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认识两次改革的联系,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改革在对俄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
难点:评价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青铜骑士是谁?学生回答: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
教师: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作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学习《俄国的改革》。
●探究新知学生:齐读导言,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1.彼得一世的改革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归纳俄国发展的历程。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俄国发展历程的简图,鼓励创新。
出示:老师设计的简图展示:学生的设计图并进行点评。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对俄国发展历程的归纳,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过渡:沙皇俄国形成后,在其发展道路上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18世纪初,为使俄国强大起来,彼得一世效法西欧,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设问:阅读P6相关史事,及第二、三段正文,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思考归纳,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出示:①沙俄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②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彼得一世改革(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2.时间:18世纪初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
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九下第二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2课俄国的改革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一、彼得一世改革教师总结: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1)背景史料1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教师:阅读史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
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沙皇彼得一世决心全面改革。
(2)内容史料2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
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
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史料3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教师:根据材料及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填写。
教师:提供模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课俄国的改革》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
本节课通过分析这两次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俄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以及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传授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俄国的改革。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1905年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讲解传授: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传授。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6.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国内矛盾加剧过程:改革实施影响:俄国社会发展方向改变2.1905年背景:改革不彻底,社会矛盾激化过程:爆发影响:推动俄国历史进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初中历史《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初中历史《俄国的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所以在备课时我会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农奴制盛行之下,俄国为改变自身的落后状况,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掌握本课知识,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完善知识体系。
二、说学情过渡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
九年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
但由于本课知识比较冷门,对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发展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可能不太清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会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改革的原因,归纳总结出改革措施,能正确分析改革对俄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提高思考与交流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国家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俄国改革的措施。
【难点】俄国改革的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下面我将着重进行分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过渡语: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彼得一世的图片,并附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于彼得一世的评价,提出问题:普京总统为什么说彼得一世是他最敬佩的人?彼得一世做了哪些事情促进俄国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快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彼得一世改革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俄国的改革,我会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介绍俄国是如何建立的,并进一步明确,俄国建立后实行专制统治,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逐渐加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说课讲稿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近代史,讲述了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俄国的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四课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其野蛮性和扩张性;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文制度的扩展》的第2课。
本课主要讲了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本课由“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两部分构成。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指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俄国的改革,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它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学情分析 俄国的改革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俄国在历经两次改革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学生对此事件应明确其中通过改革方式改变国家发展道路的知识,由于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九年级学生在积累两年多的历史学习经验中,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事件概括能力皆有所提高,因此本课在讲解中可运用史料和地图加深学生对改革方式的理解。
课标要求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史料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通过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难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本课的情境。
课堂导入提出问题: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有哪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教师过渡: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英美法先后通过革命走向 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那俄国又将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讲授新课:教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俄罗斯达到强盛,进入帝国时代。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 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
7.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 )
A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8、(2015·四川资阳·10)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A)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3.总体目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对俄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能通过史料分析俄国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内外因不同的角度做出判断(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5.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俄国的两场改革在性质上的差异。(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课堂练习
1、(2015·河南省·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D)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 (2015·湖北荆门·13)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C)
A.市场问题B.资金问题C.劳动力问题D.原料问题
3、(2015·广东茂名·48)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AD)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视频内容,文字和图片材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盛行,社会矛盾尖锐,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其中包括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使得俄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盛行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改革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局限。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某中学历史教师,今天给大家讲解的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在学习完九年级第一课《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后,引入“世界史”的视角,涵盖到了异域文明的发展和变革。
这一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列宁、彼得一世等俄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他们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上的改革变革,不仅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介绍俄国的改革及其历史背景。
2)了解列宁、彼得一世在俄国改革中的作用。
3)掌握俄国改革对于俄国、欧洲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理解文献内容。
2)能够运用历史观念,分析俄国改革的意义。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清楚表达对俄国改革的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同时加深学生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俄国近代史上的改革。
2)了解列宁、彼得一世在俄国改革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掌握俄国改革对于俄国、欧洲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2)将多个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形成“历史链”。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俄国改革前的历史背景。
(2)彼得一世对俄国进行的改革。
(3)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
(4)俄国改革对于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5)课堂练习。
2.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画面引出本节课内容,画面为彼得大帝的塑像,同时在画面中展示俄罗斯成为一个世界级强国的标志。
(2)俄国改革前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俄国在近代以前的历史演变,如蒙古统治、伊凡雷帝、沙皇等。
(3)彼得一世对俄国进行的改革:介绍彼得一世观察了欧洲列强的建设经验后,推行了许多改革,如让俄国参与国际贸易、打通伏尔加河、建立列强式军队等。
