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教案(打印稿)

合集下载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一、引言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及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其分析和设计信号与系统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阶段的信号与系统课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和分析方法;3.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和傅里叶变换等重要理论;4. 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信号与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按照以下章节安排:1. 信号的基本概念1.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1.2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1.3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2. 系统的基本概念2.1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2.2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2.3 时变系统和时不变系统3. 时域分析3.1 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3.2 离散信号的时域描述3.3 系统的时域描述4. 频域分析4.1 连续信号的频域描述4.2 离散信号的频域描述4.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描述5. 傅里叶变换5.1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5.2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5.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应用6. 课程总结与回顾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系统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解析信号与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实验实践: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设备,进行信号与系统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设计与报告:学生根据指导要求,完成一份信号与系统相关课题的设计和报告。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信号与系统导论》2. 参考资料:2.1 《信号与系统分析》2.2 《信号与系统原理》2.3 信号与系统相关期刊论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按照每周4学时的教学进度计划,共计15周。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信号与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3.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主要特性和性质;4. 能够应用信号与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信号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2. 系统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3.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5. 傅里叶分析与频域分析方法;6. 信号与系统的线性性质;7. 信号与系统的时不变性质;8. 采样定理和时域采样方法;9. 信号与系统的卷积运算。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讲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2. 互动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参与讨论;3. 实验操作:设计相关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掌握情况;3. 作业考核:考察学生对习题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本:信号与系统教材;2. 计算机实验室:用于信号与系统实验操作;3. 多媒体设备: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节: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2. 系统的定义和分类;3. 信号与系统的关系。

第二节:信号的表示方法1. 连续时间信号的数学描述;2. 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学描述。

第三节:系统的表示方法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2.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第四节:傅里叶分析与频域分析方法1.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的定义;2. 频域分析的应用。

第五节:信号与系统的特性1. 线性性质的定义和判定;2. 时不变性质的定义和判定。

第六节:采样定理和时域采样方法1. 采样定理的原理和应用;2. 时域采样方法的实现。

第七节:信号与系统的卷积运算1. 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运算;2. 离散时间信号的卷积运算。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教案标题:信号与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分析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信号和系统;3.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数学方法和工具;4. 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 信号与系统的概述(1学时)- 信号与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信号与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6学时)-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 连续时间系统的特性和表示方法;- 连续时间信号的运算和性质分析。

3.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6学时)-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离散时间系统的特性和表示方法;- 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和性质分析。

4. 频域分析(4学时)- 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傅里叶变换在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5. 时域系统分析(6学时)-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系统的冲激响应与输入信号的卷积运算;- 系统的稳定性和因果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综合运用讲授、示范演示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信号与系统的图形表示和数学推导过程;3. 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动性;4. 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 利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设计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和研究项目,评价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信号与系统(第三版)》(作者:Alan V. Oppenheim、Alan S. Willsky);2. 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T、信号与系统模拟软件等;3. 实验室设备和相关实验材料。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概述和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第二周: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续)第三周: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第四周:频域分析第五周:时域系统分析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七、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2.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惑和给予指导;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3章x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3章x

3.1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3.2 傅里叶级数3.3 周期信号的频谱3.4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傅里叶变换3.5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3.6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3.7 LTI系统的频域分析3.8 取样定理3.1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一、矢量正交与正交分解时域分析,以冲激函数为基本信号,任意输入信号可分解为一系列冲激函数;而y f (t) = h(t)*f(t)。

本章将以正弦信号和虚指数信号e j ωt 为基本信号,任意输入信号可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或虚指数信号之和。

用于系统分析的独立变量是频率,故称为频域分析。

矢量V x = ( v x1, v x2, v x3)与V y = ( v y1, v y2, v y3)正交的定义:由两两正交的矢量组成的矢量集合---称为正交矢量集如三维空间中,以矢量v x =(2,0,0)、v y =(0,2,0)、v z =(0,0,2)所组成的集合就是一个正交矢量集。

例如对于一个三维空间的矢量A ,可以用一个三维正交矢量集{v x ,v y ,v z }分量的线性组合表示。

即A=C 1v x + C 2v y + C 3v z 矢量空间正交分解的概念可推广到信号空间,在信号空间找到若干个相互正交的信号作为基本信号,使得信号空间中任意信号均可表示成它们的线性二、信号正交与正交函数集1. 定义:定义在(t 1,t 2)区间的两个函数f 1(t)和f 2(t),若满足⎰=21t t 210t d )t (f )t (f (两函数的内积为0) (3-10)则称f 1(t)和f 2(t) 在区间(t 1,t 2)内正交。

