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说巴洛克继承了文艺复兴更富创造力的一面 的话,古典主义则继承了文艺复兴更文雅的一面。 有时,为了和希腊-罗马时期相区别,这种风格 也被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ism)。 (有的书上称古典主义之后的古典复兴为新古典 主义。) • 更有趣的对比在卢浮宫(the Louvre),古典艺 术爱好者的圣地。 它的几乎同时建造(17世纪中 叶)的东西两面的长廊简直可以作为建筑教科书。 先看西面,这是典型的手法主义装饰的结果。
• 为了弥补,贝尼尼在前面加上了巨大的广场,扩展 了观者的视野。虽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但留下了 这个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作。空间的开阔感在墨索 里尼"元首"的破坏之前,一直是令人惊叹的。
• 贝尼尼用4排一共280根自己修改过的多立克式柱 围绕着广场。密集的柱子让穿行于其间的人以为 进入了石头森林、难以呼吸,作为背景的广场从 而越发显得开阔了。这样规模的创作时机是可遇 不可求的。而像建造教皇的教堂这样不必担心经 费不足或者野心太大的机会,后世的建筑师再也 没有遇到过。
2、建筑特点
(1)崇尚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强调柱 式必须恪守古典规范。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 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 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 手法。(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 (2)强调外形端庄与雄伟,内部奢侈与豪华,在空间效 果与装饰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这种风格甚为欧洲各 先后走向君主制国家的欢迎。
特列维喷泉
罗马
最初由贝尼尼设计施工,中断 了100年之久,于18世纪中叶完成, 它反映了巴洛克富有创造力的设计 手法,喷泉构思充满理性的象征意 义,同时创造出戏剧般的空间效果。
“巴洛克”(Baroque)--畸形的珍珠
思考题
• 巴洛克建筑是如何表现动态效果的? • 17世纪的意大利为何产生了巴洛克建筑?
• 圣特瑞莎的狂喜
• 而他把雕塑家和建筑师结合 在一起的尝试就是梵蒂冈圣 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 神龛。这是用青铜铸造的。 因为耗铜量太大,教皇只有 下令把已经在万神庙天花板 上呆了一千多年的铜饰拆下 来回炉重炼。
教堂内部巨大扭曲得
柱身、螺纹花饰,强烈的光
影对比以及动态的雕塑,反 映巴洛克求新求奇的特征。 圣彼得大教堂的空间效果是 巴洛克的代表。
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和创作的影响
创造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壮丽形象,
其建筑理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有局限 性,甚至也有过消极的影响。

wk.baidu.com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宫廷文化出现了 洛克克的室内装饰风格,洛克克装饰追求
柔媚细腻的情调,排斥建筑主题,避免水 平德直线和方角。题材多用蚌壳、涡卷、
草叶等,喜用娇艳的色彩和闪烁的光泽, 具有浓烈的脂粉味。
8.8 巴洛克风格(Baroque)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 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 “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 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 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 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 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 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 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 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 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形成了崇尚古典 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 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 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 巴洛克的大师伯尼尼(Bernini,1598-1680)
• 他对雕塑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在建筑上的贡献。 著名的“圣特瑞莎的狂喜”就是一例。风格的华 丽不说,他似乎对希腊人最重视的平衡也不屑一 顾。希腊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庸”、“毋过 度”。据说在悲剧演出之后总有一幕诙谐的羊人 剧(羊人剧. Satyr play. 在一部古典的希腊悲剧三部曲演出之后,作为调剂 而加演的滑稽喜剧。 )来平衡大家的心情。但贝尼尼就 是要故意夸张,在雕塑中他夸张的是情绪,在建 筑中他夸张的是结构。罗马的St Andrea教堂 (1658年)是他的建筑代表作。平面的神庙布局 中出突出来圆形门廊,突兀而富有动感,彻底打 破了原来的"山"字形面。
• 巴洛克建筑演变
• 建于1597年的罗马St Susanna教堂。耶稣 会教堂还只是用了壁 柱,这里装饰更加繁 琐。
• 巴黎圣杰尔维教堂 , • 采用双层柱的繁琐 做法。
• 罗马圣玛利亚教堂(St Maria in Compitelli,1663-1667)。 建筑师 Carlo Rainaldi。 光靠平面已经不能吸引大 家了,于是教堂的正面现 在有了进深和立体感。
• 代表人物:贝尼尼、波罗米尼
• 代表作品:
罗马耶稣会祖堂(1568-1575) 建筑师维尼奥拉 有人称之 为第一个巴洛克建筑 罗马圣卡罗教堂(1638-1667) 建筑师博罗米尼 巴洛克最 典型的实例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及当时出现的许多耶稣会教堂。
它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侈奢的欲 望,包含着矛盾着的倾向,它敢于破旧立 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 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 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 法则,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着消极的 作用。所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罗马圣卡罗(St Carlo, 1638-1667)教堂
(波洛米尼设计)
这个教堂街道拥挤,极地 狭小。平面是个变形的希腊十字 ,内壁凹凸变化急剧;藻井造型 曲凹多变,夹层穹窿洒下的光线 光影变化强烈。沿街立面波浪形 檐部进出起伏,墙面凹凸交错, 异常醒目突出。这就是典型的巴 罗克建筑。
圣彼得陵墓的神龛
1、历史分期
(1)早期。即法国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平面趋于规 整,但形体仍复杂,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其平面布局和 造型还保持中世纪传统的特点,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屋 顶高低参差复杂;但其布局与造型上的对称、墙面的水平 划分与细部的现浇处理则是文艺复兴的。 (2)古典时期。采用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构图手法来 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 模巨大。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卢浮宫。 (3)晚期。建筑讲究装饰,导致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出现。
