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中药材种植及繁殖技术
中药材种植简介及方案
![中药材种植简介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f4497bfe4733687f21aa25.png)
中药材简介一、四季青四季青又名冬青,冬青科植物。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常生于疏林中。
其根和叶均可入药,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冬青为常绿乔木,可高达12米,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无毛,叶片革质,狭长椭圆形,边缘疏生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5月,果期10月。
适于种植在向阳、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中。
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常用)。
四季青除了药用之外,还可绿化,小苗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售。
二、紫灵芝紫灵芝又名中国灵芝。
性平、无毒、微苦、无任何副作用,为上上品。
生于洁净的山坡上,比较珍稀,全国量产有限。
主用于调养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失眠等,长期服用能抗肿瘤、保肝护脏、延缓衰老,对人体有益无害,适合长期保健用。
一、中草药简介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以根入药,祛瘀止痛,活血调经,降脂减肥,清心除烦。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
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下生长,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较广,中性、弱酸、弱碱均可生长,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
白术别名术,山姜,冬白术等,以根入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菊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略呈拳状,茎直立,上部分枝,叶椭圆边缘有刺。
喜凉爽气候,地下部的生长以26-28度为最适宜,排水较好的弱酸性粘土、弱碱性沙土均可种植,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
旱半夏别名地文,麻玉果等,块茎入药,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块近球形,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忌高温,夏季宜在不阴不阳中生长,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土或不太粘的土均可种植,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
桔梗以根入药,止咳祛痰,宣肺排脓。
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桔梗喜温和湿润凉爽气候,苗期怕强光直射,需遮荫,适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主产于东北、四川、安徽,江苏也可种植。
中药材荆三棱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荆三棱的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554fd06c1c708a1294a4401.png)
中药材荆三棱的种植技术三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以块茎入药,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是活血化瘀之要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妇科炎症、癌症等症。
那么它该怎么种植呢?一起来看看吧。
1、生长习性三棱是水生植物,性喜湿润的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不怕热,适应力强,种植时选择一个水源充足、排灌良好的池塘、水沟、以及溪旁,最好以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宜。
2、繁殖方法三棱的种植以无性繁殖为主,根据地势作25-40cm深的低床,将当年黑三棱不够药用要求的小块茎和根茎均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内,浇透水,覆盖湿土和厩肥越冬。
翌年春3月灌水,保持水深15-20cm,施肥。
待苗高2O-25cm左右时即可移栽。
移栽地于早春将地块施肥,耙平。
栽前将苗床灌水,拔出幼苗,随拔随栽于放净水的大田中,株行距可按15-20×30cm浅栽于泥中。
肥沃土地可适当加大株行距,栽后灌水6-8cm深。
3、移栽移栽前要在对地块进行整地、施入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无机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然后整形耙平。
起苗前对苗床灌水,再将幼苗拔出,随拔随栽,定植时控制株距在15-30厘米,行距25-30厘米,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可适当的几大株行距,栽种后灌水6-8厘米。
4、田间管理在移栽后,要根据幼苗的高度掌控水位,在栽种两月内必须供应充足的水量,在之后可时有时断,以利晒田提高低温,促进生长,但是水位主要不宜没顶,以免导致幼苗死亡。
在幼苗返青后,可每亩追施饼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施肥时要及时排水,留浅水撒施。
在2-3个月后,根据生长情况在追施一次,另外还要做好除草工作,要见草就拔。
(1)水份管理黑三棱移栽后的生长期内,随苗高掌握水的深度,栽后2个月内必需有充足的水量,其后可时有时断,以利晒田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但水深不能没顶,以免造成苗株死亡。
(2)合理施肥返青后可每亩(666.7m2)施人粪尿或饼肥50kg,尿素l0kg,施肥时排水,仅留浅水撒施。
中药材的种植要点大全
![中药材的种植要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5a7a933f7ec4afe04a1dfe7.png)
一、播种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
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柴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
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但繁殖系数低。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
小编(微信号:530475120)介绍有性繁殖方法如下: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
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饱满,减少病、虫、草害。
播种前1~2天晒种,也能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生活力。
(2)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促种子吸水快,早发芽。
(3)消毒。
能预防病虫为害。