2. 正交函数集:若n 个函数g 1(t),g 2(t),…,g n (t)构成一个函数集,当这些函数在区间(t 1,t 2)内满足⎰⎧≠=2t j i ,0t d )t (g )t (g3. 完备正交函数集:如果在正交函数集{g 1(t),g 2(t),…,g n (t)}之外,不存在函数g(t)(≠0)满足则称此函数集为完备正交函数集。

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3版.本.燕 (4)

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3版.本.燕 (4)
FLASH : 控制系统
2、系统的分类
连续系统 离散系统 混合系统 串联系统 并联系统 反馈系统
信号与系统 1.3-3
系统的串联 系统的并联 系统的反馈连接
图3
3、线性时不变系统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信号与系统 1.3-4
若f1( t ) y1( t ),f2( t ) y2( t ) 则对于任意常数a1和a2,有
a1 f1( t ) + a2 f2( t ) a1 y1( t ) + a2 y2( t ) 则为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不满足上述齐次性和可加性。
信号与系统 1.3-5
4、线性系统的特性:
微分特性:若f ( t ) y( t ),则 f (t) y(t)
积分特性:若f ( t ) y( t ),则
信号与系统 1.3-7
图4 时不变特性示意图
线性时不变系统(LTI): 系统既是线性的,又是时不变的; 或系统的方程为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信号与系统 1.3-86、因 Nhomakorabea系统与非因果系统
因果系统:在激励信号作用之前系统不产生响应。 否则为非因果系统。
图5
信号与系统 1.3-9
7、系统分析: 建立模型(数学) 时域分析 频域(变换域)分析 系统特性
单输入---出系统 与多输入---出系统
end
t
t
0 f ( )d 0 y( )d
频率保持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后不会产生新的频
率分量。 尽管各频率分量的大小和相位可能发生
变化。
信号与系统 1.3-6
5、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
时不变系统:系统的元件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或系统的方程为常系数。 否则为时变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信号的分类与性质。

3. 理解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4.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5. 培养分析和处理信号与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概述1.1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1.2 系统的定义和特征1.3 信号与系统的关系2. 基本信号的性质2.1 常用信号的定义和特点2.2 奇偶信号与周期信号2.3 指数信号和复指数信号3.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3.1 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3.2 连续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3.3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4.1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4.2 离散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4.3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5. 线性时不变系统5.1 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2 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和表示6. 信号和系统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表示关系6.1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6.2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重构6.3 采样定理和抽样定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教师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信号与系统的性质和运算。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重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和表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信号与系统教材。

2. 电子实验设备:电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七、教学反思: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定义、基本运算和变换,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方法,理解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等。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进行信号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熟练使用相关数学工具和软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认识信号与系统在工程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运算和变换、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等。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定义、分类和特性,系统的定义和特性,信号与系统的相互作用。

2.信号的运算和变换:信号的加减、乘除运算,信号的翻转、移位运算,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

3.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采样定理,信号的恢复方法,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的实现。

4.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特性,系统的脉冲响应、阶跃响应和零输入响应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信号与系统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经典的信号与系统教材,如《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分析》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信号与系统参考书,如《信号与系统导论》、《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二大三必修课信号与系统教案

大二大三必修课信号与系统教案

大二大三必修课信号与系统教案一、课程背景及目标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理解和应用现代通信、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信号与系统基础,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特性、表示方法和分析方法。

理论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2. 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常见信号的时域表达- 系统的时域特性与响应3.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系统频率响应4. 信号与系统的传递函数与滤波器- 信号的线性时不变系统与传递函数- 滤波器设计与应用实践教学内容:1. 信号的采集与重构- 信号采集设备的原理与应用- 采样定理与重构方法2. 信号的变换与处理- 时域信号的变换与滤波- 频域信号的变换与滤波教学目标:1. 掌握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特性和表示方法。

2.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 能够使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具备信号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和典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

2. 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编程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占比6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占比20%,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占比20%,综合检验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按照每周4学时、共16周进行教学。

