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专题水资料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水圈和海水的性质
01
地球上的水
水圈的组成—读图思考
上学地—青岛栈桥
老家—济南趵突泉
实习地—路过新疆天山
工作点随拍—东阿洛神湖
骑行—齐河油菜花
大学旅游—黄山山顶大雾天
淡水资源
人类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 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2-3 海水的密度
通过实验探究德军是如何巧渡直布罗陀海峡
海水密度的应用
详细的自然地理过程描述
1.地中海气候,夏季夏热干燥,9月 份依旧温度较高,蒸发旺盛,降水比 较少,又因为河水注入非常少和地形 相对比较封闭,所以地中海盐度大, 海水的密度大,与大西洋之间形成了 海水密度差,底层海水向大西洋流动, 表层海水向地中海流动; 2.德军核潜艇可以借助表层海水向地 中海流动,在大西洋海区下潜一定深 度,关闭发动机在表层流的作用下流 入地中海,不被英国的声纳仪器检测。
2-3 海水的密度
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
据图总结表层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故大洋表层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密切;
2-3 海水的密度
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关系
2-3 海水的密度
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航运:在不同密度的海洋上航行,同一艘船 的吃水深度不同,为确保安全,须考虑密 度差异。
观测站纬度由高到低为:丙乙甲 理由:表层海水温度,温度高的纬度低。
2-1海水的垂直分布的特殊分布规律
思考1:读高纬度海区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图,思考: 高纬度海区出现冷中间层的原因?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地球上的水
专题05 地球上的水(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
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
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2.(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答案】1.A 2.B【解析】1.由材料可知,6月为丰水期,因为丰水期为水库蓄水期,上游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水经库尾进入水库后流速减缓,水体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如泥沙沉降、冲刷力降低,水体透明度升高,此时气温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浮游生物繁殖较快,数量较多,因此,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为丰富,A正确;与流量、营养盐、流向的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选A。
2.由材料可知,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9月是丰水期过后的平水期,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水位涨落携带,且消落区为草原分布,有机质含量较多,B 正确;9月份入库水量较少,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底泥扰动上浮,A错误;9月份平水期,不会有大规模的表层水流汇集,C错误;9月份是平水期,河川径流输入较少,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
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季风洋流)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蒸发B.降水C.径流D.洋流【答案】3.C 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区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该海域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浮游生物密度较高,7月为北半球夏季,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C正确;1月、4月、10月该海域上升流不强,营养物质较少,浮游生物密度较小,ABD错误。
高考地理水知识点
高考地理水知识点地球上约70%的面积都被水覆盖,所以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在高考地理中,水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考地理中的水知识点。
1. 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可以分为表面水和地下水。
表面水包括江河湖海和冰雪,主要分布在地表;地下水则指位于地壳表层以下的水体,最常见的是蓄积在地下、具有一定渗透能力的地下水层。
2. 全球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的形式(如蒸发、降水、径流等)之间不断转化和分布的过程。
全球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和蒸发等环节。
水循环的平衡在地球的不同区域和季节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3.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衡。
在地理的考试中,高考会涉及到全球水资源分布的问题,比如世界主要大洲的河流分布、湖泊分布等。
同时,也会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方面。
4. 常见的水问题与挑战在地理考试中,可能会遇到涉及到水资源问题与挑战的题目,如水污染、水供应紧张等。
这些问题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来分析解决方案。
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也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
地理考试中会要求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政策,以及各种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如水资源税、水资源执法等。
6. 水灾和干旱水灾和干旱是地球上水资源问题的两个极端。
水灾经常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并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干旱则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7. 地球暖化与海平面上升地球暖化导致了冰川和冰层的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
这对于沿海地区和岛屿国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在地理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暖化和海平面上升对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影响。
总结:地理高考中水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水资源的分布、管理与保护,以及水灾、干旱等水问题。
高考地理关于水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关于水的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水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水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雪和地下水中。
其中,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储量,约占地球表面水资源的97%。
而地表水则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中,地下水则埋藏于地下深处。
二、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都至关重要。
而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1. 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是全球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世界上有很多地区依赖灌溉农业,通过人工灌溉系统将水源引入农田,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但农业用水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水资源匮乏、灌溉技术不完善等。
2.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包括制造业、能源生产和矿业等领域的用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不合理的工业用水方式可能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等问题。
3.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包括饮水、洗涤、洗澡等。
生活用水的需求量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
但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有限,居民可能面临用水紧张的问题。
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等。
三、水循环与水文地理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的作用使水蒸发成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形成云,云通过降水形式(如雨、雪、雾等)将水返回到地表。
水文地理研究水循环的过程与规律,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常会涉及到水文地理的相关问题。
水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循环、水文学、水文地貌等。
水文学研究地表水的形成、运动和改变规律,水文地貌研究水对地貌的作用。
四、水资源与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高考地理水体要素专题整合