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1%,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2、播种量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千粒重、发芽率、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
3、播种期:多数中药材宜春播或秋播。
一年生、耐寒性差的,如薏苡、紫苏、决明子、红花、荆芥宜春播。
在北方,多年生草本如甘草、黄芪、桔梗、黄芩等适宜春播,也可夏播。
4、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穴播等,生产上多为条播,其优点是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通透性好,也便于田间作业。
硬粒种子可以机播,节省人工,播种质量好。
5、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决定播种的成败,多数中药材种子细小,芽拱土能力弱,宜浅播。
一般原则: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5倍,约为1~2厘米,播后一定要压实,并浇出苗水。
二、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后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
龙须树繁殖与栽培技术
![龙须树繁殖与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8b467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1.png)
龙须树繁殖与栽培技术
龙须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繁殖和栽培技术在中药材种植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龙须树的繁殖和栽培技术要点: 1. 繁殖方法:龙须树一般采用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两种方法。
其中,扦插繁殖是指在春季或夏季选取 2-3 年生的健壮枝条,剪成10-15 厘米长的插穗,插入基质中,保持湿润,约一个月左右可生根发芽。
而压条繁殖则是将茎干选择一个合适的部位进行环割,再将苔藓和山泥混合均匀,包裹在切口处固定,等待发根发芽。
2. 栽培技术:龙须树的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土壤、浇水、施肥和温度等方面。
在选择土壤时,应挑选肥沃、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浇水方面,应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避免积水。
在施肥方面,每年应施三次肥,分别在春季、夏季和秋季。
同时,应将其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3. 病虫害防治:龙须树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例如,对于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可用氧化乐果等农药进行喷洒防治;对于真菌感染等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等农药进行喷洒治疗。
总之,龙须树的繁殖和栽培技术要点繁多,需要种植户在购买种子或枝条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7b9183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9.png)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调和脾胃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对于保证其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一、适宜的种植环境茯苓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
一般来说,茯苓适宜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年均温度15-20℃、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的地区。
在土壤方面,茯苓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0-7.0之间。
茯苓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能过于湿润。
二、茯苓的繁殖方式茯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根状茎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其中,根状茎分株繁殖是茯苓的主要繁殖方式。
根状茎分株繁殖的方法是在春季或秋季,将成熟的根状茎分成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应该含有至少一个芽眼。
然后将这些小块根状茎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可以得到茯苓植株。
种子繁殖的方法则较少采用,因为茯苓的种子难以采集和保存,而且种子繁殖的苗期较长,不利于茯苓的生产。
三、茯苓的栽培管理1. 土壤管理茯苓生长需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该充分施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在茯苓生长期间,应该适时进行追肥,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和茯苓的品质。
2. 病虫害防治茯苓生长期间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等。
在栽培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茯苓的产量和品质。
3. 灌溉管理茯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能过于湿润。
在干旱季节,应该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植株的生长。
在雨季,应该注意排水,防止水涝对茯苓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 采收和储存茯苓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
采收时应该将整株茯苓挖出,除去杂质,晾晒至八成干后,再进行加工和储存。
茯苓的储存应该注意防潮、防虫和防霉,以保证其品质和药效。
四、茯苓的市场前景茯苓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 中药材白芍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 中药材白芍](https://img.taocdn.com/s3/m/3d289b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2.png)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中药材白芍药材白芍喜暖和潮湿气候,耐寒冷,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壤土为佳,粘土及低凹地不宜栽培。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药材白芍种植技术,盼望对您有用。
药材白芍种植技术一、选地整地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需经过34年白芍收获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
前作收获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牛粪、猪粪或饼肥等作基肥与泥混匀。
二、繁殖方法繁殖方法以芽头繁殖和分根繁殖为主。
