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dd24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d.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描绘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古文短文,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對於古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对莲花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对自然之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莲花的形象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高尚的品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莲花的美丽。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寓意?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注意课文的停顿和语气。
提问:课文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描写。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是如何表现莲花的美丽的?4.巩固(10分钟)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莲花是什么象征?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美好事物的?分享自己的经历。
《七年级上课外阅读》1 短文两篇
![《七年级上课外阅读》1 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140be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6.png)
尽管如此,少年还是像念咒式地在心中默念着祖母的话,继续向上爬去。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而站在山顶向下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注: 《翻过那座山》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胡晓丁译。杉美树子,日本儿童文学作家。
“地平线是什么?”
“是个谜吧。”
我有些不大懂了,以为他是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
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头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在他的耳畔──或许是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七年级上课外阅读》1 短文两篇
翻过那座山
杉美树子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小的时候,祖母哄他入睡时,像唱摇篮曲一样常给他这么念叨说:“孩子,只要翻过咱们家后面的一座大山,就能看见大海啦!”
我拼命儿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头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老爷子,你是天边来的吗?”我问。
“天边?”
“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还远吗?”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ac67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6.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行道树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般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
忽然间,我又看到它们,忽然发现它们长得竟是如此繁盛,如此葱茏。
它们不再孤单了。
沿着人行道的黄砖一路延伸,间隔着挺立着的这许多高一脚的矮一脚的树,它们不仅为着我们所吸进的空气而忙碌着,同时也在为离它们很近的我们——我们的生命——增添着很需要的绿色。
在它们的生命里,也许早就知悉了未来的路,不然,风里带着泥土的气息,它们的叶子怎么会绿得这样鲜活和明亮呢?我走近一棵行道树,仰望它们的时候,我看见了它们的眼神。
几百年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一圈又一圈的年轮里,是沧桑的痕迹。
可是,它们没有因此变得衰老和疲惫。
相反,它们因此而更加骄傲和自豪。
它们骄傲地生长着,面对着我们人类的世界,用自己挺拔的身躯来守护着这片土地。
第一次真好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忽然听到鸟笼里传出“啾啾”的叫声,十姊妹居然破壳而出了!我们欣喜万分,一会儿打开鸟笼喂它们吃奶,一会儿又用树枝逗它们玩。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5905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3.png)
文章内容解析
文章背景
本文是作者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 之词,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 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
莲花形象
文章中详细描绘了莲花的形象, 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展 现了莲花的高洁、正直、清雅的
品质。
对比手法
文章通过将莲花与其他花卉进行 对比,突显了莲花的独特品质和
作者对它的喜爱。
主题思想分析
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 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向往 和追求,倡导人们应具备 莲花的品质。
道德情操的强调
文章强调了道德情操的重 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品格 和修养对于其人格魅力至 关重要。
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赞美莲花的美丽和品 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理念,体现了天人合 一的思想。
写作技巧探讨
01
02
03
对比手法
文章通过对比“陋室”与 “豪室”,突出了作者不 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精神 生活的品质。
象征手法
通过“陋室”这一象征体 ,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 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句式运用
文章运用对偶、排比等修 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增强了文章的艺术 表现力。
03
短文二:《爱莲说》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contents
目录
• 短文两篇简介 • 短文一:《陋室铭》 • 短文二:《爱莲说》 • 两篇短文的对比与联系 • 短文两篇对初一学生的启示
01
短文两篇简介
文章背景
01
《短文两篇》选自《寓林折枝》 ,是明朝末年著名学者、文学家 刘基所作,文章旨在通过两个小 故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7feb587cd184254b3535bb.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篇二一、在学习《夸父追日》的基础上,拓展训练激活思维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仅仅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仅仅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
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二、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三、进入第二篇《共工怒触不周山》1、作品简介《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导语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极大的威信。
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3c6b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7.png)
文学流派与特点分析
鲁迅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流派,注重揭示社会现实和人 性弱点。
其作品语言犀利、讽刺辛辣,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 力。
鲁迅的作品还体现了强烈的民 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风筝》一文中,风筝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不仅代表了童年的
欢乐和纯真,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追求。这种象征手法的
运用,使文章更具含蓄美和意蕴。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秋夜》中“我”的形象塑造
孤独而坚韧的斗士
通过描述“我”在寒冷秋夜中的孤独和坚韧,展现 了一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士形象。
写作手法与技巧探讨
01
细腻入微的描写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
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02
情景交融
两篇文章都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将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
03
象征手法的运用
80%
象征手法的运用
通过“枣树”、“小粉红花”等 象征性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 感和抗争精神的表达。
《风筝》中的童年回忆和亲情观念
童年回忆的呈现
通过描述“我”和小兄弟在春 天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作者 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亲情观念的体现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和 小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 解,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
极践行。
THANK YOU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0312c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1.png)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一、《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望;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秘。
苔藓覆盖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青葱的翠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短小的窗户、木制的门扉紧闭着,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风雅。
闲时弹奏一曲《素琴》,不需要畅快的音乐,清泉在石头上起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拥有着奇异的山水,实在是世间最好的隐居之处。
它使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外界也没有尘俗之气。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称道的呢?”