高考地理水体要素专题整合微专题一、水循环一、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2、影响蒸发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4、影响下渗的因素5、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三、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四、河流补给类型五、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微专题二、河流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二、河流特征(一)河流水文特征1、河流补给类型;2、影响径流量大小的因素;3、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5、凌汛的形成条件;6、水能丰富的原因;8、断流的原因及其对策;7、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二)河流水系特征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2、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4、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
(三)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1、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3、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4、水电基地选择区位条件5、河流的开发方向三、河流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一)河流对其它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1、河流对气候的影响;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3、河流对土壤的影响;4、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5、河流对河口海水盐度的影响;(一)河流对其它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1、河流对人口、城市的影响;2、河流对农业的影响;3、河流对工业的影响;4、河流对交通的影响;5、河流对河口海水污染的影响。
四、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微专题三、湖泊一、湖泊的类型(一)按成因分类(二)按盐度分类二、湖泊的特征三、湖泊的效益与价值四、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对湖泊本身+对周边地区)3、对策措施五、湖泊的水污染微专题一、水循环一、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经典试题1】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圣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 课件-水循环真题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
பைடு நூலகம்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
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答案】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 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 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根据上题可知,水源涵养量与 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 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12.推测 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1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 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A.沙尘天气
【答案】11.D 12.B 13.D【解析】11.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 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 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 量,不是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2.材料信息表明,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 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 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 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 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 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3.前面分布可知, 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 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 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 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 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 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 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总结地理水文是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以及水文地理现象的学科。
在高考中,地理水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水资源、水循环、水文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的总结。
一、水资源水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类水体的总和。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上一些地区因缺水而困扰,而另一些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在高考中,常涉及到的水资源知识点如下:1. 水资源的类型:水资源主要包括表层水、地下水和冰雪水。
表层水主要指河流、湖泊、池塘等地表水;地下水是指处于地下的水体;冰雪水则包括冰山、冰川等。
这些水资源在不同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其中,北半球水资源丰富,南半球则相对匮乏。
这与气候、地形等因素有关。
在地理水文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规律,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
高考中可能会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学习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二、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水体之间循环变化的过程。
水循环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1. 水循环的各环节: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冷凝、降水、入渗等一系列过程。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冷凝是指水由气态变为液态,降水则是指水从大气层中返回到地表。
入渗是指水渗透到土壤中或透过岩石缝隙进入地下水。
2.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地形和植被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地形和植被则会影响水分的蒸发和降水。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水文地貌水文地貌是由水的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地貌。
在高考中,常涉及到的水文地貌有河流地貌、湖泊地貌和河流与湖泊的发育规律。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硬度、土质疏松状况
续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1.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3.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水循环过程与人类活动
(3)内流区域(闭合流域)水量[4]______,说明该流域的蒸发量与降水量是平衡的。
不变
稳定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水量平衡原理与流域水量变化
[湘教选必1-P99知识变式]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内陆湖,有多条河流注入,伊犁河是其最重要的水源。1970年,位于伊犁河干流的卡普恰盖水库建成。下图示意1960—2019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1—3题。
蓄水变化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蒸发量
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陆地
降水量
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
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
蒸发量
2.流域水量平衡
(1)闭合流域水量平衡闭合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没有水量交换,因此在任一时段内的收入水量只有大气降水;支出水量有蒸发量和(地表、地下)径流量,故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蓄水变化量趋于零,即降水量 蒸发量+径流量。内流区,因无径流注入海洋,则径流量 ,故内流区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降水量=蒸发量,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