分根繁殖能大大缩短芍药栽培年限,省略了育苗步骤,故目前产区多采纳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芍药的支根较多,收获时将粗根剪下入药用,把象筷子、铅笔般粗细的根全部留下,按芽和根的自然分布状况,剪成2-4枝,每枝留1-2个饱满的粗芽和带1-3支根作为一株,根的长度保留4-6寸,将过长的根和侧根剪掉,以供种苗用。
9、10月在田间进行修剪芍药时,也可将适合作种苗的根连芽剪下即可种植。
收获时取下的种根,一般要经过3-4个月才能下种,必需进行贮藏。
其方法是:在高燥阴凉通风的室内,平地上先铺上2-3寸潮湿的砂土,将芍根堆放其上,厚约5-6寸,芍根的芽头应朝上,按挨次倾斜放,上盖潮湿的砂土2-3寸厚,四周用砖或其它物围好。
过半月后,砂土渐干,细沙下漏种苗孔隙中,为防止芍头露土后干烂,应在堆上再铺潮湿砂土1-2寸厚。
贮藏期间,应常常检查,如干燥应适当洒水,但不宜过多,以不使砂土干燥为原则,水过多简单发生霉烂,贮藏期如发觉霉烂应准时翻堆,除去霉烂的,然后重新堆放,以防止扩散。
三、种植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
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
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亩穴施腐熟厩肥、堆肥或焦泥灰、草木灰1500-2000公斤,与穴土混匀,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种后即初覆土,再施人粪尿每亩1500-2000公斤,待肥料完全渗入土中后,再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掩盖;土块掩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中草药种植系列----白术的种植技巧
![中草药种植系列----白术的种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ad635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5.png)
中草药种植技巧系列----白术的种植技巧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种植白术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收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白术的种植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种植白术。
避免选择低洼易涝、盐碱重或过于瘠薄的土地。
二、整地做床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晒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然后细致整地,施足基肥,做成宽1.5米左右的高畦或平畦。
三、适时播种白术可以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两种方法。
种子繁殖一般选择春季播种,分株繁殖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栽苗株25000~30000株。
四、田间管理1. 施肥:施肥是白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搭配化肥。
基肥施用时要均匀撒施,确保每棵白术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
在生长期,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白术生长情况及时追肥。
2. 浇水:浇水也是白术种植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确保土壤湿润,但又不能过湿。
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湿度和白术生长需要,适时浇水。
3. 中耕除草:在白术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和无杂草。
五、病虫害防治白术常见的病害有白术褐斑病、立枯病等,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虫害主要有地老虎、金针虫等,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进行喷洒或毒饵诱杀。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六、采收与加工白术的采收一般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在种植后第2年的夏季茎叶枯萎时采收,称为“头刀货”。
之后每隔2个月采收一次,共采收3-4次。
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损伤白术植株,保持完整无损的根状茎。
采收后要进行晒干或烘干,以便储存和销售。
以上就是一些白术的种植技巧,希望能对种植者有所帮助。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白花丹参种植技术
![白花丹参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15f0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c.png)
白花丹参种植技术白花丹参,又称白丹参或白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白花丹参种植技术的详细介绍。
1. 地点选择白花丹参适宜栽植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选择耕地时,最好选择排水性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同时要避免选择高湿地和积水地,以免对白花丹参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 播种和繁殖白花丹参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分株繁殖。
播种时间上,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前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以提高发芽率。
然后将种子撒在泥土中,轻轻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即可,保持土壤湿润。
一般情况下,白花丹参的发芽率在60%以上。
3. 生长环境管理白花丹参对环境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日照要求为6小时以上,避免长时间暴晒。
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积水。
同时保持适宜的通风,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4. 营养管理白花丹参在生长期对养分需求较大,可以在播种前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在生长期间,定期进行追肥,可以选择使用底肥、叶面肥等方式进行施肥。
追肥时要注意适量,避免施肥过量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5. 病虫害防治白花丹参的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根腐病、蚜虫等。
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清除病虫源、病虫害监测等措施;化学防治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无公害的农药进行喷洒或熏蒸。
6. 收获和保存白花丹参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2-3年进行收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全草或根茎进行收获。
