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阅读题训练.doc
山西专版2022中考物理复习方案题型05科普阅读专题试题
题型(五) 科普阅读专题短文阅读题是山西中考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热点题型,阅读题就是在阅读所给材料的根底上,理解并运用材料所给信息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题目所给材料一般是学生没有学过的新东西,能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
阅读所给材料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社会热点类、科技信息类、产品说明类、探究活动类、生活情景类、环境保护类、教材拓展类、科学史类等。
这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能覆盖整个初中物理课程,题型包括填空、计算、问答等,综合性较强,要求同学们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各种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类型一 初高衔接类1.阅读短文,答复以下问题。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 s。
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
(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 表示,国际单位是m/s 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假设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v 1=2 m/s,经过 5 s 后它的速度变为v 2=6 m/s,那么这个物体在5 s 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m/s 。
(2)假设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 2。
(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ZT5-1甲所示,图中阴影局部面积表示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 时通过的路程s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阴影局部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 0到v t ,运动时间为t 时通过的路程s'。
用v 0、t 、a 写出s'的表达式,s'= 。
图TX5-12.阅读短文,答复以下问题。
流体阻力液体和气体都是流体。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动与静》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1 动与静基础训练知识点1 运动的世界1.宇宙每时每刻都在,我们就生活在的世界里。
知识点2 运动的描述2.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3.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4..课间做广播操时,站在队伍前面二位领操的同学动作优美、整齐划一。
他们之间及他们与操场边上飞起的小鸟的相对运动情况分别是()A.运动、静止 B.静止、运动C.运动、运动 D.静止、静止5.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中国海军舰艇组成一字型舰艇编队(如图所示)正在同速前进。
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舰艇是的。
综合训练6.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7.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8.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地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乙车B.甲车C.房屋D.树木9.我们可以用物体经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初中七年级上册物理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物理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
1. 为什么物体落到地面上,会发出“啪”的一声?
当物体从高处落下到地面上时,会受到阻力的作用,导致物体速度减慢,最终落到地面上,与地面碰撞产生声音。
2. 为什么大象比猫更难推动?
因为大象质量更大,需要克服更大的惯性力才能移动,而猫质量小,惯性力较小,容易移动。
3. 为什么在铁轨上行驶的火车比汽车行驶更稳定?
因为铁轨是一种固定不动的物体,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而汽车需要克服地面时刻在变化的不平整路面上的阻力,行驶相对不稳定。
综上所述,物理学中的许多现象都有其科学的规律和解释,对于初学者而言,要始终注重培养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物理学知识。
答案:
1. 当物体从高处落下到地面上时,会发出“啪”的一声,这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并与地面碰撞)。
2. 大象比猫更难推动,是因为(大象质量更大,需要克服更大的惯性力才能移动)。
3. 在铁轨上行驶的火车比汽车行驶更稳定,是因为(铁轨是一种固定不动的物体,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答案】 C【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故答案为:C.【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3.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下列关于用自拍杆拍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C.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D. 使用自拍杆的好处是减小了物距,增大了像的大小【答案】 C【解析】【解答】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AB不符合题意;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说法正确,所以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阅读题训练
初中物理阅读题训练例题1.(解读P4)阅读的文章,回答问题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在本实际以前,人们只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认识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冰呈固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变成水。
常温下的水呈液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时,又变成水蒸气,成为气体状态。
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有三种不同状态呢?原来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
在不同的温度、压强等外界环境下,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呈现不同的物态。
在0℃以下,水分子的动能比较小,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这样外观上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即固体。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分子可以自由地跑来跑去。