(4)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该部分主要介绍列宁的生平,以及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同时探讨列宁对于俄国晚期改革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了解16—19世纪俄国在欧洲、亚洲扩张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俄国的改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两次改革的性质,认识两次改革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认清俄国的改革的局限性,即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感知这两次改革使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探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以上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为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二、新课讲授(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然后谈谈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回答: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俄国,进入沙皇专制时代;17世纪,俄国沙皇专制在政治、经济及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国家。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质及内容。
学生回答:(1)目的: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内容:①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社会生活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是“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的是沙皇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司法改革、文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课本在教材末尾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全面进行的改革措施;②理解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影响;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2、能力目标①学会总结、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变革的规律;②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变革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学(10分钟)点击阅读主要章节,并思考下列问题:1.1 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改革?1.2 改革方向有哪些?在社会发展方面会带来哪些变化?1.3 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1.4 本节课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词汇?2、新课讲授(35分钟)2.1 课堂讲授在讲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问答、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①开篇导入导入俄国老爷爷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②主体分析1、农村改革:解放农奴,取消赋税,分配土地等改革措施;2、司法改革:着力改进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打击贪污腐败;3、文化改革:开办新学校,印刷新教材,传播新思想等方式来推广普及教育;③重点事件分析推荐精选一些精彩的历史事件,如《不列颠战役》,并通过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进行详细解读,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2.2 学生讨论(15分钟)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发现情节性的内容,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比较密切。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它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农奴制。
三、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发展历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事,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看待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中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教师引导:彼得大帝是谁?他对俄国有着怎样重大的贡献?(二)新课讲授1.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发展历程:【自主学习】结合视频与教材,梳理俄国的发展历程。
(2)改革背景:【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原因。
材料: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
……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5.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开始于:1861年
7.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反思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却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5.积极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6.改革的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堂练习】
1.正式采用沙皇称号的是:伊凡四世
2.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盛行的制度:农奴制
3.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互学探究】
1.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2.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只有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2018部编教材人教版第一单:殖民的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中的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8)第一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中的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是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仅对俄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格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地位及学生的学情,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的来历;理解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质及改革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场改革,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从改革的内容中分析改革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俄国两次改革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比较两场改革,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彼得大帝具有的优秀品质及关键历史人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发展,说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废除农奴制改革。
因为这场改革,不仅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而且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场改革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决定了它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本课学习的难点应是理解两场改革的影响,影响属于“理性认识或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的改革内容中,分析推理得出理性认识即改革的影响。
四、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材料分析法:
利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历史结论,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2、地图引导法:
借助俄国的领土扩张的图,让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到,俄罗斯帝国形成的过程,及其侵略性质。
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3、分析推理法:
引导学生从改革的内容中分析推理得出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学习方法。
4、微视频辅助教学:
通过借助微视频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俄罗斯帝国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彼得一世的优良品质。
2、合作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两场改革的异同”,即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比较的学习方法。
3、分析推理法:
让学生由两场改革的内容中,分析推理出改革带领的影响,从而培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
4、比较学习法:
在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两场改革的异同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时事任务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教学目标:让以学生导读后,老师简单的加以说明。
(三)、讲授新课:
彼得一世改革:
1、形成过程: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梳理俄罗斯帝国的形成过程。
2、改革背景:史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俄国盛行农奴制与俄国落后的关系”。
3、改革内容:出示18世纪俄国当时“落后”的表现,为学习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做铺垫。
4、改革影响:让学生大声读一遍“影响”,对改革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识;老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由改革的内容中去分析改革会带来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学习改革的影响。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改革背景:学生观看“微课”,思考:废除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的社会存在的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农奴制危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严重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二是,农奴暴动频繁,引发统治危机,不得不推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2、改革目的:借用“亚历山大二世的一段话: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引出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统治。
3、改革内容:学生找出改革的内容,并让学生阅读后,老师简要说明。
4、改革影响:先提问学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学法指导,改革的影响怎么来的,是从改革的内容中分析推理来的(即史论结合);再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带来的影响。
5、设置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从图片和史料中,体会农奴制残余的存在,认识改革的不彻底性。
比较两场改革的异同:
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投影展示,交流分享。
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培育学生比较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依据板书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及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给我国现代化建设留下哪些启示?”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体系,重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框架。
同时也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练习巩固
知识抢答
设计了5道问答题,五道问题设置目的在于考查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通过该环节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竞争精神,让学生学会根据他人的回答情况,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崛起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伟大转折
三、比较两场改革性质不同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体现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又能反映出历史事件的重大影响。
八、说布置作业
结合俄国两场改革的意义,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要求多角度思维)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同时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
九、说教后反思
本课的最大亮点是:一是学法指导,在突破教学难点“改革带来的影响”时,让学生从“改革的内容中分析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学习方法。
二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探讨俄国两场改革的异同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