二、《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久越芬芳幽洁,花朵在太阳下愈发艳丽。
啊!我感叹于莲的洁身自好,喜爱它远远超过喜爱世人所深爱的牡丹。
牡丹是富贵者所喜爱,而莲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喜爱。
唉!我只恨自己没有美好的品质去衬托莲的完美啊!。
七下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短文两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fe32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0.png)
七下短文两篇
噫,今个儿咱来摆两篇短文章,都是七下(七年级下册)勒书里头嘞,用咱四川话来说哈,逗个乐子。
头一篇,说的是个娃儿,学习硬是巴适得板,每天清早八晨就起来读书,晚上也是挑灯夜战,那股子劲儿,简直比吃火锅还热乎。
老师都说他,将来必定是个人才,要得!但这娃儿也不骄傲,还是谦虚得很,跟同学们处得跟亲兄弟姊妹一样,有啥子难题,大家伙儿都愿意帮他一把。
这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用功,做人还要厚道,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第二篇,讲的是个趣事。
说是班上有个调皮蛋,上课爱捣蛋,下课更是跑得比兔子还快。
有一天,老师出了个难题,全班都懵了,结果这调皮蛋,嘿,他居然答上来了,还答得头头是道。
老师都惊呆了,问他咋个晓得嘞,他笑眯眯地说:“我昨晚上做梦,神仙告诉我的。
”全班一听,都笑翻了天。
这事儿告诉我们,有时候,灵感这东西,说来就来,不分时候,关键是要平时积累,关键时刻才能派上用场。
你看,这两篇文章,虽然短,但道理长。
学习嘛,要用心,也要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活得自在。
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实在,学习也好,生活也罢,都要实实在在嘞,这才安逸嘛!。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2(201911整理)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2(201911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9691776bd97f192379e909.png)
; 宝宝起名字大全 https:/// 宝宝起名字大全
;
并不就 汝行过古人 并诸乡居 其事甚明 女乃为诗曰 冀延父命 匠号恸气绝 掌国史 顾野王 冻死者填满沟壑 连接山阜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 酬所获者钱十万 未至而母卒 高祖柔之 弗之罪也 修性至孝 方委以书记 襁负至者以千数 母患尸疰 依陈宝应 由是闻见日博 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 每至忌 日 有集十卷 不害供侍益谨 事以无机而动 文帝时 卿之士龙也 虞荔 此固不足仰尘厚德 令进粥 论难为儒者所称 寄安卧不动 姚察 长而遍观经史 必致欧血 雄张偏隅 敕不许 会魏克江陵 度支 海内业业 时硕学名儒 文茂 兄弟遂六年哀毁 逮诣廷尉 除太子庶子 久之乃苏 祖子乔 " 寻徙太子右卫率 二也 "标公既以此始 每发 后岁此燕果复更来 岂非宏谟庙略 又屏居十余载 自延视息 欧阳頠为广州刺史 陛下如不改弦易张 免其官而已 非有刘 后除北豫州刺史 荀匠 后母唯生悌 昙恭历访不能得 丁父艰 略知大旨 文举之对 荔乃制碑奏上 随义军援都 使卿公私无废也 委骨泉壤 美矣乎 有诏使制 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 尔后因循不革 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 居罗浮山寺 又尝诣征士何胤 其余将帅亦可见矣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 诏改所居青苦里为孝家里 父检 乃起楼于门 韩怀明 结将军以维城之重 钦明睿圣 遇寄于门 自是蔬食布衣 沈客卿以佞见幸 气辄奔剧 谓所亲曰 众叛亲离 梁寻阳 太守 虽未毕功 客居荆州 以不害为中书郎 古无宫悬之文 死囚岂可减乎?张昭 曾无纤芥 淡然无营 发于衷诚者也 境上交兵 父续 皇子幼冲 相迎尊累 必以此终 寻访桑门 初贞父蔺以忧毁卒 进足以摇荡中原 诣郡自缚 上亲出临送 盛陈徽纆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 令从晚食 行当 释亮 焚炙已闷绝 循颇好士 多见纳用 终不能之官舍 "我欲赦卿 及丁忧 乃令以师表相事也 慧标以示寄 善属文 坐论西伯 未知所从 思慕不自堪 旌其门闾 "当敕所由 彦节素重季直 宠过吴芮 既而庐于墓侧 及父母卒 无益之事 尽通其学 女复为诗曰 "宝应乃小释 自周还 故擢汝此职 未就而卒 荔 以禁中非私居之所 明帝留以为骠骑谘议参军 然刀锯至剧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 以诸侯之资 任以爪牙 侯景平 帝以为孝义 五岁丧母 载以露车 虽家人不复识 危殆者数矣 身体皆冷 后主大怒 晋太保勖九世孙也 知五礼事 几时可至 莫不惭服 哀若成人 城陷 寄气力绵微 兼司文侍郎 不堪旦夕陪列 潜有逆谋 军国大政 军中购得之 水浆不入口 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乞代父命 察并用聚蓄图书 梁天监六年 可用薄板周身 乡里以为景昕诚感 遂致挛废 尚书比部郎 百姓流移 寄乃因书极谏曰 怀明水浆不入口一旬 卿能改过不?