这时,冰就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于液体分子能自由运动,所以容易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加热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有些分子横冲直撞,挣脱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水蒸气。
当温度升高到本100℃时,这种现象最为显著,水变成为水蒸气。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特别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气体能够充满可能到达的空间,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
但是进入原子时代以来,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奥秘不断被揭示,从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就远不止三态了。
例如,有些固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以规则、对称、周期性的结构状态出现,叫结晶态;许多有机物质,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与连续性,有具有警惕的一些光学特征,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故被称为液晶态;通过加热、放电等方式使气体电离,这这种电离气体正负离子相等,被成为等离子体状态;某些导体,在温度极低时电阻小时,这种状态称为超导态;还有密度是水密度的几万倍以上的固态物质,称为超固态等等。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2)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降低到℃时,就开始结冰;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到℃时,就开始沸腾;(3)物质的状态除了常见的三态外,从物质的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存在的状态还有哪几种?(4)请列举一种液晶的应用。
中考物理光现象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光现象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手影的形成B. 豹子在水中的倒影C. 放大镜将字放大D. 水中的铅笔“弯折了”【答案】 B【解析】【解答】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平静水面上豹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与题意不符。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B。
【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照镜子时,你会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
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镜子里的像是虚像B. 像的大小与镜子的大小有关C. 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人向镜子靠近0.3m,像将远离镜子0.3m 【答案】 A【解析】【解答】镜子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A符合题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B不符合题意;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人向镜子靠近时,像也向镜子靠近,D不符合题意。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B. 人在墙上形成的影子C.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 观众看到荧幕上的图像【答案】D【解析】【解答】A、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D、观众看到了银幕上的图像,是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有:手影、日食、月食等;光的反射的实例有:倒影、平面镜成像等;光的折射的实例有: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透镜成像、海市蜃楼等,注意平时的积累.4.自行车是一种轻便、利于环保的交通工具,从它的结构和使用来看,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了减小摩擦,轮胎上制有花纹B. 为了骑行省力,链条与其连接的两个齿轮组成滑轮组C. 车把上的手闸刹车系统是应用了省力杠杆及摩擦的知识D. 晚上灯光照在自行车尾部,尾灯会发光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答案】C【解析】【解答】解:A、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B、后轮是主动轮,用链条带动前轮转动,前后齿轮不是滑轮组,也不是为了省力,故B 错误;C、刹车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同时也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杠杠增大了车闸和车圈之间的压力,增大了摩擦力.故C正确;D、自行车的尾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射向自行车尾灯的光线经尾灯反射后进入司机的眼睛,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故D错误.故选C.【分析】自行车上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刹车利用杠杠和摩擦;车把是轮轴;车把手、脚蹬板、轮胎上的花纹利用了摩擦力;车座比较软是利用了压强知识等.5.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 黄光B. 橙光C. 紫光D. 蓝光【答案】 D【解析】【解答】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
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
嘿,同学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呀!这可真是个
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玩意儿呢!
你们想想看,那些科普文章就像一个个小窗口,带我们走进神奇的
物理世界。
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变成了小小科学家,在探索那些奇
妙的物理现象呢!
做这类题的时候,可别着急,要像侦探一样,仔细分析每一个线索。
比如说,文章里提到的某个实验,那就是关键证据呀!咱得好好琢磨
琢磨,这个实验到底说明了啥物理原理。
有时候,还得结合咱平时学
的物理知识,把它们串起来,就像串珠子一样,一下子就把答案给串
出来啦!
就好比说,看到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科普文章。
哎呀呀,那咱就得
赶紧想起课堂上学过的光折射的那些特点呀!然后对照文章里的描述,看看是不是都对上号了。
要是有个小问题问光折射会产生什么现象,
咱不就能轻松回答了嘛!
还有啊,有些题会问一些比较特别的问题,别慌张呀!静下心来,
好好想想,说不定答案就在文章的某个角落里藏着呢!这就像捉迷藏
一样,找到答案的那一刻,那可真是超有成就感呢!
而且呀,做这些题还能让我们对物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呢!以前可能只是知道个大概,通过读这些科普文章,嘿,一下子就明白得透透的啦!这不是一举两得嘛!
有时候碰到一些难一点的题,别灰心呀!这正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呢!就像爬山一样,越难爬的山,登顶后看到的风景就越美呀!咱把难题攻克了,那对物理的理解不就更上一层楼啦!
