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
1.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按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可分为:
(1)恋爱婚姻家庭(2)心理成长发育(3)情绪反应(4)社交适应(5)人际关系(6)躯体疾病(7)其他
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原因、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的特点)
2.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心理咨询时,在仪态上应注意不吸烟,不多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接待求助者前不饮酒,交谈时注意力集中,不东张西望等。
第二节摄入性会谈
1.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2)确定提问方式;(3)倾听;(4)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5)对会谈内容归类;(6)结束会谈
2.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3. 会谈法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通过会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4)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等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如突然的精神创伤时进行的会谈。
4. 桑德伯格制定的采集客观背景材料的提纲:
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5.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出现提问过多错误的原因(提问的数量和频率)
(1)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所说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2)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
(最有效办法:把封闭式问题变为开放式提问)
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影响:
(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流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G.Kelly)
(1)“为什么”的问题:有强烈暗示性,可改成“什么、怎样”的形式
(2)多重选择的问题:获得的信息收限制,可去掉选择部分
(3)多重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的急躁和没耐心
(4)修饰性反问:使会谈陷入僵局,把会谈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5)责备性问题:产生威胁感,引起心理防卫
(6)解释性问题:减少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6.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接受性、有效、积极
7.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必须保持中性的态度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避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三节心理测验
1.工作程序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若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相左,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2.注意事项
(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第四节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初步诊断
一、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工作程序)
1.不同途径收集到与求助者相关的全部临床资料
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心理测验、作品分析等
2.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3.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点:(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2)改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性质始终不变。
二、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1.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称为初步印象。
2. 心理诊断:(1)最早于1921年在M.罗夏的《心理诊断》中提出。(2)心理诊断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试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
(3)心理诊断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心理治疗前的决策过程。
三、一般/严重心理问题诊断
1.分析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学的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初步形成诊断
四、提出心理评估报告(工作程序)
1.临床资料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访问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
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