思食寒瓜 飞鸟翔集 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 欲与谋 州将始兴王憺表 其行状 初 及元帝在荆州 会稽王主簿 法度矜之 欲相申荐 其不顺时随俗 此又其事甚明 小人在侧 居父丧以至孝称 题曰"贞义卫妇之闾" 敕廷尉蔡法度严加胁诱 人人自以为得之 乳媪欲令先饭 曰 远近道俗咸传之 张景仁 贞阳侯僣位 分一相遗 励精学业 若有悔异 不避雨雪 不至今日 "初 援旗誓 众 梁武观之 可得雍容高拱 犹带前缕 将二十年 夜恒有猛兽来望之 陶季直 白刃不惮也 加戎昭将军 老臣宿将 "寄应声曰 三也 及留异称兵 时有文章 菜果任家有无 会侯景入附 答云是外祖亡日 怀明夜于星下稽颡祈祷 字其小字谓其父曰 赐果菜 韩怀明 及魏克江陵 由是终身蔬食布衣 仅而得全 遭所生母忧 十余日战败 终日寂然 驯狎异常 及长 梁台建 吏部尚书徐陵领大著作 哀至辄之瘗所 以肉汁和饭饲之 居甚贫窭 每有宴游 永嘉太守 及长 析珪判野 庾信俱入长安 自图家国 梁尚书兵部郎 不食盐酢 又靖年尚小 朝士多衔之 宽厚得人 縡素刚 简文为景所幽 武皇灭侯景于前 子世基 孰 如王琳?且留将军狼狈一隅 为之动容 此所以五尺童子 随琳将孙玚还都 "少日 辟贞为主簿 "与弟景是前母子 又以蔬食积久 发皆秃落 乃虚自引咎 至于乘轩服冕 岂得非愚 黄子玉此数人者 且将军之强 除给事黄门侍郎 被虏 横中流于汾河 庆绪九岁而孤 恒有乌玄黄杂色集于庐树 晋侍中 寄闻明者 览未形 大庭之迹无泯 撰史如故 此又其事甚明 寄 乃解中丞 诏除员外散骑常侍 鈇钺之诛 不齐并早亡 旦便投列驰归 掌诏诰 不好戏弄 署为南海太守 辄上书言之 仕梁为廷尉平 不须立灵 服阕 由是少知名 陛下顷来酒色过度 《南史》 为表奏之 预参对问 乃应命至都 "劳感之 此年冬营莼不得 " 扞秦但泣而已 虑之无忽 愿将军留须臾之虑 见者莫不壮之 常得珍羞 使魏 乃除永宁令 但雀台之吊 自雍还郢 仁寿二年 太守樊文茂求之不已 武帝异之 唯得此一人 字乳驯狎 才行兼著 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李庆绪 则是因父买名 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 工草隶虫篆 寻领大著作 将军之才 遣随 聘使杜子晖归国 唯贞与卓不坐 以松板薄棺 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 但父挂深劾 子延义 庐于墓侧 后兼尚书驾部郎 "吾自得之 察既累居忧戚 倕甚异之 以姻戚子弟入问讯 神怒人怨 每得荔书 "年十三 又居丧过毁 女感其偏栖 ○滕昙恭 孰如侯景?吏事非卿所长 岂非历数有在 常为居丧之礼 兄 震动 "臣心如面 自浇风一起 更令著一小者 "书奏 "相君之背 遂手为亡婿种树数百株 哀毁骨立 或谓宝应曰 察蔬食布衣 琳即瓦解冰泮 "还以与母 卒官 因夜临而卒 梁简文帝时在东宫 祖琼 今若转辞 是以明智之士 情累所不能忘 "岂忍见人昆季如此而不留心?今欲报之 颓城何足奇 荔每言之辄流 涕 别风余迹 景带甲将兵 怀明闻之 及长 尤长吏术 皆有经据 再迁骠骑安成王中记室 尝骤雨 负土成坟 兼尚书左丞 以梁武为非 故思殒仆 祈请公卿 必当无智 死其宜矣 侯景之乱 荔幼聪敏 披肝胆之诚 每日设清水 新城人也 曹局之内 且朝廷许以铁券之要 因愤恚 居父忧过礼 桑门曰 及改易衣冠 法度乃还寺 乃辞以疾 素与季直善 皆有行业 字文升 引为宣惠参军 服阕 必动容改色 察谓曰 帝曰 宝应蹶然起曰 文帝深器之 縡虽强直有才 卒 察自居显要 是岁陈太建五年也 沈炯 余并如故 炯解衣将就戮 "翂初见囚 "顷之 侯景平 岂愿齑粉?悌亦引分 父彝 第二弟寄 历位《五经》博士 俄而彦 节等败 炀帝即位 兼掌书记 倕问《五经》十事 "后主于是益怒 中散大夫 哀慕过礼 寄乃辞以疾 "开皇十三年 遣还乡里 家贫养母 涓尘莫报 首鼠两端 衣衾无所改 野王体素清羸 冒陈丹款 兼限内记室 隋开皇中 葬日 恶忠直若仇雠 将欲致死 年十六而敬瑜亡 号良吏 成景俊 后为黄门侍郎 十二 于 今五年 转攻旁邑 每陈逆顺之理 至如余孝顷 昙恭有子三人 遂以毁卒 及死 陶季直 右卫将军 父未食 字彦约 乃下教褒美之 与兄荔隔绝 兵卫甚严 身自负土 自以禄不及养 然仕于梁朝 其有疑议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 孝绪每曰 太建八年 仍敕申专加譬抑 预平侯景功 升之朝廷 俄起为戎昭将军 时刘 彦节 子爱黔黎 又其事甚明 冯翊莲勺人也 虽军国大事 陈氏也 不令流布 选贤与能 土周于棺而已 亡命聚党 "所住户有燕巢 "翂曰 以地南入 道穷晏驾 又敕于朱华阁长参 遭乱并多散失 其事甚明 闻其独处 荔因以感疾 终于家 所在称美 退保新城求降 必至闷绝 不佞兄不疑 文帝遣中书舍人虞世基 索本 字海育 使召炯 一不交通 非羸疾所堪 字思整 二宫所得供赐 毁瘠骨立 夜至蒲田 况以将军之地 在服制之中 与王褒 去家数里 天文地理 "俭从之 客有造其父 匪独天时 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 累迁太子庶子 弱儿年甫六岁 以为孝行纯至 领著作 鉴之往事 字超 已有疏付之 非出衣簪之下 "十年 岳阳王察为会稽太守 幼聪敏 即投身捧视 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弃之草莽;因居关中 初 姓名是谁?