总之呢,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就是我们探索物理世界的好帮手呀!让我们在快乐阅读中学习物理,在解题过程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同学们,加油呀,让我们一起在物理的海洋里畅游吧!。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他们分别属于()A.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B. 气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C.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D. 液化、凝华、升华、熔化、汽化、熔化【答案】 A【解析】【解答】解: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②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是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④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干,即冰变成水蒸气,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初中物理电功率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电功率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电功率选择题1.新型PTC发热材料可以自动调节电路的电功率,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图甲是PTC调试工作电路,R0是保护电阻,阻值恒定;R1是PTC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闭合开关S,当温度从20°C升高到120°C的过程中()A. 电流表示数先变小后变大B. 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C.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先变小后变大D. 保护电阻消耗的功率先变小后变大【答案】 C【解析】【解答】A.甲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由图乙知,当温度从20℃升高到100℃的过程中电阻R1变小,从100℃升高120℃的过程中电阻R1变大,则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总电阻先变小后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先变大后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A不符合题意;B.电路中的电流先变大后变小,根据U=IR可知,定值电阻R0的电压先变大后变小,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1的电压先变小后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先变小后变大,B不符合题意;C.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等于PTC电阻R1的阻值,所以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先变小后变大,C符合题意;D.因电路中的电流先变大后变小,根据P=I2R0可知,R0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由图乙知,温度升高时电阻R1先变小后变大,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流表示数变化;根据U=IR确定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电压表示数变化;同理,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即热敏电阻大小,再根据P=I2R分析R0消耗的功率变化情况.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电路总功率变小B. 电压表示数变大C.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D. 电流表示数变大【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的电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I=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D不符合题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C不符合题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干路电流变小,由P=UI可知,电路总功率变小,A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 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
初中物理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训练测试自助学习自助餐阅览题浏览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叫做“模型法”。
在我们物理学习在还用到相同研究方法的是()A.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
B.探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
C.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
D.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答案】C【解析】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探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
这是运用的“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运用的是“模型法”,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这是类比法。
故D不符合题意。
2.小黄对各种问题研究中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做一总结,其中述说的方法错误的是()A.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是运用了类比法B.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是运用了逆向思考法C.两个5Ω的电阻串联后与一个10Ω的电阻在阻值上效果相同,是运用了等效法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是运用了逐渐逼近法【答案】A【解析】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采用的是比较法,故A错误错误;要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据此联想到,要减小压强,需要采取与之相反的措施,运用的是逆向思考法,故B正确;两个电阻共同使用与单独一个电阻使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运用的是等效法,故C正确;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是运用了逐渐逼近法,故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A。
初中物理阅读材料题
初中物理阅读材料题
材料:
太阳能是一种无限、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
它是通过捕捉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来供应能源需求。
太阳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题目:
什么是太阳能?它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太阳能是一种无限、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
它是通过捕捉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来供应能源需求。
太阳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无限性: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来源之一,每天都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相比之下,传统能源如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资源,而太阳能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
2. 清洁性: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不释放温室气体,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这是它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最大的区别,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可再生性: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的典型代表,它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殆尽。
太阳每天照射在地球上的能量远远超过人类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持续不断地利用太阳能来满足能源需求。
4. 分布广泛: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几乎覆盖全球各地。
只要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都可以利用太阳能。
这使得太阳能的利用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
综上所述,太阳能作为一种无限、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为我们提供可持续、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质只存在固态、液态、气态C.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就是紫外线D.宇宙中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我们将之看作参照物2.同学们在公园的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
正确的是()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B.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D.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4.小亮同学在帮着妈妈洗碗时,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发现水下部分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
