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97e9538f58f5f61fb7366649.png)
域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
对 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 具
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
策和 基本政治制度 。
……
生 1:课本第 4 页,西藏的和平解放。 生 2:课本第 13 页小字部分, 1959 年, 西藏进行了民族改革。
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可以说找到了所 有本课的重点问题,老师也不再罗嗦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前面学过的 10 课内容中,哪里涉及到了与少数民族有关 的内容、知识点 ?温故才能知新吗!
( 8 下历史)
题目
第 11 课 民族团结
主编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①各民族分布特
点;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 内容和意义; ③西部大开发给 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2. 方法与过程:①培养自己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对教 材及填充图册中几幅插图的学习, 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 迁移能力。
不足之处:本课挖的深度还不够, 前后两目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没涉及。个 别学生预习不够充分,理解不够透彻, 解决的问题太少,又有同学难以吃饱。 加分的环节有些随意,太计较又易浪费 时间。 总之在新课堂建设初期,难免会 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 程中我会不断摸索,以求有更大突破。
我反思 我提升
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收获都很大, 请你回顾本课的内容,把你的收获和大家 一起分享吧。(3 分钟)
生 6 :既符合历史发展,有符合现实情 况,合乎民意,顺应民心,有很大的优 越性。
……
教师依据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加深、拓宽、提问、评价等。
多媒体出示教师学案预设的难点问题: ①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02df4c9b6648d7c1c746ff.png)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识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整理能力;再通过对图片的演示和地图的填写,提高学生鉴别、分析、赏识和与地理知识整合的能力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主义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复习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构想、港澳问题及解决台湾问题及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的发展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填空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政策。
实行该政策的原因:⑴中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⑵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的关系。
⑶民族格局:以()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
实行该政策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和()。
2.各民族共同发展少数民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的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表现:西藏废除了()制度,发展成为我国的()。
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成为我国的()。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我国的第二大()。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3d94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b.png)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民族团结互助的场景,增进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2)历史游戏:设计关于民族团结的历史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首先,我会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历程。其次,我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我会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台独势力。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6.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国家历史,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板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概念
-实施地区
-自治机关
-自治权
民族团结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
-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政府措施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繁荣昌盛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祖国统一的意义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民族复兴、长治久安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2f1fbd407e21af45b307a884.png)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2.属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A.云南 B.河南 C.青海 D.西藏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5.“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D.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6.“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是指A.香港回归B.澳门回归C.香港、澳门回归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7.“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地位提高B.综合国力增强C.军事力量强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8.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9.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入联公投”10.下面是王老师在讲历史专题复习时出示的几张图片,据此判断他讲的复习专题应该是A.改革开放 B.祖国统一 C.申奥成功 D.外交成就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自《回乡偶书》,反映出: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打破海峡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的历史事件是: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C.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13.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A.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设想 C.政治谈判形式 D.加强联系手段14.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⑤抗美援朝战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是①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②清朝设置台湾府③台湾调整“三不”政策④汪辜会谈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观察右图,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邓小平南方谈话B.香港、澳门的回归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加强17.小宁在复习时整理了张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标题应该是A.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C.外交领域的成就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二)非选择题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开创统一显雄才】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元朝疆域图(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他于何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2)元朝统一了全国且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巩固统一展风采】材料三 1368年至1840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得到巩固和发展.(3)请举出清朝前期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一项.(2分)(4)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维护国家主权、也尽显英雄风采.请举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史实两例.(2分)【谋求统一谱新篇】材料四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89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全国人民代表的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5)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是什么?(2分)(6)纵观中国历史,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1分)19.2012年5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黄岩岛事件表示,中方再次敦促菲律宾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停止一切挑衅.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1)诗句涉及哪两位民族英雄?(2分)材料二林则徐邓世昌左宗棠(2)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2分)材料三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香港问题专程来中国访问.英国坚持过去的条约有效,并不想归还香港.邓小平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又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即由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等荒谬说法,均遭到邓小平的严正驳斥.(3)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坚决维护中国哪一根本利益?香港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运用?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5:ADBBC 6—10:CBABB 11—17:CAACDBD(二)非选择题18(1)秦始皇;公元前221年;(2)行省制度;回族;(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任举一例)(4)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殉国等.(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6)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这一角度展开叙述言之有理即可)19(1)戚继光;郑成功.(2)虎门;新疆.(3)国家主权;一国两制.、。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fb59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f.png)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定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过程: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后来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实施: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1.背景: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政策和措施:(1)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2)采取优惠政策,派遣大批人员、技术、资金和物资等;(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4)20世纪末,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3.重要史实:2019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和启示: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3)港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结合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难点: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台湾前两次与祖国分离以及香港、澳门与祖国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第三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内政。
2.我国的对台政策3.4.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①台独势力蓄意制造分裂;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我们应如何应对:①坚决依法打击台独分子(《反分裂国家法》);②反对美国等外国势力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④努力学习,增强祖国的综合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a6f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1.png)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西部大开发。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的人生理念。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教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是有法律依据的。
史料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史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6cc1791eb91a37f1115c41.png)
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主备人:宋春霞审核:初二历史组课型: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了解并明确一国两制的提出,以及成功实践的例子。
3.思考台湾实现统一的必然因素和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一国两制2.台湾统一问题三、教学准备复习学案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学生自主复习要求学生以教材为基础,按照复习学案的第一步明确单元基础知识,识记基础及重点知识.主题一:民族团结1.民族区域自治:(1)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的格局。
(2)提出: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3)实行: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4)意义:对、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发展:(1)20世纪60年代初期,地区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2)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主题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