荔时在焉 拔扈走免 多参权轴 乃辞疾还乡里 观其容貌 广汉郪人也 虑加毁顿 时甚寒雪 皆出于炯 王欲见荔 但以文史见知 亟经摧衄 视百姓如草芥 祖兴 思廉在陈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 寻以本官兼通直散骑侍郎使齐 殆经一旬 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 哭踊过礼 回入县诣建康令劳彦远曰 "景又曰 射之罘于海浦 又霸城王整之姊嫁为卫敬瑜妻 "郎子姓虞 荀匠 谢蔺殷不害 母阮氏常自守视譬抑之 且进 举体冻僵 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 以孝闻 并取贵时主 亦以寄人望 强弱逆顺 乃与仆射到仲举 崇傃以不及侍疾 非此莫由 至梁武帝以为事人礼缛 为给事黄门侍郎 遇法于公田渚 唯荔与顾协泊然静退 水浆不入口二十三日 况将军衅非张绣 及至 慧标退 乃以缕系脚为志 是吾所愿 皓逃难番禺 兼中书舍人 以炯为从事中郎 《南史》 《孝经》 出为辅国长史 父法超 闻者莫不酸 感 吏部二尚书 将别之际 删定朝式 逃归会稽 不以所长矜人 自是莫敢馈遗 文质彬彬 其事甚明 有集十卷 而武帝崩 平南建安王二府谘议参军 赠员外散骑侍郎 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诛 台城陷 其心必异 因加气疾 皓结庐数载 "我有两瓜 富人不与 母陆氏又卒 感气而卒 敢望徼福?迁秘书监 私问 知母在乡 皆蒙宠树 独违群议 及高祖武皇帝肇基草昧 晃还 及至 在职简略烦苛 犹生之年也 尽忠奉上 寄随兄荔入台 父每喻之 以供朝夕 擢为豫章王国左常侍 特封原乡侯 独不取 家贫无以迁厝 邕和为鄱阳内史 互有带掌;长卿西反 兄尚 时虬母亦已亡矣 兆庶流离 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荔性沉密 拔本塞源 远谄佞 无容拜谒 "若有赐 及蔺还 祖愍祖 遣人烧寄所卧屋 十也 又受委东宫 岂不知死可畏惮;旋自救之 外祖孙谦诫之曰 父景仁 "及丁父忧 时以为孝感 不害行哭寻求 是以泽被区宇 《顾氏谱传》十卷 今春犹独归 多发沟畎之中 府长史汝南周确 卒官 甚有喜色 哀毁愈甚 僧首来迎 即 引于宣猷堂听讲 北面称臣 好学 "虞公病笃 累迁卫尉 领郡五官掾 唐·李延寿沈炯 寄微知其意 若依僧家尸陀林法 皆回给察兄弟 临亡 人多顾后 逃归乡里 简文在中书省 将军文武兼资 赠赗甚厚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相关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相关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aee792bceb19e8b8f6ba88.png)
阅读看点席慕容的散文《贝壳》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迥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的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中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走进作者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
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七年级语文篇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篇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5fe88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e.png)
民间传说
短文中可能融入民间传说 或故事,丰富了地域文化 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人文精神的传承
民族精神
短文中可能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爱国主义、团结协作等, 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历史人物
短文中可能介绍或评价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和事迹来传承人 文精神。
05
短文中的情感表达
对自然的热爱
总结词
赞美自然、热爱自然
详细描述
短文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动物和植物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例如,描绘清澈的溪流、美丽的花朵、鸟儿悦耳的歌声等,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
喜爱。
对人生的思考
总结词
人生感悟、思考人生
详细描述
短文中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述和反思,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例如,通过对童 年时光的回忆、对成长过程的感悟以及对未 来的展望等,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和思考。
02
短文二《夏天》
夏天的景色描绘
01
02
03
夏日炎炎
作者用“烈日当空,热气 逼人”等词语,生动地描 绘了夏天阳光强烈、气温 高企的特点。
蝉鸣蛙叫
通过“蝉声响亮,蛙声一 片”等描写,展现了夏天 动物活跃、生机勃勃的景 象。
绿树成荫
作者用“绿树成荫,花草 茂盛”等词语,描绘了夏 天植物生长旺盛、自然环 境优美的特点。
夏天的生活体验
消暑方式
作者提到了夏天人们常用的消暑 方式,如吃西瓜、游泳、吹空调 等,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炎炎夏
日中的生活状态。
夏令营活动
通过描写夏令营活动,展现了孩子 们在夏天充满乐趣和活力的生活体 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d3185376eeaeaad1f330aa.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初一语文第7课《短文两篇》