以下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A.B.C.D.5.如图中的四种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的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B.图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色光,故只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混合成白光C.图丙紫外线验钞机工作时发出的紫光是紫外线D.图丁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6.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观后镜是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θ=︒从空气射7.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30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
则()A.A点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30°B.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60°C.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入射光线平行D.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折射光线平行8.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将变为()A.150°B.120°C.90°D.60°9.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B.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食、日食是因为光的折射C.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D.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和“云”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10.下图的现象或应用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铅笔“弯折”B.阳光下的人影C.用后视镜观察D.豹子的倒影1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任何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等B.雨后形成的七彩虹,是因为光的反射C.人们利用发光二级管发出的紫外线遥控电视机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D.演员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越厚,焦距一定越大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C.图中虚线框内的透镜是凹透镜D.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B.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色光C.我们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此花只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D.发生漫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B.手影C.海市蜃楼D.雨后的彩虹二、填空题16.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罕见日环食现象,在我国多地都可以看到。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未点燃的蜡烛B的位置放光屏,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可以判断像的虚实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2.兴山县进入“高铁时代”。
宜万铁路兴山境内隧道很多,挖掘隧道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采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下列光现象的原理与激光准直掘进技术相同的是()A.河水变浅,池底上升B.日食、月食的形成C.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D.对着镜子梳妆打扮3.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4.小亮同学在帮着妈妈洗碗时,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发现水下部分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
以下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A.B.C.D.5.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下列说法中()①入射角是60°②反射角是30°③折射角是60°④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A.只有③正确B.只有①④有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③④都正确6.下列现象中,与“水杯中筷子的弯折”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手影游戏B.激光垂准C.星光闪烁D.镜花水月7.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表示的是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8.如图所示,要使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α角为()A.10°B.20°C.70°D.无法确定9.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10.下图的现象或应用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铅笔“弯折”B.阳光下的人影C.用后视镜观察D.豹子的倒影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D.演员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二、填空题13.晴朗的夜晚看到星星在“眨眼”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夜晚的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___像。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晨光初中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A.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答案】 B【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物近像远像变大.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答案】C【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初中物理声现象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4.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5.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1.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小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2.同学们在公园的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
正确的是()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B.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D.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3.如图所示为某一条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路径,保持入射光线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线射向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向右平移面镜B.调整后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再相等C.平面镜应该逆时针转动D.调整后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5.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6.如图所示,为我们教材上几幅插图,下面对这些插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影子游戏和水中桥的倒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镜面玻璃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而毛玻璃不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C.虽然我们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看到的图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粼粼波光和公路上的“海市蜃楼”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7.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B.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食、日食是因为光的折射C.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D.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和“云”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8.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所用物理原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一叶障目——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9.下图的现象或应用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铅笔“弯折”B.阳光下的人影C.用后视镜观察D.豹子的倒影10.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D.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11.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D.演员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越厚,焦距一定越大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C.图中虚线框内的透镜是凹透镜D.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二、填空题13.晴朗的中午,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像。