收获后,应及时清洗和晾干,然后保存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总结:白花丹参种植技术包括地点选择、播种和繁殖、生长环境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保存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可以提高白花丹参的产量和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用价值。
中药材种植方法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中药材种植方法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4b150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b.png)
中药材种植方法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0【导读】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农业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中药材行情看涨,不少人都把眼光放在了中药材种植上。
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不实宣传,让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高涨。
人们形成了一个意识,只要种植中药材就能赚钱。
这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药材种植方面,施肥也是具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1、钾肥:经常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会提高土壤酸度,其中氯化钾酸化土壤的程度较硫酸钾大,造成钙的流失也较大,因而会引起土壤板结。
两种钾肥都可作期肥和追肥。
作基肥时与有机肥、钙镁磷肥和骨粉等混合施用效果好。
一般要将大部分作基肥,少数作追肥,而且以条施或穴施为好,水稻田可撒施,每亩施用量一般为10-20公斤。
对一般作物来说,氯化钾和硫酸钾的肥较大致相同。
2、碳铵: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型土壤,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可以用作追肥或基肥,但必须深施,并立即盖土,以避免氨的挥发损失和熏伤作物茎叶。
作基肥时,把碳铵翻入地下,然后耙平。
作追肥时,应掌握深施立即盖土并及时浇水的原则,深度7-10厘米,一般每亩施15-20千克。
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也不能和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一起施用,以免氨的挥发损失。
3、磷肥(包含钙镁磷和过磷酸钙):作基肥时,可与有机肥混合堆沤30天左右,然后在耕地时撒施,翻入地下。
每亩35-50千克。
作种肥时可采取沟施或穴施(过磷酸钙不能和种子接),每亩5-10千克。
作物生育后期如磷不足,可根外喷磷,方法是50千克清水加过磷酸钙千克。
浸泡一昼夜,滤去渣滓即可使用。
根外喷磷亩用液量40-50千克。
在阴天或傍晚喷施,能作物籽粒饱满,促进早熟。
4、尿素:对作物和土壤无不良影响,吸湿性强。
适于各种土壤,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
尿素含氮量高,一般亩施10-20千克。
尿素必须经4-7天分解才能被作物吸收,施用日期应比其他氮肥早4-7天。
知母药材的种植
![知母药材的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c5cd4f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d.png)
知母药材的种植
知母(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和新疆等地区。
其种植方法如下:
1.土壤选择:知母喜欢生长在土壤疏松、湿润、肥沃的环境中,适宜的土壤pH 值为6-7,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2.种子处理:知母繁殖主要通过分株或者种子进行。
一般建议使用种子繁殖,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去除杂质和微生物。
3.播种方法:将知母种子均匀撒在沟底或者盆底,然后轻轻铺上一层薄土,保持湿润。
也可以将种子与沙子混合后均匀撒播。
4.保持湿润:知母生长期间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环境,但避免积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5.光照和温度:知母喜欢适度的光照,一般要求每天4-6小时的阳光照射。
温度方面,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
6.施肥:知母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有机肥料进行追肥,一般每隔2-3周进行1次有机肥施用。
7.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及时除去杂草,防止对知母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8.采收:一般在知母的生育期末至开花前采收。
采收时将地上部分的茎叶割除,保留地下的根茎,清理干净,晾晒至合适的水分含量后,即可进行贮藏或加工利用。
以上就是知母的种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种植效果。
中药材麦冬种植技术
![中药材麦冬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2ac62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c.png)
中药材麦冬种植技术
麦冬是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
以下是麦冬种植的技术要点:
1. 地块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种植。
麦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效果更好。
2. 地力改良: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
可以施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畜禽粪或堆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播种时间:麦冬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最好选择霜退后的早春。
清理地表杂草,进行翻耕,将土壤整平。
4. 播种方式:麦冬有两种常见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
种子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耕作好的土壤上后,覆盖一层薄土即可。
根茎繁殖时,将切好的麦冬根茎插入土壤中即可。
5. 管理措施:种植后要注意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湿。
同时,及时除草,保持地表清洁,以利于麦冬的生长。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发现有害虫或病害时,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但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7. 采收时间:麦冬一般在生长季节的7-8月间采收。
采收时将
其根茎割取,洗净后晾干,即可加工或使用。
以上是麦冬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种植者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药材苦参种植方法
