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礼记·年夜学年夜学之道,正在明显德,正在亲平易近,正在止于至善。
读完礼记以及年夜学以后,我置信大师都有深入的设法主意。
上面是WTT带来的读礼记年夜学心患上领会,欢送检查。
读礼记年夜学心患上领会篇1《礼记年夜学》以“明显德”,“亲平易近”,“止于至善”为其大纲;以“格物”,“致知”,“至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为其条款。
少量运用排比以及连任句法,环环相扣,岌岌可危,气概澎湃,雄辩无力,光鲜地表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心理想。
人的终身,时辰都需求进修。
欲“外王”必需先“内圣”;欲“内圣”必定需求增强自我品德的涵养。
也就要做到八条款:“格物”,“致知”,“至心”,“正心”,“修身”,缺一不成。
作为年夜先生,的确该当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
现今年夜先生面对着各种压力以及冲突,其性格急躁,意志低沉,失望绝望的人实没有正在多数。
正在这物欲横流,文明众多的社会形态之下,良多人早已经遗忘了品德涵养,只是大有作为,贪于吃苦,却没有爱护保重光阴盛景往“格物”,“致知”,“至心”,“正心”,“修身”。
如斯,只会消磨意志,沉溺上来。
不时的进步本身的品德涵养,是咱们每一个年夜先生必需无视的课题,这是重要的。
其次,应专心进修,深化研讨,正在进修好本业余的根底上,积极向其余标的目的开展。
没有要一味幻想,沉溺正在空幻当中,而保持了业余常识的进修,而该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以是,凡是事前要能定,静下心来,才干有所虑,有所患上。
假使莽撞,轻率行事,势必终无所获。
《年夜学》之道,正在于修身,正在于发愤,正在于斗争。
无品德,无涵养,便胸无弘愿,就没有会往斗争,没有斗争,便终不成“外王”。
以是,我以为,进步本身涵养,当进其微,从大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按部就班。
如斯,方能够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
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斯,才干完成抱负,有所作为。
《大学》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_心得体会

《大学》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_心得体会《大学》读后感1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
”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
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
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基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不仅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
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
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则。
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人们似乎把做人和治学逐渐分离,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
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做人的规则,甚至还出现了应试教育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
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求学是无法树人的,也是无法进步的,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真心诚意地热爱学问,而只是虚情假意地将学问当做是成功的工具,那么求索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坚持治学与做人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涡流。
同时,也只有不断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大学》读后感2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的感受即是感动。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_礼记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_礼记心得体会《礼记》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完礼记和大学之后,我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想法。
下面是带来的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篇1《礼记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其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条目。
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环环相扣,间不容发,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
欲外王必须先内圣欲内圣必然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
也就要做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为大学生,确实应该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的人实不在少数。
在这物欲横流,文化泛滥的社会状态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记了道德修养,只是庸庸碌碌,贪于享乐,却不珍惜年华盛景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如此,只会消磨意志,沉沦下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正视的课题,这是首要的。
其次,应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
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虚幻之中,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静下心来,才能有所虑,有所得。
倘若鲁莽,草率行事,必将终无所获。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
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
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
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
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礼记》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礼记》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礼记读后感,分享给大家!《礼记》读后感“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
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
在读了这本《礼记》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
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
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
保持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而在生活中,在父母面前更是要养成端庄恭敬的习惯。
我们这样年龄的青年已经应该要尽心尽意的去孝敬我们的长辈了。
尊老敬贤,顾名思义,我们要尊敬老人,敬重有贤能的人。
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
”可以看出古代的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和谐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老人们阅历深,见文广,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再加上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年轻人的照顾。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我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学习礼记,我深刻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礼记学习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礼记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尊重和关怀。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关怀他人的感受。
在礼记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规则和频率。
比如《礼运篇》中提到“君子和群,不诋焉;朋友郄,不蔽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诋毁他人,不隐瞒朋友的过失。
这种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礼记教导人们要讲究仪容仪表。
在礼仪文化中,仪表举止是十分重要的。
礼记中有很多关于仪容仪表的规定,比如《乐经》中提到“观其躬也,观其家也,观其所好也。
”说明了一个人的仪表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代表了家庭的形象。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注意仪容仪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修养和自己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仪表举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再次,礼记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
礼记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通过遵守礼仪规则,人们可以树立起公正、诚信的道德观念。
比如《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求自己的身心修养,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治理。
礼记中还有很多有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条文,这些条文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遵守礼仪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
最后,礼记提出了人伦之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礼记中,人们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怎样做一个好的丈夫或妻子,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尊敬父母、孝顺亲人,让我们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伦理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更加稳定。
