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8.3打破隔离的坚冰(15张PPT) [ 高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8.3打破隔离的坚冰(15张PPT) [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5aca9ce0aa00b52acfc7ca29.png)
立体派实际上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 的现代派美术的一个派别,是当时非常前卫的一种绘 画艺术。这种流派的特点是将自然形体分解为若干几 何切面,并且相互交错、重叠,或者在画面上同时表 现事物的几个方面。这种绘画艺术将零散的片段按照 画家的“感受”而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来一种给人 以支离破碎感觉的画面,使绘画艺术走向抽象。
打破隔离的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太多的 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 地之间的联系,加速了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两 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血腥和深重的灾难,席 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更是给西方世界 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在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生 活在悲观和痛苦之中,对现实社会感到强烈不满, 内心感到无比孤独、困惑和迷惘。
毕加索是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都在不停 地探索,其绘画风格多变。根据用色的不同,毕加索的 画风可分为“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和“黑人时 期”,后来又出现了“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 义”时期。在“黑人时期”,毕加索创作了震惊欧洲画 坛的《亚威农少女》。这幅画完全违反了人的视觉所看 到的形象,画面上五个人物的形体,特别是脸部、正面、 侧面、斜面全部合在了一起。这幅画也被认为是立体派 的开端。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创作的一幅著名的油画。这 幅画是为了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 暴行而创作的。画家用了极为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幅触 目惊心的画面,向全世界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
毕加索与立体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矛 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也不断激化,很快就爆发 第—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乃至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有— 部分艺术家们由于对现实产生不满而逃避现实, 开始沉溺于纯粹的艺术探索,并且想要摆脱传统 的现实主义绘画而追求更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形 式,于是诞生了一系列的美术流派,被统称为 “现代派”。
22_三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
![22_三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b447e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f.png)
2.政治
相继而来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一战、二战、十 月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5
4、谁来打破隔离的坚冰?
二、自主整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著名的文学艺术
国家 人物
地位(荣誉)
代表作
欧美 罗曼·罗兰
文学
海明威
亚非
拉文
文 学
学
泰戈尔
B 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C
B.毕加索 D
.贝多芬
.巴尔扎克
20
B 4、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因素有(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两次世界
大战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⑤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D
C.②③④
.①③④⑤
21
5 、下列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作
——泰戈尔《吉檀迦利》
(1强)调材料追一求自中由泰戈平尔等的和诗爱歌国为,印度民社族会觉提醒供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 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 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这幅画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1
打破隔离的坚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
余姚市高风中学 冯 亥
2
思考:1、谁与谁隔离?为什么会隔离?
隔离另:一指方断面绝,接资触本;主断义绝各往国来相。继语完出成唐了杜工牧业《革命, 阿近房代宫资赋本》主:义“工覆业压登三上百历馀史里舞,台隔,离并天加日紧。在” 世界范 围内扩张。为、反不帝同、地反域殖之斗间争的。隔这离种斗争也反 映在文化领域,2使、这不一同时民期族的之东间西的方隔文离化在激烈的 碰撞中发展。 3、不同制度之间的隔离
高二历史打破隔离的坚冰PPT教学课件
![高二历史打破隔离的坚冰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de33aea26925c52dc5bf30.png)
2.表现 (1)欧洲文学
①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 苹果车 》是 其优秀作品之一。 ②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罗曼·罗兰 凭借其巨著《约 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了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 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 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 个世纪 的文化 的一座桥梁”。
着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 战斗檄文与颂歌。
(2)《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 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认为社会主 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 的书”。
(3)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
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探求过程, 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至80年代的俄国社会,描写 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 质。
2.鲁迅 (1)《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发表了《 狂人日记 》,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借“ 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阿Q正传》: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作者借阿Q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 中国人形象。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则表现了被压 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
知识点三 音乐的变奏 1.印象主义音乐 (1)历史地位: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 音乐的代表
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 承前启后 的天才人物。 (2)艺术特色: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追求
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从德彪西的音乐中,人们可以领 略到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意境。 (3)代表作:交响诗《 牧神午后 》以及管弦乐《夜曲》、 钢琴曲《月光》等。
高中历史专题八第三节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人民版必修三.ppt
![高中历史专题八第三节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人民版必修三.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1edd8251e79b8968022686.png)
杰克· 伦敦美国作家。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
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 症。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 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早期作品有描写北 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包括1900至1902年发表的《狼的儿子》等 3部集子,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的特写集《深渊中的 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的长篇小说《海狼》 (1904)。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现了对劳动人民顽强意 志的歌颂和苦难生活的同情,也显示了作者的“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 论思想和尼采式“超人”哲学观念。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 1905年后参加社会党的活动,此间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 号召工人阶级抛开幻想、准备坚持长期武装斗争的政治幻想小说《铁蹄》 (1908);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 传体长篇小说《马丁· 伊登》(1909)。小说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展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势利和自私,但 小说的主人公却是强调个人意志和脱离群众的“超人”。到后期,杰 克· 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虽创作了《一块排骨》 (1911)、《在甲板的天蓬下面》(1913)等优秀小说,也写了《埃尔 西诺尔号的叛变》(1914)、《红死病》(1915)等诬蔑工人运动及宣 扬世界未日的作品。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苦闷空虚中服毒自杀。
打破隔离的坚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
1、经济: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政治:两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 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 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 发展。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 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 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 (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7bfece195f312b3169a57a.png)
推进新课
民族乐派音乐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
推进新课