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第3-4周:信号的时域分析- 时域信号的基本操作与性质- 系统的时域特性与时域响应第5-6周:信号的频域分析-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系统的频率响应与频域分析方法第7-8周:信号的传递函数与滤波器 - 信号的线性时不变系统与传递函数 -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第9-10周:信号的采集与重构- 信号采集与采样定理- 信号重构方法与应用第11-12周:信号的变换与处理- 时域信号变换与滤波- 频域信号变换与滤波第13-14周:复习与总结- 知识回顾与巩固- 典型题目解析与讲解第15-16周:综合测试与评价- 期末考试- 课程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地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技巧,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信号与系统简单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简单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简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的分类及性质;2.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了解其数学模型;3. 学会分析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时域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4. 了解系统响应的分类,掌握因果性与稳定性的基本判断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对信号与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2. 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如信号的叠加、延迟、尺度变换等;3. 能够设计简单的线性时不变系统,并分析其性能;4. 学会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其特征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提高;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4. 使学生认识到信号与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认同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设计能力为目标。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连续信号、离散信号)、信号的能量与功率、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2. 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数学模型、系统性质(线性、时不变性)、系统响应的分类(因果性、稳定性);3. 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信号的运算(叠加、延迟、尺度变换)、信号的卷积运算、常用信号及其特性(正弦信号、指数信号、单位阶跃信号等);4. 系统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的定义、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频率响应的求解方法、滤波器的概念与设计;5. 信号与系统的应用实例:信号的采样与重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系统分析。

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

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

信号与系统讲课打算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类别:专业课总课时:60-72教材(主编、出版社、出版日期):《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实验内容第一章绪论(8-10课时)本章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总论,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和一些大体概念,简单来讲确实是要讲清楚什么是信号、什么是系统、和信号与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

要紧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要紧内容、信号的概念及常见信号介绍和信号的运算、系统的概念与分类和系统的分析方式介绍等。

本章内容是全书内容的浓缩、是基础、是引言,因此超级重要。

一、要紧知识点如下:一、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要紧包括:(1)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产生与进展(2)信号与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3)信号与系统的应用领域二、信号的概念与分类、信号的运算要紧包括:(1)信号的概念与分类(2)信号的运算3、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分析方式要紧包括:(1)系统的概念及分类(2)线性时不变系统四大特性及判定方式二、本章知识重难点分析一、信号的概念及分类是重点,其中关于周期信号的概念及信号周期的计算是难点,一样关于持续时刻信号与离散时刻信号的概念与区别也是难点。

二、几种特殊信号的概念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单位阶跃信号、单位冲激信号的概念与运算。

其中单位阶跃信号与单位冲激信号的概念与性质是难点。

3、信号的运算也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内容,专门是信号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信号奇分量与偶分量等的分解运算,信号的尺度、位移、反折运算等。

4、系统的概念及分类是重点五、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及四大特性,其中四大特性(微积分、时不变、线性、因果性)的概念与判定是难点,专门是线性性是超级重要的内容。

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式是本章的重点7、系统的描述方式,框图与方程,框图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与转换方式,其中框图与方程之间的转换关系是难点。

三、本章知识点课时安排一、信号与系统课程概述(2课时)二、信号的概念与分类、信号的运算(3课时)3、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分析方式(3课时)第二章持续时刻系统的时域分析(6-8课时)LTI持续系统的时域分析进程能够明白得为成立并求解线性微分方程,因其分析进程涉及的函数变量均为时刻t,故称为时域分析法。

信号与系统 教案

信号与系统 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教案标题:信号与系统教案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4. 能够应用信号与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兴趣,可以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或者案例进行引入。

2. 解释信号与系统在现代通信、图像处理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信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分钟)1. 介绍信号的定义和基本特性,如振幅、频率、相位等。

2. 分类信号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并解释其区别和应用场景。

3. 通过示例演示不同类型的信号。

三、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分钟)1. 解释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性,如线性性、时不变性等。

2. 分类系统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并解释其区别和应用场景。

3. 通过示例演示不同类型的系统。

四、信号与系统的表示方法(20分钟)1. 介绍信号的时域表示方法,如冲激函数表示、指数函数表示等。

2. 介绍信号的频域表示方法,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

3.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信号的表示方法。

五、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20分钟)1. 介绍信号的时域分析方法,如卷积、相关等。

2. 解释卷积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演示信号的时域分析过程。

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20分钟)1. 介绍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如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等。