![中药材苦参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fa63b39b6648d7c0c74604.png)
中药材苦参种植方法1、种子繁殖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10~12h,或进行沙藏,1:3混合放在0~10℃左右条件下处理20~30d,南方3~4月,北方4月播种,按行距65cm,株距30cm穴播,每穴播种8~10粒,覆土2~3cm。
1hm2播种量22.5~37.5kg,播后温度在15~19℃,有足够湿度约25d即出苗。
苗高15~16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
2、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浇水、培土,每年追肥l-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第2次在8月间,以粪肥和厩肥为主。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性苦参对土壤要求不严 7-8月中旬果实成熟,全年生长期约210d,种子干粒重49.63g。
种子繁殖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10-12h或进行沙藏,1:3混合放在0-10℃左右条件下处理20-30d,南方3-4月,北方4月播种,按行距65cm,株距30cm穴播,每穴播种8-10粒,覆土2-3cm。
1hm2播种量22.5-37.5kg,播后温度在15-19℃,有足够湿度约25d即出苗。
苗高15-16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
一、植物学特征成株高150cm以上,上部多分枝。
主根粗壮,圆柱形,直径可达30cm,味苦。
奇数羽状复叶,具11-19小叶,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全缘,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
总状花序顶生并与顶部腋生,花瓣黄色或黄白色。
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成不明显的念珠状,棕黄色或棕褐色,成熟后不开裂,种子1至多数。
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枯萎期10月上旬,年生长150-160天。
二、生物学特征多生于山坡草地、平原、丘陵、河滩、灌丛中。
从生境可以看出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各类型的土壤均可以较好地生长。
根系发达,对水分要求不是很高,对光线要求也不严格,光照强弱对其生长影响不大,但生长于土壤湿润、肥沃深厚、自然肥力强的植株高大粗壮。
三、种子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种子褐黄色或棕黄色,椭圆形,长4.8-6.0mm、宽3.5-4.5mm。
中药材白芨种植管理技术
![中药材白芨种植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6914e6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3.png)
一、选地整地1. 选地:白芨适宜在温暖、稍阴湿的环境下生长,不耐寒。
选择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
要求土壤为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
2. 整地:将土地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
若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有机肥10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二、繁殖方法1. 块茎繁殖: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保持土壤湿润。
2. 组培苗繁殖:大面积发展时可选用组培苗繁殖。
三、田间管理1. 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中,除草要求严格。
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进行除草。
除草时结合搂松畦面,浅锄,以免伤根。
2. 追肥:白芨喜肥,每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
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仍需防止杂草丛生。
3. 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保持土壤湿润。
干旱时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怕涝,注意排水。
4. 防病虫害:定期检查白芨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四、收获与加工1. 收获:白芨一般在种植后3-4年收获。
选择晴天,挖出块茎,去除杂质,洗净。
2. 加工:将白芨块茎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
总之,中药材白芨种植管理技术要求严格,从选地、整地、繁殖到田间管理、收获与加工,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
只有掌握好这些技术,才能保证白芨的品质和产量。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材老虎姜种植管理技术
![中药材老虎姜种植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c2d9d1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9.png)
一、选地整地1. 选地:老虎姜适宜在湿润、荫蔽、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2. 整地: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
然后耙细整平,作畦。
二、繁殖方法1. 根茎繁殖:在晚秋或早春挖取地下根茎,选择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3或4节。
伤口稍加晾干后,种于整好的畦内,覆土后稍加镇压并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2. 种子繁殖:老虎姜种子8月成熟后立即进行沙藏处理。
待第2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均匀撒播于畦面的浅沟内,覆土后浇水并盖一层草。
出苗前去掉盖草,过密处可适当间苗。
1年后移栽。
三、移栽与定植1. 移栽时间:北方地区多在4月初进行。
2. 定植密度: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挖穴,然后将育成苗栽入穴内,每穴2株,覆土压紧,浇透水一次。
四、栽培管理1.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生长期间,根据天气情况适量浇水。
2. 中耕除草:老虎姜植株生长期间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每年于4、6、9、11月各进行1次。
宜浅锄,以免伤根,并适当培土。
3. 施肥: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追肥。
可选用复合肥或有机肥。
4. 防病虫害: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可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
五、采收与加工1. 采收时间:老虎姜一般在种植后2-3年采收,采收季节以秋季为宜。
2. 加工:采收后,将根茎洗净、晾干,去除杂质,晒干或烘干。