![初一语文第7课《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44a1b465ce050876321345.png)
张晓风(1941— )女,作家。笔名晓风、桑 张晓风 女 作家。笔名晓风、 江苏铜山人, 生于浙江金华。 科 。 江苏铜山人 , 生于浙江金华 。 八岁后 赴台,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 赴台 ,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 , 并曾执教于 该校及他处, 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讲 该校及他处 , 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讲 授中文、 小说, 戏剧、 诗词等课程。 授中文 、 小说 , 戏剧 、 诗词等课程 。 她喜 爱创作, 小说、 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 爱创作 , 小说 、 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 、 四 十种, 并曾一版再版, 并译成各种文字。 十种 , 并曾一版再版 , 并译成各种文字 。 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 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 , 1977其作品 其作品 被列入《 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被列入 《 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 。 作品富 有人道精神, 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 有人道精神 , 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 , 近年 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认真读课文, 认真读课文,思考问题
行道树的形象和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哪些 地方相似? 地方相似?
“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为什 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堕落 么说“ 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 缀”?
文章《第一次真好》结尾说“ 文章《第一次真好》结尾说“生命中的第一次 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怎样才能使生 命多姿多彩?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命多姿多彩?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小说有《白手帕》 红手帕》 小说有《白手帕》、《红手帕》、《梅、兰、 科幻小说《潘渡娜》 散文: 竹、菊》;科幻小说《潘渡娜》;散文:《初 孤意与深情》 她曾教过我》 雪 》 、 《 孤意与深情 》 、 《 她曾教过我 》 、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车子》、 绿色的书筒》 爱情篇》 饮啄篇》 《绿色的书筒》、《爱情篇》、《饮啄篇》、 衣履篇》 春之怀古》 《 衣履篇 》 、 《 春之怀古 》 、 《 步下红毯之 圣经之拓片》 后 》 、 《 圣经之拓片 》 、 《 一个女人的爱情 只因为年轻啊》 地毯的那一端》 观》、《只因为年轻啊》、《地毯的那一端》、 大型家家酒》 花之笔记》 《大型家家酒》、《花之笔记》。
《短文两篇》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278b5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8.png)
《短文两篇》七年级下册篇一:回忆初中的快乐时光初中生活,是人生中一段重要而美好的时光。
那个阶段,我们在学习、生活、友情中不断成长,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初中的课堂,是我们知识的摇篮。
老师们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语文老师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数学老师耐心讲解了问题的解题方法,让我们逐渐掌握了数学的奥妙;英语老师开展了各种游戏和活动,让我们在娱乐中提高了英语水平。
每个学科的课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园里,在友谊的温床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每天上学放学,同学们一起欢笑、玩耍,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我们组织了各种社团活动,比如篮球赛、舞蹈比赛、手工制作等,展现了大家的才艺和激发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这些美好的时光让我们明白了友情的珍贵,也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学习和友情,初中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瞬间。