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 国学经典《大学》读书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大学》读书心得体会读《大学》心得体会《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
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
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
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
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
《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
《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
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
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完礼记和大学之后,我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想法。
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带来的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篇1《礼记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其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条目。
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环环相扣,间不容发,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
欲外王必须先内圣欲内圣必然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
也就要做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为大学生,确实应该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的人实不在少数。
在这物欲横流,文化泛滥的社会状态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记了道德修养,只是庸庸碌碌,贪于享乐,却不珍惜年华盛景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如此,只会消磨意志,沉沦下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正视的课题,这是首要的。
其次,应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
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虚幻之中,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静下心来,才能有所虑,有所得。
倘若鲁莽,草率行事,必将终无所获。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
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
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
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
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关于学习《大学》的心得7篇

关于学习《大学》的心得7篇)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喻户晓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吗?对了,那就是《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
在这个寒假中,我就阅读了“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大学》。
《大学》这本书为世人所传诵,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那么,何为“大学”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学就是一片政治哲学论文,探讨了各国平天下的原则道理。
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个条目,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而“修身”、“齐家”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途径。
其中还特别强调个人修身对政治的影响。
《大学》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则的表现。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学》看得很重,还将《大学》中的话用于生活当中做到。
古代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在位时,可见多么重视儒家学派呀!汉武帝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打败了匈奴的屡次进攻,最终统一天下。
《大学》这本儒家学派的经典,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
勤政爱民、自立修身,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吧!学习《大学》的心得(精选篇2)老师说:“《大学》是我国的“四书”之一,它积淀华夏五千年的魂,是中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一。
”我急忙周六就去图书馆借来看。
之后,我去网上搜查资料,原来《大学》原本是名列《五经》的《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来单列,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他歪门邪道。
明明德、亲民以及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重要的三纲。
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大学》和《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人生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这两部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礼仪。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大学》中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
经过学习,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修身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只有自己有道德,才有资格教育他人。
而且,只有自己修行好,才能带动家庭和社会的进步。
齐家就是要注重家庭伦理,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家人共同进步。
治国是为人民谋福祉,营造社会的和谐稳定,这需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公民的参与。
平天下则是要实现天下为公的理念,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知道了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
其次,《大学》中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只有在行动中贯彻实施正确的思想,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作业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也增强了我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礼记》则进一步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和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礼记》,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关爱的基础上的。
只有用心去关爱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礼仪规范则是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学习《礼记》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关心他人的感受,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此外,《大学、礼记》中还强调了对于学问的尊重和追求。
学问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通过学习,《大学、礼记》这两部古代经典著作,我对学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它们传承了经典知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具有无穷的魅力和价值。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最近,我在紫阳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多修身的道理。
《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
赵善应是南宋的一名官员,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药进行治疗。
赵善应二话没说,马上买药,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和药,给母亲服用。
在赵善应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
病虽然好了,但母亲却落下了心悸的病根。
一有打雷等大点的响动,母亲就会害怕。
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气,赵善应都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陪伴母亲。
有一个寒冬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归来,走到家门口时,随从正要敲门,赵善应却马上制止说:“别敲了,我怕惊吓到母亲。
”就这样,他和随从坐在门口房檐下,挨冷受冻直到天亮。
赵善应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这本书提出的“为人子,止于孝”的目标。
自从学习了《大学》,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
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我高高兴兴地敬妈妈一杯茶,妈妈就很开心。
到了晚上,我来到卫生间倒一盆水,然后让妈妈洗脚,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爸爸回来了,想去餐厅洗碗,我就让爸爸休息,我来洗碗。
学习了《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
作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长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事。