初中物理经典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经典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除了研究课本内容外,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科能力。
以下是一系列经典的物理课外阅读题目及答案,供初中生进行专项训练。
1.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1.1 题目:按照牛顿的第一定律,以下情况哪种现象被称为惯性?A. 北京地铁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B. 过山车快速下坡时,乘客感到重力加大C.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倒向前方座椅D.停止运动的自行车突然启动时,骑行人向后倒1.2 答案:A. 北京地铁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1.3 题目:按照牛顿的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以下哪个物理量成正比?A. 质量B. 速度C. 加速度D. 长度1.4 答案:A. 质量1.5 题目:按照牛顿的第三定律,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何关系?A. 方向相反,大小相等B. 方向相同,大小相等C. 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D. 方向相同,大小不相等1.6 答案:A. 方向相反,大小相等2. 热传递与能量转化2.1 题目:在导热过程中,热是如何传递的?A. 纵向传递B. 横向传递C. 径向传递D. 斜向传递2.2 答案:B. 横向传递2.3 题目: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热传递方式之一?A. 对流B. 辐射C. 传导D. 摩擦2.4 答案:D. 摩擦2.5 题目:以下哪个能量转化过程中没有产生热?A. 音乐响起时,音响发热B. 电灯亮起时,灯泡发热C. 桌子静止在地上D. 手电筒亮起时,电池发热2.6 答案:C. 桌子静止在地上通过这些题目的学习,初中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热传递与能量转化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进行这样的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中考物理 材料阅读专题(2021-2022学年)
专题八材料阅读专题解题方法:物理材料阅读题,一般情况可分为这样六种情况出现在试卷中,通过材料阅读寻求答案、归纳总结、获取未知信息、阐述物理原理、设计探究实验、关注社会热点。
然而以上几种情况均是为了考察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材料阅读题这一类题型都是以一段情景材料出现,要求学生能够在段的时间内通过阅读理解从材料中扑捉信息,由于材料阅读题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宽,所举的事例贴近生活,因此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运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探究.初中物理材料阅读题一般难度不大,试题给出的信息是同学们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但由于试题陌生度高,图表资料多,有些试题文字量大,考生情绪紧张,因而失分率较高。
同学们要解答好此类试题,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里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求同学们从平时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形成理想的思维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一般由以下四步组成:第一步是处理信息,包括丢弃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纯化信息,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或现代科技背景抽去,纯化为物理过程;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第四步为列式求解。
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
【河北考题】(2008年)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过山车当你在游乐场乘过山车奔驰之际,你是否会想到:过山车为什么不需要引擎来推动就能“翻山越岭”呢?过山车在开始旅行时,是靠一个机械装置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发动机"就是重力势能。
过山车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最大值,当它开始下行时,它的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由于摩擦,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所以随后的“小山丘”设计的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如图12所示)。
像所有列车一样,过山车也安装了机械制动装置,使它在结束行程或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停下来。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2.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
以下实例不涉及这个规律的是()A.三棱镜分解白光B.自行车的尾灯格外亮C.雨后的彩虹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又到鱼3.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雨后彩虹B.日食C.水中倒影D.筷子“折断”4.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5.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观后镜是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是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B.“声纹门锁”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C.汽车观后镜是一面凸面镜,可以扩大观察视野D.医院体检的“B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7.下列现象中,与“水杯中筷子的弯折”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手影游戏B.激光垂准C.星光闪烁D.镜花水月8.下列有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9.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阅读题训练题1.(解读P4)阅读的文章,回答问题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在本实际以前,人们只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认识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冰呈固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变成水。
常温下的水呈液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时,又变成水蒸气,成为气体状态。
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有三种不同状态呢?原来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
在不同的温度、压强等外界环境下,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呈现不同的物态。
在0℃以下,水分子的动能比较小,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这样外观上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即固体。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分子可以自由地跑来跑去。
这时,冰就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于液体分子能自由运动,所以容易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加热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有些分子横冲直撞,挣脱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水蒸气。
当温度升高到本100℃时,这种现象最为显著,水变成为水蒸气。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特别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气体能够充满可能到达的空间,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
但是进入原子时代以来,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奥秘不断被揭示,从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就远不止三态了。
例如,有些固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以规则、对称、周期性的结构状态出现,叫结晶态;许多有机物质,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与连续性,有具有警惕的一些光学特征,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故被称为液晶态;通过加热、放电等方式使气体电离,这这种电离气体正负离子相等,被成为等离子体状态;某些导体,在温度极低时电阻小时,这种状态称为超导态;还有密度是水密度的几万倍以上的固态物质,称为超固态等等。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2)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降低到℃时,就开始结冰;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到℃时,就开始沸腾;(3)物质的状态除了常见的三态外,从物质的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存在的状态还有哪几种?(4)请列举一种液晶的应用。
