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源于易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所以六气六府,五行五脏阴阳四时,水火 升降得以有象,万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 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孙思邈曾感叹道: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
医”,张景岳对此理解是:“尝闻之孙真人日: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每窍疑焉,医有内经, 何借用于易?舍近求远,矣必自然,而今年逾不 惑。茅塞稍开,学到知羞,方克渐悟,……易者 是阴阳动静之妙,医者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 己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日:天 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 也”。 自《难经》首创左肾右命门学说,后世医家 对命门学说均有不同的见解,但大都无新的发 挥,赵献可则根据《易经》太极图及“一阳陷于 二阴之中”构成坎卦之象原理,论述了命门其位 于两肾中间,又根据坎卦之理区分了命门同肾的 属性: “命门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二
我们坚持的原则,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患者前来就 医,诊疗人次和业务收入近年来大幅度上升。 2.3.2工作重点改变,医德医风的重心不变。随 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目前己成为全市集 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 医医院,医院始终将病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 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3.3管理体制改变,“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不变。为了不断探索经营管理模式,我院先后实 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以支定收的核算办 法。但医院始终坚持经济指标与社会效益并重,j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无偿服 务,如社区健康教育、义诊,承担大型社会活动 的医疗保健工作,积极参与市内、外灾害事故的 救援工作等,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称 誉。 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和医德医风,确保医疗 安全是摆在每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面前一项严 峻的任务,必须通过教育和法制两个途径作长期 不懈地努力。
《易经》对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影响极大: 张仲景《伤寒论》学术理论创立,被历代医家崇 奉为“医门之规矩”, 《伤寒论》之六经所表述
的是六种象,而病象的演进乃是易经八卦六爻之 动的模拟,具体说来为乾卦初九到上九的模拟, 《伤寒论》之六经为病,从表入里转为阴证,逐 渐加重,到少阴为最重,而致厥阴为尽阴,两阴 交尽,阳气来复“物穷必反”。六爻是从下往上 画卦。下卦初爻是事物的最初现象,所以六经相 应乾卦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直 至九五的“飞龙在天”龙不断飞升到上九则“六 龙有悔”,也是至极而返。另外”《伤寒论》有 以“七日来复”为据判断六经疾病的转归,在 复、震、蛊、巽、既济卦的卦辞爻辞中记述了 “七日来复”的小周期,当时人们认为七是女性 的生命基数。现代西医认为急性炎症从组织变 性、渗出到愈合也是七日。 皇甫谧在《帝王世记》中论述: “自伏羲画
Leabharlann Baidu
中医源于易经
刘鹏赵海龙 我国很早就有“医易相通”的说法,由于 《内经》医学巨著的形成,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 体系。古时许多研究易学者都要把《黄帝内经》 作为主要的参考书,研究中医的人也要把《易 经j》作为理论的渊源。 “易”字在甲骨文上可以找到,就是太阳, 月亮的象形字,把上面太阳,下面月亮合起来, 便是“易”字。意思是说《易经》这本书是叙述 宇宙太阳系中日月运行的一个大法则。《易经》 是研究天文、历数、气象、节气等大自然的变化 及人文法则,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 则根据这个原则,视人体为宇宙大单位中的一个
经》,由于不懂《易经》,导致中医基础的墙脚 被挖除了,要协助医药界解决此项问题,必须从 根救起,即由研究《易经》开始”。
液);第三月气泽合化为热,为离(离为火,火 为热);第四月振振而动,为震(震为动);第 五月随母气而始“呼吸”为巽(巽为风,风即 气);第六月胎水始盛为坎(坎为水);第七月 胎子肠胃己具,为艮(艮为山,山为土,土涵生 万物,吸取养分,有如人之肠胃功能);第八月 肌骨皆成,形体俱全为坤。 恽铁樵认为《内经》提到的“揆度奇恒,道
作者单位:745000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
小单位。故日“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 也”《灵枢・岁露》大自然中一切的变化都会影 响到人体,因此中医以风寒暑湿燥火等天象分析 病象,还配合四季节气的变化处方用药,形成了 “整体观念”。 由于孔子的注释,将《易经》拉到人文哲理 上来,古人多从《易经》中象、理的哲学思想进 行研究,而中医基本概念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 念,是以阴阳五行等为基本概念建立起来的,因 而据此建立的中医理论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r.』 代医家多从一般的哲学原则出发,推测解释生命 和疾病现象。如《左传》中记载秦国名医医和,r