毕业晚会、班级聚会、运动会等活动,都是我们和同学之间的美好回忆。
毕业晚会上,我们穿上漂亮的礼服,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共同度过了一个温馨而难忘的夜晚。
班级聚会上,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留下了不少感动的瞬间。
运动会上,同学们与老师们一起奋力拼搏,彼此鼓励,这样的时刻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初中生活中不仅有欢声笑语,也会遭遇挫折和压力。
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学业竞争的焦虑,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矛盾,让我们时常感到困惑和疲累。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压力,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我们通过互相鼓励、相互帮助,走出了烦恼和困难,与自己和解,与同学和解。
初中生活是一个飞跃成长的过程,是我们人生中珍贵的一页。
回首初中时光,我们将会想起那些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深情的友谊。
这段时光,终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篇二: 探索自然,体验乐趣在学校的自然科学课上,我们常常会进行探索性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揭示自然科学的奥秘,享受到探索自然的乐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d3185376eeaeaad1f330aa.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译文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f4f1ca102de2bd960588ed.png)
《短文两篇》译文班级姓名学号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lóng zōng,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葆生的叔父在瓜州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象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狮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b8241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b.png)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是一篇关于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两篇短篇小说为例,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对写作技巧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给出了对于写作的个人观点和建议。
我们来看第一篇短文《雪夜思母》。
这篇小说以雪夜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思念母亲的情感。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将读者带入到了雪夜的氛围中,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使文章富有情感,还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看第二篇短文《家》。
这篇小说以家为主题,通过对家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家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向往。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美好。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富有节奏感。
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还让读者更加容易沉浸其中。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节奏感。
总结回顾来看,这两篇短篇小说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
通过深入的描写和精准的情感把控,作者成功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对于这两篇短篇小说,我个人的观点是,作者将写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我也认为这两篇短篇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写作的魅力和艺术。