D
A.植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裸露坡面 B.灌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植草坡面C.降雨强度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早 D.相同坡面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水圈和水体1.地球水的分布:海洋水96.53%、陆地水(河水0.0002%、湖水0.013%、地下水1.69%、冰川水1.74%)、大气水0.001%。
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冰川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单向补给,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知识点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1.水循环类型: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①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①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①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
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知识点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知识点4: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2.河流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知识点5: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的科学,而水文学是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循环和利用,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水文环境非常重要。
在高考中,地理水文知识点是必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归纳一些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水的总和,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通过降水、地表径流、湖泊和河流等形式存在。
地下水则主要储存在含水层中。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水面、大气、地下储库之间的流动和再生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融化、蒸发、植物蒸腾等环节。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重要原因,对于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维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在人类活动中至关重要。
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是对水资源的主要需求。
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工业用水用于生产和制造,城市用水则用于人类生活、供水和污水处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过度的用水、不合理的灌溉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争夺和浪费,给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3. 水文地貌与水土保持水文地貌是地球表面地貌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中,水的侵蚀、沉积、剥蚀和湖泊河流等作用的结果。
河流、湖泊、冰川、沙丘和岸线等都是水文地貌的重要标志。
水土保持则主要是指保护和改良土壤以保持其水和养分的能力,防止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水土保持是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4.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衡。
北半球的水资源丰富,南半球则相对贫乏。
其中,东南亚地区水资源丰富,西部和北部沙漠地区水资源稀缺。
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地区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更是缺水问题的集中体现。
水资源的分布取决于地理条件、气候和地貌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人们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水课件
2.艾丁湖入湖河流日平均流量最大值与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并不
成正比,主要是由于艾丁湖( )
A.冬季湖面冻结
B.湖水下渗量增加
C.夏季蒸发旺盛
D.灌溉用水量增加
答案:C
解析:艾丁湖夏季入湖河流日平均流量最大,但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非夏季 最高,而是春季。其原因最可能是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湖水的收入小于支出, C项正确。冬季湖泊出现最大面积频率较低,日平均流量较低,A项错误。春季 之后湖水下渗量增加,灌溉用水增加,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应该较低,但不是 主要原因,B项、D项错误。
核心考点一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技 法 突 破】 1.水循环 (1)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光照、温度、风、大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水域、裸地、 绿地等)、水域表面积
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植被状况、地质地貌条件、降水量、流域面积、人类活动
下渗
植被状况、降水强度、地表坡度、地面性质
4.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
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沿岸上升流更盛
答案:C
解析: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 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错误。北大西洋 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 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墨西哥湾 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 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 C正确。故选C。
东北地区
冬季寒冷降雪多,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 成的;夏季高温多雨,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高三地理水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水专题知识点【高三地理水专题知识点】在高三地理学科中,水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专题内容,它涉及到地球上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水文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学科中关于水专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水源到大气、地表、地下的转化和重新分配的过程。
它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蒸发和蒸腾:太阳能使水体变为水蒸气并升入大气中,蒸腾是指植物通过气孔释放水蒸气。
2.凝结和降水: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并聚集成云,并通过凝结转化为液态水或固体水,最终以降水形式返回地表,包括雨水、雪、冰雹等。
3.径流和入渗:降水经过地表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水分在地下渗入土壤中,形成地下水。
二、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1.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球上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包括亚马逊流域、刚果河流域等,而撒哈拉沙漠、沙特阿拉伯等地区则缺乏水资源。
2.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三地理课上,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
三、水文地貌水文地貌是水在地表和地下切割、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地貌形态。
地球上有许多典型的水文地貌,例如:1.河流地貌:河流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水系统之一,它由源头、河道和出口等部分组成。
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包括冲积平原、峡谷、三角洲等。
2.湖泊地貌:湖泊是地球表面的凹陷区域中积水形成的水体,它有多种类型,如淡水湖、咸水湖等。
湖泊地貌包括湖滨、瀑布、湖心岛等。
四、水污染与环境保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成为了迫切的任务。
1.水污染的来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
2.水污染的治理:水污染治理包括预防、减少和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水质。
高考地理专题《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专题《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知识点汇总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2.结合水量平衡原理理解水循环原理的应用(1)水量平衡原理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原理:总收入=总支出。
