易置换出其他金属D.铁易生锈,铁锈对铁制品无保护12.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全册化学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周测卷(三)一、选择题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极易溶于水B.在液态时为无色C.在标准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D.在固态时变成白色固体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磷在氧气中燃烧B.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D.蜡烛在空气中点燃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的反应现象是()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B.产生淡蓝色火焰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4.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C.木条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木条无明显变化5.验证氧气的方法是()A.用火柴去点燃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闻氧气的气味6.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产生耀眼强光B.生成白色固体.C.放出大量热量D.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7.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铁钉生锈8.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①气焊②动植物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A.①②③B.①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液态空气(D)氧化镁10.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C.向各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D.用燃着的镁带伸入各瓶11.木炭、细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A.都有气体产生B。
都有淡蓝色火焰出现C都放出热量D。
都有二氧化碳生成12.下列变化中,与缓慢氧化无关的是()A。
钢铁生锈B。
食物腐烂C。
冰雪融化D。
白磷自燃1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氧气极易溶解于水,使水中生物能生存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14、已知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有铁和铜的金属混合物共80 g ,将它们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产生气体2 g ,问,其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 1. 果汁的成分有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橙汁等物质,则果汁属于 ( ) A. 化合物 B. 单质 C. 混合物 D. 纯净物 2.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 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 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4. 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 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6.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 白磷燃烧产生黑烟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7. 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8. 下列现象中,没有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能量的是 ( ) A. 人用食物维持体能 B. 家庭用煤气做饭 C. 办公室用空调取暖 D. 工人用炸药拆除危旧建筑 9. 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它们都带电荷 B.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 D. 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10.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 A.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 B.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 生成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D.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11. 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 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 水体污染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2. 某化学活动小组做了如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是 ( ) ①工业上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淡水危机 ②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当石油枯竭时,可用高粱、玉米来制造酒精代替汽油做内燃机的燃料④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13. 为适应火车提速,一些铁路线上原有的短轨需要连接为超长轨。工人常用 这一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该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4. 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物,是在加压不高的条件下,就能转变为液态而便于储存于钢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下列所给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15.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