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检测技术与相应的仪器,尤其是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临床生物化学分析的质和量获得了精确的保证,标志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已迈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血脂和心肌酶的生化检验在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n血脂生化检测

1 甘油三酯(GPO-PAP法)

1.1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属于脂类,它是从食物中吸收和由碳水化合物内源性产生而获得。测定甘油三酯对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甘油三酯升高见于:①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塞;②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③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急性胰腺炎、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低下、酒精中毒。

甘油三酯降低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状腺亢进等。

1.2 测定原理

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蛋白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的甘油与试剂中的ATP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甘油-3-磷酸,甘油-3-磷酸在甘油-3-磷酸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参与Trinder’s反应,生成醌亚胺色素。该色素在规定波长处有特异吸收,且该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测定样本与标准品经上述反应生成色素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可以计算样本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①甘油三酯+H2 LPL 甘油+脂肪酸

②甘油+ATP GYK 甘油-3-磷酸+ADP

G3O

③甘油-3-磷酸+O2

羟磷酸++H2O2

④H2O2+显色剂+4-AA POD 醌亚胺色素+H2O

注:LPL、GYK、G3O、POD分别为脂蛋白酯酶、甘油激酶、甘油-3-磷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干粉试剂使用DHBS作为显色剂,采用52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双试剂使用2,4-二氯酚为显色剂,用50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单一试剂使用TOOS为显色剂,采用540 nm波长比色测试。

2 血清总胆固醇(CHOD-PAP法)

2.1 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或CHOL)的含量,主要用于辅助诊断高脂血症,胆固醇的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联。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①家族性高TC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②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①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2.2 测定原理

TC测定方法种类繁多,化学方法大都用有机溶剂提取血清中的TC,用特殊试剂显色,然后比色测定。主要显色反应有Liebermann-Burchard(L-B)反应及高铁-硫酸反应等两类。这些方法须用腐蚀性的浓酸试剂,特异性差,干扰因素多,准确测定有赖于从血清中提取胆固醇,并对抽提液进行纯化。因此操作步骤多,不适于常规应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脂类测定标准化实验室所审定的ALBK法,由于抽提液中基本上不存在L-B反应的干扰物,结果准确,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方法。此法虽然不很复杂,但也不易准确掌握。现在还有少数实验室应用L-B试剂直接显色法、邻苯二甲醛法等,准确性差,已在淘汰之列。

在常规工作中现在普遍应用酶法(CHOD-PAP 法)。此法特异,灵敏,精密,用单一试剂直接测定,既便于手工操作,也适用於。自动分析仪测大批标本;既可作终点法,也可作速率法测定。酶法都采用胆固醇酯酶(CEH )水解胆固醇酯(CE),同时以胆固醇氧化酶(CHOD )将胆固醇氧化成胆甾烯酮并产生H 202。终点物的测定则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前普遍应用依赖于H202的显色系统,即Trinder 指示反应,试剂包括过氧化物酶(POD )、4—氨基安替比林(4—AAP )和酚(三者简称PAP )。H 202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DHBS 反应生成醌亚胺。醌亚胺在520nm 有特异吸收,反应产生的颜色与总胆固醇含量成正比。

注: CO 为胆固醇氧化酶 总胆固醇(TC )测定要求做到标准化,与国际标准取得统一。化学测定的胆固醇标准液应以美国NIST (原NBS )的SRM911b 为准,其纯度为99.8±0.1%。国内应制出相应的胆固醇纯品。酶法中常用定值血清作标准,规定用参考方法(ALBK 法)定值,定值时须用相当于SRM91Jb 的胆固醇纯品配制标准溶液。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遮蔽法)

3.1 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防止冠心病发生的保护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 <0.9 mmol/L ,胆固醇>6.2 mmol/L 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慢性肝病、肝硬变、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时,HDL-C 降低。慢性肝病和慢性中毒性疾病,长时期的需氧代谢,遗传性高HDL 血症等使HDL-C 增高。

3.2 测定原理

选择性抑制法(PPD 法)亦称选择性遮蔽法。其应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及多聚阴离子,根据脂蛋白的酶反应选择性,直接测定HDL-C 。试剂I 中含多聚阴离子和分散型表面活性剂(亦称反应抑制剂),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在多聚阴离子环境下发生凝聚;由于反应抑制剂与CM 、VLDL 、LDL 的疏水性基团具有高度亲和力,故其吸附在凝聚的脂蛋白颗粒表面形成遮蔽圈,抑制其表面的游离胆固醇反应。同时在游离的HDL 表面也吸附有少量反应抑制剂,但由于亲和力较弱,其结合是可逆的。试剂Ⅱ中有对HDL 颗粒中亲水性基团具有高亲和力的可溶性表面活性剂(亦称反应促进剂),其对HDL 表面的吸附不仅置换出第一反应中HDL 表面吸附的反应抑制剂,而且使HDL 形成可溶性复合体,从而使HDL-C 可直接与酶试剂[含胆固醇酯酶(CHER )、胆固醇氧化酶(CHOD )等]发生反应。主要反应式如下:

①CM 、VLDL 、LDL+多聚阴离子+反应抑制剂→CM 、VLDL 、LDL 表面被遮蔽

②HDL+CHE+CHOD+反应促进剂→△4-胆甾烯酮+H 2O 2

③H 2O 2+4-AAP+POD→显色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清除法)

4.1 临床意义

由于LDL-C 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最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CHD 的危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

LDL-C 升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疽、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 综合征等。

LDL-C 降低可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4.2 测定原理

表面活性剂清除法(SUR 法)是目前国内外LDL-C 试剂盒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试剂。试剂1中的表面活性剂1能改变LDL 以外的脂蛋白(HDL 、CM 和VLDL 等)结构并解离,所释放出来的微粒化胆固醇分子与胆固醇酶试剂反应,产生的H2O2在缺乏偶联剂时被消耗而不显色,此时LDL 颗粒仍是完整的。加试剂2(含表面活性剂2和①胆固醇酯 LPL 胆固醇+脂肪酸

②胆固醇+O 2 CO 胆甾-4-烯-3-酮+H 2O 2

③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4-氯酚 POD 醌亚胺色素+2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