总结:老虎姜种植管理技术要求严格,从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移栽定植、栽培管理到采收加工,每个环节都要精心操作。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种植管理技术,才能保证老虎姜的产量和品质,使其充分发挥药用价值。
药材白术种植技术
![药材白术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467eb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f.png)
药材白术种植技术白术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适宜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对白术种植技术的概括介绍,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1.地点选择:白术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较高。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最好选择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2.品种选择:常见的白术品种有四川白术、安徽白术等。
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进行种植。
3.育苗:白术一般通过播种和分株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育苗时,可选用具备良好通风和光照条件的温室或苗床。
播种前,将白术种子浸泡24小时,提高发芽率。
播种密度约为每平方米100-150克种子。
4.地面栽培:(1)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地面的耕作和翻耕,去除杂草和杂质。
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并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2)行距和株距:白术栽培一般采用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的方式。
栽种时将幼苗根系完整地移植到预先挖好的小孔中。
(3)灌溉管理:白术生长期需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但不要积水。
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进行适量的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施肥管理:白术对养分需求较高,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
可在栽植前施入基肥,如有机肥或复合肥。
生长期间,根据需要进行追肥,注意控制施肥量和频次。
5.病虫害防治:白术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根腐病、叶斑病、蚜虫等。
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虫害的品种;-定期巡视,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合理的灌溉管理和排水,减少病菌和虫害滋生的环境。
6.采收和加工:一般在白术生长2-3年后进行采收。
采收时,先将土壤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将地下茎挖起,用水冲洗去除泥沙。
采收完毕后,将白术晾晒至半干,然后切片或剁碎,最后进行干燥储存。
7.注意事项:(1)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可与谷物、豆类等进行轮作,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
中药材苦参种植方法
![中药材苦参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55db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0.png)
中药材苦参种植方法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部。
苦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肿散结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苦参的种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选择苦参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生长在海拔千米以下的地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对苦参的生长有利。
选择土层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并避免水涝或积水的地方。
2.土壤调理苦参偏爱PH值为6-7的土壤,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对苦参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或腐叶土,并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苦参的根系生长。
3.选择优良品种在种植苦参之前,要选择一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这样可以提高苦参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选择要质地分明、大小一致,颜色偏暗的优质种子。
4.育苗与移栽苦参的繁殖方式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可以进行育苗和移栽种植。
在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发芽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然后将种子进行一定的消毒处理。
接下来,将种子均匀撒在预先准备好的育苗土壤上,并轻轻压实,保持土壤湿润。
育苗期一般为20天左右,苗期适宜进行移栽。
5.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苦参生长期间,需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包括杂草清除、排水排湿、保持根部湿润等。
另外,监测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免对苦参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6.收获与储藏苦参的收获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进行,一般为晚秋和春季。
将苦参根块挖掘出来后,清洗干净并晾晒至半干状态。
然后将苦参根块进行晾晒或者低温烘干,最后进行储藏。
储藏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湿度过大的环境。
以上就是苦参的种植方法,通过合理的地理环境选择、土壤调理、选择优良品种、育苗与移栽、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与储藏等步骤进行种植,可以提高苦参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其药效的发挥。
几种中药材种植技术
![几种中药材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cff456a8956bec0975e34e.png)
沙参种植技术沙参为一年生植物,以土质松软、沙性的水浇地为宜。
土层越深越好。
粘土、黑土不宜种植。
1)种植。
清明前后播种。
每亩可用种子7—10斤。
现在种子价格每市斤150—200元。
2)产量。
当年产干货500—600斤。
2年可产种子250—300斤。
3)市场指导价格。
干货每市斤22—25元,种子每市斤200—220元。