心,近年来医院从医疗设备、人才培养、科技兴 院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了投入,使医院的诊断水 平明显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日渐提高。医 院着重抓医疗质量的控制环节,成立了质量考评 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奖罚到位;抓各 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环节,包括对病情的转归愈后 评估不足,忽视查房、病历书写等日常工作,加 强三级查房、会诊、交接班、危、急、重症病人 报告制度;抓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培训工作,开 展各类医学理论讲座。通过抓以上三个方面的工 作,改变了“门难进、脸难看、惜话如金”的现 象。要求医生与住院病人签定协议书,向病人作 出不受礼、不吃请、不收红包等五条承诺,自觉 抵制不正之风的影响。 2.3以“病人至上”为原则,认真抓效益提高。 2.3.1形势变化,“病人至上”的原则不变。处 处为病人着想,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是我院近年 在办院指导思想实施方案上的重要体现。严格控 制医疗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 担,无论在艰苦创业时期还是在发展时期,都是
于卦为坎,于象为龙,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 之。肝应东方甲乙,于卦为震,于象为雷,雷藏 泽中,雷起而火随之。泽也海也(兑为泽)莫非 水也,莫非下也,故日乙癸同源”。 唐容川则用《易经》中的象、数、理原则表 示胎儿在母腹中的发育,第一月只是一点“元 阳”与“元阴”的“大和”之气为乾(乾为
元);第二月气血化成而胎液生,为兑(兑主津
者以一统两,两以见一,”(《医贯》)两者有
不同分割的关系,进而对命门理论有了很大提高 和发展。 李中梓则引用易经的坎、震、兑,’三卦之 理.,对他提出的“乙癸同源论”进行论述,以增 强其说服力, 《医宗必读》: “。肾应北方壬癸,
生物全息律,即生物的局部地区包含着全身信 息。现代生命科学家已经揭示出人体是一个完整 有机的生物场,人体的每~个细胞,每一个遗传 基因的有序排列,都带有人体全部显性生命的特 征,这已在中医的四诊及针灸疗法中得到印证。 中医学家不仅运用《易经》来讲述医理,而且灵 活运用到遣方用药上来,如“交泰丸”之“泰” 指《易经》中泰卦结构乾下坤上;乾为天,天轻 扬,故取上升态势;坤为地,地重浊,故取下降 态势,所以泰卦是天地相交,相通之象。这一药 方可以治心火上炎,肾水下流的病症。肾阴亏虚 不能制约心火,导致心阳偏亢心阴偏虚,阴不济 阳。“交泰丸”中用药性苦寒的黄连引导心火下 行,又用性昧温热的肉桂引火归元,使肾精上 承,而心火下降。所以交泰丸的药理在于坎离配 合,心肾相交,补泻结合。 纵观所述,治病求本,研理寻根,中医研究 不能满足于经验和实用,必须下功夫从深厚的中 华文化的沃土中去发掘,去整理,去发扬,要用 《易经》原理与中医文献相结合研究,并从文史 哲角度开掘中医学的文化。最后引用对台湾中医 药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陈立夫老先生的一句话以 阐述本文作者的旨意: “中国医药源于《易
晋平公诊病时,用山风蛊卦对疾病进行解释,其 上卦为艮为少男,下卦为巽为长女,是女惑男之 象,艮为山,巽又为风,风吹木落,因此断定晋 侯为纵欲过度而染疾。故以致于有的学者说,中 医学是哲学的科学,中医理论等于经验加哲学。 首先来看《易经》中太极图的模式,包含着阴阳 对立,消长、互根、转化,是一个阴阳变化和合 的动态平衡,中医认为人体是宇宙大系统中的一 个小系统,因而人体自身生存变化必然依据太极 图上的阴阳平衡状态而生存。中医在阴阳平衡状 态的影响下一直将健康理解为平衡态,疾病为不 平衡态,治疗疾病就是调节阴阳使其不平衡状态 达到“中合”的平衡态。
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机”此数语是
内经的一个总纲,但要明白奇恒之道在于一的全 部含义就非求于《易经》不可。同时又强调《内 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 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得到《易 经》“法象莫大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的印 证。《内经》常言‘少、壮、老、已、生、长、 化、藏、收、入,’此十字即《易》之精义。 中医的眼科也是按入封分方位的,八廊:天 廊(乾为天)水廊(坎为水)山廊(艮为山)雷 廊(震为雷)风廊(巽为风)地廊(坤为地)泽 廊(兑为泽)。古人同时也将全身分为八卦,乾 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 目,艮为手,兑为口,而且还将手掌按八卦划 分,表示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j初看起来似乎 不合逻辑,但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暗暗符合
《易经》的三大原则:变易、简易、不易,
同中医的一些基础知识殊途而道合。1.变易:易 经中认为人及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而且随时随地在变。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断 运动着的有机整体,各个脏器不是孤立的,它们 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2.简易:易经中 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随时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 杂,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中医学认为治病首先要用辨证的观点分析疾病的 标本缓急,主次先后,其次要考虑到同一疾病又 有个人生活环境、区域、季节、体质、职业的不 同,在疾病过程中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及邪 正消长的差异,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后,治疗起 来就比较容易了。3.不易:易经中认为万事万物 随时都在变化,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那是永恒 存在的,易学家称之为太极,哲学家叫它是本 体、功能。即能变化万事万物的它是不变的。古 医家则认为自然界固有的宇宙法则不变,即春夏 秋冬,昼夜晨昏,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的规律是不 会变的,人生下来就能想到他肯定会病会死亡 的。所以说“长生不死”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如能发掘自身潜能,达到“长生不老”,老而体 壮、体健,活到一百来岁还是有可能的,因为人 为“万物之精灵”是可以自身调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