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冲刺材料题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代表人物命运

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曹操执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于

材料二、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三、近代中国大事年表

西方的冲击: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中国的反应: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

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预备立宪

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举措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

(2)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1)原因: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对近代产生恶劣影响,集权趋势不利

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

(2)同意。影响: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思想文化上,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使

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

(3)由于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具有后发性;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起;一波三折,困难

重重;从体制内改革转变到体制外革命;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思想启蒙不够,政治转型效果不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

和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文字“吕不韦”“掌握国家大权”“曹操”“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并结合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丞相制度、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化影

响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的观点是正确的,肯定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角度

对当时的君主专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括作答即可。

第(3)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历程、成效等角度对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概括作答即可。

2.

典型试题分析运用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材料二:(课标)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给出材料一题目的正确选项,并指出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的理由。(8分)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本题对你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启示。(4分)

答案及解析:

2.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选择C,五经是孔子编订,而《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内;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但儒家思想并没有断绝,汉代儒学是在早期儒学基础上吸收法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排除ABD项;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着课标的作用、如何使用课标概念等方面来阐述即可。

答案:

(1)C.理由见解析

(2)建议:依据课程标准学习;课标核心概念要清晰,要深挖;要注重历史课标核心知识的发展变迁。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是欧洲14至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形式出现的、反封建反神学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上,曾

出现过不同类型的“中国文艺复兴”说,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梁启超“清代

文艺复兴说”的和胡适的“五四文艺复兴说”。20世纪初,梁启超率先拿

“以复古为解放”的清代学术比附欧洲的文艺复兴,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指出:“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

‘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1958年,胡适发表的题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中,胡适这样描述新文

化运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

兴的运动。那个时候,有许多的名辞,有人叫做“文学革命”,也叫做“新文

化思想运动”,也叫做“新思潮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

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整理自董德福《“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考辨》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及解析:

3.答案:答案示例:

评析梁启超观点:梁启超认为,清代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

合理性:二者都以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反对旧思想(如: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以先秦儒家的“民本”“经世致用”“唯物”等思想,反对宋明理学);二者都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

要求;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强调个人思想解放的作品(如通俗小说、戏曲、绘画等)。

局限性:清代的学术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有着较大的不同。(可以从背景、内容、思想体系、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