2. 解释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演示信号的频域分析过程。

七、应用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音频信号处理或图像处理。

2. 运用信号与系统理论分析和解决该问题。

3. 讨论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

八、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进行反馈。

3.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完整版)信号与系统教案

(完整版)信号与系统教案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奇异信号包括单位冲激函数、阶跃函数,通过表达式、图形等方式理解及其相互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例子加深巩固奇异信号的计算.
通过评定练习来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练习、作业:
4。9 4。11(3) (6) (7)
课后小结:
此部分是该理解的重点内容,讲解速度偏慢,学生吸收效果良好。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辨别,强调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的独立.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先列举部分系统,导入LTI系统,然后列举习题,让学生判别LTI系统。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其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数学模型。
课堂练习、作业:
课后小结:
此部分内容稍易,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理解较为容易。
第10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
课堂练习、作业:
7.1 (1)
课后小结:
该部分内容讲解学生较容易吸收,讲解效果良好.
第7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6 零输入响应的求法
7 零状态响应的求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零输入响应的概念与求法
掌握零状态响应的概念与求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几个概念的引入,冲激相应h(t)的求解.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法。
课堂练习、作业:
7.14 7.16 (2)
课后小结:
该内容是教学重点,通过例举例题讲解系统全响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习题巩固该内容,讲解还是偏快,应进一步降慢讲解速度。
第9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第3 章 傅里叶变换
1 周期信号表示为傅里叶级数
2 周期信号的频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掌握傅立叶级数的三种表示形式;掌握周期信号幅度谱﹑相位谱的特点。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2. 学会运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分析信号与系统的性质,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等;3. 掌握信号与系统中的典型应用,如信号的采样与恢复、通信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信号与系统的性能,并解决相关问题;2. 熟练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的仿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设计中,将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信号与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信号与系统理论基础,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1章 信号与系统概述2. 数学工具描述与分析:-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的傅里叶分析,第3章 系统的s域分析,第4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3. 信号与系统的典型应用:-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通信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 教材章节:第5章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第6章 通信系统4.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 使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 教材章节:第7章 信号与系统仿真5. 团队协作与学术交流:- 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和学术交流。

《信号与系统教案》课件

《信号与系统教案》课件

《信号与系统教案》课件第一章:信号与系统概述1.1 信号的概念与分类定义:信号是反映随机过程或者确定过程的变量,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函数。

分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等。

1.2 系统的概念与分类定义:系统是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装置。

分类: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时变系统等。

1.3 信号与系统的处理方法信号处理:滤波、采样、量化、调制等。

系统处理:稳定性分析、频率响应分析、时间响应分析等。

第二章:连续信号及其运算2.1 连续信号的基本运算叠加原理:两个连续信号的叠加,其结果也是连续信号。

时移原理:连续信号的时间平移,其结果仍为连续信号。

2.2 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常用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变换2.3 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常用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第三章:离散信号及其运算3.1 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叠加原理:两个离散信号的叠加,其结果也是离散信号。

时移原理:离散信号的时间平移,其结果仍为离散信号。

3.2 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常用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3.3 离散信号的Z变换Z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常用离散信号的Z变换第四章: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4.1 系统的时域响应单位冲激响应:系统对单位冲激信号的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系统对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

4.2 信号的时域处理滤波器设计: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采样定理、信号的恢复方法。

4.3 信号的时域分析方法傅里叶级数: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拉普拉斯展开: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第五章: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5.1 系统的频域响应频率响应的定义与性质常用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5.2 信号的频域处理滤波器设计: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幅、调频、调相等。

5.3 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信号的频谱分析。

离散傅里叶变换:信号的离散频谱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2 学期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授课班级: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授课教师:***
所属系部:电子计算机系
教务处制
教案首页
课程教案(№: 1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2 )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3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4)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5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6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7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8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9 )理论□实践
设计 1.本章总结。

(20分钟)
2.习题讲解。

(50分钟)
1、已知
∑+∞
-∞
=
-
=
m
T
mT
t
t)
(
)

δ
,函数)(0t
f的波形如图所示,求
)(
)(
)(
t
t
f
t
y
T
δ*
=(T
<
τ)
2、某LTI连续系统N有A、B、C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已知子系统A的冲激响应,
子系统B、C的阶跃响应为,
系统输入,试求系统N的冲激响应、阶跃响应和零状态
响应。

3.学生总结习题。

(25分钟)
作业/思考题:
课程教案(№: 10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1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2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3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4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5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6 )
授课内容取样定理及其应用
课型理论□实践授课学时2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启发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时域取样定理及其应用。

2. 掌握频域取样定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时域取样定理;2.频域取样定理难点:1.时域取样定理;2.频域取样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总结回顾前节讲得信号的频域分析(10分钟)
讲课内容(70分钟)
连续信号的取样定理
1 信号的取样
①冲激取样
②矩形脉冲取样
2.时域取样定理
3.频域抽样定理
定理:一个在时域区间(-,)以外为零的有限时间信号的频谱函数,可唯一地由其在均匀频率间隔(<)上的样点值所确定。

本节小结(10分)
作业/思考题:
课程教案(№: 17)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8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19 )
课型理论□实践授课学时2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启发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双边拉普拉斯变换;
2、掌握双边拉普拉斯变换收敛域的确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拉普拉斯变换。