(2)水量平衡原理的公式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注: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流域根据其中的河流最终是否入海可分为内流区(内流流域)和外流区(外流流域)。
(3)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解释“沼泽、旱涝、缺水、断流、盐碱化”等成因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①分别为降水、径流输入、蒸发、径流输出、下渗。
(4)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沼泽湿地的成因3.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①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①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①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①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负面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①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①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①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高考有关水的地理知识点
高考有关水的地理知识点高考与地理知识:水的奇妙世界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高考地理科目中,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到许多有关水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以水的典型地理知识点为主线,带您探索水的奇妙世界。
1. 水循环:水的源头与去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
它涉及到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环节。
首先,太阳照射大气中的水,使其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在大气中形成云层;最终,降水以雨、雪、露等形式返回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再度进入水循环。
这个过程不仅维持了水的供给,也影响着地表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2.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加剧。
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类利用水资源的途径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水文寸法和水资源管理等。
而在高考地理科目中,对于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必要的。
3. 水灾与抗灾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破坏力强大的元素之一。
水灾对于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高考地理科目中也经常涉及到水灾与抗灾相关的知识点。
了解水灾的成因、形式和常见抗灾措施对于提高社会减灾能力和抵御灾害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4. 水环境与生态平衡水环境的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生态平衡。
了解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工农业废水处理与提标改造对于维护水环境稳定至关重要。
此外,高考地理科目还会涉及到湿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知识,以培养学生对于水生态系统保护的理念和能力。
5. 水资源的国际角度国际上,水资源也是各国之间的重大议题之一。
许多国家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冲突。
高考地理科目中也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国际水资源管理与合作的知识点,如国际河流的划界与管理、国际间的水资源争端等。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环保意识。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水的运动(15题)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水的运动(15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3•西城区一模)如图为西藏自治区四条主要河流不同补给占比示意图。
读图,图示河流或流域中()A.①春季水最较大B.②航运价值较高C.③是农业主产区D.④径流量不稳定阿拉善大漠天池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为世界罕见的沙漠堰塞湖,风光独特,引人入胜。
湖泊两侧是异常陡峻的发育有大量裂隙的花岗岩崖壁,一条小溪注入其中,而小溪上游被180m长的黄沙阻断。
天池全长300m,宽60m,最大水深近10m,水位季节变化小,湖面海拔高约1365m,与紧邻其下的湿地间有15m 的高差,与附近地势最低的一个盐湖的高差达175m。
据此完成10~11题。
2.大漠天池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冰川融水B.雨水C.地下水D.河流水3.大漠天池为淡水湖泊的主要原因是()A.高纬度,蒸发量小B.地势较高,能够渗盐C.日温差大,多凝结水D.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36~37题。
4.图中数码所示的洋流中为秘鲁寒流的是()A.①B.④C.③D.②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5.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P处因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增温作用C.洋流①能带来北极地区的冰山D.P处海域船只航行条件较好6.(2023•温州二模)海洋潜热通量是指海面单位面积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的热量。
当海面水温大于近海面气温时,海水蒸发加快;反之蒸发将被抑制。
如图为我国近海海面年平均潜热通量分布图。
甲海域年平均潜热通量比低纬海域更高,主要因为受图示洋流影响,甲海域()A.大气温度高B.空气湿度大C.海气温差大D.降水总量多7.(2022秋•天心区校级期末)“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的是()A.B.C.D.8.(2022秋•兴庆区校级期末)对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的洋流是()A.寒流B.风海流C.暖流D.密度流9.(2022秋•南山区校级期末)关于洋流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洋流对海洋航行无影响B.顺洋流航行可加快航行速度C.洋流降低了海水净化的速度D.洋流对自然环境无影响10.(2022秋•大兴区期末)如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第4节+海—气相互作用+++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人教选必1-P72知识变式]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其形成与海洋的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大气的动力因素联系紧密。下图为北极地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由于海面( )
1.下列关于海洋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A.海水温度上升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加 B.厄尔尼诺现象促进海洋二氧化碳释放C.海洋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固定二氧化碳 D.海洋生物通过沉积作用转移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并没有实现二氧化碳的交换,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局部性的海水增温现象,会促进局部海域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且该影响不具备一般性,不能阐释海洋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交换状况,B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海水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不是分解作用,C错误;贝类的钙化过程也促进碳的沉积,水中植物生长也会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鱼类以浮游生物、贝类、藻类植物等为食,鱼类和贝类成熟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实现碳转移过程,D正确。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拓展延伸海洋碳汇渔业的效益分析 通过海洋碳汇渔业固碳除碳,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通过海洋碳汇渔业固碳除碳,减少了渔业生产过程中饵料的投放,有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碳汇渔业发展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捕捞渔业等,是渔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促进海洋渔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
(2)若该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差异加大,推测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水知识总结
专题三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②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上内循环④降水,⑧蒸发,⑨蒸腾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①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①改造地表形态。