最近,我在国学堂学了《大学》这本书。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指出:“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言行谨慎,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在这方面,古代圣贤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篇1《礼记·学记》开篇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汉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中国的教育哲学、教育理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
汉武帝在诸子百家里选择儒家的教学思想为国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我们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教我们平常思维的方法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处事待人接物的纲领有: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此书真正能帮助大家都获得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能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读本及参考教材,亦同时启迪我们父母师长们应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德育。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强国之本。
”今天,我们给儿童最好的基础教育无过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儒家圣贤文化,并希望得到各界共同来参与和大力推动。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
姐妹重圆读书梦。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事迹,“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希望我们大家能携起手来,让美德世代相传。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篇2偶读《礼记》遇到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慢慢体会。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古代的教育,没有德智体美劳,却有仁义礼智信。
没有说让学生毕业后成才,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人格健全,学识通达,能够成为榜样。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著作。
在阅读《礼记·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思想和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修身为本《礼记·大学》开篇就提出了“修身为本”的观点,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修身是指通过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只有通过修身,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干扰,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二、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中还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齐家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和睦、幸福;治国是指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平天下是指使天下太平、和谐。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只有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格物致知《礼记·大学》中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了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真理。
格物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致知是指通过思考、总结、归纳等方式,获取知识和真理。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知识和真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四、诚意正心《礼记·大学》中还提出了“诚意正心”的观点,强调了通过真诚和正直来修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诚意是指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虚伪、不做作;正心是指保持正直的心态,不偏不倚、不骄不躁。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真诚和正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总结《礼记·大学》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理念,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大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由孔子的弟子曾子编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阐述了君子修身养性的道理,以及如何将个人修养扩展到家庭、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治理之中。
在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修身养性,做人的根本《大学》开篇即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明明德”即明德,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在我看来,修身养性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就事业、治理国家的前提。
1. 坚定信念,追求道德《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里的“修身”即是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坚定信念。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家庭、国家乃至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道德至善。
2. 谦逊有礼,尊重他人《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的是一个人独处时,无人监督的状态。
在独处时,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谦逊有礼,尊重他人。
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自省慎独,不断进步《大学》中提到:“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
”这里的“自省慎独”指的是一个人在独处时,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慎独。
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从而不断进步。
二、齐家治国,肩负责任《大学》认为,修身养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德行高尚的君子来引领。
以下是我对齐家治国的几点感悟。
1. 家风传承,重视家庭教育《大学》中提到:“教民以孝,教民以悌,教民以忠。
”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注重培养下一代的道德品质,传承家风,让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石。
2. 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大学》强调:“仁者爱人。
”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必须具备仁爱之心。
我们要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让社会充满温情。
3. 严谨治学,提高自身素质《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
读礼记心得体会

读礼记心得体会篇一: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大全1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
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
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
方法,也是个性化的。
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高中生寒假社区服务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用双手来收获什么。
到底我能干什么?心理上总有这样的疑问,暑假社区服务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迎接未知,考验自己,把想象和实际联系起来。
看看自己是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可能高中生的我们还没有多大的本领,但是即将成为栋梁的我们在真正走入社会钱来一次预演。
服务员,送报纸,送牛奶。
一份简单的工作,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
寒假出门格外的冷。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假期参加社区服务的决心。
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
想通过社区服务,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区服务活动给我们高中生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
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礼记心得体会

礼记心得体会《礼记》是一本经典的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礼记》,我受益匪浅,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首先,《礼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关系和和谐的社会秩序,人们才能够和谐共处,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常常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疏远,社会秩序也越来越混乱。
然而,通过阅读《礼记》,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应该注重的方面,并努力将这些观念付诸实践。
其次,《礼记》还让我认识到了“礼”的重要性。
在《礼记》中,“礼”不仅仅是传统的礼仪和糊纸封婚的概念,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懂得感恩和回报。