党参种植技术党参为一年生植物。
以半砂半土性土壤为宜。
1)种植。
谷雨前后播种。
垄宽6—7寸,苗木3—4公分。
每亩用种子3斤。
现在种子每市斤30元。
2)产量。
当年每亩产鲜货1200—1500斤;产干货400—500斤。
3)市场指导价格,鲜货每市斤4元;干货每市斤25—30元。
紫草种植技术紫草为当年生植物,一般土壤都适宜,最好是平地。
1)种植。
谷雨前后可播种,紫草播种种植为宜,垄宽6寸,苗木株距3—4公分为宜,每亩用种子4—5斤。
现在种子价格每市斤100—120元。
2)产量。
当年每亩产干货400—500斤,产种子80—100斤。
3)市场指导价格,干货每市斤18—20元,种子每市斤100—120元。
防风种植技术防风为多年生植物,以松软的沙性土壤水浇平地为宜。
1)种植。
谷雨前后播种。
家种子每亩用3斤,价格每市斤120—150元。
2)产量。
每亩可产鲜货3000斤;干货600—800斤;2年产种子200—300斤。
3)市场指导价格。
鲜货每市斤3元;干货每市斤15—20元;种子每市斤140—160元。
甘草种植技术甘草为多年生植物,草育苗移栽为好。
土地、黄土地均可,土壤越硬越好。
1)种植。
立夏前后播种。
每亩育苗用种子30—40斤,可移栽地20亩,移栽垄宽6—7寸,每亩可栽苗木15000—20000株。
种植每亩用种子5斤。
现在种子每市斤40—45元。
2)产量。
2年至3年亩产干货2000—2500斤。
3)市场指导价格。
干毛草每斤8—10元;干等级草每斤15—20元;种子每市斤40—50元。
铁芪种植技术铁芪为一年生植物。
中药材白芨栽培技术规程
![中药材白芨栽培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908d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f.png)
中药材白芨栽培技术规程一、引言中药材白芨,又名天麻、白芷,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以其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活络、清热解毒、镇痛、安神等功效,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白芨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有必要对白芨的栽培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
二、土壤和气候条件1. 土壤:白芨耐寒能力较差,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如松石土、黄壤、红壤等。
2. 气候:白芨适应性广,但对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12-17℃,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的温和气候。
三、良种选择和繁殖1. 良种选择:选择生长势旺盛、外形整齐、无病虫害的良种进行繁殖。
应当选择经过育种改良的优良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繁殖方式:以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和植株培植繁殖相结合。
分株繁殖是主要方式,种子繁殖用于良种繁殖,植株培植繁殖用于快速扩大规模。
四、田间管理1. 地块选择:选择坡度适中、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为了减少病虫害发生,建议采用轮作种植。
2. 施肥:白芨栽培初期和大量地施于春季,以有益于增加根茎生长和吸收养分。
施肥主要应用有机肥料,有条件的地区可适量施入化肥。
3. 病虫害防治:防治白芨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枯萎病等,防治白芨害虫有斑潜蝇、天牛等,采取轮作、清茬、灭虫、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五、收获和加工1. 收获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不同,一般在白芨茎叶部分成熟时,即秋季9-10月进行收获,以保证根茎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 加工处理:采收的白芨根茎应当及时清理泥土、晒干或低温干燥、整理,以保证其质量。
六、贮藏和运输1. 贮藏条件:白芨根茎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水分渗透。
2. 运输措施:白芨栽培成功后,需进行冷藏、干燥或其他保鲜处理,并采用车辆运输保证其质量。
七、技术示范为了提高广大农户的技术水平,可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无偿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示范种植,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中药黄精种植技术
![中药黄精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099f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5.png)
中药黄精种植技术黄精,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被广泛种植和采收。
下面将介绍黄精的种植技术。
1. 环境要求黄精适应性强,适合在海拔500-2000米的地区种植,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
黄精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
同时,黄精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但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因此,在种植黄精时,应选择适宜的土地和合适的气候条件。
2. 繁殖方式黄精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块茎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是常用的方法,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播种,种子用土覆盖1-2厘米即可。
种子的发芽率较低,约为40%-50%。
块茎繁殖则是利用黄精茎上的节状块茎进行繁殖,将块茎插入土壤中,保持湿润环境,待块茎扎根后能迅速生长。
3. 耕作管理(1)土壤合理施肥:黄精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对肥料的需求较高。
种植前,应进行土壤肥力分析,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并尽量选择有机肥进行追肥。
在整个生长期间,可以根据黄精的生长情况和需要进行适时的追肥,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适时浇水:黄精喜湿润环境,水分充足有利于黄精的生长和发育。
在干旱季节,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系缺氧。
(3)防虫害和病害:黄精易受到一些害虫和病害的侵害,如蚜虫、螨虫、炭疽病等。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可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如定期巡视、清除杂草、合理使用农药等,以预防和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4. 收获和储存黄精一般在种植2-3年后可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以黄精的种植茎为主,将地下块茎或茎切割收集。
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和储存。
首先,将黄精晾晒或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0%左右,避免霉变。