④促使地球表面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
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4、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类综合题答题规范①河流的水文特征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流速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不)丰富含沙量含沙量大(小)①河流的水系特征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长度河流长度大(河流短小)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支流支流数量多(少)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5、水的补给类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第二节海水的性质(结合地图册2223页来复习)1、海水的温度(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A.纬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B.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C.海水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高于深层海水; D.其他因素——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影响因素总体分布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最高海域红海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缺少陆地径流注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最低海域波罗的海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大量陆地径流注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海水盐度影响因素:A.温度 B.蒸发量 C.降水量 D.入海径流 E.海域封闭程度补充: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A.降水较少,光照充B.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势平坦,利于盐田布局;D.入海径流量少,海水盐度高;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水平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温度、盐度、深度(压力)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太阳辐射、海水深度1 000 m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纬度变化)季节分布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一、海浪①概念:海里的波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冠截留
到达地表 的降水强 度减小
渗透和过滤 地下
提高水质 枯水季
降水冲刷减弱
利 于
径流 增加
补给增 加
植 被
地表径流流速减缓
增 加 根系固定土壤
吸收水分
下 渗
地表
径流
丰水 期水
涵
减少
位下
养
降
水
源
土壤侵 蚀减弱
河流含沙 保
量减少
持
水
土
蒸腾作用增强
解题思路: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该地为什么土 壤水分多
从收支角度
收:降水(夏秋季) 融水(积雪、冻土) 河水 支:蒸发 下渗 排泄
(1)沼泽地的形成
河网稠密 来水多
降 水
气温低
多 蒸发弱
沼泽 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冻土广布 不易下渗
例: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地下径流 (7)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总结:人对水循环影响的四个角度
A、从时间尺度----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植树 造林,修建水库
B、从空间尺度---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C、从生态角度分析---排干沼泽导致生态恶化;过度抽取地下 水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植被破坏导致汇流速度加快,径 流变化幅度加大,引发洪涝
气温会 降低
下列地点最可能形成降水的是(M)
该日同样高度的旗杆正午时刻影子的 比较,正确的是( ) A 200N的影子一定比200S的影子长 B 200N的影子一定比200S的影子短 C 200N和200S的影子朝向一定相同 D 200N和200S的影子朝向一定不同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可从收支的角度分析):
水
流量 水位(高低 季
文 节变化) 汛期 含沙
量 结冰期 流速
水
系
水系结构 流程
流域 河道 流向
航运
水能 综合开发 治理措施
一、水循环
1、环节
2、人类活动对 水循环的影响
通过影响水循环各环节来影响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分析 1、影响蒸发(蒸腾)的因素:
植被覆盖率
概念区分:蒸发量和蒸发力
蒸发量: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也叫实际蒸发量
3、水循环原理解决地理问题(举例)
(1)沼泽地的形成
从“收支”的角度分析
降 水 气温低 多 蒸发弱
河网稠密 来水多
沼泽
冻土广布 不易下渗
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黑土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优质土壤,其表层土质疏松,底层透水性差。一般认为, 当土壤含水量高时,黑土的成土作用明显增强。 黑龙江省克山县(位置如下图)境内 黑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中、北部为低缓丘陵,南部为冲积平原,每年4—6月多大风 。近几十来,黑土土层不断变薄,严重影的当地农民生产。目前采用秸秆覆盖的方式 ,对坡面黑土起到有效保护。 (1)从土壤水分的角度,分析该县南部黑土成土作用强的原因。(8分)
蒸发力: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 大可能蒸发,也叫理论蒸发量
结论: 城市化过程中,因为地表水减少、植被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力是加强
的,但是实际蒸发量会减少,所以城市化以后,蒸发(蒸腾)作用减弱
图 4 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 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 8-9 题。
(2)分析秸秆覆盖在缓解该县坡面黑土侵蚀的作用。(8分)
类比: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 抑制风沙的原因。
二级问题: 该县的黑土侵蚀的方式是什么?秸秆覆盖与 具体的侵蚀方式是什么联系?
侵蚀方式如何判定?
秸秆覆盖黑土
增大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速,减弱风蚀
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表土 减少雨水直接侵蚀
减缓流速 增加下渗 减少坡面径流,减弱流水侵蚀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
盖技术。垄沟集雨能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作物根部,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 5mm以下的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甘肃 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障碍。下图示意“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
水
主要内容(小专题)
•水循环 •河流 •洋流 •水资源合理利用
对地理环境影响
补 给
分布规律
成因 状
况
人
环 节
洋流
类
活 动
类 型Leabharlann 水 循 地球上的水 环河 流
特 征
影
响意 义
水资源合理利用
开
分 水资 合理 发
成因分析
布
源问 题
利用 措施
利 用
雨水补给 降雨 冰川融水补给 气温 积雪融水补给 春讯 湖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1.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垄沟集雨的过程
通过起垄,改变了微地形,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用地 膜全部覆盖后,利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减少下渗量;微 小降雨全部集中到垄沟内并沿播种孔入渗于作物根部,无 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发挥作用
2.分析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使农作物增产的原因
雨水集流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缓解旱情(2分) 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水分);(2分)提高地表温 度,改善热量条件;(2分)防止风沙侵袭,减少表土流失; (2分)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危害
空气湿 度增大
调节气候 降水变率 减小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
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
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
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9.该河最有可能是 A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结论:从广阔海洋上来的盛行风,多携带较为丰富的水汽
3、影响降水的因素: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C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
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