(2)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制度。
(3)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澳门回归:(1)方针:“一国两制”。
(2)回归:年7月1日,香港回归;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主题三:海峡两岸的交往1.大陆对台政策:2.两岸关系的发展:(1)1987年台湾调整,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3)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期末复习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期末复习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ac3e45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9.png)
D.彰显了民族亲情
祖国 统一
1947
单元时间坐标轴
发表《告台湾同 邓小平提出 胞书》,停止炮 “一国两制”
击马祖、金门 伟大构想
中英签署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联合声明
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台湾成 立海基
会
1949
1979
20世纪80年代初 1984年12月
1987
1990
民族 团结
内蒙古 自治区
成立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B 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中英谈判成效显著 D.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 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
处是( B)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辖和行使主权
和出版工作。
政策支持:①20世纪末,开展西部大开发;②20世纪末,开展兴
边富民活动。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 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D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 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中英双方交接仪式上,
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
C 这标志着(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 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大团结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大团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eabf6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09.png)
民族大团结设计说明本课题目是民族大团结,主要有两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
本课以“中华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主线,贯串教学内容,以党和政府“为了让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为切入口提出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和研读史料,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党和政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4.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歌曲视频《石榴籽》图片《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河北省政区图》(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播放歌曲视频《石榴籽》,提出设问:歌曲中提到了哪些少数民族?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入本课题目《民族大团结》。
二、预习检查1.我国的民族构成及民族关系是怎样的?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实施情况如何?有什么意义?3.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措施分别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探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将你认为的关键词画出来。
学生活动:依据教材第60页第1自然段内容,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并画出关键词。
交流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48d0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f.png)
和谐共处两岸关系一国两制
│ │ │
│ │ │
│ │ │
关键词:交流合作历史演变国家统一
│ │ │
│ │ │
│ │ │
核心句:民族团结影响深远民族区域自治
│ │ │
│ │ │
│ │ │
└───────────┬───────────┘
│
│
国家稳定与发展
```
板书设计采用了清晰的层次结构,将重点知识点、关键词和核心句有序地组织起来,便于学生抓住课程的重点。同时,通过简洁的图示和线条,增强了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核心素养目标
1.运用史料,分析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2.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演变,把握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提升历史理解素养。
3.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
4.通过对国家统一政策的探讨,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相关知识,如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等,对于台湾问题,学生也有基础的了解,例如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一国两制的概念等。此外,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特别是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这有助于我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将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对于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会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并通过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cc13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6.png)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有关少数民族的邮票,由学生猜测这些邮票所绘制的都是哪些少数民族。
(再由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二、探究新知(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列举我国古代汉、唐、清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事件,采取的民族政策,并从历史传统、经济文化、政治、现实特点方面归纳总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提示: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提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强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4.小组合作探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是怎样的?提示:(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多媒体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识读《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说出我国设立的自治区域有哪些,三级机构分别是什么?提示: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31c909b4daa58da0114a3d.png)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案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一、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2、制作多媒体;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2、学唱民歌;2、说说孔繁森的故事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民歌竟猜:1、2、3议一议、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二)各民族共同发展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https://img.taocdn.com/s3/m/a3b711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7.png)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港珠澳大桥》:教师讲述:这是震撼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也将极大地推动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的发展,历史上的香港、澳门饱经沧桑,曾经离开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探究新知(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多媒体出示《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葡萄牙割占澳门地区示意图》。
通过图示我们可以得出:①香港:被英国割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②澳门:被葡萄牙割占,1533年葡萄牙人攫取澳门居住权;1864年侵占澳门全境。
2.材料展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
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提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什么是“一国两制”?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教师提问:“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
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提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①“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1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word教案 (2)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1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word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88646a5e48d7c1c708a1453c.png)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繁荣。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复习本单元相关知识,单元知识检测1、中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的关系,以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中央政府实行各民族的政策。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为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确切含义是。
根据这一构想,我国分别从手中成功收回了,时间是;从手中成功收回了,时间是。
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标志着我国在完成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提纲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9a911c482fb4daa58d4bfa.png)
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提纲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一课民族团结(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两制:两种社会制度)(1)提出者:邓小平。
(2)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历史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于19xx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中国政府于19xx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港、澳回归的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没有祖国的富强昌盛。
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港澳问题属于主权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意义: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2、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 个中国的原则.。
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能够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原因,对台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⑴“台独”势力猖獗.。⑵美国的干涉.。
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如何理解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答: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和睦相处,共同繁荣.。
板 书设 计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历史传统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经济文化
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
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优越性)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 八项主张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⑴“ 台独”势力猖獗.。⑵美国的干涉.。
作业布置
整理本单元知识.。
教 学反 思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 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2、××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国家商品粮基地.。 3、 ××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2020】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 ,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媒 体教 具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3、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1)5个省级自治区
4、《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歌曲;《阿拉木汗》是维吾尔族的歌曲;《道拉基》是朝鲜族的歌曲;《阿诗玛》是彝族的歌曲;《弦子舞曲》是藏族的歌曲.。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民族 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最早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
改革开放 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掌握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对台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