而这些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阅读《礼记》,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礼记》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阅读《礼记》,我发现在与他人交往中,我常常忽视了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有时候,我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他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来说可能是不公平的。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从《礼记》中汲取教益,我明白了自己应该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注重他人的利益,在处理问题时要更加考虑全面,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最后,《礼记》还启发了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
在《礼记》中,作者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礼记》,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修养和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追逐于权利和物质的堆积。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篇一:礼记学记学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禁于未发,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
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在还没有发出来时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在小时,教会他们摆脱可能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当其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 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
第三不陵节而施,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
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要顾及到一些接受慢的学生。
太过急功近利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这样是毫无成效的。
第四相观而善,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且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
虽然《礼记.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
篇二:《礼记。
学记》读后感XX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读《礼记.学记》有感龙口一中1A区当我还不是教师,但正在努力变成教师的路上奋斗时,我最先接触到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就是《学记》。
当时,只是对照着翻译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不能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现在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师,接触到了学生,再看《学记》,才真正领悟到原来这短短的一千二白字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乂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部书通过阐述人道与修身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个人修养、社会道德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在阅读《礼记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1. 修身为本《礼记大学》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书中指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首先要在内心修养上下功夫。
只有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我们才能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并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对我而言,这一点特别有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全凭我们的内心修养。
通过读《礼记大学》,我开始深思自己的内心修养,看待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符合人道和公德,是否有助于自己和他人的成长。
2. 明德行善《礼记大学》中有一段经典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的修养与道德与和社会地位、国家政权息息相关。
身为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如何行善、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后在家庭中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睦相处;最终,要以明德行善的态度面对整个社会,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通过读《礼记大学》,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只有每个人都能以道德为本,才能构建起和谐、健全的社会结构。
3. 追求孔子的大同世界孔子在《礼记大学》中提到了“大同”这个理念。
他认为,人人都应该向往一个没有阶级、没有贫富差距、没有社会冲突的社会。
这种理念被后来的儒家学派接受并传承,成为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阅读《礼记大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大同”理念的重要性。
在我们当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大同”为目标,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那么我们将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4. 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礼记大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书中提到,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和修炼,才能达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如何读大学心得体会感想5篇

如何读大学心得体会感想5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下面是带来的有关如何读大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相传《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很早以前就接触过这本书,最近也经常在早晨基础教育的学校里听到朗朗的读《大学》的孩子们的声音,每次听到我的思绪都不禁会出现短暂的停顿,仔细分辨读的是哪一句,又是什么意思。
对于像《论语》、《大学》这种儒家经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感悟,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优秀的、经典的道理是永恒的,是不会发生质的变化的,这是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我觉得我的态度应该是比较端正的,但我也非常清楚我对诸如《大学》这样的中国经典文学的理解是肤浅的,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但总碍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一直停滞不前。
也许是机缘巧合,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教科院组织的“北京市农村成人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并以学员的身份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讲师团培训”,其培训的内容就是《大学》。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的聆听了包括学习大学的重要意义、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等内容,从学习者的角度听取了马教授对大学的讲解。
下面就说说我的学习感悟,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
且不说国家政策要求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单从儒学在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影响与作用来看,就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
再者,在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金钱至上、信仰缺乏、宗教侵蚀等,影响着中国年轻的一代,甚至是更多的中华儿女。
读《大学》心得体会

读《大学》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大学》心得体会】“心怀敬意,明心见性”——《大学》心得体会《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
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
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
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
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
《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
《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
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
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高三年级——李艳辉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
就是求为真知。
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
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
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
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
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
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
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