题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电子秤是目前城市商店应用较为广泛的称量、计价工具。
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称量和计价,另外,它还有累计顾客购买的不同货物金额、累计总金额、去皮等多种功能。
图3-3-4是一般电子秤的外形图,前面的三个数字显示窗口,最左边的为质量显示,中间的为商品单价显示,右边是计价显示。
右边的装置为指令键盘,上面的平板秤盘是放商品的地方。
当接通电源并开机后,单价显示窗口显示出“0.00”;如果商品单价是12.24元,就分别按数字键1、2、3、4,即可将商品单价自动输入。
把商品放在秤盘上,左边窗口就显示出商品的质量数,右边计价窗口就显示出商品的金额。
例如,如果质量为“0.195”,单价显示窗口的数字如果是“12.34”,那么计价窗口就显示出“2.41”如果该顾客同时还买了另一种商品,则需要重新输入该商品的单价,然后按一下“累计”键,把商品放在秤盘上,即可在金额显示窗口显示出累计金额值。
当给另一位顾客计价时,必须先按一下“清除”键,即清除前一位顾客的金额,才能开始新的金额计价。
如果要查看前一天的营业额,可以先按“功能”键,再按“累计”键,在金额显示窗口就会显示总金额累计值。
(1)电子秤的最大优点是什么?(2)它称量时,称出的是下面哪个物理量().A.长度B.温度C.体积D.质量(3)若某次买苹果时,质量显示窗口示数为“4.500”,单价显示窗口式数为“1.60”,那么计价窗口显示的数应为;(4)如果某顾客在买了苹果之后又要买梨,接下来售货员该如何操作?这时用到电子秤的什么功能?题3.能源问题日日渐严重,现在全世界都非常重视能源问题,一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努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重视节约能源。
尽管目前能源相当短缺,但是能源的开发前景是广阔的,首先地球上的水相当丰富,如果高效地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世界的能源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第二,一旦可控核聚变能够实现,可以说将永远解决人类能源的需求。
聚变的核燃料,储量非常丰富(主要在海水中),假如地球上储量的1%被加以利用,找现在的能源消耗计算,可满足人类未来几亿年对能源的需求。
第三,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内部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一年中辐射到地面的总能量为1.47×1018KW·h;等于全世界一年生产的总能量之和的两万多倍。
由于太阳能太分散,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规模很小,在到达地面的能量中,被人类直接利用的只有万分子零点一,如果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我们将可以大规模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第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像发现何能一样,还会不断发现其他新能源并生产人造能源。
(1)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对于太阳能的使用,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哪些?(3)就人类现有技术和认识,结合本文章的介绍,你认为应该迫切开发和利用哪些新能源以环节能源危机?题.小明在学习了测量工具之后,想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水钟。
他找来一个带水龙头的水壶,一只量筒和适量的水。
(1)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下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来测定时间。
(2)这种方法测定时间所产生的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小明又想到利用家里的蚊香来计时,先测出1厘米长的蚊香可以燃烧多长的时间,再乘以整只蚊香的长度,就可以计时。
但是仍然发现计时结果与钟表的时间有不少的差距。
这又是为什么?答案题1.(1)无规则运动;相互作用;(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0;100;(解析:在通常情况下,水的凝固点和熔点都是0℃,且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沸点是100℃;但是这两个基本点温度会随气压大小而改变;)(3)结晶态、液晶态、等离子态、超导态、超固态等(解析:从资料的第五段可以找到答案,同学们还可以自己上网找到更详细的资料,其它还有中子态等物质状态。
)(4)电子手表的液晶显示屏;(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液晶的应用主要有计算器、电子手表、电视机、电脑等的显示屏)题2.(1)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解析: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替代日渐减少的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其次还应该体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节约能源,以延长现有化石能源的使用时间。
)(2)太分散,受时间、天气限制;光电、光热转换效率低;(解析:根据文章介绍及实际生活经验克知,使用太阳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资料中的介绍,还有利用太阳能的装置第一次投入较大等因素。
)(3)应充分利用海水资源,进一步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
(解析:水资源如此丰富,能够开发水资源无疑是很好的新能源。
核聚变技术如果能很好控制,能源问题就不愁了。
)题3.(1)在水壶中装适量的水,稍微开启水龙头,形成稳定水滴,再用量筒接着水滴,测出滴入1ml水所需要的时间t0,然后,可以根据滴入量筒中水的体积Vml,知道所经历的时间间隔t=Vt0;(解析:测定时间总是和稳定的运动相联系的,只有产生了稳定的运动,测定时间才准确。
用水钟‘滴漏’计时时,就是要形成时间间隔稳定不变的水滴,通过计下水滴的度量时间的长短。
)(2)这种测定时间的方法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是:随着水壶水位的下降,水滴下滴速度越来越慢,可以采用补充水壶里的水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解析:随着水壶中水的减少,壶底的水受到的压强减小,速度会变慢,时间间隔会拉长,导致计时偏短。
)(3)蚊香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粗细不均匀,还会受有风和无风的影响。
(解析:火钟的误差主要是燃烧这种运动形式也会存在快慢不均匀的影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粗细,燃烧时的有风或无风,都会使速度改变。
)初中物理阅读题学生练习1、(2003年山东省烟台市)阅读材料:黑色的花为什么少见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的花的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的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的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
太阳光有七种色光,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
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他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
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的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
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大,花也难以生存所以褐色花很少。
请回答:(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2)材料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阳光中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2、(2003年福州市)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
有时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搂的居民购买力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子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
尤其是那种凹形的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客观规律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回答:(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
(2)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3)从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3、(2002年无锡市)材料: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
他首先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上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跟鸢飞的方向一致。
然后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回答:阅读材料,你认为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上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相反。
4、阅读材料: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
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
由此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地面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
回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密度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路径向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