然后,将干燥后的黄精放入干燥、通风、避光的容器中,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可以长时间保存。
总之,种植黄精需要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土壤,进行科学的耕作管理,包括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和防虫害病害等。
同时,合理收获和储存也是保证黄精质量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忌连作,苗期怕强光,行、窝距27×5~7cm,亩植4万株,除苔。
金堂、巴中为道地产区,适宜盆中丘陵、巴中等地区台地。
赤芍
毛茛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根入药。
喜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中等。耐干旱,较抗寒、怕湿。宜肥沃,深厚,疏松排水的砂质壤土。
行窝距30~40×20cm;
6500—8000株/亩。
都江堰、彭州为道地产区。适宜眉山、德阳河谷地区。
川明参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喜较温暖、耐寒,不耐高温,600~800m平坝、丘陵,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夹沙土。
种子繁殖,5~6月采种。8月下~9月育苗。8月下~9月上移栽。用种苗40~60kg。
种子繁殖或芽头栽种:秋季采种,随采随播。芽头栽种为8~10月。
3—4年采挖。晾干。折干25~35%,250~350kg。
行窝距亩植2500—3000株。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以及川东、重庆的华蓥山区的山地。
白芍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喜温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较耐寒,能抗旱,怕湿。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的沙壤土。
2~3年初冬收,170~200kg。
幼苗期忌强光直射,亩行、窝距20~33×6~10cm。
川西北邛崃山脉、岷山山脉地区。以阿坝、广元等年生草本,根茎入药。
桔梗
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400~1500m,宜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沙壤土。
种子繁殖,9~10月采种,2月下旬育苗或直播。
年收,10月下旬挖,500kg鲜根,刮皮,折干30%。
行、窝距直播27×7cm、移栽27×10cm。
适宜盆中丘陵区和川东北巴中、达州。
种子(春、秋播)、扦插(春、秋)、分株繁殖。
10月采种,用种量2~3kg。
2~3年挂果,1~2kg/株,折干25%,干品。250~300kg
行、窝距1.2×1.5cm定植,亩植300~450株。整枝修剪。
适宜川东、南浅丘山地,如宜宾、乐山、泸州、自贡、内江及渠县、达州等地。
云木香
菊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行窝距30×20cm,
5000株/亩。摘花苔,间套。
中江为地道产区,适宜盆中丘陵区和川东北巴中、达州。
川芎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茎入药。
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400~800m坝区。宜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无性繁殖,用高山苓子栽种,栽种时间7—8月。
苓子40—50kg。
一年生,次年5、6月份采挖,400kg。
扦插繁殖(早春或秋季)。
4~6月扦插育苗,秋、早春栽。
栽后3年开始收花,5~6月采花,干花250~400g/株,折干率25%。
行、穴距1.3~1.7m,250—400株。
修剪、搭架。
南江、沐川为道地药材,适应范围广,适宜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区,。
栀子
茜草科,灌木,成熟果实入药。
喜温暖,能耐旱,不耐寒,400~1000m丘陵,土壤适应性广,宜土层深厚、排水透气的中等肥力土壤。
适宜盆中丘陵区山地和川西北高原边缘地带的甘孜、阿坝和雅安、乐山、凉山、攀枝花地区。
川
牛
膝
苋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地产
适宜凉爽湿润气候(1200~2400m),以冬有积雪向阳地带最适,适宜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壤土。
种子繁殖;10月采种,春、秋播,用种量0.5~0.75kg,隔年种子发芽差。
3~4年,冬季采挖,400~600kg。
3~4年、7月采挖。鲜根1000~1800kg,折干率30%。
行、窝距55×55cm,宜轮作。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
党
参
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入药。
喜较凉爽、较湿润、多雾、800m以上山区。适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壤土。
种子繁殖:秋、春播(直播、育苗),陈年种子发芽差。9~10月采种、育苗。秋、早春移栽,
深根作物,条播,行距33cm。窝播行、窝距33×20cm。亩植8000~1万株。
邛崃山脉、大凉山区为道地产区,适宜川西北高原边缘地带的雅安、乐山、凉山、攀枝花地区。
大
黄
蓼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适宜凉爽、高寒山区2000~4000m,宜湿润、排水山地。
种子繁殖,根茎芽繁殖。7~8月采种,9~10月分蔸。春、秋直播、育苗
柴
胡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全草(及根)入药。
适应性强、耐旱、耐寒、怕水涝。500~1200m山区或丘陵,宜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夹沙或粘质壤土山坡荒地。
种子繁殖,春(3~4月)、秋播种,播前浸种,建种子田。
全草当年、次年(8~9月),根3年。
行、窝距27×27cm。亩植8000~1万株。
芽头、种子、二脑壳繁殖。8月采种(芽头及种子)。8~10月育苗,秋季栽种。
3~4年,8月采挖,去皮,水煮。折干25~35%,250~350kg。
间套,秋季栽种,行、窝距50×40cm。摘蕾。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以及川东、重庆的华蓥山区的山地。
金银花
忍冬科,多年生半缠绕灌木,花蕾入药。生活力很强,适应广,耐寒、热、旱,喜向阳,高山、平坝、丘陵均适宜。
常用中药材种植及繁殖技术
品种
生长习性及适宜种植区域
繁殖
采收、及加工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地区
丹参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400~700m丘陵。宜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壤土。
种根繁殖,2~3月栽种。
种根亩用量40~50kg。
一年生,每年12~3月采收,折干率30%。250~350kg,
喜凉爽、耐寒、怕高温、强光、湿润高山地区1000~1500m以上,宜土层深厚、疏松、不积水沙壤土。
种子繁殖,单株留种,春、秋冬播,直播或育苗。7~8月采种,用种量直播1.0kg。浸种。
3年秋收,500kg。折干率23%。
深根作物,行、窝距33×33cm(三苗),亩植15000株。打苔。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以及川东、重庆的华蓥山区。
重
楼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喜凉爽、阴湿,野生林下阴湿处。宜肥沃砂壤、腐殖土。
种子、根茎繁殖,春、秋播栽。
秋季采种(种子、种根茎)。种子处理育苗。
3~5年采收,秋挖。
春,秋栽植,行、窝距24×15cm,亩植5000~1万株。
邛崃山脉、大凉山区为道地产区,适宜川西北高原边缘地带的雅安、乐山、凉山、攀枝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