民族乐派产生的背景: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逐渐淡化了自然 自 主 学 习 形成的地理界线,世界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音乐文化 艺术特点:他们以民族题材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 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和音乐,其作品的旋律、节奏等都带有民族特点,形 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促进了这 成了民族乐派音乐。 些国家人民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艺术家们强烈要 求摆脱外国文化的控制,发扬和创建具有本国民族特
推进新课
毕加索与立体派
毕加索的《两个小孩》
毕加索
推进新课
立体派产生的原因: 自 主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学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习 受20世纪以来西方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 更多地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 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推进新课
国家 代表人物 作品 法国 罗曼罗兰 他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法兰西学
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推进新课
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推进新课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地区 主要作家 高尔基 作品、文学特点和文学地位 地位:“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
自 主 学 习
苏联
现实文学的奠基人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代表
作:《海燕》《母亲》,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 间》《我的大学》
打破隔离的坚冰ppt6 人民版
![打破隔离的坚冰ppt6 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fb3a944431b90d6d85c762.png)
著有闻名世界的著名诗集《新月集》、《飞鸟集》,他是 D
A、川端康成 B、鲁迅 C、巴金 D、泰戈尔
1、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家咖啡馆放映了人类的第一部电影
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放映者是 A
A、卢米埃尔兄弟
B、塞列克
C、弗拉基米尔·兹沃尔金 D、艾维斯.普莱斯利
2、电影是19世纪末的艺术。它首先起源于 C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1、文学领域
背景:
法国:罗曼•罗兰,
代
《约翰•克利斯朵夫》
表 美国: 海明威
人 物
《老人与海》
及 俄国:高尔基 《母亲》……
代
(了解)
表 作 亚非拉国家:泰戈尔(印) 《吉檀迦利》
鲁迅(中) 《阿Q正传》……
2、美术的发展——立体派
毕加索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
“良知复兴”运动。 这是一项由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为灾民、难民、受 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 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
3、摇滚乐是由美国的哪两种音乐融合而来的? 它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稍做介绍。
摇滚乐是由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 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融合而的。
罗曼·罗兰
①罗曼·罗兰的创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②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有何荣誉? ③罗曼·罗兰有何称号?
海明威——20世纪新一代美国文
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 史上的“黄金时代”。
他有哪些代表作?
美国作家海明威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中,用作品表达强烈
的反战情绪,许多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不朽名篇,其
卓别林的作品
A、川端康成 B、鲁迅 C、巴金 D、泰戈尔
1、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家咖啡馆放映了人类的第一部电影
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放映者是 A
A、卢米埃尔兄弟
B、塞列克
C、弗拉基米尔·兹沃尔金 D、艾维斯.普莱斯利
2、电影是19世纪末的艺术。它首先起源于 C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1、文学领域
背景:
法国:罗曼•罗兰,
代
《约翰•克利斯朵夫》
表 美国: 海明威
人 物
《老人与海》
及 俄国:高尔基 《母亲》……
代
(了解)
表 作 亚非拉国家:泰戈尔(印) 《吉檀迦利》
鲁迅(中) 《阿Q正传》……
2、美术的发展——立体派
毕加索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
“良知复兴”运动。 这是一项由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为灾民、难民、受 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 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
3、摇滚乐是由美国的哪两种音乐融合而来的? 它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稍做介绍。
摇滚乐是由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 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融合而的。
罗曼·罗兰
①罗曼·罗兰的创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②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有何荣誉? ③罗曼·罗兰有何称号?
海明威——20世纪新一代美国文
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 史上的“黄金时代”。
他有哪些代表作?
美国作家海明威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中,用作品表达强烈
的反战情绪,许多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不朽名篇,其
卓别林的作品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八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共7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八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共7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1b4c3aaef8941ea76e05e5.png)
英国:乔治·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上半叶 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 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 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 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 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 文艺创作。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 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 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本人 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 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 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 懂的。
冰山”风格是种独特的形式美。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 他曾在 《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 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 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 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以“冰山”为喻, 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 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 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结构上:他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 小说结构,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 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 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 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丧钟为谁而鸣》堪称海明威最长的长篇, 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里,但小说却 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宏伟的历史画卷, 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上半叶 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 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 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 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 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 文艺创作。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 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 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本人 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 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 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 懂的。
冰山”风格是种独特的形式美。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 他曾在 《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 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 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 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以“冰山”为喻, 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 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 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结构上:他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 小说结构,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 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 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 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丧钟为谁而鸣》堪称海明威最长的长篇, 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里,但小说却 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宏伟的历史画卷, 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