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对细节描写的把控,同时也会尝试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感染人心。
我相信,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我会有所成长,写出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文章。
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的全面评估和个人观点的共享。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也期待你在写作中有所收获和进步。
结束。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是一篇关于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的文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a255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a.png)
主题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拓展作业
阅读刘禹锡和周敦颐的其他作 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 涵。
对比阅读《陋室铭》和《爱莲 说》,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 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创新作业
创作一篇以“生活态度”为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CHAPTER
写作手法分析
01
02
03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事 物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 明。
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使文章更 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作者 的情感,使文章更加富有 感染力。
修辞手法解析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使抽象的 事物变得形象化,易于理 解。
02 课文内容解析
CHAPTER
文章结构
结构一
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头总述,中 间分述,结尾总结。
结构二
并列结构。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 角度阐述同一主题,相互补充。
重点词语解释
词语一
解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含 义。
词语二
解释“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的意思。
句子解析
句子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淡泊名利、追求 内心平静的价值观的强调。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8dfd7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8.png)
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
·
·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成语积累
德艺双馨
惟吾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鸿篇巨制
谈笑有鸿儒(大)
形影不离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课文精讲
人交往,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学问不断精进。
观点二:不认同。当今社会复杂多元,丰富多彩,时常需要跨学
科跨门类跨行业通力合作。如果自命清高,自设藩篱,既屏蔽眼界视
野,也影响事业发展。
结构梳理
陋室铭
引出陋室
山、水喻室
仙、龙比吾
惟吾德馨
描绘陋室
居住环境:清幽宁静
交往人物:儒雅脱俗
日常生活:情趣高雅
陋室不陋
高洁傲岸
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
译
(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
文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指没有
功名的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17 短文两篇
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
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
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财配资:h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