2、难点:双边拉普拉斯变换收敛域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回顾系统的频域分析,根据系统的频域分析存在的缺点引出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0分钟)
1.拉普拉斯变换
①从傅里叶变换变换到拉普拉斯变换(10分钟)
2.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20分钟)
例题1 求因果信号f2(t)=e-αtε(t)(α>0)的双边拉氏变换及其收敛域。

例题2求反因果信号的双边拉氏变换及其收敛域。

3.单边拉普拉斯变换(20分钟)
4.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20分钟)
本节小结:(10分钟)
作业/思考题:
教学后记:
课程教案(№: 20 )
授课内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课型理论□实践授课学时2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启发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2. 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2、难点:单边拉普拉斯变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回顾与提问(5分钟):复习回顾常见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讲课内容(80分钟)
1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①线性
若f1(t)←→F1(s) Re[s]>σ1
f2(t)←→F2(s) Re[s]>σ2
则 e[s]>max(σ1,σ) 式中,α1和α2为复常数。

②时移性质
若 f(t)←→F(s) Re[s]>σ0
则f(t-t0)ε(t-t0)←→e-st0F(s) Re[s]>σ0
③复频移性质
若 f(t)←→F(s) Re[s]>σ1 则e s 0t f(t)←→F(s-s 0) Re[s]>σ1+σ0 ④尺度变换性质
若f(t)←→F(s),Re[s]>σ0,则
f(at)←→F() Re[s]>a σ0 式中,a 为实常数,a>0。

⑤卷积性质

时域卷积性质
f 1(t)*f 2(t)←→F 1(s)F 2(s) 复频域卷积性质
{}{}{})(*)(21
)()(2121t f L t f L j
t f t f L π=
⑥时域微.积分性质 ⑦复频域微.积分性质 ⑧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⑨对偶特性
练习与思考、布置预习内容(5分);(任课教师稍微引导下简单的讨论)
作业/思考题: 教学后记:
课程教案(№: 21 )
授课内容 拉普拉斯逆变换
课 型 理论 □实践
授课学时 2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
与手段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部分分式展开法求解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部分分式展开法求解拉普拉斯逆变换难点:部分分式展开法求解拉普拉斯逆变换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回顾与提问(10分):回顾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讲课内容(70分)
1.拉普拉斯逆变换
①查表法例题1 已知,求的原函数。

②部分分式展开法
若F(s)为的s有理分式,则可表示为
式中,a i(i=0,1,2,...,n-1)、b i(i=0,1,2,...,m)均为实数。

若m≥n,则B(s)/A(s)为假分式。

若m<n,则B(s)/A(s)为真分式。

▪ F(s)仅有单极点
若A(s)=0仅有n个单根,则根据附录A中式(A-2),无论s i是实根还是复根,都可将F(s)展开为
例题2已知,求F(s)的单边拉斯逆变换f(t)。

▪ F(s)仅有重极点
例题3已知,求的单边拉氏逆变换。

本节小结:(10分钟)
作业/思考题:
教学后记:
课程教案(№: 22 )
授课内容本章总结及习题
课型理论□实践授课学时2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
与手段
课程教案(№: 23 )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24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25 )理论□实践
复习回顾(5分钟):回顾复习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及常见的离散时间信号
本次授课(65分钟):
1卷积运算及其应用(简单引入) 2卷积和的计算
对于两个有限序列,可以利用一种“不进位乘法”较快地求出卷积结果。

例:求 y (n )= f 1(n ) f 2(n
3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A
(n-i ) Ah (n-i )
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单位响应(迭代法)
● 单位(样值/函数)响应 输入信号为单位函数(n )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称为单位响应。

用表示h (n )。

♦ 迭代法:
一阶后向差分方程为: y(n )+ay(n -1)= f(n ) 转移算子法
● 对于n 阶系统(无重根情况) 12,0,1,2()0,n f n n =⎧=⎨
⎩为其它
22,1,2,3()0,n n f n n ⎧==⎨
⎩为其它
线性非时变
离散系统 (零()(1)(1)(0)()(1)(1)()()()()()()
zs i y n f h n f h n f h n f i h n i f i h n i f n h n ∞
=-∞
=+-+++-+
+-+=
-=*∑0
111)()()()(q a q a q q N q D q N q H n n n
+++==--
化为有理式 Z 变换的方法求取。

分)
课程教案(№: 26 )
基本信号的分类与观察 □理论
实践
授课学时
n n
qK q λ++-)()
n n n K n λε+
课程教案(№: 27 )□理论实践
课程教案(№: 28 )□理论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