手法: 1.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 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加强空间跳跃的节奏。 2.追求透视法的运用,注重幻觉的创造。 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4.堆砌装饰,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
罗马耶稣会祖堂
(维尼奥拉设计)(建于1537-1602年)有第一座巴罗克建筑之称
巴西利卡平面 略带十字形; 正面壁柱成对 排列;山墙两 肩各有一个大 涡卷,入口处 是双重山花。
贝尼尼利用镀金的金属模仿太阳的光芒,增强空间 透视感,并产生强烈的光感效果,富有戏剧性,
是巴洛克的代表。
•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
• 圣彼得大教堂前后建筑的时间120年(1506- 1626),几乎跨过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前期的全 部时间。作为教皇的教堂,它的建造当然集中了 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前后主持工程者的有布 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桑加洛 (Farnese府邸的设计者)、维尼奥拉(“第一个 巴洛克”的设计者)、玛丹那(Maderna)以及伯 尼尼。
• 几乎同时的罗马圣卡 洛罗(St Carlo, 1638-1667)教堂的正 面。建筑师波洛米尼 (Francesco Borromini)。到此时, 曲线开始迈入建筑设 计了,雕塑也上了。 巴洛克到此已经完全 成立。
• 圣卡罗教堂的殿堂平面 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 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 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 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 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 开,檐部水平弯曲,墙 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 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 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 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 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 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 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7世纪,法国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它与
意大利巴洛克并行产生,在古典文化思潮下产生了法
国建筑古典风格,鼓吹绝对君权和宫廷的唯理主义。
建筑主要风格 1、宫廷建筑为代表 2、上下三段、左右五段式样 3、比例与尺度 4、教条主义 5、形式唯美 6、功能服从于形式
一、建筑文化背景
三、作品介绍
• 比亚门 • 米开朗基罗, 在他逝世的那 一年设计了比 亚门(1562年, Porta Pia)。 从本质上说这 就是巴洛克。 各种元素似乎 是在混沌中胡 乱组合,似乎 在暗示巴洛克。
• 罗马耶稣会教堂
• 正面装 饰好象 是喝醉 了酒的 人造的 一样, 一切都 是双重 的―― 柱子、 山花、 两边的 大卷涡。
• 社会背景:16世纪中叶,天主教会提出了
反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运动进行镇压,
天主教堂被规定为拉丁十字式。17世纪建
筑活动集中在罗马,为教会服务。
• 目的:巴洛克艺术由文艺复兴晚期的手法
主义过渡而来,它不再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思想,而是为教堂制造神秘的气氛。
二、概述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 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 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 界限,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 欢乐气氛。
古典主义建筑
Classical Architecture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格克 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 格。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 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 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 的建筑。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理论
3、代表建筑
宫廷建筑师古典主义最主要的代表,集中的巴黎。主 要的代表作品有: •尚堡府邸(1526-1544) •巴黎卢浮宫东立面(1546-1878)勒伏、勒勃仑、彼洛 •凡尔赛宫(1661-1759)勒伏、裘•阿•孟莎设计、勒洛特 •巴黎,残废军人教堂(1680-1691) •南锡广场(1752-1755) •巴黎调和广场(1755-1762)
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理性是 方法论的惟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 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 理性方法。君主制与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
风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 特色。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中以古典 柱式为构图基础,强调轴线对称,注意比例, 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 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雄伟 完整统一和稳定感。而内部空间与装饰上常 有巴洛克特征。
• 最初的构想是伯拉孟特与达芬奇商量之后 确定的(最近才从达芬奇的手稿中得到证实)。大穹窿是 米开朗基罗最后确定的,从顶上的十字架 到地面约138米,很长时间内一直是罗马城 的最高点。虽然都是名家,但难免有互相 抵触的地方,而教皇也总是插手其间。比 如按原设计,教堂应该是集中式的,但教 皇认为这样不能体现梵蒂冈的地位,于是 命令玛丹那把教堂改成了厅堂式的,而且 加上了现在的硕大的门廊。结果就是后面 的大穹窿的气势无法完全被人们领略,影 响了整体的效果。
一、时代背景
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 19、2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以天 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十分复杂。它形式 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 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

十七世纪末,巴黎成为欧洲艺术中心,巴洛克艺术的 重心从罗马的宗教艺术转向法国的宫廷艺术。巴洛克空间 强烈的视感效果对以后的艺术发展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